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小說主題多維探究-人物塑造思路引入小說的主題思想常常在小說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上表現出來,分析小說人物形象內涵與人物間彼此的關系,是理解小說主題的重要方法。弄清楚小說描寫了什么樣的人,這個(些)人的際遇遭逢、命運歸宿常常聯系著社會生活的本質,投射出特定的歷史文化的背景,顯示著作品的主旨。尤其是小說主體人物與客體、與自身、與環境的關系如何,為什么要這樣安排人物,這都和表現主題有關聯。同時,作者對主要人物所作所為的態度,對人物表現出的精神品質的贊頌或批判也顯示著作品的主題。我們可以從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細節等方面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洞察人物的精神世界,體會人物靈魂深處的思想狀態,順著小說的文本邏輯,從情節設置“草蛇灰線”的蛛絲馬跡中,有依有據地反推出小說的主題旨趣,進而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典例分析典例一福斯特曾對小說情節的特征作了如下概括:“故事是對一系列按時序排列的事件的敘述……情節同樣是對一樁樁事件的一種敘述,不過重點放在了因果關系上。”文學批評家馬歇爾·布朗則將小說敘事的重要特點總結為:“小說中的一切‘現實’呈現為相互聯系的因果鏈條,一切被織入一個必然的過程之中。”現代小說開始摒棄“情節完整性”的審美追求,強調敘事的“邏輯”,小說中人物的行為、情節的發展都被納入一定的“因果鏈條”之中,作家的創作意圖、旨趣就隱含于“因果邏輯”的設定之中。這提示我們,對文本的解讀(包括主題)必須尊重情節的發展“邏輯”,如果我們能夠順著文本的內部“邏輯”,就能更充分地理解人物與情節,領悟作者創作的意義與價值,而這一點恰恰是我們解讀小說文本時最容易忽視的。實際操作:從人物關系的內部邏輯中反推主題1.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各種情節)2.主體與自身的關系(各種描寫)3.主體與環境的關系(景物描寫或背景介紹)高考小說《天囂》解析主題的方向:1.“他”與蒙族老人,這是小說詳細描述的關系,據此,可推出“人性美、人情美”的主題;“軍民情、民族情”的主題。2.“他”與自身:小說沒有過多描述,據此,“責任”主題,屬過度解讀。3.“他”與環境:小說有展示風沙肆虐,饑渴難當的生存環境,但小說僅將此作為人物活動的背景,所以“奇跡”主題、“生存”主題,屬錯誤解讀。高考散文《我們的裁縫店》解析主題的方向:1.“我”與眾多顧客,這是小說詳細描述的關系,據此,可推出“啟發美,欣賞美,成人之美,展現人性美與人情美”的主題。2.“我”與自身,小說有刻意點出主人公的埋怨與自我寬解,據此“熱愛職業,踏實勞動”的主題,屬于次主題。3.“我”與環境,小說中也有展示這層關系,小鎮荒寒偏遠,與大城市形成鮮明對比,據此,還可提煉出“對質樸人情的贊賞以及呼吁保存淳樸安適民風民情”的次主題。典例二人物形象是小說的核心,主人公的性格變化往往是作品主題的最好體現。如《復活》中的片段:“您是怎么找到我的?”她不理他的話,徑自問。她那雙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天哪!你幫助我,教教我該怎么辦!”聶赫留朵夫望著她那張變丑的臉,暗自說。“前天您受審的時候,我在做陪審員。”他說,“您沒有認出我來吧?”“沒有,沒有認出來。我沒有工夫認人。當時我根本沒有看。”瑪絲洛娃說。“不是有過一個孩子嗎?”聶赫留朵夫問,感到臉紅了。“謝天謝地,他當時就死了。”她氣憤地簡單回答,轉過眼睛不去看他。“真的嗎?是怎么死的?”“我當時自己病了,差一點兒也死掉。”瑪絲洛娃說,沒有抬起眼睛來。“姑媽她們怎么會放您走的?”“誰還會把一個懷孩子的女傭留在家里呢?她們一發現這事,就把我趕出來了。說這些干什么呀!我什么都不記得,全都忘了。那事早完了。”“不,沒有完。我不能丟下不管。哪怕到今天我也要贖我的罪。”“沒有什么罪可贖的。過去的事都過去了,全完了。”瑪絲洛娃說。接著,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惡又妖媚又可憐地微微一笑。瑪絲洛娃怎么也沒想到會看見他,特別是在此時此地,因此最初一剎那,他的出現使她震驚,使她回想起她從不回想的往事。最初一剎那,她模模糊糊地想起那個充滿感情和理想的新奇天地,這是那個熱愛她并為她所熱愛的迷人青年給她打開的。然后她想到了他那難以理解的殘酷,想到了接二連三的屈辱和苦難,這都是緊接著那些醉人的幸福降臨和由此而產生的。她感到痛苦,但她無法理解這事。她就照例把這些往事從頭腦里驅除,竭力用墮落生活的特種迷霧把它遮住。此刻她就是這樣做的。最初一剎那,她把坐在她面前的這個人同她一度愛過的那個青年聯系起來,但接著覺得太痛苦了,就不再這樣做。現在這個衣冠楚楚、臉色紅潤、胡子上灑過香水的老爺,對她來說,已不是她所愛過的那個聶赫留朵夫,而是一個截然不同的人。那種人在需要的時候可以玩弄像她這樣的女人,而像她這樣的女人也總是要盡量從他們身上多弄到些好處。就因為這個緣故,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她沉默了一會兒,考慮著怎樣利用他弄到些好處。在課文選段中,女主人公對男主人公投以又嫌惡又妖媚又可憐的微微一笑,表達了女主人公怎樣的復雜情感?這對作者表達思想起到了什么作用?【賞析】①嫌惡是真實的情感,表達了女主人公對男主人公的討厭之情;而妖媚和可憐是裝出來的,眼前的聶赫留朵夫對瑪絲洛娃來說,早已不是她所愛過的那個人,她只把他當作有錢的老爺,所以她用媚笑來對待他,并向他要錢,想“利用他弄到些好處”。②作者這樣寫,表示原來純潔的女主人公已經不存在了,通過女主人公神態上的細微變化展現其精神上的“死亡”,是為小說“復活”的主題思想做一個鋪墊。技法總結①思考主人公的經歷(成敗浮沉等)及其背后的原因及意義;②思考主人公的思想性格與其命運的關系;③關注人物間的對比映襯關系;④關注作者對人物的情感態度;⑤關注主人公的典型意義,即從“這一個”上升到“這一類”。針對練習一、(2023·安徽模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長安的荔枝馬伯庸①六月初一,貴妃誕辰當日,辰時。②一騎朝著長安城東側的春明門疾馳而去。③馬匹是從驛站剛剛輪換的健馬,皮毛鮮亮,四蹄帶勁,跑起來鬃毛和尾巴齊齊飄揚。可它背上的那位騎士卻軟軟趴在鞍子上,臉頰干癟枯槁,全身都被塵土所覆蓋,活像個毫無生命的土俑。一條右腿從馬蹬上垂下來,無力地來回啷當著。④與其說這是活人,更像是捆在馬革上的一具喪尸。⑤在過去的七日中,李善德完全沒有休息。他從骨頭縫里榨出最后幾絲精力,把從江陵到藍田的水路驛站摸排了一遍。今日子時,他連續越過韓公驛、青泥驛、藍田驛和灞橋驛,先后換了五匹馬,最終抵達了長安城東。⑥馬匹快要接近春明門時,李善德勉強撐開糊滿眼屎的雙眼。短短數日,他的頭發已然全白了,活像一捧散亂的頹雪,根根銀絲映出來的,是遠處一座前所未見的城門。⑦只見城樓四角早早掛上了霓紗,寸寸挽著絹花,向八個方向連綴著層疊彩旗。城門正上方用細藤和編筐吊下諸品牡丹,兼以十種雜蕊,眼花繚亂,將城門裝點得如仙窟一般。⑧不只是春明門,全城所有的城門、城內所有的坊市都這般裝點。為了慶祝貴妃誕辰,整個長安城變成了一片花卉的海洋。要的正是一個萬花攢集、千蕊齊放、香馥沖霄、芳華永繼,極絢爛之能事。城門尚是如此,可以想象此時那棟花萼相輝樓該是何等雍容華麗。⑨以往貴妃誕辰,都是在驪山宮中,唯有這一次是在城中。現在這場盛宴,只差最后一樣東西,即可完美無瑕。⑩在距離春明門還有一里出頭的距離,李善德的身子突然晃了晃。他的力量已涓埃不剩,毫無掙扎地從馬背上跌落下去,重重摔在一塊露出泥土的青巖旁邊。 李善德迷茫地看向身下,發現那不是一塊青巖,而是一塊劣質石碑。碑上滿是青苔和裂縫,字跡漫濾不清。他再向四周看去,發現自己置身于一片矮丘的邊緣。坡面野草萋萋,灰褐色的砂土與青石塊各半。矮丘之間有很多深淺不一的小坑,坑中不是薄棺便是碎碑,偶爾還可以看到白森森的骨頭。幾條野狗蹲在不遠處的丘頂,墨綠色的雙眼朝這里望來。 李善德認出來了,這是上好坊,長安附近的亂葬崗。這里和不遠處的春明門相比,簡直就是無間地獄與極樂凈土的區別。 李善德沒有急切地逃離這里。他有一種強烈的感覺,也許這里才是自己最終的歸宿。他想站起來,那條右腿卻一點也不爭氣。它在奔波中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治,基本上算是廢了。他索性癱坐在石碑旁,讓身軀緊緊依靠著碑面。上好坊的地勢很高,從這個角度看過去,春明門與長安大道盡收眼底。 理論上,現在荔枝轉運應該快要沖過灞橋驛了吧?在那里,幾十名最老練的騎手和最精銳的馬匹已做好了準備,他們一接到荔枝,便會放足狂奔,沿著筆直的大道跑上二十五里,直入春明門,送入鄰近的興慶宮去。 當然這只是計算的結果。究竟現在荔枝是什么狀況,能不能及時送到,李善德也不知道。 能做的,他都已經做完了。接下來的,只剩下等待。 他吃力地從懷中拿出一軸泛黃的文卷,就這么靠著石碑,入神地看起來,如老僧入定,如翁仲石像。大約在午正時分,耳膜忽然鼓動起來,有隆隆的馬蹄聲由遠及近。李善德緩緩放下紙卷,轉動脖頸,渾濁的瞳孔中映出了東方大道盡頭的一個小黑點。 那個小黑點跑得實在太快,無論是馬蹄掀起的煙塵、天頂拋灑下的陽光,還是李善德的視線,都無法追上它的速度。轉瞬之間,黑點已沖到了春明門前。 一騎,只有一騎。 騎手正弓著脊背,全力奔馳。馬背上用細藤筐裝著兩口鼓甕,甕的外側沾著星星點點的污漬,與馬身上的明亮轡頭形成鮮明對比。李善德數得沒錯,只有一騎,兩壇。后面的大道空蕩蕩的,再沒有其他騎手跟上來。從嶺南到長安之間漫長驛路中,九成九的荔枝因為各種原因中途損毀了。從化出發的浩浩蕩蕩的隊伍,最終抵達長安,只有區區一騎、兩壇。壇內應該擺放著各種竹節,節內塞滿了荔枝。至于荔枝到底是什么狀態,就只能聽天由命了。春明門的守軍早已做好了準備,二十面開城鼓同時擂響,平時絕不同時開啟的兩扇城門,罕見地一起向兩側讓開。在盛大的鼓聲中,飛騎毫不減速地一頭扎進城門洞子。與此同時,城內更遠處也傳來鼓聲。一陣比一陣更遠,一浪比一浪更高,似乎興慶宮前的城門、宮門、殿門正在次第展開,迎接貴客的到來。沒過多久,一陣悠揚的鐘聲也加入這場合奏,那是招福寺的大鐘,這種事他們可是從不落人后的。隨后鐘鼓齊鳴,交相嗡鳴,所有的廟宇、道觀,所有的坊市都加入慶祝行列,整個城市陷入喜慶的狂歡。李善德低下頭,依靠著上好坊的殘碑,繼續專心讀著眼前的紙卷。他的魂魄已在漫長的跋涉中磨蝕一空,失去了對城墻內側那個綺麗世界的全部想象。文本二:《新唐書·楊貴妃傳》:“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文本三:杜牧詩《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注】李善德:作者虛構的小說人物。在貴妃誕辰前,他接到從嶺南運送新鮮荔枝到長安的任務。荔枝“一日色變,兩日香變,三日味變”,而嶺南距長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為了家人,李善德決心放手一搏:“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本一開篇描寫李善德騎馬奔向長安的情景,極具鏡頭感,先遠景展現一騎疾馳的動態畫面,再聚焦特寫,突顯騎士的疲憊。B.文本一中裝扮華麗的春明門與殘敗荒涼的上好坊形成鮮明的對比,暗示社會繁華之下,底層百姓生活艱辛畫面,諷刺意味濃厚。C.文本一以小見大,通過刻畫一個與“荔枝”發生關聯的小人物的所見所聞所思來展開故事,深刻書寫了歷史深處小人物的命運與悲歡。D.與文本一相比,文本二中《新唐書·楊貴妃傳》敘事整體上更細膩生動,一個“必”表現出楊貴妃恃寵而驕的蠻橫。2.對文本一的標題與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標題通過長安城和荔枝兩個意象的組合,點明本文線索,讓讀者聯想到杜牧的詩《過華清宮》,產生對楊貴妃嗜食荔枝以及千里運送荔枝等歷史故事的遐想。B.第⑦段畫線句對城門的描寫,展現了貴妃壽辰慶祝活動的盛大隆重,表現皇帝對此的重視,旨在引發讀者對大唐帝國繁華與風流的向往。C.第 段畫線句短句單獨成段,詞語重復,強調李善德看到結果時的悵然失落,“只有”二字也體現出運輸荔枝的過程之艱難與代價之大。D.第23段畫線句,引發讀者想象荔枝成功運達長安過程前,經歷的各種艱難險阻,以及李善德等人付出的不懈努力。3.文本一中第 至 段寫出李善德的多重心理感受,請結合文本梳理概括。4.同一歷史事件,文本一與文本三都通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來表現主旨,就此方面,結合文本分析兩文的不同。二、(2023·四川南充)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颶風狄更斯①就在這事發生了的若干年后,我仍常常夢到它。我為它而激動得驚醒,我覺得我安靜的臥室在那寂寞長夜里也飛騰著它的狂濤巨浪。直到現在,只要稍稍言及任何一場暴風,或一個海岸,我就馬上痛切地聯想到它。②在一陣陣吹得人睜不開眼的狂風中,在飛舞旋轉的沙石和可怕的喧鬧聲中終于得到一個暫時的間歇而足以看看海時,我被那海嚇得不知所措了。高高的水墻一堵接一堵沖過來,達到最高峰后跌下時,似乎連它們中最小的一堵也能吞沒這個市鎮。退卻的海濤轟隆一聲往后撤去,似乎要在海邊挖一個深深的坑,要把地面毀壞。浪頭白花花的巨浪轟轟然撲向海岸,在到達陸地前就撞擊得粉碎,每一片碎浪都飽含了一切的憤怒力量,急急忙忙又重新組合成另一個怪物。起伏的高山變成了深谷,起伏的深谷又變成了高山。大量大量的海水發出震耳的轟鳴聲,震動著、搖撼著海岸;隨著每聲轟鳴而來的海潮聚成一種形象,然后馬上變幻并離去,在這同時又把另一股奔騰的潮水擊退、驅開;在地平線那頭像彼岸的高塔和建筑的浪影時起時落;烏云急急地厚厚罩下;我似乎看到天崩地裂。③“一條船破了!就在附近!”有人大叫。④“什么船?”⑤“一條從西班牙或葡萄牙運鮮果和酒的帆船。如果你想看,先生,就快點!據岸上人推測,它隨時會成碎片呢。”⑥那緊張的聲音沿著樓梯叫喊而去,我也披上衣服往街上跑去。我前面有很多人都朝海邊跑。我趕過了許多人朝那里跑,不久就看到那發怒的海了。站在我身旁的船夫伸出他那裸露的胳膊向左邊指。于是,天哪,我看到了,離我們很近呢!⑦在離甲板6英尺或8英尺的地方,一條船桅折斷了,向一邊倒下,被亂紛紛的帆布和繩具糾纏住;當那船顛動和撞擊時——它沒有一刻靜止過,那劇烈是無法想象的——那團破損斷裂的東西撞著船側,像要把它擊穿。就在這時,沖擊那條動蕩著的船的海這時又掀起一個高浪,把人們、圓木桶、船板、上層船舷,還有那一堆像玩具一樣的東西全卷入翻騰的海中,從岸上發出的驚叫聲壓過了風聲和水聲。四個緊握殘余船桅索具的水手和那條破船一起從海里騰了起來。⑧船上有只鐘,當這條船像頭被逼瘋了的野獸那樣翻騰滾動和拋動時,這只鐘響了。鐘聲像為那些不幸的人而敲的喪鐘,鐘聲隨風飄向我們。那條船有一會兒看不見了,但一會兒又露出。又有兩個人看不見了。岸上的苦惱更劇了。男人們呻吟著捏緊了拳頭,女人們尖叫著把臉轉過去。有些人瘋了一樣沿著海邊跑來跑去,朝無法救應的地方呼救,我發現我也是這些人中的一個:我們沒有理智地向一群我認識的水手們哀求,求他們別讓這最后兩個絕望的人在我們眼前消失。⑨這時,我看到人群中又有了新的騷動,并看到他們自動讓開,漢姆從他們中間走到了前面。我向他跑去,重申求他救援那兩人的意思。但我又記起了這于他有多危險,于是我用雙臂摟住他,并求我剛才求過的那些人,求他們別放他走,別聽他的,別讓他去死,讓他離開海灘!⑩岸上又響起一陣驚叫。朝那破船看去,只見那船帆殘酷地一下又一下打下來,把兩人中的一個又打落了,然后威風凜凜地去把僅剩的那個活躍角色甩得飛旋起來。 在這種景象下,要動搖那個已毅然要拼命的人的決心,我等于向風祈求。這時,漢姆很愉快地握著我的雙手說道:“如果我大限已到,那就是到了;如果沒到,我可以等待。上帝保佑你,保佑大家!伙計們,把我準備好!我要去了。” 我被狠狠地推到一邊,周圍的人把我擋住……后來,我看到漢姆穿著水手衣褲,一個人站在那里,手里握著一條繩子,也許那繩子就系在他腕上;還有一條繩子一頭拴在他身上,另一頭松松地盤在沙灘上,由幾個遠遠站在那里的助手拿著一點點放松。 連我這外行的眼也能看出,這條破船就要裂開了。我看見它從中間裂開,桅上唯一的那個人生命如系于一發之上。他依然緊緊抱住船桅。他頭上戴著一頂很特別的紅色便帽——不像水手帽,顏色也較鮮艷。由于于生死攸關起決定作用的幾條已下陷的板子在轉,船已漏水了,預告他死亡的喪鐘敲響了,我們大家都看到他揮動那頂便帽。當時看見他那樣做時,我覺得我都要瘋了——因為他那動作使我記起我舊日的一個摯友。 