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科學學科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科技改變生活》大單元教學設計跨學科概念 物質與能量、結構與功能、系統與模型、穩定與變化。核心 概念 技術、工程與社會學習 內容 12.2 技術與工程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 內容 要求 知道技術對提高生產效率或工作效率的影響,舉例說明應用適當技術可以提高生產效率或工作效率,應用所學科學原理設計并制作出可以提高效率的作品。學業 要求 能說出技術與工程的基本特點及其對提高生產效率和工作效率的作用。單元 內容 本單元由《影響人類文明的里程碑》《人造肥料與現代農業》《鋼筋混凝土與現代建筑業》《電動機與現代工業》四課組成,這四課為總分關系。第一課概述很多科技產品對人類文明的進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第二、三、四課分別從農業、建筑業和工業這三個領域敘述重要的科技產品對人類生產 生活的改變和影響。 四個次級主題從不同的角度和領域引導學生認識各種科技產品及其影響,引導學生從較長的時間來考察技術的更新迭代對人類生產生活所產生的影響。第一課總括重大科技發明創造對人類文明進程的影響,并以火、蒸汽機以及計算機和互聯網等為例敘述重大的發明和發現對人類生活所產生的影響。第二課側重于農業,通過比較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的不同、了解人造肥料的發明并通過對比實驗認識其作用、體驗無土栽培等活動,意識到人造肥料對農業的改變。第三課側重于建筑業,通過比較現代建筑和古代建筑的不同、觀察并描述普通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的不同、制作普通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并做承重對比測試、交流鋼筋混凝土的廣泛應用并了解其發明過程等活動,意識到鋼筋混凝土對建筑業的改變。第四課側重于工業,通過了解生產生活中的電動機、制作簡易電動機、閱讀從蒸汽時代到電氣時代的資料等活動,意識到電動機對工業的改變。單元 學情 從學生的年齡結構和心理特征來看,六年級的小學生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心,他們有很強的求知欲。通過以往科學的學習,學生對技術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實驗方法。單元 目標 科學觀念:通過閱讀、討論、查找資料、制作知識卡片等活動,了解科技產品對人類生活產生的深遠影響。 科學思維:通過觀察、模擬制作、對比檢測、閱讀、調查等活動,意識到鋼筋混凝土這種特殊材料對現代建筑業所起的作用。 探究實踐:通過閱讀、對比實驗、栽培種植等活動,體會非自然狀態下的農業生產,知道化肥的重要性,會配制營養液。 態度責任:通過調查、制作、閱讀等活動,意識到電動機作為現代工業核心產品的廣泛用途。單元 實施 序號 教學主題 課時安排 主要教學活動1 影響人類文明的里程碑 1 1.交流體會,能選擇對人類文明進程影響較大的科技產品。 2.比較兩份目錄,找出共同認定的重大發明與發現。 3.制作科技產品知識卡片,介紹它是如何改變世界的。 4.閱讀資料,了解那些改變世界的里程碑事件。2 人造肥料與現代農業 1 1.看圖交流,比較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的不同。 2.通過閱讀了解人造肥料的發明;做豆苗生長的對比實驗,了解人造肥料的功效。 3.在陽臺上栽一種植物,體驗無土栽培。3 鋼筋混凝土與現代建筑業 1 1.比較現代建筑和古代建筑的不同,知道現代建筑離不開鋼筋混凝土。 2.觀察普通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描述它們的不同。 3.模擬制作普通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知道它們的強度不同。 4.通過交流了解鋼筋混凝土的廣泛應用,通過閱讀了解鋼筋混凝土的發明。4 電動機與現代工業 1 1.交流發現,知道生產生活中電動機用途很廣。 2.制作簡易電動機,了解其基本構造。 3.閱讀從蒸汽時代到電氣時代的資料。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影響人類文明的里程碑學習內容分析 本課按照學生認知的邏輯順序逐漸深入地安排了三部分教學內容。 第一部分是討論活動。調用學生的前概念,選出自己認為對社會發展具有深遠影響的里程碑式的產品,并說明理由。第二部分是動手活動。