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整理我們的天氣日歷》教學目標 明確天氣每天都在發生變化,能用云量、降雨量、氣溫、風向和風速等天氣特征來描述天氣。 理解氣候和天氣的概念不同,氣候是一個地區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 掌握運用表格、柱狀圖等方式整理天氣信息的方法,了解天氣變化的一些規律。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一)教學重點 對長時間觀察記錄的天氣信息進行分析和整理,了解天氣變化的一些規律。 掌握運用表格、柱狀圖等方式整理天氣信息的方法,能夠用科學的語言描述天氣情況。 (二)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分析、概括天氣變化的規律,理解氣候的概念。 培養學生從大量的天氣信息中提取關鍵信息,進行歸納總結并得出結論的能力。教學準備 媒體課件、各種統計表格、教學視頻、氣象學家的天氣日歷、不同地區的天氣圖片和資料 復備課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教師播放一段關于天氣變化的視頻,展示不同天氣情況下的自然景觀和人們的生活場景。 視頻播放結束后,教師提問:“同學們,在剛才的視頻中,我們看到了不同的天氣狀況。你們還記得自己在這段時間里觀察到的天氣嗎?你們都記錄了哪些天氣信息呢?” 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天氣觀察記錄。 學生可能會回答:“我記錄了晴天、陰天、多云、下雨、刮風等天氣信息。”“我還記錄了氣溫、風向和風速。” 等。 教師進一步提問:“這些天氣信息對我們有什么用呢?我們為什么要記錄天氣日歷呢?” 引發學生對天氣信息的重要性的思考。 教師揭示本節課的課題:整理我們的天氣日歷(板書)。 (二)知識鋪墊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天氣的基本特征。 提問:“同學們,我們已經觀察了一段時間的天氣,你們知道天氣都有哪些特征嗎?” 學生回答:“天氣有云量、降雨量、氣溫、風向和風速等特征。” 教師進一步提問:“你們能分別說一說這些特征是怎么描述天氣的嗎?” 學生回答:“云量可以分為晴天、陰天、多云等。降雨量可以用毫米來表示。氣溫可以用攝氏度來表示。風向可以分為東風、西風、南風、北風等。風速可以用微風、大風等表示。”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肯定和鼓勵,讓學生回憶起天氣的基本特征。 教師介紹氣候的概念。 提問:“我們知道天氣是每天都在變化的,那么氣候又是什么呢?” 教師展示一些不同地區的氣候圖片和資料,如四季如春的云南、長年炎熱的撒哈拉沙漠、冰天雪地的南北極、四季分明的杭州等,讓學生觀察并思考氣候的特點。 學生可能會回答:“氣候是一個地方長期的天氣平均狀況。”“不同的地方氣候不一樣。” 等。 教師解釋:“氣候是一個地區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它反映了一個地區的長期天氣特征。氣候和天氣的概念不同,天氣是指某一時刻或某一段時間內的大氣狀況,而氣候是指一個地區長期的天氣平均狀況。”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天氣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提問:“天氣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呢?” 教師展示一些天氣與人類生活關系的圖片和資料,如晴天適合戶外活動、下雨天需要帶傘、寒冷的天氣需要穿厚衣服等,讓學生觀察并思考天氣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學生可能會回答:“天氣會影響我們的出行、穿著、活動等。”“不同的天氣對農業、交通、旅游等行業也有影響。” 等。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肯定和鼓勵,并引導學生認識到天氣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 (三)實驗探究一:統計云量 教師提出實驗任務。 教師對學生說:“我們已經知道了云量是天氣的一個重要特征,現在我們來統計一下我們的天氣日歷中的云量情況。請同學們制作一個云量統計表,對照自己的天氣日歷記錄,將統計表填好。” 教師展示一個云量統計表的示例,如日期、云量(晴天、陰天、多云)、天數等,讓學生參考制作自己的統計表。 教師強調統計的要求,如要按照日期順序進行統計,不要遺漏任何一天的記錄等。 學生進行統計。 學生分成小組,按照教師的要求制作云量統計表,并對照自己的天氣日歷記錄,將統計表填好。教師巡視指導,及時解決學生在統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教師提醒學生要認真統計,不要寫錯云量的類型和天數等。 小組交流和匯報。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云量統計表,互相檢查統計是否準確。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統計的云量情況有什么特點,如晴天多還是陰天多,多云的天數有多少等。 各小組選派代表上臺,匯報本小組的云量統計表和統計結果。教師可以把各小組的結果寫在黑板上,進行比較和分析。 教師提問:“同學們,我們看了各小組的云量統計表和統計結果,你們發現了什么?我們這段時間的云量情況有什么規律嗎?” 引導學生對云量統計結果進行分析和討論。 學生可能會回答:“我們發現這段時間晴天比較多,陰天和多云的天數比較少。”“我們這段時間的云量情況不太穩定,有時候晴天,有時候陰天或多云。” 等。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肯定和鼓勵,并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云量與天氣的關系。 (四)實驗探究二:統計風向和風速 教師提出實驗任務。 教師對學生說:“我們已經知道了風向和風速也是天氣的重要特征,現在我們來統計一下我們的天氣日歷中的風向和風速情況。請同學們制作一個風的統計表,對照自己的天氣日歷記錄,將統計表填好。” 教師展示一個風的統計表的示例,如日期、風向(東風、西風、南風、北風等)、風速(微風、大風等)、天數等,讓學生參考制作自己的統計表。 教師強調統計的要求,如要按照日期順序進行統計,不要遺漏任何一天的記錄等。 學生進行統計。 