漢姆一個人站在那里望著海,他身后是緊張屏息的一片沉寂,身前是那暴風。有一個大浪退去時,他回頭看了看那些握著緊系著他繩子的那些人,便隨著浪頭沖了進去,立刻和海浪拼搏起來,忽而與高山一起升騰而起,忽而與深谷同時降下;終于他又被推到岸上,人們趕快把繩子收了起來。 漢姆受傷了。我從我站的地方看到他臉上有血,可是他根本沒想到這一點。他似乎急切切地在教他們把他放松一些——也許我只是從他胳膊的動作上這么推測——然后像先前那樣出發了。 這時,他奮力朝破船靠去。他時而隨高山升騰,時而隨深谷下降,時而沉入起伏的泡沫,時而朝岸的方向漂浮,時而又向船的方向漂浮。他艱難勇敢地掙扎。那段距離并不算長,但是海和風的力量使得那掙扎可怕了。終于,他挨近了那條破船。他離得那么近,再向前靠一步,他就抓住它了。可就在這時,一股高山一樣的深綠色海水從船的那邊朝岸的方向涌來,他似乎一下就躍了進去,船也不見了! 我跑到人們收繩子的地方,只見海里有些團團轉的木片,好像剛才不過打破了只木桶。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惶恐。他們把漢姆拖到我腳前——沒有知覺——他死了。他被抬進最近的房子里,這時再沒人阻攔我,我留在他身邊,忙著用盡了一切急救方法,可他已被那巨浪打死了,他那顆寬厚的心也永遠安靜下來不動了。 當一切希望都放棄,一切都已做完后,我在床邊坐了下來。這時,一個認識我的漁人來到門口,低聲喊我。 “先生,”他說道,他那飽經風霜的臉這時已淌滿熱淚。他嘴唇顫抖著,面如死灰。“你肯去那邊一下嗎?” 我從他表情上看出我記憶中的舊事。我靠在他伸出來扶我的胳膊上,失魂落魄地問他道:“那具尸體靠岸了?”他說道:“是的。”“我認得那尸體?”我問他道。他什么也不說。可是,當我站在海邊,就在當年愛米麗和我曾經尋找貝殼的地方,就在辟果提先生那條舊船昨夜被風吹散后一切碎片落下的地方,就在被斯蒂福茲傷害的那個家的殘跡之中,我看見斯蒂福茲頭枕著胳膊躺在那里,正像我過去在中學學校里時常見他躺著的那樣。(本文選自《大衛·科波菲爾》第五十五章,有刪改)相關情節簡介:大衛·科波菲爾曾被繼父送到大衛乳母的兄弟——漁民辟果提先生家里。在雅茅斯海邊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大衛與辟果提及辟果提收養的一對孤兒愛米麗和漢姆,一起過著清苦但和睦的生活。后愛米麗經受不住大衛中學同學闊少爺斯蒂福茲的引誘,竟在與漢姆結婚前夕與他私奔國外。后來,辟果提和漢姆經過多方奔波,終于找到了被斯蒂福茲拋棄后,淪落在倫敦的愛米麗,并決定將她帶回澳大利亞,開始新的生活。然而就在啟程前夕,海上突然風狂雨驟,一艘來自西班牙的客輪在雅茅斯遇險沉沒,只剩下一個瀕死的旅客緊緊地抓著桅桿。漢姆見狀不顧自身危險,下海救他,不幸被巨浪吞沒。當人們撈起他的尸體時,船上那名旅客的尸體也漂到了岸邊,原來竟是誘拐愛米麗的斯蒂福茲。愛米麗被漢姆的行動深深地打動了,回到澳大利亞后,她終日在勞動中尋找安寧,并且終身未嫁。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開頭說“只要稍稍言及任何一場暴風,或一個海岸,我就馬上痛切地聯想到它”,這表明這件事只給“我”留下了恐懼的陰影。B.聽說有船快要沉沒,颶風襲擊的海岸上聚集了許多圍觀的人,這表明人們冷漠的心態。C.“我”一會兒沒有理智地向水手和漢姆請求救援船上的人,一會兒又請求別讓漢姆去,這反映了“我”的虛偽無常。D.漢姆一開始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救的人是自己的情敵,但即便他知道,他也會義無反顧地施救。2.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本第②段對于颶風的環境描寫,采用比喻、比擬等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了颶風來臨之時海面的情形,營造了一種緊張而恐怖的氣氛。B.文本第⑧、 段提到的鐘,具有一定象征意義,與死亡、祈禱等含義相關,在小說中起到了暗示情節的作用。C.文本用動作、心理、語言等多種描寫方法刻畫了漢姆的形象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具體。D.文本的結局是漢姆被浪打死,那個僅存的遇險者也死了,“我”認出遇險者的尸體正是“我”的同學斯蒂福茲,而“我”早已預料,因為 段末尾已有伏筆。3.英國批評家E·M·福斯特曾提出“扁平”人物的概念,認為這類人物的形象特征鮮明,有辨識度,代表“某種單一思想或特質”的人物。文本中的“漢姆”即是這類人物,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其形象特征。4.文本中漢姆為救自己的情敵、仇人斯蒂福茲而死,有人覺得這個悲劇的結局有些不合理。你是如何看待的呢?請結合對文本或原著的理解談談自己的看法。三、(2023·湖南聯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等了一整天海明威我們還睡在床上的時候,他走進屋來關上窗戶,我就看出他像是病了。他渾身哆嗦,臉色煞白,走起路來慢吞吞,似乎動一動都痛。“怎么啦,沙茨?”“我頭痛。”“你最好回到床上去。”“不,沒事兒。”“你回床上去。等我穿好衣服就來看你。”可是等我下樓來,他已經穿好衣服,坐在火爐邊,一看就是個病得不輕,可憐巴巴的九歲男孩。我把手擱在他腦門上,就知道他在發燒。“你上樓去睡覺吧,”我說,“你病了。”“我沒事兒。”他說。醫生來了,他給孩子量了量體溫。“幾度?”我問他。“一百零二度①。”在樓下,醫生留下三種藥,是三種不同顏色的藥丸,還吩咐了服用方法。一種是退熱的,另一種是瀉藥,第三種是控制酸的。他解釋說,流感的病菌只能存在于酸性狀態中。他似乎對流感無所不知,還說只要體溫不高過一百零四度就不用擔心。這是輕度流感,假如不并發肺炎就沒有危險。回屋后我把孩子的體溫記下來,還記下吃各種藥丸的時間。“你要我念書給你聽嗎?”“好吧,你要念就念吧。”孩子說。他臉色煞白,眼睛下面有黑圈。他躺在床上一動也不動,以乎超然物外。我大聲念著霍華德·派爾②的《海盜集》。但我看得出他不在聽我念書。“你感覺怎么樣,沙茨?”我問他。“到目前為止,還是老樣子。”他說。我坐在他床腳邊看書,等著到時候給他吃另一種藥。本來他睡覺是輕而易舉的,但我抬眼一看,只見他正望著床腳,神情十分古怪。“你干嗎不想法睡一會兒?要吃藥我會叫醒你的。”“我情愿醒著。”過了一會兒,他對我說:“要是你心煩就不用在這兒陪我,爸爸。”“我沒心煩。”“不,我是說,如果這事會給您帶來煩惱的話,您就不用待在這里了。”我以為他也許有點頭暈,到了十一點我給他吃了醫生開的藥丸后就到外面去了一會兒。那天天氣晴朗寒冷,地面上蓋著一層雨夾雪,都結成冰了,因此看上去所有光禿禿的樹木,灌木,修剪過的灌木,全部草地和空地上面都涂上了層冰。我帶了一條愛爾蘭長毛小獵狗順著那條路,沿著一條結冰的小溪散散步,但在光滑的路面上站也好,走也好,都不容易,那條紅毛狗跳一下滑倒了,我也重重摔了兩跤,有一次我的槍都掉下來,在冰上滑了出去。一群鵪鶉躲在懸垂著灌木的高高土堤下,被我們驚起了,它們從土堤頂上飛開時我打死了兩只。有些鵪鶉棲息在樹上,但大多數都分散在一叢叢灌木林間,必須在長著灌木叢那結冰的土墩上蹦幾下,它們才會驚起呢。你還在覆蓋著冰的、富有彈性的灌木叢中東倒西歪,想保持身體重心時,它們就飛出來了,這時要打可真不容易,我打中了兩只,五只沒打中,動身回來時,發現靠近屋子的地方也有一群鵪鶉,心里很高興,開心的是第二天還可以找到好多呢。到家后,家里人說孩子不讓任何人上他屋里去。“你們不能進來,”他說,“千萬不要被我傳染。”我上樓去看他,發現他還是我離開他時那個姿勢,臉色煞白,不過由于發燒臉蛋緋紅,像先前那樣怔怔望著床腳。我給他量體溫。“幾度?”“好像是一百度。”我說。其實是一百零二度四分。“是一百零二度。”他說。“誰說的?”“醫生說的。”“你的體溫還好,”我說,“沒什么好擔心的。”“我不擔心,”他說,“不過我沒法不想。”“別想了,”我說,“別急。”“我不急。”他說著一直朝前看。顯然他心里藏著什么事情。“把這藥和水一起吞下去。”“你看吃了有什么用嗎?”“當然有啦。”我坐下,打開那本《海盜集》,開始念了,但我看得出他沒在聽,所以我就不念了。“你看我幾時會死?”他問。“什么?”“我還能活多久才死?”“你不會死的。你怎么啦?”“哦,是的,我要死了。我聽見他說一百零二度的。”“發燒到一百零二度可死不了。你這么說可真傻。”“我知道會死的。在法國學校時同學告訴過我,到了四十四度你就活不成了。可我已經一百零二度了。”原來從早上九點鐘起,他就一直在等死,都等了一整天了。“可憐的沙茨,”我說,“可憐的沙茨寶貝兒,這好比英里和公里。你不會死的。那是兩種體溫表啊。那種表上三十七度算正常。這種表要九十八度才算正常。”“這話當真?”“絕對錯不了,”我說,“好比英里和公里。你知道我們開車時車速七十英里合多少公里嗎?”“哦!”他說。可他緊盯著床腳的目光漸漸輕松了一些,一直繃著的那股勁兒也終于緩了下來。第二天,他輕松極了,為了一點兒無關緊要的小事兒就大哭大叫起來。(有改動)【注】①一百零二度:這里指華氏度,約38.9℃。②霍華德·派爾(1853·1911):美國作家、畫家,作品大多取材于美國殖民地時期及內戰時期的史實及傳說,除撰文外,還作畫。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中沙茨臉色煞白,不愿睡去,長久地不愿提起死亡,總怔怔地望著床腳等細節刻畫了他等待死亡時的緊張與恐懼。B.小說中“不用在這兒陪我”等語言表現了九歲男孩沙茨面對死亡時的絕望與孤獨,鎮定與勇氣。C.“如果這事會給您帶來煩惱的話,您就不用待在這里了。”沙茨說的“這事”指的是“面對死亡”。D.小說結尾小沙茨“為了一點兒無關緊要的小事兒就大哭大叫起來”,表明他經此打擊已變得敏感而脆弱。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開頭的對話,中間省去了人物,使得對話非常流暢,一氣呵成,也更加真實而貼近現實生活。B.小說中“我”找鵪鶉這一場景時的悠閑和沙茨的絕望形成對比,突出了“我”對孩子的誤解。C.該小說故事情節簡潔明快,看似平淡無奇,實則頗費作者匠心,如在樓下醫生開藥的解釋就很好地為下文父子誤解做了鋪墊。D.海明威選擇第一人稱角度,以孩子父親“我”的身份來敘述,讓讀者感到自然逼真,故事中“我”直以一種成人的心態平靜地對待孩子的病情。3.沙茨是作者著力刻畫的形象,請結合文本分析這個人物形象的特點。4.海明威說:“冰山運動之雄偉壯觀,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其小說的深邃思想往往寄寓在簡明形象的文字當中,請結合文本說說這篇小說主題是怎樣的。四、(2023·寧夏銀川)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文本一:停戰令后(節選)魏巍板門店,于昨天上午度過了它最繁華的日子之后而冷落下來。昨天上午十時,這個僅有三座茅屋的小小的村莊,在完成它的歷史任務之前,演出了最后也是最熱鬧的一場,金日成元帥和彭德懷司令員也來到這里,同美軍上將克拉克一起在停戰協定上簽了字。這是三年半來第一個安靜的夜,沒有槍聲、炮聲、飛機聲和炸彈聲的夜。彭總情不自禁地走出屋子,不知什么地方已經響起了鑼鼓聲。他回到屋里,躺在床上,想睡也睡不成了。從中南海的緊急會議到北京飯店的不眠之夜,從與毛主席的單獨談話到再跨征鞍,當時他覺得肩負的任務是何等沉重!可是經過三年來的驚濤駭浪,這個任務總算完成了。這使他感到欣慰。這次他到這里來,本來計劃在簽字之后要到第一線看望看望戰士們,現在這種愿望更強烈了……彭總一行,在先頭師略事休息,隨后就由師長洪川乘吉普車在前引路,繼續向白巖山進發。中午過后,彭總望見前面一帶山嶺,就像白玉屏風一般,就知道白巖山已經到了。彭總下車一看,前面十字路口大楊樹下站著兩個軍人,似已等候多時,就立刻不高頭地說:“不是叫你不要打電話嗎?”“我怕他們準備不及……”洪川紅著臉說。“有什么可準備的?”彭總瞪了他一眼,“都是自家人,搞這一套舊東西干什么?”“彭總,”洪川笑著辯解說,“這也不是對您,別的首長來了也是這樣。”“那也不對!”彭總嚴厲地說,“不論什么人,都不要搞這一套!”洪川做了介紹。然后大家一起上車,向村里駛去,在一座茅舍前停了下來。彭總的脾氣和風格是全軍都知道的,尤其是在下面吃飯的問題使人為難。如果準備得好了,那是肯定要挨罵的;如果弄得太不像樣,又使人過意不去。這次倒好,這里剛剛打過仗,許多老百姓還沒有回來,東西很難買,只好打開幾個從祖國運來的罐頭,炒了一些雞蛋粉,弄了一個炒辣椒下飯。這個小“宴會”就設在茅屋里,大家盤膝而坐。吃飯時,大家心里十分不安,而彭總卻特別滿意,吃得滿頭大汗。自始至終,笑容滿面,問這問那,沒完沒了。“有個戰斗英雄郭祥,不是這個部隊的嗎?”“是,是我們的一營營長。”團政委周仆連忙答道,“最后這一仗他打得很好,負傷以后坐在擔架上還指揮呢。”“傷重不重?”“一條腿斷了。”彭總停住筷子,關切地問:“還能治好嗎?還能不能回到部隊?”“已經送后方了,還沒有回信。”彭總嘆了口氣,把碗放在小炕桌上:“你們應當去看看他!”“是的。”周仆說,“這的確是一個好干部。二次戰役起了很大作用。敵人南北兩面夾擊,又是飛機,又是坦克,他的隊伍就像釘子一樣釘在那里,硬是一動不動,真有點英雄氣概!”彭總若有所感地說:“選干部就要選這樣的人!對革命忠誠、老實、勇敢、大公無私。在關鍵時刻,這種人一個可以頂一百個、一千個。”飯后,大家勸彭總休息一下,彭總認為時間緊張,還是抓緊時間去看看戰士。于是,去看了幾個連隊,最后來到三連時,已經快要夕陽銜山了。當彭總一行來到山下,三連連長和指導員趕快下山來接。附近的十幾個戰士也圍攏過來。彭總看見這些生龍活虎的小伙子,心里著實高興,就同他們道了辛苦,一個一個都親切握手。人群中有一個年紀最小的戰士,眨巴著一雙貓眼,望著彭總笑瞇瞇的,圓乎乎的臉上還露出兩個酒窩。彭總同他的眼光相遇,就笑著問道:“你這個小鬼,叫什么名字?”小鬼紅了紅臉,沒有馬上答出來,三連長代他答道:“他叫楊春。”彭總又問:“小鬼,這次停戰你覺得怎么樣?高興嗎?”“高興。”楊春答道,“就是有點不夠解氣。”“我們消滅了那么多敵人,怎么能說不解氣呢?”“沒有把敵人趕到大海里嘛!”大伙笑起來。楊春開始還有點膽怯,經過一陣談話,好像已經同彭總很熟的樣子,兩個貓眼眨巴眨巴地望著彭總,認真地問道:“司令員,我提一個問題行嗎?”彭總笑著說:“好好,你提。”楊春舔了舔干裂的嘴唇,說:“現在已經停戰了,我們呼啦一走行嗎?”“你說呢?”“我說不行。”“為什么?”楊春指了指四處荒蕪的土地和倒塌的房舍,說:“你看,帝國主義糟蹋成這個樣子,老百姓可吃什么呀?我們總得幫助他們搞搞建設再走。”彭總不覺心中一熱,沒有想到這個看去還是個孩子的戰士,竟同自己想的一樣。望了望面前的小山崗,彭總正要舉步上山,三連長上前攔住說:“司令員,上面正在掩埋烈士呢,還是不要去了。”“怎么,人死了就不要去了?”彭總瞪了他一眼,徑自向山上走去。彭總一面走,一面察看著墓前的木牌。那些木牌上都分別寫著烈士的姓名、年齡、職務和家鄉住處。當他發現有幾座墳前沒有插木牌時,就停住腳步,對三連長說:“這里怎么沒有插木牌呀?”“有一些還沒有查清楚。”三連長面有難色地說。“不要怕麻煩!”彭總說,“可以找他們連隊的人來親自辨認。不是這些犧牲的同志,我們怎么來的勝利?”彭總默默地脫下軍帽肅立著,站了很久很久……熱淚,從他露出白鬢發的面頰涔涔而下。那邊,像白玉屏風般的白巖山,已被夕陽染成金紅,顯得更加壯麗了。(有刪改)【注】本文節選自《東方》第六部《凱歌》。《東方》是魏巍的小說代表作品,1982年獲第一屆茅盾文學獎。文本二:在彭德懷司令員身邊的六小時王一鳴1952年7月14日上午9時許,朝鮮戰場,距前沿陣地30多公里,設在坑道中的四十七軍一四一師司令部作戰室,大家正迎接突然到來的彭德懷司令員一行4人。發現司令員就站在我身邊注視著掛在壁上的作戰地圖,我趕緊扔掉手中的鉛筆給司令員行軍禮。好一會兒,只聽彭司令員和藹地說道:“你這個小同志敬禮的姿勢不太標準呀,把手放下吧,以后再練習。”一下把在場的人都逗樂了,嚴肅緊張的氣氛一下就緩和了,我的臉也更紅了。這時,葉師長、鄭參謀長等師首長也都來了。我和值班參謀們很自然地都退到外間值班室去了。彭司令員聽匯報和作指示總共只用了40多分鐘。首長們走出值班室時,只聽師首長們用乞求的口吻說:“司令員同志,請您別再往前走了,敵機頻繁轟炸,太危險了,我們無法保衛首長的安全……”彭司令員立即嚴肅地大聲說:“你們前方的指戰員們都沒有感到危險、不安全,為什么輪到我就感到危險,不安全了呢?放心吧,能炸著我彭德懷的彈還沒造出來呢。走,走,到前沿陣地去看看,去看看我們的英雄們。”師首長都知道彭司令員的脾氣,只好服從命令。就這樣,我便榮幸地成了彭司令員視察前沿陣地的向導。四二三團指揮部也已經前移到主陣地后面的山腳下。我們在團部作短暫停留之后,就徒步爬山尋近道直插月牙山。一路上,彭司令員的興致很高,不停地贊美朝鮮的自然景色,不時地催我快點爬。