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4張PPT)第三課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2025一輪復習必修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目錄考情解讀01體系構建0203典例精講04易錯易混0506核心考點必備總結小小政治01考情解讀考點要求 考題統計 備考建議偉大的改革開放 2024 選擇題:湖南卷 主觀題:湖北卷 復習時關注一些命題:結合改革開放的熱點材料分析改革開放的意義;通過回顧改革開放的歷程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論證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結合改革開放以來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歸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點;闡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是黨和人民長期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2023 選擇題:湖北卷、浙江卷2022 遼寧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 2024 選擇題:山東卷、浙江卷2023 選擇題:浙江卷、湖南卷一、公有制經濟(為什么、怎么辦)1.為什么要毫不動搖鞏固發展要求,有利于推動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偉大的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改革開放的進程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和意義改革開放的歷程(三個階段)三個“偉大飛躍”改革開放的意義重要法寶+必由之路+關鍵一招+基本國策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主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道路、制度、理論、文化主題的提出: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首次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發展與完善過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制度、理論、文化的關系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02體系建構核心考點一偉大的改革開放1978198419801988199019931992200120032012對內改革對外開放起步階段新階段全面深化改革階段(新時代、新格局)1978年--1992年1992年--2012年2012年以后體系構建(1)主要內容:一個主義一個重點一個決策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和組織路線。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a.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新時代)b.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2)意義:1、改革開放的開端--------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核心考點一:偉大的改革開放1.改革:即對內改革。(1)改革的性質:改革實質就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根本變革)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2)改革的根本目的: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3)改革的作用: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直接動力。2.開放:即對外開放。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符合當今時代的特征和世界發展的大勢,是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點撥拓展:改革開放注意:區分幾個動力社會基本矛盾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人民群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體動力(1)起步階段(1978-1992年)改革 率先突破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得以推行,鄉鎮企業迅速發展。(1978)重點轉移 1984年召開的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開放 關鍵步伐 1980年,黨和國家批準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置經濟特區(標志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格局形成 1984年,開放大連、青島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設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經濟特區。1990年,開發開放上海浦東。1992年,開放沿長江城市、內陸省會城市、沿邊城市。至此,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2、改革開放的進程(2)新階段(1992-2012年)改革 ①標志:以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為標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提出)②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就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部署。(建立)③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圍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部署。(完善)開放 2001年中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達到新的水平,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2、改革開放的進程改革 ①標志:2012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偉大成就。②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全面深化改革,打響改革攻堅戰,加強改革頂層設計,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許多領城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新一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全面完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2023年新教材修改)開放 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加快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2023年新教材修改)(3)全面深化階段(2012年以后)2、改革開放的進程十一屆三中全會:農村改革率先突破十二屆三中全會:改革重點由農村轉向城市19781984198019881990深珠汕廈設經濟特區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93建立海南經濟特區開發開放浦東1992開放沿長江城市、內陸省會城市、沿邊城市南方談話、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十四屆三中全會部署建立社主市場經濟體制成功加入世貿20012003十六屆三中全會部署完善社主市場經濟體制2012對內改革(6)對外開放(6)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改革開放時間軸歷史 意義 ①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四個面貌)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三大飛躍)③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一個姿態)現實 意義 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一寶一路兩招)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使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3、改革開放的意義(熟背)點撥拓展:區分偉大飛躍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②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③改革開放,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點撥拓展:為什么“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1)從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來看: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在當代中國,解決兩大基本矛盾,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直接動力是改革。只有通過改革才能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2)從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來看:改革開放改變了中國、中華民族、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3)從世界形勢來看: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道路沒有出路。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點撥拓展:怎樣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怎么做?)(1)黨的領導:必須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2)以人為本: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3)指導思想: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4)四個自信: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5)綜合國力:必須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不斷增強我國綜合國力。(6)對外開放:堅持我國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擴大開放,不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7)結合國情:改革開放要與我國的實際和我國的國情相結合,解放思想,不斷創新,與時俱進。1. 中國共產黨是改革開放偉大奇跡的創造者,是推動改革開放的主體動力 2.1992年鄧小平南方講話,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3.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4. 2013年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5.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開放必然進步,封閉必然落后。【×】人民是改革開放偉大奇跡的創造者,是推動改革開放的主體動力【×】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以1992年鄧小平南方講話和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為標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開放帶來進步,不是必然易錯易混:6.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7.深圳等四個經濟特區設立,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8.社會主義改革的實質是生產資料私有制改造為社會主義公有制。9.改革開放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一招。易錯易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我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社會主義改造的實質是生產資料私有制改造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主義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1.