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科學學科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探索宇宙》大單元教學設計跨學科概念 學科融合與知識整合 科學(物理、天文):作為核心學科,提供宇宙的基本知識,包括宇宙的起源、結構、演化以及天體的性質等。通過物理學的理論(如萬有引力定律、相對論等)來解釋宇宙中的現象。 數學: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數學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它用于計算天體的運動軌跡、預測天文現象(如日食、月食)、分析宇宙中的物理過程等。 地理:雖然地理學科主要關注地球表面及其與人類的關系,但在探索宇宙時,也涉及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陽系的結構以及與其他天體的關系。 信息技術:現代天文學的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利用計算機模擬、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可以更深入地研究宇宙中的復雜現象。核心 概念 宇宙的起源與演化,宇宙的結構與組成,觀測技術與探索方法,人類對宇宙的認知歷程。學習 內容 高學段 內容 要求 知道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知道太陽系中有八顆行星,描述它們在太 陽系中的相對位置。 知道宇宙中有無數星系,銀河系只是其中的一個。 知道大熊座、獵戶座等主要星座;學習利用北極星辨認方向。 了解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歷史,關注我國及世界空間技術的最新發展。學業 要求 認識太陽系中八大行星的大小和距離太陽的遠近,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操作的方式建立太陽系模型; 通過用肉眼觀察的方式,認識常見的星座及其特征,掌握在星空中辨識北極星的方法;單元 內容單元 學情 對于兒童來說,浩瀚的宇宙具有無窮的魅力。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需要糾正 宇宙是虛無縹緲的錯誤認識,從宏觀視角和系統層面來認識宇宙的結構。從地 球是人類生存的家園到地球是宇宙空間的一個天體,學生對宇宙的認識將逐步 深入和豐富。 探索宇宙的奧秘是人類的永恒話題,選擇這個話題作為本單元的主題,設 置一系列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簡便易行的活動,如觀察星體、建立星座、建 構太陽系模型等,可以滿足學生對神秘宇宙的基本認知需求,發展模型思維、 空間想象等能力。此外,從人類沖出地球付出的代價,學生可以了解人類探索 宇宙的艱難歷程;通過認識各類航天器,學生可以感受到人類對未知領域不斷 求索的科學精神。單元 目標 科學知識: 知道太陽系及宇宙中一些星座的基本概況。 科學探究: 能基于所學的知識,從事物的結構、功能、變化及相互關系等角度提出可 探究的科學問題。能基于所學的知識,通過觀察、實驗、查閱資料、調查、案例分析等方 式獲取事物的信息。 能基于所學的知識,用科學語言、概念圖、統計圖等方式記錄整理信 息,表述探究結果。 科學態度: 表現出對事物的結構、功能、變化及相互關系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了解人類的好奇和社會的需求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動力,技術的發展和應 用影響著社會發展。單元 實施 序號 教學主題 課時安排 主要教學活動1 太陽系大家族 1 建立太陽系模型2 觀察星空 1 認識主要星座并探索其中的奧秘3 沖出地球 1 認識地球引力是人類沖出地球的主要困難4 探索宇宙 1 了解中國航天史的發展,知道嫦娥探月工程中“繞、落、回”的含義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太陽系大家族學習內容分析 通過二年級上冊《天空中的星體》、四年級下冊《地球、月球與太陽》和五年級下冊《地球的運動》的學習,學生已經對太陽系中的主要星體太陽(恒星)、地球(行星)和月球(衛星)有了一定的認識,并能夠區分不同星體的不同特征。本課在此基礎上,從宏觀的角度帶領學生認識太陽系的整體結構,并通過收集數據、對比大小和距離并建立模型的方式幫助學生搭建三維立體空間的概念,對太陽系的結構和組成有更加深入和具體的了解。學情 分析 太陽系的知識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并不是一無所知,他們會通過各種渠道獲得各種各樣有關信息。他們可能會說出太陽是恒星,也可能會說出太陽系的幾大行星,甚至個別學生還能說出更多的知識。但大多數學生對太陽系的認識是模糊的、淺意識的、缺少直觀的經驗,甚少觀察。