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3、小說主題多維探究-情節發展 學案(學生版+教師版)—【備考2025】高考語文小說主題多維探究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3、小說主題多維探究-情節發展 學案(學生版+教師版)—【備考2025】高考語文小說主題多維探究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3、小說主題多維探究-情節發展
思路引入
情節也叫故事情節,指的是在文學作品特別是小說中,展示人物性格,表現人物關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一篇小說就像一串珍珠項鏈,而情節就是就是那線索串起來的一顆顆珍珠。高爾基說:“情節是人物性格的成長史?!币簿褪钦f情節的發展實際上也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
小說中的重要情節一定緊密關聯著小說的主題,那么小說中的哪些情節屬于重要情節?一般情況下,對人物性格、命運產生巨大影響的情節;與前面的故事情節相對而言,突然發生反轉的情節;不合常情常理卻合乎小說故事內在邏輯的情節;還有那些能突顯主要人物關鍵性格特征的情節,都屬于小說中的重要情節。
因此,要準確地理解作品的主題,必須理清作品的情節內容。分析情節,要善于梳理故事的發展過程,了解情節的前后因果關聯,把握情節發展中的矛盾沖突,我們便可以從中挖掘小說所蘊含的主旨。
典例分析
典例一
《秦瓊賣馬》(2021年全國乙卷)主要由以下五個故事情節構成:王超杰到訪古董店;楊成岳拒收古瓷盤;王超杰悲唱《秦瓊賣馬》,楊成岳答應收下大盤;王超杰再唱《奇冤報》,藝園齋錢貨兩訖;楊成岳撣落古瓷盤,張小武操琴唱秋風。在這五個故事情節中,最后一個情節是這篇小說的高潮部分,也是這篇小說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情節。
【賞析】
首先,這個情節揭開了故事的真相,王超杰要賣的幾只雍正官窯粉彩過枝碧桃大盤是贗品。這一點,在楊成岳第一次見到盤子時就已經看出來了,當時“便向王超杰點頭微笑”并不僅僅是一種對待客人的禮貌態度,他微笑的深意全在于盤子是贗品,他之所以以“小本生意”為由婉言拒絕王超杰的原因也在這里。其次,這個情節突出刻畫了小說主人公楊成岳仗義疏財、誠信為本的性格特征,體現出他具有的俠義精神。他知道“那東西頂多值上幾吊錢”,卻將三千大洋給了王超杰,并且認為“我們聽了超杰先生兩出戲,也就值了”,熱愛戲曲與得知王超杰處境困厄之后的古道熱腸,是他知假買假的根本原因。毀壞贗品,又是他對誠信經營的堅守,他的身上有著君子之風、仁者之風。再次,這個情節具有反轉的意味,讓小說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富于傳奇色彩,增加了小說的藝術性。因為楊成岳的知假買假是違反常情常理的,商人的出發點是利益,連他的朋友張小武都以為他會賺錢,問他能賺多少,結果他卻毀壞大盤。這個情節不合常情常理,卻合乎小說內在的邏輯,因為楊成岳是一個淡視金錢、急公好義的人。這個結尾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讓故事更富有傳奇性,讓小說更富有藝術性。
典例二
小說中的矛盾沖突,往往是主題的最集中表現。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的片段:
(林沖)輕輕把石頭掇開,挺著花槍,左手拽開廟門,大喝一聲:“潑賊那里去!”三個人都急要走時,驚得呆了,正走不動。林沖舉手,胳察的一槍,先搠倒差撥。陸虞候叫聲:“饒命!”嚇得慌了手腳,走不動。那富安走不到十來步,被林沖趕上,后心只一槍,又搠倒了。翻身回來,陸虞候卻才行得三四步,林沖喝聲道:“奸賊!你待那里去!”劈胸只一提,丟翻在雪地上,把槍搠在地里,用腳踏住胸脯,身邊取出那口刀來,便去陸謙臉上閣著,喝道:“潑賊!我自來又和你無甚么冤仇,你如何這等害我!正是‘殺人可恕,情理難容’!”陸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來?!绷譀_罵道:“奸賊,我與你自幼相交,今日倒來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陸謙上身衣服扯開,把尖刀向心窩里只一剜,七竅迸出血來,將心肝提在手里。
小說中林沖和陸虞候是如林沖所言“無甚么冤仇”嗎?小說安排與林沖“無甚么冤仇”的陸虞候刺殺林沖,是否不合情理?
【賞析】
①不是,表面上林沖和陸虞候是無冤仇,但是本質上,林沖光明磊落代表正義,而陸虞候恩將仇報代表邪惡,自古正邪不兩立,因此兩人之間是正邪之間的矛盾,并非“無甚么冤仇”;②并非不合情理,小說安排表面“無甚么冤仇”,但本質上正邪不兩立的陸虞候刺殺林沖,更體現了正邪矛盾的不可調和,揭示了官逼民反的主題。
典例三
“故事情節是小說的整體架構”。因此,要全面把握小說的豐富內涵,還需要了解故事中的情節沖突和前后關聯,在整體上把握故事的發展脈絡。
在《變色龍》中,作者對情節設置較為清楚,圍繞“赫留金被咬”事件,在確認“小狗的主人到底是誰”的過程中,主人公奧楚蔑洛夫反復進行了多次裁決,形象體現了他的“善變”性格,從而生動闡釋了何謂“變色龍”。故事結果是小狗被安全帶走,赫留金被奧楚蔑洛夫恐嚇。仔細推究小說的情節發展,作者設置了兩條線索,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狗主人的身份”,即到底是不是將軍家的狗。圍繞“是不是”,奧楚蔑洛夫對赫留金和狗的態度自由切換。當不知道是誰家的狗時,奧楚蔑洛夫對赫留金的態度是堅決維護的,并認為狗是一條“瘋狗”,而且要弄死它;當聽到有人說是將軍的狗時,奧楚蔑洛夫對赫留金的態度瞬間轉變,認為他是想得到賠償費的“鬼東西”,且變得“憐憫”起狗來;當巡警葉爾德林說不是將軍的狗時,對赫留金的態度再度轉為保護,并認為小狗是“下賤”的;當聽到人群中說好像是將軍的狗時,他對赫留金的態度又野蠻起來,并指責他是“混蛋”,而認為狗是嬌貴的動物;當聽到廚師說是將軍哥哥的狗時,則要收拾赫留金,并認為小狗是“伶俐”的。隨著狗主人身份的變化,奧楚蔑洛夫的態度也不斷變化,反反復復呈現出六次轉變。
【賞析】
在這樣的情節設置下,作者將奧楚蔑洛夫的矛盾心理充分體現,前后對比強烈,將一副欺下媚上、見風使舵、性格善變的丑惡嘴臉呈現在讀者眼前。讀者也就自然而然地體會到作者對這種人物的諷刺,以及對社會制度的深刻批判。
技法總結
一、從情節的高潮和結局,尤其是高潮部分去把握;
二、根據情節中的矛盾沖突來把握(矛盾怎樣發展、怎樣解決);
沖突是小說情節發展的推動力,它可以是外部沖突(如人與自然的斗爭、人與社會的沖突)或內部沖突(如個人內心的掙扎、道德困境)。
三、根據情節發展變化的原因(如生活感嘆、人生哲理、社會現實、思想觀念、社會風氣等)來把握。
針對練習
一、(2023·湖南株洲高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豫讓行刺
葉敬之
趙襄子乘著馬車,帶著一群隨從,浩浩蕩蕩地出了城門。在陽光的照射下,他的臉上發出紅撲撲的油光。他的身體隨著馬車的顛簸,左右搖晃著。
城外不遠,矗立著層層疊疊的山嶺。山下河道彎曲,河上一座木橋,被垂柳擋住了半邊。開路的隨從過了橋,車夫鞭子一甩,催馬過橋。誰料,馬卻“咯噔”一下停住了。馬頭亂搖亂晃,馬蹄也往后倒退,馬屁股碰到了后面的車頭。
趙襄子疑慮重重。自從殺了智伯,把智伯的人頭做成了飲具之后,他整天疑神疑鬼的;而智伯的臣子豫讓刺殺自己未遂,更讓他提高了警惕。如今,看到馬匹徘徊不前,他又起了疑心。
他拍了拍參乘青荓的肩膀,指著橋下說道:“你去看看什么情況?!鼻嗲L下了馬,正了正頭上的帽子,扶了扶腰間的佩劍,往橋下走去。趙襄子等候著。不知過了多久,青荓沒有回來,而橋下也靜悄悄的。
趙襄子不耐煩了,又叫了一個隨從過去察看。眼見得那個隨從下了橋,忽然聽得一聲尖利的叫喊:“主公,不好了!青荓死了!”
趙襄子腦子“嗡”的一下,急忙下了馬,扶著腰間的佩劍,三步并兩步走近橋頭,拐彎下橋。
不用他吩咐,他的隨從們也紛紛下馬,拔出佩劍,跟著趙襄子下橋。
剛到橋底,趙襄子嚇了一跳,不由得往后退了幾步。他沒有看見青荓,卻看見了他的仇家——豫讓!豫讓垂著頭,握著佩劍,臉上的疤痕繃得緊緊的,使他看上去更加丑陋不堪。
而豫讓的腳下,就躺著青荓。鮮血浸透了青荓的衣服,往河邊汩汩流淌。
趙襄子怒火中燒,他拔出劍來,揮舞著,怒斥豫讓道:“我原先以為,你不惜犧牲性命替主子報仇,是個義士,所以放了你。誰料,青荓與你是好友,你連他也殺掉,看來你不是義士!且吃我一劍!”
豫讓并不舉劍,抬起頭來,臉上竟有晶瑩的淚珠。趙襄子的手抖了一下,劍鋒低了下去。他催促豫讓道:“你有什么話趕快說,說了好受死!”
豫讓因為吞了炭火,嗓音嘶啞。他艱難地發出聲音來:“青荓發現我,欲放我走,則對不起主子;欲將我殺了,又對不起老友,所以自裁身亡?!?br/>豫讓說完,扔了佩劍,往地上一跪,撫著青荓尸體,大哭起來。聲音微弱如蚊蟲之鳴,粗糲似老樹之皮,似凄風掠過。在場的人,無不低頭垂淚。趙襄子提劍的手,也撲地垂了下去。
豫讓忽然爬起來,抹了一把眼淚,渾濁的眼光投向趙襄子:“我有一事有勞于君。”趙襄子目睹剛才的一幕,敵意已然消失,就允諾道:“你說?!?br/>豫讓道:“從今以后,再想刺君,已無可能。何況多年好友,為我而死。只是在主公智伯墳前的許諾未能兌現。能否請君脫下外衣,讓我刺上三劍,以報主公?”
趙襄子聽了,沒有言語,把劍交給一個隨從,脫下外衣。兩個隨從上來,接過外衣,各扯一條袖子,來到豫讓面前。豫讓舉劍,跳躍呼喊,連刺三劍,三個洞口,邊緣皆染血,赫然出現在衣上。趙襄子見了,不免心驚。
豫讓停下劍來,拱手施禮,大呼道:“我已報答主公!”
說罷舉劍,劍光一閃,頭顱落地,滾了幾滾。目光最后瞥一眼趙襄子,嘴唇略動了動:“謝,謝……”
豫讓的尸體依然直立,不知過了多久,才轟然倒地。
趙襄子為豫讓修了一座墳墓。那墓就在河邊,橋側。后人稱墳墓為豫讓墓,稱橋為豫讓橋。河水流淌兩千年,粼粼清波,至今倒映著墓和橋。
河水不枯,墓橋永恒。
(選自《小小說月刊》2021年第5期)
文本二:
當“恩”與“義”發生沖突時,刺客們會如何選擇呢?從豫讓刺殺趙襄子的事跡中可以看出,豫讓第一次刺殺趙襄子失敗,趙襄子感動其賢,釋放了他。于豫讓而言,趙襄子有救命之恩。但豫讓與智伯的君臣之義讓他不可能“懷二心”而事趙襄子,更不可能放棄為智伯復仇。智伯的“國士遇之”的恩情與二人之間的君臣之義大于趙襄子的救命之恩,“臣聞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義”。因此,豫讓最終仍然選擇了再次刺殺趙襄子。由此可以看出,當“恩”與“義”發生沖突時,刺客豫讓選擇了“死名之義”,三擊趙襄子衣而后自殺。
(摘編自高婕《<史記·刺客列傳>中的“恩義”關系》)
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趙襄子一行人準備過橋時,馬突然停住不動,這一天意般的警告,乃是趙襄子疑心的外化,也為后文豫讓的出場作了鋪墊。
B.面對趙襄子的拔劍相向,豫讓不躲避不反抗,竟然流下眼淚,說明他對青荓之死深感愧疚,也因失去老友黯然神傷。
C.豫讓的復仇之路坎坷,充滿艱辛;他三擊趙襄子外衣之后的大呼,既是對智伯之靈的告慰,也是對自我心靈的寬慰。
D.豫讓自殺后,其直立的尸體過了許久才轟然倒地,這一情節表現了豫讓不甘失敗、生命頑強的精神品質。
2.關于青荓這一人物,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青荓許久未歸且橋下靜悄悄的,反常的現象增添了現場的緊張氛圍。
B.青荓的出現,推動了小說故事情節的發展,起到了線索人物的作用。
C.青荓在殺死與放走豫讓的兩難之中選擇自殺,體現了他的忠義精神。
D.青荓形象的塑造主要通過豫讓的交代來完成,采用了側面描寫手法。
3.豫讓為智伯復仇,最終不得不以劍三擊趙襄子衣服而后自殺,結合文本一、二,談談你對豫讓價值追求的理解。
4.趙襄子和刺客豫讓的第二次交會,在《史記 刺客列傳》中只有寥寥數語:“襄子至橋,馬驚,襄子曰:‘此必是豫讓也。’使人問之,果豫讓也。”,文本一對此展開了生動的想象與描寫,這一改寫帶來了怎樣的文學效果?
【參考答案】
1.D
2.B
3.①秉持為人之道。豫讓一諾千金,踐行諾言,坦然赴死。
②堅守君臣之義。豫讓完成了為智伯復仇的職責,以死報君。
③報答知遇之恩。面對智伯的禮遇、趙襄子的賞識,豫讓以死回報。
④重視朋友之誼。豫讓與青荓惺惺相惜,青荓為成全豫讓而自殺,豫讓便以命相報。
4.①豐富小說內容。寫馬的變化、趙襄子的心理變化、隨從察看未歸、趙豫雙方交鋒等內容,使得故事情節更加豐滿和曲折,增強了小說可讀性,也為后文豫讓的出場作鋪墊。
②展現人物形象。本文以合理的想象擴充了史料中的故事,以生動的語言和豐富的細節塑造人物形象:自刎而死的青荓和眼含淚花的豫讓都是重情重義之人,趙襄子既有屬于上位者的疑慮,也有拔劍又止、愛惜人才的一面。
③凸顯小說主旨。趙襄子到橋下看見隨從的尸體和刺殺自己的仇家豫讓,怒火中燒,拔劍揮舞,這一描寫強化了雙方的矛盾沖突,將恩與義的選擇難題再次推到刺客豫讓面前,為后文他選擇自殺作鋪墊,使結局更為合理,更加突顯“士為知己者死”的主旨,引發讀者思考。
④渲染現場氣氛。馬停止不動、隨從遲遲不歸等情節渲染了現場緊張的氛圍,再寫隨從已死、趙襄子舉劍、豫讓不避等情節,雙方的從劍拔弩張到剖明心跡,渲染了悲涼的氛圍,增強這一故事的傳奇性色彩。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綜合賞析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的能力。
D.“不甘失敗、生命頑強”錯誤。這一超現實的手法,是對豫讓忠義精神的贊美。
故選D。
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B.“起到了線索人物的作用”錯誤。青荓是趙襄子的參乘,為趙襄子探查情況,遇到豫讓而自殺,只出現在文章前面,沒有貫穿全文,所以不是線索人物。
故選B。
3.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人物形象、評價作者表現出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的能力。
結合“在主公智伯墳前的許諾未能兌現”“說罷舉劍,劍光一閃,頭顱落地”可知,豫讓秉持為人之道,踐行刺殺趙襄子的諾言,三擊趙襄子衣而后自殺;
結合“只是在主公智伯墳前的許諾未能兌現。能否請君脫下外衣,讓我刺上三劍,以報主公?”“說罷舉劍,劍光一閃,頭顱落地”可知,豫讓選擇了“死名之義”,三擊趙襄子衣而后自殺,堅守君臣之義,最終仍然選擇了再次刺殺趙襄子,豫讓完成了為智伯復仇的職責,以死報君;
結合文本一“我已報答主公!”“目光最后瞥一眼趙襄子,嘴唇略動了動:‘謝,謝……’”文本二“于豫讓而言,趙襄子有救命之恩”“智伯的‘國士遇之’的恩情”可知,趙襄子對他賞識,有救命之恩,智伯對他有知遇之恩,為了報答知遇之恩,面對趙襄子的賞識,豫讓以死回報;
結合“多年好友,為我而死”“頭顱落地”可知,重視朋友之誼,豫讓與青荓惺惺相惜,青荓為成全豫讓而自殺,豫讓最后自殺,以命相報。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的作用的能力。
從情節和效果看,結合“馬卻‘咯噔’一下停住了。馬頭亂搖亂晃,馬蹄也往后倒退,馬屁股碰到了后面的車頭”“看到馬匹徘徊不前,他又起了疑心”“青荓沒有回來,而橋下也靜悄悄的”“趙襄子不耐煩了,又叫了一個隨從過去察看”可知,小說在豫讓出場前,先是寫過橋時馬的變化,又描寫趙襄子的心理,再寫派隨從去橋下察看,使情節曲折,語言生動,增強了小說可讀性;
從塑造人物看,結合“看到馬匹徘徊不前,他又起了疑心”“青荓沒有回來,而橋下也靜悄悄的”“趙襄子不耐煩了,又叫了一個隨從過去察看”“青荓發現我,欲放我走,則對不起主子;欲將我殺了,又對不起老友,所以自裁身亡”“趙襄子目睹剛才的一幕,敵意已然消失”可知,小說描寫趙襄子一行人過橋時,寫馬的變化,趙襄子的心理變化以及隨從察看未歸等內容,自刎而死的青荓和眼含淚花的豫讓都是重情重義之人,豐富了文章內容,渲染了氣氛,從側面襯托豫讓的出場,有利于刻畫豫讓、趙襄子等人物,使人物形象更豐滿;
從主題主旨看,結合“智伯的臣子豫讓刺殺自己未遂,更讓他提高了警惕”“剛到橋底,趙襄子嚇了一跳,不由得往后退了幾步。他沒有看見青荓,卻看見了他的仇家——豫讓”“趙襄子怒火中燒,他拔出劍來,揮舞著”可知,疑慮重重的趙襄子看到豫讓后拔劍刺殺豫讓,強化了矛盾沖突,制造緊張氣氛,這種劍拔弩張的形勢有利于凸顯小說主旨,為后文豫讓選擇自殺作鋪墊,使結局更為合理,更加突顯“士為知己者死”的主旨,引發讀者思考;
從結構氣氛看,“馬卻‘咯噔’一下停住了。馬頭亂搖亂晃,馬蹄也往后倒退”“不知過了多久,青荓沒有回來,而橋下也靜悄悄的”“主公,不好了!青荓死了!”等內容濃墨重彩的描寫豫讓出場前的情勢,渲染了悲涼的氛圍,為豫讓出場蓄勢,也為后文豫讓自殺做鋪墊,增強這一故事的傳奇性色彩,使結局更為合理。
二、(2023·寧夏銀川高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文本一
非攻
魯迅
墨子走進宋國國界的時候,草鞋帶已經斷了三四回,覺得腳底上很發熱,停下來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腳上有些地方起繭,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見一所大屋,看不見一棵大樹,看不見一個活潑的人,看不見一片肥沃的田地。
“這模樣了,還要來攻它!”墨子想。
待到望見南關的城樓了,突然聽見一個人大叫道:“我們給他們看看宋國的民氣!我們都去死!”
