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9、小說主題多維探究-情感傾向思路引入小說的主題意蘊具體包括思想意蘊和情感意蘊兩個方面:思想意蘊是指作品表現出來的思想意義,主要指文本帶給讀者的思考和認識,重在理解小說的思想性、認識性;情感意蘊是指作品的情感傾向,即作者的情感態度(喜怒褒貶),重在理解作者的傾向性。我們在閱讀小說時,可以找出文本里不同的人、事、物,分別探究作者對他們或它們的情感態度;也可以抓住小說中流露作者思想傾向的關鍵性詞語或語句來把握。典例分析(2014重慶卷《東壇井的陳皮匠》/何曉)文中寫了陳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對無限商機的不同態度,請予評價;作者這樣寫的意圖是什么,請予探討。【參考答案】評價:(1)①作品表現了陳皮匠面對商機沖擊時恬靜淡泊的人生態度和對傳統文化的守護,他在商業化大潮沖擊下的無奈,顯示了守護者的孤獨;②其他古城人更多關注的是開發歷史文化資源帶來的商業價值,這種對待古文化遺產的態度有失偏頗。(2)探討:肯定守護傳統文化的行為,批判將傳統文化遺產過度商品化的社會現象,表達對時下強烈功利化的社會現象的憂慮。技法總結一、抓語言的感彩。分析作者描寫人物所用語言的感彩,把握作者對人物的褒貶態度,從而把握小說主題。二、抓體現作者思想傾向的關鍵詞句。如意蘊豐富的哲理句、意味深長的雙關句、生動可感的修辭句、觀點鮮明的議論抒情句以及反復出現的語句等。針對練習一、(2023·四川遂寧高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麻鞋之歌葉梓天水謠曰:秦安褐子清水麻。清水,多美妙的名字,多美妙的地方!這樣的地方,的確如其所名,有一條碧波蕩漾的河,曰牛頭河;這樣的地方,因為有清清的河水,自然就有上好的麻——如果說清水是深藏于秦州大地東北角的一塊綠松石,那遍及四野的麻就是這塊綠松石上一簇簇鮮嫩的絨毛。其實,早在久遠的《詩經》年代,麻作為一種傳統種植作物,就已經成為人們衣著的原料了。這種遠至《詩經》年代的植物,至今還在清水一帶廣泛種植,想想,這是一件多么詩意的事。就像小麥呀玉米呀洋芋呀一樣,麻乃生靈飲食之需。而麻鞋,顯然是飲食之需的一次延伸了,但亦隱隱顯現出沉淀在天水人身上深沉的文化情趣。幾乎每年夏天,天一熱起來,就能看到天水人會穿一雙精致的麻鞋出門。當然,那些所謂的愛美的女子,已經不穿了,寧愿去穿一雙走起來咣當作響的高跟鞋。你穿你的高跟鞋,我穿我的清水麻鞋——盛載著時光痕跡的麻鞋,在這個燈紅酒綠的年代里大抵屬于那些老年人和中年人了。像我這種剛過而立之年卻喜歡穿麻鞋的人,常常被別人視為神經質。其實,燠熱的夏天,穿一雙麻鞋,有什么不好呢!防潮防滑又透氣,腳下風聲習習,醫學上有按摩之功效,美學上還有鞋幫上的種種變化萬千的圖案。況且,一雙麻鞋的誕生,是真正來自于雙手,不似流水線上出來的皮鞋、運動鞋那么枯燥和乏味。它沉浸著手藝的光芒,是農業文明的一則注腳,是一段固定下來的美好時光。有一年夏天,我在清水縣草川鄉的一戶貧寒人家,見到了麻成為一雙麻鞋的漫長過程。主人五十開外,憨厚,本分。他每年都種麻,不是為了食麻籽油,而是為了穿麻鞋。秋天的陽光照在他家的院落里,安靜,美好。他在門外大樹過濾后的點點陽光里,埋頭,認真地做一雙麻鞋。先把早就編成的麻辮置于一平案上,盤成底,復用麻繩左右穿緊。這時,他抬頭,有點木訥地說:“這就叫千層底。這樣,走的路長,腳也舒服。”然后,像栽秧苗一樣,在鞋底的邊上栽上稍粗一些的麻繩,做成鞋幫,一一串起來,再做成鼻梁。這時,就得用一種清水人名曰楦頭的工具,把鞋鼓起來——一只麻鞋的雛形,大抵就出來了——但還遠遠不夠,如同一件精美的藝術品需要不斷地打磨一樣,麻鞋亦然。老人找出一種專門用來編織的鉤針,鉤出麻花辮鞋面和鞋耳,做工前備染。鞋遂成。老人老了,但眼睛不花。有著和女人一樣的精巧的手。他說,做慣了,手哪會生呢!那雙有著刀刻般紋理的雙手,一挑一鉤地完成這些動作時,額角都流出點點汗水。他用袖口一擦,訕訕一笑:“太緊張啦!”平常,他一定是一個人在院落里做的。那一定會更加自如,得心應手。他還拿出家里攢下來的幾雙麻鞋。有腳尖頂端是紅色麻穗的“慈母思親”,有“單鞭救主”。每種樣式,各有寓意,有的甚至還藏著一個遠古的故事或者傳說呢。想想,古人真含蓄,把所思所想,都隱藏在一雙鞋里。這時候,再看它,就會發現,最偉大的文化常常深藏在遙遠僻深的民間。我不知道,公元759年流落在天水且留下“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之佳句的大詩人杜甫,到底是穿一雙什么樣的麻鞋踟躕在秦州大地上的。但在他詩句的背后,我看出了一個詩人的傷感和無奈。莫非,正是一雙產自清水的麻鞋,陪著他從天水到隴南,從隴南再南下成都。我想,古人既有“革皮之良,莫貴于麻”之說,就是對麻的一種尊重,是對一種手藝的尊重,更是對大地恩情的尊重。我們善于忘記的現代人,真應該學會尊重手藝和大地。所幸的是,至今,在夏天的清水,尚能看到一雙雙走在大街上的麻鞋,散發著自然的本質之美,如同一場大自然移動的展覽。但我更想穿上一雙清水麻鞋,流浪在祖國西北的土地上。文本二:胡同文化(節選)汪曾祺胡同和四合院是一體。胡同兩邊是若干四合院連接起來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態。我們通常說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胡同文化是一種封閉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遷,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個胡同里一住住幾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幾輩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舊了,“地根兒”房子就不太好,舊房檁,斷磚墻。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總可以聽到房塌的聲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們舍不得“挪窩兒”——“破家值萬貫”。北京胡同文化的精義是“忍”,安分守已、逆來順受。老舍《茶館》里的王利發說“我當了一輩子的順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態。我們樓里有個小伙子,為一點事,打了開電梯的小姑娘一個嘴巴。我們都很生氣,怎么可以打一個女孩子呢!我跟兩個上了歲數的老北京(他們是“搬遷戶”,原來是住在胡同里的)說,大家應該主持正義,讓小伙子當眾向小姑娘認錯,這二位同志說:“叫他認錯?門兒也沒有!忍著吧!——‘窮忍著,富耐著,睡不著瞇著’!”“睡不著瞇著”這話實在太精彩了!睡不著,別煩躁,別起急,瞇著,北京人,真有你的!北京的胡同在衰敗,沒落。除了少數“宅門”還在那里挺著,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經很殘破,有的地基柱礎甚至已經下沉,只有多半截還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門外還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馬樁、上馬石,記錄著失去的榮華。有打不上水來的井眼、磨圓了棱角的石頭棋盤,供人憑吊。西風殘照,衰草離披,滿目荒涼,毫無生氣。看看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產生懷舊情緒,甚至有些傷感。但是這是無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經濟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總有一天會消失的。也許像西安的蝦蟆陵,南京的烏衣巷,還會保留一兩個名目,使人悵望低徊。再見吧,胡同。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藝術特點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本一中,作者把清水種麻延綿至今說成是一件“詩意的事”,與下文寫麻的實用價值形成了對比。B.文本二中,作者用生活瑣事表現北京人善于忍耐,一句“北京人,真有你的”,意味深長,耐人尋味。C.文本一中,作者細致描繪麻鞋制作過程,突出傳統手藝的光芒,引出偉大的文化常深藏于僻遠民間的感慨。D.文本二中,畫線句子渲染了胡同衰敗沒落后的凄慘景象,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作者懷舊傷感的情緒。2.如何理解“最偉大的文化常常深藏在遙遠僻深的民間”這句話?請結合文本一的內容簡要分析。3.兩則文本都寫了文化載體的沒落,但兩位作者對此的態度不盡相同,請結合文本作簡要評析。【參考答案】1.A2.①麻鞋等傳統手工藝品不但制作精美,還蘊藏著豐富寓意和美好傳說,這是一種偉大的智慧和文化。②身處偏遠的民間藝人默默傳承甚至創造著精美的手工藝品,他們將傳統文化留存在最平凡普通的物件上。③表達了作者對傳統手藝文化、傳承這種文化的人及孕育了這種文化的大地深深的敬意。3.①文本一中,作者贊美清水麻鞋,贊美做麻鞋和穿麻鞋的清水人,表達的是對于傳統手工藝文化的尊重和留戀,希望這種傳統能能得到傳承。②文本二中,胡同文化具有封閉保守的一面,顯然不適合商品經濟大潮下開放進取的時代,它的消亡是歷史的必然。作者雖然對胡同文化有留戀和傷感,但也能豁達地以歷史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這樣的時世交替。【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藝術特點的分析鑒賞的能力。A.“與下文寫麻的實用價值形成了對比”有誤,兩者都是麻身上蘊含的價值,作者并沒有對比之意。故選A。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句子含義的能力。這句話出現在文章倒數第三段,根據前文“有腳尖頂端是紅色麻穗的‘慈母思親’,有‘單鞭救主’”可知,麻鞋等傳統手工藝品制作精美;“每種樣式,各有寓意,有的甚至還藏著一個遠古的故事或者傳說呢”可知,麻鞋等傳統手工藝品“各有寓意”和美好傳說;根據“想想,古人真含蓄,把所思所想,都隱藏在一雙鞋里”可知,傳統手工藝品是一種偉大的智慧和文化。再者,“先把早就編成的麻辮置于一平案上……做工前備染。鞋遂成”展現了老人做麻鞋的詳細過程,老人身處“清水縣草川鄉的一戶貧寒人家”,他是一位民間藝人,默默傳承著精美的手工藝品,他將自己的對傳統文化的理解都凝聚在了麻鞋這一平凡的物件上。最后,“最偉大的文化常常深藏在遙遠僻深的民間”中,“偉大”是對傳統手藝文化和傳承這些文化的人的褒獎,表現了作者對“遙遠僻深的民間”的贊美與崇敬。3.本題考查學生評論作者觀點態度的能力。首先是文本一,“一雙麻鞋的誕生,是真正來自于雙手……是農業文明的一則注腳,是一段固定下來的美好時光”“有一年夏天,我在清水縣草川鄉的一戶貧寒人家,見到了麻成為一雙麻鞋的漫長過程”等語句可以看出,作者贊美清水麻鞋和做麻鞋的手工藝人;“最偉大的文化常常深藏在遙遠僻深的民間”,作者因為麻鞋贊美了清水。結尾“但我更想穿上一雙清水麻鞋,流浪在祖國西北的土地上”,更是表現出對傳統手工藝的尊重與留戀,以及希望其得以傳承。其次是文本二,“胡同文化是一種封閉的文化……,總可以聽到房塌的聲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展現了胡同的弊端,即封閉保守;“在商品經濟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總有一天會消失的”展現出胡同已經不適合商品經濟時代,消亡是必然。“看看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產生懷舊情緒,甚至有些傷感。但是這是無可奈何的事”,表現出作者對胡同文化消逝的豁達,其中帶有一些留戀與傷感。二、(2024·浙江高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最響的炮仗汪曾祺孟家炮仗店的孟老板,孟和,走出巷口。唉,孟老板這一趟走出巷口跟哪一趟都不大同。一出他家的門,向北,一爿油燭店。磚頭路。左邊一堵人家的院墻,墻上兩條南瓜藤,南瓜藤早枯透了。右邊一堵墻,突出了肚子,這是一個老廁所。孟老板在這里撒過幾十年的尿。磚頭路。一個破洋瓷臉盆半埋在垃圾堆中。一個小旅館,黑洞洞的,黑洞洞的梁上還掛一個舊燈籠,燈籠上畫了幾個蝙蝠,五福迎門。路上到處是草屑,有人挑過草。兩行水滴,有人挑過水。一個布招,孟老板多年習慣的從那個布招下低頭而過。再過去,一個小小理發店,墻壁上是公安局冬防布告:“照得年關歲暮,宵小匪盜堪猖,……”白紙黑字,字是筋骨飽滿的顏體,旁邊還貼有個城隍大會建會疏啟,黃表紙。凡多招貼處皆為巷口,這里正是個人來人往的巷口。孟老板看了一眼“照得……”,一跳便至“中華民國”了。他搔搔頭,似乎想弄清楚現在究竟是民國幾年。巷口一亮。亮出那面老藍布招子,上了年紀的藍布招上三個大白字:古月樓。太陽落在古月樓樓板上。一片陽光之中,塵埃野鳥浮動。孟老板從前是這里的老主顧,幾乎每天必到。來喝喝茶,吃吃點心,跟幾個熟人見見面,拱拱手,由天氣時事談下去。談談生意上事情,地方上事情。如何承辦冬防,開濟貧粥廠;河工,水龍,施藥,擺渡船,通陰溝,挑公廁里的糞,無所不談。照例凡有須孟老板出力處他沒有不站出來的,有須出錢處,也從不肯后人。孟老板走到巷口,停了一停。他本應現在即坐到古月樓上等起來,但是他拐彎了。這一趟走出巷口跟哪一趟可都不同。他要跟一個人接頭關于嫁他的女兒的事去。孟老板拐了彎,便看見自己家的那個炮仗店。孟老板從他的炮仗店門前而過。關著門。像是靜靜的,過年似的。這是孟老板要嫁女兒的緣故。從前,從前孟家炮仗店門前總擁著一堆孩子,男孩子,女孩子,歪著脖子,吮著指頭。看兩個老師傅做炮仗。一到快吃午飯時候,這一帶的人必聽到“砰--訇!”照例十來聲。都知道孟家試炮仗。試炮仗有一定的地方,一片荒地,廣闊無邊,從巷口不拐彎,一直向北就是了。你每天可以看到孟老板在一棵柳樹旁邊,有時帶著他的孩子。把炮仗一個一個試放。這是這個小城市每天的招呼。保安隊天一亮就練號,承天寺到晚上必撞鐘,中午孟家放炮仗。這幾種聲音,在春天,在冬天,在遠處近處,在風中雨中,繼續存在,消失,而共同保留在一切人的印象中,記憶中。全城不止三家炮仗店,而孟家三代以來比任何一家的炮仗都響。四鄉八鎮,甚至鄰近縣城,娶媳婦,嫁女兒,講究人家,都講究用孟家炮仗,好像才算是放炮仗。香期,廟會。孟蘭焰口,地藏王生日,清明,冬至,過年,孟家架上沒有“連日貨”。老師傅一個下半年總要打夜作,一面喝酒,一面工作到天明。還有著名的孟家煙火,全城沒得第二家。五百里方圓,凡有死喪慶吊紅白喜事,用煙火必找孟家。孟老板手上一個漢玉扳指。孟老板旱煙袋上一個玻璃翠葫蘆嘴子。孟老板每天在這個巷子里走好多回。從家里到店里,從店里到家里。“孟老板”這個稱呼跟孟老板本人是一個。天下有若干姓孟的老板,然而天下只有這么一個孟老板。孟老板差不多每天要到古月樓坐坐。喝喝茶,吃吃點心,跟幾個熟人見見面,談談。古月樓中有他一個長定座兒。但是孟老板這一趟走出巷口跟哪一趟都不同。孟家炮仗店的門關上了。孟老板要把女兒嫁出去。北伐成功,破除了迷信,神像推倒,廟產充公,和尚尼姑還俗,鞭炮業自然大受影響。地方連年水旱兵災,百姓越來越苦,有興致放鞭炮的究竟少了,煙火更是談不上。二十年河堤決口,生意更淡。接著是硝磺缺售,成本高,貨源少,一年賣不出幾掛千子紅。后來,保安隊貼出大布告,不許民間燃放炮竹,風聲鶴唳,容易引起誤會云云!漸漸的,孟老板簡直不容易在古月樓茶客中見到了。店開不下去。家里耗了個空。背得一身的債。這一帶的人多久已不聽見試炮聲音。孟老板還在這條巷子里走出走進。所欠的債務多半是一個姓宋的做的中保。姓宋的專是一個說是打合,牽線接頭,陪人家借字,吃白食,拿干錢角色!今天,現在孟老板就是要碰這個姓宋的去,談談嫁女兒的事情。早先約好,在古月樓見面,再談一趟,就定聘了。古月樓呀,孟老板像是從來沒有上這個地方去過,完全是個陌生。孟老板出了巷口而拐彎了。他要上哪里去呢?是的,上哪兒去呢?他好像是在轉了一會兒,也不問一問他自己。他只是信步而行,過了東街。數十年如一日,鋪在這里的東街。燒餅店的燒餅,石灰店里的石灰,染坊師傅的藍指甲,測字先生的缺嘴紫砂茶壺,……每一塊磚頭在左邊一塊的右邊,右邊一塊的左邊,孟老板從這里過去。這些東西要全撤去,孟老板仍是一個孟老板,他現在也沒有一句話要向世人說。約莫兩個多鐘頭之后,孟老板下了樓來。臉上蠟渣黃,他身邊是那個姓宋的,兩人走到屋檐口,站了一站。姓宋的帽子取下來,搔了搔頭,想說甚么,想想,又不說了。仍舊把帽子戴上。“回見。”“回見。”這時甚么地方突地來了一聲,“孟老板!”孟老板遽然問“甚么事?”這才看出是挑水的老王。這人愣頭愣腦。一對水桶擺呀擺的,扁擔上掛了一條牛鞭子,一綹青蒜。自然是“沒有事”。眼看著這人愣著眼睛過去后,自言自語,“沒有事,沒有事,有甚么事呢?”這教孟老板想起回家了。