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舉杯祝福》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學唱歌曲《舉杯祝福》二、教學目標1、用熱情、歡快的情緒演唱《舉杯祝福》并設計表演唱的形式。2、學會新疆烏孜別克族等民間音樂典型的節奏。3、初步認識都它兒、彈布爾、手鼓等烏孜別克族民間樂器。三、教學重難點重點:用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舉杯祝福》。難點:練習節奏x.x x x︳××× X X ︱ ,并參與表演歌曲四、教學方法:五環節教學法。教學過程(一)候課反思:你們會模仿節奏嗎?請模仿以下節奏。1、 X XX ︱ X XX ︱2、x.x xx ︱ x.x xx︱3、××× xx︱××× xx︱4、x.x xx ︱××× xx︱學生模仿準確后明確:給這個節奏哼唱旋律并且在配上舞蹈視頻,學生拍擊節奏,教師哼唱歌曲旋律,明確這是新疆的歌曲。新疆是個多民族的地方,除了維吾爾族外,還有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等很多民族。而且他們的音樂有一定的共通性,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新疆烏孜別克族的民歌《舉杯祝福》。二、設疑推探1、這首歌曲的情緒是什么樣的?2、這首歌的節奏有何典型特點?3、這首歌曲的旋律有何特點?三、互動解疑。新歌教學1、欣賞這首歌曲,感受新疆各民族的歌舞風情并感受歌曲。播放歌曲視頻《舉杯祝福》,讓學生感受豐富多彩的新疆歌舞音樂。明確:我們剛才欣賞的歌曲烏孜別克族的民歌。那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個民族。2、出示烏孜別克族民族服飾圖片,介紹烏孜別克族的民族風俗。3、出示歌曲圖片,學生看著歌曲圖片再次欣賞歌曲,這首歌曲的情緒是什么樣的?明確:歌曲的情緒是歡快的、熱情奔放的。4、現在我們就先來學習一遍歌曲的曲譜。拍擊的節奏就是新疆民歌的典型特點。學生看看曲譜有沒有我們拍擊的節奏?5、出示歌譜,學生隨琴視唱曲譜,了解歌曲旋律特點明確:歌曲中大量運用了附點音符、切分音和前八后十六等節奏,練習的時候可以唱得慢一些,注意唱的要準確。4、學生隨琴學唱歌詞,給予示范或教唱歌曲中有難度的地方。明確:歌詞中的“別比亞啦”是一杯酒的意思,“亞夏”是干杯的意思。歌曲的副歌部分節奏較難。5、再播放一次歌曲范唱,讓學生以聽為主,小聲跟范唱鞏固練習。6、歌曲處理明確:熱情奔放是新疆民歌的特點,表現出他們對生活的熱愛。這首歌曲怎樣體現這種熱情奔放的情緒的。可以從音樂的節奏、旋律、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分析。教師和學生共同分析明確:(1)運用了較多的附點音符。(附點音符唱得要準確)(2)速度中速稍快。(3)力度較強,特別是第二樂段的“嗨”把情緒推向高潮。(4)節奏具有舞蹈性。明確:在演唱中注意這幾個方面就能表現出熱情奔放的情緒了。7、指導學生說節奏,其他學生隨節奏的速度演唱歌曲第一部分,豐富歌曲的演唱形式。8、學生學唱歌曲并完整演唱。四、技能拓展1、認識都它兒、熱瓦普和手鼓2、了解并學習新疆舞蹈動作明確:烏孜別克族的舞蹈也很有特色,他們的舞蹈步伐多以三步一抬和旋轉為主。3、表演歌曲、設計:第一部分第一段,一部分學生說節奏主干,其他學生隨節奏唱歌詞;第二段,一部分學生敲擊鈴鼓,一部分學生做動作,其他學生唱歌曲;結尾部分齊聲演唱歌曲。五、互評交流小結:熱情奔放的歌聲,獨特的民族樂器,使我們沉浸在歡樂的歌舞聲中,新疆各民族人民和睦相處,也使我們這個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家庭更加繁榮富強,讓我們共同祝福祖國吧,在《愛我中華》的歌聲中結束本課。播放歌曲《愛我中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