墨子知道,這是自己的學生曹公子的聲音。
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在一個農家歇下來,起來仍復走。草鞋已經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塊布裳來,包了腳。遠遠的望見一個大漢,推著很重的小車,向這邊走過來了。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聲“先生”,一面撩起衣角來揩臉上的汗,喘著氣。
“這是沙么 ”墨子認識他是自己的學生管黔教,便問。
“是的,防云梯的?!?br/>“別的準備怎么樣?”
“也已經募集了一些麻、灰、鐵。不過難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沒有。還是講空話的多……”
墨子說:“昨天在城里聽見曹公子在講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氣’,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訴他:不要弄玄虛;死并不壞,也很難,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們仍然準備著,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br/>……
楚國的郢城,街道寬闊,房屋整齊,大店鋪里陳列著許多好東西。走路的人,都活潑精悍,衣服也很干凈。墨子在這里一比,舊衣破裳,布包著兩只腳,真好像一個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輾轉借問,徑奔公輸般寓所。公輸般正捏著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阿呀!墨翟!果然是你!”公輸般高興的說,“先生這么遠來,有什么見教呢?”
墨子沉靜的說道:“聽說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過呢?楚國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殺缺少的來爭有余的,不能說是智:宋沒有罪,卻要攻他,不能說是仁……”
“那是……”公輸般想著,“先生說得很對的?!?br/>“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
“這可不成,”公輸般悵悵的說,“我已經對楚王說過了?!?br/>墨子說,“待拿我的書來請楚王看一看?!?br/>“你還不是講些行義么 ”公輸般道,“勞形苦心,扶危濟急,是賤人的東西,大人們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鄉!”
“那倒也不。絲麻米谷,都是賤人做出來的東西,大人們就都要。何況行義呢。”
“那可也是的,”公輸般高興的說,“我沒有見你的時候,想取宋;一見你,即使白送我宋國,如果不義,我也不要了……”
墨子也高興的說,“你如果一味行義,我還要送你天下哩!”
公輸般更加高興起來。他問道:“我舟戰有鉤拒,你的義也有鉤拒么 ”
“我這義的鉤拒,比你那舟戰的鉤拒好?!蹦訄詻Q的回答,“我用愛來鉤,用恭來拒。不用愛鉤,是不相親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愛,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F在你用鉤去鉤人,人也用鉤來鉤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來拒你?;ハ嚆^,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br/>“但是,老鄉,你一行義,可真幾乎把我的飯碗敲碎了!”公輸般碰了一個釘子之后,改口說。
“但也比敲碎宋國的所有飯碗好。”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你等一等,我請你看一點玩意兒?!?br/>不一會,公輸般手里拿著一只木鶴,交給墨子,說道:“只要一開,可以飛三天。這倒還可以說是極巧的。”
“可是還不及木匠做的車輪,”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說,“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壞的?!?br/>“哦,我忘記了,”公輸般又碰了一個釘子,這才醒過來,“早該知道這正是你的話?!?br/>“所以你還是一味的行義吧,”墨子看著他的眼睛,誠懇的說,“不但巧,連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擾了你大半天,我們再見罷?!?br/>公輸般送他出了大門之后,回進屋里來,想了一想,便將云梯的模型和木鵲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墨子在歸途上,是走得較慢了,一則力乏,二則腳痛,三則干糧已經吃完,難免覺得肚子餓,四則事情已經辦妥,不像來時的匆忙。然而比來時更晦氣;一進宋國界,就被搜檢了兩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國隊”,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關外,又遭著大雨,到城門下想避避雨,被兩個執戈的巡兵趕開了,淋得一身濕,從此鼻子塞了十多天。
一九三四年八月作
(選自《故事新編》,有刪改)
文本二
基于一種新世界觀之上的對于歷史事件的審視,魯迅并沒有完全拘泥于歷史,而是在尊重歷史本質真實的前提下,著重開掘歷史精神,以給執著于現實斗爭的人們一種啟示、一種借鑒和一種新的認識感受。正是出于這樣一種創作意圖,魯迅在這篇小說的創作過程中,調動豐富的手法,生動而又細膩地,歷史而又現實地塑造了一個“中國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
文本三
《墨子·公輸》結尾:子墨子歸,過宋。天雨,庇其閭中,守閭者不內也。故曰:“治于神者,眾人不知其功;爭于明者,眾人知之。”【注】
(摘編自崔軍藝《淺析〈非攻〉》)
【注】在收入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舊版)課文時,本段因與前文主旨不合而被刪去。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墨子的徒弟管黔敖以及曹公子,他們都勤懇地繼承了墨子的精神,切切實實地為備戰做好防御工作。
B.針對墨子的“行義”,公輸般指出那“是賤人的東西,大人們不取的”,可見公輸般當時瞧不起墨子的平民思想。
C.公輸般先后碰了兩個釘子,最后又把自己的作品收了起來,他的理屈詞窮和最終轉變,引發了讀者的深刻思考。
D.這篇小說取材于古人古事,借助歷史生活原型表達了對墨子兼愛非攻思想的認同,同時又融入了對時代的思考。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魯迅善于寫人物對話,無論是墨子與管黔敖的對話,還是墨子與公輸般的對話,都傳神地表現了人物的個性特征。
B.文中楚國的富裕與宋國的貧苦形成反差;楚國人活潑精悍、衣服干凈,是為了襯托墨子的風塵困頓、舊衣破裳。
C.“募捐救國隊”“飯碗敲碎”等詞語,飽含著豐富的生活內容,體現了這篇小說語言輕松詼諧的特點,淡化了小說的嚴肅性。
D.小說沒有瑰麗詭異的想象,但行文邏輯性強,具有說服力。文中寫墨子與公輸般的較量,樸實無華,卻極有力量。
3.墨子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點?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4.對于文本三中所說的《墨子·公輸》“因與前文主旨不合而被刪去”的結尾,魯迅在《非攻》中卻保留了,且描寫得細致生動。魯迅為什么要這樣處理?結合文本一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1.A
2.C
3.①埋頭苦干、不做空談的實干家形象;②止戰非攻、扶危救急的俠義形象。③心系天下、為民請命的英雄形象。
4.①從人物塑造上,使墨子不計名利,為民請命的形象特征更加鮮明。②從主題表現上,深化了小說主旨,反映了深刻的生活實質。墨子為宋國爭取和平,理應受到宋國的盛情接待,但迎接他的卻是無理的檢查,突出了真正的英雄默默無聞甚至被人誤解的滄桑感,深刻揭示了真正的英雄是孤獨的。③從藝術效果上,結尾加入對現實生活的考量,在詼諧幽默中引人深思,增強了諷刺幽默效果,余味悠長。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小說內容的能力。
A.“管黔敖以及曹公子,他們都勤懇地繼承了墨子的精神,切切實實地為備戰做好防御工作”錯,由原文墨子的話“昨天在城里聽見曹公子在講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氣’,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訴他:不要弄玄虛”可知,曹公子并沒有繼承墨子的精神,切切實實地為備戰做好防御工作。
故選A。
2.本題考查學生綜合賞析文學作品的藝術手法的能力。
C.“淡化了小說的嚴肅性”錯。小說突出了墨子的仗義性格和反對一切侵略戰爭,主張加強實力、奮起自衛的思想,凸現了墨子勇敢、機智的性格和忘我的精神。插入現實生活的描寫,不破壞作品的藝術效果,反而能增強作品幽默、調侃的情趣,語言輕松詼諧并不影響主題的嚴肅性。
故選C。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結合“墨子走進宋國國界的時候,草鞋帶已經斷了三四回,覺得腳底上很發熱,停下來一看,鞋底磨成了大窟窿,腳上有些地方起繭,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你去告訴他:不要弄玄虛;死并不壞,也很難,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們仍然要準備著,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可知,這里運用了外貌描寫和語言描寫等正面描寫的手法,展現了墨子為了阻止楚國攻打宋國,歷盡艱辛,不辭辛苦,是一個埋頭苦干、拼命應干的實干形象。
②結合“草鞋已經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塊布裳來,包了腳”“舊衣破裳,布包著兩只腳,真像一個老牌的乞丐了”“宋有什么罪過呢?楚國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殺缺少的來爭有余的,不能說是智;宋沒有罪,卻要攻他,不能說是仁”“這模樣了,還要來攻它!”可知,這些動作、語言、心理等細節描寫,生動展現了墨子止戰非攻、扶危救急的俠義形象。
③結合“走了三天,看不見一所大屋,看不見一棵大樹,看不見個活潑人,看不見一片肥沃的田地”“楚國的耶城,街道寬闊,房屋整齊,大店鋪里陳列著許多好東西,走路的人,都活潑精悍,衣服也很干凈”這里通過環境描寫,在對比中襯托宋國的貧苦,從側面表現墨子心系天下、為民請命的英雄形象。
4.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問題,并對其進行個性化閱讀的能力。
(1)首先理解文本三所寫結尾的內容,“天雨,庇其閭中,守閭中不內也”;再看文本一“一進宋國界,就被搜撿了兩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國隊”,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關外,又遭著大雨,到城門下想避避雨,被兩個執戈的巡兵趕開了,淋得一身濕,從此鼻子塞了十多天”。通過對比可見,文本一這段文字細致生動地描寫墨子在歸途中的落魄遭遇和尷尬經歷。
(2)從人物塑造方面分析“過宋。天雨,庇其閭中,守閭者不內也”“眾人不知其功”,墨子為了幫助宋國辛苦奔波,“草鞋帶已經斷了三四回”“鞋底磨成了大窟窿,腳上有些地方起繭;有些地方起泡了”,可是回來卻得不到別人的理解。這樣的對比,使墨子急人所困、為民請命的俠義形象更加突出。
(3)從主題方面分析文本二中“治于神者,眾人不知其功;爭于明者,眾人知之”意思是,運用神機的人,眾人不知道他的功勞;而于明處爭辯不休的人,眾人卻知道他。墨子為救宋而奔波,而人們卻“不知其功”,連在屋檐下避雨都不讓他,“淋得一身濕,從此鼻子塞了十多天”。文章在肯定了墨子不計名利、為民請命的形象的同時,也寫出了這些默默無聞的英雄無人理解的悲哀,突出了真正的英雄默默無聞甚至被人誤解的滄桑感,深刻揭示了真正的英雄是孤獨的,使對主題的挖掘更深刻。
(4)從藝術效果方面分析“守閭者不內也”,“守閭者”是當時民眾的代表,他們有眼無珠,不了解英雄為他們做出的犧牲,這樣寫諷刺了作者所生活的當時的社會;同時作為作品塑造的“中國的脊梁”的形象,這樣的悲情結尾更加耐人尋味,在詼諧幽默中引人深思,余味悠長。
三、(2024·青海西寧一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渡口
魯彥周
那是前年春天。
你到過這水庫的上游嗎?那里山高路陡,一天只能看到幾個小時的太陽,猴子成群結隊,參天古木,綿延千里,無窮無盡的財富,正等待人們去開發。我去年是為了調查一種貨源才到那里去的。那天傍晚,我來到了大山腳下的渡口。水庫還沒修成,水流非常急,轟轟轟,嘩嘩嘩,響得人頭發暈。我在渡口一棵大樹下坐了下來,因為翻了幾天山,非常疲乏。
忽然覺著有一個人朝我走來,睜眼一看,一個六十多歲老頭,站在我面前。這老頭滿臉皺紋,頭發胡子都是白的,個子又高又瘦,像個長頸鶴,他沖著我沒頭沒腦地問:“同志,你不想渡河啦?怎么睡到這里,也不喊我一聲!”“渡河?”我慢慢爬起來,一只起碼有一百年歷史的老渡船,正在水里晃蕩著。老頭不聲不響替我提起包,又伸手拍拍我身上的灰,眼睛瞇成一條縫,臉上泛起淡淡的極溫和的笑意,說:“太累了吧?我在河對岸就看見你了,怕你有急事,急急忙忙趕過來,誰知你倒睡著了!唉,年輕人啦,身體怎么樣?還好吧?”
我和老頭上了船,他蕩起了槳,不時用眼睛盯著我,似乎想打聽什么,可是我陰沉著臉,把他的話頭攔住了。我注視著河面,河面上不斷涌起浪花,嘩啦啦,河底下全是猙獰可怕的怪石頭,跟水頑強地搏斗著,至于一些黑色的水草,早被沖得亂擺亂動,直不起腰來。太陽早已不見了,天空碧藍,金色的陽光在山峰頂上閃動,水聲和竹林里的風聲喧嘩地響著!“同志……”老頭喊我,可在這同時,我卻該死地冒出一句話來,我說:“真倒霉,跑到這個鬼地方,才四點鐘就看不見太陽,唉!”一口氣才嘆完,只見老頭的手微微抖了一下,笑容不見了,臉色陰暗下來。我不知道老頭臉色為什么變得這樣快,還在嘟嘟噥噥抱怨,最后我說:“這回回去,得要求調動工作了,同志們多得很,干么非要我干這個!”
老頭再不說話了,我也抑郁地望著對岸。很快船就靠岸了,我跳下了船,回頭看看老頭,他正低著頭,用濕布仔細抹著船沿,雖然它并沒有半點灰塵。
我在對岸合作社設立的小客店坐下來,一個中年婦女問我吃些什么。在等菜的當兒,兩邊路上來了十幾個年輕人,背著背包,穿著草鞋,連衣服都是破的。他們有男有女,嘻嘻哈哈,快樂得像群麻雀,有個扎辮子的姑娘,邊走邊吹口琴。
客店里的中年婦女見他們來了,放下炒菜勺子跑了出去,抹船的老頭也直起腰來。“杜老爺爺,你好呀!”吹口琴的姑娘清脆地喊。
“你們好,工作完成啦?”
“快啦,老爺爺!”
客店里那位婦女滿面笑容地走回來,她對我說:“你看這些勘察隊的年輕人,山風把他們吹得比鐵還硬!咳,不容易呀,才來時,都是白面書生和嬌嫩的小姐哩?!?br/>不知究竟是什么緣故,當我疲乏地躺在鋪上時,杜老頭的形象總在我眼前。店里婦女說杜老頭祖居渡口,父親是擺渡的。他成年的時候,賭咒也不干擺渡的活,任父母怎么說,他也不干,他堅決要到山外去;誰知這時候他家里忽然來了一個人,這人是干什么的,別人不清楚。不久,這人和杜老頭交上了朋友,杜老頭不鬧著要走了,他忘記了自己賭的咒,干起擺渡的活。別人問他為什么,他不說,問急了,便笑笑說:“山和水都要我干,我怎能不干?”說得叫人莫名其妙。
后來山里鬧起革命,他不聲不響地擺渡;紅軍走了,日本人來了,他還是不聲不響地擺渡。不久,他的大兒子——游擊隊的一個分隊長給反動派殺害了;小兒子,一個勇敢的游擊隊員在山里犧牲了;他的老伴給反動派逮去了,臨死還喊:“共產黨萬歲!”
老頭身邊只剩下一個女兒,他老了,頭發白了,人瘦了,他離開了渡口躲到山里,可是每天夜里,人們還能看到他悄悄地走回來,悄悄跳上船,迎接或是送走我們的同志。
直到解放后,大家才曉得他是個二十多年的老交通員,二十多年的老黨員。他到過北京、合肥,縣里給他蓋了休養的地方,可他又回到渡口,擺起渡來,這回不是不聲不響,而是大聲大響大笑大唱了!
大家又問他為什么,他的回答又是怪得很。他說,我這渡船將來是一個見證人,我還能不陪它到底?等它進了博物館,我還要做講解員陪著它……
這便是那中年婦女跟我說的情況,至于杜老頭到底有什么心事,她不知道。她跟我談完,忙自己的事去了。我想睡,可是一點睡意也沒有,我披上衣,爬起來,走到外面。不知什么時候月亮已經爬到頂中了,山峰、竹林、河面,都被一層蒙蒙朧朧的薄霧籠罩著,天空沒有一片云,黑郁郁的山影把星星襯托得更亮。我從這里向南邊看過去,南邊的最高峰上亮著無數燈光,閃閃爍爍,像是銀在山頂上的一個寶石珠冠。燈光下篝火隱約,忽明忽暗,那里好像人很多,不時有爆炸聲響起。再看看東北兩面群山原來以為是荒無人跡的地方一下子變成了神話世界,數不清的燈火像珍珠一樣掛在林間!我仿佛聽見人們在歡笑,看見建設者們的紅黑的面孔。
“山里的建設開始了!”我心里想。這時河上來了一個船隊,竹筏上點點燈火,許多人正在和水流搏斗著,招呼聲、喊聲使幽靜的渡口喧嘩起來了。
(寫于1959年,有刪改)
1.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在描寫人物形象時富有暗示性,如杜老頭出場時的肖像描寫用精練節省的文字,巧妙地暗示了杜老頭的革命精神。
B.小說借客店婦女之口道出勘察隊年輕人的變化,雖是寥寥數語,卻展現了新中國早期建設者的風采,富有浪漫氣息。
C.小說反復寫到杜老頭解放前擺渡時的“不聲不響”,凸顯他的謹慎與堅毅,也與解放后的“大聲大響”形成了對比。
D.小說中杜老頭將老渡船比作歷史見證人,雖然渡船會隨著時代發展失去擺渡的作用,但是仍然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2.小說中的景物描寫呈現的是“我”眼中的景物,別具特色。請簡要分析其功能。
3.小說采用故事套故事的形式展開,這樣敘述有怎樣的文學效果?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A
2.①反映“我”的心理狀態。開篇以湍水急風等自然景物烘托“我”的沮喪,最后以燈火處處的建設景象抒寫“我”的豪邁。②體現“我”的成長過程。借助對景物一次次飽含情感的描繪,形象揭示“我”經歷一次次的心靈觸動,最終獲得成長的過程。
3.①在“我”講述的個人經歷的大故事中,套著老渡夫革命和勘察隊年輕人成長的小故事;②兩個小故事體現了家國精神的傳承,也使“我”從中找到前行的動力,深化了主題;③這種形式避免了小說敘事單一與平鋪直敘,使結構嚴謹而活潑,內容真實而豐富。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
A.“巧妙地暗示了杜老頭的革命精神”過分拔高,杜老頭出場的肖像描寫是“一個六十多歲老頭,站在我面前。這老頭滿臉皺紋,頭發胡子都是白的,個子又高又瘦,像個長頸鶴”,從這個肖像描寫無法看出其“革命精神”。
故選A。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中環境描寫的作用的能力。
環境描寫主要反映“我”的心理狀態。如開篇“水庫還沒修成,水流非常急,轟轟轟,嘩嘩嘩,響得人頭發暈”,描寫湍急的水流,巨大的水聲讓“我”頭暈,由后文“我”對老頭抱怨“真倒霉,跑到這個鬼地方,才四點鐘就看不見太陽,唉!”“這回回去,得要求調動工作了,同志們多得很,干么非要我干這個!”可知,當時的“我”心情沮喪,牢騷滿腹,這處自然景物烘托“我”的沮喪;文章最后描寫“這時河上來了一個船隊,竹筏上點點燈火,許多人正在和水流搏斗著,招呼聲、喊聲使幽靜的渡口喧嘩起來了”,描寫竹筏上的點點燈火,以及建設者們與自然搏斗的叫喊聲,寫出一種激情,而“我”聽了中年婦女對杜老頭的介紹,心境也發生了變化,感到“南邊的最高峰上亮著無數燈光,閃閃爍爍,像是鑲在山頂上的一個寶石珠冠”“再看看東北兩面群山,原來以為是荒無人跡的地方一下子變成了神話世界,數不清的燈火像珍珠一樣掛在林間”,“我”受到感染,感受到了作為一名建設者的責任。結尾以燈火處處的建設景象抒寫“我”的豪邁。
這些環境描寫體現“我”的成長過程。由開頭的“水庫還沒修成,水流非常急,轟轟轟,嘩嘩嘩,響得人頭發暈”“河底下全是猙獰可怕的怪石頭,跟水頑強地搏斗著,至于一些黑色的水草,早被沖得亂擺亂動,直不起腰來”,寫“我”后悔來這個地方,想要離開;到聽了杜老頭的故事,心境發生了變化,感到了這里環境的美好,“南邊的最高峰上亮著無數燈光,閃閃爍爍,像是鑲在山頂上的一個寶石珠冠”;再到結尾通過寫竹筏上的燈光和建設者們與水流的搏斗,感受到了建設者們的豪情,意識到了自己肩上的責任。總之,文章借助對景物一次次飽含情感的描繪,形象揭示“我”經歷一次次的心靈觸動,最終獲得成長的過程。
3.本題考查學生鑒賞寫作特色的能力。
先理解“故事套故事”。第一個“故事”是講述的“我”的故事,“我”因為要調查一種貨源而來到了水庫上游,這里“山高路陡,一天只能看到幾個小時的太陽”,“我”后悔到這里來,想要調動工作;此時“我”遇到了一個老渡夫杜老頭,他把“我”渡到對岸,“我”從小客店一個中年婦女那里聽說了他的革命故事,看到了一群年輕的建設者,“我”的思想發生了變化。這是文章講述的個人經歷的大故事。
“套故事”,是說在大故事中插入了“小故事”。本文的小故事有兩個,一個是杜老頭的故事,他當年做了二十多年的交通員,大兒子被反動派殺了,小兒子作為游擊隊員在山里犧牲了,老伴被反動派抓走殺害了,他身邊只剩下一個女兒。解放后杜老頭不住休養的地方,又回來擺渡,他說“我這渡船將來是一個見證人,我還能不陪它到底?等它進了博物館,我還要做講解員陪著它……”。第二個小故事是一群年輕的建設者的故事,中年婦女說“你看這些勘察隊的年輕人,山風把他們吹得比鐵還硬!咳,不容易呀,才來時,都是白面書生和嬌嫩的小姐哩”,從中我們可以推想出勘察隊年輕人成長的小故事。
再看這樣敘述的效果。首先是兩個“小故事”的意義。杜老頭的革命故事可歌可泣,反映了革命者為了國家犧牲小家的革命犧牲精神;而勘察隊年輕人為了國家建設,不再是白面書生和嬌嫩小姐,而成長為“比鐵還硬”的建設者。兩個故事代表兩代人,兩個不同的歷史階段,但家國精神不變,體現了家國精神的傳承。兩個“小故事”對“我”的影響是,讓“我”從中感受到自己的狹隘,找到了前行的動力和前進的方向。
總之,“小故事”深化了主題。此外,故事套故事其實就是“順敘”中有“插敘”,這樣就避免了單一的敘事角度,避免了平鋪直敘,豐富了內容的同時,使得情節緊湊、集中。
四、(2024·遼寧撫順三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被遺忘的戍者
潘靈
帶路的向導在隊伍的前面頭也不回地走,全然不顧在暗無天日的叢林里已經行走了五天的殖邊隊的士卒們。一路上,向導都揮舞著銀片似的砍刀,手起刀落處,都是荊棘和藤蔓短促而痛苦的聲音。但后來,這些聲音被士卒們粗重的鼻息覆蓋了。茍延殘喘的隊伍,顯然對這次勘界的前期摸底工作的艱苦程度估計不足,官兵的情緒都越發焦躁不安。隊長郝成壁已經失去了前四天的沉著與淡定,一路上像個怨婦一樣喋喋不休。
麂子關有野人出沒,是一個傳說,但從來沒有被證實過。最早有關野人的消息,是一個獵人從密林里帶出來的,說那野人敏捷如猴,速度比風都快,他還指揮著一群猴子。
話音未落,頭頂就嗖地飛過什么東西,接著就是一個站起活動身子的殖邊隊隊員的一聲慘叫。
一塊飛石,正中他的腦門。
尹默君趴在地上,用郝成壁遞給他的單筒望遠鏡瞇了眼往模糊人影處看。
一個清晰的人從單筒望遠鏡撲進了他的右眼——是個清朝老兵!
