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咸祥鎮中心初級中學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12月效果評測試卷1.(2024七上·鄞州月考)奠定曹操統一北方基礎的關鍵性戰役是( )A.官渡之戰 B.巨鹿之戰 C.赤壁之戰 D.牧野之戰【答案】A【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200年,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敗袁紹,奠定統一北方的基礎,故選A項。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戰,項羽以少勝多敗秦軍,加速了秦朝的滅亡,排除B項。208年,孫權、劉備聯軍以少勝多敗曹操,為三國鼎立奠定基礎,排除C項。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戰,周武王聯合各地勢力打敗商紂,排除D項。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官渡之戰。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官渡之戰的相關史實。2.(2024七上·鄞州月考)“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洛神賦》這兩句傳世千年的名句,為后人構造了一位可望而不可即的“豐姿秀美,含情脈脈,飄飄若仙”的洛神,誰的作品形象再現了以上情景( )A.司馬遷 B.顧愷之 C.屈原 D.王羲之【答案】B【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洛神賦》”,結合所學可知:A:司馬遷,西漢史學家,著《史記》,排除A項。B:顧愷之,東晉畫家,著《女史箴圖》《洛宰賦圖》,故選B項。C:屈原,戰國時期楚國詩人,著《離騷》,排除C項。D:王羲之,東晉書法家,代表作《蘭亭序集》,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東晉畫家顧愷之,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3.(2024七上·鄞州月考)在講三國結束的歷史時,老師用幻燈片展示了三國鼎立示意圖,并按滅亡的順序依次刪除。老師刪除的順序應該是( )A.魏—蜀—吳 B.魏—吳—蜀 C.吳—魏—蜀 D.蜀—魏—吳【答案】D【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提取答題關鍵信息“三國鼎立示意圖”“老師按滅亡的順序依次刪除”,結合所學可知,263年,魏滅蜀;266年,晉代魏;280年,晉滅吳,所以老師按滅亡的順序依次刪除的是蜀—魏—吳,故選D項。魏滅蜀,然后被晉取代,排除A項。魏滅蜀,晉代魏,晉滅吳,排除B項。蜀最滅亡,然后是魏,最后是吳,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三國鼎立。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三國鼎立的相關史實。4.(2024七上·鄞州月考)結束三國鼎立局面,統一全國的是( )A.魏國 B.西晉 C.東晉 D.蜀國【答案】B【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280年,西晉滅吳,結束三國鼎立局面,統一全國,故選B項。266年,曹魏被西晉取代,排除A項。316年,西晉滅亡,東晉建立,排除C項。263年,蜀國被曹魏所滅,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西晉建立與統一。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西晉建立與統一的相關史實。5.(2024七上·鄞州月考)西晉,一個驟起驟滅的政權,其盛衰興亡耐人尋味。對西晉“驟滅”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是( )A.“八王之亂” B.定都洛陽C.恢復分封制 D.三家歸晉【答案】A【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對西晉“驟滅”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結合所學可知,西晉后期,手握重兵的八個封王為爭奪中央政權,起兵混戰,史稱“八王之亂”,導致西晉衰落,加速滅亡,故選A項。266年,西晉建立,定都洛陽,與“驟滅”無關,排除B項。西晉建立,分封王室,但與“驟滅”無直接聯系,排除C項。280年,三家歸晉,表明西晉建立,而不是“驟滅”,排除D項。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八王之亂”。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西晉興衰的相關史實。6.(2024七上·鄞州月考)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的熱播引發了人們對西晉歷史的關注。西晉結束了三國鼎立局面,完成了全國統一,但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短命王朝之一。下列對西晉短命而亡原因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大貴族、大地主在治國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B.晉惠帝昏庸無能,統治階級生活極為腐化C.地方上的八王之亂推翻了西晉政權D.內遷各少數民族反抗西晉的民族壓迫【答案】C【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提取答題關鍵信息“對西晉短命而亡原因的敘述不正確的”,結合所學可知,西晉建立,晉武帝大封同姓諸王,晉惠帝昏庸無能,手握重兵的八個封建為爭奪中央政權,起兵混戰,形成八王之亂,加速了西晉衰亡,所以“地方上的八王之亂推翻了西晉政權”不符合史實,故選C項。西晉時期,大地主、大貴族生活奢侈豪華,統治腐朽,治國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故A表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西晉時期,晉惠帝昏庸無能,統治階級生活極為腐化,故B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西晉統治暴政,向內遷各族人民收取重稅,甚至掠賣少數民族人民為奴婢,激起了內遷各族人民的強烈反抗,故D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西晉衰亡,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西晉衰亡的相關史實。