學習 目標 科學知識: 1.知道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 2.知道太陽系中有八顆行星,并認識太陽系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建立太陽系的科學概念; 科學探究: 1.通過閱讀文本資料、分析數據、觀察比較等方式,獲取太陽系的信息; 2.根據獲取到的信息,通過交流討論、整理歸納等方式處理信息,建立對太陽系的科學認知; 3.在觀察與交流的基礎上,對他人的想法和作品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科學態度: 1.閱讀文本資料,體悟人類探索行星奧秘的意義; 2.對太空探索產生興趣,對自然產生敬畏之情; 3.通過參與設計、制作等操作性活動,體會到“做”的成功和樂趣,養成通過“動手做”解決問題的習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1.通過搭建太陽系模型,理解太陽系行星之間的關系; 2.利用生活中容易取得的材料,將自己的設計轉化為簡易的模型;學習 重點 收集八大行星的大小和舉例太陽遠近的數據信息。學習 難點 通過建模探究八大行星的排列關系。學習 準備 整理好的有關太陽系大家族的信息用樹狀圖的方式記錄下來學習活動設計學習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 1.微課導入 (科幻小說與電影中關于尋找宜居星球+ 2017年12月15日NASA發現“第二太陽系”) 2.交流:你獲取到了什么信息? 3.思考:什么樣的星系能夠被稱為“第二太陽系”? 生:要和我們的太陽系相似; 要有像太陽一樣的恒星,還要有行星…… 4.引導:所以我們的太陽系有恒星,是誰?(太陽)還有行星,幾顆?(八顆) 5.追問: (1)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書) (2)書上的知識是怎么來的?(科學家研究出來的) 6.交流:那我們就跟著科學家的腳步,一起了解一下太陽系里還有些什么吧。 7.微課學習:《太陽系》。 8.交流匯報:你有什么發現?太陽系里還有些什么結構? (師生交流,根據生的回答貼板貼) 追問: (1)行星和恒星什么關系? (2)衛星和行星什么關系? 9.小結:這就是我們的《太陽系大家族》。 1.學生觀看視頻,提取信息,思考并總結歸納太陽系的組成和結構。 利用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第二太陽系”視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用“什么樣的星系能夠被稱為第二太陽系”這一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總結出我們的太陽系結構。二、 太陽系概況 太陽是離我們最近的恒星。太陽和包括地球在內的八顆行星、衛星、眾多的小行星、彗星、流星體和星際物質等組成了太陽系。 1、太陽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在龐大的太陽系家族中,太陽的質量占太陽系總質量的99.8%。,產生巨大引力,太陽系中其他成員都圍繞它運轉。太陽發出光和熱,溫暖著太陽系中的每一個成員。 2、八大行星 按照距離太陽由近到遠的順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大行星各有什么特點?(觀看視頻) 3、小行星 小行星是太陽系形成后的物質殘余,太陽系內已經被發現的小行星有70余萬顆,主要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主帶以及海王星軌道之外的柯伊伯帶上。 4、彗星 彗星俗稱“掃把星”。彗星分為彗核、彗發、彗尾三部分,主要成分是冰、塵埃和較小的巖石顆粒。 當彗星接近恒星時,彗星中的冰升華,在冰核周圍形成朦朧的彗發和一條或幾條稀薄物質流構成的彗尾。 太陽系中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因1705年英國天文學家哈雷成功預言其周期是76年而得名。 哈雷彗星的上一次回歸是1986年,中國和各國一樣對它進行了大量的觀測,它的再次回歸要等到2062年左右。 5、行星、矮行星、小天體的區別 閱讀資料,認真聽講。 任務驅動,利用搭建太陽系模型任務驅動學生了解八大行星的位置順序、行星大小及與太陽的距離三、 1.談話:既然有了可以用了數據,接下來你打算怎么做?(生交流制作方法) 2.引導:當然,制作方法肯定不止一種,今天我們可以先做一個初級版的太陽系模型。 活動一:制作八大行星模型卡片 1.談話:無論用什么方法,首先得把八大行星做出來,如何用行星卡紙、圓規、剪刀,制作八大行星? 2.確定制作方法: 用圓規量取相應行星“半徑”,在卡紙上畫圓; 沿邊緣將圓剪下; 將行星模型卡片粘貼在牙簽或竹簽的一端; 3. 交流:請舉起你們制作的八大行星,相互看一看,你有什么感受?(師引導對比大小差異) 活動二:確定八大行星位置,組裝模型 1.引導:八大行星已經有了,怎么把它們放到對應的位置上呢? 