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7張PPT)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要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聚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聚焦建設美麗中國,聚焦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聚焦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2025屆高三政治一輪復習必修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三課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富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78.12-2012.11)課標要求 核心考點 考題統計 備考建議1、闡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是黨和人民長期奮斗的結果; 2、論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的根本方向,堅定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 考點1:偉大的改革開放 2024·廣東卷,1; 2024·湖北卷,1;2024·湖南卷,1;2023·湖北卷,1; 本課以選擇題為主,關注以下命題:1、結合改革開放的熱點材料分析改革開放的意義;通過回顧改革開放的歷程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論證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2、結合改革開放以來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歸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點;3、闡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是黨和人民長期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考點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 2024·山東卷,1;2024·浙江卷,1;2023·湖南卷,1;2023·浙江卷,1; 2022·遼寧卷,1;課標要求考點精講:考點1 偉大的改革開放一、改革開放的進程1.開啟——1978年12月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P31會議內容會議意義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實現黨和國家工作中心戰略轉移(→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新時期≠新時代)P31新課本思想路線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政治路線 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路線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路線組織路線 形成以鄧小平為中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健全社會主義民主、法制開放,即對外開放,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符合當今時代的特征和世界發展的大勢,是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名詞點擊:改革開放改革的性質:即對內改革,改革實質就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的根本目的: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改革的作用: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直接動力社會基本矛盾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人民群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體動力考點精講:考點1 偉大的改革開放一、改革開放的進程(1)起步階段(1978-1992年)P32對內改革 率先突破重點轉移對外開放 關鍵步伐格局形成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得以推行,鄉鎮企業迅速發展。1984年召開的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1984年,開放了大連、青島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設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經濟特區。1990年,開發開放上海浦東。1992年,開放沿長江的5個城市。之后,又開放17個內陸省會城市,同時從東北、西北到西南開放了一系列沿邊城市。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1980年,黨和國家批準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置經濟特區(標志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新修訂教材刪除)考點精講:考點1 偉大的改革開放一、改革開放的進程(2)逐步深化階段(1992-2012年)P32對內改革對外開放①標志:以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目標為標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②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就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部署。③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圍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部署。2001年,我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改革 ①標志:2012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偉大成就。②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全面深化改革,打響改革攻堅戰,加強改革頂層設計,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許多領城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新一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全面完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2023年教材)開放 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加快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2023年教材)一、改革開放的進程考點精講:考點1 偉大的改革開放(3)全面深化與縱深推進階段 2012-今 P32-33十一屆三中全會農村改革率先突破南方談話、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設立四個特區(邁出關鍵步伐)設立海南省、海南特區開放沿長江5個城市,之后又開放內陸17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放格局基本形成十四屆三中全會部署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十六屆三中全會部署完善社會主義 市場經濟體制十二屆三中全會:改革重點轉向城市;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加入世貿,標志著對外開放達到新的水平更加積極主動、自由貿易、一代一路,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對外開放線對內改革線197819841980198819901992199320012003起步階段改革開放的進程起步階段逐步深化階段縱深推進階段P33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開放浦東進入 新階段2012全面深化改革:攻堅戰、頂層設計、體制機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明確目標—建立—完善—全面深化二十屆三中全會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 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考點精講:考點1 偉大的改革開放二、改革開放的意義 P34-35 重點歷史意義 四個面貌三大飛躍現實意義 重要法寶必由之路關鍵一招其他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A、對我國: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必修三P12)B、對世界:①促進了的世界經濟增長②中國式現代化,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拓展延伸:為什么說“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1)從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來看: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在當代中國,解決兩大基本矛盾,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直接動力是改革。只有通過改革才能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2)從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來看:改革開放改變了中國、中華民族、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3)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道路沒有出路。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P35為什么要改革開放=意義+永無止境!!!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P51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全面從嚴治黨是黨永葆生機活力、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P3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P38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注意區分不同的必由之路的表述1.(2024·廣東·高考真題)鄧小平同志在1979年要求深圳“殺出一條血路來",之后進一步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強調要“摸著石頭過河”。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作出“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的重要論斷。對此,如下解讀正確的是( )①“殺出一條血路來”指明了打破帝國主義封鎖的方向②“走自己的路”指明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方向③“摸著石頭過河”說明改革伊始就明確了發展藍圖④“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要求加強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真題訓練C×--“殺出一條血路來”,強調的是發展經濟特區,與打破帝國主義封鎖無關×--說明在沒有先例可循的情況下,奮力開創改革開放新征程,不是改革伊始就明確了發展藍圖2.(2024·湖南·高考真題)黨的十八屆二中全會以來,我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從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到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從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有力維護公平正義,到頒布新中國首部民法典護航人民美好生活……沉旬旬的成績單,詮釋了①破除制度障礙是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②偉大改革開放精神的弘揚是實現社會變革的直接動力③全面深化改革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鮮明價值導向④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真題訓練D×--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堅持“四個自信”×--階級斗爭是推動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3.(2024·山西臨汾·三模)2023年10月29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新形勢與新任務紀念改革開放45周年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10周年研討會”舉行。45年來,改革開放深刻改變了中國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中國與世界的關系。上述材料說明改革開放( )①是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②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③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④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真題訓練×--是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不是改革開放×--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堅持“四個自信”考點精講:考點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一、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 P36提出過程意義1982年,在黨的十二大開幕式上,鄧小平明確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鮮明主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功開創、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②從此以后,中國共產黨所有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都是緊緊圍繞這個主題展開的。