(2024·湖南·高考真題)黨的十八屆二中全會以來,我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從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到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從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有力維護公平正義,到頒布新中國首部民法典護航人民美好生活……沉旬旬的成績單,詮釋了( )①破除制度障礙是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②偉大改革開放精神的弘揚是實現社會變革的直接動力③全面深化改革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鮮明價值導向④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鏈接高考選項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艱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選項②× 階級斗爭是推動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2.(2023·湖北·高考真題)改革開放40多年來,入圍世界500強的中國企業數量不斷增加,1997年中國(大陸)只有4家,2020年以133家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再創新高達到145家,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中國企業在世界500強企業中的地位變化見證了中國發展奇跡。這表明改革開放( )①是推動當代中國發展的根本動力 ②是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③極大改變了中國企業和中國的面貌 ④是中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決定性因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選項④× 改革開放是我國各個領域取得成就的重要影響因素,而非決定性因素。選項①× 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社會基本矛盾。C鏈接高考3.(2023·浙江·高考真題)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踏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充分說明,改革開放( )A.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B.實現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C.經歷了由點到面的全方位推進過程D.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DA×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B× 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C× 材料未涉及“改革開放經歷了由點到面的全方位推進過程鏈接高考2023年9月,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今年是改革開放45周年,要繼續做好自身改革這篇大文章,既擴大開放之門,又將改革之路走穩”。根據改革開放的進程對下列事件進行排序,正確的是( )①特區先行,南下深圳開窗口 ②開發浦東,打造改革開放新地標③治理整頓,南方談話春風再出發 ④民心思變,鄧公順應時勢開國門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C高考題變式訓練④: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①:1980年,我國設立四個經濟特區。②:1990年,開放上海浦東。③: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核心考點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四個自信鮮明主題理論創新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科學發展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體系構建核心考點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核心考點 主要內容1、標志 1982年,在黨的十二大開幕式上,鄧小平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鮮明主題2、過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點相結合,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功開創、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3、意義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2)中國共產黨所有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都是緊緊圍繞這個主題展開的。一、創立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核心考點 主要內容1、鄧小平理論 (1)背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國種族人民,深刻總結我國這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借鑒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創立了鄧小平理論。(2)內容:做出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揭示了社會主義本質;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提出三步走戰略等。(3)解決的問題:闡明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4)歷史貢獻: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1)背景: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2)內容: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是堅持與時俱進,核心是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是堅持執政為民。(3)解決的問題: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總結了治黨治國新的寶貴經驗。(4)歷史貢獻: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核心考點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核心考點 主要內容3、科學發展觀 (1)背景:黨的十六大以后。(2)內容: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3)解決的問題: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4)歷史貢獻: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4、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1)背景:黨的十八大以來(2)內容: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對黨和國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等(3)解決的問題:從理論和實踐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4)歷史貢獻: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核心考點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一、公有制經濟(為什么、怎么辦)1.為什么要毫不動搖鞏固發展公有制經濟?【答題要點】:生產資料所有制+公有制為主體的地位+公有制為主體的作用【答題模板】①我國堅持以公有制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生產資料所有制,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② 以公有制為主體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根本特征,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③堅持公有制為主體是促進生產力發展根本要求,有利于推動經濟持續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根本前提,有利于人民共享發展成果。重要理論 形成時間 代表人物 主要問題 重大作用、意義鄧小平理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 鄧小平 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 江澤民 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 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科學發展觀 黨的十六大以后 胡錦濤 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 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 習近平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三、完善(“四個自信”)核心考點 主要內容1、取得成就和進步的根本原因 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構成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核心考點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領導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基礎 立足基本國情基本路線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根本任務 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社會主義的本質)總體布局 五位一體: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奮斗目標 ①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②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地位 ①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②是一條既符合中國國情,又適合時代發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確道路,能夠引領中國進步、增進人民福祉、實現民族復興。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由之路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行動指南內涵 從新的實踐和時代特征出發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發展戰略、政治保證、祖國統一、外交和國際戰略、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問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勇于進行理論探索和創新,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集中體現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地位 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為黨和國家的事業提供科學指引。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根本制度保障內涵 ①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②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③基本經濟制度:所有制制度、分配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④其他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及建立在這些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作用 ①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能夠持續推動擁有十四億多人口大國進步和發展、確保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制度和治理體系。