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綱要(上)第25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學案(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綱要(上)第25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學案(含解析)

資源簡介

第25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學案
【學習目標】
1. 運用唯物史觀的及辯證分析看待歷史的有關理論,概括歸納新中國初期的過渡時期總唯物史觀路線的內容及實踐,分析其歷史意義。
2. 認識新中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過渡所處的特定時空環境,抓住其特定時空背景和階段特征。
3. 運用文獻資料,概述《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內容、地位和性質。
【學習重難點】
1. 了解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的概況,理解認識其地位和作用;
2. 歸納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方針及主要成就;
3. 概述新中國初期民主法制建設的主要成就,分析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的民主法制原則。
【預習新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1)時間:1949年9月21-30日
(2)地點:北平
(3)內容:
①決定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名;
②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臨時憲法作用)等幾個重要文件;
③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毛澤東為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
2、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會議
(1)時間:1949年10月1日
(2)內容:
①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施政方針;
②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員就職;
③周恩來任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部長;
④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3、開國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
4、偉大意義
(1)結束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長期壓迫和剝削中國各族人民的歷史;
(2)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
(3)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
(4)中華民族開始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國歷史進入新紀元。
人民政權的鞏固
1、肅清反革命
新中國成立時,國民黨殘余軍隊還盤踞在華南、西南地區。人民解放軍仍在進行人民解放戰爭的后期作戰,肅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裝。
2、土地改革
(1)背景:新中國剛成立時,全國尚有約占總數2/3的農民被束縛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2)過程:
①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②到1953年春,全國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土地改革都已完成。
(3)結果:
①3億多無地少地的農民共獲得約7億畝土地;
②農民從封建土地關系的束縛中徹底解放出來,農村生產力得到大解放(1952年,全國糧食產量比1949年增加了49%);
③為中國逐步實現工業化掃除了障礙。
3、穩定物價、統一財經
(1)背景:
①新中國面臨一個經濟上千瘡百孔的爛攤子;
②國家財政困難;
③投機商人乘機搶購物資,囤積居奇,拒用人民幣,倒賣銀元,加劇物價飛速上漲。
(2)手段:①“銀元之戰”;②“米棉之戰”。
(3)結果:到1950年春,全國物價趨于穩定,結束了連續十幾年物價暴漲的局面,人民政府贏得全國人民的信任。
(4)發展:為了從根本上穩定物價,政務院通過采取統一全國財政收支管理、物資管理、現金管理等措施實現了國家財政經濟的統一。截止到1952年底,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
4、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
(1)背景:
①美國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組成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侵略朝鮮;
②美國第七艦隊侵入中國臺灣海峽,阻撓中國人民解放臺灣,嚴重威脅到中國國家安全。
(2)經過:
①1950年10月,應朝鮮政府要求,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與朝鮮軍民并肩作戰;
②經過5次戰役,中朝軍隊把美軍趕回到“三八線”附近;
③1953年7月,美國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中國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3)意義:
①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國威和軍威,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
②造就了國內前所未有的團結統一和社會穩定。
總結:1949年10月1日,伴隨著盛大的開國大典,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從而結束了近代中國一個多世紀的屈辱歷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新中國成立后,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通過肅清反革命、進行土地改革、穩定物價統一財經、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等有力措施,承接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成果,并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開創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三大外交方針(1949年)
(1)三大方針:①“另起爐灶”;②“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③“一邊倒”。
(2)結果:
①先后與蘇聯、保加利亞、朝鮮、越南等10個人民民主國家建交。
②同印度、印度尼西亞、緬甸、巴基斯坦以及瑞典、丹麥、瑞芬蘭先談判再建交;
③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第一次建交高潮。
