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八年級上冊科學 第2章 天氣與氣候第3節 大氣壓(1)---大氣壓強的存在、大氣壓的大小一、預學任務【科學概念】大氣壓1.認識大氣壓的存在 當你潛水的時候,你會感受到水對你的壓強作用,這是由于水不但有 而且具有 。當你在地面上,很少會感覺到大氣對你的壓強作用。但事實上也存在。因為大氣也具有 。大氣的壓強簡稱 。2.大氣壓的大小 在海平面附近,大氣壓的數值接近于 (即 毫米水銀柱),人們通常將這個大氣壓的值稱為 。其數值相當于在1平方厘米的面積上施加約 的壓力。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氣的密度逐漸 ,大氣壓的值也逐漸 。3.大氣壓的大小的測量 可以用 或水 測量。如教材圖2-18和圖2-19所示。空盒氣壓計上有兩行刻度,分別以 和 為單位,1毫米汞柱約為133帕。優點: ,使用比較方便。水銀氣壓計內有一支細玻璃管,管內水銀柱的高度會隨 的變化而變化。讀出的水銀柱高度為多少毫米,大氣壓即為多少 。優點: 。【探索活動】證明大氣壓的存在活動1:覆杯實驗1.在一個玻璃杯里盛滿水,杯口覆蓋一張硬紙片。用手托住紙片,把杯子倒轉過來(如圖)。把托紙片的手移開后,觀察水是否會流出來,并解釋觀察到的現象。現象:原因:2.用空杯子做同樣的實驗,現象是否相同,原因是什么 現象:原因:3.再慢慢把杯口向各個方向轉一圈,又看什么現象?活動2:牛奶盒的變化用吸管吸牛奶盒內的牛奶,當牛奶吸完后繼續吸,觀察牛奶盒會發生什么變化(如圖),并對觀察到的現象作出解釋。現象: 。原因: 。活動3:瓶中取袋將一只薄膜塑料袋放入廣口瓶內,使塑料袋盡可能貼近瓶壁。將袋口沿瓶口翻過來,用橡皮筋緊緊扎在瓶口上(如圖)。試試看,你能否將塑料袋從瓶內拉出來,并解釋實驗現象。科學史的證據:馬德堡半球實驗早在1654年,德國馬德堡市市長格里克就在馬德堡市公開表演了一個著名的實驗。他將兩個直徑為30多厘米的空心銅半球緊貼在一起,用抽氣機抽出球內的 ,然后讓馬向相反的方向拉兩個半球。直到兩邊的馬各增加到8匹時,才把半球拉開。不僅證實了 ,還說明了大氣壓的數值是 。動物身上的馬德堡半球—— 。如蒼蠅爪掌中有一些吸盤,章魚、墨魚等軟體動物的觸手上也有許多吸盤。二、隨堂任務(一)落實預學任務:思考與討論1:根據大氣壓與高度的關系,能否將空盒氣壓計改造成高度計?如果可以,那么高度計的指針沿順時針方向轉動時,表示所在的高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思考與討論2:1.如教材圖2-14所示,杯中的飲料為什么能夠通過吸管進入口中?2.如教材圖2-15所示,帶有掛鉤的吸盤為什么能牢牢地貼在瓷磚表面?整理歸納:影響大氣壓的因素(1)大氣 和海拔 :海拔越高的地方空氣密度越小,氣壓越低;高度越低,大氣壓越大;(2) :氣溫升高時空氣密度變小,所以氣溫高時大氣壓比氣溫低時要小些,所以冬天的氣壓比夏天的高;(3) :水蒸氣的密度比空氣密度小,當空氣中含有較多水蒸氣時,空氣密度要變小,大氣壓也隨著降低。所以晴天的氣壓比陰雨天高。(二)隨堂作業1.下圖所示的現象中,不能說明大氣壓存在的是( )A.用管子吸飲料 B.吸盤式扭掛衣鉤 C.紙片托水 D.凸出的橡皮膜2.如圖所示,用一紙片蓋住倒滿水的杯口,快速倒置,紙片不會掉下來,并且無論杯口向左還是向右傾斜,紙片仍然不會掉下來。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該實驗驗證了大氣壓的存在B.證明了各個方向大氣壓的存在C.若改用鹽水做實驗,紙片會掉下來D.若改用酒精做實驗,紙片不會掉下來3.小華發現,壓縮一個已經充氣的氣球感到很容易,但想把它壓縮得很小卻又很困難。由此他猜想被封閉的一定質量的氣體產生的壓強與體積可能有關,為此他準備了20 mL的注射器、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細繩等,進行探究,步驟如下:(1)如圖甲所示,用刻度尺測出注射器刻度部分的長度為 cm,則活塞的橫截面積為 cm2。(2)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盡筒內的空氣,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為了檢驗是否漏氣,不增加器材,方法是 。