不能開槍!尹默君將望遠鏡從右眼眶移開說。
循著石塊飛來的方向望去,尹默君看到了那個先前在他單筒望遠鏡里出現過的清朝老兵,鐵塔一樣矗立在他的前方,一副威風凜凜、視死如歸的模樣。
尹默君舉著白襯衣,向著清朝老兵走,越走越近。近到幾米開外的時候,老兵一聲暴喝——站住。
尹默君立定。老兵用混沌的老眼在尹默君身上掃了一遍后,用沙啞的聲音問道,你是何方神圣,為何犯我國境?
我是中國人,老爹,他們也是中國人。尹默君邊說邊回頭指了指身后說,他們是省府殖邊隊的士兵,管理邊境的。
但老兵搖搖頭說,你別想騙人!你連頭上的辨子都沒有,還冒充國人?
辮子?尹默君說,大清都滅亡二十多年了,誰還留辮子?
你說啥?老兵一臉驚訝,大清亡了?
老爹,尹默君語氣肯定地說、亡了,公元一九一一年就亡了,現在叫“中華民國”了。
老兵就像被雷擊了一下,竟像一截枯木樁一樣直挺挺倒在地上了。
尹默君見此,將手上舉著的樹枝和白襯衣一扔,便沖了過去,他將老兵抱在懷里,一邊掐著老兵的人中一邊緊張地呼喚郝成璧趕緊過來?;杳缘睦媳蚜耍氡牭难劢怯袦I水流出。
年輕人,這……還不夠荒唐嗎?朝廷都沒了,我卻為它守了二十多年的江山。他吃力地轉身,指著前方說,看到了嗎?那是麂子巖哨所,我是守兵。
老爹,你不該這么想,這哪是朝廷的江山,這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江山。你是為國家守江山,不是朝廷。尹默君的話里充滿了崇敬。
說來話長,老人指了指哨所對郝成璧說,你是長官吧?我帶你們去,這哨所,我得親自交給你們。
這個叫賴小四的清朝老兵,對過去的記憶仿佛就是昨天。
糧沒了,鹽沒了,你沒想著離開?
想過,也這么干了。賴小四說,當兵吃糧。理所應當,沒吃的,還當個鳥兵?我拍拍屁股走了人,但在森林里走了大半天,傍晚時還是回來了。我想起了我來哨所時給管帶的保證;人在哨所在。
為了一句承諾的堅守令人動容。
我在這里燒荒種地,但第一年種下的苞谷,顆粒無收,青黃不接的時候,就被猴群糟蹋了。一個獵人教給了我捕猴的法子,我布在樹上的羅網捕到了猴王。我馴那只猴王,讓它臣服于我。后來我成功了,成了它們的王中王。它們不僅不再糟蹋我的苞谷地,還會替我看守它們。我有時無聊了,就學著它們爬樹,從一個樹梢蕩向另一個樹梢。
但讓郝成璧和尹默君沒想到的是,當衛生兵和一個殖邊隊隊員去為賴小四剪辮子時,驚恐萬分的賴小四驚叫著推開他們,奔進石屋子就操起了他的火銃。他端著火銃奔出屋子,大聲喊道,哪個敢剪我辮子,我就要哪個的命。他吸嘴,吹了一聲尖厲的口哨。
瞬間,先前已銷聲匿跡的猴群,又出現在哨所的石屋頂上。它們虎視眈眈居高臨下地注視著哨所前的殖邊隊隊員們。
賴小四哼了一聲,我先前看錯了你,你這上上下下一身洋人打扮,本不是啥好人。
我們真的沒有騙你,尹默君誠懇地說,叢林外面,換了人間了?,F在沒有皇帝,男人也沒有長辮子了。你和他們不是對手,更不是敵人,你們都有一個共同身份,都是戍邊者。我是繪地圖的,我繪出的每條邊界線,都有你們的功勞。
賴小四似乎被尹默君的話打動了,他指了指那群將哨所團團圍住的猴子說,要說功勞,它們也有。那年紅發的洋鬼帶著一群人,私移我們的界樁,就是被這群猴子攆走的。它們不怕死,紅發鬼動用了洋槍,猴子們付出了五條命,但它們卻沒被嚇住,一個個撲上去與洋鬼們又撕又扯,最后他們害怕了,抱頭鼠竄,落荒而逃。從那以后,他們再也不敢來私移界樁?,F在你們知道這群猴子為啥跟我這么親了吧?我離不開它們,我陪著它們,哪兒也不想去了。
郝成璧趁機走上前,伸出左手將賴小四的火銃奪了下來。賴小四也沒抵抗,他有氣無力地沖猴群揮了揮手說,散了,散了吧。那群猴子就真的散開了。
翌日清晨,尹默君被一陣嘈雜聲吵醒了。出事了!郝成璧邊說邊拉著尹默君走出了哨所。
在哨所外的一棵水冬瓜樹上,吊著一個尸首已經僵硬的人。尹默君一眼就看出是賴小四。他上吊的工具,竟然是他腦后那條又粗又白的長辮子。
(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殖邊隊在叢林里經過五天艱難跋涉,到達了傳說的有野人出沒的麂子關,官兵焦躁不安,不料一塊飛石來襲,砸中了一名隊員。
B.做繪地圖工作的尹默君發現投擲石塊的是一名清朝老兵,面對“闖入者”,清朝老兵表現出一副威風凜凜、視死如歸的樣子。
C.老兵認定尹默君等人是侵略者,因為他們頭上沒有清朝人的標志辮子。當老兵得知清朝滅亡了,竟然直挺挺地昏倒在地。
D.老兵名叫賴小四,在麂子巖哨所戍守了二十多年,曾因給養斷絕而選擇離開,但因為在森林里走了大半天沒走出去面而返回了。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的描寫,凸顯了麂子巖哨所條件艱苦,沒有道路通達麂子巖哨所,向導揮舞著砍刀開路。
B.麂子關有野人出沒的傳說,是否與一群猴子攆走私移界樁的洋鬼們直接相關,文章沒交代,但引人遐想。
C.賴小四在獵人的指導下捕到了猴王并馴服猴王,讓其為己所用,情節顯得荒誕和突兀,但讀來饒有興味。
D.小說以獨特的情節設置講述了一個“被遺忘的戍者”的故事,一定程度上展現了邊疆地區的地域特點。
3.留“辮子”對賴小四很重要,捐“門檻”對祥林嫂也很重要。請結合本小說和魯迅《祝?!贩謩e簡要分析“辮子”和“門檻”的豐富意蘊。
4.小說結尾寫賴小四上吊自殺,這樣的結局安排是否合乎情理?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1.D
2.C
3.①“辮子”是人物身份的標志,頭上的“辮子”,標志賴小四是清朝遺民;“辮子”也是賴小四的精神支柱,“辮子”是清朝的象征,他留“辮子”就是效忠清朝,當有人要剪掉他的“辮子”時,他就拼命保護。
②“門檻”是祥林嫂的替身,祥林嫂因改嫁而被歧視和恐嚇,她要去土地廟捐一條“門檻”,讓人們踩踏,為自己贖罪。
4.示例一:賴小四自殺的結局安排合乎情理。
①從情節來看,賴小四忠于清朝,清朝滅亡,自殺成了他唯一的結局。
②從人物形象來看,賴小四是為了一句承諾就堅守二十多年的人,他信守承諾的性格決定了他會為清朝殉葬。
③從主題來看,賴小四自殺的悲劇結局引人深思,表達了對時代變遷中的人物命運的關注,也表達了對愚忠的反思。
示例二:賴小四自殺的結局安排不合情理。
①從情節來看,尹默君告訴賴小四,他們都是為國家守江山,賴小四已完成了自己的守護任務,沒有必要自殺。
②從人物形象來看,賴小四戍邊,要對付的不是“國人”,而是“紅發的洋鬼”,他信守承偌,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尹默君對他表達了崇敬,對他的功勞進行了肯定,他沒有理由自殺。
③從主題來看,賴小四一直堅守職責,在時代變遷中成為“一個被遺忘的戍者”,小說表達了對“戍邊者”的敬意。賴小四自殺的結局安排無益于主題表達。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能力。
D.“但因為在森林里走了大半天沒走出去而返回了”錯,依據原文“我想起了我來哨所時給管帶的保證:人在哨所在”可知,他因為要堅守自己的承諾,所以返回了。
故選D。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
C.“情節顯得荒誕和突?!狈治霾划?,小說寫賴小四在獵人的指導下捕到了猴王并馴服猴王,讓其為己所用,情節符合客觀現實,與前后情節內容銜接,并不顯得荒誕和突兀。
故選C。
3.本題考查理解分析小說中重要物象豐富意蘊的能力。
由“但老兵搖搖頭說,你別想騙人!你連頭上的辮子都沒有,還冒充國人”可知,“辮子”是人物身份的標志,頭上的“辮子”,標志賴小四是清朝遺民;
由“但讓郝成璧和尹默君沒想到的是,當衛生兵和一個殖邊隊隊員去為賴小四剪辮子時,驚恐萬分的賴小四驚叫著推開他們,奔進石屋子就操起了他的火銃。他端著火銃奔出屋子,大聲喊道,哪個敢剪我辮子,我就要哪個的命”可知,“辮子”也是賴小四的精神支柱,“辮子”是清朝的象征,他留“辮子”就是效忠清朝,當有人要剪掉他的“辮子”時,他就拼命保護。
由“我想,你不如及早抵當。你到土地廟里去捐一條門檻,當作你的替身,給千人踏,萬人跨,贖了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可知,“門檻”是祥林嫂的替身,聯系課文內容可知祥林嫂因改嫁而被歧視和恐嚇,她要去土地廟捐一條“門檻”,讓人們踩踏,為自己贖罪。
4.本題考查鑒賞評價小說結局合理性的能力。
分析合理性可以從人物、情節、主題、讀者等角度切入。
示例一:賴小四自殺的結局安排合乎情理。
從情節來看,由“這個叫賴小四的清朝老兵,對過去的記憶仿佛就是昨天”“哪個敢剪我辮子,我就要哪個的命”可知,“辮子”代表著清朝,賴小四看重辮子就是忠于清朝,清朝滅亡,自殺成了他唯一的結局。
從人物形象來看,由“朝廷都沒了,我卻為它守了二十多年的江山。他吃力地轉身,指著前方說,看到了嗎?那是麂子巖哨所,我是守兵”“我想起了我來哨所時給管帶的保證;人在哨所在”等可知,賴小四是為了一句承諾就堅守二十多年的人,他信守承諾的性格決定了他會為清朝殉葬。
從主題來看,由“在哨所外的一棵水冬瓜樹上,吊著一個尸首已經僵硬的人。尹默君一眼就看出是賴小四。他上吊的工具,竟然是他腦后那條又粗又白的長辮子”可知,辮子是舊社會的象征,賴小四用自己的辮子自殺,辮子沒了,他這個舊時代的人也隨之消失了,賴小四自殺的悲劇結局引人深思,表達了對時代變遷中的人物命運的關注;面對尹默君等人的極力勸阻,賴小四表現得很抗拒,他最終自殺的結局也引起了人們對愚忠的反思。
示例二:賴小四自殺的結局安排不合情理。
從情節來看,由“老爹,你不該這么想,這哪是朝廷的江山,這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江山。你是為國家守江山,不是朝廷。尹默君的話里充滿了崇敬”等可知,尹默君告訴賴小四,他們都是為國家守江山,賴小四已完成了自己的守護任務,沒有必要自殺。
由“那年紅發的洋鬼帶著一群人,私移我們的界樁,就是被這群猴子攆走的。它們不怕死,紅發鬼動用了洋槍,猴子們付出了五條命,但它們卻沒被嚇住,一個個撲上去與洋鬼們又撕又扯,最后他們害怕了,抱頭鼠竄,落荒而逃”等可知,從人物形象來看,賴小四戍邊,要對付的不是“國人”,而是“紅發的洋鬼”,他信守承偌,帶領猴群兢兢業業地守護著邊境,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尹默君也對他表達了崇敬,對他的功勞進行了肯定,因此他沒有理由自殺。
由“我們真的沒有騙你,尹默君誠懇地說,叢林外面,換了人間了?,F在沒有皇帝,男人也沒有長辮子了。你和他們不是對手,更不是敵人,你們都有一個共同身份,都是戍邊者。我是繪地圖的,我繪出的每條邊界線,都有你們的功勞”可知,從主題來看,賴小四一直堅守職責,在時代變遷中成為“一個被遺忘的戍者”,小說表達的是對“戍邊者”的敬意,而賴小四自殺的結局安排無益于主題表達。
五、(2024·海南海口一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五張犁
王祥夫
這種病,怎么說呢?在民間一般都叫瘋子,“神經病”是文明一點兒的說法。這五張犁,剛剛出現的時候,人們都還以為他是園林處請來的老園林工??梢蔡狭?,園林處怎么會用這么老的老頭兒?其實,在張溝這地方,人們都認識他,知道他就是遠近出名的五張犁,但城里人對他就不熟了。不但對五張犁不熟,恐怕說起張溝也會有許多人不知道,張溝現在早已經不存在了,和其他許多靠近城市的農村一樣現在只剩下了一個名字,土地早已變成了城市的一部分。
園林處為了好管理,地是分了段的,每人一段各自承包。如果不是一段一段地承包,人們還不會發現問題。五張犁不是在一片地里做他的事,他經常出現的那片地橫跨了三段地。這就讓人們摸不清,到底怎么回事?
這年春天的時候,人們看到五張犁往地里送了三次糞。一開始,人們以為是園林處要在地里施肥,又過了幾天,就有人看見五張犁把土糞一鍬一鍬地往地里撒。人們看見他彎了一下腰,又彎一下腰,把鍬一次次插進蓬松的糞堆,然后再直起腰來,那土糞便一次次被揚了起來,說揚好像有點兒不太對,不是揚,是平平地貼地面順風一撒又一撒。撒完土糞,五張犁并不走開,而是坐在了那里目光灼灼地看著遠處出神。五張犁那張臉很瘦,皮肉很緊,而且黑,而且是見棱見角,肩頭也是尖尖的見棱見角,那雙手也是粗糙而見棱見角,五指總是微張著,有些攥不攏的意思,這就是干粗活兒的手。
接下來,是下了兩場雨,地里呢,草也綠了,園林處種下的花卉呢,也抽了葉。這時候,人們又看到了五張犁,他來了。戴著爛草帽,穿著很舊的一件軍裝,袖子那里有兩塊補丁,領子那里又是一塊,下邊是條藍布褲子,屁股那里是兩塊補丁。他扛著一張鋤,目光灼灼地進到地里就鋤開了,他把身子朝前探過去,把鋤往前一放,再往回一拉;再往前一放,再往回一拉……到了中午,地里就有了樣子了。苗是苗,棵是棵,好像是用線比過,從南邊看苗,是個直線,從東邊再看苗,還是個直線。五張犁已經鋤完了,坐在那里,目光灼灼,看著遠處,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有人認出他是五張犁了,笑著問他:“地早就不是咱們張溝的了,你怎么還鋤它?”五張犁目光灼灼地看了那人一眼,張張嘴,笑笑的,還是不說話。“神經病!”這人說了這么一句,蹬著車子遠去了。這真是怪事,他怎么只鋤這么一片?好像是誰給他規定了只是這么一片,春天撒糞也是這么一片,準確無誤。五張犁這時是鋤第二遍了,而且,天快黑的時候,他又緊接著鋤第三遍,這第三遍是補鋤,是鋤兩下,把土用鋤往苗子下培一下,是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這么個節奏,是有著音樂性質在里邊。
在這個夏天里,人們看到五張犁在那片地里又是鋤地,又是抓蟲。那片地現在可以一下子就讓人遠遠認出來,雖然沒有地埂,但那片地的草要比別的地長得格外好,花兒也開得格外好。但人們還是奇怪,這個五張犁,是誰請他來的?是怎么回事?到底是怎么回事?這便有從張溝過來的人,告訴那些不知五張犁底細的人五張犁是什么樣兒的人,人們又都不信五張犁竟會是個瘋子。怎么不是?便有人說五張犁最瘋的那一陣子晚上都要睡在地里,人們就更不信。
很快,秋天在一陣大熱后悄然來臨。一場霜過,地里的莊稼和蔬菜的葉子發生變化,該紅的紅,該黃的黃。也就是這個時候,人們又看到五張犁了。他目光灼灼地站在地頭了,他的手里,亮閃閃的一牙兒,是鐮刀。他想做什么?他是來收割了,這個季節,是收割的季節,但他怎么可以用鐮收割那些花草?花草是莊稼嗎?花草怎么會是莊稼?他彎下了腰,把那花草一把一把地割下來。他割得不緊不慢,割得干凈好看,地里留下的茬子像是用尺子量過一樣的高低。從早上開始,到下午天快黑,這片地就被五張犁基本割完了,遠遠看去,被五張犁割過的那片地像是用了堆繡的針法,那鮮艷的顏色,是一撮,又一撮,一撮,又一撮,好看不好看?好看,尤其是遠遠看了更好看。
園林處的人是哭笑不得,無論他怎么揚手和喊,五張犁都不搭腔,兩只眼睛,目光灼灼地不知看著什么地方。
“這又不是莊稼,這是花兒,是花兒你懂不懂?”
