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一章第一節《地球的宇宙環境》教學設計(第1課時:地球在宇宙中)課題 1.1《地球的宇宙環境》 單元 第1單元 學科 地理 年級 七上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為七上第一章《地球》的第一節,主要包括“地球在宇宙中”和“人類的太空探索”的兩部分。“地球在宇宙中”從我們生活的常見情景出發,我們從小到大地仰望星空,對星空充滿了好奇和疑問,教材從星星(天體)的分類,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最后發出疑問:“為什么地球適合人類居住?而其他星球目前沒有發現。”了解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是我們探索太空的基礎。2024新課標要求 地球在宇宙中:運用圖片、影視資料以及數字技術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認識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學習 目標與核心素養 1.【人地協調觀】引導學生認識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理解地球與宇宙環境的關系,樹立人地協調的觀念。 2.【綜合思維】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地球的宇宙環境特征,包括天體系統的層次、地球的特殊性等方面的能力。 3.【區域認知】幫助學生了解地球所處的宇宙區域,認識不同天體的特點和分布。 4.【地理實踐力】通過觀察、討論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對地理現象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學情分析 本節課作為初中地理第一課,需注意小學與初中知識銜接和學習方法過渡。中學生好奇心強,對宇宙感興趣,但小學缺乏天文學課程,學生主要通過新聞和影視獲取天文信息,知識儲備和空間想象能力不足。教學應采取形象直觀、生動活潑的方式,培養學科興趣、科學探索精神和愛國精神。重點 難點 1.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理解地球適宜人類生存的條件。課時安排 1課時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包含宇宙天體的圖片、視頻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 新課 【視頻導入】 《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 觀看視頻 選取《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視頻導入,創造氛圍,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學習欲望。講 授 新 課 講 授 新 課 講 授 新 課 講 授 新 課 【教師】剛才同學們在視頻中看到了什么?我國的航天探測工程取得了哪些輝煌成就? 【學生1】我國成功發射了多種類型的衛星,包括通信、氣象、導航等。 【學生2】我國載人航天已經實現了從無人到有人,神舟系列飛船的成功發射和返回。 【學生3】嫦娥系列探測器多次成功探測月球,嫦娥五號實現了月球采樣返回。 【學生4】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并傳回圖片。 【教師】回答很好,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地球的宇宙環境》,一起了解我們人類的家園——地球,了解它的宇宙環境。 【板書】 第一章第一節 地球的宇宙環境 1.地球在宇宙中 問題引領1:宇宙很大,什么是宇宙呢? 請同學們分小組討論回答。 【學生】…… (回答略) 【教師小結】 (1)在物理學上,宇宙的定義指所有的空間和時間(統稱為時空)及其內涵,包括各種形式的所有能量,比如電磁輻射、普通物質、暗物質、暗能量等。 哲學所指的宇宙,即所有的空間、時間、物質等及其所產生的一切事物的統稱,哲學上又叫世界。 在天文學上,廣義的宇宙定義是萬物的總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狹義的宇宙定義是地球大氣層以外的空間和物質。 問題引領2:宇宙的成員有哪些? 【教師提示】浩瀚星空,我們所看到的星星,大多都是恒星,太陽就是一顆恒星,而地球是一顆行星。除了這些,宇宙還有哪些成員呢?請同學們看課本P6圖1.1太陽系和銀河系示意圖,分小組討論回答。 【學生】…… (回答略) 【教師小結】天體是指宇宙空間各種星體的總稱,包括自然天體和人造天體。自然天體包括:恒星、行星、小行星、彗星、星系、星云等;人造天體包括:人造衛星、空間站、宇宙飛船等。 【教師】我們通過課件展示來了解太陽系、銀河系、地月系、恒星、行星、彗星等一些天體的特征。 (利用課件一邊展示一邊講解) 問題引領3: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教師】請同學們從上圖中歸納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學生】…… (回答略) 【教師小結】 宇宙→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地球 問題引領4:地球在太陽系的位置。 【教師】請同學們繼續看課本P6圖1.1太陽系和銀河系示意圖,看看地球在太陽系中處于什么位置。 【學生】地球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間,是距離太陽第三近的行星。 問題引領5:地球適宜人類生存的條件。 【教師】太陽系有多顆行星,但只有地球成為人類的家園,它有什么特殊之處呢? 【教師】請閱讀表1.1,思考兩個問題。 (1)比較地球與金星、火星的表面平均溫度,簡要說明地球適宜人類生存的溫度條件。 (2)說一說地球和太陽系其他行星的不同,談談你對地球是迄今人類唯一家園的理解。 【學生】…… (回答略) 【教師小結】可以從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兩個方面來講。(1)地球適宜人類生存的外部原因:一是安全的宇宙環境——行星各行其道;二是穩定的光照條件——太陽正處壯年。(2)地球適宜人類生存的內部原因:一是日地距離適中、公轉和自轉周期適當——使地表具有適宜溫度;二是體積和質量適中——形成大氣層;三是地球上有液態水。 分析思考,回答問題 小組探究討論,合作學習 研讀課文,思考問題 研讀課文,思考問題 對照地圖,討論交流自己的見解 研讀課文,討論交流自己的見解 培養讀圖觀察能力 引導學生應用自己的知識技能,對照太陽系和銀河系示意圖進行合作探究,回答問題。 任務驅動,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分析和歸納。 任務驅動,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分析和歸納。 培養學生讀圖觀察能力 培養學生讀圖和綜合思維能力,學會用已有知識組織語言,表達見解。課 堂 練 習 完成課本第7頁“活動題”: 請閱讀表1.1,思考兩個問題。 (1)比較地球與金星、火星的表面平均溫度,簡要說明地球適宜人類生存的溫度條件。 (2)說一說地球和太陽系其他行星的不同,談談你對地球是迄今人類唯一家園的理解。課 堂 小 結 本節課作為七年級上冊地理開篇內容,通過研讀課標和教材精心設計。優點:運用豐富的宇宙景觀圖和視頻激發學生興趣,加入趣味活動使課堂更加生動活潑,內容銜接自然,讓學生利用互聯網收集中國航天成就資料培養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參與,提高了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不足:可能存在教學時間安排不夠合理、部分學生參與度不夠高等問題,希望得到更多反饋以改進教學。板 書 第一章第一節 地球的宇宙環境 1.地球在宇宙中 (1)宇宙很大,什么是宇宙呢? (2)宇宙的成員有哪些? (3)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4)地球在太陽系的位置 (5)地球適宜人類生存的條件特色資源分析和 技術手段說明 1.讀圖分析法:引導學生讀圖觀察,識記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比較地球與其他行星的相對位置,分析它適宜人類生存的條件。 2.討論法:通過小組討論探究,培養了學生小組合作的技能、交流和語言表達能力。 3.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教 學 反 思 本節課作為七年級上冊地理開篇內容,通過研讀課標和教材精心設計。優點:運用豐富的宇宙景觀圖和視頻激發學生興趣,加入趣味活動使課堂更加生動活潑,內容銜接自然,讓學生利用互聯網收集中國航天成就資料培養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參與,提高了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不足:可能存在教學時間安排不夠合理、部分學生參與度不夠高等問題,希望得到更多反饋以改進教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