(3)如圖乙所示,用細繩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頸部,使繩的另一端與彈簧測力計的掛鉤相連,彈簧測力計一端固定并水平放置,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動注射器筒,當注射器活塞開始滑動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乙所示為 N,此時外界大氣壓的數值為 Pa。(4)取下橡皮帽,拉動活塞,讓活塞的底端位于注射器4 mL刻度處,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確保不漏氣,此時注射器內被封閉的氣體體積為4 mL。再按照圖乙的方式操作,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動注射器筒,當注射器內氣體體積變為8 mL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10 N。繼續向右慢慢地拉動注射器筒,記下注射器內氣體體積與對應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將所測數據記錄在如表中。注射器內氣體體積V/mL 8 10 12 16 20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N 10 13.3 15 16①當注射器內氣體體積為10 mL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為 N。②當注射器內氣體體積為20 mL時,注射器內的氣體壓強為 Pa。三、課后任務(一)基礎性作業1.“將一小團點燃的酒精棉丟進一只空易拉罐中并快速用橡皮泥或面團封住罐口。”(1)老師演示此實驗時你觀察到的現象是 。(2)針對你觀察到的現象之一提出猜想 。2.如圖是覆杯實驗,塑料片和水不會掉下來。(1)這個實驗說明了 的存在。(2)把塑料杯轉一圈,水和塑料片都不會掉下來,說明 。(3)若在塑料杯側壁扎一個小孔,空氣進入杯子,水和塑料片由于受到 力會掉下來。3.下列現象中,說明大氣壓存在的是( )A.用吸管能從汽水瓶中把汽水吸入口中 B.茶壺的壺嘴和壺身要大致等高C.用抽氣機抽出燈泡中的空氣 D.醫生推針管里的活塞,將藥液注入病人體內4.我國自主研發并試飛成功的C919大型商用客機,最大飛行高度達12131米,這個高度處的大氣壓約2.0×104Pa,它表示的意思是 1m2物體表面受到的大氣壓力約為2.0×104N 。5.小明設計了用吸盤測量大氣壓值的實驗,可選用測量工具有刻度尺、彈簧測力計、秒表和天平。(1)實驗步驟:①如圖所示,將塑料吸盤壓在光滑的水平玻璃板上,擠出里面的空氣;②用小桶通過細繩與吸盤掛鉤相連接,向小桶中緩慢添加 細沙 (填“砝碼”或“細沙”),直到吸盤恰好脫離玻璃板;③用天平測出小桶和里面物體的總質量m;④ ;⑤根據測得數據計算大氣壓強值。(2)為了減小誤差,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減小吸盤的直徑 B.減小塑料桶的質量C.減小吸盤的質量 D.在吸盤上沾點水后再壓在玻璃板上6.將蘸水的塑料掛鉤的吸盤按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擠出里面的空氣,用彈簧測力計鉤著掛鉤緩慢往上拉,直到吸盤脫離桌面。若此時測得吸盤的直徑約為2cm,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31.4N.請估算出大氣壓的值是多大?(二)拓展性作業7.將一個玻璃杯子灌滿水,取硬紙片蓋于杯口,壓緊后將杯子倒置,放開壓紙片的手,水和紙片竟然不掉下來,這就是驚險、奇妙的覆杯實驗。對如圖所示的狀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水不流出來說明大氣只有向上的壓強B.杯內的水對此時的杯底也有壓力C.杯內的水產生的最大壓強與倒置之前是一樣的D.大氣壓與液壓一樣朝各個方向都有壓強8.“天氣預報瓶”的創意新品如圖所示,A為玻璃管與大氣相通,B為密閉的玻璃球,A與B下部連通,內裝有紅墨水。小科仿制了一個,發現比較靈驗,當A管液面明顯上升時,往往轉為陰雨天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管越粗,越容易看出天氣的氣壓變化B.A管和B球液面相平時,瓶內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C.A管液面上升時,顯示大氣壓減小D.B球內裝有較多紅墨水,會增大瓶內溫度變化造成的干擾9.