首先比較兩份不一樣的“世界重大發明與發現”目錄,發現雖然評選的標準不一樣,但是有的發明與發現是它們共同認定的;然后通過制作“它如何改變世界”科技產品知識卡片,讓學生意識到某一產品對社會發展所產生的深遠影響。 第三部分是閱讀活動。了解對人類文明產生巨大影響的三個里程碑事件:火的發現和使用,蒸汽機的發明和利用,計算機的發明和互聯網的誕生。學情 分析 針對六年級學生,基于學生在六年級以前體會到工程實踐活動的過程,掌握了一些方法的情況,本單元與之前的活動相比,對學生進行工程實踐的能力要求又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學生通過閱讀、討論、比較各種科學技術產品和手段,回憶生活中接觸到的各種科技產品,比較過去的生活和現在的生活,能夠識別生活中的能源科技、通訊技術、建筑技術、制造技術、生化技術、交通技術的各類技術產品對自己的影響。通過了解農業科技、建筑科技和工業科技這三個領域中最重要技術產品的誕生及推廣,知道技術產品是如何改變人類社會面貌的過程。學習 目標 科學觀念:知道火的發現和使用、蒸汽機的發明和利用、計算機的發明和互聯網的誕生對人類文明影響巨大。 科學思維:意識到各種產品都具有一定的技術屬性;意識到有的科技產品對社會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探究實踐:會制作“它如何改變世界”的知識卡片。 態度責任:表現出對技術發展探究的興趣。學習 重點 選擇對人類文明產生深遠影響的科技產品。學習 難點 界定產品對社會發展具有深遠影響或里程碑意義。學習 準備 教師材料:各種科技產品的圖片和視頻。 學生材料:記錄用的紙和筆。學習活動設計學習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交流對社會發展具有深遠影響的科技產品 1.人類自誕生以來,就不斷地進行科技發明,從而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有些發明的影響特別大,例如輪子、蒸汽機、互聯網等。 車輪使人可以搬動大大超過自身重量的物體。有了輪子,徹底改變了人類的運輸方式,為機械時代奠定基礎;傳統的馬力或水力無法提供工業革命所需要的動力,蒸汽機的開發為各個領域帶來了一種有效而強大的動力;互聯網作為信息技術的載體已成為人們工作、學習、生活的重要工具,互聯網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方便,人們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來共享海量信息。 2.在下面物品中,選出你認為對社會發展具有深遠影響的產品,說說你的理由。 印刷機:使人類傳播精確快捷,對外傳播更使全世界受益匪淺;汽車:使人類交通更為便捷,提高運行速度;紙: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使人類書寫更加方便,造價低,便于文化的傳播;電話:使人類的溝通能力加強,社會的運轉效率大大提高,節約溝通成本,節省溝通時間;飛機:催生了航空運輸業,是人類交通運輸史上一次重大革命,從此人類真正插上了“翅膀”,完成了飛翔天空的夙愿;青霉素:鑿動了抗生藥家族的誕生,人類進入了合成藥的新時代,終結了人類的大敵之一瘟疫。 3.這些科技產品的發明表明了什么? 這些產品是對社會發展具有深遠影響的科技產品。科技推動了產品的發明,產品發明又推動了科技進步。 閱讀 闡述 回答 調用學生的前概念,意識到有的科技產品對社會發展具有深遠影響。二、比較兩份世界重大發明與發現目 錄,找出共同認定的項目 為什么會出現不同的目錄? 當一件新科技產品出現并迅速傳播,在當時人們并沒有意識到它會徹底改變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是思維方式,因此會有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去遴選那些重大的發明與發現,甚至重要性在每個人的心中也會不同。 比較 回答三、編制資料卡 找出公認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產品,做一張“它如何改變世界”的卡片。 1.怎么編制知識卡 2.觀察三幅知識卡,說說三種公認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產品是什么?這種產品是如何改變世界的? 模仿卡片的樣例,制作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科技發明的卡。 閱讀 觀察,回答 會制作“科技改變世界”的知識卡片。四、影響人類文明的里程碑 在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有幾項發明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成為影響人類文明的里程碑。