唉,老孟,老孟,你真狠心,實在是把女兒賣了。孟老板把女兒嫁給保安隊一個班長。姓宋的做媒,明天過門。……孟老板女兒的出門是坐洋車去的。女兒一走,孟老板即出門去,一直向北。這兩天他找到一點廢材料,一個人,做了三個特大雙響,問他干甚么,他一聲不說。現在他帶了這三個大炮仗出去,一直走到荒地。荒地遼闊無邊,一棵禿樹,衰草斜陽,北風哀動。孟老板把三個雙響一個一個點上,隨即拼命把炮仗向天上扔。真是一個最響的炮仗。多少日子以來沒有過的新鮮聲音。這一帶人全都聽到了。沒有一個人知道是怎么回事。(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同樣是古月樓,孟老板從前是“幾乎每天必到”,如今卻“完全是個陌生”,對比鮮明,展現人物前后境遇反差巨大。B.文中經營有道、樂善好施的孟老板店鋪關門、無奈嫁女,“吃白食”“拿干錢”的“姓宋的”卻頗有市場,可見亂世之中,正常的社會秩序已被打亂。C.孟老板走過東街,“沒有一句話要向世人說”,遇到挑水的老王,兩人也是“沒有事”,反映當時底層民眾內心的壓抑苦悶。D.“唉,老孟,老孟,你真狠心,實在是把女兒賣了。”這句話是周圍人對孟老板的評價,是批評孟老板不念親情,賣女還債,令人鄙夷。2.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中多次寫到孟老板這一趟走出巷口和以往不同,將孟老板的現在與過去交錯呈現,起到了串聯小說情節、舒緩敘述節奏的作用。B.“天下有若干姓孟的老板,然而天下只有這么一個孟老板。”小說語言淡而有味,讀者可從字里行間讀出作者對小人物命運的關切、思考。C.“閑筆”指文學作品中在人物和事件主要線索外穿插進去的部分。“燒餅店的燒餅,石灰店里的石灰”就是這樣的閑筆,與小說主題的表達沒什么關系。D.結尾以“禿樹、衰草、斜陽、北風”營造蒼涼蕭瑟的氛圍,遼闊無邊的背景凸顯孟老板的渺小,烘托人物在凄慘境遇下的無力感。3.本文開頭一段不避其繁,結合文本簡要概括其作用。4.結合全文,分析小說標題“最響的炮仗”的多重意蘊。【參考答案】1.D2.C3.①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②營造低沉、黯淡的氛圍;③用繁筆描繪環境,細節逼真,讀起來真實可信;④引出下文的古月樓,為下文在古月樓談嫁女之事作鋪墊。4.①最響的炮仗是孟老板為女兒送行之聲,女兒看似出嫁實則被賣,制做三個特大雙響炮仗是父親現在唯一能為女兒做的事情。②最響的炮仗是孟老板悲憤壓抑內心的宣泄之情,從曾經的的得意富貴到現在的舉債賣女,孟老板心中之苦無處言說,只能拼命將炮仗扔上天,叩問蒼天。③最響的炮仗是作者替亂世小人物向時代發出的控訴之聲,以孟老板為代表的底層百姓命運為時代裹挾,作者借最響的炮仗批判世道之亂,悲憫百姓之苦。【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D.“這句話是周圍人對孟老板的評價”理解錯誤,這句話是孟老板的內心獨白,孟老板“自己”以旁觀者身份評價自己,他覺得自己根本不配做一個父親。故選D。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C.“‘燒餅店的燒餅,石灰店里的石灰’……與小說主題的表達沒什么關系”理解錯誤,東街的燒餅店、石灰店、染坊全要撤去,和孟家的炮仗店一樣開不下去了,東街的商人們亦如孟老板,他們都是亂世之下受害的底層人。所以,這些閑筆與小說主題的表達是有關系的。故選C。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重要情節、語段的作用的能力。本段“再過去,一個小小理發店,墻壁上是公安局冬防布告:‘照得年關歲暮,宵小匪盜堪猖,……’白紙黑字,字是筋骨飽滿的顏體,旁邊還貼有個城隍大會建會疏啟,黃表紙”里的標語、筋骨飽滿的顏體的字體、黃表紙的城隍大會建會疏啟,這些信息向讀者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及時間;本段的“院墻”“早枯透了的南瓜藤”“老廁所”“黑洞洞的梁”“舊燈籠”等景物描寫凄涼、冷清,為小說營造了一個低沉、黯淡的氛圍;“左邊一堵人家的院墻,墻上兩條南瓜藤,南瓜藤早枯透了。右邊一堵墻,突出了肚子,這是一個老廁所。孟老板在這里撒過幾十年的尿。磚頭路。一個破洋瓷臉盆半埋在垃圾堆中。一個小旅館,黑洞洞的,黑洞洞的梁上還掛一個舊燈籠,燈籠上畫了幾個蝙蝠,五福迎門。路上到處是草屑,有人挑過草。兩行水滴,有人挑過水”對院墻、早枯透了的南瓜藤、老廁所外墻、破洋瓷臉盆、旅店舊燈籠、路面的描寫詳細具體,細節逼真,使讀者讀起來真實可信,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黑暗的巷口為下一段“巷口一亮。亮出那面老藍布招子,上了年紀的藍布招上三個大白字:古月樓”做鋪墊,使下文自然引出巷口的古月樓,為下文孟老板在古月樓談嫁女之事做鋪墊。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標題的含義和作用的能力。本題可從小說內容、人物情感、主題思想三個方面作答。從小說內容分析:根據原文內容“女兒一走,孟老板即出門去,一直向北。這兩天他找到一點廢材料,一個人,做了三個特大雙響,問他干甚么,他一聲不說。現在他帶了這三個大炮仗出去,一直走到荒地”可知,這三個“特大雙響”的最響炮仗是孟老板為女兒送行之聲,根據原文“孟老板還在這條巷子里走出走進。所欠的債務多半是一個姓宋的做的中保。姓宋的專是一個說是打合,牽線接頭,陪人家借字,吃白食,拿干錢角色!”“今天,現在孟老板就是要碰這個姓宋的去,談談嫁女兒的事情。早先約好,在古月樓見面,再談一趟,就定聘了”可知,孟老板的女兒看似出嫁實則是被賣,孟老板制做三個特大雙響炮仗是父親現在唯一能為女兒做的事情。從小說人物孟老板的情感分析:根據原文“女兒一走,孟老板即出門去,一直向北。這兩天他找到一點廢材料,一個人,做了三個特大雙響,問他干甚么,他一聲不說。現在他帶了這三個大炮仗出去,一直走到荒地”可知,女兒出嫁孟老板內心是悲憤的,但是他的悲憤卻無處訴說,所以這三個“特大雙響”的最響的炮仗是孟老板悲憤壓抑內心的宣泄之情,“孟老板從前是這里的老主顧,幾乎每天必到”“照例凡有須孟老板出力處他沒有不站出來的,有須出錢處,也從不肯后人。”寫了孟老板曾經的得意富貴,但現在卻舉債賣女,“荒地遼闊無邊,一棵禿樹,衰草斜陽,北風哀動。孟老板把三個雙響一個一個點上,隨即拼命把炮仗向天上扔”寫出了孟老板心中之苦無處言說,只能拼命將炮仗扔上天,叩問蒼天。從小說主題思想分析:原文“石灰店里的石灰,染坊師傅的藍指甲,測字先生的缺嘴紫砂茶壺,……每一塊磚頭在左邊一塊的右邊,右邊一塊的左邊,孟老板從這里過去。這些東西要全撤去,孟老板仍是一個孟老板,他現在也沒有一句話要向世人說”寫了東街的燒餅店、石灰店、染坊全要撤去,和孟家的炮仗店一樣開不下去了,以孟老板為代表的這些商人都是亂世之下受害的底層人,他們的命運都為時代裹挾,小說以“最響的炮仗”為標題,實質是作者替亂世小人物向時代發出的控訴之聲,作者借最響的炮仗批判世道之亂,悲憫百姓之苦。三、(2024·湖南郴州高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競選州長【美】馬克·吐溫幾個月之前。我被提名為紐約州州長候選人。代表獨立黨與斯坦華脫·勒·伍福特先生和約翰·特·霍夫曼先生競選。我總覺得自己有超過這兩位先生的顯著的優點,那就是我的名聲好,而且誠實可信。早餐翻閱報紙時,看到這樣一段消息,說實在話,我以前還從來沒有這樣驚慌失措過:“偽證罪——那就是1863年。在交趾支那的瓦卡瓦克。有34名證人證明馬克·吐溫先生犯有偽證罪。他企圖侵占一小塊香蕉種植地。那是當地一位窮寡婦和她那群孤兒靠著活命的唯一資源。現在馬克·吐溫先生既然在眾人面前出來競選州長,那么他或許可以屈尊解釋一下事情的經過。他愿意這樣做嗎?”我當時驚愕不已!競有這樣一種殘酷無情的指控。我從來就沒有到過交趾支那!我從來沒聽說過什么瓦卡瓦克!我也不知道什么香蕉種植地,正如我不知道什么是袋鼠一樣!接著是《新聞報》,登了這樣一段話:“需要查清——是否請新州長候選人向急于等著要投他票的同胞們解釋一下以下一件小事?那就是吐溫先生在蒙大那州野營時。與他住在同一帳篷的伙伴經常丟失小東西。后來這些東西一件不少地都從吐溫先生身上或“箱子”(即他卷藏雜物的報紙)里發現了。大家為他著想。不得不對他進行友好的告誡。在他身上涂滿柏油,粘上羽毛,叫他坐木杠,把他捧出去。并勸告他讓出鋪位,從此別再回來。他愿意解釋這件事嗎?”難道還有比這種控告用心更加險惡的嗎?我這輩子根本就沒有到過蒙大那州呀。于是。我開始變得一拿起報紙就有些提心吊膽起來。正如同你想睡覺時拿起一床毯子,可總是不放心,生怕那里面有條蛇似的。有一天。我看到這么一段消息。“謊言已被揭穿!——根據五方位區的密凱爾·奧弗拉納根先生、華脫街的吉特·彭斯先生和約翰·艾倫先生三位的宣誓證書,現已證實:馬克·吐溫先生曾惡毒聲稱我們尊貴的領袖約翰·特·霍夫曼的祖父曾因攔路搶劫而被處絞刑一說,純屬粗暴無理之謊言,毫無事實根據。他毀謗亡人,以讕言玷污其美名,用這種下流手段來達到政治上的成功,使有道德之人甚為沮喪。”其次一條引起我注意的新聞是這樣的:“有人見到,昨晚有一個人喝得酩酊大醉,搖搖晃晃地走進吐溫先生下榻的旅館。獨立黨人責無旁貸須證明那個醉鬼并非馬克·吐溫本人。”這是不可思議的,絕對地不可思議。我已經有整整三年沒有喝過啤酒、葡萄酒或任何一種酒了。不久,共和黨的主要報紙“宣判”我犯了大規模的賄賂罪,而民主黨最主要的報紙則把一樁大肆渲染敲詐案件硬“栽”在我頭上。這時候輿論嘩然,紛紛要我“答復”所有對我提出的那些可怕的指控。這就使得我們黨的報刊主編和領袖們都說,我如果再沉默不語,我的政治生命就要給毀了。好像要使他們的控訴更為迫切似的,就在第二天,一家報紙登了這樣一段話:“明察此人!獨立黨這位候選人至今默不吭聲。因為他不敢說話。對他的每條控告都有證據,并且那種足以說明問題的沉默一再承認了他的罪狀,現在他永遠翻不了案了。獨立黨的黨員們。看看你們這位候選人吧!看看這位聲名狼藉的偽證犯!這位蒙大那的小偷!這位盜尸犯!好好看一看你們這個具體化的酒瘋子!你們這位骯臟的賄賂犯!你們這位令人惡心的訛詐犯!你們盯住他好好看一看,好好想一想——這個家伙犯下了這么可怕的罪行,得了這么一連串倒霉的稱號,而且一條也不敢予以否認,看你們是否還愿意把自己公正的選票投給他!”我無法擺脫這種困境,只得深懷恥辱,準備著手“答復”那一大堆毫無根據的指控和卑鄙下流的謊言。但是我始終沒有完成這個任務,因為就在第二天有一家報紙登出一個新的恐怖案件。再次對我進行惡意中傷,說因一家瘋人院妨礙我家的人看風景,我就將這座瘋人院燒掉。把院里的病人統統燒死了,這使我萬分驚慌。接著又是一個控告。說我為了吞占我叔父的財產而將他毒死,并且要求立即挖開墳墓驗尸。這使我幾乎陷入了精神錯亂的境地。在這些控告之上,還有人竟控告我在負責育嬰堂事務時雇用老掉了牙的、昏庸的親成給育嬰堂做飯。我拿不定主意了——真的拿不定主意了。最后,黨派斗爭的積怨對我的無恥迫害達到了自然而然的高潮:有人教唆九個剛剛在學走路的包括各種不同膚色、穿著各種各樣的破爛衣服的小孩。沖到一次民眾大會的講臺上來,緊緊抱住我的雙腿。叫我爸爸!我放棄了竟選。我降下旗幟投降。我不夠競選紐約州州長運動所要求的條件,所以,我呈遞上退出候選人的聲明。并懷著痛苦的心情簽上我的名字:“你忠實的朋友,過去是正派人,現在卻成了偽證犯、小偷、盜尸犯、酒瘋子、賄賂犯和訛詐犯的馬克·吐溫。”(有刪改)材料二:馬克·吐溫在“對美國最有影響的人物”評選中排名第16位,被稱為“美國文學史上的林肯"。他之所以在美國發展史上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為他的絕大多數作品貼近現實、反映現實卻又高于現實。他結合自己所處的時代背景,深入地挖掘社會中的各種人情世故。用敏銳的觀察力對當時美國社會現狀進行分析,然后再用他獨特的幽默的表達方式創作出讀者喜聞樂見的作品。而這些輕松易懂的作品卻將整個資本主義社會中的黑暗人性和社會的陰暗面展現出來。讓他的作品更有批判的力道。他的作品是美國社會的一面鏡子。(節選自趙心放《馬克·吐溫為什么被人們稱為美國文學史上的林肯?》)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A.“我”是小說中的人物,他把一切都往好處想,然而當遇到挫折的時候,就會感覺無所適從。再加上膽小懦弱,經濟地位低下。因而競選失敗。B.小說雖然沒有描寫“我”和競選對手的直接對話,但是小說中的若干細節能讓讀者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競選過程的激烈、競選對手的冷酷無情。C.報紙刊登“吐溫先生對交趾支那偽證案一事一直發人深省地保持緘默”表明“我”可能確實存在劣跡。其實與對手并無本質上的差別。D.“我”個人覺得自己的名聲還好而參加州長競選,但最終卻被選民安上了各種罪名,不得不退出競選。這種黑白顛倒,具有極大的諷刺效果。2.下列對小說相關的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通過自我獨白來呈現故事情節,第一人稱“我”的使用,使敘述顯得真實親切,拉近了作品和讀者之間的距離,讓人體會十分深刻。B.小說以戲謔夸張的漫畫式手法,描寫了馬克·吐溫先生在競選中的經歷,故事雖然很簡單,但情節設計巧妙,扣人心弦,極富戲劇性。C.巧用稱謂變換由最初的“馬克·吐溫”到“偽證犯”“小偷”“盜尸犯”等稱呼的變換,層層遞進,把對手步步緊逼的形象刻畫出來了。D.小說沒有通過人物正面沖突的描寫來刻畫形象,卻設有精妙的一明一暗兩條線索,明線是幾則穿插使用的引文,暗線是“我”的心理變化。3.小說主要情節由新聞片段組成,試分析其作用。4.有人說馬克·吐溫的作品是美國社會的一面鏡子。這篇選文照見了怎樣的社會現實?請結合材料一的內容及材料二的評論簡要分析。【參考答案】1.B2.C3.①情節結構:推動情節發展,引出“我”的心理變化過程;②人物塑造:揭示競爭對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卑鄙行徑;③小說主題:辛辣地諷刺了美國宣揚的所謂“民主競選”制度;④藝術效果:看似真實,實則荒誕,產生了強烈的諷刺效果。4.①下流的政客為了贏得競選不擇手段,虛偽欺騙,毫無道德。小說用幽默詼諧的語言挖掘出了美國選舉制度的腐敗與黑暗,思想極為深刻,它揭露了美國所謂“民主”的選舉制度的黑暗內幕,暴露了資本主義選舉制度的虛偽性;②媒體本身的職責應該是報道事實的真相,讓廣大民眾了解社會各方面的信息,但它們卻被政客把持,罔顧事實,信口雌黃,成為競選斗爭的工具。聲稱的“言論自由”是如此虛偽,主人公的遭遇將美國社會宣揚的“民主和自由”徹底否定;③競選過程中人為操縱,政府監管缺失,沒有公信力,競選變成各政客們爭權奪利的一場騙人的游戲。作品內容貼近現實,猶如美國社會的一面鏡子,將整個資本主義社會中的黑暗人性和社會的陰暗面展現出來,極具批判的力道。【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就會感覺無所適從。再加上膽小懦弱,經濟地位低下。因而競選失敗”錯誤。“競選失敗”的原因概述錯誤。“你忠實的朋友,過去是正派人,現在卻成了偽證犯、小偷、盜尸犯、酒瘋子、賄賂犯和訛詐犯的馬克·吐溫”可知,小說中的“我”失敗的原因是對手的污蔑和詆毀。C.“可能確實存在劣跡。其實與對手并無本質上的差別”錯誤。結合文中語句“我從來就沒有到過交趾支那!我從來沒聽說過什么瓦卡瓦克!我也不知道什么香蕉種植地,正如我不知道什么是袋鼠一樣”,再聯系整篇文章內容分析可知,“我”并無這樣的劣跡,這是毫無根據的指控,是政黨競選攻擊對手的陰險手段。而“我無法擺脫這種困境,只得深懷恥辱,準備著手‘答復’那一大堆毫無根據的指控和卑鄙下流的謊言。但是我始終沒有完成這個任務”是“我”緘默的原因。D.“被選民安上了各種罪名”錯誤。依據小說中發表在報紙上的詆毀的輿論是出自對手,是政敵收買新聞報紙大肆宣揚誣陷的罪責,而不是選民給我的罪名。故選B。2.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相關的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C.“層層遞進”錯誤。小說中對手為“我”安置的罪名屬于并列的關系,相互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屬于各個不同的內容。故選C。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重要情節、語段的作用的能力。由小說“說實在話,我以前還從來沒有這樣驚慌失措過”“我當時驚愕不已!競有這樣一種殘酷無情的指控”“我開始變得一拿起報紙就有些提心吊膽起來”“只得深懷恥辱”“我放棄了竟選。我降下旗幟投降”可知,推動情節發展,引出“我”的心理變化過程;由小說“他企圖侵占一小塊香蕉種植地”“在他身上涂滿柏油,粘上羽毛,叫他坐木杠,把他捧出去”“獨立黨人責無旁貸須證明那個醉鬼并非馬克·吐溫本人”“并且那種足以說明問題的沉默一再承認了他的罪狀,現在他永遠翻不了案了”“黨派斗爭的積怨對我的無恥迫害達到了自然而然的高潮:有人教唆九個剛剛在學走路的包括各種不同膚色、穿著各種各樣的破爛衣服的小孩。沖到一次民眾大會的講臺上來,緊緊抱住我的雙腿。