7.(2024七上·鄞州月考)4世紀后期,氐族人建立的____政權,消滅了其他割據勢力,統一了黃河流域。其皇帝率大軍南下,企圖統一南北,卻在____中敗于東晉( )A.前秦、淝水之戰 B.后秦、官渡之戰C.南燕、淝水之戰 D.北燕、官渡之戰【答案】A【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4世紀后期,氐族貴族苻堅建立的前奏政權,消滅了其他割據勢力,統一了黃河流域。383年,皇帝苻堅親率大軍南下,企圖統一南北,消滅東晉 ,卻在淝水之戰被打敗,逃亡北方,北方自此又陷入混戰,故選A項。建立后秦的是羌族人,官渡之戰是200年,排除B項。鮮卑族建立南燕,與淝水之戰無關聯,排除C項。建立北燕政權的是漢人,與官渡之戰無關,排除D項。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淝水之戰。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十六國割據的相關史實。8.(2024七上·鄞州月考)古詩有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請問南朝時相繼出現的四個朝代是( )①梁 ②陳 ③宋 ④齊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①②【答案】D【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答題關鍵詞“南朝”,根據所學可知,南朝的四個朝代先后是③宋、④齊、①梁、②陳,所以正確順序了③④①②,故選D項。排除ABC三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南朝更替。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南朝更替的相關史實。9.(2024七上·鄞州月考)南北朝時期,極大地順應了我國北方“胡人漢服”“漢人胡食”等民族大交融趨勢的政治改革家是( )A.漢武帝 B.商鞅 C.孝文帝 D.班超【答案】C【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北魏統一黃河流域后,北方民族大融的均勢不斷加強,孝文帝順應了民族大交融的潮流,推行了漢化性改革,促進了北方少數民族的封建化,進一步推動了民族大融合,所以,南北朝時期,極大地順應了我國北方“胡人漢服”“漢人胡食”等民族大交融趨勢的政治改革家是北魏孝文帝,故選C項。漢武帝是西漢皇帝,把西漢王朝推向鼎盛,排除A項。商鞅是戰國時期的改革家,在泰國推行變法運動,排除B項。班超是東漢人,出使并經營西域,加強了西域與內地聯系,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關史實。10.(2024七上·鄞州月考)小華想寫北魏題材的小論文,但下面哪一個標題不能選( )A.《北魏統一全國》 B.《胡人漢服與漢人胡食》C.《從平城到洛陽》 D.《人口遷徙與民族交融》【答案】A【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答題關鍵詞“北魏”,結合所學可知:A:北魏統一黃河流域,沒有統一全國,所以《北魏統一全國》為標題不正確,故選A項。B:北魏時期,民族交流活躍,胡人漢服與漢人胡食現象普遍,故《胡人漢服與漢人胡食》可選為標題,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C:494年,北魏孝文帝從平城千都洛陽,故《從平城到洛陽》可為標題,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D: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由草原遷往內地,北方人口南遷,民族交融趨勢加強,故《人口遷徙與民族交融》可為標題,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關史實。11.(2024七上·鄞州月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 )A.澄清吏治 B.提倡漢化 C.發展經濟 D.中央集權【答案】B【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推行移風易俗的漢化措施,故選B項。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提倡漢化,不是澄清吏治,排除A項。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提倡漢化,不是發展經濟,排除C項。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提倡漢化,不是中央集權,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關史實。12.(2024七上·鄞州月考)北魏孝文帝改革獲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符合當時統治階級的利益 B.順應當時歷史發展的趨勢C.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D.得到了最高統治者的支持【答案】B【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順應了北方民族融合的趨勢,所以取得了成功,故選B項。北魏孝文帝改革符合統治階級的利益,但不是成功的主要原因,排除A項。北魏孝文帝改革代表統治階級的利益,而不是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排除C項。北魏孝文帝作為最高統治者推行改革,是改革成功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關史實。13.(2024七上·鄞州月考)國際天文學界為紀念祖沖之的特殊貢獻,在月球上以祖沖之名字命名了一座環形山。你知道祖沖之在數學方面最大的貢獻是( )A.發現了圓周率 B.編寫《九章算術》C.推算圓周率 D.發明十進位法【答案】C【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祖沖之的數學貢獻”,結合所學可知,南北朝時期,著名的科學家祖之運用劉徽的“極限”思想方法,推算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領先世界近千年,所以祖沖之在數學方面最大的貢獻是推算圓周率,故選C項。