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愛唱什么歌教材分析:本課選自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歌曲采用五聲宮調式寫成,曲調上多用重復手法,音域在六度以內,簡單易學。歌詞中的象聲詞生動地刻畫了相關小動物們的形象,表達出小動物們愉快的心情。學情分析:一年級的學生經過近一年的音樂學習,在音高、節奏的準確性上有較大進步,并且可以根據老師的提示,在演唱中運用連貫和跳躍的聲音進行演唱。但對于歌曲的情緒情感表達較弱,所以在授課過程中,運用情景導入創設的方法,寓教于樂地將音樂知識點滲透進課堂教學。通過節奏、音準訓練,力求更好的完成歌曲演唱。并通過各種音樂體驗活動,豐富音樂感知。教學目標:1.基本目標:通過聆聽、模仿,幫助學生運用自然、流暢的聲音準確地演唱歌曲《愛唱什么歌》; 了解伴奏樂器——蛙鳴筒,認識蛙鳴筒的圖示,掌握演奏方法。2.核心目標:通過情境創設,參與多種音樂體驗活動,幫助學生充分感受音樂所表達的“夏夜池塘”的自然氣息和美妙意境,初步感受音樂與自然的密切聯系;通過節奏訓練,解決 X XX(前八后十六)節奏難點。3.發展目標:通過分組合作,集體展演的形式,培養音樂合作。并根據小組討論交流,創編歌詞,實踐與創作相結合。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運用甜美,有彈性的聲音,自然準確地演唱歌曲。教學難點:X XX(前八后十六)節奏型的精確掌握。由于學生年齡小,創造能力低,在音樂活動中發揮主體創造力。教學準備:多媒體設備、鋼琴、蛙鳴筒、響板、雙響筒、小青蛙頭飾、荷葉教具。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節奏訓練今天老師邀請小朋友參加一場池塘音樂會,請小朋友們豎起耳朵聽一聽,老師還邀請了哪種小動物?1. 播放帶有“蛙聲”的輕音樂。讓我們學一學小青蛙的動作歡迎遠道而來的朋友。隨音樂律動。播放“青蛙歡樂頌”片段。2. 在“青蛙合唱”中,我們聽到了小青蛙的聲音,清脆靈動,響板來模仿。(邊擊打邊念)3. 池塘里不僅有小青蛙的聲音,還有大青蛙的,用雙響筒來模仿(邊擊打邊念),聽一聽,它的聲音與小青蛙相比有什么不同。4. 在教室的音樂池塘里,請左邊的小朋友扮演小青蛙,右邊的小朋友扮演大青蛙。看手勢完成節奏合作訓練。5. 在課件中初始節奏型,老師也來加入你們,同時還邀請了一位小幫手,請同學們聽一聽他在何時發出聲響。(播放《愛唱什么歌》,老師在二分音符處加入蛙鳴筒。)【設計意圖】:作為本節課的導入環節,通過創設情境,在活動中設計了音樂律動體驗,既調節了課堂氣氛,又通過體態律動幫助學生感知音高的變化;在《愛唱什么歌》伴奏中完成節奏訓練,帶領小朋友們模仿青蛙的鳴叫聲,搭配不同的打擊伴奏樂器,利用伴奏樂器音色的不同,區分音樂角色。既復習鞏固節奏型,又營造出池塘音樂會的氛圍,有利于課堂活動的開展,促進交流合作,培養互相聆聽的音樂習慣。通過小組合作、模仿對比,訓練聲音的顆粒性與彈性,為唱歌環節音色的處理進行鋪墊。2、音高,音準訓練1、導入歌曲聽范唱,小青蛙愛唱什么歌?“清清的小河”,按節奏進行誦讀。2、 用歌聲唱出小青蛙的心聲教唱最后一句。跟琴接龍唱、再連起來唱解決音準和節奏問題。3、 小青蛙跳荷葉在音樂池塘中,由7個小音符組成了音樂的美妙旋律,他們是:1234567,用柯爾文手勢帶領學生復習。(1) 手勢歌復習,由同學帶領做手勢,老師彈琴完成演唱。(2) 小青蛙最愛三片荷葉,分別是123(3) 根據多媒體展示和老師唱譜,找出小青蛙跳荷葉的順序(4) 師生接龍唱;師 :55 3 生13 2 師5 3 5 3 生1 3 2(5) 請2位小朋友來當小青蛙,進行跳荷葉(地上提前擺好荷葉造型的音符123)。