我當時剛滿18歲,雖年輕力壯,仍累得大口喘氣,可彭大將軍健步攀登,如履平地。途中不時響起敵機的轟鳴聲,炸彈的爆炸聲,但彭司令員好像根本沒聽見,談笑風生。這位常勝大將軍的英勇、從容的英雄氣概給了我們每個同行人很大的感染。一路上,我頻頻回頭,懷著崇敬的心情望著這位具有傳奇色彩的大將軍,這就是《保衛延安》一書中的將軍呀!午餐是下午一點多鐘在月牙山陣地上同前方指戰員一起在坑道中吃的。炊事班長老李送來了熱騰騰的小米稀飯和東北大餅,還有油炸花生米和一盆板栗,彭司令員大口大口地吃著,不時夸獎老李的手藝高。我們都被彭司令員的樂觀主義精神感染了,這頓飯,人人都吃得又香又飽。餐后的前沿陣地座談會上,彭司令員與排長、班長、老兵、新兵親切交談,征求他們打好陣地阻擊戰的建議,同時還詢問戰士們現在在想什么,有什么要求和希望,還問他們打完仗后回祖國想去干什么……會上戰士們發言熱烈、笑聲不斷。我心中默默地想著:同志們都傳說彭司令員是位非常威嚴的將軍,但我親眼見到的大將軍竟是那么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多像一位慈父啊!(節選自2021年1月16日《株洲日報》)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本一第一段用“最繁華”“最熱鬧”等詞語交代簽字儀式給小村莊增添了光彩和生機,也暗示板門店將被載入史冊。B.文本一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對戰斗英雄郭祥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刻畫,突出了他的英雄氣概。C.文本二中“放心吧,能炸著我彭德懷的彈還沒造出來呢。走,走,到前沿陣地去看看,去看看我們的英雄們”,既展現了在惡劣環境下彭總對士兵的關心,也展現了彭總作為革命者的樂觀主義精神。D.兩個文本通過寫彭總在朝鮮戰場上的經歷,都展現了抗美援朝戰爭的殘酷,讓讀者明白了勝利的來之不易。2.關于文本一中畫線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鬼紅了紅臉”描繪了楊春的表情,形象地寫出了他起初與彭總溝通時的膽怯心理。B.停戰讓楊春感到高興,但卻不解氣,他希望把敵人趕到大海,他幼稚的想法遭到大伙嘲笑。C.楊春和彭總都想著戰后要幫助朝鮮人民搞建設,這也反映了廣大志愿軍戰士的心聲。D.從彭總與楊春的對話中,我們能看到一位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司令員的形象。3.上世紀80年代,著名文學家巴金在回顧自己對于革命文學的創作時,特別提到在作品中創作的“看見如英雄般偉大的小人小事”,希望借此表達“自己肚里火似的東西”,“探索民族力量的源泉”。請結合文本一,探究本文作者魏巍是如何通過塑造“小人物”來實現如上的創作意圖的。4.兩個文本都寫了彭總在朝鮮戰場吃飯的場景,但文本文體不同,藝術表現也有差異,請比較并簡要分析。五、(2023·四川雅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求雨汪曾祺昆明栽秧時節通常是不缺雨的。雨季已經來了,三天兩頭地下著。停停,下下;下下,停停。空氣是潮濕的,洗的衣服當天干不了。草長得很旺盛。各種菌子都出來了。青頭菌、牛肝菌、雞油菌……稻田里的泥土被雨水浸得透透的,每塊田都顯得很膏腴,很細膩。積蓄著的薄薄的水面上停留著云影。人們戴著斗笠,把新拔下的秧苗插進稀軟的泥里……但是偶爾也有那樣的年月,雨季來晚了,缺水,栽不下秧。今年就是這樣。因為通常不缺雨水,這里的農民都不預備龍骨水車。他們用一個戽斗,扯動著兩邊的繩子,從小河里把渾濁的泥漿一點一點地澆進育苗的秧田里。但是這一點點水,只能保住秧苗不枯死,不能靠它插秧。秧苗已經長得過長了,再不插就不行了。然而稻田里卻是干干的。整得平平的田面,曬得結了一層薄殼,裂成一道一道細縫。多少人仰起頭來看天,一天看多少次。然而天藍得要命。天的顏色把人的眼睛都映藍了。雨呀,你怎么還不下呀!雨呀,雨呀!望兒也抬頭望天。望兒看看爸爸和媽媽,他看見他們的眼睛是藍的。望兒的眼睛也是藍的。他低頭看地,他看見稻田里的泥面上有一道一道螺螄爬過的痕跡。望兒想了一個主意:求雨。望兒昨天看見鄰村的孩子求雨,他就想過:我們也求雨。他把村里的孩子都叫在一起,找出一套小鑼小鼓,就出發了。一共十幾個孩子,大的十來歲,最小的一個才六歲。這是一個枯瘦、襤褸、有些污臟的,然而卻是神圣的隊伍。他們頭上戴著柳條編成的帽圈,敲著不成節拍的、單調的小鑼小鼓:冬冬當,冬冬當……他們走得很慢。走一段,敲鑼的望兒把鑼槌一舉,他們就唱起來:小小兒童哭哀哀,撒下秧苗不得栽。巴望老天下大雨,烏風暴雨一起來。調子是非常簡單的,只是按照昆明話把字音拉長了念出來。他們的聲音是凄苦的,虔誠的。這些孩子都沒有讀過書。他們有人模模糊糊地聽說過有個玉皇大帝,還有個龍王,龍王是管下雨的。但是大部分孩子連玉皇大帝和龍王也不知道。他們只知道天,天是無常的。它有時對人很好,有時卻是無情的,它的心很狠。他們要用他們的聲音感動天,讓它下雨。這地方求雨和別處大不一樣,都是利用孩子求雨。所以望兒他們能找出一套小鑼小鼓。大概大人們以為天也會疼惜孩子,會因孩子的哀求而心軟。他們戴著柳條圈,敲著小鑼小鼓,歌唱著,走在昆明的街上。小小兒童哭哀哀,撒下秧苗不得栽。巴望老天下大雨,烏風暴雨一起來。過路的行人放慢了腳步,或者干脆停下來,看著這支幼小的、襤褸的隊伍。他們的眼睛也是藍的。望兒的村子在白馬廟的北邊。他們從大西門,一直走過華山西路、金碧路,又從城東的公路上走回來。他們走得很累了,他們都還很小。就著泡辣子,吃了兩碗苞谷飯,就都爬到床上睡了。一睡就睡著了。半夜里,望兒叫一個炸雷驚醒了。接著,他聽見屋瓦上噼噼啪啪的聲音。過了一會,他才意識過來:下雨了!他大聲喊起來:“爸!媽!下雨啦!”他爸他媽都已經起來了,他們到外面去看雨去了。他們進屋來了。他們披著蓑衣,戴著斗笠。斗笠和蓑衣上滴著水。“下雨了!”“下雨了!”媽媽把油燈點起來,一屋子都是燈光。燈光映在媽媽的眼睛里。媽媽的眼睛好黑,好亮。爸爸燒了一桿葉子煙,葉子煙的火光映在爸爸的臉上,也映在他的眼睛里。第二天,插秧了!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出來了,到處都是人。望兒相信,這雨是他們求下來的。(選自《汪曾棋短篇集》)文本二我們翻開汪曾祺的集子,有些故事很難說它是一篇小說還是一篇散文,被人們劃定為小說的文章,那些大段的看似閑筆的風景描寫,對地方民俗人事的介紹,都實實在在有著散文的韻味。他的小說與散文分界不明顯,主要偏向小說的散文化。(沈書枝《汪曾祺:人間存一角,聊放側枝花》)1.下列對《求雨》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開篇寫了昆明地區氣候特點,“栽秧時節”間歇式下雨,空氣是潮濕的,為篇末半夜降雨埋下伏筆。B.雨前人們的眼睛是藍色的,突出了盼雨的急切心情;雨后是黑亮的,表達了人們得雨后的喜悅與希望。C.孩子們衣著襤褸污臟,沒有讀過書,大人“利用孩子求雨”,表現了地方的落后與人物的愚昧。D.因為“不缺雨”而“不預備龍骨水車”,用戽斗澆水育苗,小孩祈雨等,都具有地方特色。2.《求雨》記敘了身處社會下層小人物的小故事,這樣寫有什么意圖?請結合文本一簡要分析。3.文本二指出汪曾祺的小說“偏向小說的散文化”,請結合文本一對此加以分析。六、(2024·貴州高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洗澡記趙文輝村委會主任小星是文玉一手提拔上來的。為了感激村支書的栽培,村里的事小星總是搶著干。勁兒用大了,有些事就做過了。就跟短跑比賽一樣,狠勁沖,結果把裁判也撞翻了。小星就是這樣,鄉里來了領導,文玉還沒吭聲,他卻先打了招呼握住鄉領導的手不松;村里有個紅白事請干部,小星嗓門賊大,指三揮四,文玉沒了說話的份兒。事情越來越嚴重,小星走路居然也走文玉前頭了!文玉的眉頭不由得皺成了疙瘩,心里也溝溝壑壑地不平起來。秋里莊稼被砍倒后,來了一支“秸稈禁燒工作隊”,一行五人全從縣教育局抽調。送他們來的是一輛“依維柯”,像只大犀牛威風凜凜地停在村委會門口。村干部從里面迎出來,小星不知不覺又走到了文玉前面,和工作隊隊長呂科長握手問好。其他隊員把他當成了支書,一一與他見面,卻冷落了一旁的文玉。文玉在心里狠狠冷笑了幾聲。午飯安排在村會計家,整了幾個家常小菜,酒是當地生產的“百泉春”。會計告訴工作組,酒是文玉自己掏錢買的,菜是他家自留地長的,今天用家宴歡迎大家。剛端起杯,文玉就對小星說:“兩位主要領導不能都在這兒喝酒,你喝了這一盅趕緊去南地看看,要是哪家趁這時候把秸稈燒了,咱可全完蛋了!”小星本想跟呂科長他們猜幾個枚,他還會喝“樓上樓”,這下子全用不上了。小星只好將酒喝下,又往嘴里填一筷子豬頭肉,匆匆去了。文玉心里說:不怕你能,就怕不給你這個機會!誰知才一會兒,小星竟回來了,一進門就向文玉匯報:“我巡邏了一圈兒,沒啥問題,為了保險起見,我又讓支委們組成臨時巡邏隊,重點在南地……我趕緊回來,說啥也得給呂科長敬個酒!”文玉一聽,氣不打一處來,卻又不好發作。剛喝了兩盅,文玉忽然一拍腦袋,猛然想起什么似的,說:“我差點兒忘了,下午鄉里有個綜合治理會,兩點開始,你趕緊去吧!”小星的“樓上樓”又沒表演成,肚子還是空空的。他不情愿地站起身,朝那盤牛肉狠狠盯了兩眼,去了。等小星從鄉里回來時,酒事已經結束。小星說:“支書,會不是今兒個開的……”文玉很夸張地拍拍腦門兒,說自己糊涂了:“嘿,明兒個的會我咋記成今兒個的了?”心里卻樂開了花。下午開會布置禁燒工作,文玉總覺得小星礙眼,一個念頭砰地冒出來。晚上文玉悄悄把村里福堂約到家里。福堂當年和小星競爭過村委會主任,落選了卻一直不死心。文玉開門見山問他還想不想當村主任。福堂回答:“誰不想誰是這個——”用手比畫了個王八。文玉笑笑,說:“秋罷又該換屆了……”福堂多精的人,趕緊求文玉指點:“你可得支持我!”文玉說:“我只能在兩委會上把你當作候選人提出來,選上選不上全看你的群眾基礎了。”福堂屁顛屁顛走了,第二天就開始培植自己的“群眾基礎”,村里大街小巷掛滿了標語:“趙福堂向全村父老問好!”“趙福堂保證把養老院建好!”過八月十五,福堂又挨家送了兩盒月餅、一小壺花生油。文玉看在眼里,喜在心頭,沒人的時候就想哼哼幾嗓子。這天去河邊溜達,見四下無人就扯開嗓子來了幾句《朝陽溝》:走過了一架山翻過了一道嶺……河里忽然鉆出一個人,夸他:支書唱得不錯呀!文玉嚇了一跳,見是呂科長。文玉知道秋水傷身,趕緊沖呂科長擺手,讓他上來。呂科長爬上來,一邊用毛巾擦身,一邊解釋:他堅持冬泳多年了,不礙事。秋天正是冬泳的開頭。文玉松了一口氣,瞅著冷凜凜的河水問呂科長:“冬泳沒點兒硬勁可做不來,你是哪一年開始的?”“說來話長,這里面還有一個故事呢。”呂科長告訴文玉,是他當中學校長時的事兒。那時在學校,他每天喝水都是辦公室燒好送來。有一天一直到半上午,還不見送開水。他就去了一趟辦公室,原來水已經燒好了,只是負責送水的小王去縣里送材料,又沒交代別的同志。水就在小王桌子角擱著,伸手就可提走。可他嫌提水掉份兒,就一聲不吭離開了辦公室。過后越想越慚愧,越想越覺得難為人師表。為了洗去精神上的垃圾,他跳進了滿是冰凌的河里……呂科長嘆一口氣:“瞧瞧我當時精神垃圾有多厚,都結成繭了。好多人,都讓這些垃圾給埋了、毀了。”文玉聽了,不由得臉紅起來,像被人摑了一巴掌。自己、自己……這些天都對小星做了些啥呀?想一想,越發臉紅開了,好像又讓人摑了一巴掌,他忽然甩掉鞋呼呼啦啦把衣裳扒了個精光,不顧呂科長勸阻,撲通一聲跳進了河里。跳下去的一瞬間,文玉可著嗓子喊了一句:“洗澡了!洗澡了!”(原載《新鄉日報》2014年4月11日)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村委會主任小星是文玉一手提拔的,可他并不領情,根本不把文玉放在眼里,事事爭先,引起了文玉及其他人的不滿。B.工作隊的午飯安排在村會計家,會計告訴工作組酒是文玉自己掏錢買的,說明會計善于逢迎,工作能力在小星之上。C.村支書文玉安排小星去南地巡邏,而后又特意安排他去鄉里參加綜合治理會,主要是擔心小星過于熱情,喝酒誤事。D.相比于小星的單純、不諳世事,小說更側重于揭示一些村干部的官僚作風,以引起社會對農村基層干部作風的關注。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記”為史家筆法,在立意方面要求實錄和勸誡,作者展現農村基層干部的現實問題,表達他對農村基層工作的關切。B.小說開篇交代小星為感激村支書的栽培而搶著做事,可他沒能把握分寸,用勁過大,為后文被文玉“排擠”埋下伏筆。C.文玉把趙福堂約到家里,給他指出一條“上位”之路,即利用換屆之機排擠小星,小說在此設下懸念,然而懸而未決。D.小說語言平實、質樸、簡潔,當然也不乏幽默和諷刺,這種語言風格與所表現的現實比較吻合,看似平淡,事小意深。3.小說中文玉的心理變化很微妙也很豐富,小說是通過怎樣的心理變化來刻畫文玉這個形象的?4.小說插入呂科長自述其冬泳以及堅持冬泳的原因的內容,有怎樣的藝術效果?請結合小說內容作簡要分析。七、(2024·福建漳州高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征途上(節選)王愿堅小賴猶豫地指了指牦牛身上的糧食,“那里還有……”“你,你要打這些糧食的主意?不成!”老姚氣呼呼地說著,又瞥了小賴一眼,隨手從自己糧袋里抓了把面,悄悄扔進小賴的小碗里,“你,這是沒骨氣嘛!”小賴的頭勾得更低了。“好了,好了。來,小同志,接著。”對面,一只攥滿了炒面的手繞過篝火伸過來,要往小碗里裝。小賴剛想抬頭看看,那只手卻被老姚一下擋開了:“加一點吧,加一點吧,餓了,你就加,這怎么成?打仗嘛,敵人一攻,你就退,退!”趁小賴低頭的工夫,他又從自己糧袋里抓起一把面,扔進碗里,嘴里還在數落著,“要知道,吃苦,是個革命的本事,硬是得學哩!”“這娃娃也算是好樣的了,”篝火那邊又有人插話了“這,是第一次嘛……”“第一次?有初一,就有十五!”老姚盯住小賴的臉,“叫你自己說說看,為什么從昨天起,你不唱歌啦?為什么……”他用小樹枝子把小馬號敲得當當響;趁小賴低頭看號,又向碗里扔了一小把面,“①一整天,沒聽見你吹一次號、拔一次音!唵?”他越說火越大,聲音越高,索性一按地皮站起來;剛一直腰,身子一晃,打了個趄,差點倒在火堆上。他慌忙捂住了肚子,蹲下身,就勢把小碗里的糊糊攪了攪,話卻沒有停:“哭,眼淚要能把革命泡成功,大伙抱著頭哭好了,還要咱們這些穿軍裝、扛槍的干啥?”他生氣地把小碗從火上端下來,攪著,輕輕地吹著,好一陣才用樹枝敲著碗邊說,“呶,這頓飯,就是這些,多一點也沒有。要想動這個,”他拍著牦牛背上的糧袋,斬釘截鐵地說,“不成,一丁點也不成!”老姚的話停住了。草原上一時變得很靜。靜得只聽見火星爆裂、牦牛嚼草的聲音。這支用牦牛運送糧食的小小的送糧隊伍,踏著爛泥,踏著水草,已經緊腳緊步地走了三天。西面的遠處,傳來了低沉的雷聲。烏黑的雷雨云,變得更濃了,更黑了,它像被根看不見的大棍子攪著似的,翻滾著,奔跑著,飛快地布滿了天空。老姚默默地抬頭望了一陣,然后端起小碗,放到唇邊試了試,遞到小賴手里,緩慢地說:“好了,快吃了吧。前天不是就給你講過:‘吃粥不愁,越攪越稠’嘛,看,這不是好了?”小賴擤把鼻涕,接過碗,大口大口地吃起來。不知吃得太急還是什么原因,還嗆了一口。②老姚看看那張沾著面糊的嘴巴,猛地轉過臉去,揚起手掌揩了揩眼睛。停了一會兒,他干咳了兩聲,又說話了:“我的好同志啊!你餓,我也知道。可鬧革命嘛,還能一年到頭都使順風船?肚餓,腳軟,骨頭可千萬軟不得啊!”他把話說得很慢,沉甸甸的,說著,從懷里摸索著,又拿出了那頂軍帽,小心地放到地上,抓著里頭的草抖落著。草葉早已干了,發出唰唰的聲響。“看看,那邊的同志們能吃草為生,咱就不能把褲帶子勒緊點?想辦法嘛……”他扶著牦牛站起身,從牦牛背上把一捆捆野菜拿下來。野菜,有的有點蔫巴了,有的還很鮮嫩,一律洗得干干凈凈,捆得整整齊齊。這,只有小賴最清楚,這是老姚兩天來沿路撿了,又精心挑選出來的。老姚抱著一捆捆野菜,圍著篝火一瘸一拐地走著,把野菜分給每一個同志。看看同志們把菜放進各自的碗里了,他從腰間摸出那條皮條,又從一個同志腰間抽出把刺刀,把它一截截切開。一邊切,一邊還叨咕著:“把這玩意兒吃了,日后有了馬,使什么牽喲……”說著,臉上浮上了惋惜的神色。這工夫,小賴已經吃完了最后一點面糊渣渣,并且換上了水,煮上了野菜,正聚精會神地看著老姚的動作,聽到這話,湊過來,好奇地問:“這東西也能吃?”“能,怎么不能?我的好同志,這還是從江西帶出來的,吃吃看,還有點家鄉味哩。”他切下了一小段,扔進柴炭里,用樹枝撥弄著。牛皮咝咝地叫著,浮起輕煙,發出一股焦煳味兒。把燒好的一截牛皮撿出來,吹掉了浮灰,扔進小碗里煮著。③他又挑了一段稍長些的,然后向小賴身邊挪了挪。“看,這一截是明天早上的。怎么樣,不算少吧!要趕路多吃點嘛,這叫作‘早飯吃飽’,懂不懂?”他量出了四指長的一段,刻上了一條道道,“這是中午飯,‘午飯吃少’。”他又畫出了一段,比第一截少些,比第三段又稍長了一點,“晚上,吃這么多。