五張犁對著園林處的人,只是笑,臉上的表情好像有一些羞澀,羞澀之中還有些緊張。
“你割吧,你割吧?!眻@林處的人揚揚手,對五張犁說。他也是前不久才知道的,這片地早先就是五張犁家承包過的,人們奇怪五張犁怎么會記著自己那片地,而且會記得那么準確。
秋天向冬天過渡的期間,是到了大地即將上凍的時候了,這一天,人們又看到了五張犁。他的前邊是一頭驢,一頭小黑驢,那頭小黑驢拉著一張犁,五張犁在那里犁地了。五張犁按著犁,從地這頭開始,一步一步往地那頭走,然后再回來,再一步一步朝這邊走。這真是一片好土地,一旦被犁鏵犁開,那黑潤潤的顏色是多么好看,多么讓人動心。更讓人動心的是五張犁的手藝,一道一道的犁溝像是用線拉過,齊齊的。他按著老規矩,是兩犁一壟,犁溝很深,犁壟很高,這樣一來,到了明年春天,土地就會變得要多蓬松就有多蓬松!
(有刪改)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說五張犁不是揚糞,是撒糞,寫出五張犁動作專業,表明他是個好莊稼把式。
B.作者用“見棱見角”刻畫五張犁相貌,突出他的滄桑感,也暗示了他執拗的性格。
C.五張犁戴著爛草帽,穿著舊衣服,衣服上還有補丁,寫出他艱苦樸素的農民形象。
D.園林處的人看五張犁割下一撮一撮的花草,也被他的堅持感動了,就不再阻止了。
2.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在敘事過程中多處設問,以此推動故事發展,吸引閱讀興趣。這種手法在王愿堅的《黨費》中也有運用。
B.為了刻畫五張犁的“瘋子”形象,作者反復寫他“目光灼灼”地站在地頭,不說一句話,甚至傻傻地笑的樣子。
C.作者在描寫五張犁進行第三遍補鋤時,突出了其音樂節奏的美。莊子也曾運用這樣的方法描寫過庖丁解牛。
D.文末描繪了五張犁犁地的畫面,黑瘦的老人、小黑驢,一遍遍地走過去,再走回來,充滿著儀式感和悲壯感。
3.作者圍繞春夏秋冬四季敘寫五張犁的農事活動有何用意?請結合文本分析。
4.有評論說這篇小說在荒誕中蘊藏著真實,請結合文本分析。
【參考答案】
1.D
2.A
3.①使情節更完整巧妙。小說按時間順序敘述了五張犁一年四季的耕作行為,結尾設想明年春天的情景,巧妙地構成了情節上的循環復始。②突出五張犁耕地認真、執著,手藝好,對土地有著依戀,是“好莊稼人”的形象。③深化主題,耐人尋味。五張犁在不屬于自己的土地上按照老規矩犁地,期待春天土地變得肥沃,表明一年四季的耕作就是農民的生活方式,表現出失去土地的農民對土地的眷戀和堅守,發人深思。
4.開篇五張犁被視為“瘋子”,有“神經病”,說明在“正常人”的眼里他的行為有其荒誕之處。
老頭五張犁在園林處出現有些不合常情。但現在的園林處曾是張溝的土地,而五張犁熟悉這個地方,反映的是在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失去了原有的土地,這是背景的真實。
五張犁不是在一片地里做他的事,他經常出現的那片地橫跨了三段地,地早就不是張溝的了,還鋤它,被人說成“神經病”,這體現五張犁舉止的荒誕,但這恰恰反映了他對土地的認真和執著,體現人物性格的真實。
秋天,五張犁用鐮收割被他視為莊稼的那些花草,割放得整齊又好看,這又是一個看似荒誕的行為,卻可見耕作本身就是五張犁習慣的一種生活方式,這符合五張犁“好莊稼人”身份的真實。
這片地早先就是五張犁家承包過的,五張犁不僅記著自己那片地,而且記得準確,可見他對土地依戀之深,這一交代讓讀者對五張犁之前的荒誕做法有了理解,這是人物情感的真實。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也被他的堅持感動了”錯誤。面對五張犁的緊張和羞澀,由“這又不是莊稼,這是花兒,是花兒你懂不懂?”“他也是前不久才知道的,這片地早先就是五張犁家承包過的,人們奇怪五張犁怎么會記著自己那片地,而且會記得那么準確”看,沒繼續阻止他,表明管理人員對失去土地的五張犁的理解和同情,也有無奈。
故選D。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
A.“以此推動故事發展”錯誤?!斑@種病,怎么說呢?”“可也太老了,園林處怎么會用這么老的老頭兒?”“這就讓人們摸不清,到底怎么回事?”“但人們還是奇怪,這個五張犁,是誰請他來的?是怎么回事?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想做什么?他是來收割了,這個季節,是收割的季節,但他怎么可以用鐮收割那些花草?花草是莊稼嗎?花草怎么會是莊稼?”這些句子是作者穿插在敘述、描寫中的議論、抒情內容,并沒有推動情節向前發展。
故選A。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重要情節、語段的能力。
本文可以從情節、人物形象、主題的角度賞析。
情節上,“這年春天的時候,人們看到五張犁往地里送了三次糞”“在這個夏天里,人們看到五張犁在那片地里又是鋤地,又是抓蟲。那片地現在可以一下子就讓人遠遠認出來,雖然沒有地埂,但那片地的草要比別的地長得格外好,花兒也開得格外好”“很快,秋天在一陣大熱后悄然來臨。一場霜過,地里的莊稼和蔬菜的葉子發生變化,該紅的紅,該黃的黃。也就是這個時候,人們又看到五張犁了。他目光灼灼地站在地頭了,他的手里,亮閃閃的一牙兒,是鐮刀。他想做什么?他是來收割了,這個季節,是收割的季節”“秋天向冬天過渡的期間,是到了大地即將上凍的時候了,這一天,人們又看到了五張犁。他的前邊是一頭驢,一頭小黑驢,那頭小黑驢拉著一張犁,五張犁在那里犁地了……他按著老規矩,是兩犁一壟,犁溝很深,犁壟很高,這樣一來,到了明年春天,土地就會變得要多蓬松就有多蓬松!”小說按時間順序敘述了五張犁一年四季的耕作行為,結尾設想明年春天的情景,形成了一種圓形結構,巧妙地構成了情節上的循環復始,使情節更完整巧妙。
人物形象上,“一開始,人們以為是園林處要在地里施肥,又過了幾天,就有人看見五張犁把土糞一鍬一鍬地往地里撒……撒完土糞,五張犁并不走開,而是坐在了那里目光灼灼地看著遠處出神”“他扛著一張鋤,目光灼灼地進到地里就鋤開了,他把身子朝前探過去,把鋤往前一放,再往回一拉;再往前一放,再往回一拉……到了中午,地里就有了樣子了。苗是苗,棵是棵,好像是用線比過,從南邊看苗,是個直線,從東邊再看苗,還是個直線”“那片地現在可以一下子就讓人遠遠認出來,雖然沒有地埂,但那片地的草要比別的地長得格外好,花兒也開得格外好”“他彎下了腰,把那花草一把一把地割下來。他割得不緊不慢,割得干凈好看,地里留下的茬子像是用尺子量過一樣的高低”“更讓人動心的是五張犁的手藝,一道一道的犁溝像是用線拉過,齊齊的”通過寫五張犁一年四季在不屬于自己的土地上的耕作情景及結果,突出五張犁“好莊稼人”的形象,他對土地耕作認真,執著,表明他對土地的依戀。
主題上,具有深化主題,耐人尋味的作用?!八粗弦幘?,是兩犁一壟,犁溝很深,犁壟很高,這樣一來,到了明年春天,土地就會變得要多蓬松就有多蓬松!”五張犁按照老規矩犁地,表明一年四季的耕作就是農民的生活方式,期待春天土地變得肥沃,表現出失去土地的農民對土地的眷戀和堅守,發人深思。
4.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的能力。
由開篇可知,五張犁是人們心中的“瘋子”,也就是“神經病”,在“正常人”的眼里,他的行為有其荒誕之處。
由“這五張犁,剛剛出現的時候,人們都還以為他是園林處請來的老園林工??梢蔡狭?,園林處怎么會用這么老的老頭兒?”表明老頭五張犁在園林處出現有些不合常情。但這樣的不合常情的存在也有其真實性。這從“張溝現在早已經不存在了,和其他許多靠近城市的農村一樣現在只剩下了一個名字,土地早已變成了城市的一部分”可看出,現在的園林處曾是張溝的土地,而五張犁熟悉這個地方,反映的是在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失去了原有的土地,這是背景的真實。
一開始“五張犁不是在一片地里做他的事,他經常出現的那片地橫跨了三段地”讓人摸不清緣故,后來,在地里草綠、園林處種下的花卉抽了葉的時候,五張犁“他扛著一張鋤,目光灼灼地進到地里就鋤開了,他把身子朝前探過去,把鋤往前一放,再往回一拉;再往前一放,再往回一拉……到了中午,地里就有了樣子了”,被人質疑“地早就不是咱們張溝的了,你怎么還鋤它?”時,五張犁“目光灼灼地看了那人一眼,張張嘴,笑笑的,還是不說話”,被人說成“神經??!”這體現五張犁舉止的荒誕,但這恰恰反映了他對土地的認真和執著,體現人物性格的真實。
到秋天,“他彎下了腰,把那花草一把一把地割下來。他割得不緊不慢,割得干凈好看,地里留下的茬子像是用尺子量過一樣的高低。從早上開始,到下午天快黑,這片地就被五張犁基本割完了,遠遠看去,被五張犁割過的那片地像是用了堆繡的針法,那鮮艷的顏色,是一撮,又一撮,一撮,又一撮”“這又不是莊稼,這是花兒,是花兒你懂不懂?”五張犁用鐮收割那些被他視為莊稼的花草,這又是一個看似荒誕的行為。但五張犁是一個“好莊稼人”,耕作本身就是他習慣的一種生活方式,這些舉動符合人物身份。園林處工作人員“他也是前不久才知道的,這片地早先就是五張犁家承包過的,人們奇怪五張犁怎么會記著自己那片地,而且會記得那么準確”,這一交代讓我們對五張犁的做法有了理解。他之所以堅持他的耕作方式,將自己那片地記得準確,是因為對土地依戀之深,這是人物情感的真實。
六、(2024·重慶二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老牛筋”的來歷
劉澍德
老牛筋姓“鈕”牛叫“進金”,取“日進斗金”的意思。但是,他在舊社會當了幾十年的貧雇農,芥米粒大的金子也沒掙到手里。年輕時,他原是個性情豁達,滑稽有趣的小伙子,能唱山歌,會演花燈,還可以喊上幾口滇戲。據說,他的老伴還是對著調子對上的哩。這個快活的青年農民,娶過了親,擔起了生活擔子,當了幾年佃農之后,他不再唱了;又當了幾年佃農之后,他“?!逼饋砹?。年成不好,田里連口糧也收不起,地主卻三催四逼的追索地租。不怕討賬的金剛,就怕欠賬的精光,要一百次,就回答他一百個“沒有!”起初,他還向人求情,后來,連句軟話也不肯說了。地主來討租,一聽沒有糧,便說:
“那樣好的田,為什么不打糧食,你是哄人嗎?!”
老牛說:“你那樣好的小老婆,為什么不生兒子,你是哄人嗎?!”
“我正愁著這口飯,坐牢就不會餓死了。請你家開恩吧!”
“你這家伙,簡直天不怕、地不怕啦!”
“大老爺,我連死都不怕,請放心!”
“你簡直是個蒸不熟、煮不爛的老牛筋!”
“謝謝大老爺賞給我的這個綽號?!彼钌畹刈髁藗€輯。
地主斗嘴不過,就硬著來收租。地主硬收,他就硬不給;地主向外搶糧食,他就硬著往回搶。他敢跟有財有勢的人斗;敢比他力氣大幾倍的人打;一個人敢和一大群人打,結果,當然他吃虧。有時候被打的頭破血流,有時候癱在地上不會動,但他始終不輸嘴,不低頭。有時候只消說句軟話,事情就可以平息,可是,你等著吧。
年年遭到奪佃的老鈕,背著老牛筋的綽號,躲債,逃租,走馬燈一般從呈貢搬到晉寧,從澂江遷到江川,最后,又從江川遷回晉寧小干壩,總算定下腳來了。小干壩地高土瘦,望雷種田(落大雨才有水栽秧),靠天吃飯,沒有牛的固執、牛的蠻勁,是住不下來的。因為地租少一些,碰上個雨水旱的年頭,還能夠支持一下,這樣,老鈕又作了“小老婆不生兒子”那家下一輩的傭戶。老鈕老倆口,再搭上半大兒子小鈕新,日日夜夜的勞動,把田里伺弄得周周正正:田挖的深,肥下的足;因為秧栽的遲,幾年來收成就是不好。雨水不按時來,收租的可應節令——莊稼剛剛上場,下一輩地主又來了。
“哪日送租?。俊钡刂鲉?。
“口糧還沒收足,地租后一步吧?!?br/>“你打什么主意?。?br/>“沒打什么主意,”老鈕向場上一指,“谷子全在這里,你來看看可以,拿去可不行?!?br/>“你好’歪’??!生仿你種的是自己的田!”
“不是我的,我也種了三幾年啦。你要拿走口糧,你就自己來種吧!”
地主看看老牛,覺得這個佃戶很可惡,再看看村前面收拾得干干凈凈的田地,覺得老鈕還有可取之處,如果逼得太緊,老鈕一發火,說不定又會遷走的,于是便說:
“老鈕,你看著辦吧?!?br/>“讓我看著辦,我就要先為肚皮打算盤?!?br/>“唉,你真是個蒸不熟煮不爛的老牛筋!”
那一年春天,收過小春,田也挖好了。但是經過立夏,小滿到芒種,雨,仍然沒落一滴。如果挨到夏至,就是點火栽秧,也只會落個白忙一年。平素不肯低頭的老牛筋,在老伴的攛掇、說服下,只好求神幫上一臂之力了。
他們殺了僅有的那只啼鳴的老公雞,拿著香燭,到村南頭的龍王廟跪神祈雨。
小廟,一揚手那么高,二尺來高的龍王爺坐在當中。廟臺上放著一塊青石板,當作供桌。老倆口把公雞放在石板上面,左面碗里插上香,右面斟上一杯凈水。老牛筋折來柳枝,編了一個帽圈兒帶在頭上。老倆口雙雙跪在地上,向著衣衫襤褸、面目斑駁的泥塑祝禱乞雨。他們一直跪了兩天。頭一天,沒失望,以為“心誠則靈”。第二日是個暴天,熱辣辣的太陽,曬的人頭腦發昏。晚上,拖著疲倦的身子,倒在床上睡不著:盼起云,盼打閃,盼雷響,盼雨聲……早上推窗一看,天上還是藍晶晶的,一絲云影也沒有。第三天,老倆口來到小廟(老鈕本打算不來了,經老伴的勸,他又萌起一點希望),剛跪下不久,太陽就把脊背曬得發痛,膝蓋也著砂粒兒格的難耐……老牛向天上看了一眼,然后又向廟里一看,只見龍王爺大模大樣的坐在土臺上,立眉瞪眼,好像嘲笑他的愚蠢和無知,想要發火似的。他心里一翻,一時間,龍王爺的神氣,竟和多少年來地主逼租討債的嘴臉結合在一起……他霍地站起身、抓起頭上的柳帽圈向地上狠狠一砸,指著龍王爺大聲喝道:
“你,天上一神尊,我,地下老牛筋!跪你三天不下雨,從今往后,再也不信你們這份神!”
叫著,腳向石板上一掃,米碗、香燭、大公雞滾了滿地。當他搶了一步,想要探身去抓龍王,被老伴拼命拖住:
“你瘋了!天吶!看你干了什么事!你不怕天雷……”
大媽嚇得臉色發青,聲氣都差了。
“今遭這份罪,不如讓雷打了還痛快!”他指著龍王,“你打吧!我不會怕你的!打吧!”
他絕望的大叫,一屁股坐在石板上,兩手抱著頭,汗水披雨一般,從臉上津津地滴到地上。
(節選自《老牛筋》)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因為鈕進金的“鈕”字與“?!弊肿x音相近,人們為了打趣他,就給了他“老牛筋”的綽號。
B.鈕進金躲債、逃租,不講信用經常退租田地,只得走馬燈一般從一個地方換到另一個地方。
C.“地主斗嘴不過,就硬著來收租”,可以看出地主對鈕進金的剝削與壓迫是有著制度在支撐的。
D.鈕進金不止遭受地主的欺凌,還得遭受龍王爺的蔑視和嘲笑,雙重壓迫使得他不得不造反。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鈕進金不止是語言上能言善辯,行動上還敢于反擊,小說從言與行兩個方面交代了“老牛筋”的來歷,標題具有說明性,但內容卻頗有故事性。
B.元代關漢卿曾用名言“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珰珰一粒銅豌豆”來形容戰斗型人格,本文“老牛筋”有著相同的人格。
C.鈕進金與地主和龍王爺的對話中多處使用了感嘆號,既表明主人公是一個快言快語的耿直人,也表明主人公具有敢于硬碰硬的大無畏斗爭精神。
D.平素不肯低頭的“老牛筋”最后殺掉僅有的那只啼明的老公雞,捧香持燭下跪去求神乞雨,說明主人公也有怯懦的一面,表現了人物性格的兩面性。
3.主人公鈕進金與兩代地主的對話幾乎相同,筆墨重復是否造成了文字的浪費?請結合全文簡要說明。
4.小說以鈕進金絕望的狀態結束,有怎樣的藝術效果?請結合小說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C
2.D
3.并不浪費文字。因為:(1)主人公與下一輩地主的對話,重復說到鈕進金是“蒸不熟、煮不爛的老牛筋”,強化了主人公敢于斗爭的精神品質。
(2)筆墨重復是為了給下文主人公求神乞雨蓄勢,便于控制敘述的節奏,加強敘述的張力。
(3)兩次內容相近的對話描寫,揭示了在土地制度未變的情況下階級對立就難以消除的道理,深化了小說的主題。
4.(1)留下想象空間。小說在結尾處留白,讓讀者展開大膽的想象:富于斗爭精神的鈕進金還會不會進一步作出別樣的反抗行為?
