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小學音樂 年級 二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單簧管波爾卡教科書 書 名:義務教育教科書 音樂 出版社:人民音樂出版社教學目標1.通過聆聽作品使學生感受單簧管音色特點,在教師引導下聽辨音樂基本要素,借助肢體動作和道具表達對音樂基本要素的理解。(審美感知、藝術表現) 2.通過對不同樂段的反復聆聽和感受,在教師引導下,根據音樂要素的變化用律動和道具表現不同樂段。(藝術表現) 3.探索教具材質與聲音的關系,并能通過獨立與合作多角度表達不同樂段的情緒。(藝術表現、創意實踐) 4.初步培養學生對單簧管音色的感知能力,了解波爾卡舞曲基本特點。(文化理解)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感受音樂要素變化,借助道具和律動表現不同樂段的音樂情緒。 教學難點: 準確聽辨樂段。教學過程一、激趣設疑導入,感受A樂段 1.初聽A樂段,觀察老師畫圖形譜感受音樂旋律和節奏。 師: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束鮮花,但是,我把它們藏在了音樂里,你來聽一聽,音樂里藏著幾只小花?我又是怎樣找到它們的? (師彈琴畫圖形譜,生聆聽觀察) 【設計意圖】通過“找小花”激發學生聆聽興趣,并在教師畫小花的過程中初步感受音樂旋律和節奏。 2.復聽A樂段,引導學生用多種表現形式感受上行旋律。 師:現在請你聆聽音樂畫一畫小花莖,感受這段從低到高的音樂旋律。 (生邊聽音樂邊在上行旋律處畫花莖) 師:如果用肢體語言來表現這段從低到高的旋律,你又想怎樣做呢? (生隨音樂盡情表現音樂) 【設計意圖】通過探索、創造、實踐、感受,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多樣化感受旋律的高低起伏,可以用身體表現音樂基本要素,使學生動起來。 3.課時知識,大單元教學 師:你們看,這兩朵小花有什么樣的特點?一朵大,一朵小,用我們學過的強和弱來表示大花和小花,該怎么選擇呢? 師:如果用動作來表示,你想怎樣做? (生自由創編律動,感受強弱) 師:同學們的動作一定都非常有創意,為了讓音樂的節奏更加明顯,強弱對比更加突出,請你和我用小錘子和小釘子的方式來表示強和弱。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師出示的花朵特點,聯系本單元知識復習f、p力度記號,并在創編及表現中強化學生二拍子特點,培養發散性思維。 二、創設情境表演,感受B樂段 師:我們在音樂中找到的鮮花吸引來了一位小伙伴,它在花叢中開心的飛來飛去,現在,小蜜蜂將邀請屏幕前的你和它一起翩翩起舞。 (生隨音樂,邀請同學接力飛舞) 【設計意圖】通過模仿小蜜蜂飛舞,以趣味化游戲方式開展音樂活動,培養學生音樂表現力。 三、深入情境創編,感受C樂段 1.初聽C樂段,根據圖形譜感知樂曲不同旋律特征。 師:老師把你們飛舞的路線畫出來,請你邊聆聽音樂邊看老師畫的圖形譜,想一想小蜜蜂飛出了幾種不同的路線? (生聆聽觀察,感知長線條和短線條兩種飛行路線) 【設計意圖】再次通過圖形譜讓學生感受音樂基本要素,逐步提升學生基本音樂素養。 出示音樂教具,在不同游戲中表現旋律線。 師:小蜜蜂不僅帶著我們在花叢中起舞,還為我們帶來了一件由絲巾和響板組成的小禮物,請你結合這兩件物品的特點選一種適合的方式來表現這段音樂。 (生運用手中物品隨音樂自由探索,表現不同旋律特點) 引導學生運用手中道具,探索發現長線條旋律的不同表現方式。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除了輕輕揮舞絲巾可以表現長線條的旋律還可以運用什么樣的方式表現長線條呢? (生探索、嘗試、創編、表現)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情境設置,引導學生多感官體驗音樂,采用探究、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在玩中學、動中學、樂中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四、回憶鞏固樂段,明確樂曲結構 聆聽ABC樂段,出示曲式標記。 師:讓我們來回憶一下,我們都聆聽過哪幾段音樂呢?如果你聽出來了請做出相應的律動。 (生隨音樂聽辨樂段) 【設計意圖】通過為前面所學樂段命名,聽辨出再現樂段,初步建立起學生的曲式結構概念。 整合單元知識,了解相關文化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作品叫做《單簧管波爾卡》,波爾卡你們一定不陌生,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就學習過火車波爾卡和鐵匠波爾卡,它的速度一般來說比較快,情緒很活潑,而單簧管這件樂器,我們在第五課的加沃特舞曲中已經聆聽過它的音色,它的聲音很明亮,音域寬廣,被譽為管樂家族中的冠軍。 【設計意圖】用大單元的形式將所學內容串聯,為學生建立起課程層級。 課堂小結 同學們,我們這節愉快的音樂課到這里就要結束了,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活潑動聽的單簧管波爾卡,課后,請你完整聆聽作品,和小伙伴們一起隨音樂做出不同的律動。下節課老師會繼續帶領同學們徜徉在音樂的海洋里,同學們,我們下節課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