再配上點野菜,撒點面粉,改善改善生活——嘿,‘晚飯吃好’嘛!”他畫著,嘮叨著,短短的皮條上刻上了五條白印子,剛好可以吃兩天。刻好了,他摸著小賴的腦袋說:“就這么吃,往后別哇哇叫啦。吃飯嘛,老要人卡著手脖子咋成?我老姚能跟你一輩子?”小賴接過了牛皮,心里熱乎乎的。他瞅著那一道道白印子,心想:明天,就按這個印印吃,我一定不叫他,一定自己來。“學問就在這里。一頓兩頓,心一硬,就學會啦。來,咱們嘗嘗!”老姚笑著,把刺刀伸進小碗里,挑起了那塊牛皮,咬了一口。他用力嚼著,長胡子急速地抖動了一陣,突然孩子似的叫了起來:“要得,要得,簡直抵得上宣威火腿呀!”他一抹胡子,縱聲地笑起來。“宣威火腿?……”小賴噗的一聲笑了。④整個篝火四周,全笑了。(有刪減)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老姚一邊批評小賴,一邊從自己糧袋里悄悄地抓起一把面放進小賴的小碗里,體現他對小戰士嚴格要求的同時,又有真心關愛。B.因為“打這些糧食的主意”,老姚對小賴的批評極為嚴厲,但有戰士認為小賴“算是好樣的了”,這說明有人贊同小賴的想法。C.面對食物嚴重短缺,老姚把兩天來沿路撿的并經過他整理過的野菜分給每一個同志,這表明老姚應對征途中困難的經驗豐富。D.難以咀嚼的一截牛皮帶卻成為老姚口中的宣威火腿,并給戰士們帶來了歡樂,情節簡單卻表現出作品樂觀主義的革命精神。2.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句子①中“沒聽見你吹一次號、拔一次音”從側面交代了小賴的小軍號號手的身份。B.句子②中“揚起手掌揩了揩眼睛”真實表現老姚對小賴數落背后又心疼的內心世界。C.句子③中的“挪了挪”這個細節,表現了老姚下面所說的話,是有意識地教導小賴。D.句子④中的“全笑了”,既與老姚、小賴的“笑”照應,又表現了戰士們的苦中作樂。3.“老姚的話停住了”這個段落的環境描寫有何作用?請結合文本分析。4.小賴這個人物在小說中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小說主題多維探究-人物塑造思路引入小說的主題思想常常在小說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上表現出來,分析小說人物形象內涵與人物間彼此的關系,是理解小說主題的重要方法。弄清楚小說描寫了什么樣的人,這個(些)人的際遇遭逢、命運歸宿常常聯系著社會生活的本質,投射出特定的歷史文化的背景,顯示著作品的主旨。尤其是小說主體人物與客體、與自身、與環境的關系如何,為什么要這樣安排人物,這都和表現主題有關聯。同時,作者對主要人物所作所為的態度,對人物表現出的精神品質的贊頌或批判也顯示著作品的主題。我們可以從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細節等方面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洞察人物的精神世界,體會人物靈魂深處的思想狀態,順著小說的文本邏輯,從情節設置“草蛇灰線”的蛛絲馬跡中,有依有據地反推出小說的主題旨趣,進而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典例分析典例一福斯特曾對小說情節的特征作了如下概括:“故事是對一系列按時序排列的事件的敘述……情節同樣是對一樁樁事件的一種敘述,不過重點放在了因果關系上。”文學批評家馬歇爾·布朗則將小說敘事的重要特點總結為:“小說中的一切‘現實’呈現為相互聯系的因果鏈條,一切被織入一個必然的過程之中。”現代小說開始摒棄“情節完整性”的審美追求,強調敘事的“邏輯”,小說中人物的行為、情節的發展都被納入一定的“因果鏈條”之中,作家的創作意圖、旨趣就隱含于“因果邏輯”的設定之中。這提示我們,對文本的解讀(包括主題)必須尊重情節的發展“邏輯”,如果我們能夠順著文本的內部“邏輯”,就能更充分地理解人物與情節,領悟作者創作的意義與價值,而這一點恰恰是我們解讀小說文本時最容易忽視的。實際操作:從人物關系的內部邏輯中反推主題1.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各種情節)2.主體與自身的關系(各種描寫)3.主體與環境的關系(景物描寫或背景介紹)高考小說《天囂》解析主題的方向:1.“他”與蒙族老人,這是小說詳細描述的關系,據此,可推出“人性美、人情美”的主題;“軍民情、民族情”的主題。2.“他”與自身:小說沒有過多描述,據此,“責任”主題,屬過度解讀。3.“他”與環境:小說有展示風沙肆虐,饑渴難當的生存環境,但小說僅將此作為人物活動的背景,所以“奇跡”主題、“生存”主題,屬錯誤解讀。高考散文《我們的裁縫店》解析主題的方向:1.“我”與眾多顧客,這是小說詳細描述的關系,據此,可推出“啟發美,欣賞美,成人之美,展現人性美與人情美”的主題。2.“我”與自身,小說有刻意點出主人公的埋怨與自我寬解,據此“熱愛職業,踏實勞動”的主題,屬于次主題。3.“我”與環境,小說中也有展示這層關系,小鎮荒寒偏遠,與大城市形成鮮明對比,據此,還可提煉出“對質樸人情的贊賞以及呼吁保存淳樸安適民風民情”的次主題。典例二人物形象是小說的核心,主人公的性格變化往往是作品主題的最好體現。如《復活》中的片段:“您是怎么找到我的?”她不理他的話,徑自問。她那雙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天哪!你幫助我,教教我該怎么辦!”聶赫留朵夫望著她那張變丑的臉,暗自說。“前天您受審的時候,我在做陪審員。”他說,“您沒有認出我來吧?”“沒有,沒有認出來。我沒有工夫認人。當時我根本沒有看。”瑪絲洛娃說。“不是有過一個孩子嗎?”聶赫留朵夫問,感到臉紅了。“謝天謝地,他當時就死了。”她氣憤地簡單回答,轉過眼睛不去看他。“真的嗎?是怎么死的?”“我當時自己病了,差一點兒也死掉。”瑪絲洛娃說,沒有抬起眼睛來。“姑媽她們怎么會放您走的?”“誰還會把一個懷孩子的女傭留在家里呢?她們一發現這事,就把我趕出來了。說這些干什么呀!我什么都不記得,全都忘了。那事早完了。”“不,沒有完。我不能丟下不管。哪怕到今天我也要贖我的罪。”“沒有什么罪可贖的。過去的事都過去了,全完了。”瑪絲洛娃說。接著,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惡又妖媚又可憐地微微一笑。瑪絲洛娃怎么也沒想到會看見他,特別是在此時此地,因此最初一剎那,他的出現使她震驚,使她回想起她從不回想的往事。最初一剎那,她模模糊糊地想起那個充滿感情和理想的新奇天地,這是那個熱愛她并為她所熱愛的迷人青年給她打開的。然后她想到了他那難以理解的殘酷,想到了接二連三的屈辱和苦難,這都是緊接著那些醉人的幸福降臨和由此而產生的。她感到痛苦,但她無法理解這事。她就照例把這些往事從頭腦里驅除,竭力用墮落生活的特種迷霧把它遮住。此刻她就是這樣做的。最初一剎那,她把坐在她面前的這個人同她一度愛過的那個青年聯系起來,但接著覺得太痛苦了,就不再這樣做。現在這個衣冠楚楚、臉色紅潤、胡子上灑過香水的老爺,對她來說,已不是她所愛過的那個聶赫留朵夫,而是一個截然不同的人。那種人在需要的時候可以玩弄像她這樣的女人,而像她這樣的女人也總是要盡量從他們身上多弄到些好處。就因為這個緣故,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她沉默了一會兒,考慮著怎樣利用他弄到些好處。在課文選段中,女主人公對男主人公投以又嫌惡又妖媚又可憐的微微一笑,表達了女主人公怎樣的復雜情感?這對作者表達思想起到了什么作用?【賞析】①嫌惡是真實的情感,表達了女主人公對男主人公的討厭之情;而妖媚和可憐是裝出來的,眼前的聶赫留朵夫對瑪絲洛娃來說,早已不是她所愛過的那個人,她只把他當作有錢的老爺,所以她用媚笑來對待他,并向他要錢,想“利用他弄到些好處”。②作者這樣寫,表示原來純潔的女主人公已經不存在了,通過女主人公神態上的細微變化展現其精神上的“死亡”,是為小說“復活”的主題思想做一個鋪墊。技法總結①思考主人公的經歷(成敗浮沉等)及其背后的原因及意義;②思考主人公的思想性格與其命運的關系;③關注人物間的對比映襯關系;④關注作者對人物的情感態度;⑤關注主人公的典型意義,即從“這一個”上升到“這一類”。針對練習一、(2023·安徽模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長安的荔枝馬伯庸①六月初一,貴妃誕辰當日,辰時。②一騎朝著長安城東側的春明門疾馳而去。③馬匹是從驛站剛剛輪換的健馬,皮毛鮮亮,四蹄帶勁,跑起來鬃毛和尾巴齊齊飄揚。可它背上的那位騎士卻軟軟趴在鞍子上,臉頰干癟枯槁,全身都被塵土所覆蓋,活像個毫無生命的土俑。一條右腿從馬蹬上垂下來,無力地來回啷當著。④與其說這是活人,更像是捆在馬革上的一具喪尸。⑤在過去的七日中,李善德完全沒有休息。他從骨頭縫里榨出最后幾絲精力,把從江陵到藍田的水路驛站摸排了一遍。今日子時,他連續越過韓公驛、青泥驛、藍田驛和灞橋驛,先后換了五匹馬,最終抵達了長安城東。⑥馬匹快要接近春明門時,李善德勉強撐開糊滿眼屎的雙眼。短短數日,他的頭發已然全白了,活像一捧散亂的頹雪,根根銀絲映出來的,是遠處一座前所未見的城門。⑦只見城樓四角早早掛上了霓紗,寸寸挽著絹花,向八個方向連綴著層疊彩旗。城門正上方用細藤和編筐吊下諸品牡丹,兼以十種雜蕊,眼花繚亂,將城門裝點得如仙窟一般。⑧不只是春明門,全城所有的城門、城內所有的坊市都這般裝點。為了慶祝貴妃誕辰,整個長安城變成了一片花卉的海洋。要的正是一個萬花攢集、千蕊齊放、香馥沖霄、芳華永繼,極絢爛之能事。城門尚是如此,可以想象此時那棟花萼相輝樓該是何等雍容華麗。⑨以往貴妃誕辰,都是在驪山宮中,唯有這一次是在城中。現在這場盛宴,只差最后一樣東西,即可完美無瑕。⑩在距離春明門還有一里出頭的距離,李善德的身子突然晃了晃。他的力量已涓埃不剩,毫無掙扎地從馬背上跌落下去,重重摔在一塊露出泥土的青巖旁邊。 李善德迷茫地看向身下,發現那不是一塊青巖,而是一塊劣質石碑。碑上滿是青苔和裂縫,字跡漫濾不清。他再向四周看去,發現自己置身于一片矮丘的邊緣。坡面野草萋萋,灰褐色的砂土與青石塊各半。矮丘之間有很多深淺不一的小坑,坑中不是薄棺便是碎碑,偶爾還可以看到白森森的骨頭。幾條野狗蹲在不遠處的丘頂,墨綠色的雙眼朝這里望來。 李善德認出來了,這是上好坊,長安附近的亂葬崗。這里和不遠處的春明門相比,簡直就是無間地獄與極樂凈土的區別。 李善德沒有急切地逃離這里。他有一種強烈的感覺,也許這里才是自己最終的歸宿。他想站起來,那條右腿卻一點也不爭氣。它在奔波中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治,基本上算是廢了。他索性癱坐在石碑旁,讓身軀緊緊依靠著碑面。上好坊的地勢很高,從這個角度看過去,春明門與長安大道盡收眼底。 理論上,現在荔枝轉運應該快要沖過灞橋驛了吧?在那里,幾十名最老練的騎手和最精銳的馬匹已做好了準備,他們一接到荔枝,便會放足狂奔,沿著筆直的大道跑上二十五里,直入春明門,送入鄰近的興慶宮去。 當然這只是計算的結果。究竟現在荔枝是什么狀況,能不能及時送到,李善德也不知道。 能做的,他都已經做完了。接下來的,只剩下等待。 他吃力地從懷中拿出一軸泛黃的文卷,就這么靠著石碑,入神地看起來,如老僧入定,如翁仲石像。大約在午正時分,耳膜忽然鼓動起來,有隆隆的馬蹄聲由遠及近。李善德緩緩放下紙卷,轉動脖頸,渾濁的瞳孔中映出了東方大道盡頭的一個小黑點。 那個小黑點跑得實在太快,無論是馬蹄掀起的煙塵、天頂拋灑下的陽光,還是李善德的視線,都無法追上它的速度。轉瞬之間,黑點已沖到了春明門前。 一騎,只有一騎。 騎手正弓著脊背,全力奔馳。馬背上用細藤筐裝著兩口鼓甕,甕的外側沾著星星點點的污漬,與馬身上的明亮轡頭形成鮮明對比。李善德數得沒錯,只有一騎,兩壇。后面的大道空蕩蕩的,再沒有其他騎手跟上來。從嶺南到長安之間漫長驛路中,九成九的荔枝因為各種原因中途損毀了。從化出發的浩浩蕩蕩的隊伍,最終抵達長安,只有區區一騎、兩壇。壇內應該擺放著各種竹節,節內塞滿了荔枝。至于荔枝到底是什么狀態,就只能聽天由命了。春明門的守軍早已做好了準備,二十面開城鼓同時擂響,平時絕不同時開啟的兩扇城門,罕見地一起向兩側讓開。在盛大的鼓聲中,飛騎毫不減速地一頭扎進城門洞子。與此同時,城內更遠處也傳來鼓聲。一陣比一陣更遠,一浪比一浪更高,似乎興慶宮前的城門、宮門、殿門正在次第展開,迎接貴客的到來。沒過多久,一陣悠揚的鐘聲也加入這場合奏,那是招福寺的大鐘,這種事他們可是從不落人后的。隨后鐘鼓齊鳴,交相嗡鳴,所有的廟宇、道觀,所有的坊市都加入慶祝行列,整個城市陷入喜慶的狂歡。李善德低下頭,依靠著上好坊的殘碑,繼續專心讀著眼前的紙卷。他的魂魄已在漫長的跋涉中磨蝕一空,失去了對城墻內側那個綺麗世界的全部想象。文本二:《新唐書·楊貴妃傳》:“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文本三:杜牧詩《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注】李善德:作者虛構的小說人物。在貴妃誕辰前,他接到從嶺南運送新鮮荔枝到長安的任務。荔枝“一日色變,兩日香變,三日味變”,而嶺南距長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為了家人,李善德決心放手一搏:“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本一開篇描寫李善德騎馬奔向長安的情景,極具鏡頭感,先遠景展現一騎疾馳的動態畫面,再聚焦特寫,突顯騎士的疲憊。B.文本一中裝扮華麗的春明門與殘敗荒涼的上好坊形成鮮明的對比,暗示社會繁華之下,底層百姓生活艱辛畫面,諷刺意味濃厚。C.文本一以小見大,通過刻畫一個與“荔枝”發生關聯的小人物的所見所聞所思來展開故事,深刻書寫了歷史深處小人物的命運與悲歡。D.與文本一相比,文本二中《新唐書·楊貴妃傳》敘事整體上更細膩生動,一個“必”表現出楊貴妃恃寵而驕的蠻橫。2.對文本一的標題與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標題通過長安城和荔枝兩個意象的組合,點明本文線索,讓讀者聯想到杜牧的詩《過華清宮》,產生對楊貴妃嗜食荔枝以及千里運送荔枝等歷史故事的遐想。B.第⑦段畫線句對城門的描寫,展現了貴妃壽辰慶祝活動的盛大隆重,表現皇帝對此的重視,旨在引發讀者對大唐帝國繁華與風流的向往。C.第 段畫線句短句單獨成段,詞語重復,強調李善德看到結果時的悵然失落,“只有”二字也體現出運輸荔枝的過程之艱難與代價之大。D.第23段畫線句,引發讀者想象荔枝成功運達長安過程前,經歷的各種艱難險阻,以及李善德等人付出的不懈努力。3.文本一中第 至 段寫出李善德的多重心理感受,請結合文本梳理概括。4.同一歷史事件,文本一與文本三都通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來表現主旨,就此方面,結合文本分析兩文的不同。【參考答案】1.D2.B3.①命運的無力感。認為上好坊是最終歸宿,表現掙扎中的李善德對命運無能為力的痛苦。②歷經千辛萬苦后的疲憊感。右腿廢了,索性癱坐,是歷經艱辛后的疲憊。③對任務的堅持,對結果的關注。眼觀春明門,心中計算人力路程,等待最終結果.④對任務是否完成的忐忑、無奈。已盡人事,只剩聽天由命的等待。4.①選擇的人物形象不同。文本三選擇歷史事件中真實的中心人物來塑造,文本一虛構了歷史深處一個不知名的小人物。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不同。文本三精于剪裁,人物簡略凝煉,僅一個“笑”字,點出人物與事件的關聯以及人物的受寵。文本一運用心理、肖像、動作、對比等多樣的手法虛構豐富鮮活的低層官員形象。③表達的主旨不同。文本三借事件與人物的關聯,設置懸念,抨擊統治階級的荒淫誤國。文本一通過小人物的命運,不僅批判上層的奢靡,也反映底層艱辛,小人物的堅守與悲哀。【解析】1.本題考查對文本相關內容分析鑒賞能力。D.“敘事整體上更細膩生動”錯,材料二史傳敘事整體上更簡煉,更客觀,更接近歷史真實。故選D。2.本題考查對文本重要語句和標題的分析鑒賞能力。B.“旨在引發讀者對大唐帝國繁華與風流的向往”錯,目的是表現統治者的奢靡。故選B。3.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1)由“李善德……有一種強烈的感覺,也許這里才是自己最終的歸宿”分析,李善德認為上好坊是最終歸宿,表現掙扎中的李善德對命運無能為力的痛苦。(2)由“那條右腿卻一點也不爭氣。它在奔波中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治,基本上算是廢了。他索性癱坐在石碑旁,讓身軀緊緊依靠著碑面”分析,李善德歷經千辛萬苦,右腿廢了,索性癱坐著,他有著歷經艱辛后的疲憊。