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3課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學案【學習目標】1.掌握康乾雍時期君主專制高度發展的表現及影響。2.掌握清朝經略邊疆的具體措施、國家疆域的范圍及國家疆域奠定的重要歷史意義。3.了解康乾盛世后期清朝危機的表現及影響。4.總結并梳理中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與發展演變。【學習重難點】重點:1.康乾雍時期君主專制新發展的表現(奏折制度的形成、軍機處)。2.清朝鞏固疆域的舉措。3.康乾盛世后期統治危機初顯。難點:1.康雍乾時期君主專制新發展的影響。2.清朝統治危機初顯的原因。【預習新知】康雍乾時期的君主專制(一)名詞解釋:康乾盛世 (二)君主專制加強的表現:1.奏折制度①含義:部分官員向皇帝 呈送密封報告,皇帝親手批閱后返回,不經過其他環節,形成奏折制度。②特點:簡單、 、 ③作用:使皇帝能夠更直接、廣泛的獲取信息,提高了決策效率,強化了對官僚機構的控制。2.軍機處①雍正帝設立 ,軍機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職充任。②軍機處官員在皇帝的監督下工作,商議軍情,起草或者處理機要文書。③ 只負責處理一般文書。3.文字獄:清朝統治者嚴密控制思想,頻繁制造 ,對文化造成了嚴重的摧殘。疆域的奠定1.開拓鞏固邊疆 民族/國家 措施東南地區 1662年,__________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1684年,清朝設________,隸屬福建省。東北地區 康熙前期,清軍圍攻侵占__________的俄軍。1689年,兩國簽訂《 ______________》。北部、西北地區 17世紀后期,漠西蒙古____________的首領_______發生叛亂,在1757年被清軍擊敗。天山南路維吾爾貴族___________兄弟起兵反清,很快也被平定。1762年,清朝在新疆設立_________,總領軍政事務。 西南地區 清政府冊封“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尊號。派遣___________治理西藏,頒布法律文件《__________________》。2. 邊疆統治的特點(1)設置機構:專設________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務。(2)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優待各族上層分子。3. 清朝的疆域與區劃(1)清朝的疆域:現代中國的版圖至此基本奠定。(2)地方制度:內地分立18省,分設_______、_________治理。在東北、北部和西部邊疆,分設若干______轄區和_________轄區。統治危機的初顯(一)時間:康乾盛世后期,清朝初顯由盛轉衰的跡象。19世紀前期, 兩位皇帝衰像更顯。(二)危機表現1.內部危機:①人口膨脹,資源危機顯露。②政治腐敗,階級矛盾屢屢爆發,例如 起義2.外部危機:① 要求擴大對華貿易,開拓中國市場。②清政府實行 政策。官府僅特許 商人代為管理對外貿易事務。【鞏固訓練】1.乾隆繼位之初,曾裁撤軍機處,但第二年又將其恢復。此后軍機處“軍國大計,罔不總攬”“內閣宰輔名存而已”。這表明( )A.內閣宰輔權力得到加強 B.中央集權遭到削弱C.軍機大臣獲得宰相職位 D.君主專制達到頂峰2.1684年,清政府設立一地方行政機構,隸屬福建省,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該機構是( )A.遼東郡 B.伊犁將軍 C.軍機處 D.臺灣府3.乾隆時實施閉關政策,嚴格限制對外交往,規定外國商船只能停靠在( )A.泉州 B.廣州 C.福州 D.明州4.鄭成功寫信給荷蘭殖民頭目揆一說:“此地必歸中國同一政府之管轄,事實證明隔海兩邊地區之居民皆系中國人”。鄭成功所說的“此地”是指( )A.香港 B.臺灣 C.澳門 D.新疆5.清末御史張瑞蔭在總結清代政治時說:“內閣之制,在前明有嚴嵩之好,張居正之專擅,周延儒、溫體仁之邪佞傾國。及至本朝自設軍機處后,名臣賢相,不勝指屈,類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過有雁臣,斷不至有權臣。”明清兩朝臣下的差異,主要是由于( )A.清朝革除了明朝政治的弊病 B.清朝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C.軍機處的設質削弱了內閣職權 D.監察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6.清代非常重視對全國性地圖、地志的纂修。從康熙到道光,清政府先后三次纂修《大清一統志》,并且對臺灣、西藏、新疆等邊疆地區進行了詳細的測量。這反映了清代( )A.近代國家主權觀念已興起 B.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到達頂峰C.具有強烈的邊疆危機意識 D.政府致力于鞏固大一統局面7.自康熙時準噶爾叛亂以來,持續七十余年的西北邊患暫告終結。此后至道光初的六十年間,新疆、蒙古沒有發生大的變亂。這主要得益于( )A.清朝強大的武力鎮壓 B.外部勢力不再支持西北叛亂C.西北人民擁護中央政府 D.