閱讀教材完成表格,了解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共產黨人是怎樣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堅持理論創新,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時間主要代表解決問題(時代主題)理論成果歷史作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十一屆三中全會十三屆四中全會十六大十八大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考點精講:考點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 P38 重點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容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考點精講:考點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領導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基礎 立足基本國情基本路線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根本任務 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總體布局 五位一體: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奮斗目標 ①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②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地位 (相關鏈接) ①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②是一條既符合中國國情,又適合時代發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確道路,能夠引領中國進步、增進人民福祉、實現民族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由之路 P38考點精講:考點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行動指南 P38內涵 從新的實踐和時代特征出發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發展戰略、政治保證、祖國統一、外交和國際戰略、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問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勇于進行理論探索和創新,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集中體現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加)地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是立足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內涵 A.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B.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C.基本經濟制度:所有制制度、分配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D.其他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及建立在這些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地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作用 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制度穩則國家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能夠持續推動擁有十四億多人口大國進步和發展、確保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制度和治理體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問題(P40相關鏈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根本制度保障 P39形成 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內涵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地位 作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精神力量考點精講:考點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構成 地位 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聯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要求:①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 ②我們要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個自信)。P41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是立足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行動指南)①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制度穩則國家穩。(集中體現)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堅定道路自信堅定理論自信堅定制度自信堅定文化自信歸納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構成、地位和要求五個必由之路(之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1.(2024·山東·高考真題)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提出,“中國應當對于人類有較大的貢獻”。新的歷史條件下,習近平指出,“只要是對全人類有益的事情,中國就應該義不容辭地做,并且做好”。下列選項能夠體現材料主旨的是( )①堅持胸懷天下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重要歷史經驗②人類的前途命運應該由世界各國人民來把握和決定③中國式現代化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④吸收借鑒人類文明優秀成果,中國才能更好地贏得未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真題訓練A?--與題意不符,材料強調中國對世界的貢獻,不涉及人類的前途命運應該由世界各國人民來把握和決定?-與題意不符,材料強調中國對世界的貢獻,而非中國受益于世界2.(2024·浙江·高考真題)新時代,我們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從“現代化的遲到國”一躍成為“現代化的視覺中心”,靠的正是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靠的正是制度優勢。由此可知( )①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②黨的領導是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關鍵③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④中特社會主義制度是能夠持續推動國家發展進步的制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真題訓練×--我國現在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2035-本世紀中葉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與題意不符,材料強調的是制度優勢的意義,選項強調制度優勢的地位,與主旨不符3.(2023·湖南·高考真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于改革開放新時期,但了解其形成和發展的脈絡,認識其歷史必然性和科學真理性,應該拉長時間尺度,放在世界社會主義演進的歷程中去把握。從這一歷程來看( )①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發展并已跨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成為振興世界社會主義的中流砥柱④冷戰結束后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低潮狀態得到了根本改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已跨越”不符合事實真題訓練×--冷戰結束后,世界僅剩5個社會主義國家,“得到了根本改變”說法不符合實際偉大的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進程意義起步逐步深化全面深化啟示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改變面貌重要法寶迎來飛躍必由之路關鍵一招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黨領+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求堅定四個自信必由之路創立發展1.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改革開放上來 解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 2.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城市轉向農村解析: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3.改革開放后,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的偉大飛躍。解析: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4.改革開放只有完成時,沒有進行時解析: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5.黨的十四大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解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易錯易混6.改革是中國的第一次革命。解析: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第一次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7、中國共產黨是推動改革開放的力量源泉。解析:人民群眾是推動改革開放的力量源泉。8.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非對抗性的矛盾,可以通過社會主義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加以解決。解析:√9、改革開放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解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10、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解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易錯易混1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解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1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解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1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物質力量。【解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1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全面實現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解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還沒有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易錯易混●(2024·天津·一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平視世界,是一種力量和底氣,是需要資格和實力的。“站起來”是平視世界的基礎,“富起來”是平視世界的支撐,“強起來”是平視世界的保證。一百多年來,經過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奮力拼搏,中國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精彩轉型,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從改天換地到翻天覆地、再到驚天動地的變化,使得中國有實力、有底氣和有資格“平視世界”。依據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知識,說明中國能夠“平視世界”的底氣何在。能力提升●(2024·天津·一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平視世界,是一種力量和底氣,是需要資格和實力的。“站起來”是平視世界的基礎,“富起來”是平視世界的支撐,“強起來”是平視世界的保證。一百多年來,經過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奮力拼搏,中國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精彩轉型,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從改天換地到翻天覆地、再到驚天動地的變化,使得中國有實力、有底氣和有資格“平視世界”。依據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知識,說明中國能夠“平視世界”的底氣何在。信息1:新中國的成立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標志。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這是中國平視世界的基礎。(新中國的成立)信息2: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這是中國平視世界的支撐。(改革開放)信息3:中國進入新時代意味著中華民族……;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這是中國平視世界的保證。(中國進入新時代)能力提升①新中國的成立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標志。它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這是中國平視世界的基礎。②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這是中國平視世界的支撐。③中國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是中國平視世界的保證。【思路與方法】總結提升◇為什么說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1)從改革開放取得的歷史成就來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黨領導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這條道路而沒有別的道路,能夠引領中國進步、增進人民福祉、實現民族復興。(4)中國特色社會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是立足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行動指南。(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體系,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我們要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史——四個歷史時期、四個偉大成就完成開天辟地的救國大業實現改天換地的興國大業實現翻天覆地的富國大業開啟驚天動地的強國大業——堅定道路自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