(3)由“理論上,現在荔枝轉運應該快要沖過灞橋驛了吧?在那里,幾十名最老練的騎手和最精銳的馬匹已做好了準備,他們一接到荔枝,便會放足狂奔,沿著筆直的大道跑上二十五里,直入春明門,送入鄰近的興慶宮去”分析,李善德眼觀春明門,心中計算人力路程,等待最終結果。這表明他對任務的堅持,對結果的關注。(4)由“當然這只是計算的結果。究竟現在荔枝是什么狀況,能不能及時送到,李善德也不知道”“能做的,他都已經做完了。接下來的,只剩下等待”分析,李善德對任務是否完成的忐忑、無奈。已盡人事,只剩聽天由命的等待。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和主旨的能力。(1)選擇的人物形象不同文本一,虛構了歷史深處一個不知名的小人物——李善德;文本三選擇歷史事件中真實的中心人物——楊貴妃來塑造。(2)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不同文本一,重點刻畫李善德這一小人物形象,例如,“臉頰干癟枯槁,全身都被塵土所覆蓋”“短短數日,他的頭發已然全白了,活像一捧散亂的頹雪”“李善德低下頭,依靠著上好坊的殘碑,繼續專心讀著眼前的紙卷”“他有一種強烈的感覺,也許這里才是自己最終的歸宿”“理論上,現在荔枝轉運應該快要沖過灞橋驛了吧”等。小說通過對李善德肖像、動作、心理的刻畫,運用多樣描寫人物的手法,虛構了一個豐富鮮活的低層官員形象;文本三,“一騎紅塵妃子笑”精于剪裁,人物簡略凝煉,對楊貴妃這一人物形象僅一個“笑”字的動作描寫,就點出人物與事件的關聯以及人物的受寵。此外,并沒有運用其他的人物描寫方法。(3)表達的主旨不同文本一是小說,圍繞運送“荔枝”一事,描寫李善德為完成運送荔枝的任務竭盡全力在路上奔跑的情景,展現他完成任務的艱難,重點刻畫歷史深處小人物李善德的命運與悲歡,表現了他面對困難時堅持不懈的抗爭。為了楊貴妃吃到嶺南的荔枝,累死多少馬匹和騎手,小說通過李善德的所見所感,不僅批判上層的奢靡,也反映底層艱辛,小人物的堅守與悲哀;文本三是杜牧的一首絕句,將議論托于形象之中,借事件與人物的關聯,設置懸念,抨擊統治階級的荒淫誤國。。這首詩“一騎紅塵”和“妃子笑”兩個具體形象的并列推出,啟人思索,尤其是楊貴妃驪山上嫣然一笑的形象,讓人聯想“褒姒一笑失天下”,將歷史教訓熔鑄在鮮明的形象中,抨擊了封建統治者的驕奢淫逸和昏庸無道,以史諷今,警戒世君。二、(2023·四川南充)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颶風狄更斯①就在這事發生了的若干年后,我仍常常夢到它。我為它而激動得驚醒,我覺得我安靜的臥室在那寂寞長夜里也飛騰著它的狂濤巨浪。直到現在,只要稍稍言及任何一場暴風,或一個海岸,我就馬上痛切地聯想到它。②在一陣陣吹得人睜不開眼的狂風中,在飛舞旋轉的沙石和可怕的喧鬧聲中終于得到一個暫時的間歇而足以看看海時,我被那海嚇得不知所措了。高高的水墻一堵接一堵沖過來,達到最高峰后跌下時,似乎連它們中最小的一堵也能吞沒這個市鎮。退卻的海濤轟隆一聲往后撤去,似乎要在海邊挖一個深深的坑,要把地面毀壞。浪頭白花花的巨浪轟轟然撲向海岸,在到達陸地前就撞擊得粉碎,每一片碎浪都飽含了一切的憤怒力量,急急忙忙又重新組合成另一個怪物。起伏的高山變成了深谷,起伏的深谷又變成了高山。大量大量的海水發出震耳的轟鳴聲,震動著、搖撼著海岸;隨著每聲轟鳴而來的海潮聚成一種形象,然后馬上變幻并離去,在這同時又把另一股奔騰的潮水擊退、驅開;在地平線那頭像彼岸的高塔和建筑的浪影時起時落;烏云急急地厚厚罩下;我似乎看到天崩地裂。③“一條船破了!就在附近!”有人大叫。④“什么船?”⑤“一條從西班牙或葡萄牙運鮮果和酒的帆船。如果你想看,先生,就快點!據岸上人推測,它隨時會成碎片呢。”⑥那緊張的聲音沿著樓梯叫喊而去,我也披上衣服往街上跑去。我前面有很多人都朝海邊跑。我趕過了許多人朝那里跑,不久就看到那發怒的海了。站在我身旁的船夫伸出他那裸露的胳膊向左邊指。于是,天哪,我看到了,離我們很近呢!⑦在離甲板6英尺或8英尺的地方,一條船桅折斷了,向一邊倒下,被亂紛紛的帆布和繩具糾纏住;當那船顛動和撞擊時——它沒有一刻靜止過,那劇烈是無法想象的——那團破損斷裂的東西撞著船側,像要把它擊穿。就在這時,沖擊那條動蕩著的船的海這時又掀起一個高浪,把人們、圓木桶、船板、上層船舷,還有那一堆像玩具一樣的東西全卷入翻騰的海中,從岸上發出的驚叫聲壓過了風聲和水聲。四個緊握殘余船桅索具的水手和那條破船一起從海里騰了起來。⑧船上有只鐘,當這條船像頭被逼瘋了的野獸那樣翻騰滾動和拋動時,這只鐘響了。鐘聲像為那些不幸的人而敲的喪鐘,鐘聲隨風飄向我們。那條船有一會兒看不見了,但一會兒又露出。又有兩個人看不見了。岸上的苦惱更劇了。男人們呻吟著捏緊了拳頭,女人們尖叫著把臉轉過去。有些人瘋了一樣沿著海邊跑來跑去,朝無法救應的地方呼救,我發現我也是這些人中的一個:我們沒有理智地向一群我認識的水手們哀求,求他們別讓這最后兩個絕望的人在我們眼前消失。⑨這時,我看到人群中又有了新的騷動,并看到他們自動讓開,漢姆從他們中間走到了前面。我向他跑去,重申求他救援那兩人的意思。但我又記起了這于他有多危險,于是我用雙臂摟住他,并求我剛才求過的那些人,求他們別放他走,別聽他的,別讓他去死,讓他離開海灘!⑩岸上又響起一陣驚叫。朝那破船看去,只見那船帆殘酷地一下又一下打下來,把兩人中的一個又打落了,然后威風凜凜地去把僅剩的那個活躍角色甩得飛旋起來。 在這種景象下,要動搖那個已毅然要拼命的人的決心,我等于向風祈求。這時,漢姆很愉快地握著我的雙手說道:“如果我大限已到,那就是到了;如果沒到,我可以等待。上帝保佑你,保佑大家!伙計們,把我準備好!我要去了。” 我被狠狠地推到一邊,周圍的人把我擋住……后來,我看到漢姆穿著水手衣褲,一個人站在那里,手里握著一條繩子,也許那繩子就系在他腕上;還有一條繩子一頭拴在他身上,另一頭松松地盤在沙灘上,由幾個遠遠站在那里的助手拿著一點點放松。 連我這外行的眼也能看出,這條破船就要裂開了。我看見它從中間裂開,桅上唯一的那個人生命如系于一發之上。他依然緊緊抱住船桅。他頭上戴著一頂很特別的紅色便帽——不像水手帽,顏色也較鮮艷。由于于生死攸關起決定作用的幾條已下陷的板子在轉,船已漏水了,預告他死亡的喪鐘敲響了,我們大家都看到他揮動那頂便帽。當時看見他那樣做時,我覺得我都要瘋了——因為他那動作使我記起我舊日的一個摯友。 漢姆一個人站在那里望著海,他身后是緊張屏息的一片沉寂,身前是那暴風。有一個大浪退去時,他回頭看了看那些握著緊系著他繩子的那些人,便隨著浪頭沖了進去,立刻和海浪拼搏起來,忽而與高山一起升騰而起,忽而與深谷同時降下;終于他又被推到岸上,人們趕快把繩子收了起來。 漢姆受傷了。我從我站的地方看到他臉上有血,可是他根本沒想到這一點。他似乎急切切地在教他們把他放松一些——也許我只是從他胳膊的動作上這么推測——然后像先前那樣出發了。 這時,他奮力朝破船靠去。他時而隨高山升騰,時而隨深谷下降,時而沉入起伏的泡沫,時而朝岸的方向漂浮,時而又向船的方向漂浮。他艱難勇敢地掙扎。那段距離并不算長,但是海和風的力量使得那掙扎可怕了。終于,他挨近了那條破船。他離得那么近,再向前靠一步,他就抓住它了。可就在這時,一股高山一樣的深綠色海水從船的那邊朝岸的方向涌來,他似乎一下就躍了進去,船也不見了! 我跑到人們收繩子的地方,只見海里有些團團轉的木片,好像剛才不過打破了只木桶。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惶恐。他們把漢姆拖到我腳前——沒有知覺——他死了。他被抬進最近的房子里,這時再沒人阻攔我,我留在他身邊,忙著用盡了一切急救方法,可他已被那巨浪打死了,他那顆寬厚的心也永遠安靜下來不動了。 當一切希望都放棄,一切都已做完后,我在床邊坐了下來。這時,一個認識我的漁人來到門口,低聲喊我。 “先生,”他說道,他那飽經風霜的臉這時已淌滿熱淚。他嘴唇顫抖著,面如死灰。“你肯去那邊一下嗎?” 我從他表情上看出我記憶中的舊事。我靠在他伸出來扶我的胳膊上,失魂落魄地問他道:“那具尸體靠岸了?”他說道:“是的。”“我認得那尸體?”我問他道。他什么也不說。可是,當我站在海邊,就在當年愛米麗和我曾經尋找貝殼的地方,就在辟果提先生那條舊船昨夜被風吹散后一切碎片落下的地方,就在被斯蒂福茲傷害的那個家的殘跡之中,我看見斯蒂福茲頭枕著胳膊躺在那里,正像我過去在中學學校里時常見他躺著的那樣。(本文選自《大衛·科波菲爾》第五十五章,有刪改)相關情節簡介:大衛·科波菲爾曾被繼父送到大衛乳母的兄弟——漁民辟果提先生家里。在雅茅斯海邊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大衛與辟果提及辟果提收養的一對孤兒愛米麗和漢姆,一起過著清苦但和睦的生活。后愛米麗經受不住大衛中學同學闊少爺斯蒂福茲的引誘,竟在與漢姆結婚前夕與他私奔國外。后來,辟果提和漢姆經過多方奔波,終于找到了被斯蒂福茲拋棄后,淪落在倫敦的愛米麗,并決定將她帶回澳大利亞,開始新的生活。然而就在啟程前夕,海上突然風狂雨驟,一艘來自西班牙的客輪在雅茅斯遇險沉沒,只剩下一個瀕死的旅客緊緊地抓著桅桿。漢姆見狀不顧自身危險,下海救他,不幸被巨浪吞沒。當人們撈起他的尸體時,船上那名旅客的尸體也漂到了岸邊,原來竟是誘拐愛米麗的斯蒂福茲。愛米麗被漢姆的行動深深地打動了,回到澳大利亞后,她終日在勞動中尋找安寧,并且終身未嫁。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開頭說“只要稍稍言及任何一場暴風,或一個海岸,我就馬上痛切地聯想到它”,這表明這件事只給“我”留下了恐懼的陰影。B.聽說有船快要沉沒,颶風襲擊的海岸上聚集了許多圍觀的人,這表明人們冷漠的心態。C.“我”一會兒沒有理智地向水手和漢姆請求救援船上的人,一會兒又請求別讓漢姆去,這反映了“我”的虛偽無常。D.漢姆一開始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救的人是自己的情敵,但即便他知道,他也會義無反顧地施救。2.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本第②段對于颶風的環境描寫,采用比喻、比擬等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了颶風來臨之時海面的情形,營造了一種緊張而恐怖的氣氛。B.文本第⑧、 段提到的鐘,具有一定象征意義,與死亡、祈禱等含義相關,在小說中起到了暗示情節的作用。C.文本用動作、心理、語言等多種描寫方法刻畫了漢姆的形象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具體。D.文本的結局是漢姆被浪打死,那個僅存的遇險者也死了,“我”認出遇險者的尸體正是“我”的同學斯蒂福茲,而“我”早已預料,因為 段末尾已有伏筆。3.英國批評家E·M·福斯特曾提出“扁平”人物的概念,認為這類人物的形象特征鮮明,有辨識度,代表“某種單一思想或特質”的人物。文本中的“漢姆”即是這類人物,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其形象特征。4.文本中漢姆為救自己的情敵、仇人斯蒂福茲而死,有人覺得這個悲劇的結局有些不合理。你是如何看待的呢?請結合對文本或原著的理解談談自己的看法。【參考答案】1.D2.C3.①漢姆為人忠厚善良,性格豁達勇敢,品行高尚無私,是小說塑造的具有美好人性的類型人物之一。②漢姆看見船即將沉沒,立即計劃施救,這表現其忠厚善良;明知危險重重,他仍微笑告別朋友,毅然跳海救人,表現他豁達勇敢;當他近船可能認出對方是自己的情敵后,仍在受傷后,第二次入海施救,直至失去生命,可見其高尚無私。4.示例一:我認為這樣的結局合理。①從環境描寫的角度看:這場颶風十分猛烈,一艘輪船都能輕易摧毀,漢姆無法憑借個人對抗自然,所以他的死是與環境描寫相照應的;②從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看:漢姆的死亡讓他善良勇敢、高尚無私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讓讀者對于這人物肅然起敬;③從主題表達的角度看:在海難中失去生命的兩個人一個高尚,一個卑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樣的結局對于讀者的震撼力度更大,更能表達作者愛憎、褒貶態度,升華了小說對高尚無私、寬厚善良、勇敢等美好品質的贊揚這一主題。示例二:我認為這個結局不太合理。①從情節發展看,漢姆為救人做了較充足的準備,也有許多人幫助他,且他經驗豐富,進退有度,突然被浪打死的結局顯得比較突兀;②從讀者感受角度看,漢姆如此真誠善良美好,本應有幸福的人生,設計他為救仇人而死,過于巧合刻意,不符合讀者的期望;③從主題表現的角度看,整部小說的主題是批判社會中人性的缺失和道德的淪喪,同時,表達了作者對真誠、慈愛、純良、高尚、正直等優秀品質的肯定和贊揚,小說中具有美好品性的人大都擁有美好的結局,這個結局與作者的主題意圖表達不一致。【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能力。A.“恐懼的陰影”錯誤,表述絕對,“直到現在,只要稍稍言及任何一場暴風,或一個海岸,我就馬上痛切地聯想到它”,朋友漢姆為救人(情敵)死于暴風雨中,所以“我”的心理是復雜的,不僅有恐懼,更有緊張、擔憂、悲傷和心痛。B.“這表明人們冷漠的心態”錯誤,原文有“男人們呻吟著捏緊了拳頭,女人們尖叫著把臉轉過去。有些人瘋了一樣沿著海邊跑來跑去,朝無法救應的地方呼救,我發現我也是這些人中的一個:我們沒有理智地向一群我認識的水手們哀求,求他們別讓這最后兩個絕望的人在我們眼前消失”,可見并非冷漠,有緊張、擔心、關懷。C.“虛偽無常”錯誤,原文說“向他跑去,重申求他救援那兩人的意思。但我又記起了這于他有多危險,于是我用雙臂摟住他,并求我剛才求過的那些人,求他們別放他走,別聽他的,別讓他去死,讓他離開海灘”,可見“我”的心理是復雜的,一方面想要救船桅上的人,一面又怕漢姆遭遇危險,都是關愛,并非虛偽無常。故選D。2.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C.“文本用動作、心理、語言等多種描寫方法”錯誤,刻畫漢姆形象時有動作、語言、神態描寫,但無心理活動。故選C。3.本題考查學生對人物形象以及塑造人物的方法的把握能力。由原文“待到一個巨大的回頭浪退去時,他朝身后拉住拴在他身上的繩索的那幾個人瞥了一眼,便跟在那個回頭浪后面,一頭扎進大海,跟兇浪搏斗起來”可知,漢姆來到大海前,不顧危險去救人,體現處漢姆是一個豪爽勇敢的人。由原文“漢姆撥開眾人,來到前面”可知,當漢姆知道有船出事之后,撥開眾人來到前面,體現出他是一位忠厚善良、有愛心的人。由原文“要是我的時辰到了,那就來吧;要是還沒到,那就再等等。上帝保佑你,保佑所有的人!伙計們,幫我做好準備!我這就去!”海上突然風狂雨驟,一艘來自西班牙的客輪在雅茅斯遇險沉沒,只剩下一個瀕死的旅客緊緊地抓著桅桿。漢姆見狀不顧自身危險,下海救他,不幸被巨浪吞沒,漢姆明知危險還要去救人,漢姆一開始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救的人是自己的情敵,但即便他知道,他也會義無反顧地施救,可見高尚無私、豁達勇敢。小說集中表現了漢姆的美好品格,形象特征鮮明,有辨識度,代表“某種單一思想或特質”的人物,可見“漢姆”即是英國批評家E·M·福斯特曾提出“扁平”人物。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情節設置分析作者寫作意圖的能力。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答案不唯一。示例一:我認為這樣的結局合理。①從環境描寫的角度看:“在一陣陣吹得人睜不開眼的狂風中,在飛舞旋轉的沙石和可怕的喧鬧聲中終于得到一個暫時的間歇而足以看看海時,我被那海嚇得不知所措了”“當那船顛動和撞擊時——它沒有一刻靜止過,那劇烈是無法想象的——那團破損斷裂的東西撞著船側,像要把它擊穿”,這場颶風十分猛烈,“退卻的海濤轟隆一聲往后撤去,似乎要在海邊挖一個深深的坑,要把地面毀壞”,一艘輪船都能輕易摧毀,“就在這時,沖擊那條動蕩著的船的海這時又掀起一個高浪,把人們、圓木桶、船板、上層船舷,還有那一堆像玩具一樣的東西全卷入翻騰的海中,從岸上發出的驚叫聲壓過了風聲和水聲。四個緊握殘余船桅索具的水手和那條破船一起從海里騰了起來”漢姆無法憑借個人對抗自然,“他艱難勇敢地掙扎。那段距離并不算長,但是海和風的力量使得那掙扎可怕了。終于,他挨近了那條破船。他離得那么近,再向前靠一步,他就抓住它了。