2.確定制作方法: 用尺子量取相應行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 用鉛筆畫點標記,確定軌道位置; 3.提示:太陽的位置已經確定了,你想把行星放在哪,就用尺子量出點與點之間的距離就好了。 4.交流:然后該做什么了? 將牙簽或竹簽的另一端插入泡沫板的相應點位固定; 用行星“身份證”對模型進行美化; 組裝好八大行星的小組可以換取“太陽”,將它粘貼到太陽點位上,組裝完成; 5.溫馨提示:先分工,再合作 (1)分工:一人負責一顆行星任務; (2)合作:相互交流,核實是否有誤。 6.完成任務:根據給定數據和提供的材料,完成太陽系模型制作。 7.交流匯報:(實物展示) 請用簡短的語言介紹自己的模型作品,并答“記者”問: (1)剛剛的制作過程中你們遇到什么困難嗎? (2)如何解決困難的? (3)有什么感受? 8.交流:我們還可以做這樣、這樣或者這樣的太陽系模型,我們甚至還能找個空曠的地方,擺出一個太陽系模型。當然,這些模型作品也不是完美的作品,還有值得改進的地方。 9.小結:畢竟,在實際的宇宙空間中,八大行星之間的距離,比我們今天制作的要大5萬億倍,它們的大小也比我們制作的要大10億倍,我們的宇宙從大爆炸之初開始,就一直不斷往外擴張,至今沒有人知道宇宙的邊界在哪里。 1.交流太陽系模型制作方法; 2.利用縮小后的數據制作八大行星模型卡片并建立太陽系模型; 3.匯報模型作品并交流感受; 通過搭建太陽系模型讓學生初步感知八大行星的體積大小差異與距離遠近,意識到宇宙空間的浩瀚與龐大。板書 設計 11.太陽系大家族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1.通過本課時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太陽系大家族的成員有: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八大行星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們到太陽的距離由近到遠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類地行星有________,類木行星有__________。 水星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金星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 地球的特點是_______,火星的特點是________。 木星的特點是________,土星的特點是_______。 天王星的特點是_________,海王星的特點是_______。 2.除此之外太陽系還有很多其他的秘密,請大家課后查閱資料,繼續挖掘太陽系的秘密吧!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觀察星空學習內容分析 《觀察星空》是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第4單元《探索宇宙》的第三課時。通過二年級下冊第2單元《天空中的星體》的學習,學生已經通過觀察星空知道星星在大小明暗的區別。 通過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秘密,認識到光污染的問題。本課將引導學生從平常地看星星到認識星座和銀河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同時要幫助學生利用北斗七星尋找北極星的方法。學情 分析 通過二年級下冊第2單元《天空中的星體》的學習,學生已經認識了星星和太陽月亮一樣是屬于天體。星星有大小明暗的區別。本課教學中要重點通過建立星座的活動,認識到天文學中星座概念。本課的教學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對空間的想象和理解學生是有較大困難的。這就需要老師借助具體的實物材料、圖片、多媒體課件、動畫等手段,在學生出現理解上的困難時,及時提供支架幫助學生逐步完成概念的建構。學習 目標 科學觀念:通過觀察,認識并找到北斗七星和北極星;理解星座的概念;知道銀河和銀河系的概況。 科學思維:能意識到光污染對星空觀察造成的影響,進而能夠選擇合適的觀察環境。 探究實踐:能夠利用大熊星座中的北斗七星找到北極星;能夠觀察星空,記錄觀察的星座特征。 態度責任:尊重證據,堅持正確的觀點,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反思、調整自己的觀點,不急于下結論,以事實為依據綜合作出判斷。學習 重點 利用軟件觀察星空,認識典型星座學習 難點 利用北斗七星尋找北極星學習 準備 星座記錄單、四季北斗七星圖、直尺、筆學習活動設計學習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 1.今天的課堂我們從一段視頻開始,請大家欣賞。多美麗的星空啊。我們這節課學習的內容就是觀察星空。(板書) 2.大家觀察過星空嗎?是什么樣子的?說說看 3.