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春江花月夜》教案年級:八年級 學科: 音樂課題:《春江花月夜》 課型:欣賞課 授課時間:【導學目標】知識目標:1.通過欣賞古曲〈〈春江花月夜〉〉,使學生了解有關的音樂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和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2.了解中國傳統音樂“換頭合尾” “魚咬尾”的結構特點。3.熟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題。【導學重難點】1.認識中國傳統音樂結構的特點:換頭合尾。2.能否感受“春江花月夜“的音樂意境。【學法提示】學生通過音樂欣賞、合作、探究、展示等方法進行學習【導學過程】1.播放圖片請同學們來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同學們看到這些景色想到了什么呢?或找出關鍵詞也可以。同學們回答得非常形象。如果用音樂來表現呢?這對于我們來說實在太難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它有著豐富的藝術創造和健康的審美觀念,特別強調藝術作品的文與質的和諧,情和理的統一。它的文學精髓不僅滲透在詩、詞、散文和字中間,同樣也滲透在我國的古典音樂中。今天,我們就來欣賞民族管弦樂隊演奏的古曲〈〈春江花月夜〉〉,看看同學們能從中感悟到一些什么?2.〈〈春江花月夜〉〉作品簡介:〈〈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明清時期的琵琶獨奏曲。原名〈〈潯陽琵琶〉〉、〈〈潯陽夜月〉〉、〈〈夕陽蕭鼓〉〉等曲名。1925年上海大同樂會的柳堯章、鄭覲文首次將它改編成民族樂合奏,后又改為〈〈春江花月夜〉〉樂曲共分為十段,每個段落都加有形象生動的小標題。作品把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從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蕩漾,花影在兩岸輕輕搖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展現在我們的眼前,給人們以高度的藝術享受。3.下面請同學們聆聽〈〈春江花月夜〉〉第一段音樂,并回答問題。a.樂曲有哪些器樂演奏的?b. 你聯想到了什么?c. 請找出樂曲的主題部分。4.自由發言后,課件展示問題答案。讓同學們對照樂曲主題,并再次欣賞音樂主題。5.學唱音樂主題。教師教唱,學生熟唱。請學生們為樂段劃分樂句,找出特點。前一句的結束音是后一句的開始音,這是中國傳統音樂的“魚咬尾”的創作手法。6.雖然樂曲有十段,但樂曲的旋律有一個特點,即每段的旋律與標題都有區別,但是每段音樂的最后一個樂句都是相同的。這中創作手法叫什么呢?7.簡單介紹“換頭合尾”的變奏法。在音樂的發展過程中,它的每一段結尾部分都是一樣的,而前面的音樂都有所變化,這就是中國傳統樂曲中常用的“換頭合尾”的變奏法。它是民族民間音樂中常用的一種旋律,它能起一種對比統一的音樂效果,它能充分發揮各種樂器的演奏效果,從不同的角度去揭示樂曲的意境或音樂主題。8.完整地欣賞〈〈春江花月夜〉〉的全曲,再次感受這首古曲蘊藏的精神內涵。體驗“換頭合尾”創作手法。9.欣賞時當同學們聽到音樂主題時舉手示意,聽到結束句旋律時也舉手示意。根據標題發揮想象,用心欣賞。10.欣賞總結(1)美在音色。二胡的音色明亮、抒情,洞簫的音色古樸,琵琶的音色優美、剛勁,古箏的音色悠長。(2)美在意境。音樂給我們的感覺是:有山有水,有靜有動,有遠有近,有聲有色,有景有情,有典雅古樸的意境,也有優美飄逸意境等。11.跟音樂唱一唱以唐代詩人張若虛的同名長詩為唱詞的歌曲〈〈春江花月夜〉〉。【拓展升華】請同學們談談,在中國舉辦的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上,為什么出現了〈〈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和唐代詩歌的結合呢 這說明了什么?它向世人展示了中國這個禮儀之邦上下五千年的盛世奇觀,讓我們有一種跨越時空的感動。也說明〈〈春江花月夜〉〉是我們傳統音樂中一顆璀璨明珠,在世界樂壇上也享有崇高的聲譽。2016年在中國杭州舉辦的G20峰會主題為〈〈最憶是杭州〉〉的晚會上又出現了〈〈春江花月夜〉〉的旋律,接下來請大家欣賞這個片段,同樣當同學們聽到主題旋律時請舉手示意。【課堂小結】通過對作品〈〈春江花月夜〉〉的欣賞,我們初步掌握和認識中國傳統音樂的特點。它對我們欣賞中國古代的音樂作品有很大的幫助。我們不僅能從音樂作品中獲得美的感受,更能從音樂的本身發現美,老師希望同學們以后在欣賞音樂時能更多地從音樂本身去感受音樂的內涵。教學反思本節課欣賞的是中國的“月夜”——《春江花月夜》。可是這經典的《春江花月夜》又豈是一節課就能囫圇品完的呢?為了能在學生心中種下熱愛我國傳統藝術的種子,于是化繁為簡,將音樂《春江花月夜》經典的段落呈現給學生,并結合同名為《春江花月夜》的詩詞、歌曲等藝術形式來感受中國藝術家眼中的月夜進而感受到中國藝術獨特的美學思想和所散發出來的獨特魅力。通過圖片、視頻的直觀呈現讓學生了解我們國家“以圓為美”的美學思想。實現了自然地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學生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藝術的品質。反思這堂課,有得也有失,我覺得自己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得不是很到位:一、欣賞導引應該分組安排任務,學生有針對性地查找背景資料,有助于學生真正融入課堂。 我可以在課前要求學生通過查找資料更多地了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資料。然后通過學生的思考去蕪存菁,在上課前給學生交流的時間,讓學生真正參與其中,會有更好的效果。二、為了突出藝術課的特點,安排的內容還不夠豐富,可以加入舞蹈、繪畫的部分,這樣多方面的展示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留白”較少,沒有更多讓學生思考體驗的機會。雖然本節課講的都是傳統文化,但是我卻忽略了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很強調的“留白”。內容的緊湊也許可以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可是卻少了給學生吸收沉淀的時間,也少了讓學生感受美,體會美的時間。因此可能效果會打折扣。三、樂曲分析不夠細致,學生無法領略樂曲的意境,感受不到樂曲的魅力所在。四、全班性的提問不宜多,這樣一方面可以傾聽學生是否真正地會賞析這首音樂,另一方面可以更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 通過這節課,我在教學的道路上又有了更高層次的領悟,在未來的教學中,更應該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通過感受與體驗獲得更多藝術的享受,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美的能力得到更大提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