(2)進一步豐滿了人物形象。鈕進金絕望地大叫,一屁股坐在石板上,兩手抱頭,汗水披雨一般滴到地上,一系列動作的描寫,刻畫出了一個困獸般的主人公形象,增強了小說的感染力。
(3)逐層鋪墊,在情節的高潮處收束全文,讓小說的結構緊湊有力。先是讓兩代地主跟鈕進金對話,描給出一個本性不改的斗士;再延宕開去,寫鈕進金在老婆的攛掇下放下自己的脾氣去求神乞雨;最后鈕進金被龍王爺的神態所激怒,并怒起砸打龍王廟,并在老婆的勸阻下頹然坐地,小說也就在情緒的最高點戛然而止。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A.“人們為了打趣他,就給了他‘老牛筋’的綽號”錯誤,根據原文“地主來討租,一聽沒有糧,便說:……‘你簡直是個蒸不熟、煮不爛的老牛筋!’”可知,取綽號的是地主。
B.“不講信用經常退租田地”錯誤,據上下文可知,“奪佃”是地主強行收回租給貧農的田地。
D.“還得遭受龍王爺的蔑視和嘲笑”說法有誤?!褒埻鯛數拿镆暫统靶Α笔氢o進金的個人意會,“雙重壓迫”言之無據。
故選C。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作品的藝術特色的能力。
D.“捧香持燭下跪去求神乞雨,說明主人公也有怯懦的一面”說法有誤。求神乞雨并非“老牛筋”的本意,是在老伴的串撮說服之下去的,且在龍王廟大打出手,不存在為了表現人物性格的兩面性問題。
故選D。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中語段的作用的能力。
答題時,首先要明確表明態度:不浪費文字。然后,可進一步從人物形象、情節發展、主題表現等角度進行分析。
比如,主人公和兩代地主的對話,都出現在地主催租的時候。在地主催租情節前,文章就直接說明主人公“起初,他還向人求情,后來,連句軟話也不肯說了”。正是面對老地主時主人公所說的“大老爺,我連死都不怕,請放心!”和年輕地主時主人公的應對“讓我看著辦,我就要先為肚皮打算盤”,兩代地主才會出于無奈說出“你簡直是個蒸不熟、煮不爛的老牛筋!”“唉,你真是個蒸不熟煮不爛的老牛筋!”由此可見,主人公與下一輩地主的對話,重復說到鈕進金是“蒸不熟、煮不爛的老牛筋”,強化了主人公敢于斗爭的精神品質。
就在小地主與主人公催租的對話中,文章還提到“雨水不按時來,收租的可應節令——莊稼剛剛上場,下一輩地主又來了”“但是經過立夏,小滿到芒種,雨,仍然沒落一滴”。于是,才會有后面的“平素不肯低頭的老牛筋,在老伴的攛掇、說服下,只好求神幫上一臂之力了”這一情節。由此可見,筆墨重復是為了給下文主人公求神乞雨蓄勢,便于控制敘述的節奏,加強敘述的張力。
此外,從主題思想上來說,主人公與新老兩代地主的對話,從雙方不變的針鋒相對與最后兩輩地主相同的評價“蒸不熟煮不爛的老牛筋”中,我們可以看出即使過了幾十年,即使四處流浪,主人公所代表的貧農階級與新老兩輩地主階級之間的階級矛盾一直對立。農民仍然要時時處處面對“地主逼租討債的嘴臉”,而地主依然坐擁大量資源不用勞動就可以坐享其成。所以,兩次內容相近的對話描寫,揭示了在土地制度未變的情況下階級對立就難以消除的道理,深化了小說的主題。
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進行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的能力。
小說中,作者敘述了主人公與新老兩代地主進行反抗,并收獲“蒸不熟煮不爛的老牛筋”的評價,以及“老牛筋”的“光榮”稱號。但他的困境依然沒有得到解決,于是文章后半部分在遇到干旱天災時,他只能去求神乞雨,但困境依然得不到解決,于是鈕進金在龍王爺的神態激怒下,進一步做出砸打龍王廟的反抗行為。通過這兩次反抗后,鈕進金的困局解決了嗎?顯然并沒有,糧食依然顆粒無收,地主依然要催租。對此,生性剛硬的“老牛筋”還會不會進一步作出別樣的反抗行為?文章雖未進一步說明,但讀者卻不難由此引發各種大膽想象。
文章最后所描寫的是鈕進金在打砸龍王廟后的語言和行動描寫。在這里,作者通過鈕進金直白的語言“我不會怕你的!”進一步展現了他的反抗精神。而通過對他的行動描寫“絕望的大叫,一屁股坐在石板上,兩手抱著頭”和神態描寫“汗水披雨一般,從臉上津津地滴到地上”,生動形象地刻畫了一個如困獸一般身處絕境而不忘斗爭的主人公形象,既進一步強化了主人公的形象特點,也增強了小說的感染力。
而結合全文的情節發展來看,全文波瀾迭生。首先是通過兩代地主收租、催租和鈕進金拒絕交租并收獲“老牛筋”稱號的對話,初步展現了一個本性不改的斗士形象。然后通過天旱不雨這一契機,說明了生性剛硬的鈕進金毫無辦法應對天災之困,迫于無奈只能在老婆的攛掇下放下自己的脾氣去求神乞雨,至此文章形成第一次波瀾;但是,“老牛筋”的脾氣不可能輕易改變,因此,生性傲骨的鈕進金看到“龍王爺大模大樣的坐在土臺上,立眉瞪眼,好像嘲笑他的愚蠢和無知,想要發火似”,不由得聯想到“多少年來地主逼租討債的嘴臉”,難以忍受,并怒起砸打龍王廟。于是文章形成第二次波瀾。而且在這兩次波瀾中,文章逐層鋪墊,鈕進金的性格特點也一步步得到強化。但最后,現實無法得到改變,于是他只能在老婆的勸阻下頹然坐地——“絕望的大叫,一屁股坐在石板上”。小說也就在情緒的最高點戛然而止,收束全文而不再生贅筆,這也使得小說的結構緊湊有力。
七、(2024·西藏拉薩二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紅薯,紅薯
許心龍
一棵秧一嘟嚕果。秋高氣爽的田地里,奶奶拎著一根粗壯的紅薯秧,連根拔出了一嘟嚕大大小小的紅薯塊,還有毛茸茸數不清的因突然面世而羞赧的根須。那老秧根的威力,二孫子現場在紅薯地里看到過,還用食指插入溝里費力地掏出了一塊不規則的大紅薯。這裂溝跟路邊的大樹根把地皮撐裂了一樣醒目,令人遐想。
奶奶的興奮總與十月有關。每到深秋十月,“迫不及待”這個詞用在村里的田地上,更為貼切,更為令人欣慰。①十月的紅薯地,被霜打的紅薯葉,脫去綠衣,露出了黑色,一副脫胎換骨的模樣。一地茂綠時,沒有立足之地,一只蟲子也難逮。半夜里下的一場一場的苦霜,把土地下了出來,同時,它還驚奇地袒露出了裂開的痕跡。那是地下迫不及待的大塊紅薯,要拋頭露面了。這時,奶奶,還有黑壓壓的村里人,都充滿了歡欣,充滿了鼓舞,彎腰刨開紅薯壟。
奶奶到底是有能耐的人,在紅薯地翻紅薯秧時,竟把五叔給生了下來。奶奶后來描述說,正翻著紅薯秧,突然感到肚子一陣墜疼,直疼得彎腰蹲在了地上,腿發軟了,一會兒上氣不接下氣了,②就順手插入壟上的裂溝里,摳出了一塊紅薯,嚼了一口,口生甘津,又有了力氣。多虧吳大奶奶,她正巧趕來……所以,紅薯對于奶奶來說就無比神圣了。那感情是融入了奶奶周身血液里的。
五叔身上的元氣都是紅薯之氣。奶奶給了他非一般的體能,無論田里干活,還是后來當兵拉練,都是一把好手,力道得很。這紅薯塊,是多好的東西啊,養出了人的精氣神,又發展了人的德智體。五叔十分敬愛奶奶就不言而喻了。五叔給奶奶買了臺洗衣機。奶奶不太相信洗衣機能洗干凈衣服,說那還要手干啥?奶奶的手伸進洗衣機滾筒里,忙又抽了出來,問:“那不攪爛了衣服?”奶奶關切地問這自動的洗衣機要花多少錢。五叔卻笑了,舉著手機,說:“不需要花錢,只需掃碼就行了,錢都存在這里呢?!蹦棠桃汇叮骸罢??錢都存里面了?”奶奶搖搖頭,嘆息一聲,又說:“那時我們的口糧可是都存在紅薯窖里啊。”
③就在老鼠也餓得到處亂竄的年景里,奶奶用大半袋紅薯為二伯鋪了一條路。奶奶把二伯送去了學校,當了教書匠——只不過是個臨時工。可沒有這“臨時”,也就沒有“長遠”,更不可能有今天的正式。政策來了,二伯轉正了,二伯成了名正言順的人民教師。那半袋紅薯,改變了二伯的命運,卻讓一家子人忍饑挨餓了好幾天。那幾天里,大人小孩都在找紅薯皮紅薯頭吃,問題是連紅薯皮紅薯頭也很難在地里覓到了。地上一干二凈,地下也一干二凈。
二孫子是一大群晚輩中最聰慧的。奶奶執拗地認為二孫子的聰慧跟那塊大紅薯脫不了干系。有一年紅薯地里長了一塊巨大的紅薯,足有八九斤重,奇石一樣壯觀。二孫子不知天高地厚地用鋤頭給砍了個稀巴爛。二孫子稀罕啊,這塊紅薯咋長那么大的塊頭呢?里面會藏有啥寶貝嗎?二孫子在一群人的鼓動下,亢奮地拿起鋤頭劈了個痛快淋漓。細碎的紅薯渣濺了二孫子一腿一褲子,也濺了圍觀的眾人一身。二孫子惹了禍,奶奶被罰了一百斤紅薯。奶奶當時就哭了,恨不得要剮了二孫子?,F在奶奶再回憶起這段情形時,也不過多地指責誰了,光說二孫子淘氣,又說淘氣鬼有出息。二孫子讀大學,又在城里上了班。二孫子光宗耀祖了呢!“你說是不是那塊大紅薯助了二孫子一臂之力?敢劈大紅薯的人,這樣的人會簡單嗎?”奶奶不無自豪地說。
在我們鎮被授予“長壽之鄉”的典禮上,坐擁最大兩位數年齡的奶奶和吳大奶奶應邀出席。一名鎮干部笑著給奶奶和吳大奶奶一人戴上一朵大紅花。奶奶還接受了黑色話筒的采訪。奶奶說:“啥秘方?也沒啥秘方,大魚大肉那時候吃不上,現在也不咋吃。我覺得還得感謝那紅薯,這一把年紀真是吃紅薯吃出來的。”吳大奶奶指著奶奶說:“她能吃著紅薯,就把兒子給生了下來,嘻嘻?!蹦棠毯蛥谴竽棠陶f著,都笑了,笑得沒露出一顆牙,倒把紅薯顏色的牙床全露了出來。
冬日里,氣吞山河的“引江濟淮”工程對村里大塊麥田動了剖腹手術。一條寬大的深溝匍匐前行。置于溝內的粗大的圓柱形水泥管道,足能跑輛小四輪車。這時,奶奶說:“讓我去看一眼吧,這稀罕不見見,死了也不值?!北娙艘汇?,一驚,只得點頭,遂了奶奶的心愿。奶奶坐在輪椅上望著一地麥田,望著那寬大的深溝和水泥管道鋪成的水泥路,幾根白發隨風搖曳。許久,奶奶咕噥道:“這多像當年沖開的紅薯溝??!”還真像當年沖開的紅薯溝,我們咋沒想起來呢?眾人望著奶奶,感覺奶奶就是塊紅薯變的活人。奶奶與紅薯,須臾也不能分割。④眾人感嘆,世事變遷,溝里已不是一嘟嚕一嘟嚕鮮活的紅薯了,溝里躺著的是一個一個緊密相連的水泥筒子。筒子是水的通道,能把滾滾長江之水引到淮河里來,供周邊人飲用。
奶奶昏迷了,植物人一樣。其間又蘇醒了一次,像回光返照。奶奶咕咕噥噥半天說,她夢見自己被埋進了院子那口紅薯窖里,尖尖的土堆上一夜之間長出了一根秧苗。紅薯苗,這根獨苗很快變粗變大,枝繁葉茂,土堆上很快裂出了幾條溝紋。
一旁的二姑聞聽后,把頭俯在奶奶的胸口,抽出了撕心裂肺的哭聲。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第一段從視覺、嗅覺等角度描寫秋高氣爽、豐實高產的景象,為人物提供了特定的環境背景。
B.“紅薯”一詞在標題中重復出現,并且作為線索在文中反復出現,不斷疊加分量,是小說抒情的載體。
C.小說多次寫到土堆上裂出的溝紋,凸顯奶奶對土地以及與土地有關的一切擁有一種質樸自然又深沉豐富的情感。
D.“不需要花錢,只需掃碼就行了”“對村里大塊麥田動了剖腹手術”等都表現了時代的發展和變遷。
2.下列對文中畫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子①使用擬人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被霜打之后的紅薯葉顏色的變化,引出下文紅薯豐收的情節。
B.句子②“插入”“摳出”“嚼”幾個動作,寫奶奶在紅薯地勞作時生下五叔,突出其對紅薯的依賴。
C.句子③既強調收成不好的年景里紅薯的珍貴,又表明奶奶在極度貧窮的情況下仍不放棄孩子的前途。
D.句子④一嘟嚕一嘟嚕鮮活的紅薯與溝里躺著的水泥筒子的今昔對比,暗示了人們對世事變遷的無奈。
3.請以奶奶這一形象為例,談談小說塑造人物形象時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
4.小說結尾寫奶奶夢到自己被埋進了院子那口紅薯窖里,一夜之間長出了一根秧苗,且“枝繁葉茂”。這樣寫有何豐富意蘊?請結合文本加以探究。
【參考答案】
1.A
2.D
3.①小說使用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等正面描寫手法及特征鮮明的細節凸顯人物的個性。如“奶奶搖搖頭,嘆息一聲,又說:‘那時我們的口糧可是都存在紅薯窖里啊?!睂懗瞿棠虒ν恋氐臒釔郏瑢ν恋厣祥L出的紅薯的特殊感情。
②用典型化的場景烘托人物狀態,如秋高氣爽的田地里,奶奶拎著一根粗壯的紅薯秧的場景,襯托出奶奶的喜悅心態。
③小說用五叔、二伯、二孫子等次要人物從側面烘托奶奶的形象。這三個人的成長都和奶奶有關,通過這三個人物側面寫奶奶的堅韌和對孩子無私的愛。
4.①小說以奶奶在地里收紅薯的場景開始,以彌留之際奶奶夢到自己變為紅薯結束,首尾照應,突出奶奶對紅薯的依賴。
②使勤勞堅韌、對土地熱愛甚至有執念的農民形象更加豐滿。
③蘊含了作者對農民與土地(紅薯)關系的思考:土地(紅薯)養活了奶奶和奶奶的子孫們,凝聚了奶奶的思想觀念以及生活的方式;奶奶對土地(紅薯)有著深沉豐富的情感。突出了愛戀自然、感激自然賜予的主題。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能力。
A.“小說第一段從視覺、嗅覺等角度描寫”錯誤,小說第一段沒有從嗅覺角度進行描寫。
故選A。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畫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的能力。
D.“暗示了人們對世事變遷的無奈”錯誤,從下文“筒子是水的通道,能把滾滾長江之水引到淮河里來,供周邊人飲用”可知,人們感嘆變遷但并不無奈。
故選D。
3.本題考查學生賞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3、小說主題多維探究-情節發展
思路引入
情節也叫故事情節,指的是在文學作品特別是小說中,展示人物性格,表現人物關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一篇小說就像一串珍珠項鏈,而情節就是就是那線索串起來的一顆顆珍珠。高爾基說:“情節是人物性格的成長史。”也就是說情節的發展實際上也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
小說中的重要情節一定緊密關聯著小說的主題,那么小說中的哪些情節屬于重要情節?一般情況下,對人物性格、命運產生巨大影響的情節;與前面的故事情節相對而言,突然發生反轉的情節;不合常情常理卻合乎小說故事內在邏輯的情節;還有那些能突顯主要人物關鍵性格特征的情節,都屬于小說中的重要情節。
因此,要準確地理解作品的主題,必須理清作品的情節內容。分析情節,要善于梳理故事的發展過程,了解情節的前后因果關聯,把握情節發展中的矛盾沖突,我們便可以從中挖掘小說所蘊含的主旨。
典例分析
典例一
《秦瓊賣馬》(2021年全國乙卷)主要由以下五個故事情節構成:王超杰到訪古董店;楊成岳拒收古瓷盤;王超杰悲唱《秦瓊賣馬》,楊成岳答應收下大盤;王超杰再唱《奇冤報》,藝園齋錢貨兩訖;楊成岳撣落古瓷盤,張小武操琴唱秋風。在這五個故事情節中,最后一個情節是這篇小說的高潮部分,也是這篇小說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情節。
【賞析】
首先,這個情節揭開了故事的真相,王超杰要賣的幾只雍正官窯粉彩過枝碧桃大盤是贗品。這一點,在楊成岳第一次見到盤子時就已經看出來了,當時“便向王超杰點頭微笑”并不僅僅是一種對待客人的禮貌態度,他微笑的深意全在于盤子是贗品,他之所以以“小本生意”為由婉言拒絕王超杰的原因也在這里。其次,這個情節突出刻畫了小說主人公楊成岳仗義疏財、誠信為本的性格特征,體現出他具有的俠義精神。他知道“那東西頂多值上幾吊錢”,卻將三千大洋給了王超杰,并且認為“我們聽了超杰先生兩出戲,也就值了”,熱愛戲曲與得知王超杰處境困厄之后的古道熱腸,是他知假買假的根本原因。毀壞贗品,又是他對誠信經營的堅守,他的身上有著君子之風、仁者之風。再次,這個情節具有反轉的意味,讓小說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富于傳奇色彩,增加了小說的藝術性。因為楊成岳的知假買假是違反常情常理的,商人的出發點是利益,連他的朋友張小武都以為他會賺錢,問他能賺多少,結果他卻毀壞大盤。這個情節不合常情常理,卻合乎小說內在的邏輯,因為楊成岳是一個淡視金錢、急公好義的人。這個結尾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讓故事更富有傳奇性,讓小說更富有藝術性。
典例二
小說中的矛盾沖突,往往是主題的最集中表現。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的片段:
(林沖)輕輕把石頭掇開,挺著花槍,左手拽開廟門,大喝一聲:“潑賊那里去!”三個人都急要走時,驚得呆了,正走不動。林沖舉手,胳察的一槍,先搠倒差撥。陸虞候叫聲:“饒命!”嚇得慌了手腳,走不動。那富安走不到十來步,被林沖趕上,后心只一槍,又搠倒了。翻身回來,陸虞候卻才行得三四步,林沖喝聲道:“奸賊!你待那里去!”劈胸只一提,丟翻在雪地上,把槍搠在地里,用腳踏住胸脯,身邊取出那口刀來,便去陸謙臉上閣著,喝道:“潑賊!我自來又和你無甚么冤仇,你如何這等害我!正是‘殺人可恕,情理難容’!”陸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來。”林沖罵道:“奸賊,我與你自幼相交,今日倒來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陸謙上身衣服扯開,把尖刀向心窩里只一剜,七竅迸出血來,將心肝提在手里。
小說中林沖和陸虞候是如林沖所言“無甚么冤仇”嗎?小說安排與林沖“無甚么冤仇”的陸虞候刺殺林沖,是否不合情理?