祖沖之在數學方面最大的貢獻是推算圓周率至小數點以后第七位數字,不是發現圓周率,排除A項。《九章算術》成書于東漢,祖沖之編寫的數學專著是《綴術》,排除B項。十進位制記數法在我國原始社會就已經形成,與祖沖之無關,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祖沖之與圓周率,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祖沖之與圓周率的相關史實。14.(2024七上·鄞州月考)王建的數學老師嚴肅認真,對同學要求極其嚴格,同學們很害怕上數學課,音樂老師性格開朗,講課風趣幽默,大家都非常喜歡上他的課,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兩位老師授課方式不同,他們都對工作認真負責②我們應接受不同老師的不同風格,尊重老師③數學老師讓人害怕,不是好老師,音樂老師才是好老師④我們應走近老師,多去了解老師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塑造良好道德【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由于年齡、學識、閱歷、性格、情感與思維方式等差異,每位老師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表達方式不同,由此呈現出不同的風格。分析題干材料可知, 兩位老師授課方式不同,他們都對工作認真負責 ,我們 應走近老師,多去了解老師 ,接受不同老師的不同風格,尊重老師,所以B正確。③錯誤,選項觀點是沒有接納風格不同老師的表現,不利于自身的學習,做法不可取。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尊重和接納不同風格的老師的認識,面對不同風格的老師,我們要承認老師的差別。承認并接納每位老師的不同,發現不同風格老師的優點。善于發現老師的優點,主動交往,試著主動和老師交往,表達自己對老師的親近感,拉近師生間的距離。15.(2024七上·鄞州月考)李林在今天的地理課上發現老師有一個字讀錯了音,他應該( )A.自己知道就行 B.發現后立即糾正老師的錯誤C.偷偷告訴同桌讓他去說 D.課下找到老師委婉地指出錯誤【答案】D【知識點】理解與寬容;塑造良好道德【解析】【分析】根據所學 ,真誠、恰當地向老師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既是對老師的積極反饋,也是師生共同學習的新資源,所以 李林在今天的地理課上發現老師有一個字讀錯了音, 可以課下找到老師委婉地指出錯誤,因此,D正確。AC錯誤,這是沒有主動參與教學的表現,做法不可取。B做法不恰當,沒有考慮老師的感受,不尊重老師。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師生交往的認識,教與學是師生相互陪伴、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過程。一方面,我們的學習離不開老師的引領和指導;另一方面,我們與老師交流互動,也可以促進老師更好地“教”。16.(2024七上·鄞州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三國以前,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大多在北方,長江以南的地區還非常落后。……東晉、南朝時期,長江中下游一帶的農業發展迅速。許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開墾為良田。生產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的進步。材料二:魏晉以來(東漢末年以來),原居中原的客家先民不堪戰亂離苦和災荒,紛紛從黃河流域向南逃往長江流域,最后定居在閩粵贛交界地區。他們帶來了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藝,并與原居的閩越族長期相處,逐漸形成客家人。(1) 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是當時江南地區社會生產發展的什么現象?(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國歷史上發生的什么現象?(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兩個歷史現象之間的關系。(4)綜上所述你認為可以給我們今天的國家建設和發展提供什么啟示?【答案】(1)江南地區得到開發(或江南地區)。(2)北人南遷。(3)北方人口南遷是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主要原因。(4)啟示:和平穩定的政治局面是社會發展的前提條件。或水利的興修、農田的保護和農業科技的進步是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重要手段。【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1)據材料一“……東晉、南朝時期,長江中下游一帶的農業發展迅速……”,結合所學可知,材料一反映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反映了江南得到不斷開發。(2)據材料二“魏晉以來(東漢末年以來),原居中原的客家先民不堪戰亂離苦和災荒,紛紛從黃河流域向南逃往長江流域,最后定居在閩粵贛交界地區”并結合所學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戰亂頻繁,大量中原人口遷往南方地區。(3)據材料一可知,東亞、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不斷開發,據材料可知,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帶來了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藝,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是南方開發的主要原因。(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圍繞“國家建設和發展”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分析闡述,言之有理即可。如和平穩定的政治局面是社會發展的前提條件。