清政府合理的民族政策8.清代從廣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浙江的名窯產品外,還有廣東、福建專門燒制的貿易瓷。廣州等地有的瓷窯還聘請來自歐洲的畫師,負責在瓷坯上繪制歐風圖像。這種現象反映當時( )A.廣州處于中外交流的前沿 B.出口瓷器產自官營手工作坊C.西方藝術在中國頗受歡迎 D.重農抑商政策受到明顯削弱9.1861年,奕 主持總理衙門事務,由于“事事皆以誠相待”,被英國駐華公使普魯斯稱為“不株守中國政治歷史典籍上的教條”的新人物。普魯斯在給英國政府的報告中說:“我們應以溫和協調的態度獲致恭親王及其同僚的信任。”據此可推知( )A.中國國際形象得到較大提升 B.清政府已淪為洋人的朝廷C.農民運動將面臨嚴峻的形勢 D.清政府已放棄了傳統外交10.電視劇《宰相劉羅鍋》里有個軍機大臣和珅,號稱“貪污之王”,他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清朝設置軍機處的最初目的是( )A.削弱宰相權力 B.加強君主專制C.處理國家政務 D.適應西北軍務的需要參考答案1.答案:D解析:雍正時,在皇帝寢宮旁邊設立軍機處,軍機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職充任,跪受筆錄,上傳下達,軍國大事的決策和軍機大臣的升降完全取決于皇帝者,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峰。乾隆從裁撤軍機處到恢復軍機處,關鍵在于軍機處有利于皇權加強,D項正確;根據材料“內閣輔名在面已”,并結合所學可知.軍機處處理機要文書。內閣只負責處理一般文書,內閣權力被削弱,排除A項;軍機處的設置使得全國的軍政大權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專制加強,中央集權進一步得到強固,排除B項;明朝初期已經廢除宰相制度,軍機大臣無法定決策權,不能等同于宰相,排除C項。故造D項。2.答案: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清朝設置臺灣府。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府的設立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管轄,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故D項正確;遼東郡在東北,伊犁將軍設在新疆,故A,B兩項錯誤;軍機處是中央機構,故C項錯誤。3.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我們可知乾隆時期對外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只允許廣州進行對外貿易,因此B正確,ACD排除。故選B。4.答案:B解析:5.答案:B解析:A項錯誤,D項不能由材料得出,C項屬于表面信息而非實質。清朝軍機處的設置,標志著君主專制空前強化,君主大權獨攬,臣下唯君是聽。6.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清代時期重視全國性地圖的纂修,并對邊疆地區進行測量,反映了清代政府致力于鞏固國家統一的訴求,D項正確;根據史實可知,主權觀念強調的是處理國際關系時表現出來的觀念,材料描述的是對中國領土的測繪,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君主專制制度,排除B項;材料描述的是全國性地圖的繪制不是處理邊患問題,排除C項。故選D項。7.答案:D解析:平定準噶爾及大、小和卓叛亂后,西北再無邊患,這固然和武力有直接關系,但長達多年沒有發生大的變亂,是合理的民族政策所致,由此排除A項,選D項。B項和C項均不是主要原因。8.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江西、浙江的名窯產品外,還有廣東、福建專門燒制的貿易瓷”可知,江西、浙江產品要到廣州再進行出口,而廣州為了對外貿易也專門燒制貿易瓷,為了使產品在歐洲暢銷,還專門聘請來自歐洲的畫師,負責在瓷杯上繪制歐風圖像,以上均體現了廣州處于中外交流的前沿,A項正確;根據材料并不能看出其產品出自官營還是民營,排除B項;廣州聘請來自歐洲的畫師,在瓷杯上繪制歐風圖像,其目的是使產品適應歐洲人的審美,促進其產品在歐洲暢銷并不是中國歡迎西方藝術,C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中并沒有體現政府對農業、商業態度的變化,而且“明顯削弱”的說法也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A。9.答案:C解析:從材料看,英國公使想要取得恭親王及其同僚的信任,從而使中外反動勢力結合起來對付太平天國運動,故C項正確;A項說法與史實不符,排除;清政府淪為洋人的朝廷是在《辛丑條約》簽訂后,這與材料中時間不符,故B項排除;與西方列強關系緩和不能說明清政府放棄了傳統的外交政策,故D項排除。10.答案:D解析:明太祖時期已經廢除了丞相,所以排除A;B是最終目的,排除;聯系所學可知,雍正時期為了適應西北軍務的需要,設置軍需房,后改名為軍機處,所以C排除;D正確。故選: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