4、小青蛙咕咕呱將1 3 2替換為咕咕 呱,并做手勢完成師生接龍,加入最后一個樂句齊唱。5、小青蛙忘了誰小青蛙在跳荷葉時有所遺漏,請根據唱譜,找到有小青蛙足跡的五片荷葉。12356。介紹五聲調式——五個音的構成。【設計意圖】:因為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里要求三年級開始識譜教學。學生對五線譜的識別主要靠課外藝術學習積累,大部分同學可以熟識五線譜。經過近一年的音樂學習,他們對音之間的音程固定關系也形成了初步概念,可以在日常教學中進行音準的強化訓練。但在方法上,要充滿童趣,所以在此也引入情境創設,通過“跳荷葉”的方式進行音高校準,既和主題契合,又能以音樂游戲的方式把握音程關系;在此環節中,將之前的節奏念白拓展延伸,賦予音高概念,結合體態動作,把握音的高低。在日常教學中,執教老師自己創編的“手勢歌”教學會在此環節中以復習的形式出現,既復習鞏固了柯爾文手勢,又對七個基本音級有音高概念。在音樂游戲的參與中,不再是個人的音樂游戲體驗,而是以全班同學的參與為前提,利用多媒體動畫和音樂游戲,結合唱譜訓練,解決歌曲中重復樂句的音準,同時增加趣味性,使唱譜不再枯燥無聊。三、歌曲教學,情感態度1、小青蛙愛唱歌(1)聽老師范唱第一段,學生在心中默唱,熟悉歌詞。(2)跟著琴聲輕聲哼唱。(3)歌曲處理:小青蛙的聲音有彈性,跳躍,第二樂句小青蛙叫聲處略斷開演唱最后一個樂句連貫演唱。(4)學生有表情地演唱第一段歌詞。2、誰也愛唱歌(1)小青蛙的歌聲這么美,還吸引了誰也來歌唱,它如何歌唱,愛唱什么歌?聽第二段范唱,在歌詞中尋找答案。——小蜜蜂(2)根據歌詞內容,提出演唱處理要求。3、我們都是好朋友(1)小青蛙和小蜜蜂因為音樂成為了好朋友。兩段完整演唱,注意樂曲處理。(2)分組接龍唱,以問答歌的形式分組演唱。(3)在前奏、間奏部分加入節奏念白誦讀,搭配蛙鳴筒的使用,和歌詞進行銜接,同時復習鞏固蛙鳴筒的圖示和使用。4、你想邀請誰(1)小青蛙、小蜜蜂的歌聲還會吸引哪種小動物(或生活用品),請你想一想,編一編,唱一唱。(2)交流討論:小綿羊 咩咩咩咩 青青的小草小鬧鐘 叮鈴叮鈴 珍惜時間歌加入前奏、間奏,分組進行展示。【設計意圖】:本環節作為唱歌教學課的重點環節,對學生的要求從基礎目標的達成,力爭完成核心目標,再向發展目表邁進。根據目標的梯度,依次提出進一步要求。在歌曲第一段歌詞的教唱中,強調對最后一個樂句中,做到聲音的連貫要求。從歌詞的意象中,引領學生想象流水潺潺的場景,從而注意音色和氣息;繼而結合生活實際,聯系第一段的節奏訓練,在演唱時應該表現出小青蛙有彈性、短促的“鳴叫”聲。在第二段的歌詞中,引導幫助學生模仿小蜜蜂的聲音,處理連斷,表現歌曲。在“清清的小河”,“甜甜的花朵”處可加入動作,幫助氣息的連貫。四、素養提升,拓展補充1、池塘音樂會隨著夜幕降臨也落下了帷幕,聽著音樂用掌聲送別演出嘉賓,聽聽他們回去都怎么了?(播放《都睡著了》歌曲,隨歌曲輕聲擊掌。)2、學唱歌曲的一句“他睡著了”,出示小動物們的圖片,在歌曲聲中,模仿小動物們走路,踏著歌曲伴奏,呈“滿天星”散開。(以不觸碰身體和跑動為游戲前提)3、完成歌曲接唱 ,注意老師提示,聽到“他睡著了”有指向性方位的小朋友陷入沉睡。【設計意圖】:作為結束環節,也是音樂游戲環節。在補充歌曲的選擇上,選取了較為安靜得樂曲《都睡著了》,動靜結合。在演唱“睡著”動作時,小朋友們根據不同小動物睡覺造型陷入沉睡,余下小朋友繼續踏音樂步伐走動。此環節綜合性和趣味性很強,對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有明顯幫助,興趣與音樂常識相互滲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