或水利的興修、農田的保護和農業科技的進步是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重要手段。【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江南開發。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江南開發的相關歷史知識。(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北人南遷。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北人南遷的相關歷史知識。(3)本題主要考查北民南遷與江南開發的關系。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相關史實。(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7.(2024七上·鄞州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赤壁之戰后,曹操無力南下。劉備攻占四川,并從曹操手中奪得漢中,有了立足之地。孫權在長江中下游的地位進一步鞏固,并向嶺南發展。此后,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摘編自初中歷史教科書材料二 魏初風俗至陋。遷都之后于革易舊俗,亦可謂雷厲風行。民族根底,莫如語言。語言消滅,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舉其語言而消滅之,其改革之心,可謂勇矣。——摘編自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材料三 在他統治時期(五世紀末)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求鮮卑族使用漢語,改用漢姓,改穿漢服,與漢族通婚,采用漢族官制等。他總結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進了這一融合進程的迅速發展。當時民族融合,從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響,又有統治者的主動政策。在內容上,漢族影響少數民族是主流,但少數民族在與漢族融合的同時,也帶來了他們的優秀思想文化,如胡樂、胡舞、胡餅、尊重婦女的意識、胡漢之別觀念的淡化等,給漢族文化輸入了新鮮血液。——摘編自朱紹侯《中國古代史》(1)根據材料一,用你喜歡的方式畫出三國鼎立局面的方位示意圖。(2)據材料二概述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材料二體現了改革中的哪些措施?(不得照抄材料)(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他”改革產生的積極影響。【答案】(1)(2)原因:學習中原漢族先進文化,改變鮮卑族的舊習俗。措施:遷都洛陽;學漢語。(3)影響:促進了民族融合;增強了北魏實力。【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1)據材料“赤壁之戰后……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并結合所學可知,魏在北方,蜀在西南,吳在東南,據此可以繪制三國鼎立局面的方位示意圖。(2)據材料二“魏初風俗至陋……”“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并結合所學可知,北魏孝文帝仰慕中原文化,積極學習中原漢族先進文化,改變鮮卑族的舊習俗。措施:據材料二“遷都之后于革易舊俗,亦可謂雷厲風行”“至欲自舉其語言而消滅之”可知,材料二體現了孝文帝遷都洛陽,學漢語。(3)據材料三“他總結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進了這一融合進程的迅速發展……”并結合所學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民族交融;據材料三“少數民族在與漢族融合的同時,也帶來了他們的優秀思想文化,如胡樂、胡舞、胡餅、尊重婦女的意識、胡漢之別觀念的淡化等,給漢族文化輸入了新鮮血液”并結合所學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也增強了北魏的實力。【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三國鼎立局面,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三國鼎立局面的相關史實。(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關歷史知識。(3)本題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相關史實。18.(2024七上·鄞州月考)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雖然亂世風云對文化的發展有著阻滯和破壞作用,但是也存在著許多新的發展因素。此時期科技文化承上啟下,在我國歷史上大放異彩,是中華民族貢獻給人類的一份寶貴財富。材料材料中的圖是誰在哪個領域的著作?這部著作有何歷史地位?【答案】領域:農學。地位:《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內容完整的農書,對后世農學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領域:據材料圖一“《齊民要術》”,結合所學可知,《齊民要術》是北朝農學家賈思勰的農業著作。地位:根據所學可知,《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對后世農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故答案為:領域:農學。地位:《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內容完整的農書,對后世農學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齊民要術》。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 / 1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咸祥鎮中心初級中學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12月效果評測試卷1.