學生回答(①農村夜晚更能看到星星(更暗);②城市夜晚燈光太亮,看不見星空) 4.教師追問:,從這位同學的發言中,我們發現在郊外或者農村更能夠發現星星,好奇怪,城市為什么看不到星星呢?你觀察到星星有哪些特點? 5.學生回答:星星有大,有小、有的比較亮,有的比較暗,位置也有不同(副板書) 6.教師小結:夜晚城市中心燈光通亮,掩蓋了星光,加上云層和大氣遮擋,在城市中我們總是很難觀察到星星。 1.學生觀察星空視頻,思考平時看到的星空是否有區別。 通過談話,引出學生對星空的前概念。二、 1.教師談話:同學們,通過圖片看星座我覺得不夠過癮,現在我們還可以借助工程師和科學家的聯合發明:觀星軟件來觀察星空。 2.怎么使用了,我們一起來看看? 3.點開star walk2 星空軟件。比如我想找北半球經常能夠看到的獵戶座。搜索獵戶座,關注它是東南西北哪個方位。找到了,腰間有一個小短劍。我們還可以調整時間,軟件上調整時間,為晚上九點。(先尋找地平線下面的星座)這個在地平線下面,無法觀察。根據剛才尋找方法。我發現晚上9點天鵝座就在這個方位,大致我們抬頭多少度?意味著如果天氣理想的話,晚上我們在這里就可以觀察到天鵝座了。 學生利用平板尋找星座,并記錄晚上9點能夠觀察的星座 課堂實際教學要在最短時間內,在實際星空圖中辨識這些典型星座,對高年級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特別是從圖片辨識轉換到實際星空辨識,此處建議借助各類星空軟件降低認識復雜度。三、 觀看銀河系視頻,讓學生感受到地球的渺小。 觀看視頻,認識到我們地球在宇宙的位置,銀河系中擁有很多的恒星,而太陽只是其中非常普通的一顆,而地球僅僅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 在認識了具體星座的基礎上,要擴展視野,認識由更多數量星體組成的銀河系。板書 設計 12.觀察星空 大小 組成 明暗 星星 88星座 方向 斗口延長5倍 北斗七星 北極星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通過北斗七星找到北極星。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沖出地球學習內容分析 《沖出地球》是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探索宇宙》的第三課時。本課主要按照時間順序描述了人類探索脫離地球束縛的歷程。人類對于沖出地球去探索太空一直充滿想象,勇于實踐,如今人類已經實現了夢想。學情 分析 通過前兩課的學習與日常生活的經驗,學生對于觀測星空和沖出地球都已經知道是使用天文望遠鏡和火箭,但是不了解具體的科技發展過程與在此過程中一代一代人的努力與曲折過程,對于我國的一些重點科研項目相關知識了解甚少。 從學生的年齡結構和心理特征來看,六年級的小學生通過小學幾年科學課的學習,已經具備一定的探索總結能力,能夠通過觀測和思考得出現象背后的道理。學習 目標 科學探究: 能基于所學的知識,從事物的結構、功能、變化及相互關系等角度提出可 探究的科學問題。能基于所學的知識,通過觀察、實驗、查閱資料、調查、案例分析等方式獲取事物的信息。能基于所學的知識,用科學語言、概念圖、統計圖等方式記錄整理信 息,表述探究結果。 科學態度: 表現出對事物的結構、功能、變化及相互關系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了解人類的好奇和社會的需求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動力,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影響著社會發展。學習 重點 認識人類沖出地球的歷程。學習 難點 了解物體沖出地球需要足夠大的速度。學習 準備 沙袋、小球、羽毛;紙火箭、橡皮筋、紙筒。學習活動設計學習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 1. 同學們好,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視頻,仔細看視頻,你從視頻中獲取哪些信息?(播放視頻) 2. 對啦!就是我國神州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飛天,開啟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 3.那么在此之前,人們沖出地球探索太空的歷程又是怎么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 1.學生觀看視頻,分享自己收集到的信息 使用時事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二、 1. 今天老師將繁星點點的星空,也帶來了咱們的課堂。(提問離的近的同學)你在自己的位置上能看清楚老師手中的圖片嗎? 2.(提問離得遠的同學你能看清嗎?)學生回答不能,如果他想在自己位置上看清可以怎么做?(學生:可以使用望遠鏡) 3.提問:我們班級有同學使用過望遠鏡嗎(四周看,邀請學生簡單進行分享自己使用的過程),謝謝這位同學的分享,切換圖片(展示清楚看到圖片) 4.