例如,獲得發現、文字的發明、電的發明。 閱讀,想一想影響人類文明的里程碑分別是什么?為什么說這些科技發明成為影響人類文明的里程碑? 制作知識卡 知道火的使用、蒸汽機的發明以及計算機和互聯網的推廣對世界而改變巨大。五、總結 這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人類自誕生以來就不斷的進行科技發明,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在這些科技發明中有的影響特別巨大,例如輪子、蒸汽機、互聯網等等,這些發明成為影響人類文明的里程碑。板書 設計 15.影響人類文明的里程碑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一、填空題 1、________的發明結束了細菌性傳染病無法治療的時代。 2、________讓世界變成了一個地球村。 3、“計算機的發明和互聯網的誕生”標志著________時代的到來。 二、選擇題,將正確的序號填在括號內。 1、( )是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種自然力,從而最終把人與動物分開。 A. 摩擦生火 B.輪子 C.蒸汽機 2、1807 年,美國的富爾頓把蒸汽機裝到船上,發明了輪船。 A.瓦特 B.富爾頓 C. 斯蒂芬森 3、1946 年,第一臺現代電子計算機在( )誕生。 A.英國 B.中國 C.美國 4電燈是美國人( )發明的。 A、愛迪生 B.牛頓 C.愛因斯坦 三、連線題 輪子 告別了茹毛飲血的野蠻狀態 電話 計算機開始進入百姓人家 青霉素 傳播精確快捷 印刷術 類進入了合成藥的新時代 互聯網 加強溝通能力 火 使人可以搬動大大超過自身重量的物體教學反思改進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人造肥料與現代農業學習內容分析 農業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表現在方方面面,是人類在地球上生存的基礎。在原始社會,人類的生活方式主要是采摘和狩獵。隨著技術的發展,人類逐漸學會了種植與飼養,農業誕生了。于是人類開始定居,由此慢慢形成村莊、城市和古代文明。在這個過程中,農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隨著人口的增多,人類對糧食的需求不斷增加。最初,人類不斷擴大耕地面積,后來追求單位面積的產量,再后來追求高效育種、精準澆灌與綜合利用水土肥氣光,農業科技在不斷發展變化。 本課教學內容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調查交流活動,比較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有什么不同,比較有土栽培和無土栽培有什么不同。第二部分具體著眼于了解人造肥料對農作物的影響,通過閱讀關于人造肥料的發明的資料和做豆苗生長的對比實驗兩個活動來完成。第三部分是拓展活動,組織學生利用家里的陽臺,選擇一種無土栽培的方式栽種一種植物。學情 分析 通過之前的科學學習,學生知道植物的生長需要養料,學生一般對大田種植比較熟悉,但不知道現代農業的發展正在日新月異,對人造化肥的發明意義了解甚少。本節課教學中重點通過圖片、視頻等資料多方位地介紹現代農業,引導學生認識化肥,將化肥發展與農業發展相聯系。學習 目標 科學觀念:知道無土栽培和有土栽培的不同。了解無土栽培是一種不用天然土壤,而采用含有植物生長發育必需元素的營養液來提供營養,使植物完成整個生命周期的栽培技術。 科學思維:能夠辯證地看待化肥這一科技產品給人類帶來益處和負面作用。 探究實踐:做豆苗生長的對比實驗,意識到人造肥料對農作物的作用,知道植物會吸收液體肥料;會配制營養液,會用無土栽培的方式栽種一種植物,并進行日常管理。 態度責任:在進行多人合作時,愿意溝通交流。學習 重點 知道肥料對于農作物的意義。學習 難點 做豆苗生長的對比實驗。學習 準備 教師材料:高濃度營養液一份,燒杯、量筒等。 學生材料:陽臺無土栽培套材。學習活動設計學習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傳統農業的問題 1.農民伯伯的工作有什么感受? 2.談話:我們中國就是用世界上7%的土地養活了22%的人口,你知道我們祖先是怎么走向農業發展的嗎? 3.觀看視頻《中國農業起源》。 4.提問:農業是我們人類走向文明時代的起點,我們之前所體驗的主要是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鐵器等進行手工勞動,這是祖先世代積累下來的傳統經驗,自給自足,這就是比較傳統的農業。這樣的傳統農業存在什么問題? 5.追問:產量比較低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6.