(2024七上·鄞州月考)奠定曹操統一北方基礎的關鍵性戰役是( )A.官渡之戰 B.巨鹿之戰 C.赤壁之戰 D.牧野之戰2.(2024七上·鄞州月考)“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洛神賦》這兩句傳世千年的名句,為后人構造了一位可望而不可即的“豐姿秀美,含情脈脈,飄飄若仙”的洛神,誰的作品形象再現了以上情景( )A.司馬遷 B.顧愷之 C.屈原 D.王羲之3.(2024七上·鄞州月考)在講三國結束的歷史時,老師用幻燈片展示了三國鼎立示意圖,并按滅亡的順序依次刪除。老師刪除的順序應該是( )A.魏—蜀—吳 B.魏—吳—蜀 C.吳—魏—蜀 D.蜀—魏—吳4.(2024七上·鄞州月考)結束三國鼎立局面,統一全國的是( )A.魏國 B.西晉 C.東晉 D.蜀國5.(2024七上·鄞州月考)西晉,一個驟起驟滅的政權,其盛衰興亡耐人尋味。對西晉“驟滅”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是( )A.“八王之亂” B.定都洛陽C.恢復分封制 D.三家歸晉6.(2024七上·鄞州月考)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的熱播引發了人們對西晉歷史的關注。西晉結束了三國鼎立局面,完成了全國統一,但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短命王朝之一。下列對西晉短命而亡原因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大貴族、大地主在治國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B.晉惠帝昏庸無能,統治階級生活極為腐化C.地方上的八王之亂推翻了西晉政權D.內遷各少數民族反抗西晉的民族壓迫7.(2024七上·鄞州月考)4世紀后期,氐族人建立的____政權,消滅了其他割據勢力,統一了黃河流域。其皇帝率大軍南下,企圖統一南北,卻在____中敗于東晉( )A.前秦、淝水之戰 B.后秦、官渡之戰C.南燕、淝水之戰 D.北燕、官渡之戰8.(2024七上·鄞州月考)古詩有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請問南朝時相繼出現的四個朝代是( )①梁 ②陳 ③宋 ④齊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①②9.(2024七上·鄞州月考)南北朝時期,極大地順應了我國北方“胡人漢服”“漢人胡食”等民族大交融趨勢的政治改革家是( )A.漢武帝 B.商鞅 C.孝文帝 D.班超10.(2024七上·鄞州月考)小華想寫北魏題材的小論文,但下面哪一個標題不能選( )A.《北魏統一全國》 B.《胡人漢服與漢人胡食》C.《從平城到洛陽》 D.《人口遷徙與民族交融》11.(2024七上·鄞州月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 )A.澄清吏治 B.提倡漢化 C.發展經濟 D.中央集權12.(2024七上·鄞州月考)北魏孝文帝改革獲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符合當時統治階級的利益 B.順應當時歷史發展的趨勢C.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D.得到了最高統治者的支持13.(2024七上·鄞州月考)國際天文學界為紀念祖沖之的特殊貢獻,在月球上以祖沖之名字命名了一座環形山。你知道祖沖之在數學方面最大的貢獻是( )A.發現了圓周率 B.編寫《九章算術》C.推算圓周率 D.發明十進位法14.(2024七上·鄞州月考)王建的數學老師嚴肅認真,對同學要求極其嚴格,同學們很害怕上數學課,音樂老師性格開朗,講課風趣幽默,大家都非常喜歡上他的課,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兩位老師授課方式不同,他們都對工作認真負責②我們應接受不同老師的不同風格,尊重老師③數學老師讓人害怕,不是好老師,音樂老師才是好老師④我們應走近老師,多去了解老師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2024七上·鄞州月考)李林在今天的地理課上發現老師有一個字讀錯了音,他應該( )A.自己知道就行 B.發現后立即糾正老師的錯誤C.偷偷告訴同桌讓他去說 D.課下找到老師委婉地指出錯誤16.(2024七上·鄞州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三國以前,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大多在北方,長江以南的地區還非常落后。……東晉、南朝時期,長江中下游一帶的農業發展迅速。許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開墾為良田。生產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的進步。材料二:魏晉以來(東漢末年以來),原居中原的客家先民不堪戰亂離苦和災荒,紛紛從黃河流域向南逃往長江流域,最后定居在閩粵贛交界地區。他們帶來了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藝,并與原居的閩越族長期相處,逐漸形成客家人。(1) 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是當時江南地區社會生產發展的什么現象?(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國歷史上發生的什么現象?(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兩個歷史現象之間的關系。(4)綜上所述你認為可以給我們今天的國家建設和發展提供什么啟示?17.(2024七上·鄞州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赤壁之戰后,曹操無力南下。劉備攻占四川,并從曹操手中奪得漢中,有了立足之地。孫權在長江中下游的地位進一步鞏固,并向嶺南發展。此后,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摘編自初中歷史教科書材料二 魏初風俗至陋。遷都之后于革易舊俗,亦可謂雷厲風行。民族根底,莫如語言。語言消滅,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舉其語言而消滅之,其改革之心,可謂勇矣。——摘編自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材料三 在他統治時期(五世紀末)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求鮮卑族使用漢語,改用漢姓,改穿漢服,與漢族通婚,采用漢族官制等。