叫我爸爸”可知,揭示競爭對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卑鄙行徑;由小說“我呈遞上退出候選人的聲明。并懷著痛苦的心情簽上我的名字:‘你忠實的朋友,過去是正派人,現在卻成了偽證犯、小偷、盜尸犯、酒瘋子、賄賂犯和訛詐犯的馬克·吐溫。’”可知,辛辣地諷刺了美國宣揚的所謂“民主競選”制度;由小說“有34名證人證明馬克·吐溫先生犯有偽證罪。他企圖侵占一小塊香蕉種植地”“我從來沒聽說過什么瓦卡瓦克!我也不知道什么香蕉種植地”“看看你們這位候選人吧!看看這位聲名狼藉的偽證犯!這位蒙大那的小偷!這位盜尸犯!好好看一看你們這個具體化的酒瘋子!你們這位骯臟的賄賂犯!你們這位令人惡心的訛詐犯!”“我無法擺脫這種困境,只得深懷恥辱”可知,看似真實,實則荒誕,產生了強烈的諷刺效果。4.本題考查學生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的能力。由材料一“難道還有比這種控告用心更加險惡的嗎?我這輩子根本就沒有到過蒙大那州呀”“對他的每條控告都有證據,并且那種足以說明問題的沉默一再承認了他的罪狀,現在他永遠翻不了案了”“最后,黨派斗爭的積怨對我的無恥迫害達到了自然而然的高潮:有人教唆九個剛剛在學走路的包括各種不同膚色、穿著各種各樣的破爛衣服的小孩。沖到一次民眾大會的講臺上來,緊緊抱住我的雙腿。叫我爸爸!”可知,下流政客為了贏得競選不擇手段,虛偽欺騙,毫無道德。小說用幽默詼諧的語言挖掘出了美國選舉制度的腐敗與黑暗,思想極為深刻,它揭露了美國所謂“民主”的選舉制度的黑暗內幕,暴露了資本主義選舉制度的虛偽性;由材料一“接著是《新聞報》,登了這樣一段話”“不久,共和黨的主要報紙‘宣判’我犯了大規模的賄賂罪,而民主黨最主要的報紙則把一樁大肆渲染敲詐案件硬‘栽’在我頭上”“這就使得我們黨的報刊主編和領袖們都說,我如果再沉默不語,我的政治生命就要給毀了”“因為就在第二天有一家報紙登出一個新的恐怖案件。再次對我進行惡意中傷”可知,媒體無良,為黨派把持,罔顧事實,信口雌黃,成為競選斗爭的工具。聲稱的“言論自由”是如此虛偽,主人公的遭遇將美國社會宣揚的“民主和自由”徹底否定;由材料一“我當時驚愕不已!競有這樣一種殘酷無情的指控”“難道還有比這種控告用心更加險惡的嗎?”“則把一樁大肆渲染敲詐案件硬‘栽’在我頭上”“你忠實的朋友,過去是正派人,現在卻成了偽證犯、小偷、盜尸犯、酒瘋子、賄賂犯和訛詐犯的馬克·吐溫”和材料二“這些輕松易懂的作品卻將整個資本主義社會中的黑暗人性和社會的陰暗面展現出來。讓他的作品更有批判的力道。他的作品是美國社會的一面鏡子”可知,競選過程中人為操縱,沒有公正,道德缺失。競選是各黨派爭權奪利的一場騙人的游戲。作品內容貼近現實,猶如美國社會的一面鏡子,將整個資本主義社會中的黑暗人性和社會的陰暗面展現出來,極具批判的力道。四、(2024·貴州六盤水高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燈光秦俑①是上世紀90年代的事了吧。②那時候的鄭州,電是珍稀資源。一個家里,兩個房間共用一個燈泡,這沒啥奇怪的,大家都習以為常。家里攏共就兩個燈泡,這個開著,那個必然關著。有時“哧”一下,開著的燈也突然滅了,這也沒啥奇怪的。那個時候的電啊,說斷就斷了。斷電的不會提前發通知,被斷電的也不至于那么不堪。家里有準備的點上一支蠟燭,繼續吃飯看書寫字。舍不得燃掉那半截蠟燭頭的,摸黑洗個冷水腳,上床閉眼就能呼呼大睡。③很懷念那時候的生活,簡單,質樸,而又充滿熱情。④但是,也有煩惱。⑤最煩惱的是要上早班。我們是德化街北口那邊一家商場的餐食員,早晨六七點,就有商場的工作人員陸續來上班。我們得提前準備員工早餐,多半是自制的豆漿,現蒸的饅頭、包子,還有炸油條,都是日常最普通的吃食,就是特別費時間。⑥凌晨四點多,哪怕是夏天,也要穿兩件衣服,要不然會有一身濕濕的霧氣。要是冬天,就得全身裹得嚴嚴實實的,只露兩只眼睛和一對鼻孔在外頭。我們同事幾個從家里出發,近一點的走路,遠一點的騎自行車,從鄭州的不同方向,匯集到二七廣場,到二七紀念塔的時候,偶爾能碰個面。都是年輕女孩兒,碰面了,笑嘻嘻打個招呼,用電筒閃對方的眼睛,或是互相回應著按響自行車的鈴鐺。有說有笑的,其實是為了給各自壯膽兒。⑦說起來,我們幾個算是單位里膽大的女孩。凌晨四五點,如果沒有月亮,鄭州城還籠罩在一片漆黑的夜色中。沒有路燈,只能靠一支手電筒。每次走到二七塔的時候,腦袋里飛快地閃過一些奇奇怪怪的零星片斷,還有一些市井流傳的形形色色的傳奇物事,越想心里越發毛。⑧那時候,二七塔周圍的高樓還沒有這么多,塔身上的燈也不會長亮。每次從解放路那邊走過來,一抬頭,二七塔便冷冰冰地杵在那兒,我腳下的步子便忍不住地加快。繞是繞不過去的,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走,眼睛盯著腳下的路,越靠近塔邊,手電筒的燈光就好像變得越黯淡,似乎被什么沖淡了似的。⑨直到有一次,記不清是我從二七塔路過的第多少回了。那次我帶的手電筒沒電了,天還特別黑,空氣中彌漫著一層薄薄的霧氣。我使勁甩了甩手電筒,關了重新打開,燈光似乎喘了一喘,嘆了口氣,又馬上熄滅了。四周全是黑色,很厚很厚的那種黑,什么也看不到。路是熟悉的,但沒有了光的指引,路似乎變得跟平時不一樣了,變軟了,軟乎乎的,像踩在棉花上。手腳也一定是冰涼的,背上卻快要滲出汗來。為了壯膽,我故意大聲清嗓子,故意用力踹地面,心還是慌得很。平常經常偶遇的同事也沒見一個。我叫了一聲“王小妮”,沒人應。又叫了一聲“花大姐”,也沒人應。慌亂中,一句歌詞突然從我的嘴里蹦了出來:⑩“東方紅,太陽升……” 這是當時流行的紅歌,也是后來二七塔每日報時用的音樂。歌聲吼出來,我壯膽不小。而且,不知道是被我的歌聲吵到,還是湊巧,二七塔的某個樓層上亮起了一線微弱的燈光。我看了看,霧氣朦朧中,我分不清這是一盞油燈,還是一盞電燈。眼里有了光,心里便沒了怕。有了這一線微光,腳下的路便變得硬實起來,心跳緩和下來,眼前的世界也逐漸分明起來。樓是樓,樹是樹,一切都回歸了它們本該有的樣子。 就是從這次起,再經過二七塔,我都能看到這盞燈。它總是在差不多同一個時刻亮起,從解放路街口出來,遠遠地,我就看到了這盞燈。在霧中時它是微黃的,在雨中時它是閃爍的,在風中時它是飄搖的。很快,我的小伙伴們也發現了這盞燈。我們驚喜地分享著一盞燈的秘密,一起想像著這盞燈背后那個溫暖的人。 一盞燈,照亮了我們前行的路,也溫暖了我們一整個青春。 一晃過去好多年,那個在商場做餐食員的毛頭女孩考進電臺做了新聞主播,而那個久負盛名的大型商場也早已經成為歷史被人們漸漸遺忘。有一次,我參加電臺組織的一個主題活動,要對二七紀念塔做一期深度的訪談宣傳。采訪中,一位曾參與塔樓維修的工程師講到了這么一個故事:為了完成維修任務,他有幾個月時間住在塔樓上。他的睡眠很輕,醒得很早。每天,他都能聽到樓下第一批來德化街上班的女工人。那是凌晨四五點的時候,天特別黑,路上伸手不見五指。那是一個閃耀著理想光芒的年代,每個人的心中都燃著一團火。為致敬那些早起為建設新鄭州做出貢獻的人們,他每天都會在這個時候,短暫地拉亮維修部的燈光……(摘自微信公眾號“我們都愛短故事”2023年第6期)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煩惱”是“我”對那時候生活的感受,主要是凌晨上早班時要走漆黑的路,這也是“我”后來轉行的原因。B.女孩們“打個招呼”“閃對方的眼睛”“按響鈴鐺”的做法是為了在黑夜相互壯膽,也寫出她們的俏皮活潑。C.“溫暖了我們一整個青春”,指二七塔亮起的這盞燈既溫暖了走夜路年輕女孩的心,也給“我們”的成長指引方向。D.“一團火”是工程師亮燈的溫暖之火,是早起建設鄭州女孩們的熱情之火,也是那個年代每個人心中的理想之火。2.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它總是在差不多同一時刻亮起”,為后文工程師每天在凌晨四五點短暫拉亮燈光埋下伏筆。B.文中運用了比喻、對比的修辭手法,細膩生動的描寫了“我”經過二七塔時微妙的心理感受。C.本文敘事人稱在“我們”“我”“他”之間自由切換,敘事視角多樣,敘述更加的靈活多變。D.小說由面及點,由一群人到一個人,真實再現“我們”經過二七塔時被一束燈光溫暖的生活經歷。3.文章第⑨段到第 段描寫了“我”經過二七塔時的心理變化,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4.有人認為小說結尾的補敘部分很精彩。請結合文本分析。【參考答案】1.A2.D3.①恐懼。通過“手腳冰涼”“背上滲出汗來”等細節描寫表現“我”走在漆黑路上的害怕。②心慌。通過“清嗓子”“踹地面”“叫了一聲”等動作描寫表現“我”極力緩解內心的恐懼。③壯膽。“我”唱《東方紅》為自己壯膽。④不怕。通過“路變得硬實”“心跳緩和”來表現“我”看到微光后“心里沒了怕”。4.①情節:補敘部分交代了當年在塔樓上的工程師亮燈的原因及經過,揭開了“溫暖的人”的秘密,使小說情節完整,故事圓滿。②人物:補敘部分交代了亮燈人的身份和職業,將一位普通平凡但心地善良,給予他人溫暖的工程師形象呈現給讀者。③主題:補敘部分豐富了小說的主題,在那個理想光芒的年代,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贊美了為城市建設做出貢獻的勞動者。【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這也是‘我’后來轉行的原因”于文無據。原文只是說到“一晃過去好多年,那個在商場做餐食員的毛頭女孩考進電臺做了新聞主播,而那個久負盛名的大型商場也早已經成為歷史被人們漸漸遺忘”,展現的是時代變遷,人事變化,沒有說到“我”轉行的原因。故選A。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D.“由面及點,由一群人到一個人”錯誤,應為“由面及點再到面,由一群人到一個人再到一代人”。“真實再現”錯誤,小說是虛構的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故選D。3.本題考查學生概括人物心理的能力。①恐懼。第⑨段描寫有一次“我”經過二七塔,恰好手電筒沒電了,當時“我”的感受是“路似乎變得跟平時不一樣了,變軟了,軟乎乎的,像踩在棉花上”“手腳也一定是冰涼的,背上卻快要滲出汗來”,這些細節描寫表現“我”走在漆黑路上的害怕。②心慌。為了壯膽子,“我”“故意大聲清嗓子,故意用力踹地面”,后面“我”又故意叫“王小妮”“花大姐”,這些動作、語言描寫表現“我”極力緩解內心的恐懼;而“心還是慌得很”則直接表明“我”的“心慌”。③壯膽。“慌亂中,一句歌詞突然從我的嘴里蹦了出來:‘東方紅,太陽升……’”“歌聲吼出來,我壯膽不小”,“我”唱《東方紅》為自己壯膽。④不怕。二七塔上一個樓層亮起了燈光,看到燈光,“我”“心里便沒了怕”,“腳下的路便變得硬實起來,心跳緩和下來,眼前的世界也逐漸分明起來”,通過“路變得硬實”“心跳緩和”來表現“我”看到微光后“心里沒了怕”。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的作用的能力。補敘部分是第 段,分析作用應該從情節、人物、主題角度分析。①情節:先看補敘部分的內容,曾參與塔樓維修的工程師講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恰好交代了上文“我”和小伙伴們在二七塔分享到的那盞燈光,原來就是這個工程師點亮的。他為致敬那些早起為建設新鄭州做出貢獻的人們“每天都會在這個時候,短暫地拉亮維修部的燈光……”。再看情節上的作用,小說第 段結尾說“我們驚喜地分享著一盞燈的秘密,一起想像著這盞燈背后那個溫暖的人”,補敘部分交代了當年在塔樓上的工程師亮燈的原因及經過,揭開了“溫暖的人”的秘密,使小說情節完整,故事圓滿。②人物:補敘部分交代了亮燈人的身份和職業,他是當年參加二七塔塔樓維修對的工程師,發現女工人凌晨四五點經過漆黑的二七塔,于是為她們短暫地拉亮維修部的燈光。這段補敘將一位普通平凡但心地善良,給予他人溫暖的工程師形象呈現給讀者。③主題:補敘部分有一句話“那是一個閃耀著理想光芒的年代,每個人的心中都燃著一團火”,贊美了為城市建設做出貢獻的勞動者,這句話在上文的基礎上豐富了小說的主題。五、(2024·安徽六安高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早晨(節選)王愿堅這是座不大的二層樓,看樣子是修葺過了,青灰抹過的磚縫,整整齊齊的,窗欞上也刷上了嶄新的乳白色。但還是看出來了,不錯,是它!看,從左數第二個窗子旁邊,約有一尺見方的地方,磚是新補上的;原來那里被敵人打穿做了槍眼,一挺美造機槍的槍管就從那里伸出來。正門兩側窗框上的磚塊參差不齊,像被誰用刀砍了一陣似的,那是被我們的機槍掃的,因為那里一挺湯姆式正封鎖著突擊道路……我漫步向樓上走著、看著,就是這些特征,把我引進一個深深的回憶里去了。那也是這么一個晴朗的早晨。我們班連著向這座樓突擊了兩次都沒有奏效,最后只好用爆破了。就在機槍壓住了敵人的火力,爆破員挾著炸藥沖向樓門的一瞬間,樓里一降亂,傳來了敵兵的咒罵聲和孩子驚乍乍的哭喊聲。接著呼啦一下子,樓上幾個窗子全打開來,五六個敵兵。每人手里抓住一個五六歲的孩子,把他們狠狠地按在窗臺上。孩子們哭喊著,掙扎著,兩手懸空亂抓。拼命地踢蹬著小腿……就在這些嬌嫩的小腿中同,一支支鳥黑的槍管伸出來,向著我們瞄準、射擊了。就在這緊張的時刻,班長咬著牙向機槍射手揮了揮手,大聲喊道:“停止,停止爆破!”槍聲暫時停止了,戰場上頓時靜下來。這種寂靜是難耐的。孩子的哭聲顯得更凄慘、更揪心。窗上的孩子大部分都離開了,但還有兩個敵兵仍然卡著孩子的腰,故意在窗口上晃來晃去,一面大著膽子把腦袋從孩子身邊伸出來,陰陽怪氣地叫道:“炸呀!有種的來炸呀!”沒有比這再急人的了。望著敵兵那猙獰的面孔和那一條條亂踢亂蹬的小腿,我覺得眼前一陣陣發黑,心尖子仿佛被那些小腿蹬著,麻沙沙的疼。“怎么辦呢?”我們的眼都轉向班長了。班長還像沖鋒前那樣,單腿跪在窗前,臉頰緊貼著窗邊的墻壁。汗,像小河一樣流著,把墻皮濕了一大片。他眼里布滿了血絲,兇得怕人,從和他相識以來,我就沒有見到他的眼這么兇過。他就這么呆呆地望著,手正在扭動著胸前的衣扣,一個衣扣碎成兩半,脫落了,又揪住了另一個……募地,他把揪在手里的一個扣子一扔,壓低了聲音命令道:“上刺刀!”我和班長抬著梯子向樓房奔去。當敵人弄清了我們的行動,開始還擊時,班長已經攀著窗口跳進樓里。我緊跟著他攀上窗口,他已把趕上前來的一個敵兵戳翻了。另一敵兵正一手抓著個孩子的衣領、一子提槍向窗口奔來,一見班長進來,竟舉起孩子,惡狠狠地向他砸過來。就在這緊急的當口,只見班長把槍往臂彎里一掛,攤開雙手,猛地接住了孩子。隨著向后趔趄的勁兒,身子一側歪,把孩子擋在胸前。可就在他這一轉身的工夫,身體的側面暴露給了敵人,敵人一個前進刺,刺刀戳進了他的肋下,他倒下了……那場肉搏戰結束了以后,因為我胳膊上受了傷,在繼續向前進攻的時候,副班長要我留下來照顧班長,順便收容一下那些孩子。我把孩子們哄到一個房子里以后,找了好大一會兒,才在這小屋里找到了班長,原來衛生員為了擔架走動方便,把他背下來了。我進房的時候,班長緊閉著眼睛,躺在水泥地上,正急促地喘息著,血,隨著呼氣,不停地冒肴血泡,從傷口里涌出來。在他身邊趴著個小女孩兒,我認出,她就是拼刺刀時班長用手接住的那個孩子。她趴在班長的肩膀上,正叉開小手扒著他的眼皮,一面輕輕地叫道:“叔叔,你說,我長大了能找到我的爹媽嗎?你說呀……”看見我進來了,慌忙停住了嘴。“能,一定能……”半天,班長才應了聲,隨著睜開了眼睛。一看到我,指了指孩子說:“看,這孩子非要跟著我不行。知道么,這里是個孤兒院呀!唉,沒爹沒娘的……可那些狗東西……”他痛苦地咬住了牙,眉頭皺起一個大疙瘩。每逢談到敵人,他就是這個樣子的。他喘息了一陣,又伸手撫摸著孩子的頭,問道:“珍珍,你長大了,除了找你爹媽,還干什么?”“我就走!”孩子說,臉上流露出一種果決的神情,“我走了,嬤嬤就再也撈不著打我啦!”這話說得真揪心。班長長抽了口氣說:“看,孩子的心眼都給堵得死死的了。對于將來,這孩子要求得太低啦!”他抱著孩子的腦袋,仔細看了一陣,忽然臉色舒展開了,眼睛變得烏亮——每逢談到順心的事,他就是這個樣子的。他向著我動情地說:“老劉啊,要是將來勝利了,再到這里來看看,那有多好啊!”就在這時,衛生員帶著擔架來了,我們正要扶他上去,誰知他的傷勢突然惡化了,喘息得更急了,血大口大口地涌上來。他竭力地壓著喘息,向我望了一眼,伸手指了指口袋。他的意思我明白,是想找點什么留給孩子。但是,在一個突擊班的戰士身上能找到什么呢?我翻遍了他所有的口袋,只找到了一個小筆記本。他閉上眼睛,攢了攢力氣,然后對著孩子說:“好孩子,記住!長大了以后,不管什么事,只要是為了將來的、是為了人民的,就應該下勁兒去做!哪管是一星半點……”話就在這里停住了。孩子怔怔地聽著,還在一股勁地揉著班長的胳膊:“叔叔,你說呀!……”但是,這位叔叔的話已經說究了,他永遠不能再對她說什么了。我知道,要讓這么小個孩子懂得這個道理是困難的,但是,這是一個戰士心里的聲音,一個戰士留下的遺囑啊!我掏出鋼筆,把這句話端端正正地寫到小本子上,交給了孩子……19年9月9日(有別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敵兵卡著孩子的腰,故意在窗口上晃來晃去,還陰陽怪氣地叫喊著挑釁的話語,這肆無忌憚的暴行顯示出他們的兇狠殘忍、冷酷無情。