肥料與農業發展之間存在什么關系?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 1.學生交流下地種植的感受。 2.學生匯報:辛苦;曬;熱…… 3.觀看視頻《中國農業起源》,思考傳統農業存在什么問題? 學生匯報:需要大量人力投入、產量比較低…… 5.學生匯報:可以往土壤里增加肥料…… 經過前期的活動體驗,學生會對下地種田比較有感觸,在此基礎上展開本節課的教學,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利用視頻讓學生意識到農業發展的重要性。引導學生關注傳統農業的問題,聚焦人造肥料的作用,為本節課的教學做鋪墊。二、探究人造肥料的發展 1.早在公元前3世紀,我國勞動人民就已經知道落葉腐爛可以肥田,并且開始利用泥糞。泥糞是一種含有較多腐殖質的土壤,包括淤泥、塘泥、河泥、湖泥,以及其他肥泥。 2.歐洲人跟你們一樣,談糞色變,從來不在莊稼上直接施用人畜糞便,而且已經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觀念。但是土地因為年復一年地種莊稼變得越來越貧瘠了,這個問題要怎么解決? 3.提問:可以用什么代替糞便?農業肥料又是怎么發展的? 4.為了解決歐洲人的耕地貧瘠問題,李比希另辟蹊徑,經過10多年的實驗,終于發現:氮、磷、鉀是植物生長不可缺少的元素,這些元素不但可以從人畜糞便中加以提取,還可以利用其他物質予以人工合成。1840年,誕生了世界上第一批人工合成的氮肥、鉀肥、磷肥。實踐證明這些肥料可以增加作物產量,李比希被稱為“農業化學之父”。有了李比希的發明才有了后來人造肥料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國是1901開始利用化肥,當時主要用到的是氮肥、磷肥、鉀肥這些單質肥,直到1998年,中國的復合肥料技術拉開帷幕,開啟中國化肥改革歷程, 5.人造化肥帶來了什么樣的益處? 6.人造肥料對作物產量起到了多大的影響? 7.有了化肥,需要不需要傳統的綠肥或農業肥料了嗎?化肥有什么弊端? 8.交流:化肥會造成土壤板結、重金屬增加、導致土壤酸化加劇,pH值變化太大等問題。農家肥料依然是農業上一個重要的肥源,因此在農業生產中應該科學施肥,注重農家肥料與化學肥料相互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1.學生領取資料卡片和記錄單,閱讀資料并補充記錄單上的時間軸上的信息,完成信息整理。 2.學生展示匯報成果。 3.思考人造化肥帶來了什么樣的益處。 4.生交流:提高作物產量、改善土壤費力、提高作物抗病力…… 農業化肥的發展,是學生比較少關注的,通過閱讀資料讓學生感受人造化肥的發明意義重大,本活動意在拓展學生的認知,初步了解一些化肥的知識,并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科技產品給人類帶來益處和負面作用。利用時間軸整理資料,有利于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以及信息整理能力,意識到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性。三、認識和體驗無土栽培 1.當然人造肥料帶來的不僅僅是中國農作物產量大幅度增長,更改變了中國農民千百年來的耕作施肥模式,你們知道農業耕作模式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2.傳統農業中作物的生長離不開土壤,因為作物的生長需要土壤中的養分,可以說,農業與土壤是密切相關切的。而自1929年格里克教授試種一株無土栽培番茄成功以來,作物栽培終于擺脫自然土壤的束縛,這得益于人造肥料的創造,人造肥料可以是固態的,也可以是液態的,這就為農業走向現在化發展提供支撐。 3.提問:你對無土栽培了解多少? 4.無土栽培也叫營養液栽培,就是用非土壤基質或栽培容器固定植株,用營養液澆灌的栽培方法。你們想不想體驗一下無土栽培? 5.我們來看一下如何進行無土栽培? 6.剛剛同學們都完成了植物的無土栽培,那誰能來說一說無土栽培與有土栽培的不同? 7.無土栽培是一種高科技種植方式。它的肥料是人工配制的營養液,基質種類比較多;種植方式成本較高,對設備、技術等方面的要求也比較高,但產量也非常高。因而,種植面積較小,目前只有少數的蔬菜瓜果和名貴花卉是用這種方式種出來的。有土栽培則是沿續了幾千年的種植方式。植物主要吸收的營養物質是來自于土壤,栽培方式投資小,雖然產量比不上無土栽培,但適合種植的面非常廣,所以仍然是目前最主要的種植方式,大宗糧油作物、樹木、果樹均采用有土栽培。 8.這里面加入營養液是有必要的嗎?為什么? 9.如何證明,是營養液在起作用呢?而不是水或者其他物質原因? 10.生領取實驗材料及記錄單,完成對照組的設置。 21.請同學們在接下來的四周時間里認真觀察對比植株各方面生長情況。 