談話:遠處的星空還能用手中的望遠鏡觀察嗎 不用普通望遠鏡還能用什么樣的望遠鏡來觀察星空呢?我看到同學們搖了搖頭,說了不行。這時候要運用到什么?(學生:天文望遠鏡),對!就是天文望遠鏡。你知道第一臺天文望遠鏡是誰發明的嗎?(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判斷)打開課本學生1分鐘閱讀 ,找到答案。是誰?對就是伽利略。猜猜他利用這個望遠鏡觀察到了什么?伽利略用它觀測到了月球的高地和環形山投下的陰影,接著又發現了太陽黑子,此外還發現了木星的4顆衛星。 5.當人們想觀察更遠的星空時,只使用這樣的天文望遠鏡足夠嗎?那用什么來看得更遠呢?對啦,就是射電望遠鏡,那你知道射電兩個字是什么意思嗎?請同學們閱讀屏幕的資料,來告訴我。就是發射電磁波,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覺得厚厚的大氣層可能也有些阻礙,于是就將它發射到太空中,這就是哈勃空間望遠鏡了。 6.你們知道現在全球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是哪個?談話:說到中國天眼,就離不開一個人,他就是南仁東爺爺,我們現在通過視頻來了解下南仁東爺爺的事跡。播放視頻,結束時鼓掌,我們國家就是有像南仁東爺爺一樣的科技工作者的奉獻,我們的太空事業才可以蒸蒸日上。 1.觀察老師手中的圖片,并思考如何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能看清。 2.學生分享自己使用望遠鏡的經歷。 3.閱讀課本1分鐘找尋老師提出的“第一臺天文望遠鏡是誰發明的嗎?”這個問題的答案。 4.學生閱讀屏幕資料了解什么是射電望遠鏡。 5.觀看南仁東爺爺相關視頻,了解他的事跡,感受我國科技工作者的奉獻。 使用一張星空照片作為串聯,讓學生明白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的觀測技術愈加先進,轉進到“中國天眼”的設計師南仁東,激發民族自豪感并向無私奉獻的科技工作者致敬。三、 1.談話:但是人們的夢想可不僅僅,只是視野沖出地球飛向太空是不夠的,人們更想自己也沖出地球,我們來看看人類在歷史上是怎么做的 2.提問:你知道世界飛天第一人是誰嗎?他就是中國明朝的萬戶。 3.剛剛看教材的時候有同學質疑萬戶的行為,現在請大家2分鐘帶著問題去閱讀《探究手冊》中萬戶的資料,思考:萬戶這樣做是否值得? 4.學生閱讀、并進行討論, 萬戶大膽設想、勇于嘗試獻身科學的精神是值得褒揚的。科學探索充滿艱險和挑戰,沒有前人的探索,就沒有今天的科技發展基礎。提醒學生雖然萬戶的精神值得褒揚,但他的行為是危險的,千萬不要模仿。 5.除了有萬戶的飛行器以外,又有哪些人類嘗試飛天的工具的,請大家觀察課本1分鐘,來介紹一下。 6.討論:這些飛行器是如何升空的?(2分鐘小組閱讀討論) 7.最后小結:這些飛行器盡管結構不同,但工作原理基本一致,都是靠噴出氣體(燃料燃燒生成)產生的推力升空的。 8.介紹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受到國際商業發射市場的青睞,增強學生的國家榮譽感。 1.學生觀看教材了解人類沖出地球的歷程。 2.2分鐘閱讀探究手冊中關于萬戶的閱讀資料,思考:萬戶這樣做是否值得? 3.學生討論萬戶這樣做的意義。 4.1分鐘閱讀課本剩下的人類嘗試飛天工具。 5. 2分鐘小組閱讀討論1.學生觀看教材了解人類沖出地球的歷程。 2.2分鐘閱讀探究手冊中關于萬戶的閱讀資料,思考:萬戶這樣做是否值得? 3.學生討論萬戶這樣做的意義。 4.1分鐘閱讀課本剩下的人類嘗試飛天工具。 5. 2分鐘小組閱讀討論:這些飛行器是如何升空的? 不同時代的火箭都有一個共同的發展方向:沖出地球。人類沖出地球不是一蹴而就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突破,終于實現了這一夢想。明白飛行器的工作原理,展示長征系列火箭增加民族自豪感。板書 設計 13.沖出地球 看星空 沖出地球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查閱資料,了解更多的有關地球引力方面的知識,以及人類沖突地球的實踐活動。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探索宇宙學習內容分析 《探索宇宙》是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第4單元《探索宇宙》的第四課時。通過二年級上冊《天空中的星體》、四年級下冊《地球、月球與太陽》以及五年級下冊《地球的運動》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了解并探究太陽、月球和星星的基本特征、學習了太陽、月球和地球的概念及它們的運動規律,以及探究地球的公轉和自轉引起的晝夜變化,以及地球運動對動植物的影響。