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第二次鴉片戰爭來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3年版教科書 八年級 上冊課型 新授課 授課對象 八年級目 標 確 立 依 據 課 標 分 析 課 標 摘 錄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對本課的要求: 通過了解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俄國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等主要史實,以及《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的簽訂,初步認識第二次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教 材 分 析 基于新課標中國近代史學業要求中提出的知道“知道近代史上重要事件發生的原因和結果”這一要求,教材設計了第8頁“相關史實”和第9頁“問題思考”,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列強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 基于課標要求掌握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和俄國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這兩個基本史實,教材在第10頁安排了大量文字和圖片材料來展示圓明園的前世今生,在教材第11頁有一張《俄國侵占中國北方領土示意圖》幫助學生更直觀掌握這一知識點。 經過對課標、教材文本內容的分析,主要圍繞以下四個問題進行教學邏輯梳理: ①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 ②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火燒圓明園和沙俄侵占中國侵犯中國北方大片領土的基本史實; ③第二次鴉片戰爭為何是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 ④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學 情 分 析 從學習習慣而言,學生與教師已達成一定默契,能夠較快地進入課堂學習,因此教師的課堂導入可以由興趣導向轉向知識性回顧; 從學習能力而言,大部分學生處于有歷史學習的能力,但是不強的層次,對于歷史知識的學習還停留在“知其然但不完全知其所以然”的狀態。因此,八年級的歷史教學設計更要突出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如對材料的通讀、研讀能力。學習 目標 通過舊知回顧,史料呈現,學生分析出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并能說出對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這一史實的感悟、俄國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的方位和總面積; 通過教師分析教材,學生在書上分點劃出《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 通過對比《南京條約》和《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的內容,學生得出“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這一結論。教學過程教學活動導入: 播放視頻《逃出大英博物館第3集》 過渡:這是最近在網上火爆出圈的自制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的第3集。這一集揭秘了小玉壺出逃歸國的任務——送家書,也是最讓人動容的一集。據不完全統計,在大英博物館,像這樣的中國文物大約有兩萬三千多件。而中國文物的大規模流失都和一場戰爭有關,那就是——第二次鴉片戰爭。 PPT出示課題:第二次鴉片戰爭 今天我們來了解文物流失背后的故事。 首先來看一下這節課的學習目標: PPT出示學習目標(學生齊讀) 1、通過舊知回顧,史料呈現,學生分析出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并能說出對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這一史實的感悟、俄國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的方位和總面積; 2、通過教師分析教材,學生在書上分點劃出《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 3、通過對比《南京條約》和《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的內容,學生得出“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這一結論。 過渡:有目標,更高效,首先來進入今天的第一篇章 文物流失之源——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原因和過程 (1)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 PPT出示材料: 材料一:經過和這么一個大國家開放貿易10年之久,并且雙方都已廢除了一切獨占制度,而擁有如此龐大人口的中國,其消費我們的制品(不含鴉片)竟不及荷蘭的一半,也不及我們那人口稀少的北美或澳大利亞殖民地的一半……這好像是一個奇怪的結局。 ——1852年英國駐廣州的代辦密切爾的報告書 思考: “和這么一個大國家開放貿易10年之久”指的是什么事件?這個事情之后,英國打開中國市場的目的達到了嗎?結合所學,分析原因是什么? (學生回答) 過渡:英國政府也這么認為嗎?我們來看看英國政府的反映。 材料二:英國政府認定商品滯銷在于中國通商口岸開放太少,……先后多次向清政府提出“修約”要求但被拒絕。 ——王先明主編《中國近代史》 思考: 英國修約的目的是什么?清政府的態度是什么? 過:蓄謀發動戰爭,但是這些列強又不想落下侵略的惡名,于是呢,需要找借口來掩飾一下,這些借口是什么呢? 學生閱讀課本第8頁“相關史實”,找出兩個借口。 PPT出示要求:說清除事件名稱和國家。 問題:結合以上材料,總結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原因。 過渡:面對英法聯軍的來勢洶洶,清政府是如何備戰的?結果又是如何?我們來了解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過程。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過程 學生活動:請結合課本第9頁兩段內容及第二次鴉片戰爭形勢圖,梳理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過程。 問題:1、戰爭分為幾個階段? 2、每一階段的起止時間,大致過程(關鍵城市); 3、每個階段簽署的條約。 PPT展示要求: 1、時長2分鐘;2、出聲讀,邊讀邊劃書并填空;3、表達充分。 過渡: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有一件歷史上最為惡劣的文化毀滅行為之一——火燒圓明園。接下來,我們進入今天第二部分內容的學習: 文物流失之實——列強的侵華罪行 罪行一——火燒圓明園 過渡:有沒有同學去過圓明園?那現在的圓明園其實是一座遺址公園,那歷史上的圓明園是什么樣的呢?我們通過一個視頻了解一下圓明園的“前世今生”。 活動:播放《圓明園》視頻 問題:結合以上視頻,談談你對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感受。 學法指導: ①談感受≠只寫心情 ②談感受≈評價歷史事件 ③評價要多角度 角度:文明、英法聯軍、清政府、對后世...... 回答要求:1、獨立思考之后,小組成員之間交流; 2、各組有一名發言人記錄成員的想法; 3、發言人代表本組發言,格式:xx說......(限時3分鐘) 學生討論并展示 過渡:火燒圓明園固然讓人悲痛,但當時讓人痛恨的絕不僅僅是英法聯軍。當英國終于決定打到北京,當法國希望為自己撈到一點東西而追隨英國的時候,有一個國家卻趁火打劫,割占中國大片領土,這個國家是? 罪行二——沙俄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 PPT出示《俄國侵占中國北方領土示意圖》 學生讀圖并在學案上標出條約名稱和時間。 過: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皇家園林被焚,大片國土淪喪,對近代中國有什么影響呢?我們來學習今天的第四部分內容 文物流失之思——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和啟示 引導:鴉片戰爭的影響是什么?我們是通過分析什么得出這個結論的?所以我們依然從條約的內容入手: 學生活動:結合課本第9頁和第11頁的內容,劃出《天津條約》、《通商章程善后條約》和《北京條約》的內容。 要求:1、時長2分鐘; 2、獨立閱讀,獨立思考; 3、分要點,標序號; 4、簡明扼要,完成表格。 歸納表格: 比較兩次鴉片戰爭簽訂的條約內容,理解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總結:我們回到課前的“小玉壺”,有沒有人記得她叫什么名字?在短劇的最后,這盞小玉壺說:相信總有一天,這些文物會風風光光、堂堂正正歸國!相信這也是大多數中國人的心愿。 思考:通過學習兩次鴉片戰爭,你認為決定海外文物是否能夠風光歸國的重要因素是什么?對此,作為中學生的我們能做些什么? 目標檢測:4道選擇,當堂完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