1.學生討論、匯報對無土栽培的了解。 2.閱讀課本無土栽培方法,并交流討論分工。 3.領取材料分組進行無土栽培體驗。 4.交流匯報無土栽培與有土栽培的不同。 5.交流討論,設計對比實驗,證明肥料對農作物的作用。 6.觀看視頻,學習操作方法。 7.生領取實驗材料及記錄單,完成對照組的設置。 現代農業正在普及和推廣具有獨特優勢的無土栽培,學生不僅可以關注農業的現代化發展,也由此意識到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性。讓學生親自經歷一次完整的無土栽培活動,了解種植、管理、收獲的過程,體驗無土栽培的技術含量。讓學生親自動手體驗,了解液體肥料對植物生長的作用;培養做好對比實驗和觀測記錄的能力。四、總結與拓展 1.人造肥料對現在農業起什么樣的作用? 2.師生交流:人造肥料的發展造就了作物產量的增長、耕作方式的改變,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了可能。 3.觀看視頻《現代農業》,談談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的區別? 4.小結:回眸1998年以來中國化肥產業改革幾十年的風雨歷程,我們不難發現,中國化肥工業一路輝煌的背后,飄揚著一面科技自主創新的大旗。科技發展讓眾多新型肥料品種的誕生,不僅使中國農作物產量大幅度增長,更改變了中國農民千百年來的耕作施肥模式,可見科技在農業上的重要性。未來的農業發展如何呢? 交流人造肥料對農業的作用。 觀看視頻《現代農業》,交流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的區別? 通過總結鞏固可以進一步理解科技發展將會使傳統農業在管理、資源利用以及效益等方面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板書 設計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一、填空題 1、1840 年,德國化學家________才揭開了糞便增產的秘密。 2、人造肥料可以是______的,也可以是______的。 3、無土栽培也叫營養液栽培,就是用非土壤基質或栽培容器固定植株,用_______澆灌的栽培方法。 二、選擇題,將正確的序號填在括號內。 1、下列農業生產工具中,屬于傳統工具的是( )。 A.收割機 B.鐮刀 C.播種機 2、未來農業的主要特點是( )。 A.使用畜力牽引 B.靠天吃飯 C.農業對天氣和土地的依賴性越來越小 D.人力勞動代替機械作業 3、不屬于現代農業范疇的是( ) A.大棚生產 B.無土栽培 C.牛耕 4、常用的無土栽培的方法是( ) A.水培 B.沙石培 C.木屑 5、可作為栽培基質的物質是( ) A.肥泥 B.泥炭 C.豬糞教學反思改進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鋼筋混凝土與現代建筑業學習內容分析 鋼筋混凝土的出現是建筑材料的一次大的飛躍,直接影響到現代建筑業的發展。鋼筋混凝土抗壓、抗拉強度大,造價適中,施工方便,這使其成為現代建筑的首選材料。 本課教學內容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比較古代建筑和現代建筑的不同,意識到鋼筋混凝土這種材料對于高層建筑的出現的意義和價值。第二部分,觀察普通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比較兩者的不同,并了解其組成。第三部分,模擬制作普通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并做承重對比測試,了解兩者的抗壓強度等方面的不同,體會鐵絲在其中的作用。第四部分,通過調查了解鋼筋混凝土在現代建筑業中的廣泛使用,通過閱讀了解鋼筋混凝土的發明過程。學情 分析 六年級學生通過一年級上冊《用雙手創造》這一單元的學習,學生對于人工世界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二年級下冊《打開工具箱》這一單元,學生也從工具和使用工具的角度了解了科學技術對生活的影響和改變。但是對于建筑業的發展以及建筑材料的區別沒有明確的認識。本課教學中要重點通過對比實驗來幫助學生了解混凝土與鋼筋混凝土之間的區別,認識鋼筋混凝土的承重能力。經過五年的科學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動手實驗能力,在實驗的過程中可以適當放手,讓學生獨立選材、設計方案、動手實驗,真正做到參與到實驗的過程中來。學習 目標 科學觀念:了解古代建筑和現代建筑在材料、形制、規模以及建筑技術等方面的不同,意識到材料是制約建筑的最大因素,現代建筑業由于鋼筋混凝土的廣泛使用而突飛猛進。 