學情 分析 通過二四五三個年段相關單元以及本單元前三節《太陽系大家族》、《觀察星座》、《沖出地球》內容的學習,學生已經直觀地認識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基本特征,以及人類為探索宇宙、認識宇宙中的現象所做的一系列努力,了解了太陽、月球和星星的基本特征、學習了太陽、月球和地球的概念及它們的運動規律,以及探究地球的公轉和自轉引起的晝夜變化,以及地球運動對動植物的影響。本課教學中要重點通過學生動手搜集資料、小組合作學習、全班分享成果、建立學習共同體,從而突破信息量大、枯燥的學習苦難。六年級學生經過一至五年級的實驗教學,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模擬實驗能力,在模擬實驗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在明確原理后自己動手模仿整個實驗過程,并著重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合作配合等實驗習慣,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模擬操作。學習 目標 科學知識: 知道太陽系及宇宙中一些星座的基本概況。 科學探究: 能基于所學的知識,從事物的結構、功能、變化及相互關系等角度提出可 探究的科學問題。 能基于所學的知識,通過觀察、實驗、查閱資料、調查、案例分析等方式獲取事物的信息。 能基于所學的知識,用科學語言、概念圖、統計圖等方式記錄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結果。 科學態度: 表現出對事物的結構、功能、變化及相互關系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了解人類的好奇和社會的需求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動力,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影響著社會發展。學習 重點 了解人類探索宇宙取得的成就。學習 難點 了解嫦娥工程飛行器的工作原理。學習 準備 地球儀、月球儀、火箭、火箭發射器、嫦娥1號模型。世界、我國航天事業成就的相關資料學習活動設計學習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 人類并不是一開始就能脫離地球束縛去探索宇宙,而是先用肉眼觀察,再借用觀測工具,最后沖出地球。問題一:再次瀏覽“人類探索宇宙歷程圖”,說說人類是怎樣一步步實現沖出地球的愿望的? 學生討論回答問題 學生針對問題觀察圖示,知道整理信息不能只關注某一部分,也要整體分析,不僅恰當的引出本課內容還能鍛煉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二、 起初,只能用肉眼觀察星空,后來望遠鏡的出現讓人們看得更遠,隨著科技的發展,從伽利略望遠鏡到射電望遠鏡,后來有了可以跟隨衛星進入太空的哈勃空間望遠鏡,現如今我們有了能夠彰顯我國科技實力的“中國天眼”。 問題一: 通過剛才的視頻,你能說說人類實現沖出地球的夢想都借助了什么工具嗎? 問題二:其中觀測工具都有哪些?各自有怎樣的功能? 問題三: 誰能說說火箭的工作原理呢? 根據視頻內容結合課本圖片思考問題,互相交流,鍛煉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自己整理信息,認識各種觀測工具的區別及火箭的原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三、 1.萬戶把多枚火箭綁在自己坐的椅子上作為動力裝置,雙手各拿一只風箏掌控方向。 2.沖出地球的主要困難是使物體獲得足夠的速度,目前是靠多枚火箭實現的。 (1)小組討論: 問題一:觀察萬戶飛天的圖片,你覺得他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問題二:科技進步的今天,人類沖出地球還在面臨怎樣的困難? (2)將羽毛、小球、沙袋拋向高空,體驗地球引力,用磁鐵和小球模擬地球引力作用。 問題三:試著將羽毛、小球、沙袋拋向空中,說說都有哪些現象? 問題四: 你觀察到了什么現象?想要“飛行器”沖出“地球”我們應該怎么做? 通過小組討論,學生暢所欲言,認識到地球引力是人類探索宇宙所面臨的困難,通過模擬地球引力,形象的感受到物體達到一定速度可以擺脫地球引力的束縛。四、 1.物體緊貼宇宙表面運轉時,速度必須達到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這也是人造地球衛星最小的發射速度。 思考問題:通過剛才的視頻,你都知道了哪些內容呢? 通過視頻,拓展了科學知識,讓學生更深入的感受到了了地球引力的作用,讓學生知道航天事業的發展是科學家和工程師不斷鉆研,艱苦奮斗得來的。板書 設計 14.探索宇宙 認識航天器 嫦娥工程 “繞”“落”“回”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發揮想象,如果在未來某一天你乘坐宇宙飛船飛向太空遇見了外星人,在設備的支持下,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