2、參加日內瓦會議(1954年4月)
新中國成立后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討論國際問題的重要會議。由于中國所作的努力,印度支那問題得以政治解決,顯示了剛剛登上國際舞臺的新中國堅持正義、維護世界和平的形象和通過談判解決國際爭端所起的積極作用。
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首次提出:1953年12月,周恩來在中印談判中代表中國首次提出,兩國應根據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的原則解決兩國之間懸而未決的問題。
(2)聯合確認:1954年6月,在日內瓦會議休會期間,周恩來應邀訪問印度、緬甸。周恩來在同兩國總理發表的聯合聲明中確認了這五項原則。
(3)國際意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承認,表明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
4、“求同存異”方針
(1)會議:1955年4月,印度尼西亞萬隆亞非會議;
(2)提出:中國提出并堅持“求同存異”的方針,推動會議朝著達成協議的方向前進,避免了可能走上歧路的危險。中國代表團還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為進一步開展同亞非各國間的友好合作關系創造了條件。
(3)成果:亞非會議后,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進展。從1954年9月至1956年,中國與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爾、埃及、敘利亞、也門等國建交,同英國、荷蘭建立了代辦級外交關系。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
1.過渡時期總路線
(1)提出:1953年,中國共產黨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
(2)內容:實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又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2.社會主義改造
(1)完成:1953-1956年,我國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2)意義:標志著生產資料公有制占絕對優勢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在我國初步建立起來。
3.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完成,我國開始改變工業、部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4.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1)召開: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
(2)通過憲法: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體現了人民民主原則和社會主義原則。
(3)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體系: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5.毛澤東思想的地位:毛澤東思想不僅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也是社會主革命、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
【鞏固訓練】
1.1978年9月,鄧小平出訪朝鮮回國后,指出我們需要積極學習西方世界先進的科學理論及社會管理方法體系,需要嚴格按照價值規律來指導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而不是對原有的舊制度進行簡單的改良。這一主張( )
A.厘清了經濟理論的認識誤區 B.意在徹底否定原有管理制度
C.促進了科學技術設備的引進 D.有利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
2.從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國家銀行對公營企業(包括合作社)利率存放采取兩低原則,即利差從低;對私營企業利率存放采取兩高原則,以接近市場利率;對大中城市的私營錢莊利率,則通過各地利率委員會確定。這些舉措( )
A.旨在促進國民經濟盡快恢復與發展 B.保障了工業化建設資金來源
C.成為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典范 D.適應了生產關系變革的需要
3.1951年12月25日,黨中央發出通知,指出要克服很多農民在分散經營中所發生的困難,要使廣大貧困的農民能夠迅速地增加生產而走上豐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國家得到比現在多得多的商品糧食及其他工業原料,就必須提倡“組織起來”,發展農民勞動互助的積極性。這種勞動互助( )
A.滿足了農民對土地的要求 B.服務于農業社會主義改造
C.建立在個體經濟基礎上的集體勞動 D.反映出中國廣大地區社會結構變動
4.隨著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施,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的組成人員一般由少數民族的公民擔任;1996年,在民族地區已建立小學103139所,中學11563所,高等學校105所,同時少數民族學生可以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學習。這些說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
A.促進了對少數民族合法權益的保護 B.體現了各民族的政治愿望
C.開創了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新階段 D.利于消除各民族間的差異
5.下圖是創作于1956年的宣傳畫《報喜》。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
A.人民民主政權得到有效鞏固 B.社會主義工業化基本實現
C.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基本確立 D.人民公社體制迅速發展
6.1950年的土地改革調整了對待富農的政策,由解放戰爭時期征收富農多余土地財產的政策,改變為“保護富農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種的土地及其他財產,不得侵犯。富農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動”。這一調整( )
A.保障了抗美援朝戰爭勝利 B.有利于農業生產恢復發展
C.促進了農業合作社的發展 D.推動了一五計劃順利進行
7.為了討論朝鮮問題和印度支那問題,新中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和地位參加了這次重要會議。是指( )
A.朝鮮停戰談判 B.日內瓦會議 C.萬隆會議 D.中非合作論壇
8.1956年初,上海市紡織廠通過勞動競賽,使得紡紗用棉量大大下降,較1954年相比,節約棉花159萬市斤。棉紗質量標準率從1954年12月的61.92%,提高到1955年第二季度的92.32%。據此可知,勞動競賽( )
A.加強了工人的政治認同 B.加速了紡織業的規模擴大
C.適應了新中國發展需要 D.提高了紡織品的技術含量
9.抗美援朝勝利的最大歷史意義,在于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贏得了百余年來求之不可得的長期和平發展環境,奠定了中國現代工業化的起點。這表明抗美援朝戰爭( )