科學思維:認識到科技的發展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的便利。 探究實踐:模擬制作普通混凝土與鋼筋混凝土,并做承重對比測試,知道鐵絲在其中的作用。 態度責任:樂于與他人共同合作,并結合實驗結果,交流討論出實驗結論。學習 重點 模擬制作普通混凝土與鋼筋混凝土,并做承重對比測試。學習 難點 理解發明鋼筋混凝土的意義。學習 準備 教師材料:相關視頻和圖片。 學生材料:石膏、塑料盒2個、食用油、鐵絲、沙、石子等。學習活動設計學習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創設情境,奠定新知 1.今天的科學課堂,我們將一起走進現代建筑業。 2.師:從古至今你知道哪幾種類型的建筑,它們分別出現在什么時期? 3.教師小結,播放視頻介紹古、現代建筑發展過程。 4.提問:觀察古代到現代的建筑,結合你對于古、現代建筑的了解,說一說古代、現代建筑之間的差別? 5.為什么90年代至今,建筑物的高度變高了,出現高層建筑?而古代的人民卻無法建造出來呢? 6.以小組為單位找出原因:與建筑材料——混凝土、鋼筋混凝土的出現有關。 學生仔細傾聽,思考、回顧了解的建筑。 2.學生結合教師提示,找出古、現代建筑的差別。 從古、現代的建筑發展歷史入手,吸引學生興趣,通過對比古代和現代建筑的差別,調動學生的已有經驗,發現建筑材料的改變對建筑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二、對比混凝土與鋼筋混凝土,并制作模型,進行承重對比 1.出示混凝土、鋼筋混凝土模擬材料,提問:有什么方法可以區分這兩塊材料呢? 2.請學生用所說的方式上臺體驗、分辨混凝土、鋼筋混凝土預制塊。 3.師:同學們用自己的智慧分辨出了混凝土、鋼筋混凝土預制塊,在剛剛的過程當中,我們發現二者之間的區別在于內部有無鋼筋。 4.師:從古至今,出現了許多種建筑材料,1872 年,世界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筑在美國紐約落成,人類建筑史上一個嶄新的紀元從此開始。1900 年之后,鋼筋混凝土結構在建筑工程方面得到廣泛使用。如今,鋼筋混凝土已經成為人們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建筑材料了。可以說,高層建筑的出現,離不開鋼筋混凝土的發明。為什么普通混凝土不能用來建造高樓呢? 5.師:我們該如何制作模型呢?老師準備了工地上建筑工人澆筑混凝土的視頻,我們可以怎么做。 6.討論實驗方案: (1)使用什么材料?(石膏粉、石子、沙子模擬水泥,鐵絲模擬鋼筋) (2)如何比較?制作相同規格的混凝土、鋼筋混凝土預制塊,在其兩端架起一定高度后,壘上磚塊,每次壘一塊磚,直至預制塊斷裂。待預制塊斷裂后,記錄數據,并觀察預制塊的破碎程度。 7.播放制作視頻,講解如何制作預制塊進行對比。 8.動手制作預制塊,并使用教師事先制作好的預制塊進行對比實驗。 9.討論:鐵絲在其中的作用是什么(承重、牢固) 10.得出結論:與混凝土相比,鋼筋混凝土的承重能力強、強度較大(抗壓性強)。 11.討論:還能提高鋼筋混凝土預制塊的抗壓程度嗎?可以怎么做? 1.生:看哪一塊有鋼筋、用手掰一掰…… 2.學生觀察、思考混凝土、鋼筋混凝土模擬材料的差別,并上臺體驗。 2.學生認真傾聽,思考,提出假設。 3.生:可能是因為鋼筋混凝土中鋼筋能起到承重、抗壓的作用。 4.生:可以動手制作模擬模型,進行驗證。 5.學生觀看視頻,思考如何制作模型。 6.學生思考、討論,逐步得出模擬實驗方案。 7.交流實驗結果。 通過設計、實施對比實驗,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比較、概括的方法初步了解鋼筋混凝土在抗壓強度方面具有的明顯優勢,體會科技進步推動了建筑業的發展。三、拓展延伸 1.過渡:通過比較我們認識了鋼筋在鋼筋混凝土中的作用。 2.兩枚不同的金蛋,一枚為石膏蛋,另一枚加入鐵絲。 3.學生觀察兩個破碎的“金蛋”,發現加入鐵絲的金蛋完整程度更高。 4.這個特殊的金蛋其實與鋼筋混凝土的發明歷程十分相似,我們共同來了解。 5.小結:科技的發展離不開前人的經驗積累。園丁莫尼爾通過自己的不斷嘗試最終發明了鋼筋混凝土。 6.提問:科技發展的歷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前人不斷地試驗、驗證,不斷地累計經驗。如今,鋼筋混凝土已經隨處可見,你能說一說鋼筋混凝土還能用在哪里嗎? 7.敘述:從古至今,人類的住房經歷了巖石結構、全木結構、磚木結構、鋼混結構這樣的演變過程,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設計師們設計的未來建筑,(播放視頻)想一想,未來的建筑會是什么樣的呢? 1.學生參與“砸金蛋”活動,觀察、分析兩個“金蛋”的區別。 2.學生認真觀看學習。 學生:大廈、大橋、隧道、大壩…… 4.思考鋼筋混凝土的應用,暢想未來建筑。 