可就在這時,一股高山一樣的深綠色海水從船的那邊朝岸的方向涌來,他似乎一下就躍了進去,船也不見了”,所以他的死是與環境描寫相照應的;②從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看:“他被抬進最近的房子里,這時再沒人阻攔我,我留在他身邊,忙著用盡了一切急救方法,可他已被那巨浪打死了,他那顆寬厚的心也永遠安靜下來不動了”,漢姆的死亡讓他善良勇敢、高尚無私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讓讀者對于這人物肅然起敬;③從主題表達的角度看:“漢姆見狀不顧自身危險,下海救他,不幸被巨浪吞沒。當人們撈起他的尸體時,船上那名旅客的尸體也漂到了岸邊,原來竟是誘拐愛米麗的斯蒂福茲。愛米麗被漢姆的行動深深地打動了,回到澳大利亞后,她終日在勞動中尋找安寧,并且終身未嫁”,在海難中失去生命的兩個人一個高尚,一個卑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樣的結局對于讀者的震撼力度更大,更能表達作者愛憎、褒貶態度,升華了小說對高尚無私、寬厚善良、勇敢等美好品質的贊揚這一主題。示例二:我認為這個結局不太合理。①從情節發展看,“伙計們,把我準備好!我要去了”“后來,我看到漢姆穿著水手衣褲,一個人站在那里,手里握著一條繩子,也許那繩子就系在他腕上;還有一條繩子一頭拴在他身上,另一頭松松地盤在沙灘上,由幾個遠遠站在那里的助手拿著一點點放松”“有一個大浪退去時,他回頭看了看那些握著緊系著他繩子的那些人,便隨著浪頭沖了進去,立刻和海浪拼搏起來,忽而與高山一起升騰而起,忽而與深谷同時降下;終于他又被推到岸上,人們趕快把繩子收了起來”,漢姆為救人做了較充足的準備,也有許多人幫助他,且他經驗豐富,進退有度,突然被浪打死的結局顯得比較突兀;②從讀者感受角度看,“后來,辟果提和漢姆經過多方奔波,終于找到了被斯蒂福茲拋棄后,淪落在倫敦的愛米麗,并決定將她帶回澳大利亞,開始新的生活。然而就在啟程前夕,海上突然風狂雨驟,一艘來自西班牙的客輪在雅茅斯遇險沉沒,只剩下一個瀕死的旅客緊緊地抓著桅桿。漢姆見狀不顧自身危險,下海救他,不幸被巨浪吞沒。當人們撈起他的尸體時,船上那名旅客的尸體也漂到了岸邊,原來竟是誘拐愛米麗的斯蒂福茲。愛米麗被漢姆的行動深深地打動了,回到澳大利亞后,她終日在勞動中尋找安寧,并且終身未嫁”漢姆如此真誠善良美好,本應有幸福的人生,設計他為救仇人而死,過于巧合刻意,不符合讀者的期望;③從主題表現的角度看,整部小說的主題是批判社會中人性的缺失和道德的淪喪,“后愛米麗經受不住大衛中學同學闊少爺斯蒂福茲的引誘,竟在與漢姆結婚前夕與他私奔國外”,同時,表達了作者對真誠、慈愛、純良、高尚、正直等優秀品質的肯定和贊揚,“在這種景象下,要動搖那個已毅然要拼命的人的決心,我等于向風祈求。這時,漢姆很愉快地握著我的雙手說道:‘如果我大限已到,那就是到了;如果沒到,我可以等待’”,小說中具有美好品性的人大都擁有美好的結局,“可他已被那巨浪打死了,他那顆寬厚的心也永遠安靜下來不動了”這個結局與作者的主題意圖表達不一致。三、(2023·湖南聯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等了一整天海明威我們還睡在床上的時候,他走進屋來關上窗戶,我就看出他像是病了。他渾身哆嗦,臉色煞白,走起路來慢吞吞,似乎動一動都痛。“怎么啦,沙茨?”“我頭痛。”“你最好回到床上去。”“不,沒事兒。”“你回床上去。等我穿好衣服就來看你。”可是等我下樓來,他已經穿好衣服,坐在火爐邊,一看就是個病得不輕,可憐巴巴的九歲男孩。我把手擱在他腦門上,就知道他在發燒。“你上樓去睡覺吧,”我說,“你病了。”“我沒事兒。”他說。醫生來了,他給孩子量了量體溫。“幾度?”我問他。“一百零二度①。”在樓下,醫生留下三種藥,是三種不同顏色的藥丸,還吩咐了服用方法。一種是退熱的,另一種是瀉藥,第三種是控制酸的。他解釋說,流感的病菌只能存在于酸性狀態中。他似乎對流感無所不知,還說只要體溫不高過一百零四度就不用擔心。這是輕度流感,假如不并發肺炎就沒有危險。回屋后我把孩子的體溫記下來,還記下吃各種藥丸的時間。“你要我念書給你聽嗎?”“好吧,你要念就念吧。”孩子說。他臉色煞白,眼睛下面有黑圈。他躺在床上一動也不動,以乎超然物外。我大聲念著霍華德·派爾②的《海盜集》。但我看得出他不在聽我念書。“你感覺怎么樣,沙茨?”我問他。“到目前為止,還是老樣子。”他說。我坐在他床腳邊看書,等著到時候給他吃另一種藥。本來他睡覺是輕而易舉的,但我抬眼一看,只見他正望著床腳,神情十分古怪。“你干嗎不想法睡一會兒?要吃藥我會叫醒你的。”“我情愿醒著。”過了一會兒,他對我說:“要是你心煩就不用在這兒陪我,爸爸。”“我沒心煩。”“不,我是說,如果這事會給您帶來煩惱的話,您就不用待在這里了。”我以為他也許有點頭暈,到了十一點我給他吃了醫生開的藥丸后就到外面去了一會兒。那天天氣晴朗寒冷,地面上蓋著一層雨夾雪,都結成冰了,因此看上去所有光禿禿的樹木,灌木,修剪過的灌木,全部草地和空地上面都涂上了層冰。我帶了一條愛爾蘭長毛小獵狗順著那條路,沿著一條結冰的小溪散散步,但在光滑的路面上站也好,走也好,都不容易,那條紅毛狗跳一下滑倒了,我也重重摔了兩跤,有一次我的槍都掉下來,在冰上滑了出去。一群鵪鶉躲在懸垂著灌木的高高土堤下,被我們驚起了,它們從土堤頂上飛開時我打死了兩只。有些鵪鶉棲息在樹上,但大多數都分散在一叢叢灌木林間,必須在長著灌木叢那結冰的土墩上蹦幾下,它們才會驚起呢。你還在覆蓋著冰的、富有彈性的灌木叢中東倒西歪,想保持身體重心時,它們就飛出來了,這時要打可真不容易,我打中了兩只,五只沒打中,動身回來時,發現靠近屋子的地方也有一群鵪鶉,心里很高興,開心的是第二天還可以找到好多呢。到家后,家里人說孩子不讓任何人上他屋里去。“你們不能進來,”他說,“千萬不要被我傳染。”我上樓去看他,發現他還是我離開他時那個姿勢,臉色煞白,不過由于發燒臉蛋緋紅,像先前那樣怔怔望著床腳。我給他量體溫。“幾度?”“好像是一百度。”我說。其實是一百零二度四分。“是一百零二度。”他說。“誰說的?”“醫生說的。”“你的體溫還好,”我說,“沒什么好擔心的。”“我不擔心,”他說,“不過我沒法不想。”“別想了,”我說,“別急。”“我不急。”他說著一直朝前看。顯然他心里藏著什么事情。“把這藥和水一起吞下去。”“你看吃了有什么用嗎?”“當然有啦。”我坐下,打開那本《海盜集》,開始念了,但我看得出他沒在聽,所以我就不念了。“你看我幾時會死?”他問。“什么?”“我還能活多久才死?”“你不會死的。你怎么啦?”“哦,是的,我要死了。我聽見他說一百零二度的。”“發燒到一百零二度可死不了。你這么說可真傻。”“我知道會死的。在法國學校時同學告訴過我,到了四十四度你就活不成了。可我已經一百零二度了。”原來從早上九點鐘起,他就一直在等死,都等了一整天了。“可憐的沙茨,”我說,“可憐的沙茨寶貝兒,這好比英里和公里。你不會死的。那是兩種體溫表啊。那種表上三十七度算正常。這種表要九十八度才算正常。”“這話當真?”“絕對錯不了,”我說,“好比英里和公里。你知道我們開車時車速七十英里合多少公里嗎?”“哦!”他說。可他緊盯著床腳的目光漸漸輕松了一些,一直繃著的那股勁兒也終于緩了下來。第二天,他輕松極了,為了一點兒無關緊要的小事兒就大哭大叫起來。(有改動)【注】①一百零二度:這里指華氏度,約38.9℃。②霍華德·派爾(1853·1911):美國作家、畫家,作品大多取材于美國殖民地時期及內戰時期的史實及傳說,除撰文外,還作畫。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中沙茨臉色煞白,不愿睡去,長久地不愿提起死亡,總怔怔地望著床腳等細節刻畫了他等待死亡時的緊張與恐懼。B.小說中“不用在這兒陪我”等語言表現了九歲男孩沙茨面對死亡時的絕望與孤獨,鎮定與勇氣。C.“如果這事會給您帶來煩惱的話,您就不用待在這里了。”沙茨說的“這事”指的是“面對死亡”。D.小說結尾小沙茨“為了一點兒無關緊要的小事兒就大哭大叫起來”,表明他經此打擊已變得敏感而脆弱。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開頭的對話,中間省去了人物,使得對話非常流暢,一氣呵成,也更加真實而貼近現實生活。B.小說中“我”找鵪鶉這一場景時的悠閑和沙茨的絕望形成對比,突出了“我”對孩子的誤解。C.該小說故事情節簡潔明快,看似平淡無奇,實則頗費作者匠心,如在樓下醫生開藥的解釋就很好地為下文父子誤解做了鋪墊。D.海明威選擇第一人稱角度,以孩子父親“我”的身份來敘述,讓讀者感到自然逼真,故事中“我”直以一種成人的心態平靜地對待孩子的病情。3.沙茨是作者著力刻畫的形象,請結合文本分析這個人物形象的特點。4.海明威說:“冰山運動之雄偉壯觀,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其小說的深邃思想往往寄寓在簡明形象的文字當中,請結合文本說說這篇小說主題是怎樣的。【參考答案】1.D2.B3.沙茨:①他善良、體諒他人:不愿給父親帶來麻煩,示意他可以離開。②雖恐懼死亡卻能堅強、勇敢地面對:不讓父親陪伴,獨自躺著,安靜地等待死亡的降臨。③天真懵懂:男孩因不懂華氏度與攝氏度的區別,誤以為自己將要死去而等待了一天。4.①九歲男孩沙茨面對死亡等待了一天,象征人類生命的脆弱,死亡的必然與無處不在。②沙茨的鎮定自若與堅強隱忍,代表海明威宣揚的硬漢形象特征,即保持重壓下的優雅風度,在死亡面前保持自我的勇氣與尊嚴。③沙茨對溫度標準的誤解及父子二人的誤解象征人類自我認知的局限和人與人溝通的隔閡,寄托了作者對人類命運的憂慮。【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經此打擊已變得敏感而脆弱”錯誤,由原文“可他緊盯著床腳的目光漸漸輕松了一些,一直繃著的那股勁兒也終于緩了下來。第二天,他輕松極了”可知,應是從絕望和恐懼中走出來了。故選D。2.本題考查分析鑒賞作品的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B.“突出了‘我’對孩子的誤解”錯誤,應是父子之間的誤解,沙茨對華氏和攝氏溫度的認識有誤,而父親不了解這一點。故選B。3.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文學形象的能力。《等了一整天》中沙茨是小說的主人公。他善良,體諒他人。不想讓父母受凍,在已經渾身發抖、面色蒼白、走路困難的情況下還要為父母關窗;不愿給父親帶來麻煩,示意他可以離開;怕自己的病傳染給他人,拒絕他人進入自己的房間。小男孩沙茨天真而脆弱,但在一整天等待死亡的過程中,也同樣表現出了一種無畏的勇氣。他恐懼死亡卻能堅強、勇敢面對。“只見他正望著床腳,神情十分古怪”“他說著一直朝前看。顯然他心里藏著什么事情”“但我看得出他沒在聽”他的蒼白的臉色、異樣的神情、死盯著床腳的眼睛,他聽故事時的漠然,以及對吃藥表示懷疑都表現了他對死亡的恐懼。但是,他雖然病痛難忍卻堅持說“我不擔心”;面臨死亡時沒有哭鬧,也沒有將內心的恐懼透露給父親;不讓父親陪伴,獨自躺著,安靜地等待死亡的降臨。他天真而又脆弱。“在法國學校時同學告訴過我,到了四十四度你就活不成了。可我已經一百零二度了”“天真”表現在男孩因不懂華氏溫度與攝氏溫度的區別,誤以為自己將要死去而等待了一天;“他輕松極了,為了一點兒無關緊要的小事兒就大哭大叫起來”“脆弱”表現在男孩得知自己不會死亡、精神松弛下來后,動不動就哭起來。4.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章主題的能力。由題干來看,海明威小說的主題是深刻的。可以由表及里層層分析:由句子“原來從早上九點鐘起,他就一直在等死,都等了一整天了”可知,小男孩面對死亡,耐心地等了一整天,這體現了人類生命的脆弱,死亡的必然與無處不在;由原文“‘你看我幾時會死?’他問。‘什么?’‘我還能活多久才死?’‘你不會死的。你怎么啦?’‘哦,是的,我要死了。我聽見他說一百零二度的。’‘發燒到一百零二度可死不了。你這么說可真傻。’‘我知道會死的。在法國學校時同學告訴過我,到了四十四度你就活不成了。可我已經一百零二度了。’”可知,九歲的孩子面臨死亡時的鎮定和隱忍,則又說明他和圣地亞哥一樣是個硬漢;除此之外,小說中“我”找鵪鶉的場景描寫以父親的悠閑和沙茨的絕望形成對比,突出了“我”對孩子的誤解,沙茨對溫度標準的誤解及父子二人的誤解象征人類自我認知的局限和人與人溝通的隔閥,寄托了作者對人類命運的憂慮。小說中的“誤解”也是挖掘其主旨的一個角度。四、(2023·寧夏銀川)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文本一:停戰令后(節選)魏巍板門店,于昨天上午度過了它最繁華的日子之后而冷落下來。昨天上午十時,這個僅有三座茅屋的小小的村莊,在完成它的歷史任務之前,演出了最后也是最熱鬧的一場,金日成元帥和彭德懷司令員也來到這里,同美軍上將克拉克一起在停戰協定上簽了字。這是三年半來第一個安靜的夜,沒有槍聲、炮聲、飛機聲和炸彈聲的夜。彭總情不自禁地走出屋子,不知什么地方已經響起了鑼鼓聲。他回到屋里,躺在床上,想睡也睡不成了。從中南海的緊急會議到北京飯店的不眠之夜,從與毛主席的單獨談話到再跨征鞍,當時他覺得肩負的任務是何等沉重!可是經過三年來的驚濤駭浪,這個任務總算完成了。這使他感到欣慰。這次他到這里來,本來計劃在簽字之后要到第一線看望看望戰士們,現在這種愿望更強烈了……彭總一行,在先頭師略事休息,隨后就由師長洪川乘吉普車在前引路,繼續向白巖山進發。中午過后,彭總望見前面一帶山嶺,就像白玉屏風一般,就知道白巖山已經到了。彭總下車一看,前面十字路口大楊樹下站著兩個軍人,似已等候多時,就立刻不高頭地說:“不是叫你不要打電話嗎?”“我怕他們準備不及……”洪川紅著臉說。“有什么可準備的?”彭總瞪了他一眼,“都是自家人,搞這一套舊東西干什么?”“彭總,”洪川笑著辯解說,“這也不是對您,別的首長來了也是這樣。”“那也不對!”彭總嚴厲地說,“不論什么人,都不要搞這一套!”洪川做了介紹。然后大家一起上車,向村里駛去,在一座茅舍前停了下來。彭總的脾氣和風格是全軍都知道的,尤其是在下面吃飯的問題使人為難。如果準備得好了,那是肯定要挨罵的;如果弄得太不像樣,又使人過意不去。這次倒好,這里剛剛打過仗,許多老百姓還沒有回來,東西很難買,只好打開幾個從祖國運來的罐頭,炒了一些雞蛋粉,弄了一個炒辣椒下飯。這個小“宴會”就設在茅屋里,大家盤膝而坐。吃飯時,大家心里十分不安,而彭總卻特別滿意,吃得滿頭大汗。自始至終,笑容滿面,問這問那,沒完沒了。“有個戰斗英雄郭祥,不是這個部隊的嗎?”“是,是我們的一營營長。”團政委周仆連忙答道,“最后這一仗他打得很好,負傷以后坐在擔架上還指揮呢。”“傷重不重?”“一條腿斷了。”彭總停住筷子,關切地問:“還能治好嗎?還能不能回到部隊?”“已經送后方了,還沒有回信。”彭總嘆了口氣,把碗放在小炕桌上:“你們應當去看看他!”“是的。”周仆說,“這的確是一個好干部。二次戰役起了很大作用。敵人南北兩面夾擊,又是飛機,又是坦克,他的隊伍就像釘子一樣釘在那里,硬是一動不動,真有點英雄氣概!”彭總若有所感地說:“選干部就要選這樣的人!對革命忠誠、老實、勇敢、大公無私。在關鍵時刻,這種人一個可以頂一百個、一千個。”飯后,大家勸彭總休息一下,彭總認為時間緊張,還是抓緊時間去看看戰士。于是,去看了幾個連隊,最后來到三連時,已經快要夕陽銜山了。當彭總一行來到山下,三連連長和指導員趕快下山來接。附近的十幾個戰士也圍攏過來。彭總看見這些生龍活虎的小伙子,心里著實高興,就同他們道了辛苦,一個一個都親切握手。人群中有一個年紀最小的戰士,眨巴著一雙貓眼,望著彭總笑瞇瞇的,圓乎乎的臉上還露出兩個酒窩。彭總同他的眼光相遇,就笑著問道:“你這個小鬼,叫什么名字?”小鬼紅了紅臉,沒有馬上答出來,三連長代他答道:“他叫楊春。”彭總又問:“小鬼,這次停戰你覺得怎么樣?高興嗎?”“高興。”楊春答道,“就是有點不夠解氣。”“我們消滅了那么多敵人,怎么能說不解氣呢?”“沒有把敵人趕到大海里嘛!”大伙笑起來。楊春開始還有點膽怯,經過一陣談話,好像已經同彭總很熟的樣子,兩個貓眼眨巴眨巴地望著彭總,認真地問道:“司令員,我提一個問題行嗎?”彭總笑著說:“好好,你提。”楊春舔了舔干裂的嘴唇,說:“現在已經停戰了,我們呼啦一走行嗎?”“你說呢?”“我說不行。”“為什么?”楊春指了指四處荒蕪的土地和倒塌的房舍,說:“你看,帝國主義糟蹋成這個樣子,老百姓可吃什么呀?我們總得幫助他們搞搞建設再走。”彭總不覺心中一熱,沒有想到這個看去還是個孩子的戰士,竟同自己想的一樣。望了望面前的小山崗,彭總正要舉步上山,三連長上前攔住說:“司令員,上面正在掩埋烈士呢,還是不要去了。”“怎么,人死了就不要去了?”彭總瞪了他一眼,徑自向山上走去。彭總一面走,一面察看著墓前的木牌。那些木牌上都分別寫著烈士的姓名、年齡、職務和家鄉住處。當他發現有幾座墳前沒有插木牌時,就停住腳步,對三連長說:“這里怎么沒有插木牌呀?”“有一些還沒有查清楚。”三連長面有難色地說。“不要怕麻煩!”彭總說,“可以找他們連隊的人來親自辨認。不是這些犧牲的同志,我們怎么來的勝利?”彭總默默地脫下軍帽肅立著,站了很久很久……熱淚,從他露出白鬢發的面頰涔涔而下。那邊,像白玉屏風般的白巖山,已被夕陽染成金紅,顯得更加壯麗了。