他總結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進了這一融合進程的迅速發展。當時民族融合,從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響,又有統治者的主動政策。在內容上,漢族影響少數民族是主流,但少數民族在與漢族融合的同時,也帶來了他們的優秀思想文化,如胡樂、胡舞、胡餅、尊重婦女的意識、胡漢之別觀念的淡化等,給漢族文化輸入了新鮮血液。——摘編自朱紹侯《中國古代史》(1)根據材料一,用你喜歡的方式畫出三國鼎立局面的方位示意圖。(2)據材料二概述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材料二體現了改革中的哪些措施?(不得照抄材料)(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他”改革產生的積極影響。18.(2024七上·鄞州月考)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雖然亂世風云對文化的發展有著阻滯和破壞作用,但是也存在著許多新的發展因素。此時期科技文化承上啟下,在我國歷史上大放異彩,是中華民族貢獻給人類的一份寶貴財富。材料材料中的圖是誰在哪個領域的著作?這部著作有何歷史地位?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200年,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敗袁紹,奠定統一北方的基礎,故選A項。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戰,項羽以少勝多敗秦軍,加速了秦朝的滅亡,排除B項。208年,孫權、劉備聯軍以少勝多敗曹操,為三國鼎立奠定基礎,排除C項。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戰,周武王聯合各地勢力打敗商紂,排除D項。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官渡之戰。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官渡之戰的相關史實。2.【答案】B【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洛神賦》”,結合所學可知:A:司馬遷,西漢史學家,著《史記》,排除A項。B:顧愷之,東晉畫家,著《女史箴圖》《洛宰賦圖》,故選B項。C:屈原,戰國時期楚國詩人,著《離騷》,排除C項。D:王羲之,東晉書法家,代表作《蘭亭序集》,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東晉畫家顧愷之,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3.【答案】D【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提取答題關鍵信息“三國鼎立示意圖”“老師按滅亡的順序依次刪除”,結合所學可知,263年,魏滅蜀;266年,晉代魏;280年,晉滅吳,所以老師按滅亡的順序依次刪除的是蜀—魏—吳,故選D項。魏滅蜀,然后被晉取代,排除A項。魏滅蜀,晉代魏,晉滅吳,排除B項。蜀最滅亡,然后是魏,最后是吳,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三國鼎立。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三國鼎立的相關史實。4.【答案】B【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280年,西晉滅吳,結束三國鼎立局面,統一全國,故選B項。266年,曹魏被西晉取代,排除A項。316年,西晉滅亡,東晉建立,排除C項。263年,蜀國被曹魏所滅,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西晉建立與統一。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西晉建立與統一的相關史實。5.【答案】A【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對西晉“驟滅”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結合所學可知,西晉后期,手握重兵的八個封王為爭奪中央政權,起兵混戰,史稱“八王之亂”,導致西晉衰落,加速滅亡,故選A項。266年,西晉建立,定都洛陽,與“驟滅”無關,排除B項。西晉建立,分封王室,但與“驟滅”無直接聯系,排除C項。280年,三家歸晉,表明西晉建立,而不是“驟滅”,排除D項。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八王之亂”。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西晉興衰的相關史實。6.【答案】C【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提取答題關鍵信息“對西晉短命而亡原因的敘述不正確的”,結合所學可知,西晉建立,晉武帝大封同姓諸王,晉惠帝昏庸無能,手握重兵的八個封建為爭奪中央政權,起兵混戰,形成八王之亂,加速了西晉衰亡,所以“地方上的八王之亂推翻了西晉政權”不符合史實,故選C項。西晉時期,大地主、大貴族生活奢侈豪華,統治腐朽,治國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故A表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西晉時期,晉惠帝昏庸無能,統治階級生活極為腐化,故B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西晉統治暴政,向內遷各族人民收取重稅,甚至掠賣少數民族人民為奴婢,激起了內遷各族人民的強烈反抗,故D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西晉衰亡,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西晉衰亡的相關史實。7.【答案】A【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4世紀后期,氐族貴族苻堅建立的前奏政權,消滅了其他割據勢力,統一了黃河流域。383年,皇帝苻堅親率大軍南下,企圖統一南北,消滅東晉 ,卻在淝水之戰被打敗,逃亡北方,北方自此又陷入混戰,故選A項。