在認識了鋼筋的作用之后,通過“砸金蛋”的環節,引入鋼筋混凝土的發明過程,引導學生充分體會科技進步推動了建筑業的發展。同時,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思考、尋找身邊的鋼筋混凝土建筑,認識到如今鋼筋混凝土在生活中已經被廣泛使用,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了便利。板書 設計 17.鋼筋混凝土與現代建筑業 鋼筋混凝土 現代建筑業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一、填空題 1、古代建筑一般是______結構和_______結構兩種。 2、普通混凝土與鋼筋混凝土的主要區別在于_______。 3、鋼筋混凝土的發明者是法國人_______。 4、鋼筋混凝土就是放有______的混凝土。 二、選擇題,將正確的序號填在括號內。 1、到了現代社會,鋼材和鋼盤混凝土等材料的出現,使建造( )建筑成為可能。 A.園林 B.宮殿 C.高層 2、現代人們造房子一般所用的材料是( )。 A.石頭和泥土 B.樹枝和茅草 C.鋼筋、水泥和磚 3、( )是現代建筑。 A.鄭州城隍廟 B.開封龍亭 C.鄭州奧體中心體育館 4、混凝土是由( )按一定比例均勻拌合而成。 A. 石子、砂子、水泥和水 B. 石子、砂子、水泥和氣孔 C. 石子、砂子、水泥和鋼筋 5、下列建筑不是使用鋼筋混凝土建造的是( ) A.隧道 B.水泥磚 C.大廈 三、填圖題:填寫普通混凝土結構名稱教學反思改進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電動機與現代工業學習內容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通過調查各自家里電器設備是否裝有電動機,知道現代家庭生活離不開電動機:洗衣機、電冰箱、空調、電腦、手機……都裝有電動機。在工業領域電動機更是不可或缺。第二部分,通過拆解和組裝電動機,了解電動機的內部結構,初步認識電動機的工作原理。第三部分,閱讀科學史:從蒸汽時代到電氣時代。了解工業革命的意義,同時了解重要工具的誕生對于時代的影響。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蒸汽機得到大規模的推廣,而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電動機則唱了主角,在生產生活的各個角落都出現了電動機。學情 分析 根據兒童認知學原理,六年級的學生思維發展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關鍵階段,他們的科學思維、批判性思維已經基本形成。六年級的學生掌握較成熟的實驗習慣和操作技能,能夠通過組內分工、設計、獨立完成探究,有較高的科學學。除此之外他們也積累了大量課內外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學習 目標 科學觀念:知道我們周圍很多電器里都裝有大大小小各種型號的電動機。 科學思維:了解電動機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探究實踐:會制作電動機模型,了解電動機的工作原理。 態度責任:在進行多人合作時,愿意溝通交流,綜合考慮小組各成員的意見,形成集體的觀點。學習 重點 制作電動機模型。學習 難點 制作電動機模型,了解電動機的工作原理。學習 準備 教師材料:相關視頻和圖片。 學生材料:電動機模型套件。學習活動設計學習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視頻導入 1.觀看船模視頻。 2.提問:是什么零件,讓螺旋槳轉動,讓船航行。 3.教師出示圖片、實物。 4.小結:馬達,也叫做電動機,它是這艘船的“心臟”,為船航行提供動力。 5.出示課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電動機與現代工業”。 1.學生觀看視頻,思考。 2.學生回答。 選擇學生喜愛的的自制模型視頻導入教學,既貼激發學習的興趣,引出本節課要研究的對象——電動機。二、認識電動機 (一)認識家庭生活中的電動機 1. 提問:哪些家用電器里也有電動機呢? 2.教師:將你認為含有電動機的家用電器圈起來。 3.教師小結:我們每個人的家里,至少有20臺的電動機,大到空調、冰箱,小到掃地機、手機,電動機的大小、形狀、種類各不相同,應用非常廣泛。 (二)認識工業生產中的電動機 1.過渡:不止我們的家庭生活,在工業生產中,電動機的身影也無處不在。 2.這是建筑工地上的圖片,你能找找哪些用到了電動機呢? 3.播放塔吊、起重機的工作視頻。 4.認識工廠作業中電動機的應用。 5.出示工廠工作圖片。 教師:我們把生產機器、加工機械零件的機器叫做機床,工業中機床的種類有很多,應用也非常廣泛。