A.為現代化建設贏得和平的環境 B.中國重返了世界政治中心舞臺
C.中國從此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D.是近代百年反帝斗爭徹底勝利
10.南京長江大橋于1960年啟動設計、審批,1969年年初正式交付使用,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有“爭氣橋”之稱。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通車表明( )
A.蘇聯的經濟援助助力中國經濟建設 B.橋梁建設未受“文化大革命”沖擊
C.橋梁工人發揮為國爭光的愛國精神 D.城市化進程加快助推基礎設施完善
參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鄧小平指出要重視對科學理論的學習,要按照基本的經濟規律來指導經濟改革,這有利于解放思想,厘清經濟理論的認識誤區,A項正確;B項說法不符合材料原意,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對理論的學習,而不是引進科學技術,排除C項;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而1978年9月尚未開始經濟體制改革,排除D項。故選A項。
2.答案:D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1949年到1956年是我國的過渡時期,國家銀行對公營經濟采取利差從低的原則,對私營經濟則采取存放兩高原則,這一舉措適應了我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需要,D項正確;我國國民經濟恢復發展時期是1949至1952年,這與材料的時間1949至1956年不完全吻合,排除A項;“一五”計劃的資金來源是多方面的,銀行利率政策不能保障其資金來源,排除B項;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始于1956年,排除C項。故選D項。
3.答案:C
解析:本題為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選項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時空范圍為1951年(中國)。中央的通知指出了農民分散經營中的困難,而這種困難不利于當時國家發展需要,即讓農民走上豐衣足食的道路,同時農業為國家提供比現在多得多的商品糧食及其他工業原料。為了解決這種分散性帶來的困難,因此黨中央提倡農民“組織起來”,發展勞動互助,這種互助就是初級農業合作社或者農業合作小組,其屬于建立在個體經濟基礎上的集體勞動,C項正確;勞動互助并不是為了解決土地問題,當時農村進行的土改已經滿足了農民對于土地的要求,A項正確;1951年尚未開始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排除B項;發展農民勞動互助只能反映出農村地區的變化,并不能反映出中國廣大地區社會結構變動,排除D項。故選C項。
4.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的組成人員一般由少數民族的公民擔任,在民族地區建立小學、中學、高等學校,并允許少數民族學生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學習,這體現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促進了對少數民族合法權益的保護,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各民族的政治愿望,排除B項;人民民主統一戰線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消除”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
5.答案:C
解析:根據“1956年”“公私合營”可知,此宣傳畫與三大改造有關。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發生了變化,標志著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本確立,C項正確。材料與人民民主政權無關,排除A項。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與“一五”計劃有關,且當時并未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排除B項。人民公社化運動開始于1958年,排除D項。
6.答案:B
解析:
7.答案:B
解析:1954年,我國首次以五大國身份參加日內瓦會議,登山了國際舞臺,B項正確;朝鮮停戰談判并不涉及印度支那問題,排除A項;萬隆會議、中非合作論壇與材料中“討論朝鮮問題和印度支那問題”不符,排除C、D項。故選B項。
8.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1956年上海市紡織業開展的勞動競賽,節約了棉花,提高了棉紗質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初期國家號召各行業開展以增產節約為目的的運動勞動競賽,以適應新中國初期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C項正確;材料內容未涉及工人的政治認同、紡織業規模的擴大,排除A、B兩項;勞動競賽提高了棉紗質量,但紡織品的技術含量是否提高無法判斷,排除D項。
9.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在于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贏得了百余年來求之不可得的長期和平發展環境,奠定了中國現代工業化的起點”可知,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國威和軍威,為中國現代化建設贏得了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A項正確;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表明中國重返了世界政治中心舞臺,排除B項;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開始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排除C項;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排除D項。
10.答案:C
解析:據材料可知,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南京長江大橋被稱作“爭氣橋”,說明在南京長江大橋的建設過程中,參與橋梁建設的工人發揮了為國爭光的愛國精神,故選C項:“助力中國經濟建設”與材料“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相悖,排除A項:“未受到‘文化大革命’的沖擊”不合史實,“文化大革命”發生于1966~1976年,排除B項:“城市化進程加快”不合史實,1960~1978年中國城市化進程放緩,排除D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英超| 准格尔旗| 莱州市| 讷河市| 临夏市| 大连市| 炉霍县| 庐江县| 文登市| 南涧| 荔浦县| 和平县| 来安县| 城市| 永胜县| 石楼县| 隆安县| 哈密市| 开化县| 兖州市| 凌海市| 黄石市| 祁东县| 玉林市| 巴中市| 钦州市| 汨罗市| 慈利县| 九江县| 肥乡县| 安平县| 墨玉县| 泾阳县| 富宁县| 新泰市| 盐池县| 阿拉尔市| 修文县| 正定县| 莱州市| 新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