B.“槍聲暫時停止了,戰場上頓時靜下來。這種寂靜是難耐的。”描繪了戰場上突然的安靜,突出了這種寂靜帶來的壓抑感和緊張感。C.被班長接住的女孩,在班長受傷、緊閉雙眼以及臨終前都說過一句話“叔叔,你說”這兩句話含義相同,都表達了女孩對父母的思念。D.小說中的班長和《百合花》中的小通訊員都是普通的革命戰士形象,他們雖然性格不同,但是都不怕犧牲,對革命和人民無限忠誠。2.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開頭寫磚塊有的“是新補上的”,有的“參差不齊”,運用細節描寫的手法,展示了我們的軍隊曾經在這里進行過激烈的戰斗。B.本篇小說既有對班長的動作、語言等方面的描寫,也有對突擊隊隊員在困境中相互救助等情節的設計,體現了文學藝術的合理真實。C.本篇小說和《百合花》敘述順序不同,但在敘事風格上都同樣細膩,善于通過緊湊的情節和緊張的氛圍來吸引讀者的注意力。D.本篇小說敘述節奏較快,敘事性較強,而其另一篇《黨費》在記敘的同時加入了大量的描寫和抒情,敘述節奏較為舒緩。3.文藝評論家侯金鏡評價王愿堅寫人物,“不著力寫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過程,而是捕捉性格閃出耀眼光輝的那一剎那,英雄人物完成自己性格的那一瞬間”。請結合文本具體分析作者捕捉“人物哪些那一剎那,那一瞬間”,展現了怎樣的人物形象?4.文中很多地方都用了“班長”這一稱呼,本可以用“他”代替,而不用“他”,堅持大量使用“班長”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參考答案】1.C2.B3.①在敵人挾持孩子射擊的緊要關頭,班長果斷決策,刺刀作戰,展現了一個剛毅果斷、勇敢無畏的勇士形象。②在沖進樓房肉搏的當口,班長直接用身體護住孩子,慘遭刺傷,展現了一個奮不顧身、無私忘我的英雄形象。③在生命垂危之際,班長不顧自己的傷痛,一心想著留給孩子更多些囑托,展現了一個關愛后代、胸懷博大的長者形象。4.①有利于人物塑造:大量使用“班長”這一稱呼,突出了班長的身份和領導作用,有助于讀者更好地理解他的決策和行動背后的意義。②有助于情感表達:使用“班長”這一稱呼,有助于讀者更深刻地感受到戰士們對班長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增強故事的情感深度和感染力。③保持敘事的連貫性:使用特定的稱呼來指代特定的人物,避免使用“他”時可能產生的混淆和中斷,使故事的敘述更加流暢。④突出小說的主題:通過大量使用“班長”這一稱呼,有助于突出班長作為革命戰士的責任感、使命感和奉獻精神。【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能力。C.“這兩句話含義相同,都表達了女孩對父母的思念”錯誤。第一句隱含著女孩對父母的思念之情。第二句話是在班長臨終前,女孩希望班長能夠給她留下一些寶貴的話語或者囑托。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B.“有對突擊隊隊員在困境中相互救助等情節的設計”錯誤。本文并沒有設計突擊隊隊員在困境中相互救助的情節,而是重點突出了突擊隊隊員關心孩子、英勇戰斗的情節。故選B。3.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由原文“班長還像沖鋒前那樣,單腿跪在窗前,臉頰緊貼著窗邊的墻壁。汗,像小河一樣流著,把墻皮濕了一大片。他眼里布滿了血絲,兇得怕人,從和他相識以來,我就沒有見到他的眼這么兇過。他就這么呆呆地望著,手正在扭動著胸前的衣扣,一個衣扣碎成兩半,脫落了,又揪住了另一個……募地,他把揪在手里的一個扣子一扔,壓低了聲音命令道:‘上刺刀!’”可知,在敵人挾持孩子射擊的緊要關頭,班長果斷決策,刺刀作戰,展現了一個剛毅果斷、勇敢無畏的勇士形象。由原文“另一敵兵正一手抓著個孩子的衣領、一子提槍向窗口奔來,一見班長進來,竟舉起孩子,惡狠狠地向他砸過來。就在這緊急的當口,只見班長把槍往臂彎里一掛,攤開雙手,猛地接住了孩子。隨著向后趔趄的勁兒,身子一側歪,把孩子擋在胸前。可就在他這一轉身的工夫,身體的側面暴露給了敵人,敵人一個前進刺,刺刀戳進了他的肋下,他倒下了……”可知,在沖進樓房肉搏的當口,班長直接用身體護住孩子,慘遭刺傷,展現了一個奮不顧身、無私忘我的英雄形象。由原文“他竭力地壓著喘息,向我望了一眼,伸手指了指口袋。他的意思我明白,是想找點什么留給孩子。但是,在一個突擊班的戰士身上能找到什么呢?我翻遍了他所有的口袋,只找到了一個小筆記本。他閉上眼睛,攢了攢力氣,然后對著孩子說:‘好孩子,記住!長大了以后,不管什么事,只要是為了將來的、是為了人民的,就應該下勁兒去做!哪管是一星半點……’”可知,在生命垂危之際,班長不顧自己的傷痛,一心想著留給孩子更多些囑托,展現了一個關愛后代、胸懷博大的長者形象。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的體裁特征和表現手法的能力。由原文“就在這緊張的時刻,班長咬著牙向機槍射手揮了揮手,大聲喊道:‘停止,停止爆破!’”“募地,他把揪在手里的一個扣子一扔,壓低了聲音命令道:‘上刺刀!’”可知,文章中下達命令的是班長,所以,大量使用“班長”這一稱呼,突出了班長的身份和領導作用,有助于讀者更好地理解他的決策和行動背后的意義。由原文“‘怎么辦呢?’我們的眼都轉向班長了”“我和班長抬著梯子向樓房奔去。當敵人弄清了我們的行動,開始還擊時,班長已經攀著窗口跳進樓里。我緊跟著他攀上窗口,他已把趕上前來的一個敵兵戳翻了”可知,當遇到緊急情況,大家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大家就把目光移向班長,當遇到危險時,班長身先士卒,所以,使用“班長”這一稱呼,有助于讀者更深刻地感受到戰士們對班長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增強故事的情感深度和感染力。“他”是代詞,本文涉及到很多人物,使用“他”容易造成指代混亂和敘事中斷,而使用“班長”這一稱呼,用來指特定的人物,能夠保持敘事的連貫性,使敘事更加地流暢。本文塑造了一個剛毅果斷、勇敢無畏、奮不顧身、無私忘我、關愛后代、胸懷博大的英雄形象。文章通過大量使用“班長”這一稱呼,有助于突出班長作為革命戰士的責任感、使命感和奉獻精神。六、(2024·浙江杭州高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孩兒面梁曉聲那天晚上,我在友人家做客。友人乃中年書法家,墨跡很是值錢,其父生前也是一位極有分量的書法家。正聊著,忽聞敲門聲,聲稱要找“汪銘老先生”,歸還一樣東西。友人妻開了門,讓進一位二十多歲的青年。看其衣著氣質,山里人無疑。友人問青年從何處來?答曰從大興安嶺林區來。問歸還什么?青年猶豫不語。于是友人將青年引入另一房間,指墻上其父遺像說:“我是你要找的人的兒子。而且他只有我這么一個兒子。”青年沉吟半晌,默默從肩上取下布袋,放于桌上。又默默從袋中取出布包,一層、兩層、三層,展開三層包裹,現出一塊硯來,光潤瑩潔,精湛渾樸。好一塊古色古香的文房之寶!友人不禁“呀”了一聲,急問:“此硯是怎么落在你手中的?”青年說:“為了歸還,十幾年間我專程到北京四五次,尋找它的主人尋找得好苦!今總算尋找到了,我也從此了卻一樁心事……不過我現在好渴……”友人立即吩咐其妻:“快沏茶來!”趕緊讓于沙發,待為嘉賓。青年飲了幾口,講出下面一段事:二十二年前,大興安嶺某農場的一個伐木隊里,來了一個人,一個神色沉郁、五十多歲的勞改分子。當天,伐木隊長向自己手下的三十多名伐木工人打招呼:“我看此人,衣物很少,書卻挺多,不卑不亢,滿臉正氣,這年月,蒙受不白之冤的好人不少。咱們誰也不許為難他。”后來發生的一件事,證明伐木隊長的判斷不錯。一頭熊,闖入伐木人家屬住的房子。炕上正睡著一個未滿周歲的孩子。那孩子不是別人,正是歸還古硯的青年。熊,就臥在孩子身旁,將嘴巴伏在兩只前掌上打盹……幾個小伙子,攥著利斧,要闖入屋里;有人從窗口偷偷伸進去獵槍……他們被那接受改造的人一一攔住了。他說:“熊在這種時候,一般不傷人。最穩妥的辦法,是有人進屋里去,將孩子抱出來……”他以他所主張的方式救出了那個孩子……他在伐木工們的心目中成了傳奇人物。伐木隊長公然和他交上了朋友,毫無避諱地和他稱兄道弟,還經常請他到家里去喝酒……一天,他伐木時,碰上了“吊死鬼”——一棵已經伐斷的樹,被另一棵樹半空“扯”住。他碰上了兩棵斷樹被同一棵樹半空“扯”住的險情。他打準了第三棵的倒勢,開動了電鋸。森林里突然刮起一股風。那風起得好疾,好猛。他剛聽一聲大喊:“閃開!”一抬頭看時,兩棵斷樹被刮得脫了依持,凌空向他頭頂砸下來。他還沒來得及做出迅速的反應,就被人推出一丈多遠,跌倒在雪窩里……參天大樹轟然倒下,壓著的是伐木隊長……半月后,他離開了大森林。誰也不曉得他將被弄到哪里去,等待他的是兇是吉。他沒有忘記向伐木隊長的妻子告別。他對她說:“你們母子以后的生活肯定會很艱難。我處于這般田地,無法報答你丈夫的救命之恩。也無力周濟你們母子。只有這塊古硯,是傳家之寶,姑且收下吧。有機會變賣掉。可維持三年五載的衣食。”他雙手捧硯,摯誠相贈。她感激涕零,卻堅拒不受。最后,他嘆息一聲,說:“就算我將它寄托于你們吧。若是哪一天,我的處境略有轉變,就讓孩子帶這塊硯去找我。我會把他當成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友人及其妻聽至這里,不禁四目涕視,我看得出,他們內心里都活動著些微妙的想法。友人囁嚅地說:“可是,可是我父親……我剛才告訴過你的,他已經去世了……”青年說:“我母親也去世了。母親去世前,再三叮囑我——將來一定要尋找到這塊硯的主人。當年講好是寄托于我們的,我們就一定要守信用,一定要物歸原主。我千里迢迢又來到北京,只是為了歸還這塊硯。除此沒有別的目的。”友人夫婦,頓時肅然。青年又說:“允許我再看一眼老先生么?”友人愧曰:“當然當然。”于是青年第二次至遺像前,三鞠躬后,拱手作別。友人問:“你可知此硯現在值多少錢?”青年回答:“三年前曾有人出兩萬元高價求買。雖家境貧寒,但畢竟是信托之物,不欲換錢。”友人感慨地說:“這是一塊安徽歙縣出品的古硯。曾是宮廷之物,歸于我家祖上,已傳七八代之久。撫之如柔膚,叩之似金聲。素享“孩兒面”之美譽。蘇東坡曾贊“孩兒面”——‘澀不留筆,滑不拒墨’。可不是區區兩萬元就能買賣之物啊!”遂向其妻暗使眼色,其妻領悟,轉身取一信相贈,言內有五千元,聊謝歸還誠意……青年堅拒不受。友人說:“請稍候。我為你寫一條幅,可愿收下?”青年微笑,說這是很高興收下的。于是友人鋪展紙幅,便用那“孩兒面”細細研墨。研罷,懸筆在手,似一時不知該寫什么,側目求援視我……我沉吟有頃,想出四句話:世人皆圖幣,君子古心來,孩兒面依舊,樸拙放異彩!友人隨聲落筆,果然龍飛蛇舞,墨跡不凡!我望著那青年,心中暗思——好一段古硯情!好一塊“孩兒面”!好一位品性古樸未染的青年!1.下列對這篇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青年將古硯包裹得里三層外三層,藏布袋里。足見青年的小心謹慎和對古硯的無比珍視,主要因為這是一塊非常值錢的古硯。B.汪銘老先生當年冒險從熊口下抱出孩子,固然見他的大智大勇,但這樣的大膽冒失,導致有了后來伐樹的危險,差點喪失性命。C.僅為當年的一句托詞,青年十幾年間,千里迢迢專程來北京歸還古硯。D.小說結尾友人展紙揮毫,題字相贈,與前文沖突,具有突轉的戲劇效果。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運用語言、細節等描寫手法塑造了青年謹守信用、質樸淡泊、心懷感恩的人物形象。B.“孩兒面”是小說的線索,使故事情節集中、緊湊地展開,同時也有利于主題的表達。C.小說語言流暢,尤其是富有個性化的語言使作品呈現出華麗的語言風格。D.小說以“我”的視角來敘事,使事件顯得真實可信。“我”不僅是故事的講述者,也是故事的參與者。3.這一晚友人的心情可謂跌宕起伏。請簡要概括友人的心理變化。4.青年歸還古硯是小說的主體情節,但小說為什么要花近一半的篇幅,寫青年講述往事呢?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看法。【參考答案】1.C2.C3.①青年人聲稱要找“汪銘老先生”,歸還一樣東西時,友人很疑惑;②友人看到硯時很吃驚;③當聽到父親要將青年當成親生兒子一樣時,友人害怕青年此來會成為自己的負擔;④青年拒收五千元,友人展紙揮毫,題字相贈內心充滿了對青年歸硯的感謝和對青年美好品質的贊許。4.①從故事情節看,這段往事是對古硯來歷的必要交待,這才有了小說歸還古硯的故事,使故事情節曲折有致,富有波瀾。②從人物塑造看,插敘內容表現出上一輩人的勇敢、智慧、樸實、犧牲、友愛的精神品格,豐富了人物形象。③從思想主旨看,這段古硯情,蘊含著作者對苦難環境中人與人之間樸實友愛精神的贊美之情,豐富了小說內涵,突出了小說人情美的主題。【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A.“主要因為這是一塊非常值錢的古硯”錯誤。由原文“我母親也去世了。母親去世前,再三叮囑我——將來一定要尋找到這塊硯的主人”等句子可知,青年的小心謹慎和對古硯的無比珍視表現的應該是青年重承諾。B.“但這樣的大膽冒失,導致有了后來伐樹的危險,差點喪失性命”錯誤。“熊在這種時候,一般不傷人。最穩妥的辦法,是有人進屋里去,將孩子抱出來”,由這句話可知,除了進房間把孩子抱出來,別無他法,因此他冒險從熊口下抱出孩子說明他勇敢心善。D.“與前文沖突,具有突轉的戲劇效果”錯誤。友人展紙揮毫,題字相贈,是因為青年拒絕收取五千元紅包,因此,友人借青年歸還的“孩兒面”研墨題詞送青年,情節水到渠成,沒有突轉。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C.“呈現出華麗的語言風格”錯誤,小說的語言風格是質樸而非華麗。故選C。3.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人物心理變化的能力。根據原文“正聊著,忽聞敲門聲,聲稱要找‘汪銘老先生’,歸還一樣東西……友人問青年從何處來?……問歸還什么?”,可知青年人聲稱要找“汪銘老先生”,歸還一樣東西時,友人一連串的問題,表現了友人對青年的到來充滿了疑惑。根據原文“友人不禁‘呀’了一聲,急問:‘此硯是怎么落在你手中的?’”,可知通過語言和細節描寫,表現了友人看到硯在青年手里時驚訝的神態,表現了吃驚好奇的心理。根據原文“最后,他嘆息一聲,說:‘就算我將它寄托于你們吧。若是哪一天,我的處境略有轉變,就讓孩子帶這塊硯去找我。我會把他當成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友人及其妻聽至這里,不禁四目涕視,我看得出,他們內心里都活動著些微妙的想法”,可知當聽到父親要將青年當成親生兒子一樣時,友人與妻“內心里都活動著些微妙的想法”,“微妙的想法”是害怕青年此來會成為自己的負擔。根據原文“于是友人鋪展紙幅,便用那‘孩兒面’細細研墨。研罷,懸筆在手,似一時不知該寫什么,側目求援視我……我沉吟有頃,想出四句話:世人皆圖幣,君子古心來,孩兒面依舊,樸拙放異彩!友人隨聲落筆,果然龍飛蛇舞,墨跡不凡”,可知青年拒收五千元,友人展紙揮毫,題字相贈內心充滿了對青年歸硯的感謝和對青年美好品質的贊許。4.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的能力。從小說的情節上來看,小說插敘“青年講述的一段往事”,“他對她說:‘你們母子以后的生活肯定會很艱難。我處于這般田地,無法報答你丈夫的救命之恩。也無力周濟你們母子。只有這塊古硯,是傳家之寶,姑且收下吧。有機會變賣掉。可維持三年五載的衣食。’”交代古硯臺的來歷,使得情節有了波瀾。“青年講述的一段往事”是小說的插敘部分,補充交代了小說中的人物和事件,使內容豐富充實,也說明了歸還古硯的原因,而且使小說結構更加曲折有致。從人物塑造看,插敘的部分內容,表現出上一輩人的精神品格。“他說:‘熊在這種時候,一般不傷人。最穩妥的辦法,是有人進屋里去,將孩子抱出來……’”表現了汪銘老先生的勇敢、智慧;“參天大樹轟然倒下,壓著的是伐木隊長……”表現了伐木隊長的犧牲、奉獻;“他雙手捧硯,摯誠相贈。她感激涕零,卻堅拒不受”表現了母親的樸實;“伐木隊長向自己手下的三十多名伐木工人打招呼:‘我看此人,衣物很少,書卻挺多,不卑不亢,滿臉正氣,這年月,蒙受不白之冤的好人不少。咱們誰也不許為難他。’”表現了隊長的樸實、友愛。從思想內涵看,插敘部分介紹了這段古硯情的由來,苦難環境中人與人之間樸實、友愛精神令人感動,“青年講述的一段往事”豐富了小說的內涵,突出了小說人情美的主題。七、(2024·安徽安慶高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變形記陳巨飛王太貴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醒來后變成了公眾人物。他努力地睜開眼睛,發現自己躺在病床上,一群人笑盈盈地、用他從未享受過的表情看著他。吳老三走了過來,他是王太貴的老板,一個包工頭。平時一向比較張狂,這時,他拿著錦旗走到王太貴身邊,蹲在病床前,把錦旗的另一端放在王太貴虛弱的手上。