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3課 全民族浴血奮戰與抗日戰爭的勝利-烽火家書中的抗戰記憶導學案【課標要求】了解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抗戰,認識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認識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理解14年抗戰勝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歷史意義。【重點】正面戰場、敵后戰場抗戰的主要史實及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抗日戰爭勝利的重大意義。【難點】國共兩黨在抗戰中的關系及其作用、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概念解析】中流砥柱:原指立于黃河之中的砥柱山,后比喻能擔當重任、起中堅作用的人或集體。抗日根據地≠革命根據地:抗日根據地主要指1937-1945年全民族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控制之下的地區,主要是抗擊日本的侵略。而革命根據地特指1927-1937年中國共產黨控制的地區,主要是反抗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囚籠政策:1939年以來,日軍在華北地區實施的所謂“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政策。三三制原則: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根據地實行的政權組織原則。1940年3月,中共中央公布《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問題》,規定根據地政權在人員構成上實行三三制,即中共黨員、左派進步分子、中間分子與其他分子大體占三分之一。1941年陜甘寧邊區進行三三制政權普選,選出鄉、縣、邊區三級參議會,各級參議會又選出政府委員會。三三制吸收了各抗日階層的代表人物參加各級政府,增強了各階層人民的團結。大生產運動: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展的大規模生產自救運動。1941年由于日軍的殘酷“掃蕩”和國民黨頑固派的包圍封鎖,根據地發生嚴重的經濟困難。1942年中共中央提出了“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方針,號召解放區軍民自力更生,開展大規模的大生產運動。大生產運動使抗日根據地軍民克服了經濟困難,減輕了人民負擔,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鞏固了抗日根據地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皖南事變:1941年1月國民黨在皖南發動的反共事變,是國民黨頑固派在新四軍軍部和所屬部隊決定北撤到長江以北蘇皖敵后地區時精心策劃的圍殲新四軍部隊于涇縣茂林地區的一個極其險惡的反動陰謀,也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所發動的反共高潮中所犯下的最大的一次罪行。皖南事變后周恩來在《新華日報》題詞:“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新課學習】浴血奮戰: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謝晉元在致連襟兄弟張萍周的一封信中寫到:滬戰兩月,敵軍死亡依情報所載,其數達五萬以上。現在滬作戰海陸空軍總數在廿萬以上,現尚源源增援中。以勢觀察,滬戰縱有些微變化,決無礙整個計劃。弟十年來飽嘗憂患。一般社會人情事故,英雄于個人人生觀,認識極為清楚。泰山鴻毛之訓,早已了然于胸。故常處境危難,心神亦覺泰焉。——摘編自《抗戰家書:我們先輩的抗戰記憶》問題1:此封家書寫于何時?國民政府抗戰態度如何?日軍是否實現侵略意圖?任務一:自主學習,完成表格階段 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戰史實 影響防御階段 (1937.7-1938.10) 淞滬會戰 粉碎了日軍“三個月亡華”的狂妄企圖太原會戰、平型關大捷、忻口會戰徐州會戰、臺兒莊大捷武漢會戰相持階段 (1938.10-1945.8) 第三次長沙會戰反攻階段 (1945.8-1945.9) 彭雪楓致妻子的信中寫到:十幾天以來,我們過的是晝伏夜出的生活,恢復了路西時代的游擊戰,白天隱蔽封鎖消息,夜晚行動,爬山涉水,我們主觀力量不能與敵人對比,不能不采取游擊戰術,這一次在戰略上是勝利的,打破了敵人包圍合擊聚殲的計劃,主力部隊沒有收到損失。——摘編自《抗戰家書:我們先輩的抗戰記憶》問題2:此封家書反映共產黨在敵后戰場采取什么戰略戰術?任務二:自主學習,完成表格階段 共產黨敵后戰場的抗戰 史實 影響防御階段 (1937.7-1938.10) 敵后戰場的開辟《論持久戰》相持階段 (1938.10-1945.8) 百團大戰“三三制”、減租減息、精兵簡政、大生產運動反攻階段(1945.8-1945.9) 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奠定了基礎材料1: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廣大軍民總共抗擊了60%以上的侵華日軍和95%以上的偽軍,對敵作戰12.5萬余次,消滅日偽軍171.4萬余人——摘編自《中國共產黨歷史圖志》問題3:根據材料1,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中共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問題4:結合所學知識,簡要概括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地位、關系?二、同仇敵愾:國際戰場第三封家書戴安瀾在致夫人王荷馨的一封信中寫到: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位于緬甸),因上面大計未定,與后方聯絡過遠,敵人行動又快,現在孤軍奮斗,決以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為國戰死,事極光榮。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仙逝,未及送葬。你們母子今后生活,當更痛苦。但東、靖、澄、籬四兒,俱極聰俊,將來必有大成。……望勿以我為念。——摘編自《抗戰家書:我們先輩的抗戰記憶》問題5:戴安瀾將軍此封家書寫于怎樣的背景下?中國遠征軍為何要入緬作戰?如何評價中國遠征軍的抗戰?材料2:1937-1945年日本陸軍師團布置——摘編自《中華民族抗戰精神永存》時間 日本陸軍師團總數 在華日本師團 東南亞及南太平洋日本師團 日本國內總數 比例 總數 比例1937年7月 17 4 24% 111938年冬 34 32 94% 11941年12月 51 35 69% 10 20% 41943年冬 70 38 54% 23 33% 71945年8月 168 57 34% 44 26% 59材料3材料4:羅斯福: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坍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師團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 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并且可以一直沖向中東……和德國配合起來,舉行一個大規模的夾攻,在近東會師,把俄國完全隔離起來,吞并埃及,斬斷通向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線。丘吉爾:如果日本進軍西印度洋,必然會導致我方在中東的全部陣地崩潰,而能防止上述局勢出現的只有中國。斯大林:只有當日本侵略者的手腳被捆住的時候,我們才能在德國侵略者一旦進攻我國的時候避免兩線作戰。問題6:結合材料2、材料3和材料4,說明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的原因三、浴火重生:抗戰勝利材料5:抗戰勝利,是全體中華兒女對日本侵略者的勝利。在這場持續年戰爭中,中國付出了3500萬人傷亡的代價,迎來了近代以來對外族入侵勢力的第一次完全勝利。中華民族告別了孫中山先生曾喟嘆的“一盤散沙五裂”的狀態,重新在戰爭中凝聚成一個整體,無論民族、不分地域、各個階級,全員投入到這場戰爭中。可以說,抗戰的勝利,也是中國作為現代民族國家的真正起點。但抗戰勝利的意義并不局限于此。放眼世界場域,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牽制了日本,使其無法“北進”攻打蘇聯或“南進”太平洋群島,在同盟國的作戰中發揮了重要的戰略作用。——摘編自《抗戰:中國勝利的世界意義(二戰中的中國貢獻)》問題7:根據材料5,概括抗戰勝利的意義?實戰演練:1.(2023·全國甲卷·31)1943年,中共中央指出,“提高婦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達到解放的道路,亦須從經濟豐裕與經濟獨立入手”。這一決定的實施( )A.促成婦女徹底擺脫封建束縛 B.有利于抗日根據地政權鞏固C.擴大了陜甘寧邊區階級基礎 D.適應黨的工作重心轉移需要2.(2022·江蘇高考·8)下圖新年畫表現了當時陜甘寧邊區( )A.自給富足的家庭生活 B.公私合營的制度變革C.革命動員與婦女生活的聯結 D.家庭婦女脫離農業生產束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