我們一起來看看機床的工作是否也用到了電動機。 6.認識紡織業中電動機的應用。 7.小結:電動機,是這個時代最好的發明之一。人們可以看得見的,幾乎所有的機械運動都是由電動機引起的,它的用途非常的廣泛,人們賦予它工業的“心臟”這個稱號,可見電動機在工業生產中的重要性。 1.學生分享家里的電動機。 2.四人小組討論并補充。 3.學生匯報、補充。 4.學生小結:電動機在家里的應用非常廣泛,電動機產品是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5.學生尋找建筑工地圖片中與電動機有關的應用。 6.學生回答。 7. 學生觀看塔吊、起重機的工作視頻,感受電動機的工作。 8.學生小結電動機的工作。 9.學生觀看機床工作視頻。 10.學生匯報機床中電動機的應用,判斷依據。 11.學生觀看紡織工業視頻。 12.學生匯報紡織車間內電動機的應用。 13.學生小結:工業生產 電動的的應用非常廣泛,種類多,數量多,用處多。 電動機是學生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學生認識的電動機僅限于玩具或者較為明顯的家用電器上如風扇,容易忽略很多家用的電動機產品。通過本環節的學習,學生能夠發現電動機在家庭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人們可以看得見的幾乎所有的機械運動都是由電動機引起的,這充分證明它是這個時代最好的發明之一,是現代工業的“心臟”。本環節從工業的角度入手,借助圖片、視頻等學習資源,呈現工業生產中電動機的應用,幫助學生提升對于電動機的認知,了解電動機的廣泛應用,直觀展現電動機對現代工業的發展的重要作用。三、制作電動機模型,認識電動機工作原理 (一)組裝電動機 1.過渡: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簡易的電動機模型。請每個小組根據說明書,獨立組裝。 2.教師:我們的電動機模型都能轉起來了,請大家觀察一下,電動機模型是如何能夠轉起來的。 3.電動機工作原理:用電產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轉動。 (二)拆解電動機,認識電動機的內部結構 1.過渡:我們組裝的是簡易電動機模型,現實生活中真正的電動機是什么樣? 教師:拆解電動機,觀察內部結構。 活動要求: (1)仔細拆解下電動機的各個零件。 (2)保管好解后的零件,小組討論每個零件的特點及其作用。 (3)研究結束后,將小電動機重新組裝,材料歸位。 2.教師小結,介紹小電動機的內部結構及其作用。 1.四人小組學生閱讀、討論。 2.學生分享交流,視頻播放重要步驟的操作。 3.學生動手組裝電動機。 4.匯報交流: (1)成功的小組是如何做的。 (2)有些小組的電動機無法轉動,可能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5.各組重新調整自己的電動機。 6.小組觀察、討論。 7.學生匯報。 8.學生拆解電動機。 9.學生對比電動機和模型,匯報電動機的零件,猜測其作用。 通過組裝和拆解的活動,從模型到實物,學生在實踐、對比、思考、探究中,對電動機的認識由不斷加深。四、拓展,了解電動機對工業革命的影響 1.談話:電動機從發明的發展和應用仍然在不斷的提升中。 2.談話:回顧歷史,電動機的發明吹響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號角,我們一起來閱讀一下從蒸汽時代到電氣時代的蛻變。 3.小結:關鍵技術的發展,給社會帶來巨大的變化。 1.學生閱讀資料。 2.學生分享感受。 從閱讀中滲透科學史的學習,讓學生發現到電動機的發展為生產生活帶來的巨大改變,意識到關鍵技術的發展,會給整個社會帶來巨大的變化。板書 設計 18.電動機和現代工業 種類繁多 工業的“心臟 ” 構造各異 用途廣泛 用電產生磁 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轉動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一、填空題 1.電動機的發明使人類社會從_______時代進入_______時代。 2.很多家用電器都運用______提供動力來工作。 二、選擇題,將正確的選號填寫在括號內。 1.我們制作的簡易電動機,當連通電路,( ) A.受到磁鐵作用,線圈被吸引到磁鐵上 B.線圈開始發光發熱,最后造成短路 C.導線中有電流通過并受磁場作用,線圈開始轉動 2.在電動玩具車里有( ),是它帶動小車前進的。 A.小電動機 B.車輪 C.電流 D.線圈 3.自制小電動機不轉的原因分析不正確的是( ) A.導線接觸不良 B.支架太高,導致永磁鐵的磁力線強度不夠 C.線圈兩端不應刮漆教學反思改進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