長槍短炮又咔嚓咔嚓地閃了一通。王太貴感到頭暈目眩,閉上眼睛睡一覺再說。等王太貴再次醒來時,已經是深更半夜了。他終于看清“見義勇為”四個燙金的大字。錦旗壓著幾份報紙,王太貴從報紙的大標題上驟然看到了自己的名字,這嚇了他一跳。他抽出報紙一看,標題寫著:農民工制服綁匪,王太貴大義滅親。王太貴就大概知道自己為什么會躺在這里了。故事要從之前說起。王太貴因吃苦耐勞而成為鋼筋工帶班班長。張勇是王太貴大舅的兒子,一直嬌生慣養。為了給表弟蓋房子,大舅還欠王太貴三萬塊錢呢。張勇心里也急,他在村里當個小電工,賺不了什么錢。在王太貴的說情下,張勇很快就成了吳老三手下的水電工。現在是商品經濟時代,是買方市場。張勇接了這個差事后,身邊就圍滿了各種推銷建材的業務員。王太貴對張勇說,不能被別人的好處沖昏了頭腦,工程驗收不掉,自己就要吃大虧了。張勇的活還真沒驗收掉。張勇越想越氣,心想自己出來干了半年活,一開始信了業務員的哄騙,沒通過驗收也就算了,后來整改得很認真,憑什么吳老三不驗收﹖就是想賴賬!我看他就是黑心包工頭……張勇氣不過,三杯酒下肚,各種委屈涌上心頭。正當吳老三向客人介紹工程進展情況時,張勇一把揪住吳老三,騰地從背后抽出菜刀將他綁架了。就在警察多項營救方案失敗、大家一籌莫展之際,一個人卻突然從天而降,重重地落在張勇的身上。巨大的慣性撞開了吳老三,直接把張勇撲倒在地上。等大家緩過神,發現張勇在這個人身下一動不動,汩汩地流著鮮血。報道后面,王太貴看到記者的名字,他叫胡文。他決定天亮聯系胡文,說明真實情況,再按事實報道。事實是:王太貴正在高高的腳手架上扎鋼筋,叫張勇不要沖動,放下菜刀,他就朝腳手架的邊緣挪了挪,沒想到一時不慎,從五層樓上摔下,落到張勇的頭上,出于偶然救了吳老三,壓死了張勇,這才撿了自己一條命。當然不是見義勇為,更不是什么大義滅親。這個報道要是被家人或是大舅看見了,還指不定會發生什么誤會。第二天上午十點多的時候,王太貴醒了。病房里多了一個50多歲的禿頂男人,他說他叫胡文,報道是他寫的,應上級要求,想再作深入報道……王太貴心想,怎么就送上門來了。王太貴向胡文說明了真實情況。他說。我害死表弟,還成了英雄,家里人怎么看我 胡文說,你說了誰會信﹖如果說出事實,你大舅一家仍然要找你麻煩,社會上反而會笑話你。你把掙來的錢孝敬你大舅一家,我再幫你證明。這樣于你、于我、于大家,都很有好處。他也想了想,胡文說的好像真有些道理。可是這樣“順其自然”,心里又很不安。老婆說自己都回娘家了,大舅和大舅媽吵得受不了……胡文建議王太貴繼續“裝英雄”,一方面可能是“裝”比“不裝”好,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胡文馬上要評定高級記者的職稱。胡文前一段時間一直努力,就是想制造一些響動,給自己加分。胡文從醫院出來,長長地噓了一口氣。他突然覺得,自己好像也被誰綁架了。胡文的稿子發出后,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也引起了新安縣的文明辦主任劉義民的注意。他已經干了十五年正科了,這么多年來,提拔的機會總是與他擦肩而過。王太貴的出現讓劉主任看到了這種運氣。他叫來胡文,問起王太貴的情況。胡文說,如果想上報他為亮點人物,還是要慎重。緊接著,王太貴就作為亮點人物候選人報上去了。今年的評選和以往稍有不同,增加了微信投票的環節。王太貴的傷幸虧無大礙。住院期間,家人來了幾次,聽家人說,大舅媽之前幾乎是每天來哭一次,現在偶爾還會來家里哭一場,但成為一種習慣,都見怪不怪了。有一天,有個醫生對他說,王太貴,我們都在給你投票呢!你現在全省有名了。王太貴了解了怎么回事后,就讓胡文聯系劉主任。胡文說,你忘了我們當初約定的事嗎 再說,你不說別人怎么知道呢 王太貴說,不行,我要找劉主任。見到了劉主任,王太貴說明了情況,表示要退出評選。劉主任生氣地說,你為什么現在才說這些 馬上評選結果都要下來了,你在這里搞什么飛機 既然誤會已經形成,就不可挽回了。再說,這已經不是你個人的事了,這是全縣的大事。你騙了人,也就是胡記者和我騙了人,也就是我們全縣騙了人,你難道讓別人喊我們縣是騙子縣嗎 劉主任說。王太貴說,我不想當騙子。劉主任說,那不就成了,你一個人用善意的謊言化解全縣的誠信危機,也是一種見義勇為。你現在不就是擔心對不起你大舅一家﹖到時候我和胡記者一起去你大舅家說明情況,化解誤會。王太貴小雞啄米似的點點頭,劉主任和胡文相視一笑。王太貴也就順利評上了亮點人物,也因為這一因素,新安縣被評為先進縣。當然王太貴不知道,胡文已經獲得高級記者職稱。劉主任也得到了重用,任政府辦主任。他每天早晨起來都要看一看鏡子,一看就是半天。有一天,他想他得回家看看了。一回到家,大舅和大舅媽就來了,大舅媽突然號啕大哭,緊接著,大舅也泣不成聲……王太貴看見夕陽漸漸地熄滅,掉入山那邊的深淵去了。他摸清了劉主任的生活軌跡。當劉主任迎上去接女兒的時候,王太貴擋住了劉主任和女兒的去路。劉主任說,不是我不幫你,你用腳趾頭想想,木已成舟的事,我說了又有什么用 王太貴拉住劉主任說,不行,你要幫我證明,我們到電視臺去。“神經病!”劉主任掙脫王太貴,把他推倒在地。王太貴起來后,撲上前去抓住了劉主任的女兒,從背后抽出水果刀。他用命令的語氣對驚魂未定的劉主任說,“快叫記者來,我有話要說!”不一會兒,警察和媒體都來了,劫持著人質的王太貴被包圍在中間。看到劉主任緊鎖的眉頭,王太貴一陣釋然。(選自2021年第5期《小說林》,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笑盈盈地、用他從未享受過的表情看著他”,既表現了人們對王太貴敬仰的心情,也表現了王太貴身份變化后難以適應的心理。B.“劉主任和胡文相視一笑”,這一細節不僅寫出了劉主任和胡文說服王太貴后的開心,而且寫出了他們對王太貴盲目順從的滿意。C.“夕陽漸漸地熄滅,掉入山那邊的深淵去了”,這句話實寫王太貴所看到的眼前之景和王太貴絕望又無助的心境。D.作者善于運用對比來刻畫人物,既有不同人物之間的對比,也有同一人物前后不同表現的對比,對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2.關于本文“人物設置”的解說,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張勇是進城農民工,他“缺少經驗”“貪圖小利”又“性格沖動”,是故事發生的“人物引子”。B.大舅媽是典型的母親形象,喪子讓她痛不欲生,正是她的一次次哭訴,使得王太貴回歸了自我。C.劉主任是基層官員,他的所作所為是為了“抓住提拔的機會”,他的出現使小說主題得以提升。D.胡文是小說中的關鍵人物,是他的一篇主觀臆斷的報道,改變了主人公的命運,推動了情節發展。3.小說圍繞“綁架”展開,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文中“綁架”的含義。4.我們在影視作品中見過“變形”,如《蜘蛛俠》《超人》。在課文中讀過“變形”,如《變形記》《促織》。請從“變形”的情節內容、人物形象、主題意義三方面去分析本文的特別之處。【參考答案】1.C2.B3.①真實的有形的綁架:張勇將包工頭吳老三綁架,王太貴將劉主任的女兒綁架。②無形的道德的綁架:胡文、劉主任為名利所綁架;胡文、劉主任把王太貴推上“亮點人物”,以“否則全縣成為騙子縣”等名稱“綁架”王太貴;王太貴為“英雄”身份綁架。4.①情節內容:王太貴因為一場道德綁架變形為英雄,最后又用綁架的方式實現自我拯救,找回自我,變回普通人。②人物形象:王太貴吃苦耐勞,老實本分,不為名利所動,在變形的故事中完成了自我救贖,喚回本真。③主題意義:王太貴“變形”反映的是普通人在現實生活中被金錢、名利.道德等外物支配“異化”而擠壓變形的思考,表現對底層普通人生存狀態的反省與深思,表達出對回歸真實自我,回歸內心安寧的呼喚。【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C.“實寫王太貴所看到的眼前之景和王太貴絕望又無助的心境”錯,這句話實寫王太貴所看到的眼前之景,虛寫王太貴絕望又無助的心境。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B.“正是她的一次次哭訴,使得王太貴回歸了自我”錯,不全是因為大舅媽的一次次哭訴。家族的壓力只是王太貴回歸自我的原因之一,還有自我的反省、公眾的審視等原因。故選B。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詞語含義的能力。①真實的有形的綁架:文章寫了兩次真實的綁架,一次是張勇將包工頭吳老三綁架,“張勇氣不過,三杯酒下肚,各種委屈涌上心頭。正當吳老三向客人介紹工程進展情況時,張勇一把揪住吳老三,騰地從背后抽出菜刀將他綁架了”;一次是王太貴將劉主任的女兒綁架,“王太貴起來后,撲上前去抓住了劉主任的女兒,從背后抽出水果刀,用命令的語氣對驚魂未定的劉主任說,快報警”。這兩次是“有形”的綁架。②無形的道德的綁架:胡文之所以勸說王太貴“裝英雄”,有著自己的考量,“胡文馬上要評定高級記者的職稱。胡文前一段時間一直努力,就是想制造一些響動,給自己加分”,胡文建議王太貴繼續“裝英雄”,原因是自己馬上要評定高級記者的職,想制造一些響動,給自己加分;劉主任也一樣,結合“胡文的稿子發出后,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也引起了新安縣的文明辦主任劉義民的注意。他已經干了十五年正科了,這么多年來,提拔的機會總是與他擦肩而過”可知,文明辦主任劉義民注意王太貴,是為了“抓住提拔的機會”。胡文、劉主任為名利而說動王太貴,“綁架”王太貴。結合“既然誤會已經形成,就不可挽回了。再說,這已經不是你個人的事了,這是全縣的大事……你一個人用善意的謊言化解全縣的誠信危機,也是一種見義勇為”可知,劉主任說誤會已經形成,就不可挽回了,因為已經不是個人的事了,而是全縣的大事,用善意的謊言化解全縣的誠信危機,也是一種見義勇為。胡文、劉主任把王太貴推上“亮點人物”,以“否則全縣成為騙子縣”等“綁架”王太貴。這是“無形”的綁架。4.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寫作特色的能力。①情節內容:王太貴的“變形”有兩次,一次是因失足從腳手架上掉下來,正好砸中綁架了老板的表弟張勇,王太貴被記者胡文,辦主任劉義民道德綁架,變形為英雄;一次是文章結尾,王太貴多方要求講出事情真相無果,最后只好通過綁架吳老板的女兒,叫來警察,用綁架的方式實現自我拯救,找回自我,變回普通人。②人物形象:王太貴是個普通工人,文中寫“王太貴因吃苦耐勞而成為鋼筋工帶班班長”,可見他吃苦耐勞;無意中成了英雄后,王太貴內心不安,多次想要講出實情,但在胡文、劉主任等人的道德綁架下不得不順著時態發展進行,說明他老實本分;最后他不為名利所動,為了講出實情用綁架的形式叫來警察,在變形的故事中完成了自我救贖,喚回本真。③主題意義:王太貴“變形”指的是人在利益面前、在失去真我后的精神、心理改變及掙扎。王太貴“被英雄”后可謂名利雙收,但他良心一直不安,想要講出實情,最后也終于實現了自我救贖,良心獲得了安寧;而文中的胡文和劉主任同樣也是被金錢名利綁架的人,在個人利益面前,他們不顧事情的真相,逼迫王太貴“裝英雄”,反映出被金錢、名利、道德等外物支配的“異化”。小說反映的是普通人在現實生活中被金錢、名利、道德等外物支配“異化”而擠壓變形的思考,表現對底層普通人生存狀態的反省與深思,表達出對回歸真實自我,回歸內心安寧的呼喚。八、(2024·貴州安順高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善人老舍汪太太最不喜愛人叫她汪太太;她自稱穆鳳貞女士,也樂意別人這樣叫她。她丈夫很有錢,她老實不客氣地花著;花完他的錢,而被人稱穆女士,她就覺得自己是個獨立的女子,并不專指著丈夫吃飯。穆女士一天到晚甭提多忙了,又搭著長得富態,幾乎忙得喘不過氣來。不必提其他,就光拿上下轎車說,穆女士也便是穆女士!一天得上下多少次。哪個集會沒有她?哪件公益事情沒有她?換個人,那么兩條胖腿就夠累個半死的。穆女士不怕,她的生命是獻給社會的;那兩條腿再胖上一圈,也得設法帶到汽車里去。她永久疼愛著自己,但是更愛他人、她是為救世而來的。穆女士還沒起床,丫環自由就進來回話。她囑咐過自由們不止一次了:她沒起來,不準進來回話。丫環就是丫環,叫她“自由”也沒用,天生的不知好歹。她真想抄起床旁的小桌燈向自由扔去,可是覺得自由還不如桌燈值錢,所以沒扔。“自由,我囑咐你多少回了!”穆女士看看鐘,快九點了,她消了點氣,不為其他,是喜歡自己能一氣睡到九點,身體定然不錯;她得為社會而疼愛自己,她需要長時間的睡眠。“不是,太太,女士!”自由想解釋一下。“說,有什么事!別磨磨蹭蹭的!”“方先生要見女士。”“哪個方先生?方先生可多了,你還會說話呀!”“老師方先生。”“他又怎樣了?”“他說他的太太死了!”自由似乎很替方先生難過。“不用說,又是要錢!”穆女士從枕頭底下摸出小皮夾來:“去,給他二十,叫他快走!”自由拿著錢要走,又被主人叫住:“叫博愛放好洗澡水。”自由走出去后,穆女士又想起來:方先生家里落了喪事,二少爺怎么辦呢?平白無故的死哪門子人,又叫少爺得荒廢好幾天的學!穆女士是極注意子女教育的。“博愛,開飯!”她賭氣似地大喊。穆女士的早飯很簡單:一大盤火腿蛋,兩塊黃油面包,草果果醬,一杯加乳咖啡。吃著火腿蛋,她想起方先生來。方先生教二少爺讀書,一月二十塊錢,不算少。不過,方先生到底可憐,她得設法安慰方先生:“自由,叫廚子把雞蛋給方先生送十個去;囑咐方先生不要煮老了,嫩著吃!”穆女士咂摸著咖啡的回味,想象著方先生吃過嫩雞蛋必能健康起來,足以抵抗得住喪妻的悲苦。繼而一想,方先生既喪了妻,沒人給他做飯吃,以后索性就由她供給他兩頓飯,那可就得少給他幾塊錢。他少得幾塊錢,可是吃得舒服呢。她總是給別人想得這樣周到,她永遠體諒人憐愛人,可是誰體諒她憐愛她呢?想到這兒,她覺得生命是個空虛的東西。工作,只有工作使她充實,使她睡得香甜,使她覺到快活與自己的價值,她到書房去看這一天的工作。她的秘書馮女士已在書房等了一點多鐘了。馮女士才二十三歲,長得不算難看,一月掙十二塊錢。穆女士給她的名義是秘書,穆女士的交際多么廣,做她的秘書當然能有機會遇上個闊人;假如嫁個闊人,一輩子有吃有喝,豈不比現在掙五六十塊錢強?穆女士為別人打算老是這么周到,而且眼光很遠。見了馮女士,穆女士嘆了口氣:“哎!今兒個有什么事?說吧!”她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9、小說主題多維探究-情感傾向思路引入小說的主題意蘊具體包括思想意蘊和情感意蘊兩個方面:思想意蘊是指作品表現出來的思想意義,主要指文本帶給讀者的思考和認識,重在理解小說的思想性、認識性;情感意蘊是指作品的情感傾向,即作者的情感態度(喜怒褒貶),重在理解作者的傾向性。我們在閱讀小說時,可以找出文本里不同的人、事、物,分別探究作者對他們或它們的情感態度;也可以抓住小說中流露作者思想傾向的關鍵性詞語或語句來把握。典例分析(2014重慶卷《東壇井的陳皮匠》/何曉)文中寫了陳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對無限商機的不同態度,請予評價;作者這樣寫的意圖是什么,請予探討。【參考答案】評價:(1)①作品表現了陳皮匠面對商機沖擊時恬靜淡泊的人生態度和對傳統文化的守護,他在商業化大潮沖擊下的無奈,顯示了守護者的孤獨;②其他古城人更多關注的是開發歷史文化資源帶來的商業價值,這種對待古文化遺產的態度有失偏頗。(2)探討:肯定守護傳統文化的行為,批判將傳統文化遺產過度商品化的社會現象,表達對時下強烈功利化的社會現象的憂慮。技法總結一、抓語言的感彩。分析作者描寫人物所用語言的感彩,把握作者對人物的褒貶態度,從而把握小說主題。二、抓體現作者思想傾向的關鍵詞句。如意蘊豐富的哲理句、意味深長的雙關句、生動可感的修辭句、觀點鮮明的議論抒情句以及反復出現的語句等。針對練習一、(2023·四川遂寧高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麻鞋之歌葉梓天水謠曰:秦安褐子清水麻。清水,多美妙的名字,多美妙的地方!這樣的地方,的確如其所名,有一條碧波蕩漾的河,曰牛頭河;這樣的地方,因為有清清的河水,自然就有上好的麻——如果說清水是深藏于秦州大地東北角的一塊綠松石,那遍及四野的麻就是這塊綠松石上一簇簇鮮嫩的絨毛。其實,早在久遠的《詩經》年代,麻作為一種傳統種植作物,就已經成為人們衣著的原料了。這種遠至《詩經》年代的植物,至今還在清水一帶廣泛種植,想想,這是一件多么詩意的事。就像小麥呀玉米呀洋芋呀一樣,麻乃生靈飲食之需。而麻鞋,顯然是飲食之需的一次延伸了,但亦隱隱顯現出沉淀在天水人身上深沉的文化情趣。幾乎每年夏天,天一熱起來,就能看到天水人會穿一雙精致的麻鞋出門。當然,那些所謂的愛美的女子,已經不穿了,寧愿去穿一雙走起來咣當作響的高跟鞋。你穿你的高跟鞋,我穿我的清水麻鞋——盛載著時光痕跡的麻鞋,在這個燈紅酒綠的年代里大抵屬于那些老年人和中年人了。像我這種剛過而立之年卻喜歡穿麻鞋的人,常常被別人視為神經質。其實,燠熱的夏天,穿一雙麻鞋,有什么不好呢!防潮防滑又透氣,腳下風聲習習,醫學上有按摩之功效,美學上還有鞋幫上的種種變化萬千的圖案。況且,一雙麻鞋的誕生,是真正來自于雙手,不似流水線上出來的皮鞋、運動鞋那么枯燥和乏味。它沉浸著手藝的光芒,是農業文明的一則注腳,是一段固定下來的美好時光。有一年夏天,我在清水縣草川鄉的一戶貧寒人家,見到了麻成為一雙麻鞋的漫長過程。