學生分成小組,按照教師的要求制作風的統計表,并對照自己的天氣日歷記錄,將統計表填好。教師巡視指導,及時解決學生在統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教師提醒學生要認真統計,不要寫錯風向和風速的類型和天數等。 小組交流和匯報。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風的統計表,互相檢查統計是否準確。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統計的風向和風速情況有什么特點,如哪個方向的風最多,大風的天數有多少等。 各小組選派代表上臺,匯報本小組的風的統計表和統計結果。教師可以把各小組的結果寫在黑板上,進行比較和分析。 教師提問:“同學們,我們看了各小組的風的統計表和統計結果,你們發現了什么?我們這段時間的風向和風速情況有什么規律嗎?” 引導學生對風向和風速統計結果進行分析和討論。 學生可能會回答:“我們發現這段時間東風比較多,南風和北風也有一些。”“我們這段時間大風的天數比較少,大部分是微風。” 等。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肯定和鼓勵,并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風向和風速與天氣的關系。 (五)實驗探究三:分析氣溫柱狀圖和降水量柱狀圖 教師提出實驗任務。 教師對學生說:“我們已經知道了氣溫和降水量也是天氣的重要特征,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我們的天氣日歷中的氣溫柱狀圖和降水量柱狀圖。請同學們按照教師的演示,分析自己記錄的兩個柱狀圖,然后上臺為大家講解自己制作的柱狀圖。” 教師展示天氣日歷中的氣溫柱狀圖和降水量柱狀圖,演示分析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以及這個月的降水情況。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如何看柱狀圖,如何分析氣溫和降水量的變化等。 教師強調分析的要求,如要仔細觀察柱狀圖的變化趨勢,不要遺漏任何一個數據等。 學生進行分析。 學生分成小組,按照教師的演示分析自己記錄的氣溫柱狀圖和降水量柱狀圖。教師巡視指導,及時解決學生在分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教師提醒學生要認真分析,不要寫錯氣溫和降水量的數據和變化趨勢等。 小組交流和匯報。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分析結果,互相檢查分析是否準確。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分析的氣溫和降水量情況有什么特點,如最高氣溫是多少,最低氣溫是多少,降水最多的是哪一天等。 各小組選派代表上臺,匯報本小組的分析結果和講解自己制作的柱狀圖。教師可以把各小組的結果寫在黑板上,進行比較和分析。 教師提問:“同學們,我們看了各小組的分析結果和柱狀圖,你們發現了什么?我們這段時間的氣溫和降水量情況有什么規律嗎?” 引導學生對氣溫和降水量分析結果進行分析和討論。 學生可能會回答:“我們發現這段時間氣溫比較高,最高氣溫達到了 [具體溫度],最低氣溫也有 [具體溫度]。”“我們這段時間的降水量不太均勻,有時候多,有時候少。” 等。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肯定和鼓勵,并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氣溫和降水量與天氣的關系。 (六)研討與交流 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問題一:經過統計和分析,我們怎樣描述這段時間的天氣變化?你們這樣分析的理由是什么? 問題二:這段時間里,天氣對我們的生活都造成了哪些影響? 問題三:我們統計的天氣有沒有很多天是持續一樣的情況呢?如果有,這種情況說明了什么?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學生分成小組,圍繞問題進行討論。教師可以給學生一些提示,如從云量、風向和風速、氣溫、降水量等方面進行思考和分析。 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可以將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教師巡視指導,參與學生的討論,了解學生的想法。 各小組選派代表上臺,匯報本小組的討論結果。 對于問題一,學生可能會回答:“我們這段時間的天氣變化比較大,有時候晴天,有時候陰天或多云,風向和風速也不太穩定,氣溫比較高,降水量不太均勻。我們這樣分析的理由是通過統計和分析云量、風向和風速、氣溫、降水量等數據,發現這些數據都有一定的變化規律。” 對于問題二,學生可能會回答:“這段時間的天氣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多影響,如晴天適合戶外活動,下雨天需要帶傘,炎熱的天氣需要注意防暑等。” 對于問題三,學生可能會回答:“我們統計的天氣有一些天是持續一樣的情況,比如連續幾天都是晴天或陰天。這種情況說明天氣有一定的穩定性,但也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肯定和鼓勵,并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和歸納。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用文字和圖表的形式總結這段時間的天氣變化情況和對生活的影響,讓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天氣與生活的關系。教 學 反 思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于統計和分析天氣信息的活動,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親身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提高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歸納能力。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本節課中有所收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