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風吹教學目標1、了解中國歌劇,并感知其特點。2、能認真欣賞歌劇《白毛女》片段——《北風吹》《扎紅頭繩》,初步感受歌劇音樂對人物形象的塑造過程。3、 分角色演唱《扎紅頭繩》,并與他人合作進行表演,初步認知歌劇藝術的表現特點。教學重難點:學唱《扎紅頭繩》,并分角色表演。教學過程:導入:同學們大家好,請欣賞兩段《珊瑚頌》視頻,并思考以下兩個問題:1、 這兩段視頻有何不同?2、 哪一個版本的劇情性更強?(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小結,引出課題:師:同學們的觀察力真的很不錯。這兩段視頻演唱的歌曲都是歌劇《紅珊瑚》選段《珊瑚頌》,雖然歌曲相同,但是第二段視頻的劇情性更強,因為它采用的是歌劇的形式。你們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什么是歌劇嗎?(學生各抒己見)師:歌劇是將音樂、舞蹈、文學、戲劇、舞臺美術等融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歌劇起源于16世紀的意大利,后逐漸流行于世界各地。中國歌劇經典劇目有《白毛女》《江姐》《洪湖赤衛隊》等,西洋歌劇經典劇目有《卡門》《費加羅的婚禮》《圖蘭朵》等。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歌劇覽勝”單元中的歌劇《白毛女》選段——《北風吹》和《扎紅頭繩》。請大家把教材翻到課本51頁。新課教授:在欣賞歌劇《白毛女》選段之前,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這部歌劇:歌劇《白毛女》簡介:它是在延安新秧歌運動基礎上創作的第一部具有中國氣派的新歌劇。劇本由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集體創作,賀敬之、丁毅執筆,馬可、張魯等作曲,劇本是根據民間傳說《白毛仙姑》改編創作的。音樂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該劇繼承了中國傳統音樂,借鑒西洋歌劇形式技法方面的成功經驗,成為了中國歌劇發展史上里程碑式作品。同學們,你們了解歌劇《白毛女》的劇情嗎?生:不了解。師: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白毛女》劇情:1935年除夕,貧農楊白勞躲債回家后被地主黃世仁逼死。閨女喜兒被搶到黃家,受盡虐待。喜兒在張二嬸的幫助下逃進深山野林,三年后,八路軍和群眾從山洞中救出頭發已白的喜兒,為喜兒清算了黃世仁的罪行。1、 欣賞《北風吹》(一)、初聽全曲。教師出示問題,并播放《北風吹》視頻,欣賞完畢后點學生回答。1、歌曲表現情節。【提示學生根據歌詞內容進行分析】(大年三十晚上風雪交加,喜兒焦急的等待在外躲債的爹爹回家過年。)2、歌曲情緒。【提示學生根據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歌詞內容分開進行分析】(悲喜交加)3、喜兒的藝術形象。【喜兒在《北風吹》中給你的印象是一個怎樣的人?】(歌曲中表現了喜兒盼爹爹回家過年時悲喜交加的急切心情,塑造了喜兒天真活潑、勤勞的舊社會農村女兒形象。)師:通過對以上三個問題進行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中國的歌劇有什么特點呢 (人物形象刻畫鮮明有個性。)(二)、出示《小白菜》的曲譜》下面老師將為大家彈唱河北民歌《小白菜》,請大家思考:《小白菜》的旋律和《北風吹》的旋律有什么聯系呢?生:旋律風格很接近。師:同學們分析得很好。為什么它們的旋律風格很接近呢?那是因為:《北風吹》是選取了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曲調作為素材進行了改編創作的。下面同學們用“la”來隨老師的琴聲哼唱,親身感受下《小白菜》的旋律。待學生哼唱完后出示中國歌劇的第二個特點:選取民間音樂曲調作為素材進行改編創作。師:讓我們帶著以下問題來再一次的欣賞《北風吹》:1、歌曲的伴奏樂器。(長笛、古箏、大提琴、低音提琴)2、歌曲的唱法。(民族唱法,教師則可延伸:西洋歌劇的唱法為美聲唱法;民族唱法是中國獨有的唱法)3、歌曲的演唱形式。(女聲獨唱)在以上問題的答案中,我們發現了很多民族元素,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中國的歌劇的第三個特點:中國歌劇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銜接詞:大年三十晚上風雪交加,喜兒焦急的等待在外躲債的爹爹回家過年。終于,她的爹爹回來了,他們父女倆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二、欣賞《扎紅頭繩》(一)、初聽全曲。教師出示問題,并播放《扎紅頭繩》視頻,欣賞完畢后點學生回答。1、歌曲表現情節。(楊白勞趁著夜色趕回家過年,他為女兒買了白面和紅頭繩,喜兒非常高興,父女兩人包餃子、扎紅頭繩、貼門神,滿懷喜悅的過年。)2、歌曲情緒。(活潑,愉悅)3、喜兒爹爹(楊白勞)的藝術形象。(歌曲通過表現父女倆準備歡歡喜喜過年的場景,塑造了楊白勞年邁、老實憨厚又極為疼愛女兒的農民形象。)(二)、復聽《扎紅頭繩》,多媒體展示以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欣賞:1、歌曲伴奏樂器。(大提琴,低音提琴,揚琴。)2、歌曲的唱法。(民族唱法)3、歌曲的演唱形式。(男女對唱)(三)、學唱《扎紅頭繩》分角色演唱,喜兒部分由女生演唱;楊白勞部分由男生演唱。3、 課堂延伸(參與體驗)1、 女生站立,教師教授喜兒動作,學生模仿。2、 男生站立,教師教授楊白勞動作,學生模仿。3、 教師點四個女生四個男生表演,女生飾演喜兒,男生飾演楊白勞。(要求學生抓住喜兒和楊白勞的特點。)4、 課堂小結: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讓我們走進了歌劇,認識了歌劇,了解了中國歌劇的特點:人物形象刻畫鮮明有個性;選取民間音樂曲調作為素材進行改編創作;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并親自體驗了歌劇的藝術魅力。在未來的日子里,讓我們一起攜手同行,為弘揚中華民族偉大的歌劇藝術而努力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