主人五十開外,憨厚,本分。他每年都種麻,不是為了食麻籽油,而是為了穿麻鞋。秋天的陽光照在他家的院落里,安靜,美好。他在門外大樹過濾后的點點陽光里,埋頭,認真地做一雙麻鞋。先把早就編成的麻辮置于一平案上,盤成底,復用麻繩左右穿緊。這時,他抬頭,有點木訥地說:“這就叫千層底。這樣,走的路長,腳也舒服。”然后,像栽秧苗一樣,在鞋底的邊上栽上稍粗一些的麻繩,做成鞋幫,一一串起來,再做成鼻梁。這時,就得用一種清水人名曰楦頭的工具,把鞋鼓起來——一只麻鞋的雛形,大抵就出來了——但還遠遠不夠,如同一件精美的藝術品需要不斷地打磨一樣,麻鞋亦然。老人找出一種專門用來編織的鉤針,鉤出麻花辮鞋面和鞋耳,做工前備染。鞋遂成。老人老了,但眼睛不花。有著和女人一樣的精巧的手。他說,做慣了,手哪會生呢!那雙有著刀刻般紋理的雙手,一挑一鉤地完成這些動作時,額角都流出點點汗水。他用袖口一擦,訕訕一笑:“太緊張啦!”平常,他一定是一個人在院落里做的。那一定會更加自如,得心應手。他還拿出家里攢下來的幾雙麻鞋。有腳尖頂端是紅色麻穗的“慈母思親”,有“單鞭救主”。每種樣式,各有寓意,有的甚至還藏著一個遠古的故事或者傳說呢。想想,古人真含蓄,把所思所想,都隱藏在一雙鞋里。這時候,再看它,就會發現,最偉大的文化常常深藏在遙遠僻深的民間。我不知道,公元759年流落在天水且留下“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之佳句的大詩人杜甫,到底是穿一雙什么樣的麻鞋踟躕在秦州大地上的。但在他詩句的背后,我看出了一個詩人的傷感和無奈。莫非,正是一雙產自清水的麻鞋,陪著他從天水到隴南,從隴南再南下成都。我想,古人既有“革皮之良,莫貴于麻”之說,就是對麻的一種尊重,是對一種手藝的尊重,更是對大地恩情的尊重。我們善于忘記的現代人,真應該學會尊重手藝和大地。所幸的是,至今,在夏天的清水,尚能看到一雙雙走在大街上的麻鞋,散發著自然的本質之美,如同一場大自然移動的展覽。但我更想穿上一雙清水麻鞋,流浪在祖國西北的土地上。文本二:胡同文化(節選)汪曾祺胡同和四合院是一體。胡同兩邊是若干四合院連接起來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態。我們通常說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胡同文化是一種封閉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遷,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個胡同里一住住幾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幾輩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舊了,“地根兒”房子就不太好,舊房檁,斷磚墻。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總可以聽到房塌的聲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們舍不得“挪窩兒”——“破家值萬貫”。北京胡同文化的精義是“忍”,安分守已、逆來順受。老舍《茶館》里的王利發說“我當了一輩子的順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態。我們樓里有個小伙子,為一點事,打了開電梯的小姑娘一個嘴巴。我們都很生氣,怎么可以打一個女孩子呢!我跟兩個上了歲數的老北京(他們是“搬遷戶”,原來是住在胡同里的)說,大家應該主持正義,讓小伙子當眾向小姑娘認錯,這二位同志說:“叫他認錯?門兒也沒有!忍著吧!——‘窮忍著,富耐著,睡不著瞇著’!”“睡不著瞇著”這話實在太精彩了!睡不著,別煩躁,別起急,瞇著,北京人,真有你的!北京的胡同在衰敗,沒落。除了少數“宅門”還在那里挺著,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經很殘破,有的地基柱礎甚至已經下沉,只有多半截還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門外還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馬樁、上馬石,記錄著失去的榮華。有打不上水來的井眼、磨圓了棱角的石頭棋盤,供人憑吊。西風殘照,衰草離披,滿目荒涼,毫無生氣。看看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產生懷舊情緒,甚至有些傷感。但是這是無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經濟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總有一天會消失的。也許像西安的蝦蟆陵,南京的烏衣巷,還會保留一兩個名目,使人悵望低徊。再見吧,胡同。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藝術特點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本一中,作者把清水種麻延綿至今說成是一件“詩意的事”,與下文寫麻的實用價值形成了對比。B.文本二中,作者用生活瑣事表現北京人善于忍耐,一句“北京人,真有你的”,意味深長,耐人尋味。C.文本一中,作者細致描繪麻鞋制作過程,突出傳統手藝的光芒,引出偉大的文化常深藏于僻遠民間的感慨。D.文本二中,畫線句子渲染了胡同衰敗沒落后的凄慘景象,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作者懷舊傷感的情緒。2.如何理解“最偉大的文化常常深藏在遙遠僻深的民間”這句話?請結合文本一的內容簡要分析。3.兩則文本都寫了文化載體的沒落,但兩位作者對此的態度不盡相同,請結合文本作簡要評析。二、(2024·浙江高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最響的炮仗汪曾祺孟家炮仗店的孟老板,孟和,走出巷口。唉,孟老板這一趟走出巷口跟哪一趟都不大同。一出他家的門,向北,一爿油燭店。磚頭路。左邊一堵人家的院墻,墻上兩條南瓜藤,南瓜藤早枯透了。右邊一堵墻,突出了肚子,這是一個老廁所。孟老板在這里撒過幾十年的尿。磚頭路。一個破洋瓷臉盆半埋在垃圾堆中。一個小旅館,黑洞洞的,黑洞洞的梁上還掛一個舊燈籠,燈籠上畫了幾個蝙蝠,五福迎門。路上到處是草屑,有人挑過草。兩行水滴,有人挑過水。一個布招,孟老板多年習慣的從那個布招下低頭而過。再過去,一個小小理發店,墻壁上是公安局冬防布告:“照得年關歲暮,宵小匪盜堪猖,……”白紙黑字,字是筋骨飽滿的顏體,旁邊還貼有個城隍大會建會疏啟,黃表紙。凡多招貼處皆為巷口,這里正是個人來人往的巷口。孟老板看了一眼“照得……”,一跳便至“中華民國”了。他搔搔頭,似乎想弄清楚現在究竟是民國幾年。巷口一亮。亮出那面老藍布招子,上了年紀的藍布招上三個大白字:古月樓。太陽落在古月樓樓板上。一片陽光之中,塵埃野鳥浮動。孟老板從前是這里的老主顧,幾乎每天必到。來喝喝茶,吃吃點心,跟幾個熟人見見面,拱拱手,由天氣時事談下去。談談生意上事情,地方上事情。如何承辦冬防,開濟貧粥廠;河工,水龍,施藥,擺渡船,通陰溝,挑公廁里的糞,無所不談。照例凡有須孟老板出力處他沒有不站出來的,有須出錢處,也從不肯后人。孟老板走到巷口,停了一停。他本應現在即坐到古月樓上等起來,但是他拐彎了。這一趟走出巷口跟哪一趟可都不同。他要跟一個人接頭關于嫁他的女兒的事去。孟老板拐了彎,便看見自己家的那個炮仗店。孟老板從他的炮仗店門前而過。關著門。像是靜靜的,過年似的。這是孟老板要嫁女兒的緣故。從前,從前孟家炮仗店門前總擁著一堆孩子,男孩子,女孩子,歪著脖子,吮著指頭。看兩個老師傅做炮仗。一到快吃午飯時候,這一帶的人必聽到“砰--訇!”照例十來聲。都知道孟家試炮仗。試炮仗有一定的地方,一片荒地,廣闊無邊,從巷口不拐彎,一直向北就是了。你每天可以看到孟老板在一棵柳樹旁邊,有時帶著他的孩子。把炮仗一個一個試放。這是這個小城市每天的招呼。保安隊天一亮就練號,承天寺到晚上必撞鐘,中午孟家放炮仗。這幾種聲音,在春天,在冬天,在遠處近處,在風中雨中,繼續存在,消失,而共同保留在一切人的印象中,記憶中。全城不止三家炮仗店,而孟家三代以來比任何一家的炮仗都響。四鄉八鎮,甚至鄰近縣城,娶媳婦,嫁女兒,講究人家,都講究用孟家炮仗,好像才算是放炮仗。香期,廟會。孟蘭焰口,地藏王生日,清明,冬至,過年,孟家架上沒有“連日貨”。老師傅一個下半年總要打夜作,一面喝酒,一面工作到天明。還有著名的孟家煙火,全城沒得第二家。五百里方圓,凡有死喪慶吊紅白喜事,用煙火必找孟家。孟老板手上一個漢玉扳指。孟老板旱煙袋上一個玻璃翠葫蘆嘴子。孟老板每天在這個巷子里走好多回。從家里到店里,從店里到家里。“孟老板”這個稱呼跟孟老板本人是一個。天下有若干姓孟的老板,然而天下只有這么一個孟老板。孟老板差不多每天要到古月樓坐坐。喝喝茶,吃吃點心,跟幾個熟人見見面,談談。古月樓中有他一個長定座兒。但是孟老板這一趟走出巷口跟哪一趟都不同。孟家炮仗店的門關上了。孟老板要把女兒嫁出去。北伐成功,破除了迷信,神像推倒,廟產充公,和尚尼姑還俗,鞭炮業自然大受影響。地方連年水旱兵災,百姓越來越苦,有興致放鞭炮的究竟少了,煙火更是談不上。二十年河堤決口,生意更淡。接著是硝磺缺售,成本高,貨源少,一年賣不出幾掛千子紅。后來,保安隊貼出大布告,不許民間燃放炮竹,風聲鶴唳,容易引起誤會云云!漸漸的,孟老板簡直不容易在古月樓茶客中見到了。店開不下去。家里耗了個空。背得一身的債。這一帶的人多久已不聽見試炮聲音。孟老板還在這條巷子里走出走進。所欠的債務多半是一個姓宋的做的中保。姓宋的專是一個說是打合,牽線接頭,陪人家借字,吃白食,拿干錢角色!今天,現在孟老板就是要碰這個姓宋的去,談談嫁女兒的事情。早先約好,在古月樓見面,再談一趟,就定聘了。古月樓呀,孟老板像是從來沒有上這個地方去過,完全是個陌生。孟老板出了巷口而拐彎了。他要上哪里去呢?是的,上哪兒去呢?他好像是在轉了一會兒,也不問一問他自己。他只是信步而行,過了東街。數十年如一日,鋪在這里的東街。燒餅店的燒餅,石灰店里的石灰,染坊師傅的藍指甲,測字先生的缺嘴紫砂茶壺,……每一塊磚頭在左邊一塊的右邊,右邊一塊的左邊,孟老板從這里過去。這些東西要全撤去,孟老板仍是一個孟老板,他現在也沒有一句話要向世人說。約莫兩個多鐘頭之后,孟老板下了樓來。臉上蠟渣黃,他身邊是那個姓宋的,兩人走到屋檐口,站了一站。姓宋的帽子取下來,搔了搔頭,想說甚么,想想,又不說了。仍舊把帽子戴上。“回見。”“回見。”這時甚么地方突地來了一聲,“孟老板!”孟老板遽然問“甚么事?”這才看出是挑水的老王。這人愣頭愣腦。一對水桶擺呀擺的,扁擔上掛了一條牛鞭子,一綹青蒜。自然是“沒有事”。眼看著這人愣著眼睛過去后,自言自語,“沒有事,沒有事,有甚么事呢?”這教孟老板想起回家了。唉,老孟,老孟,你真狠心,實在是把女兒賣了。孟老板把女兒嫁給保安隊一個班長。姓宋的做媒,明天過門。……孟老板女兒的出門是坐洋車去的。女兒一走,孟老板即出門去,一直向北。這兩天他找到一點廢材料,一個人,做了三個特大雙響,問他干甚么,他一聲不說。現在他帶了這三個大炮仗出去,一直走到荒地。荒地遼闊無邊,一棵禿樹,衰草斜陽,北風哀動。孟老板把三個雙響一個一個點上,隨即拼命把炮仗向天上扔。真是一個最響的炮仗。多少日子以來沒有過的新鮮聲音。這一帶人全都聽到了。沒有一個人知道是怎么回事。(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同樣是古月樓,孟老板從前是“幾乎每天必到”,如今卻“完全是個陌生”,對比鮮明,展現人物前后境遇反差巨大。B.文中經營有道、樂善好施的孟老板店鋪關門、無奈嫁女,“吃白食”“拿干錢”的“姓宋的”卻頗有市場,可見亂世之中,正常的社會秩序已被打亂。C.孟老板走過東街,“沒有一句話要向世人說”,遇到挑水的老王,兩人也是“沒有事”,反映當時底層民眾內心的壓抑苦悶。D.“唉,老孟,老孟,你真狠心,實在是把女兒賣了。”這句話是周圍人對孟老板的評價,是批評孟老板不念親情,賣女還債,令人鄙夷。2.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中多次寫到孟老板這一趟走出巷口和以往不同,將孟老板的現在與過去交錯呈現,起到了串聯小說情節、舒緩敘述節奏的作用。B.“天下有若干姓孟的老板,然而天下只有這么一個孟老板。”小說語言淡而有味,讀者可從字里行間讀出作者對小人物命運的關切、思考。C.“閑筆”指文學作品中在人物和事件主要線索外穿插進去的部分。“燒餅店的燒餅,石灰店里的石灰”就是這樣的閑筆,與小說主題的表達沒什么關系。D.結尾以“禿樹、衰草、斜陽、北風”營造蒼涼蕭瑟的氛圍,遼闊無邊的背景凸顯孟老板的渺小,烘托人物在凄慘境遇下的無力感。3.本文開頭一段不避其繁,結合文本簡要概括其作用。4.結合全文,分析小說標題“最響的炮仗”的多重意蘊。三、(2024·湖南郴州高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競選州長【美】馬克·吐溫幾個月之前。我被提名為紐約州州長候選人。代表獨立黨與斯坦華脫·勒·伍福特先生和約翰·特·霍夫曼先生競選。我總覺得自己有超過這兩位先生的顯著的優點,那就是我的名聲好,而且誠實可信。早餐翻閱報紙時,看到這樣一段消息,說實在話,我以前還從來沒有這樣驚慌失措過:“偽證罪——那就是1863年。在交趾支那的瓦卡瓦克。有34名證人證明馬克·吐溫先生犯有偽證罪。他企圖侵占一小塊香蕉種植地。那是當地一位窮寡婦和她那群孤兒靠著活命的唯一資源。現在馬克·吐溫先生既然在眾人面前出來競選州長,那么他或許可以屈尊解釋一下事情的經過。他愿意這樣做嗎?”我當時驚愕不已!競有這樣一種殘酷無情的指控。我從來就沒有到過交趾支那!我從來沒聽說過什么瓦卡瓦克!我也不知道什么香蕉種植地,正如我不知道什么是袋鼠一樣!接著是《新聞報》,登了這樣一段話:“需要查清——是否請新州長候選人向急于等著要投他票的同胞們解釋一下以下一件小事?那就是吐溫先生在蒙大那州野營時。與他住在同一帳篷的伙伴經常丟失小東西。后來這些東西一件不少地都從吐溫先生身上或“箱子”(即他卷藏雜物的報紙)里發現了。大家為他著想。不得不對他進行友好的告誡。在他身上涂滿柏油,粘上羽毛,叫他坐木杠,把他捧出去。并勸告他讓出鋪位,從此別再回來。他愿意解釋這件事嗎?”難道還有比這種控告用心更加險惡的嗎?我這輩子根本就沒有到過蒙大那州呀。于是。我開始變得一拿起報紙就有些提心吊膽起來。正如同你想睡覺時拿起一床毯子,可總是不放心,生怕那里面有條蛇似的。有一天。我看到這么一段消息。“謊言已被揭穿!——根據五方位區的密凱爾·奧弗拉納根先生、華脫街的吉特·彭斯先生和約翰·艾倫先生三位的宣誓證書,現已證實:馬克·吐溫先生曾惡毒聲稱我們尊貴的領袖約翰·特·霍夫曼的祖父曾因攔路搶劫而被處絞刑一說,純屬粗暴無理之謊言,毫無事實根據。他毀謗亡人,以讕言玷污其美名,用這種下流手段來達到政治上的成功,使有道德之人甚為沮喪。”其次一條引起我注意的新聞是這樣的:“有人見到,昨晚有一個人喝得酩酊大醉,搖搖晃晃地走進吐溫先生下榻的旅館。獨立黨人責無旁貸須證明那個醉鬼并非馬克·吐溫本人。”這是不可思議的,絕對地不可思議。我已經有整整三年沒有喝過啤酒、葡萄酒或任何一種酒了。不久,共和黨的主要報紙“宣判”我犯了大規模的賄賂罪,而民主黨最主要的報紙則把一樁大肆渲染敲詐案件硬“栽”在我頭上。這時候輿論嘩然,紛紛要我“答復”所有對我提出的那些可怕的指控。這就使得我們黨的報刊主編和領袖們都說,我如果再沉默不語,我的政治生命就要給毀了。好像要使他們的控訴更為迫切似的,就在第二天,一家報紙登了這樣一段話:“明察此人!獨立黨這位候選人至今默不吭聲。因為他不敢說話。對他的每條控告都有證據,并且那種足以說明問題的沉默一再承認了他的罪狀,現在他永遠翻不了案了。獨立黨的黨員們。看看你們這位候選人吧!看看這位聲名狼藉的偽證犯!這位蒙大那的小偷!這位盜尸犯!好好看一看你們這個具體化的酒瘋子!你們這位骯臟的賄賂犯!你們這位令人惡心的訛詐犯!你們盯住他好好看一看,好好想一想——這個家伙犯下了這么可怕的罪行,得了這么一連串倒霉的稱號,而且一條也不敢予以否認,看你們是否還愿意把自己公正的選票投給他!”我無法擺脫這種困境,只得深懷恥辱,準備著手“答復”那一大堆毫無根據的指控和卑鄙下流的謊言。但是我始終沒有完成這個任務,因為就在第二天有一家報紙登出一個新的恐怖案件。再次對我進行惡意中傷,說因一家瘋人院妨礙我家的人看風景,我就將這座瘋人院燒掉。把院里的病人統統燒死了,這使我萬分驚慌。接著又是一個控告。說我為了吞占我叔父的財產而將他毒死,并且要求立即挖開墳墓驗尸。這使我幾乎陷入了精神錯亂的境地。在這些控告之上,還有人竟控告我在負責育嬰堂事務時雇用老掉了牙的、昏庸的親成給育嬰堂做飯。我拿不定主意了——真的拿不定主意了。最后,黨派斗爭的積怨對我的無恥迫害達到了自然而然的高潮:有人教唆九個剛剛在學走路的包括各種不同膚色、穿著各種各樣的破爛衣服的小孩。沖到一次民眾大會的講臺上來,緊緊抱住我的雙腿。叫我爸爸!我放棄了竟選。我降下旗幟投降。我不夠競選紐約州州長運動所要求的條件,所以,我呈遞上退出候選人的聲明。并懷著痛苦的心情簽上我的名字:“你忠實的朋友,過去是正派人,現在卻成了偽證犯、小偷、盜尸犯、酒瘋子、賄賂犯和訛詐犯的馬克·吐溫。”