【賞析】
①不是,表面上林沖和陸虞候是無冤仇,但是本質上,林沖光明磊落代表正義,而陸虞候恩將仇報代表邪惡,自古正邪不兩立,因此兩人之間是正邪之間的矛盾,并非“無甚么冤仇”;②并非不合情理,小說安排表面“無甚么冤仇”,但本質上正邪不兩立的陸虞候刺殺林沖,更體現了正邪矛盾的不可調和,揭示了官逼民反的主題。
典例三
“故事情節是小說的整體架構”。因此,要全面把握小說的豐富內涵,還需要了解故事中的情節沖突和前后關聯,在整體上把握故事的發展脈絡。
在《變色龍》中,作者對情節設置較為清楚,圍繞“赫留金被咬”事件,在確認“小狗的主人到底是誰”的過程中,主人公奧楚蔑洛夫反復進行了多次裁決,形象體現了他的“善變”性格,從而生動闡釋了何謂“變色龍”。故事結果是小狗被安全帶走,赫留金被奧楚蔑洛夫恐嚇。仔細推究小說的情節發展,作者設置了兩條線索,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狗主人的身份”,即到底是不是將軍家的狗。圍繞“是不是”,奧楚蔑洛夫對赫留金和狗的態度自由切換。當不知道是誰家的狗時,奧楚蔑洛夫對赫留金的態度是堅決維護的,并認為狗是一條“瘋狗”,而且要弄死它;當聽到有人說是將軍的狗時,奧楚蔑洛夫對赫留金的態度瞬間轉變,認為他是想得到賠償費的“鬼東西”,且變得“憐憫”起狗來;當巡警葉爾德林說不是將軍的狗時,對赫留金的態度再度轉為保護,并認為小狗是“下賤”的;當聽到人群中說好像是將軍的狗時,他對赫留金的態度又野蠻起來,并指責他是“混蛋”,而認為狗是嬌貴的動物;當聽到廚師說是將軍哥哥的狗時,則要收拾赫留金,并認為小狗是“伶俐”的。隨著狗主人身份的變化,奧楚蔑洛夫的態度也不斷變化,反反復復呈現出六次轉變。
【賞析】
在這樣的情節設置下,作者將奧楚蔑洛夫的矛盾心理充分體現,前后對比強烈,將一副欺下媚上、見風使舵、性格善變的丑惡嘴臉呈現在讀者眼前。讀者也就自然而然地體會到作者對這種人物的諷刺,以及對社會制度的深刻批判。
技法總結
一、從情節的高潮和結局,尤其是高潮部分去把握;
二、根據情節中的矛盾沖突來把握(矛盾怎樣發展、怎樣解決);
沖突是小說情節發展的推動力,它可以是外部沖突(如人與自然的斗爭、人與社會的沖突)或內部沖突(如個人內心的掙扎、道德困境)。
三、根據情節發展變化的原因(如生活感嘆、人生哲理、社會現實、思想觀念、社會風氣等)來把握。
針對練習
一、(2023·湖南株洲高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豫讓行刺
葉敬之
趙襄子乘著馬車,帶著一群隨從,浩浩蕩蕩地出了城門。在陽光的照射下,他的臉上發出紅撲撲的油光。他的身體隨著馬車的顛簸,左右搖晃著。
城外不遠,矗立著層層疊疊的山嶺。山下河道彎曲,河上一座木橋,被垂柳擋住了半邊。開路的隨從過了橋,車夫鞭子一甩,催馬過橋。誰料,馬卻“咯噔”一下停住了。馬頭亂搖亂晃,馬蹄也往后倒退,馬屁股碰到了后面的車頭。
趙襄子疑慮重重。自從殺了智伯,把智伯的人頭做成了飲具之后,他整天疑神疑鬼的;而智伯的臣子豫讓刺殺自己未遂,更讓他提高了警惕。如今,看到馬匹徘徊不前,他又起了疑心。
他拍了拍參乘青荓的肩膀,指著橋下說道:“你去看看什么情況?!鼻嗲L下了馬,正了正頭上的帽子,扶了扶腰間的佩劍,往橋下走去。趙襄子等候著。不知過了多久,青荓沒有回來,而橋下也靜悄悄的。
趙襄子不耐煩了,又叫了一個隨從過去察看。眼見得那個隨從下了橋,忽然聽得一聲尖利的叫喊:“主公,不好了!青荓死了!”
趙襄子腦子“嗡”的一下,急忙下了馬,扶著腰間的佩劍,三步并兩步走近橋頭,拐彎下橋。
不用他吩咐,他的隨從們也紛紛下馬,拔出佩劍,跟著趙襄子下橋。
剛到橋底,趙襄子嚇了一跳,不由得往后退了幾步。他沒有看見青荓,卻看見了他的仇家——豫讓!豫讓垂著頭,握著佩劍,臉上的疤痕繃得緊緊的,使他看上去更加丑陋不堪。
而豫讓的腳下,就躺著青荓。鮮血浸透了青荓的衣服,往河邊汩汩流淌。
趙襄子怒火中燒,他拔出劍來,揮舞著,怒斥豫讓道:“我原先以為,你不惜犧牲性命替主子報仇,是個義士,所以放了你。誰料,青荓與你是好友,你連他也殺掉,看來你不是義士!且吃我一劍!”
豫讓并不舉劍,抬起頭來,臉上竟有晶瑩的淚珠。趙襄子的手抖了一下,劍鋒低了下去。他催促豫讓道:“你有什么話趕快說,說了好受死!”
豫讓因為吞了炭火,嗓音嘶啞。他艱難地發出聲音來:“青荓發現我,欲放我走,則對不起主子;欲將我殺了,又對不起老友,所以自裁身亡?!?br/>豫讓說完,扔了佩劍,往地上一跪,撫著青荓尸體,大哭起來。聲音微弱如蚊蟲之鳴,粗糲似老樹之皮,似凄風掠過。在場的人,無不低頭垂淚。趙襄子提劍的手,也撲地垂了下去。
豫讓忽然爬起來,抹了一把眼淚,渾濁的眼光投向趙襄子:“我有一事有勞于君。”趙襄子目睹剛才的一幕,敵意已然消失,就允諾道:“你說?!?br/>豫讓道:“從今以后,再想刺君,已無可能。何況多年好友,為我而死。只是在主公智伯墳前的許諾未能兌現。能否請君脫下外衣,讓我刺上三劍,以報主公?”
趙襄子聽了,沒有言語,把劍交給一個隨從,脫下外衣。兩個隨從上來,接過外衣,各扯一條袖子,來到豫讓面前。豫讓舉劍,跳躍呼喊,連刺三劍,三個洞口,邊緣皆染血,赫然出現在衣上。趙襄子見了,不免心驚。
豫讓停下劍來,拱手施禮,大呼道:“我已報答主公!”
說罷舉劍,劍光一閃,頭顱落地,滾了幾滾。目光最后瞥一眼趙襄子,嘴唇略動了動:“謝,謝……”
豫讓的尸體依然直立,不知過了多久,才轟然倒地。
趙襄子為豫讓修了一座墳墓。那墓就在河邊,橋側。后人稱墳墓為豫讓墓,稱橋為豫讓橋。河水流淌兩千年,粼粼清波,至今倒映著墓和橋。
河水不枯,墓橋永恒。
(選自《小小說月刊》2021年第5期)
文本二:
當“恩”與“義”發生沖突時,刺客們會如何選擇呢?從豫讓刺殺趙襄子的事跡中可以看出,豫讓第一次刺殺趙襄子失敗,趙襄子感動其賢,釋放了他。于豫讓而言,趙襄子有救命之恩。但豫讓與智伯的君臣之義讓他不可能“懷二心”而事趙襄子,更不可能放棄為智伯復仇。智伯的“國士遇之”的恩情與二人之間的君臣之義大于趙襄子的救命之恩,“臣聞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義”。因此,豫讓最終仍然選擇了再次刺殺趙襄子。由此可以看出,當“恩”與“義”發生沖突時,刺客豫讓選擇了“死名之義”,三擊趙襄子衣而后自殺。
(摘編自高婕《<史記·刺客列傳>中的“恩義”關系》)
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趙襄子一行人準備過橋時,馬突然停住不動,這一天意般的警告,乃是趙襄子疑心的外化,也為后文豫讓的出場作了鋪墊。
B.面對趙襄子的拔劍相向,豫讓不躲避不反抗,竟然流下眼淚,說明他對青荓之死深感愧疚,也因失去老友黯然神傷。
C.豫讓的復仇之路坎坷,充滿艱辛;他三擊趙襄子外衣之后的大呼,既是對智伯之靈的告慰,也是對自我心靈的寬慰。
D.豫讓自殺后,其直立的尸體過了許久才轟然倒地,這一情節表現了豫讓不甘失敗、生命頑強的精神品質。
2.關于青荓這一人物,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青荓許久未歸且橋下靜悄悄的,反常的現象增添了現場的緊張氛圍。
B.青荓的出現,推動了小說故事情節的發展,起到了線索人物的作用。
C.青荓在殺死與放走豫讓的兩難之中選擇自殺,體現了他的忠義精神。
D.青荓形象的塑造主要通過豫讓的交代來完成,采用了側面描寫手法。
3.豫讓為智伯復仇,最終不得不以劍三擊趙襄子衣服而后自殺,結合文本一、二,談談你對豫讓價值追求的理解。
4.趙襄子和刺客豫讓的第二次交會,在《史記 刺客列傳》中只有寥寥數語:“襄子至橋,馬驚,襄子曰:‘此必是豫讓也?!谷藛栔?,果豫讓也?!?,文本一對此展開了生動的想象與描寫,這一改寫帶來了怎樣的文學效果?
二、(2023·寧夏銀川高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文本一
非攻
魯迅
墨子走進宋國國界的時候,草鞋帶已經斷了三四回,覺得腳底上很發熱,停下來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腳上有些地方起繭,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見一所大屋,看不見一棵大樹,看不見一個活潑的人,看不見一片肥沃的田地。
“這模樣了,還要來攻它!”墨子想。
待到望見南關的城樓了,突然聽見一個人大叫道:“我們給他們看看宋國的民氣!我們都去死!”
墨子知道,這是自己的學生曹公子的聲音。
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在一個農家歇下來,起來仍復走。草鞋已經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塊布裳來,包了腳。遠遠的望見一個大漢,推著很重的小車,向這邊走過來了。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聲“先生”,一面撩起衣角來揩臉上的汗,喘著氣。
“這是沙么 ”墨子認識他是自己的學生管黔教,便問。
“是的,防云梯的?!?br/>“別的準備怎么樣?”
“也已經募集了一些麻、灰、鐵。不過難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沒有。還是講空話的多……”
墨子說:“昨天在城里聽見曹公子在講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氣’,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訴他:不要弄玄虛;死并不壞,也很難,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們仍然準備著,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br/>……
楚國的郢城,街道寬闊,房屋整齊,大店鋪里陳列著許多好東西。走路的人,都活潑精悍,衣服也很干凈。墨子在這里一比,舊衣破裳,布包著兩只腳,真好像一個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輾轉借問,徑奔公輸般寓所。公輸般正捏著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阿呀!墨翟!果然是你!”公輸般高興的說,“先生這么遠來,有什么見教呢?”
墨子沉靜的說道:“聽說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過呢?楚國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殺缺少的來爭有余的,不能說是智:宋沒有罪,卻要攻他,不能說是仁……”
“那是……”公輸般想著,“先生說得很對的?!?br/>“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
“這可不成,”公輸般悵悵的說,“我已經對楚王說過了?!?br/>墨子說,“待拿我的書來請楚王看一看?!?br/>“你還不是講些行義么 ”公輸般道,“勞形苦心,扶危濟急,是賤人的東西,大人們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鄉!”
“那倒也不。絲麻米谷,都是賤人做出來的東西,大人們就都要。何況行義呢?!?br/>“那可也是的,”公輸般高興的說,“我沒有見你的時候,想取宋;一見你,即使白送我宋國,如果不義,我也不要了……”
墨子也高興的說,“你如果一味行義,我還要送你天下哩!”
公輸般更加高興起來。他問道:“我舟戰有鉤拒,你的義也有鉤拒么 ”
“我這義的鉤拒,比你那舟戰的鉤拒好?!蹦訄詻Q的回答,“我用愛來鉤,用恭來拒。不用愛鉤,是不相親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愛,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F在你用鉤去鉤人,人也用鉤來鉤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來拒你?;ハ嚆^,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br/>“但是,老鄉,你一行義,可真幾乎把我的飯碗敲碎了!”公輸般碰了一個釘子之后,改口說。
“但也比敲碎宋國的所有飯碗好?!?br/>“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你等一等,我請你看一點玩意兒?!?br/>不一會,公輸般手里拿著一只木鶴,交給墨子,說道:“只要一開,可以飛三天。這倒還可以說是極巧的。”
“可是還不及木匠做的車輪,”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說,“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壞的?!?br/>“哦,我忘記了,”公輸般又碰了一個釘子,這才醒過來,“早該知道這正是你的話?!?br/>“所以你還是一味的行義吧,”墨子看著他的眼睛,誠懇的說,“不但巧,連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擾了你大半天,我們再見罷?!?br/>公輸般送他出了大門之后,回進屋里來,想了一想,便將云梯的模型和木鵲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墨子在歸途上,是走得較慢了,一則力乏,二則腳痛,三則干糧已經吃完,難免覺得肚子餓,四則事情已經辦妥,不像來時的匆忙。然而比來時更晦氣;一進宋國界,就被搜檢了兩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國隊”,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關外,又遭著大雨,到城門下想避避雨,被兩個執戈的巡兵趕開了,淋得一身濕,從此鼻子塞了十多天。
一九三四年八月作
(選自《故事新編》,有刪改)
文本二
基于一種新世界觀之上的對于歷史事件的審視,魯迅并沒有完全拘泥于歷史,而是在尊重歷史本質真實的前提下,著重開掘歷史精神,以給執著于現實斗爭的人們一種啟示、一種借鑒和一種新的認識感受。正是出于這樣一種創作意圖,魯迅在這篇小說的創作過程中,調動豐富的手法,生動而又細膩地,歷史而又現實地塑造了一個“中國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
文本三
《墨子·公輸》結尾:子墨子歸,過宋。天雨,庇其閭中,守閭者不內也。故曰:“治于神者,眾人不知其功;爭于明者,眾人知之?!薄咀ⅰ?br/>(摘編自崔軍藝《淺析〈非攻〉》)
【注】在收入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舊版)課文時,本段因與前文主旨不合而被刪去。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墨子的徒弟管黔敖以及曹公子,他們都勤懇地繼承了墨子的精神,切切實實地為備戰做好防御工作。
B.針對墨子的“行義”,公輸般指出那“是賤人的東西,大人們不取的”,可見公輸般當時瞧不起墨子的平民思想。
C.公輸般先后碰了兩個釘子,最后又把自己的作品收了起來,他的理屈詞窮和最終轉變,引發了讀者的深刻思考。
D.這篇小說取材于古人古事,借助歷史生活原型表達了對墨子兼愛非攻思想的認同,同時又融入了對時代的思考。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魯迅善于寫人物對話,無論是墨子與管黔敖的對話,還是墨子與公輸般的對話,都傳神地表現了人物的個性特征。
B.文中楚國的富裕與宋國的貧苦形成反差;楚國人活潑精悍、衣服干凈,是為了襯托墨子的風塵困頓、舊衣破裳。
C.“募捐救國隊”“飯碗敲碎”等詞語,飽含著豐富的生活內容,體現了這篇小說語言輕松詼諧的特點,淡化了小說的嚴肅性。
D.小說沒有瑰麗詭異的想象,但行文邏輯性強,具有說服力。文中寫墨子與公輸般的較量,樸實無華,卻極有力量。
3.墨子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點?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4.對于文本三中所說的《墨子·公輸》“因與前文主旨不合而被刪去”的結尾,魯迅在《非攻》中卻保留了,且描寫得細致生動。魯迅為什么要這樣處理?結合文本一談談你的看法。
三、(2024·青海西寧一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渡口
魯彥周
那是前年春天。
你到過這水庫的上游嗎?那里山高路陡,一天只能看到幾個小時的太陽,猴子成群結隊,參天古木,綿延千里,無窮無盡的財富,正等待人們去開發。我去年是為了調查一種貨源才到那里去的。那天傍晚,我來到了大山腳下的渡口。水庫還沒修成,水流非常急,轟轟轟,嘩嘩嘩,響得人頭發暈。我在渡口一棵大樹下坐了下來,因為翻了幾天山,非常疲乏。
忽然覺著有一個人朝我走來,睜眼一看,一個六十多歲老頭,站在我面前。這老頭滿臉皺紋,頭發胡子都是白的,個子又高又瘦,像個長頸鶴,他沖著我沒頭沒腦地問:“同志,你不想渡河啦?怎么睡到這里,也不喊我一聲!”“渡河?”我慢慢爬起來,一只起碼有一百年歷史的老渡船,正在水里晃蕩著。老頭不聲不響替我提起包,又伸手拍拍我身上的灰,眼睛瞇成一條縫,臉上泛起淡淡的極溫和的笑意,說:“太累了吧?我在河對岸就看見你了,怕你有急事,急急忙忙趕過來,誰知你倒睡著了!唉,年輕人啦,身體怎么樣?還好吧?”
我和老頭上了船,他蕩起了槳,不時用眼睛盯著我,似乎想打聽什么,可是我陰沉著臉,把他的話頭攔住了。我注視著河面,河面上不斷涌起浪花,嘩啦啦,河底下全是猙獰可怕的怪石頭,跟水頑強地搏斗著,至于一些黑色的水草,早被沖得亂擺亂動,直不起腰來。太陽早已不見了,天空碧藍,金色的陽光在山峰頂上閃動,水聲和竹林里的風聲喧嘩地響著!“同志……”老頭喊我,可在這同時,我卻該死地冒出一句話來,我說:“真倒霉,跑到這個鬼地方,才四點鐘就看不見太陽,唉!”一口氣才嘆完,只見老頭的手微微抖了一下,笑容不見了,臉色陰暗下來。我不知道老頭臉色為什么變得這樣快,還在嘟嘟噥噥抱怨,最后我說:“這回回去,得要求調動工作了,同志們多得很,干么非要我干這個!”
老頭再不說話了,我也抑郁地望著對岸。很快船就靠岸了,我跳下了船,回頭看看老頭,他正低著頭,用濕布仔細抹著船沿,雖然它并沒有半點灰塵。
我在對岸合作社設立的小客店坐下來,一個中年婦女問我吃些什么。在等菜的當兒,兩邊路上來了十幾個年輕人,背著背包,穿著草鞋,連衣服都是破的。他們有男有女,嘻嘻哈哈,快樂得像群麻雀,有個扎辮子的姑娘,邊走邊吹口琴。
客店里的中年婦女見他們來了,放下炒菜勺子跑了出去,抹船的老頭也直起腰來?!岸爬蠣敔?,你好呀!”吹口琴的姑娘清脆地喊。
“你們好,工作完成啦?”
“快啦,老爺爺!”
客店里那位婦女滿面笑容地走回來,她對我說:“你看這些勘察隊的年輕人,山風把他們吹得比鐵還硬!咳,不容易呀,才來時,都是白面書生和嬌嫩的小姐哩。”
不知究竟是什么緣故,當我疲乏地躺在鋪上時,杜老頭的形象總在我眼前。店里婦女說杜老頭祖居渡口,父親是擺渡的。他成年的時候,賭咒也不干擺渡的活,任父母怎么說,他也不干,他堅決要到山外去;誰知這時候他家里忽然來了一個人,這人是干什么的,別人不清楚。不久,這人和杜老頭交上了朋友,杜老頭不鬧著要走了,他忘記了自己賭的咒,干起擺渡的活。別人問他為什么,他不說,問急了,便笑笑說:“山和水都要我干,我怎能不干?”說得叫人莫名其妙。
后來山里鬧起革命,他不聲不響地擺渡;紅軍走了,日本人來了,他還是不聲不響地擺渡。不久,他的大兒子——游擊隊的一個分隊長給反動派殺害了;小兒子,一個勇敢的游擊隊員在山里犧牲了;他的老伴給反動派逮去了,臨死還喊:“共產黨萬歲!”
老頭身邊只剩下一個女兒,他老了,頭發白了,人瘦了,他離開了渡口躲到山里,可是每天夜里,人們還能看到他悄悄地走回來,悄悄跳上船,迎接或是送走我們的同志。
直到解放后,大家才曉得他是個二十多年的老交通員,二十多年的老黨員。他到過北京、合肥,縣里給他蓋了休養的地方,可他又回到渡口,擺起渡來,這回不是不聲不響,而是大聲大響大笑大唱了!