③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問題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精神力量形成 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內涵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地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點撥突破:四大自信關系道路自信是表征理論自信是靈魂制度自信是根本文化自信是源泉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點撥突破: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大中國生機活力歷史必然必由之路才能才能(1)歷史成就:從改革開放取得的歷史成就來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改革開放推動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2)根本原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黨領導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3)四個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這條道路而沒有別的道路,能夠引領中國進步、增進人民福祉、實現民族復興。中國特色社會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是立足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體系,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點撥突破:為什么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答案】D【解析】①: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經濟危機出現的根本原因,所以勞動產品的銷毀和貶值可以緩解經濟危機,但不是解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途徑,①不選。②: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所以造成資本主義社會破產和貧困的根源不是生產力的發展,②說法錯誤。③④:經濟危機是一部對資本主義制度殘酷罪行的判決書,危機顯示出資本主義制度沒有能力管理它所造成的生產力,物質豐富成了巨大的災害,成了破產和貧困的根源,這說明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生產的一切矛盾的總爆發,也是資本主義無法克服的痼疾,③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1.(2023·浙江·高考真題)改革開放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2.(2024·甘肅·二模)改革開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是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目標。3.(2024·安徽淮北·二模)鄧小平理論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深刻回答了新世紀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問題。4.(2024·浙江湖州·二模)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提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第二次結合”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1987年黨的十三大確立的,不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提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科學發展觀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問題。【×】共產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易錯易混:【答案】D【解析】①: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經濟危機出現的根本原因,所以勞動產品的銷毀和貶值可以緩解經濟危機,但不是解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途徑,①不選。②: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所以造成資本主義社會破產和貧困的根源不是生產力的發展,②說法錯誤。③④:經濟危機是一部對資本主義制度殘酷罪行的判決書,危機顯示出資本主義制度沒有能力管理它所造成的生產力,物質豐富成了巨大的災害,成了破產和貧困的根源,這說明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生產的一切矛盾的總爆發,也是資本主義無法克服的痼疾,③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1.(2024·山東·高考真題)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提出,“中國應當對于人類有較大的貢獻”。新的歷史條件下,習近平指出,“只要是對全人類有益的事情,中國就應該義不容辭地做,并且做好”。下列選項能夠體現材料主旨的是( )①堅持胸懷天下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重要歷史經驗②人類的前途命運應該由世界各國人民來把握和決定③中國式現代化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④吸收借鑒人類文明優秀成果,中國才能更好地贏得未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真題回歸選項④× 不涉及。A鏈接高考選項②× 材料強調中國對世界的貢獻,不涉及人類的前途命運應該由世界各國人民來把握和決定。【答案】D【解析】①: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經濟危機出現的根本原因,所以勞動產品的銷毀和貶值可以緩解經濟危機,但不是解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途徑,①不選。②: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所以造成資本主義社會破產和貧困的根源不是生產力的發展,②說法錯誤。③④:經濟危機是一部對資本主義制度殘酷罪行的判決書,危機顯示出資本主義制度沒有能力管理它所造成的生產力,物質豐富成了巨大的災害,成了破產和貧困的根源,這說明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生產的一切矛盾的總爆發,也是資本主義無法克服的痼疾,③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2.(2022·遼寧·高考真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依靠人民群眾創造了偉大奇跡,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這表明( )①改革開放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②改革開放必須突破制度約束,解放和發展生產力③人民群眾是改革開放的實踐者、參與者和貢獻者④改革開放是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選項②× 改革開放要突破舊的機制體制的約束,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選項④× 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B鏈接高考【答案】D【解析】①: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經濟危機出現的根本原因,所以勞動產品的銷毀和貶值可以緩解經濟危機,但不是解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途徑,①不選。②: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所以造成資本主義社會破產和貧困的根源不是生產力的發展,②說法錯誤。③④:經濟危機是一部對資本主義制度殘酷罪行的判決書,危機顯示出資本主義制度沒有能力管理它所造成的生產力,物質豐富成了巨大的災害,成了破產和貧困的根源,這說明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生產的一切矛盾的總爆發,也是資本主義無法克服的痼疾,③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3.(2024·浙江·高考真題)新時代,我們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從“現代化的遲到國”一躍成為“現代化的視覺中心”,靠的正是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靠的正是制度優勢。由此可知( )①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②黨的領導是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關鍵③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④中特社會主義制度是能夠持續推動國家發展進步的制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選項①× 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說法與事實不符。選項③× 材料強調黨的領導和制度優勢是推動中國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因素,強調的是制度優勢的意義,而不體現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D鏈接高考4.(2023·湖南·統考高考真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于改革開放新時期,但了解其形成和發展的脈絡,認識其歷史必然性和科學真理性,應該拉長時間尺度,放在世界社會主義演進的歷程中去把握。從這一歷程來看( )①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發展并已跨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成為振興世界社會主義的中流砥柱④冷戰結束后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低潮狀態得到了根本改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選項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已跨越”不符合事實。選項④× 冷戰結束后,世界僅利5個社會主義國家,僅從社會主義國家的數量上來看,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仍然處于低潮,“得到了根本改變”說法錯誤。鏈接高考【答案】D【解析】①: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經濟危機出現的根本原因,所以勞動產品的銷毀和貶值可以緩解經濟危機,但不是解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途徑,①不選。②: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所以造成資本主義社會破產和貧困的根源不是生產力的發展,②說法錯誤。③④:經濟危機是一部對資本主義制度殘酷罪行的判決書,危機顯示出資本主義制度沒有能力管理它所造成的生產力,物質豐富成了巨大的災害,成了破產和貧困的根源,這說明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生產的一切矛盾的總爆發,也是資本主義無法克服的痼疾,③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2024·江西·二模)一個國家走什么樣的發展道路,要看這個國家面臨什么樣的歷史課題。習近平在強調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時,引用了“風景這邊獨好”。這告訴我們( )①一國的發展道路要立足這個國家的基本國情②道路問題是關系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成立以來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④我國找到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堅定道路自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選項②× 材料沒有涉及道路問題與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的關系。選項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高考題變式訓練必背總結1個進程:改革開放的進程。1個意義:改革開放的意義。4大理論成果:改革開放以來的4大理論成果。4個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內容、地位、關系。謝謝觀看2025一輪復習必修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