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一章第二節《地球與地球儀》教學設計(第1課時: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課題 1.2.1 《地球與地球儀》 單元 第1單元 學科 地理 年級 七上教材分析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們可以看出本節的重點不在于單純地讓學生知道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而是讓學生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從中受到科學觀的教育,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而經緯網,是學生建立地球空間概念的基礎。讓學生通過學習有關經線和緯線、經度和緯度的知識,認識地球儀,使學生學會比較和歸納等地理學習的常用方法,逐步地建立地球空間概念。2022新課標要求 【地球在宇宙中】結合科學故事、史實材料等,說出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使用數據、類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運用圖片、影視資料以及數字技術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認識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太空探索】結合圖片、影視資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測以及空間站建設等人類太空探索的進展與意義。收集中國航天及太空觀測發展的相關材料,舉例說出中國太空探索的成就。學習目標與核心素養 【區域認知】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綜合思維】通過學習有關經線和緯線,經度和緯度的知識,使學生學會比較和歸納等學習方法;在地球儀上確定某點的經緯度。【地理實踐力】通過動手制作簡易地球儀,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人地協調觀】通過了解地球的形狀、大小及地球儀的構造,培養學生尊重自然、和諧共生的人地協調觀。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地理學科的基礎,從難度上來說屬于學科的入門的階段,以知識了解為主,知識點較少,對于學生而言難度不大。因此針對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況,主要還是延續之前的教學風格,在幫助學生們掌握基本知識點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幫助樹立學生對于地理學科基本學習方法和思維邏輯。重點和難點 1.學會利用相關數據說明地球的形狀和大小。2.學會制作簡易的地球儀,提高地理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課時 1課時材料準備 多媒體課件,包含地球和地球儀的圖片、視頻,簡易地球儀制作材料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地球是怎樣形成的呢?【視頻導入】地球46億年演化史 觀看視頻,認識地球的形成過程。 問題引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講授新課講授新課講授新課講授新課 【方法指引】預習課文P11,讀圖1.5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學習活動1】認識地球的形狀【板書】第二節 地球與地球儀 (1)地球的形狀【教師】地球是一個球體,這個在今天看來已經是再簡單不過的問題,再古代卻是一個難解的謎題,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問題引領1】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經歷哪幾個階段?(利用多媒體課件分階段展示相關圖片,最后教師展示四個階段的小結圖片)【學生】①猜想階段(天圓地方)→②推測階段(根據太陽和月亮的形狀)→③實踐證明(環球航行)→④親眼目睹(從太空觀察)。【教師】展示圖片【合作探究】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證據能夠證明地球是球體?【學生】……(回答略)【教師小結】(1)站得高才能望得遠;(2)站在海邊,眺望遠處駛來的船只,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見船身;(3)月亮不是滿月時,會呈現出月牙的形狀。這就證明了地球的影子是圓形的,也就說明地球是球體;(4)無論在地球的哪個地區,我們感受到的重力都是向下的。(承轉)人們在探索地球形狀的過程中,還準確測量出了地球的大小。想一想,要描述地球的大小,需要知道哪些數據?【學習活動2】認識地球的大小【板書】第二節 地球與地球儀 (1)地球的形狀 (2)地球的大小【方法指引】預習課文P12,讀圖1.6地球的大小示意圖。【問題引領2】地球的大小不僅可以用數字來描述,也可以通過比較的方法進行描述。(1)用地球的相關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2)用學校中熟悉的事物做比較,感受地球的大小。(3)用太陽和月球作比較,感受地球的大小。【學生】……(回答略)【教師小結】地球極半徑為6357千米,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可以看出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承轉)我們知道了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僅僅是個起點。但是,地球太大了,為了看到它的全貌,人類制造了它的模型—地球儀。【學習活動3】認識地球的模型—地球儀。【板書】第二節 地球與地球儀 (1)地球的形狀 (2)地球的大小 (3)地球的模型—地球儀【方法指引】:預習課文P12,閱讀圖1.9地球儀上重要的點和線示意圖。【問題引領】1.地球儀有什么作用。2.地球儀和地球真實的原貌有哪些的不同。3.識別地球儀上的經緯線、地軸、南北極。【學生】……(回答略)【教師小結】(1)地軸只是假想軸,在地球上不是真實存在的;(2)地軸是傾斜的,角度為23.5°,始終指向北極星方向;(3)地球儀為正球體,地球為不規則球體;(4)地球儀不能完整表示地球全貌,如陸地、海洋、山脈、河流、城市等。(承轉)地球儀是我們學習地理常用的工具,制作簡易的地球儀,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地球儀上重要的點和線。【學習活動4】制作簡易的地球儀。【板書】第二節 地球與地球儀 (1)地球的形狀 (2)地球的大小 (3)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4)制作簡易的地球儀【方法指引】:預習課文P14,按照課文介紹的步驟制作簡易的地球儀。【知識梳理】觀看視頻—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研讀課文,分析思考,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聯系生活實際思考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計算比較,感受生活中的地理觀察地球儀,培養讀圖能力小組合作,制作簡易地球儀觀看視頻 展示“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引導學生感受有關地球形狀科學史的教育。啟發引導學生思索、觀察生活,并且通過對知識點的探究,讓學生明白,一個真理的發現,需要多方考證,不能簡單下定論。通過比較的方法,結合生活中的事物去感知地球的大小。這里注重讓學生通過觀察地球儀,發現新知。通過動手制作簡易地球儀,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梳理本節課內容,學生的思路更加清晰明了課堂練習 1. 設計一份包含地球自轉、公轉概念、經緯線基礎知識等內容的課堂小測驗。2. 分發測驗卷,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完成。3. 學生完成后,收集測驗卷進行批改。4. 根據測驗結果,對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反饋,指出普遍存在的問題和個別學生的薄弱環節。課堂小結 1. 簡要回顧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點,包括地球儀的構造、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概念、經緯線的劃分及作用等。2. 強調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知識框架。3. 提醒學生注意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易錯點。板書 第二節 地球與地球儀 (1)地球的形狀 (2)地球的大小 (3)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4)制作簡易的地球儀特色資源分析和技術手段說明 視頻資料《地球的形狀和大小》2.講授法、演示法、討論法、實踐法(制作簡易的地球儀)教學反思 1.注意使用多樣化的教學工具,運用幽默的語言使課堂活躍起來,讓學生在開始學習地理的時候喜歡上地理。興趣是最好的教師,為以后的教學做好鋪墊。2.七年級學生很有活力,積極高,要善于調動學生,注重學生的參與的深度與廣度。3.地球形狀的認知過程,梳理出人類認識地球的“四大步”,中間注重科學探索精神和愛國情感的滲透。4.地球大小記住三個數據(平均半徑、赤道半徑、最大周長),注重如何類比,讓學生更加真切感知到地球的大小。5.記住地球儀五大要素(一軸兩點和兩線)。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