大家又問他為什么,他的回答又是怪得很。他說,我這渡船將來是一個見證人,我還能不陪它到底?等它進了博物館,我還要做講解員陪著它……
這便是那中年婦女跟我說的情況,至于杜老頭到底有什么心事,她不知道。她跟我談完,忙自己的事去了。我想睡,可是一點睡意也沒有,我披上衣,爬起來,走到外面。不知什么時候月亮已經爬到頂中了,山峰、竹林、河面,都被一層蒙蒙朧朧的薄霧籠罩著,天空沒有一片云,黑郁郁的山影把星星襯托得更亮。我從這里向南邊看過去,南邊的最高峰上亮著無數燈光,閃閃爍爍,像是銀在山頂上的一個寶石珠冠。燈光下篝火隱約,忽明忽暗,那里好像人很多,不時有爆炸聲響起。再看看東北兩面群山原來以為是荒無人跡的地方一下子變成了神話世界,數不清的燈火像珍珠一樣掛在林間!我仿佛聽見人們在歡笑,看見建設者們的紅黑的面孔。
“山里的建設開始了!”我心里想。這時河上來了一個船隊,竹筏上點點燈火,許多人正在和水流搏斗著,招呼聲、喊聲使幽靜的渡口喧嘩起來了。
(寫于1959年,有刪改)
1.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在描寫人物形象時富有暗示性,如杜老頭出場時的肖像描寫用精練節省的文字,巧妙地暗示了杜老頭的革命精神。
B.小說借客店婦女之口道出勘察隊年輕人的變化,雖是寥寥數語,卻展現了新中國早期建設者的風采,富有浪漫氣息。
C.小說反復寫到杜老頭解放前擺渡時的“不聲不響”,凸顯他的謹慎與堅毅,也與解放后的“大聲大響”形成了對比。
D.小說中杜老頭將老渡船比作歷史見證人,雖然渡船會隨著時代發展失去擺渡的作用,但是仍然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2.小說中的景物描寫呈現的是“我”眼中的景物,別具特色。請簡要分析其功能。
3.小說采用故事套故事的形式展開,這樣敘述有怎樣的文學效果?請簡要分析。
四、(2024·遼寧撫順三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被遺忘的戍者
潘靈
帶路的向導在隊伍的前面頭也不回地走,全然不顧在暗無天日的叢林里已經行走了五天的殖邊隊的士卒們。一路上,向導都揮舞著銀片似的砍刀,手起刀落處,都是荊棘和藤蔓短促而痛苦的聲音。但后來,這些聲音被士卒們粗重的鼻息覆蓋了。茍延殘喘的隊伍,顯然對這次勘界的前期摸底工作的艱苦程度估計不足,官兵的情緒都越發焦躁不安。隊長郝成壁已經失去了前四天的沉著與淡定,一路上像個怨婦一樣喋喋不休。
麂子關有野人出沒,是一個傳說,但從來沒有被證實過。最早有關野人的消息,是一個獵人從密林里帶出來的,說那野人敏捷如猴,速度比風都快,他還指揮著一群猴子。
話音未落,頭頂就嗖地飛過什么東西,接著就是一個站起活動身子的殖邊隊隊員的一聲慘叫。
一塊飛石,正中他的腦門。
尹默君趴在地上,用郝成壁遞給他的單筒望遠鏡瞇了眼往模糊人影處看。
一個清晰的人從單筒望遠鏡撲進了他的右眼——是個清朝老兵!
不能開槍!尹默君將望遠鏡從右眼眶移開說。
循著石塊飛來的方向望去,尹默君看到了那個先前在他單筒望遠鏡里出現過的清朝老兵,鐵塔一樣矗立在他的前方,一副威風凜凜、視死如歸的模樣。
尹默君舉著白襯衣,向著清朝老兵走,越走越近。近到幾米開外的時候,老兵一聲暴喝——站住。
尹默君立定。老兵用混沌的老眼在尹默君身上掃了一遍后,用沙啞的聲音問道,你是何方神圣,為何犯我國境?
我是中國人,老爹,他們也是中國人。尹默君邊說邊回頭指了指身后說,他們是省府殖邊隊的士兵,管理邊境的。
但老兵搖搖頭說,你別想騙人!你連頭上的辨子都沒有,還冒充國人?
辮子?尹默君說,大清都滅亡二十多年了,誰還留辮子?
你說啥?老兵一臉驚訝,大清亡了?
老爹,尹默君語氣肯定地說、亡了,公元一九一一年就亡了,現在叫“中華民國”了。
老兵就像被雷擊了一下,竟像一截枯木樁一樣直挺挺倒在地上了。
尹默君見此,將手上舉著的樹枝和白襯衣一扔,便沖了過去,他將老兵抱在懷里,一邊掐著老兵的人中一邊緊張地呼喚郝成璧趕緊過來?;杳缘睦媳蚜?,他半睜的眼角有淚水流出。
年輕人,這……還不夠荒唐嗎?朝廷都沒了,我卻為它守了二十多年的江山。他吃力地轉身,指著前方說,看到了嗎?那是麂子巖哨所,我是守兵。
老爹,你不該這么想,這哪是朝廷的江山,這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江山。你是為國家守江山,不是朝廷。尹默君的話里充滿了崇敬。
說來話長,老人指了指哨所對郝成璧說,你是長官吧?我帶你們去,這哨所,我得親自交給你們。
這個叫賴小四的清朝老兵,對過去的記憶仿佛就是昨天。
糧沒了,鹽沒了,你沒想著離開?
想過,也這么干了。賴小四說,當兵吃糧。理所應當,沒吃的,還當個鳥兵?我拍拍屁股走了人,但在森林里走了大半天,傍晚時還是回來了。我想起了我來哨所時給管帶的保證;人在哨所在。
為了一句承諾的堅守令人動容。
我在這里燒荒種地,但第一年種下的苞谷,顆粒無收,青黃不接的時候,就被猴群糟蹋了。一個獵人教給了我捕猴的法子,我布在樹上的羅網捕到了猴王。我馴那只猴王,讓它臣服于我。后來我成功了,成了它們的王中王。它們不僅不再糟蹋我的苞谷地,還會替我看守它們。我有時無聊了,就學著它們爬樹,從一個樹梢蕩向另一個樹梢。
但讓郝成璧和尹默君沒想到的是,當衛生兵和一個殖邊隊隊員去為賴小四剪辮子時,驚恐萬分的賴小四驚叫著推開他們,奔進石屋子就操起了他的火銃。他端著火銃奔出屋子,大聲喊道,哪個敢剪我辮子,我就要哪個的命。他吸嘴,吹了一聲尖厲的口哨。
瞬間,先前已銷聲匿跡的猴群,又出現在哨所的石屋頂上。它們虎視眈眈居高臨下地注視著哨所前的殖邊隊隊員們。
賴小四哼了一聲,我先前看錯了你,你這上上下下一身洋人打扮,本不是啥好人。
我們真的沒有騙你,尹默君誠懇地說,叢林外面,換了人間了。現在沒有皇帝,男人也沒有長辮子了。你和他們不是對手,更不是敵人,你們都有一個共同身份,都是戍邊者。我是繪地圖的,我繪出的每條邊界線,都有你們的功勞。
賴小四似乎被尹默君的話打動了,他指了指那群將哨所團團圍住的猴子說,要說功勞,它們也有。那年紅發的洋鬼帶著一群人,私移我們的界樁,就是被這群猴子攆走的。它們不怕死,紅發鬼動用了洋槍,猴子們付出了五條命,但它們卻沒被嚇住,一個個撲上去與洋鬼們又撕又扯,最后他們害怕了,抱頭鼠竄,落荒而逃。從那以后,他們再也不敢來私移界樁?,F在你們知道這群猴子為啥跟我這么親了吧?我離不開它們,我陪著它們,哪兒也不想去了。
郝成璧趁機走上前,伸出左手將賴小四的火銃奪了下來。賴小四也沒抵抗,他有氣無力地沖猴群揮了揮手說,散了,散了吧。那群猴子就真的散開了。
翌日清晨,尹默君被一陣嘈雜聲吵醒了。出事了!郝成璧邊說邊拉著尹默君走出了哨所。
在哨所外的一棵水冬瓜樹上,吊著一個尸首已經僵硬的人。尹默君一眼就看出是賴小四。他上吊的工具,竟然是他腦后那條又粗又白的長辮子。
(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殖邊隊在叢林里經過五天艱難跋涉,到達了傳說的有野人出沒的麂子關,官兵焦躁不安,不料一塊飛石來襲,砸中了一名隊員。
B.做繪地圖工作的尹默君發現投擲石塊的是一名清朝老兵,面對“闖入者”,清朝老兵表現出一副威風凜凜、視死如歸的樣子。
C.老兵認定尹默君等人是侵略者,因為他們頭上沒有清朝人的標志辮子。當老兵得知清朝滅亡了,竟然直挺挺地昏倒在地。
D.老兵名叫賴小四,在麂子巖哨所戍守了二十多年,曾因給養斷絕而選擇離開,但因為在森林里走了大半天沒走出去面而返回了。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的描寫,凸顯了麂子巖哨所條件艱苦,沒有道路通達麂子巖哨所,向導揮舞著砍刀開路。
B.麂子關有野人出沒的傳說,是否與一群猴子攆走私移界樁的洋鬼們直接相關,文章沒交代,但引人遐想。
C.賴小四在獵人的指導下捕到了猴王并馴服猴王,讓其為己所用,情節顯得荒誕和突兀,但讀來饒有興味。
D.小說以獨特的情節設置講述了一個“被遺忘的戍者”的故事,一定程度上展現了邊疆地區的地域特點。
3.留“辮子”對賴小四很重要,捐“門檻”對祥林嫂也很重要。請結合本小說和魯迅《祝福》分別簡要分析“辮子”和“門檻”的豐富意蘊。
4.小說結尾寫賴小四上吊自殺,這樣的結局安排是否合乎情理?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看法。
五、(2024·海南??谝荒?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五張犁
王祥夫
這種病,怎么說呢?在民間一般都叫瘋子,“神經病”是文明一點兒的說法。這五張犁,剛剛出現的時候,人們都還以為他是園林處請來的老園林工。可也太老了,園林處怎么會用這么老的老頭兒?其實,在張溝這地方,人們都認識他,知道他就是遠近出名的五張犁,但城里人對他就不熟了。不但對五張犁不熟,恐怕說起張溝也會有許多人不知道,張溝現在早已經不存在了,和其他許多靠近城市的農村一樣現在只剩下了一個名字,土地早已變成了城市的一部分。
園林處為了好管理,地是分了段的,每人一段各自承包。如果不是一段一段地承包,人們還不會發現問題。五張犁不是在一片地里做他的事,他經常出現的那片地橫跨了三段地。這就讓人們摸不清,到底怎么回事?
這年春天的時候,人們看到五張犁往地里送了三次糞。一開始,人們以為是園林處要在地里施肥,又過了幾天,就有人看見五張犁把土糞一鍬一鍬地往地里撒。人們看見他彎了一下腰,又彎一下腰,把鍬一次次插進蓬松的糞堆,然后再直起腰來,那土糞便一次次被揚了起來,說揚好像有點兒不太對,不是揚,是平平地貼地面順風一撒又一撒。撒完土糞,五張犁并不走開,而是坐在了那里目光灼灼地看著遠處出神。五張犁那張臉很瘦,皮肉很緊,而且黑,而且是見棱見角,肩頭也是尖尖的見棱見角,那雙手也是粗糙而見棱見角,五指總是微張著,有些攥不攏的意思,這就是干粗活兒的手。
接下來,是下了兩場雨,地里呢,草也綠了,園林處種下的花卉呢,也抽了葉。這時候,人們又看到了五張犁,他來了。戴著爛草帽,穿著很舊的一件軍裝,袖子那里有兩塊補丁,領子那里又是一塊,下邊是條藍布褲子,屁股那里是兩塊補丁。他扛著一張鋤,目光灼灼地進到地里就鋤開了,他把身子朝前探過去,把鋤往前一放,再往回一拉;再往前一放,再往回一拉……到了中午,地里就有了樣子了。苗是苗,棵是棵,好像是用線比過,從南邊看苗,是個直線,從東邊再看苗,還是個直線。五張犁已經鋤完了,坐在那里,目光灼灼,看著遠處,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有人認出他是五張犁了,笑著問他:“地早就不是咱們張溝的了,你怎么還鋤它?”五張犁目光灼灼地看了那人一眼,張張嘴,笑笑的,還是不說話?!吧窠洸?!”這人說了這么一句,蹬著車子遠去了。這真是怪事,他怎么只鋤這么一片?好像是誰給他規定了只是這么一片,春天撒糞也是這么一片,準確無誤。五張犁這時是鋤第二遍了,而且,天快黑的時候,他又緊接著鋤第三遍,這第三遍是補鋤,是鋤兩下,把土用鋤往苗子下培一下,是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這么個節奏,是有著音樂性質在里邊。
在這個夏天里,人們看到五張犁在那片地里又是鋤地,又是抓蟲。那片地現在可以一下子就讓人遠遠認出來,雖然沒有地埂,但那片地的草要比別的地長得格外好,花兒也開得格外好。但人們還是奇怪,這個五張犁,是誰請他來的?是怎么回事?到底是怎么回事?這便有從張溝過來的人,告訴那些不知五張犁底細的人五張犁是什么樣兒的人,人們又都不信五張犁竟會是個瘋子。怎么不是?便有人說五張犁最瘋的那一陣子晚上都要睡在地里,人們就更不信。
很快,秋天在一陣大熱后悄然來臨。一場霜過,地里的莊稼和蔬菜的葉子發生變化,該紅的紅,該黃的黃。也就是這個時候,人們又看到五張犁了。他目光灼灼地站在地頭了,他的手里,亮閃閃的一牙兒,是鐮刀。他想做什么?他是來收割了,這個季節,是收割的季節,但他怎么可以用鐮收割那些花草?花草是莊稼嗎?花草怎么會是莊稼?他彎下了腰,把那花草一把一把地割下來。他割得不緊不慢,割得干凈好看,地里留下的茬子像是用尺子量過一樣的高低。從早上開始,到下午天快黑,這片地就被五張犁基本割完了,遠遠看去,被五張犁割過的那片地像是用了堆繡的針法,那鮮艷的顏色,是一撮,又一撮,一撮,又一撮,好看不好看?好看,尤其是遠遠看了更好看。
園林處的人是哭笑不得,無論他怎么揚手和喊,五張犁都不搭腔,兩只眼睛,目光灼灼地不知看著什么地方。
“這又不是莊稼,這是花兒,是花兒你懂不懂?”
五張犁對著園林處的人,只是笑,臉上的表情好像有一些羞澀,羞澀之中還有些緊張。
“你割吧,你割吧?!眻@林處的人揚揚手,對五張犁說。他也是前不久才知道的,這片地早先就是五張犁家承包過的,人們奇怪五張犁怎么會記著自己那片地,而且會記得那么準確。
秋天向冬天過渡的期間,是到了大地即將上凍的時候了,這一天,人們又看到了五張犁。他的前邊是一頭驢,一頭小黑驢,那頭小黑驢拉著一張犁,五張犁在那里犁地了。五張犁按著犁,從地這頭開始,一步一步往地那頭走,然后再回來,再一步一步朝這邊走。這真是一片好土地,一旦被犁鏵犁開,那黑潤潤的顏色是多么好看,多么讓人動心。更讓人動心的是五張犁的手藝,一道一道的犁溝像是用線拉過,齊齊的。他按著老規矩,是兩犁一壟,犁溝很深,犁壟很高,這樣一來,到了明年春天,土地就會變得要多蓬松就有多蓬松!
(有刪改)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說五張犁不是揚糞,是撒糞,寫出五張犁動作專業,表明他是個好莊稼把式。
B.作者用“見棱見角”刻畫五張犁相貌,突出他的滄桑感,也暗示了他執拗的性格。
C.五張犁戴著爛草帽,穿著舊衣服,衣服上還有補丁,寫出他艱苦樸素的農民形象。
D.園林處的人看五張犁割下一撮一撮的花草,也被他的堅持感動了,就不再阻止了。
2.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在敘事過程中多處設問,以此推動故事發展,吸引閱讀興趣。這種手法在王愿堅的《黨費》中也有運用。
B.為了刻畫五張犁的“瘋子”形象,作者反復寫他“目光灼灼”地站在地頭,不說一句話,甚至傻傻地笑的樣子。
C.作者在描寫五張犁進行第三遍補鋤時,突出了其音樂節奏的美。莊子也曾運用這樣的方法描寫過庖丁解牛。
D.文末描繪了五張犁犁地的畫面,黑瘦的老人、小黑驢,一遍遍地走過去,再走回來,充滿著儀式感和悲壯感。
3.作者圍繞春夏秋冬四季敘寫五張犁的農事活動有何用意?請結合文本分析。
4.有評論說這篇小說在荒誕中蘊藏著真實,請結合文本分析。
六、(2024·重慶二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老牛筋”的來歷
劉澍德
老牛筋姓“鈕”牛叫“進金”,取“日進斗金”的意思。但是,他在舊社會當了幾十年的貧雇農,芥米粒大的金子也沒掙到手里。年輕時,他原是個性情豁達,滑稽有趣的小伙子,能唱山歌,會演花燈,還可以喊上幾口滇戲。據說,他的老伴還是對著調子對上的哩。這個快活的青年農民,娶過了親,擔起了生活擔子,當了幾年佃農之后,他不再唱了;又當了幾年佃農之后,他“?!逼饋砹恕D瓿刹缓茫锢镞B口糧也收不起,地主卻三催四逼的追索地租。不怕討賬的金剛,就怕欠賬的精光,要一百次,就回答他一百個“沒有!”起初,他還向人求情,后來,連句軟話也不肯說了。地主來討租,一聽沒有糧,便說:
“那樣好的田,為什么不打糧食,你是哄人嗎?!”
老牛說:“你那樣好的小老婆,為什么不生兒子,你是哄人嗎?!”
“我正愁著這口飯,坐牢就不會餓死了。請你家開恩吧!”
“你這家伙,簡直天不怕、地不怕啦!”
“大老爺,我連死都不怕,請放心!”
“你簡直是個蒸不熟、煮不爛的老牛筋!”
“謝謝大老爺賞給我的這個綽號?!彼钌畹刈髁藗€輯。
地主斗嘴不過,就硬著來收租。地主硬收,他就硬不給;地主向外搶糧食,他就硬著往回搶。他敢跟有財有勢的人斗;敢比他力氣大幾倍的人打;一個人敢和一大群人打,結果,當然他吃虧。有時候被打的頭破血流,有時候癱在地上不會動,但他始終不輸嘴,不低頭。有時候只消說句軟話,事情就可以平息,可是,你等著吧。
年年遭到奪佃的老鈕,背著老牛筋的綽號,躲債,逃租,走馬燈一般從呈貢搬到晉寧,從澂江遷到江川,最后,又從江川遷回晉寧小干壩,總算定下腳來了。小干壩地高土瘦,望雷種田(落大雨才有水栽秧),靠天吃飯,沒有牛的固執、牛的蠻勁,是住不下來的。因為地租少一些,碰上個雨水旱的年頭,還能夠支持一下,這樣,老鈕又作了“小老婆不生兒子”那家下一輩的傭戶。老鈕老倆口,再搭上半大兒子小鈕新,日日夜夜的勞動,把田里伺弄得周周正正:田挖的深,肥下的足;因為秧栽的遲,幾年來收成就是不好。雨水不按時來,收租的可應節令——莊稼剛剛上場,下一輩地主又來了。
“哪日送租???”地主問。
“口糧還沒收足,地租后一步吧?!?br/>“你打什么主意?。?br/>“沒打什么主意,”老鈕向場上一指,“谷子全在這里,你來看看可以,拿去可不行?!?br/>“你好’歪’?。∩履惴N的是自己的田!”
“不是我的,我也種了三幾年啦。你要拿走口糧,你就自己來種吧!”
地主看看老牛,覺得這個佃戶很可惡,再看看村前面收拾得干干凈凈的田地,覺得老鈕還有可取之處,如果逼得太緊,老鈕一發火,說不定又會遷走的,于是便說:
“老鈕,你看著辦吧。”
“讓我看著辦,我就要先為肚皮打算盤?!?br/>“唉,你真是個蒸不熟煮不爛的老牛筋!”