建立后秦的是羌族人,官渡之戰是200年,排除B項。鮮卑族建立南燕,與淝水之戰無關聯,排除C項。建立北燕政權的是漢人,與官渡之戰無關,排除D項。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淝水之戰。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十六國割據的相關史實。8.【答案】D【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答題關鍵詞“南朝”,根據所學可知,南朝的四個朝代先后是③宋、④齊、①梁、②陳,所以正確順序了③④①②,故選D項。排除ABC三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南朝更替。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南朝更替的相關史實。9.【答案】C【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北魏統一黃河流域后,北方民族大融的均勢不斷加強,孝文帝順應了民族大交融的潮流,推行了漢化性改革,促進了北方少數民族的封建化,進一步推動了民族大融合,所以,南北朝時期,極大地順應了我國北方“胡人漢服”“漢人胡食”等民族大交融趨勢的政治改革家是北魏孝文帝,故選C項。漢武帝是西漢皇帝,把西漢王朝推向鼎盛,排除A項。商鞅是戰國時期的改革家,在泰國推行變法運動,排除B項。班超是東漢人,出使并經營西域,加強了西域與內地聯系,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關史實。10.【答案】A【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答題關鍵詞“北魏”,結合所學可知:A:北魏統一黃河流域,沒有統一全國,所以《北魏統一全國》為標題不正確,故選A項。B:北魏時期,民族交流活躍,胡人漢服與漢人胡食現象普遍,故《胡人漢服與漢人胡食》可選為標題,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C:494年,北魏孝文帝從平城千都洛陽,故《從平城到洛陽》可為標題,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D: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由草原遷往內地,北方人口南遷,民族交融趨勢加強,故《人口遷徙與民族交融》可為標題,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關史實。11.【答案】B【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推行移風易俗的漢化措施,故選B項。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提倡漢化,不是澄清吏治,排除A項。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提倡漢化,不是發展經濟,排除C項。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提倡漢化,不是中央集權,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關史實。12.【答案】B【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順應了北方民族融合的趨勢,所以取得了成功,故選B項。北魏孝文帝改革符合統治階級的利益,但不是成功的主要原因,排除A項。北魏孝文帝改革代表統治階級的利益,而不是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排除C項。北魏孝文帝作為最高統治者推行改革,是改革成功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關史實。13.【答案】C【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祖沖之的數學貢獻”,結合所學可知,南北朝時期,著名的科學家祖之運用劉徽的“極限”思想方法,推算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領先世界近千年,所以祖沖之在數學方面最大的貢獻是推算圓周率,故選C項。祖沖之在數學方面最大的貢獻是推算圓周率至小數點以后第七位數字,不是發現圓周率,排除A項。《九章算術》成書于東漢,祖沖之編寫的數學專著是《綴術》,排除B項。十進位制記數法在我國原始社會就已經形成,與祖沖之無關,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祖沖之與圓周率,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祖沖之與圓周率的相關史實。14.【答案】B【知識點】塑造良好道德【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由于年齡、學識、閱歷、性格、情感與思維方式等差異,每位老師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表達方式不同,由此呈現出不同的風格。分析題干材料可知, 兩位老師授課方式不同,他們都對工作認真負責 ,我們 應走近老師,多去了解老師 ,接受不同老師的不同風格,尊重老師,所以B正確。③錯誤,選項觀點是沒有接納風格不同老師的表現,不利于自身的學習,做法不可取。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尊重和接納不同風格的老師的認識,面對不同風格的老師,我們要承認老師的差別。承認并接納每位老師的不同,發現不同風格老師的優點。善于發現老師的優點,主動交往,試著主動和老師交往,表達自己對老師的親近感,拉近師生間的距離。15.【答案】D【知識點】理解與寬容;塑造良好道德【解析】【分析】根據所學 ,真誠、恰當地向老師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既是對老師的積極反饋,也是師生共同學習的新資源,所以 李林在今天的地理課上發現老師有一個字讀錯了音, 可以課下找到老師委婉地指出錯誤,因此,D正確。AC錯誤,這是沒有主動參與教學的表現,做法不可取。B做法不恰當,沒有考慮老師的感受,不尊重老師。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師生交往的認識,教與學是師生相互陪伴、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過程。