(有刪改)材料二:馬克·吐溫在“對美國最有影響的人物”評選中排名第16位,被稱為“美國文學史上的林肯"。他之所以在美國發展史上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為他的絕大多數作品貼近現實、反映現實卻又高于現實。他結合自己所處的時代背景,深入地挖掘社會中的各種人情世故。用敏銳的觀察力對當時美國社會現狀進行分析,然后再用他獨特的幽默的表達方式創作出讀者喜聞樂見的作品。而這些輕松易懂的作品卻將整個資本主義社會中的黑暗人性和社會的陰暗面展現出來。讓他的作品更有批判的力道。他的作品是美國社會的一面鏡子。(節選自趙心放《馬克·吐溫為什么被人們稱為美國文學史上的林肯?》)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A.“我”是小說中的人物,他把一切都往好處想,然而當遇到挫折的時候,就會感覺無所適從。再加上膽小懦弱,經濟地位低下。因而競選失敗。B.小說雖然沒有描寫“我”和競選對手的直接對話,但是小說中的若干細節能讓讀者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競選過程的激烈、競選對手的冷酷無情。C.報紙刊登“吐溫先生對交趾支那偽證案一事一直發人深省地保持緘默”表明“我”可能確實存在劣跡。其實與對手并無本質上的差別。D.“我”個人覺得自己的名聲還好而參加州長競選,但最終卻被選民安上了各種罪名,不得不退出競選。這種黑白顛倒,具有極大的諷刺效果。2.下列對小說相關的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通過自我獨白來呈現故事情節,第一人稱“我”的使用,使敘述顯得真實親切,拉近了作品和讀者之間的距離,讓人體會十分深刻。B.小說以戲謔夸張的漫畫式手法,描寫了馬克·吐溫先生在競選中的經歷,故事雖然很簡單,但情節設計巧妙,扣人心弦,極富戲劇性。C.巧用稱謂變換由最初的“馬克·吐溫”到“偽證犯”“小偷”“盜尸犯”等稱呼的變換,層層遞進,把對手步步緊逼的形象刻畫出來了。D.小說沒有通過人物正面沖突的描寫來刻畫形象,卻設有精妙的一明一暗兩條線索,明線是幾則穿插使用的引文,暗線是“我”的心理變化。3.小說主要情節由新聞片段組成,試分析其作用。4.有人說馬克·吐溫的作品是美國社會的一面鏡子。這篇選文照見了怎樣的社會現實?請結合材料一的內容及材料二的評論簡要分析。四、(2024·貴州六盤水高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燈光秦俑①是上世紀90年代的事了吧。②那時候的鄭州,電是珍稀資源。一個家里,兩個房間共用一個燈泡,這沒啥奇怪的,大家都習以為常。家里攏共就兩個燈泡,這個開著,那個必然關著。有時“哧”一下,開著的燈也突然滅了,這也沒啥奇怪的。那個時候的電啊,說斷就斷了。斷電的不會提前發通知,被斷電的也不至于那么不堪。家里有準備的點上一支蠟燭,繼續吃飯看書寫字。舍不得燃掉那半截蠟燭頭的,摸黑洗個冷水腳,上床閉眼就能呼呼大睡。③很懷念那時候的生活,簡單,質樸,而又充滿熱情。④但是,也有煩惱。⑤最煩惱的是要上早班。我們是德化街北口那邊一家商場的餐食員,早晨六七點,就有商場的工作人員陸續來上班。我們得提前準備員工早餐,多半是自制的豆漿,現蒸的饅頭、包子,還有炸油條,都是日常最普通的吃食,就是特別費時間。⑥凌晨四點多,哪怕是夏天,也要穿兩件衣服,要不然會有一身濕濕的霧氣。要是冬天,就得全身裹得嚴嚴實實的,只露兩只眼睛和一對鼻孔在外頭。我們同事幾個從家里出發,近一點的走路,遠一點的騎自行車,從鄭州的不同方向,匯集到二七廣場,到二七紀念塔的時候,偶爾能碰個面。都是年輕女孩兒,碰面了,笑嘻嘻打個招呼,用電筒閃對方的眼睛,或是互相回應著按響自行車的鈴鐺。有說有笑的,其實是為了給各自壯膽兒。⑦說起來,我們幾個算是單位里膽大的女孩。凌晨四五點,如果沒有月亮,鄭州城還籠罩在一片漆黑的夜色中。沒有路燈,只能靠一支手電筒。每次走到二七塔的時候,腦袋里飛快地閃過一些奇奇怪怪的零星片斷,還有一些市井流傳的形形色色的傳奇物事,越想心里越發毛。⑧那時候,二七塔周圍的高樓還沒有這么多,塔身上的燈也不會長亮。每次從解放路那邊走過來,一抬頭,二七塔便冷冰冰地杵在那兒,我腳下的步子便忍不住地加快。繞是繞不過去的,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走,眼睛盯著腳下的路,越靠近塔邊,手電筒的燈光就好像變得越黯淡,似乎被什么沖淡了似的。⑨直到有一次,記不清是我從二七塔路過的第多少回了。那次我帶的手電筒沒電了,天還特別黑,空氣中彌漫著一層薄薄的霧氣。我使勁甩了甩手電筒,關了重新打開,燈光似乎喘了一喘,嘆了口氣,又馬上熄滅了。四周全是黑色,很厚很厚的那種黑,什么也看不到。路是熟悉的,但沒有了光的指引,路似乎變得跟平時不一樣了,變軟了,軟乎乎的,像踩在棉花上。手腳也一定是冰涼的,背上卻快要滲出汗來。為了壯膽,我故意大聲清嗓子,故意用力踹地面,心還是慌得很。平常經常偶遇的同事也沒見一個。我叫了一聲“王小妮”,沒人應。又叫了一聲“花大姐”,也沒人應。慌亂中,一句歌詞突然從我的嘴里蹦了出來:⑩“東方紅,太陽升……” 這是當時流行的紅歌,也是后來二七塔每日報時用的音樂。歌聲吼出來,我壯膽不小。而且,不知道是被我的歌聲吵到,還是湊巧,二七塔的某個樓層上亮起了一線微弱的燈光。我看了看,霧氣朦朧中,我分不清這是一盞油燈,還是一盞電燈。眼里有了光,心里便沒了怕。有了這一線微光,腳下的路便變得硬實起來,心跳緩和下來,眼前的世界也逐漸分明起來。樓是樓,樹是樹,一切都回歸了它們本該有的樣子。 就是從這次起,再經過二七塔,我都能看到這盞燈。它總是在差不多同一個時刻亮起,從解放路街口出來,遠遠地,我就看到了這盞燈。在霧中時它是微黃的,在雨中時它是閃爍的,在風中時它是飄搖的。很快,我的小伙伴們也發現了這盞燈。我們驚喜地分享著一盞燈的秘密,一起想像著這盞燈背后那個溫暖的人。 一盞燈,照亮了我們前行的路,也溫暖了我們一整個青春。 一晃過去好多年,那個在商場做餐食員的毛頭女孩考進電臺做了新聞主播,而那個久負盛名的大型商場也早已經成為歷史被人們漸漸遺忘。有一次,我參加電臺組織的一個主題活動,要對二七紀念塔做一期深度的訪談宣傳。采訪中,一位曾參與塔樓維修的工程師講到了這么一個故事:為了完成維修任務,他有幾個月時間住在塔樓上。他的睡眠很輕,醒得很早。每天,他都能聽到樓下第一批來德化街上班的女工人。那是凌晨四五點的時候,天特別黑,路上伸手不見五指。那是一個閃耀著理想光芒的年代,每個人的心中都燃著一團火。為致敬那些早起為建設新鄭州做出貢獻的人們,他每天都會在這個時候,短暫地拉亮維修部的燈光……(摘自微信公眾號“我們都愛短故事”2023年第6期)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煩惱”是“我”對那時候生活的感受,主要是凌晨上早班時要走漆黑的路,這也是“我”后來轉行的原因。B.女孩們“打個招呼”“閃對方的眼睛”“按響鈴鐺”的做法是為了在黑夜相互壯膽,也寫出她們的俏皮活潑。C.“溫暖了我們一整個青春”,指二七塔亮起的這盞燈既溫暖了走夜路年輕女孩的心,也給“我們”的成長指引方向。D.“一團火”是工程師亮燈的溫暖之火,是早起建設鄭州女孩們的熱情之火,也是那個年代每個人心中的理想之火。2.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它總是在差不多同一時刻亮起”,為后文工程師每天在凌晨四五點短暫拉亮燈光埋下伏筆。B.文中運用了比喻、對比的修辭手法,細膩生動的描寫了“我”經過二七塔時微妙的心理感受。C.本文敘事人稱在“我們”“我”“他”之間自由切換,敘事視角多樣,敘述更加的靈活多變。D.小說由面及點,由一群人到一個人,真實再現“我們”經過二七塔時被一束燈光溫暖的生活經歷。3.文章第⑨段到第 段描寫了“我”經過二七塔時的心理變化,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4.有人認為小說結尾的補敘部分很精彩。請結合文本分析。五、(2024·安徽六安高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早晨(節選)王愿堅這是座不大的二層樓,看樣子是修葺過了,青灰抹過的磚縫,整整齊齊的,窗欞上也刷上了嶄新的乳白色。但還是看出來了,不錯,是它!看,從左數第二個窗子旁邊,約有一尺見方的地方,磚是新補上的;原來那里被敵人打穿做了槍眼,一挺美造機槍的槍管就從那里伸出來。正門兩側窗框上的磚塊參差不齊,像被誰用刀砍了一陣似的,那是被我們的機槍掃的,因為那里一挺湯姆式正封鎖著突擊道路……我漫步向樓上走著、看著,就是這些特征,把我引進一個深深的回憶里去了。那也是這么一個晴朗的早晨。我們班連著向這座樓突擊了兩次都沒有奏效,最后只好用爆破了。就在機槍壓住了敵人的火力,爆破員挾著炸藥沖向樓門的一瞬間,樓里一降亂,傳來了敵兵的咒罵聲和孩子驚乍乍的哭喊聲。接著呼啦一下子,樓上幾個窗子全打開來,五六個敵兵。每人手里抓住一個五六歲的孩子,把他們狠狠地按在窗臺上。孩子們哭喊著,掙扎著,兩手懸空亂抓。拼命地踢蹬著小腿……就在這些嬌嫩的小腿中同,一支支鳥黑的槍管伸出來,向著我們瞄準、射擊了。就在這緊張的時刻,班長咬著牙向機槍射手揮了揮手,大聲喊道:“停止,停止爆破!”槍聲暫時停止了,戰場上頓時靜下來。這種寂靜是難耐的。孩子的哭聲顯得更凄慘、更揪心。窗上的孩子大部分都離開了,但還有兩個敵兵仍然卡著孩子的腰,故意在窗口上晃來晃去,一面大著膽子把腦袋從孩子身邊伸出來,陰陽怪氣地叫道:“炸呀!有種的來炸呀!”沒有比這再急人的了。望著敵兵那猙獰的面孔和那一條條亂踢亂蹬的小腿,我覺得眼前一陣陣發黑,心尖子仿佛被那些小腿蹬著,麻沙沙的疼。“怎么辦呢?”我們的眼都轉向班長了。班長還像沖鋒前那樣,單腿跪在窗前,臉頰緊貼著窗邊的墻壁。汗,像小河一樣流著,把墻皮濕了一大片。他眼里布滿了血絲,兇得怕人,從和他相識以來,我就沒有見到他的眼這么兇過。他就這么呆呆地望著,手正在扭動著胸前的衣扣,一個衣扣碎成兩半,脫落了,又揪住了另一個……募地,他把揪在手里的一個扣子一扔,壓低了聲音命令道:“上刺刀!”我和班長抬著梯子向樓房奔去。當敵人弄清了我們的行動,開始還擊時,班長已經攀著窗口跳進樓里。我緊跟著他攀上窗口,他已把趕上前來的一個敵兵戳翻了。另一敵兵正一手抓著個孩子的衣領、一子提槍向窗口奔來,一見班長進來,竟舉起孩子,惡狠狠地向他砸過來。就在這緊急的當口,只見班長把槍往臂彎里一掛,攤開雙手,猛地接住了孩子。隨著向后趔趄的勁兒,身子一側歪,把孩子擋在胸前。可就在他這一轉身的工夫,身體的側面暴露給了敵人,敵人一個前進刺,刺刀戳進了他的肋下,他倒下了……那場肉搏戰結束了以后,因為我胳膊上受了傷,在繼續向前進攻的時候,副班長要我留下來照顧班長,順便收容一下那些孩子。我把孩子們哄到一個房子里以后,找了好大一會兒,才在這小屋里找到了班長,原來衛生員為了擔架走動方便,把他背下來了。我進房的時候,班長緊閉著眼睛,躺在水泥地上,正急促地喘息著,血,隨著呼氣,不停地冒肴血泡,從傷口里涌出來。在他身邊趴著個小女孩兒,我認出,她就是拼刺刀時班長用手接住的那個孩子。她趴在班長的肩膀上,正叉開小手扒著他的眼皮,一面輕輕地叫道:“叔叔,你說,我長大了能找到我的爹媽嗎?你說呀……”看見我進來了,慌忙停住了嘴。“能,一定能……”半天,班長才應了聲,隨著睜開了眼睛。一看到我,指了指孩子說:“看,這孩子非要跟著我不行。知道么,這里是個孤兒院呀!唉,沒爹沒娘的……可那些狗東西……”他痛苦地咬住了牙,眉頭皺起一個大疙瘩。每逢談到敵人,他就是這個樣子的。他喘息了一陣,又伸手撫摸著孩子的頭,問道:“珍珍,你長大了,除了找你爹媽,還干什么?”“我就走!”孩子說,臉上流露出一種果決的神情,“我走了,嬤嬤就再也撈不著打我啦!”這話說得真揪心。班長長抽了口氣說:“看,孩子的心眼都給堵得死死的了。對于將來,這孩子要求得太低啦!”他抱著孩子的腦袋,仔細看了一陣,忽然臉色舒展開了,眼睛變得烏亮——每逢談到順心的事,他就是這個樣子的。他向著我動情地說:“老劉啊,要是將來勝利了,再到這里來看看,那有多好啊!”就在這時,衛生員帶著擔架來了,我們正要扶他上去,誰知他的傷勢突然惡化了,喘息得更急了,血大口大口地涌上來。他竭力地壓著喘息,向我望了一眼,伸手指了指口袋。他的意思我明白,是想找點什么留給孩子。但是,在一個突擊班的戰士身上能找到什么呢?我翻遍了他所有的口袋,只找到了一個小筆記本。他閉上眼睛,攢了攢力氣,然后對著孩子說:“好孩子,記住!長大了以后,不管什么事,只要是為了將來的、是為了人民的,就應該下勁兒去做!哪管是一星半點……”話就在這里停住了。孩子怔怔地聽著,還在一股勁地揉著班長的胳膊:“叔叔,你說呀!……”但是,這位叔叔的話已經說究了,他永遠不能再對她說什么了。我知道,要讓這么小個孩子懂得這個道理是困難的,但是,這是一個戰士心里的聲音,一個戰士留下的遺囑啊!我掏出鋼筆,把這句話端端正正地寫到小本子上,交給了孩子……19年9月9日(有別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敵兵卡著孩子的腰,故意在窗口上晃來晃去,還陰陽怪氣地叫喊著挑釁的話語,這肆無忌憚的暴行顯示出他們的兇狠殘忍、冷酷無情。B.“槍聲暫時停止了,戰場上頓時靜下來。這種寂靜是難耐的。”描繪了戰場上突然的安靜,突出了這種寂靜帶來的壓抑感和緊張感。C.被班長接住的女孩,在班長受傷、緊閉雙眼以及臨終前都說過一句話“叔叔,你說”這兩句話含義相同,都表達了女孩對父母的思念。D.小說中的班長和《百合花》中的小通訊員都是普通的革命戰士形象,他們雖然性格不同,但是都不怕犧牲,對革命和人民無限忠誠。2.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開頭寫磚塊有的“是新補上的”,有的“參差不齊”,運用細節描寫的手法,展示了我們的軍隊曾經在這里進行過激烈的戰斗。B.本篇小說既有對班長的動作、語言等方面的描寫,也有對突擊隊隊員在困境中相互救助等情節的設計,體現了文學藝術的合理真實。C.本篇小說和《百合花》敘述順序不同,但在敘事風格上都同樣細膩,善于通過緊湊的情節和緊張的氛圍來吸引讀者的注意力。D.本篇小說敘述節奏較快,敘事性較強,而其另一篇《黨費》在記敘的同時加入了大量的描寫和抒情,敘述節奏較為舒緩。3.文藝評論家侯金鏡評價王愿堅寫人物,“不著力寫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過程,而是捕捉性格閃出耀眼光輝的那一剎那,英雄人物完成自己性格的那一瞬間”。請結合文本具體分析作者捕捉“人物哪些那一剎那,那一瞬間”,展現了怎樣的人物形象?4.文中很多地方都用了“班長”這一稱呼,本可以用“他”代替,而不用“他”,堅持大量使用“班長”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六、(2024·浙江杭州高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孩兒面梁曉聲那天晚上,我在友人家做客。友人乃中年書法家,墨跡很是值錢,其父生前也是一位極有分量的書法家。正聊著,忽聞敲門聲,聲稱要找“汪銘老先生”,歸還一樣東西。友人妻開了門,讓進一位二十多歲的青年。看其衣著氣質,山里人無疑。友人問青年從何處來?答曰從大興安嶺林區來。問歸還什么?青年猶豫不語。于是友人將青年引入另一房間,指墻上其父遺像說:“我是你要找的人的兒子。而且他只有我這么一個兒子。”青年沉吟半晌,默默從肩上取下布袋,放于桌上。又默默從袋中取出布包,一層、兩層、三層,展開三層包裹,現出一塊硯來,光潤瑩潔,精湛渾樸。好一塊古色古香的文房之寶!友人不禁“呀”了一聲,急問:“此硯是怎么落在你手中的?”青年說:“為了歸還,十幾年間我專程到北京四五次,尋找它的主人尋找得好苦!今總算尋找到了,我也從此了卻一樁心事……不過我現在好渴……”友人立即吩咐其妻:“快沏茶來!”趕緊讓于沙發,待為嘉賓。青年飲了幾口,講出下面一段事:二十二年前,大興安嶺某農場的一個伐木隊里,來了一個人,一個神色沉郁、五十多歲的勞改分子。當天,伐木隊長向自己手下的三十多名伐木工人打招呼:“我看此人,衣物很少,書卻挺多,不卑不亢,滿臉正氣,這年月,蒙受不白之冤的好人不少。咱們誰也不許為難他。”后來發生的一件事,證明伐木隊長的判斷不錯。一頭熊,闖入伐木人家屬住的房子。炕上正睡著一個未滿周歲的孩子。那孩子不是別人,正是歸還古硯的青年。熊,就臥在孩子身旁,將嘴巴伏在兩只前掌上打盹……幾個小伙子,攥著利斧,要闖入屋里;有人從窗口偷偷伸進去獵槍……他們被那接受改造的人一一攔住了。他說:“熊在這種時候,一般不傷人。最穩妥的辦法,是有人進屋里去,將孩子抱出來……”他以他所主張的方式救出了那個孩子……他在伐木工們的心目中成了傳奇人物。伐木隊長公然和他交上了朋友,毫無避諱地和他稱兄道弟,還經常請他到家里去喝酒……一天,他伐木時,碰上了“吊死鬼”——一棵已經伐斷的樹,被另一棵樹半空“扯”住。他碰上了兩棵斷樹被同一棵樹半空“扯”住的險情。他打準了第三棵的倒勢,開動了電鋸。森林里突然刮起一股風。那風起得好疾,好猛。他剛聽一聲大喊:“閃開!”一抬頭看時,兩棵斷樹被刮得脫了依持,凌空向他頭頂砸下來。他還沒來得及做出迅速的反應,就被人推出一丈多遠,跌倒在雪窩里……參天大樹轟然倒下,壓著的是伐木隊長……半月后,他離開了大森林。誰也不曉得他將被弄到哪里去,等待他的是兇是吉。