(有刪改)【注】本文節選自《東方》第六部《凱歌》。《東方》是魏巍的小說代表作品,1982年獲第一屆茅盾文學獎。文本二:在彭德懷司令員身邊的六小時王一鳴1952年7月14日上午9時許,朝鮮戰場,距前沿陣地30多公里,設在坑道中的四十七軍一四一師司令部作戰室,大家正迎接突然到來的彭德懷司令員一行4人。發現司令員就站在我身邊注視著掛在壁上的作戰地圖,我趕緊扔掉手中的鉛筆給司令員行軍禮。好一會兒,只聽彭司令員和藹地說道:“你這個小同志敬禮的姿勢不太標準呀,把手放下吧,以后再練習。”一下把在場的人都逗樂了,嚴肅緊張的氣氛一下就緩和了,我的臉也更紅了。這時,葉師長、鄭參謀長等師首長也都來了。我和值班參謀們很自然地都退到外間值班室去了。彭司令員聽匯報和作指示總共只用了40多分鐘。首長們走出值班室時,只聽師首長們用乞求的口吻說:“司令員同志,請您別再往前走了,敵機頻繁轟炸,太危險了,我們無法保衛首長的安全……”彭司令員立即嚴肅地大聲說:“你們前方的指戰員們都沒有感到危險、不安全,為什么輪到我就感到危險,不安全了呢?放心吧,能炸著我彭德懷的彈還沒造出來呢。走,走,到前沿陣地去看看,去看看我們的英雄們。”師首長都知道彭司令員的脾氣,只好服從命令。就這樣,我便榮幸地成了彭司令員視察前沿陣地的向導。四二三團指揮部也已經前移到主陣地后面的山腳下。我們在團部作短暫停留之后,就徒步爬山尋近道直插月牙山。一路上,彭司令員的興致很高,不停地贊美朝鮮的自然景色,不時地催我快點爬。我當時剛滿18歲,雖年輕力壯,仍累得大口喘氣,可彭大將軍健步攀登,如履平地。途中不時響起敵機的轟鳴聲,炸彈的爆炸聲,但彭司令員好像根本沒聽見,談笑風生。這位常勝大將軍的英勇、從容的英雄氣概給了我們每個同行人很大的感染。一路上,我頻頻回頭,懷著崇敬的心情望著這位具有傳奇色彩的大將軍,這就是《保衛延安》一書中的將軍呀!午餐是下午一點多鐘在月牙山陣地上同前方指戰員一起在坑道中吃的。炊事班長老李送來了熱騰騰的小米稀飯和東北大餅,還有油炸花生米和一盆板栗,彭司令員大口大口地吃著,不時夸獎老李的手藝高。我們都被彭司令員的樂觀主義精神感染了,這頓飯,人人都吃得又香又飽。餐后的前沿陣地座談會上,彭司令員與排長、班長、老兵、新兵親切交談,征求他們打好陣地阻擊戰的建議,同時還詢問戰士們現在在想什么,有什么要求和希望,還問他們打完仗后回祖國想去干什么……會上戰士們發言熱烈、笑聲不斷。我心中默默地想著:同志們都傳說彭司令員是位非常威嚴的將軍,但我親眼見到的大將軍竟是那么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多像一位慈父啊!(節選自2021年1月16日《株洲日報》)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本一第一段用“最繁華”“最熱鬧”等詞語交代簽字儀式給小村莊增添了光彩和生機,也暗示板門店將被載入史冊。B.文本一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對戰斗英雄郭祥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刻畫,突出了他的英雄氣概。C.文本二中“放心吧,能炸著我彭德懷的彈還沒造出來呢。走,走,到前沿陣地去看看,去看看我們的英雄們”,既展現了在惡劣環境下彭總對士兵的關心,也展現了彭總作為革命者的樂觀主義精神。D.兩個文本通過寫彭總在朝鮮戰場上的經歷,都展現了抗美援朝戰爭的殘酷,讓讀者明白了勝利的來之不易。2.關于文本一中畫線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鬼紅了紅臉”描繪了楊春的表情,形象地寫出了他起初與彭總溝通時的膽怯心理。B.停戰讓楊春感到高興,但卻不解氣,他希望把敵人趕到大海,他幼稚的想法遭到大伙嘲笑。C.楊春和彭總都想著戰后要幫助朝鮮人民搞建設,這也反映了廣大志愿軍戰士的心聲。D.從彭總與楊春的對話中,我們能看到一位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司令員的形象。3.上世紀80年代,著名文學家巴金在回顧自己對于革命文學的創作時,特別提到在作品中創作的“看見如英雄般偉大的小人小事”,希望借此表達“自己肚里火似的東西”,“探索民族力量的源泉”。請結合文本一,探究本文作者魏巍是如何通過塑造“小人物”來實現如上的創作意圖的。4.兩個文本都寫了彭總在朝鮮戰場吃飯的場景,但文本文體不同,藝術表現也有差異,請比較并簡要分析。【參考答案】1.B2.B3.①志愿者戰士既是英雄,又是平凡的小人物。通過動作、語言等正面、側面描寫等多種手法展現他們的崇高思想與勇敢行為。如郭祥負傷斷腿后還在指揮戰斗,楊春希望幫助朝鮮人民搞建設,犧牲的不知名的戰士等。②通過凸顯戰爭狀態下中國軍人的勇敢無畏,對國家熱愛、對敵人憎恨的強烈感情,表達了作者如火一般對志愿軍的崇敬、對侵略者憤怒控訴的強烈情感。③通過志愿軍向往和平、追求美好的品質來表現國家的偉大,探索民族力量的來源。4.①文本一是小說,可以虛構,重在藝術性。如通過人物對話,尤其是對戰斗英雄郭祥的評價,展現了彭總的英雄品質;文本二是回憶錄,作為記實作品,講究真實。②文本一通過動作、語言等多種描寫方式寫吃飯場景,敘述詳細,語言生動形象;文本二以回憶為基礎表現午餐場景,敘述簡約,無人物對話,語言平實簡潔。③文本一既有正面描寫,又有側面描寫,還通過不同的心理描寫,展現了彭總生活儉樸,不講排場。文本二只是簡單地表現了彭總對午餐的滿意。【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及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B.“正面描寫”錯。對戰斗英雄郭祥都是通過別人的介紹描寫的,如“一條腿斷了”“最后這一仗他打得很好,負傷以后坐在擔架上還指揮呢”等都是周仆的介紹。故選B。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相關內容的能力。B.“他幼稚的想法遭到大伙嘲笑”錯,楊春的想法表現了他對志愿軍取得勝利的堅定信心以及對帝國主義的憎恨,“大伙笑起來”表達了對他的肯定和認同,并無嘲笑之意。故選B。3.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的能力。①志愿者戰士既是英雄,又是平凡的小人物。文中“團政委周仆連忙答道,‘最后這一仗他打得很好,負傷以后坐在擔架上還指揮呢’”“楊春指了指四處荒蕪的土地和倒塌的房舍,說:‘你看,帝國主義糟蹋成這個樣子,老百姓可吃什么呀?我們總得幫助他們搞搞建設再走’”“彭總說,‘可以找他們連隊的人來親自辨認。不是這些犧牲的同志,我們怎么來的勝利?’”等處通過動作、語言等正面、側面描寫等多種手法,展現了郭祥負傷斷腿后還在指揮戰斗,楊春希望幫助朝鮮人民搞建設,犧牲的不知名的戰士等人的崇高思想與勇敢行為。②文中“楊春指了指四處荒蕪的土地和倒塌的房舍,說:‘你看,帝國主義糟蹋成這個樣子,老百姓可吃什么呀?我們總得幫助他們搞搞建設再走’”“周仆說,‘這的確是一個好干部。二次戰役起了很大作用。敵人南北兩面夾擊,又是飛機,又是坦克,他的隊伍就像釘子一樣釘在那里,硬是一動不動,真有點英雄氣概’”,通過凸顯戰爭狀態下中國軍人的勇敢無畏,對國家熱愛、對敵人憎恨的強烈感情,表達了作者如火一般對志愿軍的崇敬、對侵略者憤怒控訴的強烈情感。③文中“這是三年半來第一個安靜的夜,沒有槍聲、炮聲、飛機聲和炸彈聲的夜。彭總情不自禁地走出屋子,不知什么地方已經響起了鑼鼓聲”“彭總又問:‘小鬼,這次停戰你覺得怎么樣?高興嗎?’‘高興。’楊春答道”,通過志愿軍向往和平、追求美好的品質來表現國家的偉大,探索民族力量的來源。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①文本一是小說,可以虛構,重在藝術性。如“有個戰斗英雄郭祥,不是這個部隊的嗎?”“彭總若有所感地說:‘選干部就要選這樣的人!對革命忠誠、老實、勇敢、大公無私。在關鍵時刻,這種人一個可以頂一百個、一千個’”,通過人物對話,尤其是對戰斗英雄郭祥的評價,展現了彭總的英雄品質;文本二是回憶錄,作為記實作品,講究真實。②文本一中“有個戰斗英雄郭祥,不是這個部隊的嗎?”“彭總停住筷子,關切地問:‘還能治好嗎?還能不能回到部隊?’”“彭總嘆了口氣,把碗放在小炕桌上:‘你們應當去看看他’”,通過動作、語言等多種描寫方式寫吃飯場景,敘述詳細,語言生動形象;文本二中“午餐是下午一點多鐘在月牙山陣地上同前方指戰員一起在坑道中吃的。炊事班長老李送來了熱騰騰的小米稀飯和東北大餅,還有油炸花生米和一盆板栗,彭司令員大口大口地吃著,不時夸獎老李的手藝高。我們都被彭司令員的樂觀主義精神感染了,這頓飯,人人都吃得又香又飽”,以回憶為基礎表現午餐場景,敘述簡約,無人物對話,語言平實簡潔。③文本一中“彭總的脾氣和風格是全軍都知道的,尤其是在下面吃飯的問題使人為難。如果準備得好了,那是肯定要挨罵的;如果弄得太不像樣,又使人過意不去。這次倒好,這里剛剛打過仗,許多老百姓還沒有回來,東西很難買,只好打開幾個從祖國運來的罐頭,炒了一些雞蛋粉,弄了一個炒辣椒下飯。這個小‘宴會’就設在茅屋里,大家盤膝而坐。吃飯時,大家心里十分不安,而彭總卻特別滿意,吃得滿頭大汗。自始至終,笑容滿面,問這問那,沒完沒了”,既有正面描寫,又有側面描寫,還通過不同的心理描寫,展現了彭總生活儉樸,不講排場。文本二中“炊事班長老李送來了熱騰騰的小米稀飯和東北大餅,還有油炸花生米和一盆板栗,彭司令員大口大口地吃著,不時夸獎老李的手藝高。我們都被彭司令員的樂觀主義精神感染了,這頓飯,人人都吃得又香又飽”只是簡單地表現了彭總對午餐的滿意。五、(2023·四川雅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求雨汪曾祺昆明栽秧時節通常是不缺雨的。雨季已經來了,三天兩頭地下著。停停,下下;下下,停停。空氣是潮濕的,洗的衣服當天干不了。草長得很旺盛。各種菌子都出來了。青頭菌、牛肝菌、雞油菌……稻田里的泥土被雨水浸得透透的,每塊田都顯得很膏腴,很細膩。積蓄著的薄薄的水面上停留著云影。人們戴著斗笠,把新拔下的秧苗插進稀軟的泥里……但是偶爾也有那樣的年月,雨季來晚了,缺水,栽不下秧。今年就是這樣。因為通常不缺雨水,這里的農民都不預備龍骨水車。他們用一個戽斗,扯動著兩邊的繩子,從小河里把渾濁的泥漿一點一點地澆進育苗的秧田里。但是這一點點水,只能保住秧苗不枯死,不能靠它插秧。秧苗已經長得過長了,再不插就不行了。然而稻田里卻是干干的。整得平平的田面,曬得結了一層薄殼,裂成一道一道細縫。多少人仰起頭來看天,一天看多少次。然而天藍得要命。天的顏色把人的眼睛都映藍了。雨呀,你怎么還不下呀!雨呀,雨呀!望兒也抬頭望天。望兒看看爸爸和媽媽,他看見他們的眼睛是藍的。望兒的眼睛也是藍的。他低頭看地,他看見稻田里的泥面上有一道一道螺螄爬過的痕跡。望兒想了一個主意:求雨。望兒昨天看見鄰村的孩子求雨,他就想過:我們也求雨。他把村里的孩子都叫在一起,找出一套小鑼小鼓,就出發了。一共十幾個孩子,大的十來歲,最小的一個才六歲。這是一個枯瘦、襤褸、有些污臟的,然而卻是神圣的隊伍。他們頭上戴著柳條編成的帽圈,敲著不成節拍的、單調的小鑼小鼓:冬冬當,冬冬當……他們走得很慢。走一段,敲鑼的望兒把鑼槌一舉,他們就唱起來:小小兒童哭哀哀,撒下秧苗不得栽。巴望老天下大雨,烏風暴雨一起來。調子是非常簡單的,只是按照昆明話把字音拉長了念出來。他們的聲音是凄苦的,虔誠的。這些孩子都沒有讀過書。他們有人模模糊糊地聽說過有個玉皇大帝,還有個龍王,龍王是管下雨的。但是大部分孩子連玉皇大帝和龍王也不知道。他們只知道天,天是無常的。它有時對人很好,有時卻是無情的,它的心很狠。他們要用他們的聲音感動天,讓它下雨。這地方求雨和別處大不一樣,都是利用孩子求雨。所以望兒他們能找出一套小鑼小鼓。大概大人們以為天也會疼惜孩子,會因孩子的哀求而心軟。他們戴著柳條圈,敲著小鑼小鼓,歌唱著,走在昆明的街上。小小兒童哭哀哀,撒下秧苗不得栽。巴望老天下大雨,烏風暴雨一起來。過路的行人放慢了腳步,或者干脆停下來,看著這支幼小的、襤褸的隊伍。他們的眼睛也是藍的。望兒的村子在白馬廟的北邊。他們從大西門,一直走過華山西路、金碧路,又從城東的公路上走回來。他們走得很累了,他們都還很小。就著泡辣子,吃了兩碗苞谷飯,就都爬到床上睡了。一睡就睡著了。半夜里,望兒叫一個炸雷驚醒了。接著,他聽見屋瓦上噼噼啪啪的聲音。過了一會,他才意識過來:下雨了!他大聲喊起來:“爸!媽!下雨啦!”他爸他媽都已經起來了,他們到外面去看雨去了。他們進屋來了。他們披著蓑衣,戴著斗笠。斗笠和蓑衣上滴著水。“下雨了!”“下雨了!”媽媽把油燈點起來,一屋子都是燈光。燈光映在媽媽的眼睛里。媽媽的眼睛好黑,好亮。爸爸燒了一桿葉子煙,葉子煙的火光映在爸爸的臉上,也映在他的眼睛里。第二天,插秧了!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出來了,到處都是人。望兒相信,這雨是他們求下來的。(選自《汪曾棋短篇集》)文本二我們翻開汪曾祺的集子,有些故事很難說它是一篇小說還是一篇散文,被人們劃定為小說的文章,那些大段的看似閑筆的風景描寫,對地方民俗人事的介紹,都實實在在有著散文的韻味。他的小說與散文分界不明顯,主要偏向小說的散文化。(沈書枝《汪曾祺:人間存一角,聊放側枝花》)1.下列對《求雨》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開篇寫了昆明地區氣候特點,“栽秧時節”間歇式下雨,空氣是潮濕的,為篇末半夜降雨埋下伏筆。B.雨前人們的眼睛是藍色的,突出了盼雨的急切心情;雨后是黑亮的,表達了人們得雨后的喜悅與希望。C.孩子們衣著襤褸污臟,沒有讀過書,大人“利用孩子求雨”,表現了地方的落后與人物的愚昧。D.因為“不缺雨”而“不預備龍骨水車”,用戽斗澆水育苗,小孩祈雨等,都具有地方特色。2.《求雨》記敘了身處社會下層小人物的小故事,這樣寫有什么意圖?請結合文本一簡要分析。3.文本二指出汪曾祺的小說“偏向小說的散文化”,請結合文本一對此加以分析。【參考答案】1.C2.①以望兒為首的小孩子因大人的焦慮和田地的干涸而求雨,表現普通人身上純真的人性美。②表現了下層勞動人民生活的艱辛,具有安身立命的堅忍,體現了作者對他們的同情與贊美。③小孩子“求雨”看似游戲,卻表現了風俗和溫情,愛和美,生活的真實與平淡。④故事以小見大,表現了人對自然力的敬畏與抗爭,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對風調雨順、豐衣足食的美好生活的愿望。3.①情節的淡化。沒有明顯的矛盾沖突,故事情節也不曲折,只是片段式生活的敘寫。②人物的弱化。主人公望兒,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典型人物性格的刻畫,而是放在群體中描寫。③描述的散文化。天氣和田野的描寫,勞作和地方民風的介紹,都有著散文的韻味。④語言的詩化。反復的兒歌,眼睛的描寫,田野的勞作,疊詞的運用,平淡、清新而富有詩意。【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以及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C.“表現了地方的落后與人物的愚昧”錯。原文“這地方求雨和別處大不一樣,都是利用孩子求雨。……大概大人們以為天也會疼惜孩子,會因孩子的哀求而心軟”,可看出,大人“利用孩子求雨”,表現人們的無奈、凄苦與虔誠。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探討作者的創作意圖的能力。①原文“望兒也抬頭望天。望兒看看爸爸和媽媽,他看見他們的眼睛是藍的。望兒的眼睛也是藍的。……望兒想了一個主意:求雨。望兒昨天看見鄰村的孩子求雨,他就想過:我們也求雨”“他把村里的孩子都叫在一起,找出一套小鑼小鼓,就出發了”,據此看出,以望兒為首的小孩子因大人的焦慮和田地的干涸而求雨,表現普通人身上純真的人性美。②原文“秧苗已經長得過長了,再不插就不行了。然而稻田里卻是干干的。整得平平的田面,曬得結了一層薄殼,裂成一道一道細縫。多少人仰起頭來看天,一天看多少次。然而天藍得要命。天的顏色把人的眼睛都映藍了。雨呀,你怎么還不下呀!雨呀,雨呀”,據此看出,表現了下層勞動人民生活的艱辛,具有安身立命的堅忍,體現了作者對他們的同情與贊美。③原文“一共十幾個孩子,大的十來歲,最小的一個才六歲。這是一個枯瘦、襤褸、有些污臟的,然而卻是神圣的隊伍。他們頭上戴著柳條編成的帽圈,敲著不成節拍的、單調的小鑼小鼓:冬冬當,冬冬當……他們走得很慢。走一段,敲鑼的望兒把鑼槌一舉,他們就唱起來:小小兒童哭哀哀,撒下秧苗不得栽。巴望老天下大雨,烏風暴雨一起來”,據此看出,小孩子“求雨”看似游戲,卻表現了風俗和溫情,愛和美,生活的真實與平淡。④原文“這地方求雨和別處大不一樣,都是利用孩子求雨。所以望兒他們能找出一套小鑼小鼓。