那一年春天,收過小春,田也挖好了。但是經過立夏,小滿到芒種,雨,仍然沒落一滴。如果挨到夏至,就是點火栽秧,也只會落個白忙一年。平素不肯低頭的老牛筋,在老伴的攛掇、說服下,只好求神幫上一臂之力了。
他們殺了僅有的那只啼鳴的老公雞,拿著香燭,到村南頭的龍王廟跪神祈雨。
小廟,一揚手那么高,二尺來高的龍王爺坐在當中。廟臺上放著一塊青石板,當作供桌。老倆口把公雞放在石板上面,左面碗里插上香,右面斟上一杯凈水。老牛筋折來柳枝,編了一個帽圈兒帶在頭上。老倆口雙雙跪在地上,向著衣衫襤褸、面目斑駁的泥塑祝禱乞雨。他們一直跪了兩天。頭一天,沒失望,以為“心誠則靈”。第二日是個暴天,熱辣辣的太陽,曬的人頭腦發昏。晚上,拖著疲倦的身子,倒在床上睡不著:盼起云,盼打閃,盼雷響,盼雨聲……早上推窗一看,天上還是藍晶晶的,一絲云影也沒有。第三天,老倆口來到小廟(老鈕本打算不來了,經老伴的勸,他又萌起一點希望),剛跪下不久,太陽就把脊背曬得發痛,膝蓋也著砂粒兒格的難耐……老牛向天上看了一眼,然后又向廟里一看,只見龍王爺大模大樣的坐在土臺上,立眉瞪眼,好像嘲笑他的愚蠢和無知,想要發火似的。他心里一翻,一時間,龍王爺的神氣,竟和多少年來地主逼租討債的嘴臉結合在一起……他霍地站起身、抓起頭上的柳帽圈向地上狠狠一砸,指著龍王爺大聲喝道:
“你,天上一神尊,我,地下老牛筋!跪你三天不下雨,從今往后,再也不信你們這份神!”
叫著,腳向石板上一掃,米碗、香燭、大公雞滾了滿地。當他搶了一步,想要探身去抓龍王,被老伴拼命拖?。?br/>“你瘋了!天吶!看你干了什么事!你不怕天雷……”
大媽嚇得臉色發青,聲氣都差了。
“今遭這份罪,不如讓雷打了還痛快!”他指著龍王,“你打吧!我不會怕你的!打吧!”
他絕望的大叫,一屁股坐在石板上,兩手抱著頭,汗水披雨一般,從臉上津津地滴到地上。
(節選自《老牛筋》)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因為鈕進金的“鈕”字與“?!弊肿x音相近,人們為了打趣他,就給了他“老牛筋”的綽號。
B.鈕進金躲債、逃租,不講信用經常退租田地,只得走馬燈一般從一個地方換到另一個地方。
C.“地主斗嘴不過,就硬著來收租”,可以看出地主對鈕進金的剝削與壓迫是有著制度在支撐的。
D.鈕進金不止遭受地主的欺凌,還得遭受龍王爺的蔑視和嘲笑,雙重壓迫使得他不得不造反。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鈕進金不止是語言上能言善辯,行動上還敢于反擊,小說從言與行兩個方面交代了“老牛筋”的來歷,標題具有說明性,但內容卻頗有故事性。
B.元代關漢卿曾用名言“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珰珰一粒銅豌豆”來形容戰斗型人格,本文“老牛筋”有著相同的人格。
C.鈕進金與地主和龍王爺的對話中多處使用了感嘆號,既表明主人公是一個快言快語的耿直人,也表明主人公具有敢于硬碰硬的大無畏斗爭精神。
D.平素不肯低頭的“老牛筋”最后殺掉僅有的那只啼明的老公雞,捧香持燭下跪去求神乞雨,說明主人公也有怯懦的一面,表現了人物性格的兩面性。
3.主人公鈕進金與兩代地主的對話幾乎相同,筆墨重復是否造成了文字的浪費?請結合全文簡要說明。
4.小說以鈕進金絕望的狀態結束,有怎樣的藝術效果?請結合小說簡要分析。
七、(2024·西藏拉薩二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紅薯,紅薯
許心龍
一棵秧一嘟嚕果。秋高氣爽的田地里,奶奶拎著一根粗壯的紅薯秧,連根拔出了一嘟嚕大大小小的紅薯塊,還有毛茸茸數不清的因突然面世而羞赧的根須。那老秧根的威力,二孫子現場在紅薯地里看到過,還用食指插入溝里費力地掏出了一塊不規則的大紅薯。這裂溝跟路邊的大樹根把地皮撐裂了一樣醒目,令人遐想。
奶奶的興奮總與十月有關。每到深秋十月,“迫不及待”這個詞用在村里的田地上,更為貼切,更為令人欣慰。①十月的紅薯地,被霜打的紅薯葉,脫去綠衣,露出了黑色,一副脫胎換骨的模樣。一地茂綠時,沒有立足之地,一只蟲子也難逮。半夜里下的一場一場的苦霜,把土地下了出來,同時,它還驚奇地袒露出了裂開的痕跡。那是地下迫不及待的大塊紅薯,要拋頭露面了。這時,奶奶,還有黑壓壓的村里人,都充滿了歡欣,充滿了鼓舞,彎腰刨開紅薯壟。
奶奶到底是有能耐的人,在紅薯地翻紅薯秧時,竟把五叔給生了下來。奶奶后來描述說,正翻著紅薯秧,突然感到肚子一陣墜疼,直疼得彎腰蹲在了地上,腿發軟了,一會兒上氣不接下氣了,②就順手插入壟上的裂溝里,摳出了一塊紅薯,嚼了一口,口生甘津,又有了力氣。多虧吳大奶奶,她正巧趕來……所以,紅薯對于奶奶來說就無比神圣了。那感情是融入了奶奶周身血液里的。
五叔身上的元氣都是紅薯之氣。奶奶給了他非一般的體能,無論田里干活,還是后來當兵拉練,都是一把好手,力道得很。這紅薯塊,是多好的東西啊,養出了人的精氣神,又發展了人的德智體。五叔十分敬愛奶奶就不言而喻了。五叔給奶奶買了臺洗衣機。奶奶不太相信洗衣機能洗干凈衣服,說那還要手干啥?奶奶的手伸進洗衣機滾筒里,忙又抽了出來,問:“那不攪爛了衣服?”奶奶關切地問這自動的洗衣機要花多少錢。五叔卻笑了,舉著手機,說:“不需要花錢,只需掃碼就行了,錢都存在這里呢。”奶奶一愣:“咋?錢都存里面了?”奶奶搖搖頭,嘆息一聲,又說:“那時我們的口糧可是都存在紅薯窖里啊。”
③就在老鼠也餓得到處亂竄的年景里,奶奶用大半袋紅薯為二伯鋪了一條路。奶奶把二伯送去了學校,當了教書匠——只不過是個臨時工。可沒有這“臨時”,也就沒有“長遠”,更不可能有今天的正式。政策來了,二伯轉正了,二伯成了名正言順的人民教師。那半袋紅薯,改變了二伯的命運,卻讓一家子人忍饑挨餓了好幾天。那幾天里,大人小孩都在找紅薯皮紅薯頭吃,問題是連紅薯皮紅薯頭也很難在地里覓到了。地上一干二凈,地下也一干二凈。
二孫子是一大群晚輩中最聰慧的。奶奶執拗地認為二孫子的聰慧跟那塊大紅薯脫不了干系。有一年紅薯地里長了一塊巨大的紅薯,足有八九斤重,奇石一樣壯觀。二孫子不知天高地厚地用鋤頭給砍了個稀巴爛。二孫子稀罕啊,這塊紅薯咋長那么大的塊頭呢?里面會藏有啥寶貝嗎?二孫子在一群人的鼓動下,亢奮地拿起鋤頭劈了個痛快淋漓。細碎的紅薯渣濺了二孫子一腿一褲子,也濺了圍觀的眾人一身。二孫子惹了禍,奶奶被罰了一百斤紅薯。奶奶當時就哭了,恨不得要剮了二孫子。現在奶奶再回憶起這段情形時,也不過多地指責誰了,光說二孫子淘氣,又說淘氣鬼有出息。二孫子讀大學,又在城里上了班。二孫子光宗耀祖了呢!“你說是不是那塊大紅薯助了二孫子一臂之力?敢劈大紅薯的人,這樣的人會簡單嗎?”奶奶不無自豪地說。
在我們鎮被授予“長壽之鄉”的典禮上,坐擁最大兩位數年齡的奶奶和吳大奶奶應邀出席。一名鎮干部笑著給奶奶和吳大奶奶一人戴上一朵大紅花。奶奶還接受了黑色話筒的采訪。奶奶說:“啥秘方?也沒啥秘方,大魚大肉那時候吃不上,現在也不咋吃。我覺得還得感謝那紅薯,這一把年紀真是吃紅薯吃出來的。”吳大奶奶指著奶奶說:“她能吃著紅薯,就把兒子給生了下來,嘻嘻?!蹦棠毯蛥谴竽棠陶f著,都笑了,笑得沒露出一顆牙,倒把紅薯顏色的牙床全露了出來。
冬日里,氣吞山河的“引江濟淮”工程對村里大塊麥田動了剖腹手術。一條寬大的深溝匍匐前行。置于溝內的粗大的圓柱形水泥管道,足能跑輛小四輪車。這時,奶奶說:“讓我去看一眼吧,這稀罕不見見,死了也不值?!北娙艘汇叮惑@,只得點頭,遂了奶奶的心愿。奶奶坐在輪椅上望著一地麥田,望著那寬大的深溝和水泥管道鋪成的水泥路,幾根白發隨風搖曳。許久,奶奶咕噥道:“這多像當年沖開的紅薯溝啊!”還真像當年沖開的紅薯溝,我們咋沒想起來呢?眾人望著奶奶,感覺奶奶就是塊紅薯變的活人。奶奶與紅薯,須臾也不能分割。④眾人感嘆,世事變遷,溝里已不是一嘟嚕一嘟嚕鮮活的紅薯了,溝里躺著的是一個一個緊密相連的水泥筒子。筒子是水的通道,能把滾滾長江之水引到淮河里來,供周邊人飲用。
奶奶昏迷了,植物人一樣。其間又蘇醒了一次,像回光返照。奶奶咕咕噥噥半天說,她夢見自己被埋進了院子那口紅薯窖里,尖尖的土堆上一夜之間長出了一根秧苗。紅薯苗,這根獨苗很快變粗變大,枝繁葉茂,土堆上很快裂出了幾條溝紋。
一旁的二姑聞聽后,把頭俯在奶奶的胸口,抽出了撕心裂肺的哭聲。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第一段從視覺、嗅覺等角度描寫秋高氣爽、豐實高產的景象,為人物提供了特定的環境背景。
B.“紅薯”一詞在標題中重復出現,并且作為線索在文中反復出現,不斷疊加分量,是小說抒情的載體。
C.小說多次寫到土堆上裂出的溝紋,凸顯奶奶對土地以及與土地有關的一切擁有一種質樸自然又深沉豐富的情感。
D.“不需要花錢,只需掃碼就行了”“對村里大塊麥田動了剖腹手術”等都表現了時代的發展和變遷。
2.下列對文中畫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子①使用擬人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被霜打之后的紅薯葉顏色的變化,引出下文紅薯豐收的情節。
B.句子②“插入”“摳出”“嚼”幾個動作,寫奶奶在紅薯地勞作時生下五叔,突出其對紅薯的依賴。
C.句子③既強調收成不好的年景里紅薯的珍貴,又表明奶奶在極度貧窮的情況下仍不放棄孩子的前途。
D.句子④一嘟嚕一嘟嚕鮮活的紅薯與溝里躺著的水泥筒子的今昔對比,暗示了人們對世事變遷的無奈。
3.請以奶奶這一形象為例,談談小說塑造人物形象時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
4.小說結尾寫奶奶夢到自己被埋進了院子那口紅薯窖里,一夜之間長出了一根秧苗,且“枝繁葉茂”。這樣寫有何豐富意蘊?請結合文本加以探究。
八、(2024·重慶二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難于解決的事
霍亭
中秋節前一天的黃昏,農家們都興致勃勃的在忙碌著預備明天過節的事了。自從異國軍隊霸據了這地方,差不多這樣的節日已經沒有了三年了。如今重新回復到太平的歲月里了,農民們一點也沒有遲疑地就好好的預備起他們的節日來。
月亮升起來了,圓滾滾的一輪擱在村前一株楝樹的枝梢上,沒有事的農民全在坪場上乘涼。這時,有一個女人的聲音唱起歌來,我聽出這是張根林家的大女兒唱的。這是一個眼睛里有些白障的半盲的少婦。她還有一個妹妹,叫做小翠翠,十四歲了。
農村里很少人識字,東路教育委員會的普及識字運動還沒有舉辦,她們姐妹倆雖然很有識字的欲望,可是現在她們還只能從一位做民運工作的女同志那兒口傳地學會了許多歌。她們的穎悟的程度是值得教人驚訝的,一支歌只要同在一起唱了幾遍,她們就自己會唱了,而且,還大都能猜度得出歌句的意義?,F在,那位瞎大姊正在提高了聲音唱:
前面有“江抗”的義勇軍,
后面有抗日的老百姓
大家攜手進攻敵人,
把他消滅!把他消滅!
她的聲音是自然而純和的,一點沒有都市女性的那種刺耳討厭的壓榨出來的怪聲怪調;我覺得這里有一種可愛的清婉的女性的音色,使人覺得那真正是一個女人在唱的歌。圍聽著的農人們學著隊伍里的同志們一樣疏疏落落的拍起手來,有一個老農民叫道:
“小翠翠也唱一個新歌給大家聽聽!”
小翠翠站起來假做倔強的抗辯說:“為什么不請那邊的霍同志唱呢?”這樣,小翠翠她自己脫了殼,而我卻被邀進他們的乘涼集團去了。
我說:“好的,我和瞎大姊、小翠翠來合唱一個《秋風起》。”
小翠翠仍舊脫不了身,于是我們合上了音,一起開始唱起來:
秋風起,秋風涼;
“江抗”“民抗”打東洋,
“江抗”“民抗”保家鄉;
我俚在后方,
多做幾件棉衣常,
幫助俚篤打勝仗……
我們唱完了四支,又由小翠翠唱了一個《軍民合作》,這熱鬧的晚會一樣的乘涼才漸漸的散開了。一個中年的農民把他的竹凳移到我的旁邊,和我說起話來,一股酒氣直噴到我臉上。
“同志,小翠翠的歌唱的真好,”他說,帶著一種感觸的嘆喟,“將來打勝了仗,人總可以有好日子過了?!?br/>“是的,”我應他。
他搓了搓手,忽然問我道:“你今天看見一個女人么?她燙了頭發的,穿一件黑香云紗旗袍的?”
我記了起來,我今天是看見這樣一個女人的,她還有兩個金牙齒。
“她是我的老婆的女兒,我這個人人窮命又壞,這個老婆是第三個了,本來是一個寡婦,跟我的時候,就帶了一個女兒來?!?br/>“她的命也不好。把她養大了,給她嫁了一份人家。但是,偏偏嫁到了一個不昌盛的丈夫,沒有兩年,賭得連老婆也賣掉了,就是賣給現在的我的女婿的。他是在上海做外國銅匠的,所以她一直就在上海過活。那外國銅匠原來還有一個老婆,所以我的那女兒只能算是小,懂么?那個外國鋼匠喜歡我的那個女兒,不喜歡他的大,所以他帶了小到上海去,把大留在鄉下。大有三個孩子,他有七畝田給他們種。這幾年年頭亂糟糟的,丈夫不回來,大在家里另外找了一個男人,隔年里又生了個孩子?!?br/>“鄉下太平了,我的女婿三年不回來,現在也回來了,這一回來,他的老婆的事情就麻煩了呀!”
“麻煩什么?”我說。
“我的女婿一回來,他的老婆托了他們那邊村上的王二叔叔來帶一個信,說不愿意回來了。”
“總要了一了呀!兩面都愿意了一了,但是后來還是了不了。那邊的女人的男人答應把田歸還過來,還送三百塊錢過來,大家請中人言明畫個花字,以后不得翻悔生出是非。我的女婿答應了,不過他一定不要那三百塊錢,他說現在在‘江抗’地面上,樣樣都要講道理的呀,男女平權,女人便不能像東西那樣買來買去了。但是,那邊的那個女人和她的男人,卻一定要送錢過來,他們說:‘他不收錢是什么道理呀,他預備日后無中無證好賴掉,重新生出是非來么?’這事情到現在大家僵住了!”
不同的氣候可以形成不同的氣流,這舊事件的新枝節卻引起了我的興趣,我望望他,提醒他向村自衛會去求解決。
他搖搖頭,“他們有什么方子,我們已經提出過了,他們也沒有辦法。”
“為什么?”我說。
“沒法解決,”他還是搖頭,“一個要給錢,一個硬不肯收錢!世上也少有這樣的事!”
“不要緊的?!蔽覟樗忉?,“村自衛會是你們大家推選產生出來的。你們首先就應該信相自己的自衛會是有能力的,一定有好法子想得出來的?!?br/>一月以后我又有事經過這個村上,我看見好多人圍在坪場上聽小翠翠她們唱歌,那位上海來的金牙齒女人也和在里面唱:
秋風起,秋風涼,
秋風吹過雪飛揚,
戰士身上少衣裳;
我俚在后方,
多做幾件棉衣裳……
那位中年的農民扯扯我的袖子。我立刻問他:“事情怎樣了呀!”
他笑嘻嘻的告訴我:“了結得很好,村自衛會判定那女人的男人仍舊把三百塊錢拿了出來,而我的女婿則并不拿進這筆錢,由村自衛會的人做中保,而把這筆錢,捐給部隊里做寒衣了。”
1941.2.1
(有刪改)
【注】“江抗”,指江南抗日義勇軍,是新四軍江南指揮部領導的主力部隊之一?!懊窨埂?,指常熟人民抗日自衛隊,是由共產黨領導的江蘇常熟地區的人民抗日武裝。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江抗”“民抗”趕走了異國軍隊,讓“這地方”又恢復太平,所以農民們都喜悅地為中秋節做準備。
B.小翠翠稱呼“我”為霍同志,乘涼的農民邀請“我”加入,體現了“我”與當地百姓之間的關系親密。
C.銅匠原大老婆現在的男人非要送三百塊錢給銅匠,主要是因為還存在著把女人像東西一樣買賣的思想。
D.村自衛會巧妙地解決了難于解決的事情,既化解了兩家之間的糾紛,又支持了軍隊建設,一舉兩得。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點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前半部分,作者以大量筆墨寫了與“難于解決的事”看似無關的內容,在交待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同時,又圍繞唱歌自然引出了小說的主要故事。
B.小說以小翠翠姐妹、金牙齒女人等為主要對象,構成了抗戰背景下的女性群像,通過對她們生活狀態的敘寫,反映了“江抗”“民抗”帶來的社會變化。
C.小說以第一人稱講述故事,不緊不慢,娓娓道來,同時在故事之中套進了“中年農民”講述的故事,敘事別具匠心,也讓故事帶給讀者更強的真實感。
D.小說善于通過細節刻畫人物形象,“一股酒氣”“搓了搓手”“搖搖頭”表現出中年農民問題得不到解決的愁苦,與后文的“笑嘻嘻”形成鮮明對比。
3.文中說“不同的氣候可以形成不同的氣流”,小說寫到了哪些“不同的氣流”?
4.小說三次寫到唱歌,有怎樣的藝術效果?請結合小說簡要分析。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前县| 综艺| 三穗县| 滕州市| 万年县| 保亭| 吐鲁番市| 万年县| 大余县| 玛沁县| 炉霍县| 海南省| 广丰县| 江源县| 托克逊县| 建水县| 兴和县| 江津市| 普兰店市| 石棉县| 泊头市| 宣汉县| 临漳县| 龙山县| 宾川县| 北宁市| 鱼台县| 台南市| 汪清县| 汽车| 云林县| 雷波县| 城口县| 松原市| 封开县| 渭南市| 香港 | 申扎县| 襄汾县| 高要市| 通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