他沒有忘記向伐木隊長的妻子告別。他對她說:“你們母子以后的生活肯定會很艱難。我處于這般田地,無法報答你丈夫的救命之恩。也無力周濟你們母子。只有這塊古硯,是傳家之寶,姑且收下吧。有機會變賣掉。可維持三年五載的衣食。”他雙手捧硯,摯誠相贈。她感激涕零,卻堅拒不受。最后,他嘆息一聲,說:“就算我將它寄托于你們吧。若是哪一天,我的處境略有轉變,就讓孩子帶這塊硯去找我。我會把他當成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友人及其妻聽至這里,不禁四目涕視,我看得出,他們內心里都活動著些微妙的想法。友人囁嚅地說:“可是,可是我父親……我剛才告訴過你的,他已經去世了……”青年說:“我母親也去世了。母親去世前,再三叮囑我——將來一定要尋找到這塊硯的主人。當年講好是寄托于我們的,我們就一定要守信用,一定要物歸原主。我千里迢迢又來到北京,只是為了歸還這塊硯。除此沒有別的目的。”友人夫婦,頓時肅然。青年又說:“允許我再看一眼老先生么?”友人愧曰:“當然當然。”于是青年第二次至遺像前,三鞠躬后,拱手作別。友人問:“你可知此硯現在值多少錢?”青年回答:“三年前曾有人出兩萬元高價求買。雖家境貧寒,但畢竟是信托之物,不欲換錢。”友人感慨地說:“這是一塊安徽歙縣出品的古硯。曾是宮廷之物,歸于我家祖上,已傳七八代之久。撫之如柔膚,叩之似金聲。素享“孩兒面”之美譽。蘇東坡曾贊“孩兒面”——‘澀不留筆,滑不拒墨’。可不是區區兩萬元就能買賣之物啊!”遂向其妻暗使眼色,其妻領悟,轉身取一信相贈,言內有五千元,聊謝歸還誠意……青年堅拒不受。友人說:“請稍候。我為你寫一條幅,可愿收下?”青年微笑,說這是很高興收下的。于是友人鋪展紙幅,便用那“孩兒面”細細研墨。研罷,懸筆在手,似一時不知該寫什么,側目求援視我……我沉吟有頃,想出四句話:世人皆圖幣,君子古心來,孩兒面依舊,樸拙放異彩!友人隨聲落筆,果然龍飛蛇舞,墨跡不凡!我望著那青年,心中暗思——好一段古硯情!好一塊“孩兒面”!好一位品性古樸未染的青年!1.下列對這篇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青年將古硯包裹得里三層外三層,藏布袋里。足見青年的小心謹慎和對古硯的無比珍視,主要因為這是一塊非常值錢的古硯。B.汪銘老先生當年冒險從熊口下抱出孩子,固然見他的大智大勇,但這樣的大膽冒失,導致有了后來伐樹的危險,差點喪失性命。C.僅為當年的一句托詞,青年十幾年間,千里迢迢專程來北京歸還古硯。D.小說結尾友人展紙揮毫,題字相贈,與前文沖突,具有突轉的戲劇效果。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運用語言、細節等描寫手法塑造了青年謹守信用、質樸淡泊、心懷感恩的人物形象。B.“孩兒面”是小說的線索,使故事情節集中、緊湊地展開,同時也有利于主題的表達。C.小說語言流暢,尤其是富有個性化的語言使作品呈現出華麗的語言風格。D.小說以“我”的視角來敘事,使事件顯得真實可信。“我”不僅是故事的講述者,也是故事的參與者。3.這一晚友人的心情可謂跌宕起伏。請簡要概括友人的心理變化。4.青年歸還古硯是小說的主體情節,但小說為什么要花近一半的篇幅,寫青年講述往事呢?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看法。七、(2024·安徽安慶高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變形記陳巨飛王太貴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醒來后變成了公眾人物。他努力地睜開眼睛,發現自己躺在病床上,一群人笑盈盈地、用他從未享受過的表情看著他。吳老三走了過來,他是王太貴的老板,一個包工頭。平時一向比較張狂,這時,他拿著錦旗走到王太貴身邊,蹲在病床前,把錦旗的另一端放在王太貴虛弱的手上。長槍短炮又咔嚓咔嚓地閃了一通。王太貴感到頭暈目眩,閉上眼睛睡一覺再說。等王太貴再次醒來時,已經是深更半夜了。他終于看清“見義勇為”四個燙金的大字。錦旗壓著幾份報紙,王太貴從報紙的大標題上驟然看到了自己的名字,這嚇了他一跳。他抽出報紙一看,標題寫著:農民工制服綁匪,王太貴大義滅親。王太貴就大概知道自己為什么會躺在這里了。故事要從之前說起。王太貴因吃苦耐勞而成為鋼筋工帶班班長。張勇是王太貴大舅的兒子,一直嬌生慣養。為了給表弟蓋房子,大舅還欠王太貴三萬塊錢呢。張勇心里也急,他在村里當個小電工,賺不了什么錢。在王太貴的說情下,張勇很快就成了吳老三手下的水電工。現在是商品經濟時代,是買方市場。張勇接了這個差事后,身邊就圍滿了各種推銷建材的業務員。王太貴對張勇說,不能被別人的好處沖昏了頭腦,工程驗收不掉,自己就要吃大虧了。張勇的活還真沒驗收掉。張勇越想越氣,心想自己出來干了半年活,一開始信了業務員的哄騙,沒通過驗收也就算了,后來整改得很認真,憑什么吳老三不驗收﹖就是想賴賬!我看他就是黑心包工頭……張勇氣不過,三杯酒下肚,各種委屈涌上心頭。正當吳老三向客人介紹工程進展情況時,張勇一把揪住吳老三,騰地從背后抽出菜刀將他綁架了。就在警察多項營救方案失敗、大家一籌莫展之際,一個人卻突然從天而降,重重地落在張勇的身上。巨大的慣性撞開了吳老三,直接把張勇撲倒在地上。等大家緩過神,發現張勇在這個人身下一動不動,汩汩地流著鮮血。報道后面,王太貴看到記者的名字,他叫胡文。他決定天亮聯系胡文,說明真實情況,再按事實報道。事實是:王太貴正在高高的腳手架上扎鋼筋,叫張勇不要沖動,放下菜刀,他就朝腳手架的邊緣挪了挪,沒想到一時不慎,從五層樓上摔下,落到張勇的頭上,出于偶然救了吳老三,壓死了張勇,這才撿了自己一條命。當然不是見義勇為,更不是什么大義滅親。這個報道要是被家人或是大舅看見了,還指不定會發生什么誤會。第二天上午十點多的時候,王太貴醒了。病房里多了一個50多歲的禿頂男人,他說他叫胡文,報道是他寫的,應上級要求,想再作深入報道……王太貴心想,怎么就送上門來了。王太貴向胡文說明了真實情況。他說。我害死表弟,還成了英雄,家里人怎么看我 胡文說,你說了誰會信﹖如果說出事實,你大舅一家仍然要找你麻煩,社會上反而會笑話你。你把掙來的錢孝敬你大舅一家,我再幫你證明。這樣于你、于我、于大家,都很有好處。他也想了想,胡文說的好像真有些道理。可是這樣“順其自然”,心里又很不安。老婆說自己都回娘家了,大舅和大舅媽吵得受不了……胡文建議王太貴繼續“裝英雄”,一方面可能是“裝”比“不裝”好,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胡文馬上要評定高級記者的職稱。胡文前一段時間一直努力,就是想制造一些響動,給自己加分。胡文從醫院出來,長長地噓了一口氣。他突然覺得,自己好像也被誰綁架了。胡文的稿子發出后,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也引起了新安縣的文明辦主任劉義民的注意。他已經干了十五年正科了,這么多年來,提拔的機會總是與他擦肩而過。王太貴的出現讓劉主任看到了這種運氣。他叫來胡文,問起王太貴的情況。胡文說,如果想上報他為亮點人物,還是要慎重。緊接著,王太貴就作為亮點人物候選人報上去了。今年的評選和以往稍有不同,增加了微信投票的環節。王太貴的傷幸虧無大礙。住院期間,家人來了幾次,聽家人說,大舅媽之前幾乎是每天來哭一次,現在偶爾還會來家里哭一場,但成為一種習慣,都見怪不怪了。有一天,有個醫生對他說,王太貴,我們都在給你投票呢!你現在全省有名了。王太貴了解了怎么回事后,就讓胡文聯系劉主任。胡文說,你忘了我們當初約定的事嗎 再說,你不說別人怎么知道呢 王太貴說,不行,我要找劉主任。見到了劉主任,王太貴說明了情況,表示要退出評選。劉主任生氣地說,你為什么現在才說這些 馬上評選結果都要下來了,你在這里搞什么飛機 既然誤會已經形成,就不可挽回了。再說,這已經不是你個人的事了,這是全縣的大事。你騙了人,也就是胡記者和我騙了人,也就是我們全縣騙了人,你難道讓別人喊我們縣是騙子縣嗎 劉主任說。王太貴說,我不想當騙子。劉主任說,那不就成了,你一個人用善意的謊言化解全縣的誠信危機,也是一種見義勇為。你現在不就是擔心對不起你大舅一家﹖到時候我和胡記者一起去你大舅家說明情況,化解誤會。王太貴小雞啄米似的點點頭,劉主任和胡文相視一笑。王太貴也就順利評上了亮點人物,也因為這一因素,新安縣被評為先進縣。當然王太貴不知道,胡文已經獲得高級記者職稱。劉主任也得到了重用,任政府辦主任。他每天早晨起來都要看一看鏡子,一看就是半天。有一天,他想他得回家看看了。一回到家,大舅和大舅媽就來了,大舅媽突然號啕大哭,緊接著,大舅也泣不成聲……王太貴看見夕陽漸漸地熄滅,掉入山那邊的深淵去了。他摸清了劉主任的生活軌跡。當劉主任迎上去接女兒的時候,王太貴擋住了劉主任和女兒的去路。劉主任說,不是我不幫你,你用腳趾頭想想,木已成舟的事,我說了又有什么用 王太貴拉住劉主任說,不行,你要幫我證明,我們到電視臺去。“神經病!”劉主任掙脫王太貴,把他推倒在地。王太貴起來后,撲上前去抓住了劉主任的女兒,從背后抽出水果刀。他用命令的語氣對驚魂未定的劉主任說,“快叫記者來,我有話要說!”不一會兒,警察和媒體都來了,劫持著人質的王太貴被包圍在中間。看到劉主任緊鎖的眉頭,王太貴一陣釋然。(選自2021年第5期《小說林》,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笑盈盈地、用他從未享受過的表情看著他”,既表現了人們對王太貴敬仰的心情,也表現了王太貴身份變化后難以適應的心理。B.“劉主任和胡文相視一笑”,這一細節不僅寫出了劉主任和胡文說服王太貴后的開心,而且寫出了他們對王太貴盲目順從的滿意。C.“夕陽漸漸地熄滅,掉入山那邊的深淵去了”,這句話實寫王太貴所看到的眼前之景和王太貴絕望又無助的心境。D.作者善于運用對比來刻畫人物,既有不同人物之間的對比,也有同一人物前后不同表現的對比,對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2.關于本文“人物設置”的解說,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張勇是進城農民工,他“缺少經驗”“貪圖小利”又“性格沖動”,是故事發生的“人物引子”。B.大舅媽是典型的母親形象,喪子讓她痛不欲生,正是她的一次次哭訴,使得王太貴回歸了自我。C.劉主任是基層官員,他的所作所為是為了“抓住提拔的機會”,他的出現使小說主題得以提升。D.胡文是小說中的關鍵人物,是他的一篇主觀臆斷的報道,改變了主人公的命運,推動了情節發展。3.小說圍繞“綁架”展開,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文中“綁架”的含義。4.我們在影視作品中見過“變形”,如《蜘蛛俠》《超人》。在課文中讀過“變形”,如《變形記》《促織》。請從“變形”的情節內容、人物形象、主題意義三方面去分析本文的特別之處。八、(2024·貴州安順高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善人老舍汪太太最不喜愛人叫她汪太太;她自稱穆鳳貞女士,也樂意別人這樣叫她。她丈夫很有錢,她老實不客氣地花著;花完他的錢,而被人稱穆女士,她就覺得自己是個獨立的女子,并不專指著丈夫吃飯。穆女士一天到晚甭提多忙了,又搭著長得富態,幾乎忙得喘不過氣來。不必提其他,就光拿上下轎車說,穆女士也便是穆女士!一天得上下多少次。哪個集會沒有她?哪件公益事情沒有她?換個人,那么兩條胖腿就夠累個半死的。穆女士不怕,她的生命是獻給社會的;那兩條腿再胖上一圈,也得設法帶到汽車里去。她永久疼愛著自己,但是更愛他人、她是為救世而來的。穆女士還沒起床,丫環自由就進來回話。她囑咐過自由們不止一次了:她沒起來,不準進來回話。丫環就是丫環,叫她“自由”也沒用,天生的不知好歹。她真想抄起床旁的小桌燈向自由扔去,可是覺得自由還不如桌燈值錢,所以沒扔。“自由,我囑咐你多少回了!”穆女士看看鐘,快九點了,她消了點氣,不為其他,是喜歡自己能一氣睡到九點,身體定然不錯;她得為社會而疼愛自己,她需要長時間的睡眠。“不是,太太,女士!”自由想解釋一下。“說,有什么事!別磨磨蹭蹭的!”“方先生要見女士。”“哪個方先生?方先生可多了,你還會說話呀!”“老師方先生。”“他又怎樣了?”“他說他的太太死了!”自由似乎很替方先生難過。“不用說,又是要錢!”穆女士從枕頭底下摸出小皮夾來:“去,給他二十,叫他快走!”自由拿著錢要走,又被主人叫住:“叫博愛放好洗澡水。”自由走出去后,穆女士又想起來:方先生家里落了喪事,二少爺怎么辦呢?平白無故的死哪門子人,又叫少爺得荒廢好幾天的學!穆女士是極注意子女教育的。“博愛,開飯!”她賭氣似地大喊。穆女士的早飯很簡單:一大盤火腿蛋,兩塊黃油面包,草果果醬,一杯加乳咖啡。吃著火腿蛋,她想起方先生來。方先生教二少爺讀書,一月二十塊錢,不算少。不過,方先生到底可憐,她得設法安慰方先生:“自由,叫廚子把雞蛋給方先生送十個去;囑咐方先生不要煮老了,嫩著吃!”穆女士咂摸著咖啡的回味,想象著方先生吃過嫩雞蛋必能健康起來,足以抵抗得住喪妻的悲苦。繼而一想,方先生既喪了妻,沒人給他做飯吃,以后索性就由她供給他兩頓飯,那可就得少給他幾塊錢。他少得幾塊錢,可是吃得舒服呢。她總是給別人想得這樣周到,她永遠體諒人憐愛人,可是誰體諒她憐愛她呢?想到這兒,她覺得生命是個空虛的東西。工作,只有工作使她充實,使她睡得香甜,使她覺到快活與自己的價值,她到書房去看這一天的工作。她的秘書馮女士已在書房等了一點多鐘了。馮女士才二十三歲,長得不算難看,一月掙十二塊錢。穆女士給她的名義是秘書,穆女士的交際多么廣,做她的秘書當然能有機會遇上個闊人;假如嫁個闊人,一輩子有吃有喝,豈不比現在掙五六十塊錢強?穆女士為別人打算老是這么周到,而且眼光很遠。見了馮女士,穆女士嘆了口氣:“哎!今兒個有什么事?說吧!”她倒在個大椅子上。馮女士把記事簿早已預備好了:“今兒個早上是,穆女士,盲啞學校展覽會,十時二十分開會;十一點十分,婦女協會,您主席;十二點,張家婚禮;下午……”“先等等,”穆女士又嘆了口氣,“張家的賀禮送過去沒有?”“已經送過去了,一對鮮花籃,二十八塊錢,很體面。”“啊,二十八塊的禮物不太薄——下午一共有幾件事?”“五個會呢!”“哼!甭告訴我,我記不住。等我由張家回來再說吧。”穆女士不想去盲啞學校,可是又怕展覽會像片上沒有自己,怪不合適。她決定晚去一會兒,正趕上照像才好。這么決定了,她很想和馮女士再說幾句,倒不是因為馮女士有什么可愛的地方,而是她自己覺得空虛,愿意說點什么……解解悶兒。她想起方先生來:“馮,方先生的妻子過去了,我給他送了二十塊錢去,和十個雞蛋,怪可憐的方先生!”穆女士的眼圈真的有點發濕了。馮女士早知道方先生是自己來見汪太太,她不見,而給了二十塊錢,可是她曉得主人的脾氣:“方先生真可憐!可也是遇見女士這樣的人,趕著給他送了錢去!”穆女士臉上有點笑意,“我永遠這樣待人;連這么著還討不出好兒來,人世是無情的!”“誰不知道女士的慈善與熱心呢!”“哎!也許!”穆女士臉上的笑意擴展得更寬了些。“二少爺的書又得荒廢幾天!”馮女士很關心似的。“可不是,老不叫我心靜一會兒!”“要不我先好歹的教著他?我可是不很行呀!”“你怎么不行!我還真忘了這個辦法呢!你先教著他得了,我虧不了你!”“您別又給我報酬,反正就是幾天的事,方先生事完了還叫方先生教。”穆女士想了會兒,“馮,你就教下去,我每月一共給你二十五塊錢,豈不是很好?”“就是有點對不起方先生!”“那沒什么,遇機會我再給他弄個十塊八塊的事;那沒什么!我可該走了,哎!一天一天的,真累死人!”(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中關于穆女士上下汽車的細節描寫,寥寥數語卻極富畫面感,一位豐腴的太太拖著兩條胖腿趕場式地奔忙于各種集會的形象躍然紙上。B.穆女士雖然很關懷二少爺的學業因方先生妻子去世而要荒廢幾天,卻由衷憐憫方先生的不幸遭受,并在向馮女士談起他的不幸時濕了眼圈。C.穆女士不想去盲啞學校,可是又怕展覽會像片上沒有自己,怪不合適,表明穆女士對于社會公益事業只是表面上熱心。D.穆女士認為自己的一切都是為了別人好,但實際上她是既吝嗇又世故。2.下列對文本的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主要由穆女士處理方先生喪妻之事、享用早餐、聽取馮女士匯報日程這三個場景構成,情節緊湊,有助于集中刻畫人物形象。B.小說運用大量對話,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推動故事的發展,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突出。C.小說綜合運用了語言描寫、肖像描寫、心理描寫等多種描寫手法。多側面、多角度、生動地刻畫了穆女士這一人物形象。D.小說運用諷刺手法,刻畫了一個自認為熱衷社會公益活動、追求自由博愛,實際上偽善、空虛、冷漠、吝嗇的所謂的善人穆女士。3.“馮女士”在小說中有什么樣的作用?請簡要分析。4.本篇小說運用多種手法取得幽默諷刺的效果,試從文中舉出三處例子,并簡要分析。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9、小說主題多維探究-情感傾向(學生版).docx 9、小說主題多維探究-情感傾向(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