一方面,我們的學習離不開老師的引領和指導;另一方面,我們與老師交流互動,也可以促進老師更好地“教”。16.【答案】(1)江南地區得到開發(或江南地區)。(2)北人南遷。(3)北方人口南遷是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主要原因。(4)啟示:和平穩定的政治局面是社會發展的前提條件。或水利的興修、農田的保護和農業科技的進步是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重要手段。【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1)據材料一“……東晉、南朝時期,長江中下游一帶的農業發展迅速……”,結合所學可知,材料一反映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反映了江南得到不斷開發。(2)據材料二“魏晉以來(東漢末年以來),原居中原的客家先民不堪戰亂離苦和災荒,紛紛從黃河流域向南逃往長江流域,最后定居在閩粵贛交界地區”并結合所學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戰亂頻繁,大量中原人口遷往南方地區。(3)據材料一可知,東亞、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不斷開發,據材料可知,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帶來了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藝,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是南方開發的主要原因。(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圍繞“國家建設和發展”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分析闡述,言之有理即可。如和平穩定的政治局面是社會發展的前提條件。或水利的興修、農田的保護和農業科技的進步是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重要手段。【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江南開發。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江南開發的相關歷史知識。(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北人南遷。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北人南遷的相關歷史知識。(3)本題主要考查北民南遷與江南開發的關系。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相關史實。(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7.【答案】(1)(2)原因:學習中原漢族先進文化,改變鮮卑族的舊習俗。措施:遷都洛陽;學漢語。(3)影響:促進了民族融合;增強了北魏實力。【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1)據材料“赤壁之戰后……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并結合所學可知,魏在北方,蜀在西南,吳在東南,據此可以繪制三國鼎立局面的方位示意圖。(2)據材料二“魏初風俗至陋……”“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并結合所學可知,北魏孝文帝仰慕中原文化,積極學習中原漢族先進文化,改變鮮卑族的舊習俗。措施:據材料二“遷都之后于革易舊俗,亦可謂雷厲風行”“至欲自舉其語言而消滅之”可知,材料二體現了孝文帝遷都洛陽,學漢語。(3)據材料三“他總結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進了這一融合進程的迅速發展……”并結合所學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民族交融;據材料三“少數民族在與漢族融合的同時,也帶來了他們的優秀思想文化,如胡樂、胡舞、胡餅、尊重婦女的意識、胡漢之別觀念的淡化等,給漢族文化輸入了新鮮血液”并結合所學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也增強了北魏的實力。【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三國鼎立局面,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三國鼎立局面的相關史實。(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關歷史知識。(3)本題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相關史實。18.【答案】領域:農學。地位:《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內容完整的農書,對后世農學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領域:據材料圖一“《齊民要術》”,結合所學可知,《齊民要術》是北朝農學家賈思勰的農業著作。地位:根據所學可知,《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對后世農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故答案為:領域:農學。地位:《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內容完整的農書,對后世農學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齊民要術》。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咸祥鎮中心初級中學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12月效果評測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咸祥鎮中心初級中學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12月效果評測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