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第1 課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課標】 知道隋朝的統一和滅亡的原因,了解科舉制的創建和大運河的開通。【教學 目標】 唯物史觀:掌握隋朝的建立與統一;掌握大運河的開通及意義;掌握科舉制的創立過程和影響;從隋朝滅亡的原因中得到啟示。 時空觀念:講述課文知識,讓學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況;仔細地講解大運河的基礎知識,要求學生會識圖看圖; 歷史解釋:探討隋朝的滅亡,培養學生從歷史教訓中得出正確的歷史啟示的能力。 家國情懷: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和科舉制的興起的積極歷史作用,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勤勞和智慧。通過這種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復興中華的情愫。【重點】 大運河的開通【難點】 科舉制的興起及影響【教學 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史料研讀法【學情 分析】 本節課主要講的是隋朝的興衰,對于隋朝的建立和統一的時間學生易混淆,對于隋朝建立的背景南北朝朝代更替線索較多,需要老師引導學生共同梳理,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隋朝統一的意義。對于科舉制創立的標志事件學生也易混淆,要引導學生區分隋煬帝和隋文帝的不同作為。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教 學 過 程】 導入新課 每年各省市自治區都會舉行公務員招錄考試,通過考試來選拔各崗位需要的人才,那通過考試這種方式選拔人才最早源于我國古代哪個時期? 二、展示學習目標 1.掌握隋朝的建立和統一。 2.理解隋朝滅亡的原因。 3.掌握大運河的開通和科舉制的創立。 三、展示自學指導 1隋朝建立時間建立者和都城是? 2何時隋朝滅陳完成全國的統一? 3隋朝的統一有何意義? 四、進入新課 目標導學一:隋朝的建立和統一 教師講解南北朝的朝代更替 北方 北朝 北魏 東魏 北齊 西魏 北周 南方 南朝 宋 齊 梁 陳 教師講解提問隋朝建立的基本情況 3.多媒體展示隋煬帝的畫像,出示問題:隋文帝與開皇之治 讀教材,說說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造就了開皇之治?結合表格理解開皇之治的表現 教師總結 隋文帝的這些措施促進了社會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使人口數量和墾田面積大幅度增長,隋朝成為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的王朝。 目標導學二 大運河的開鑿 1.圖片展示 2提出問題,學生結合課本和圖片回答問題 1大運河開鑿的目的和組織者是? 2大運河的南北端分別是哪一座城鎮?其中心哪里? 3大運河的四段河流的名稱是? 4大運河聯通了哪幾大河流? 5大運河的開通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教師引導學生一分為二地來看待大運河的開通,它加強了南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但是他也加重了百姓的徭役負擔。 目標導學三 科舉制的創立 教師講解魏晉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一種重要的官吏選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先在各郡設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設置大中正。中正的職權主要是評議人物,其標準有三:家世﹑道德﹑才能。中正根據家世、才德的評論,對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稱為“品”。品共分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但由于魏晉時充當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參預中正推舉之權,而獲得二品者幾乎全部是門閥世族,故門閥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選拔之權。于是在中正品第過程中,才德標準逐漸被忽視,家世則越來越重要,甚至成為唯一的標準,到西晉時終于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局面。 法制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7條 教育應當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吸收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切優秀成果。 教師講解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權貴子弟無論優劣,都有機會做官。出身低微、有真才實學的人,卻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擔任高官,老百姓更沒有機會做官。這種制度選拔上來的人沒有才能,不利于國家的長治久安。 2回歸課本知識:科舉制創立的基本情況。 五、課堂總結 隋朝是一個短暫而輝煌的朝代,一統中華。開鑿大運河,成為中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維護和加強國家政治的統一,都有重要的作用。科舉制從隋朝創立,唐朝完善,明清衰落,到1905年廢除,共1300多年的歷史。它的創立目的是為了選官,加強了中央集權,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 學生齊讀學習目標 明確本課學習方向 學生看課本后回答 581年,楊堅建立隋朝,以長安為都城,楊堅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滅掉陳朝,統一全國。結束分裂局面,順應統一趨勢。 學生看課本后回答 經濟:發展經濟,編訂戶籍,統一南北幣制和度量衡制度。 政治: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 學生看課本后回答 1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隋煬帝 2涿郡,洛陽,余杭 3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4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5加強了南北地區 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 學生看課本后回答 1隋文帝即位后,初步建立起通過考試 選拔人才的制度。 2隋煬帝時,進士科的創立,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 3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 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 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