大概大人們以為天也會疼惜孩子,會因孩子的哀求而心軟。他們戴著柳條圈,敲著小鑼小鼓,歌唱著,走在昆明的街上”,據此看出,寫小孩子“求雨”這樣一件看似游戲的事情,以小見大,表現了人對自然力的敬畏與抗爭,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對風調雨順、豐衣足食的美好生活的愿望。3.本題考查學生評價作者表現出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的能力。汪曾祺小說“偏向小說的散文化”體現在:①原文重點細致地寫一群孩子求雨的場面和過程,沒有傳統小說所具有的戲劇化情節、矛盾沖突、鮮明人物等。如“一共十幾個孩子,大的十來歲,最小的一個才六歲。這是一個枯瘦、襤褸、有些污臟的,然而卻是神圣的隊伍。他們頭上戴著柳條編成的帽圈,敲著不成節拍的、單調的小鑼小鼓:冬冬當,冬冬當……他們走得很慢。走一段,敲鑼的望兒把鑼槌一舉,他們就唱起來:小小兒童哭哀哀,撒下秧苗不得栽。巴望老天下大雨,烏風暴雨一起來”。由此看出,情節的淡化。沒有明顯的矛盾沖突,故事情節也不曲折,只是片段式生活的敘寫。②小說求雨片段中的主要人物是望兒,他帶領著一幫孩童虔誠地求雨,只體現在求雨的場面中,對人物望兒的刻畫僅有簡單的和求雨有關的動作、心理和語言描寫,如“望兒也抬頭望天。望兒看看爸爸和媽媽,他看見他們的眼睛是藍的。望兒的眼睛也是藍的”“望兒想了一個主意:求雨。望兒昨天看見鄰村的孩子求雨,他就想過:我們也求雨”“過了一會,他才意識過來:下雨了!他大聲喊起來:‘爸!媽!下雨啦!’”由此看出,人物的弱化。主人公望兒,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典型人物性格的刻畫,而是放在群體中描寫。③寫稻田“秧苗已經長得過長了,再不插就不行了。然而稻田里卻是干干的。整得平平的田面,曬得結了一層薄殼,裂成一道一道細縫”,寫人們在田中勞動,“稻田里的泥土被雨水浸得透透的,每塊田都顯得很膏腴,很細膩。積蓄著的薄薄的水面上停留著云影。人們戴著斗笠,把新拔下的秧苗插進稀軟的泥里”“他們用一個戽斗,扯動著兩邊的繩子,從小河里把渾濁的泥漿一點一點地澆進育苗的秧田里”;寫地方求雨的風俗“這地方求雨和別處大不一樣,都是利用孩子求雨。所以望兒他們能找出一套小鑼小鼓。大概大人們以為天也會疼惜孩子,會因孩子的哀求而心軟。他們戴著柳條圈,敲著小鑼小鼓,歌唱著,走在昆明的街上”。由此看出,描述的散文化。天氣和田野的描寫,勞作和地方民風的介紹,都有著散文的韻味。④兒歌“小小兒童哭哀哀,撒下秧苗不得栽。巴望老天下大雨,烏風暴雨一起來”,在文中兩次出現;寫人們的眼睛“然而天藍得要命。天的顏色把人的眼睛都映藍了”“望兒看看爸爸和媽媽,他看見他們的眼睛是藍的。望兒的眼睛也是藍的”,寫下雨后望兒爸媽的喜悅,一個是“眼睛好黑,好亮”,一個是“葉子煙的火光映在爸爸的臉上,也映在他的眼睛里”;寫人們在稻田的勞作“稻田里的泥土被雨水浸得透透的,每塊田都顯得很膏腴,很細膩。積蓄著的薄薄的水面上停留著云影。人們戴著斗笠,把新拔下的秧苗插進稀軟的泥里”;疊詞的運用相當的洗練,給人行云流水般的節奏感,“雨……停停,下下;下下,停停”。由此看出,語言的詩化。反復的兒歌,眼睛的描寫,田野的勞作,疊詞的運用,平淡、清新而富有詩意。六、(2024·貴州高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洗澡記趙文輝村委會主任小星是文玉一手提拔上來的。為了感激村支書的栽培,村里的事小星總是搶著干。勁兒用大了,有些事就做過了。就跟短跑比賽一樣,狠勁沖,結果把裁判也撞翻了。小星就是這樣,鄉里來了領導,文玉還沒吭聲,他卻先打了招呼握住鄉領導的手不松;村里有個紅白事請干部,小星嗓門賊大,指三揮四,文玉沒了說話的份兒。事情越來越嚴重,小星走路居然也走文玉前頭了!文玉的眉頭不由得皺成了疙瘩,心里也溝溝壑壑地不平起來。秋里莊稼被砍倒后,來了一支“秸稈禁燒工作隊”,一行五人全從縣教育局抽調。送他們來的是一輛“依維柯”,像只大犀牛威風凜凜地停在村委會門口。村干部從里面迎出來,小星不知不覺又走到了文玉前面,和工作隊隊長呂科長握手問好。其他隊員把他當成了支書,一一與他見面,卻冷落了一旁的文玉。文玉在心里狠狠冷笑了幾聲。午飯安排在村會計家,整了幾個家常小菜,酒是當地生產的“百泉春”。會計告訴工作組,酒是文玉自己掏錢買的,菜是他家自留地長的,今天用家宴歡迎大家。剛端起杯,文玉就對小星說:“兩位主要領導不能都在這兒喝酒,你喝了這一盅趕緊去南地看看,要是哪家趁這時候把秸稈燒了,咱可全完蛋了!”小星本想跟呂科長他們猜幾個枚,他還會喝“樓上樓”,這下子全用不上了。小星只好將酒喝下,又往嘴里填一筷子豬頭肉,匆匆去了。文玉心里說:不怕你能,就怕不給你這個機會!誰知才一會兒,小星竟回來了,一進門就向文玉匯報:“我巡邏了一圈兒,沒啥問題,為了保險起見,我又讓支委們組成臨時巡邏隊,重點在南地……我趕緊回來,說啥也得給呂科長敬個酒!”文玉一聽,氣不打一處來,卻又不好發作。剛喝了兩盅,文玉忽然一拍腦袋,猛然想起什么似的,說:“我差點兒忘了,下午鄉里有個綜合治理會,兩點開始,你趕緊去吧!”小星的“樓上樓”又沒表演成,肚子還是空空的。他不情愿地站起身,朝那盤牛肉狠狠盯了兩眼,去了。等小星從鄉里回來時,酒事已經結束。小星說:“支書,會不是今兒個開的……”文玉很夸張地拍拍腦門兒,說自己糊涂了:“嘿,明兒個的會我咋記成今兒個的了?”心里卻樂開了花。下午開會布置禁燒工作,文玉總覺得小星礙眼,一個念頭砰地冒出來。晚上文玉悄悄把村里福堂約到家里。福堂當年和小星競爭過村委會主任,落選了卻一直不死心。文玉開門見山問他還想不想當村主任。福堂回答:“誰不想誰是這個——”用手比畫了個王八。文玉笑笑,說:“秋罷又該換屆了……”福堂多精的人,趕緊求文玉指點:“你可得支持我!”文玉說:“我只能在兩委會上把你當作候選人提出來,選上選不上全看你的群眾基礎了。”福堂屁顛屁顛走了,第二天就開始培植自己的“群眾基礎”,村里大街小巷掛滿了標語:“趙福堂向全村父老問好!”“趙福堂保證把養老院建好!”過八月十五,福堂又挨家送了兩盒月餅、一小壺花生油。文玉看在眼里,喜在心頭,沒人的時候就想哼哼幾嗓子。這天去河邊溜達,見四下無人就扯開嗓子來了幾句《朝陽溝》:走過了一架山翻過了一道嶺……河里忽然鉆出一個人,夸他:支書唱得不錯呀!文玉嚇了一跳,見是呂科長。文玉知道秋水傷身,趕緊沖呂科長擺手,讓他上來。呂科長爬上來,一邊用毛巾擦身,一邊解釋:他堅持冬泳多年了,不礙事。秋天正是冬泳的開頭。文玉松了一口氣,瞅著冷凜凜的河水問呂科長:“冬泳沒點兒硬勁可做不來,你是哪一年開始的?”“說來話長,這里面還有一個故事呢。”呂科長告訴文玉,是他當中學校長時的事兒。那時在學校,他每天喝水都是辦公室燒好送來。有一天一直到半上午,還不見送開水。他就去了一趟辦公室,原來水已經燒好了,只是負責送水的小王去縣里送材料,又沒交代別的同志。水就在小王桌子角擱著,伸手就可提走。可他嫌提水掉份兒,就一聲不吭離開了辦公室。過后越想越慚愧,越想越覺得難為人師表。為了洗去精神上的垃圾,他跳進了滿是冰凌的河里……呂科長嘆一口氣:“瞧瞧我當時精神垃圾有多厚,都結成繭了。好多人,都讓這些垃圾給埋了、毀了。”文玉聽了,不由得臉紅起來,像被人摑了一巴掌。自己、自己……這些天都對小星做了些啥呀?想一想,越發臉紅開了,好像又讓人摑了一巴掌,他忽然甩掉鞋呼呼啦啦把衣裳扒了個精光,不顧呂科長勸阻,撲通一聲跳進了河里。跳下去的一瞬間,文玉可著嗓子喊了一句:“洗澡了!洗澡了!”(原載《新鄉日報》2014年4月11日)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村委會主任小星是文玉一手提拔的,可他并不領情,根本不把文玉放在眼里,事事爭先,引起了文玉及其他人的不滿。B.工作隊的午飯安排在村會計家,會計告訴工作組酒是文玉自己掏錢買的,說明會計善于逢迎,工作能力在小星之上。C.村支書文玉安排小星去南地巡邏,而后又特意安排他去鄉里參加綜合治理會,主要是擔心小星過于熱情,喝酒誤事。D.相比于小星的單純、不諳世事,小說更側重于揭示一些村干部的官僚作風,以引起社會對農村基層干部作風的關注。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記”為史家筆法,在立意方面要求實錄和勸誡,作者展現農村基層干部的現實問題,表達他對農村基層工作的關切。B.小說開篇交代小星為感激村支書的栽培而搶著做事,可他沒能把握分寸,用勁過大,為后文被文玉“排擠”埋下伏筆。C.文玉把趙福堂約到家里,給他指出一條“上位”之路,即利用換屆之機排擠小星,小說在此設下懸念,然而懸而未決。D.小說語言平實、質樸、簡潔,當然也不乏幽默和諷刺,這種語言風格與所表現的現實比較吻合,看似平淡,事小意深。3.小說中文玉的心理變化很微妙也很豐富,小說是通過怎樣的心理變化來刻畫文玉這個形象的?4.小說插入呂科長自述其冬泳以及堅持冬泳的原因的內容,有怎樣的藝術效果?請結合小說內容作簡要分析。【參考答案】1.D2.C3.①由“不滿”到“怨恨”,村里的事小星總是搶著做,沒把文玉這個提拔他的村支書放在“優先”的地位上,導致文玉心生不滿,因為冷落了文玉,文玉心生怨恨,開始為難小星,刻畫出一個官不大但官僚習氣不小的基層村干部形象。②由“怨恨”到“報復”,文玉把小星的“單純”與“無知”看作對自己的“大不敬”甚至“威脅”,就想“借刀殺人”,利用趙福堂趁換屆的機會排擠小星,刻畫出一個心胸狹隘的基層干部形象。③由“報復”到“羞愧”,文玉在呂科長的自我反省中認識到自己的“精神垃圾”,認識到自己的狹隘而羞愧不已,于是決定學習呂科長,跳進河里“洗掉”自己的精神垃圾,刻畫出一個勇于面對,知錯就改的基層干部形象。4.①呂科長冬泳以及堅持冬泳的原因是文玉反思自己對待小星的態度,正視自己思想上的“精神垃圾”的原因,使得文玉的“轉變”變得合乎情理。②呂科長用語含蓄,說是“冬泳”,而在文玉的認知里則更為直接,就是“洗澡”,突出了文玉的淳樸和可愛。③呂科長的“冬泳”是為了“洗掉”妨礙一個干部成長與進步的“精神垃圾”,加深讀者對文玉的“洗澡”的象征意義的理解,深化小說的主題。【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分析鑒賞的能力。A.“可他并不領情,根本不把文玉放在眼里”“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滿”錯,屬于無中生有。B.“說明會計工作能力在小星之上”錯,屬于過分解讀,“善于逢迎”不屬于“工作能力”。C.“主要是擔心小星過于熱情,喝酒誤事”錯,這是對文玉的誤解,小星做事沒把握住分寸,文玉也沒有當面直說,用自己的權利給小星設置障礙,不給小星表現自己的機會。故選D。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C.對“懸而未決”錯,文玉在呂科長的自我反省中認識到自己思想上的“精神垃圾”——對小星的各種不滿甚至排擠,就是因為自己的格局太小,容不下小星的“單純”與“無知”,文玉跳河“洗澡”,說明他已經在反省自己利用趙福堂排擠小星這樣的行為,懸念已經得到解決。故選C。3.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1)文中說“為了感激村支書的栽培,村里的事小星總是搶著干。勁兒用大了,有些事就做過了”“鄉里來了領導,文玉還沒吭聲,他卻先打了招呼握住鄉領導的手不松;村里有個紅白事請干部,小星嗓門賊大,指三揮四,文玉沒了說話的份兒。事情越來越嚴重,小星走路居然也走文玉前頭了!文玉的眉頭不由得皺成了疙瘩,心里也溝溝壑壑地不平起來”,小由“不滿”到“怨恨”,村里的事小星總是搶著做,沒把文玉這個提拔他的村支書放在“優先”的地位上,導致文玉心生不滿;下文說“冷落了一旁的文玉。文玉在心里狠狠冷笑了幾聲”“文玉心里說:不怕你能,就怕不給你這個機會”“文玉一聽,氣不打一處來”,因為小星冷落了文玉,導致文玉心生怨恨,他開始為難小星,先是支小星到南地看看有沒有人燒秸稈,又謊稱下午鄉里有個綜合治理會,讓小星去準備,最后還叫福堂到家里暗示換屆選舉的事情。通過語言、神態描寫,刻畫出一個官不大但官僚習氣不小的基層村干部形象。(2)文中說上文玉悄悄把村里福堂約到家里。福堂當年和小星競爭過村委會主任,落選了卻一直不死心。文玉開門見山問他還想不想當村主任”,于是文玉慫恿福堂打好“群眾基礎”——村里大街小巷掛滿了標語……過八月十五,福堂又挨家送了兩盒月餅、一小壺花生油。文玉把小星做事的積極態度看成是對自己的“大不敬”甚至“威脅”,于是他就想在換屆的時候,利用福堂趁擠走小星。文玉由對小星的“怨恨”轉為“報復”,刻畫出一個心胸狹隘的基層干部形象。(3)文中說“呂科長嘆一口氣:‘瞧瞧我當時精神垃圾有多厚,都結成繭了。好多人,都讓這些垃圾給埋了、毀了。’文玉聽了,不由得臉紅起來,像被人摑了一巴掌。自己、自己……這些天都對小星做了些啥呀?想一想,越發臉紅開了,好像又讓人摑了一巴掌,他忽然甩掉鞋呼呼啦啦把衣裳扒了個精光,不顧呂科長勸阻,撲通一聲跳進了河里。跳下去的一瞬間,文玉可著嗓子喊了一句:‘洗澡了!洗澡了’”,文玉在呂科長的自我反省中認識到自己的“精神垃圾”,認識到自己的狹隘而羞愧不已,于是決定學習呂科長,跳進河里“洗掉”自己的精神垃圾,刻畫出一個勇于面對,知錯就改的基層干部形象。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的作用的能力。文中說“水就在小王桌子角擱著,伸手就可提走。可他嫌提水掉份兒,就一聲不吭離開了辦公室。過后越想越慚愧,越想越覺得難為人師表。為了洗去精神上的垃圾,他跳進了滿是冰凌的河里”“呂科長嘆一口氣:‘瞧瞧我當時精神垃圾有多厚,都結成繭了。好多人,都讓這些垃圾給埋了、毀了。’文玉聽了,不由得臉紅起來,像被人摑了一巴掌。自己、自己……這些天都對小星做了些啥呀?想一想,越發臉紅開了,好像又讓人摑了一巴掌,他忽然甩掉鞋呼呼啦啦把衣裳扒了個精光,不顧呂科長勸阻,撲通一聲跳進了河里。跳下去的一瞬間,文玉可著嗓子喊了一句:‘洗澡了!洗澡了’”,呂科長冬泳以及堅持冬泳的原因,讓文玉反思自己對待小星的態度,文玉主動跳進河里洗澡,表明他正視自己思想上的“精神垃圾”,文玉完成了精神上的“轉變”。文章說“呂科長爬上來,一邊用毛巾擦身,一邊解釋:他堅持冬泳多年了,不礙事。秋天正是冬泳的開頭”,呂科長用語含蓄,說是“冬泳”;由“文玉可著嗓子喊了一句:‘洗澡了!洗澡了’”分析,文玉把“冬泳”直接稱為“洗澡”,突出了文玉的淳樸和可愛。文中呂科長說“為了洗去精神上的垃圾,他跳進了滿是冰凌的河里”,呂科長的“冬泳”是為了“洗掉”妨礙一個干部成長與進步的“精神垃圾”。那么,“文玉可著嗓子喊了一句:‘洗澡了!洗澡了’”,“洗澡”表明了文玉也是要去除自己身上的“精神垃圾”,深化小說的主題。七、(2024·福建漳州高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征途上(節選)王愿堅小賴猶豫地指了指牦牛身上的糧食,“那里還有……”“你,你要打這些糧食的主意?不成!”老姚氣呼呼地說著,又瞥了小賴一眼,隨手從自己糧袋里抓了把面,悄悄扔進小賴的小碗里,“你,這是沒骨氣嘛!”小賴的頭勾得更低了。“好了,好了。來,小同志,接著。”對面,一只攥滿了炒面的手繞過篝火伸過來,要往小碗里裝。小賴剛想抬頭看看,那只手卻被老姚一下擋開了:“加一點吧,加一點吧,餓了,你就加,這怎么成?打仗嘛,敵人一攻,你就退,退!”趁小賴低頭的工夫,他又從自己糧袋里抓起一把面,扔進碗里,嘴里還在數落著,“要知道,吃苦,是個革命的本事,硬是得學哩!”“這娃娃也算是好樣的了,”篝火那邊又有人插話了“這,是第一次嘛……”“第一次?有初一,就有十五!”老姚盯住小賴的臉,“叫你自己說說看,為什么從昨天起,你不唱歌啦?為什么……”他用小樹枝子把小馬號敲得當當響;趁小賴低頭看號,又向碗里扔了一小把面,“①一整天,沒聽見你吹一次號、拔一次音!唵?”他越說火越大,聲音越高,索性一按地皮站起來;剛一直腰,身子一晃,打了個趄,差點倒在火堆上。他慌忙捂住了肚子,蹲下身,就勢把小碗里的糊糊攪了攪,話卻沒有停:“哭,眼淚要能把革命泡成功,大伙抱著頭哭好了,還要咱們這些穿軍裝、扛槍的干啥?”他生氣地把小碗從火上端下來,攪著,輕輕地吹著,好一陣才用樹枝敲著碗邊說,“呶,這頓飯,就是這些,多一點也沒有。要想動這個,”他拍著牦牛背上的糧袋,斬釘截鐵地說,“不成,一丁點也不成!”老姚的話停住了。草原上一時變得很靜。靜得只聽見火星爆裂、牦牛嚼草的聲音。這支用牦牛運送糧食的小小的送糧隊伍,踏著爛泥,踏著水草,已經緊腳緊步地走了三天。西面的遠處,傳來了低沉的雷聲。烏黑的雷雨云,變得更濃了,更黑了,它像被根看不見的大棍子攪著似的,翻滾著,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小說主題多維探究-人物塑造(學生版).docx 2、小說主題多維探究-人物塑造(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