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我與社會》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政治認同: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理解個人與社會的關系,認識到自己是社會的 一員,關心公共事務,關心社會發展和國家前途命運。道德修養:學生能夠正確理解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初步培養積極融入社會的態度和行 為,維護公共秩序,講社會公德,愛護公共財物,做一個文明的社會成員。法治觀念:學生了解法律對個人生活、社會秩序和國家發展的作用,學會在公共生活 中遵守法律,處理好社會關系。責任意識:學生認識到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的緊密聯系,努力成為對社會負責任的公民,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貢獻力量。 二 、教材分析《我與社會》是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第一單元第一課,是全書的開篇。本課 分為“感受社會生活”和“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兩個部分。第一部分通過展示社會 生活的豐富性和多元性,引導學生感受社會生活的多彩與美好;第二部分則深入闡述 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強調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 的三 、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剛剛升入新的年級,他們開始逐漸接觸和了解社會,對社會生活充滿好奇 和向往。然而,由于他們的社會經驗有限,對社會的認知還不夠深入和全面。同時, 八年級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的價值觀正在形成過程中,容易受到外 界的影響。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發展需求,采用多 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引導他們正確理解和認識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四 、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理解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的意識和能力,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貢獻自己的力量。(二)教學難點個人與社會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關系的理解積極的社會參與意識的培養以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不斷實踐和體驗,才能形成穩定的行為習慣和價值觀。五、教學過程【導入】觀看:中國24小時1.談談你關于《中國24小時》的感受 學生:……教師: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形成了各種社會關系。我們的社會生活空間不斷延展,我們會與越來越多的人打交道,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認識越來越深刻。 2.在暑假里,你參與了哪些有意義的活動,有何感受 【自主預習】閱讀教材,找到下列問題的答案: 1.可以通過哪些方式了解社會 2.感受社會生活的意義 3.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4.三種主要的社會關系。【授新課】思考:李銘是通過什么方式了解社會生活的 學生:晨練觀察、進入市場、參與活動、了解交流教師:了解社會生活的方式有哪些 5個途徑+其他在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你有哪 些感受 學生:..教師:走進農村、來到工廠、步入商場、參觀博物館①到農村、社區、工廠參與社會實踐活動;②到社區進行社會調查;③閱讀報紙、收 看電視;④上網查詢等等。【展示圖片】考考你:你了解下面這些2020年的社會大事件嗎 請你挑選一圖向大家 介紹下(奔小康建河北綱www.hebelcn眾志成城抗擊疫情學生:...)教師:圖一:打贏防控阻擊戰:14億人民堅初奉獻、團結協作,構同心戰疫的堅固防線, 彰顯了人民的偉大力量!圖二:民法典: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2021年 1 月 1 日起施行;圖三:英國脫歐:結東47年歐盟成員國身份圖四:全面小康: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脫貧攻堅收官之 年;知識小結:①我們會與越來越多的人打交道,②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認識 越來越深刻。③我們會更加關注社區治理,并獻計獻策;④會更加關心國家發展,或 為之自豪,或準備為之分憂。⑤有利于實現人生價值【觀看視頻】《山東野人》思考回答:思考山東兄妹被稱為“野人”的原因。我們能 脫離社會嗎 為什么 學 生 : .教師: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過渡:如果把個人看成點,把人與人的關系看成線,那么,由各種關系連接成的線就 織成一張“大網”,每個人都是社會這張“大網”上的一個“結點”。【設置疑問】在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 我們是父母的子女;我們是老師的學生、同學的同學;在小區里,我們是業主,也是 其他業主的鄰居;在祖國大家庭中,我們是未來的建設者。思考:同一個人,為什么身份不同 【拓展】幾種主要的社會關系血緣關系:以血親或生理聯系為基礎而形成的社會關系,如家庭、家族成員之間的關 系等。地緣關系:直接建立在人們空間與地理位置關系基礎上的社會關系,如同鄉、鄰居等。業緣關系:以人們廣泛的社會分工為基礎而形成的社會關系,如同學、同事等。【課堂活動:探究分享】(1)上圖圖反映了一種什么社會現象 其表現是 (2)他們這樣算脫離社會嗎 你愿意學他們嗎 學生:...教師:(1)這是一種“宅男宅女”現象。他們呆在家里,不愿意出門或者極少出門, 在家里購物、玩游戲、看書等等。他們害怕與人面對面的交往,也不善于與人溝通交 流。感覺離開了電視、手機、電腦等就像沒了命一樣!(3)“宅男宅女”是自身原因造成的,并未完全脫離社會,他們借助現代的科技手段與社會進行聯系。六、課堂總結(1.社會生活絢麗多彩。2.感受社會生活的意義。1.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2.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社會關系不同,身份不同。) (感受社會生活) (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 (我與社會)七、課堂檢測在社會大家庭中,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有著多重身份,我們既是爸爸媽媽的 孩子,也是遵守交通規則的行人,更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這說明()①人的社會關系是單一的②我們要關注社會發展③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④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我們的生活是美好的,我們要主動去發現、感受生活的美好,熱愛社會,親近社會。 下面的社會生活情景能給我們美好感受的是()①邊遠地區支教②公交車上主動讓座③隨手亂扔垃圾④攙扶盲人過馬路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3.從不同的角度,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將社會關系分為不同的類型。直接建立在人們 空間與地理位置關系基礎上的社會關系,如同鄉、鄰居等,這屬于()A. 血緣關系 B. 地緣關系 C.業緣關系 D. 親緣關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