同學們在進行估測大氣壓實驗時,首先讀出注射器的最大刻度為V,用刻度尺量出其全部刻度的長度為L;然后按照如圖所示的過程,沿水平方向慢慢的拉注射器(甲圖沒有蓋上橡皮帽、乙圖在排盡空氣后蓋上了橡皮帽),剛好拉動活塞時,彈簧測力計示數分別是F1和F2.下列計算式正確且最接近真實值的是( )A.F1L/V B.F2L/V C.(F2﹣F1 )L/V D.(F2+F1 )L/V10.選用以下物品,參照示例,設計1個實驗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物品:兩個吸盤(完好,不漏氣)、廣口瓶、火柴、酒精棉、真空罩、抽氣機、飲料瓶(內有可飲用的可樂)、能塞緊飲料瓶的橡皮塞(中間插有玻璃管)、吸管、漏斗、能塞住漏斗管口的橡膠塞、紙片、水、透明大可樂瓶、水槽、小刀。(可以畫圖簡單說明實驗步驟及其現象)(最好設計對比性實驗說明)示例:將去皮的熟雞蛋放在廣口瓶瓶口上,靜置2分鐘,雞蛋沒有掉入瓶中;將熟雞蛋移開瓶口,把點燃的酒精棉放入廣口瓶中,迅速再將雞蛋放在瓶口上,雞蛋被“吞”入瓶中。四、整理任務1.知道什么是大氣壓,通用簡單的事例或小實驗證明大氣壓的存在。2.知道測量大氣壓的工具。記住標準大氣壓的值。3.會用簡單的方法粗略測量大氣壓的值。八年級上冊科學 第2章 天氣與氣候第3節 大氣壓(1)參考答案及解析---大氣壓強的存在、大氣壓的大小一、預學任務【科學概念】大氣壓1.認識大氣壓的存在 當你潛水的時候,你會感受到水對你的壓強作用,這是由于水不但有重力而且具有流動性。當你在地面上,很少會感覺到大氣對你的壓強作用。但事實上也存在。因為大氣也具有重力和流動性。大氣的壓強簡稱大氣壓。2.大氣壓的大小 在海平面附近,大氣壓的數值接近于1.01×105帕(即760毫米水銀柱),人們通常將這個大氣壓的值稱為標準大氣壓。其數值相當于在1平方厘米的面積上施加約 10牛 的壓力。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氣的密度逐漸減小,大氣壓的值也逐漸減小。3.大氣壓的大小的測量 可以用空盒氣壓計或水銀氣壓計測量。如教材圖2-18和圖2-19所示。空盒氣壓計上有兩行刻度,分別以百帕(hPa)和毫米汞柱(mmHg)為單位,1毫米汞柱約為133帕。優點:便于攜帶,使用比較方便。水銀氣壓計內有一支細玻璃管,管內水銀柱的高度會隨大氣壓的變化而變化。讀出的水銀柱高度為多少毫米,大氣壓即為多少毫米汞柱。優點:測量較精確。【探索活動】證明大氣壓的存在活動1:覆杯實驗1.在一個玻璃杯里盛滿水,杯口覆蓋一張硬紙片。用手托住紙片,把杯子倒轉過來(如圖)。把托紙片的手移開后,觀察水是否會流出來,并解釋觀察到的現象。現象:杯子盛滿水時,硬紙片不掉下且水不會流出來。原因:因為大氣有壓強,大氣給紙片向上的壓強,大于玻璃杯內的水對紙片向下的壓強,所以水不會流出來。2.用空杯子做同樣的實驗,現象是否相同,原因是什么 現象:換成空杯子,硬紙片掉落。原因:若換成空杯子,杯內和杯外大氣壓相同,硬紙片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3.再慢慢把杯口向各個方向轉一圈,又看什么現象?杯口向不同的方向,紙片也不會掉落,說明大氣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活動2:牛奶盒的變化用吸管吸牛奶盒內的牛奶,當牛奶吸完后繼續吸,觀察牛奶盒會發生什么變化(如圖),并對觀察到的現象作出解釋。現象:牛奶盒變癟了。原因:紙包裝飲料盒中原來裝滿飲料,飲料被吸出后,飲料盒內壓強減小,繼續吸,盒內壓強變得更小。外界大氣壓強大于內部氣壓,把牛奶盒壓癟了。活動3:瓶中取袋將一只薄膜塑料袋放入廣口瓶內,使塑料袋盡可能貼近瓶壁。將袋口沿瓶口翻過來,用橡皮筋緊緊扎在瓶口上(如圖)。試試看,你能否將塑料袋從瓶內拉出來,并解釋實驗現象。不能。把塑料袋盡可能貼近瓶壁后,外界大氣壓大于塑料袋與瓶壁之間的氣壓,大氣壓將塑料袋緊緊地壓在瓶壁上,所以塑料袋從瓶內拉不出來。科學史的證據:馬德堡半球實驗早在1654年,德國馬德堡市市長格里克就在馬德堡市公開表演了一個著名的實驗。他將兩個直徑為30多厘米的空心銅半球緊貼在一起,用抽氣機抽出球內的空氣,然后讓馬向相反的方向拉兩個半球。直到兩邊的馬各增加到8匹時,才把半球拉開。不僅證實了大氣壓的存在,還說明了大氣壓的數值是很大的。動物身上的馬德堡半球——吸盤。如蒼蠅爪掌中有一些吸盤,章魚、墨魚等軟體動物的觸手上也有許多吸盤。二、隨堂任務(一)落實預學任務:思考與討論1:根據大氣壓與高度的關系,能否將空盒氣壓計改造成高度計?如果可以,那么高度計的指針沿順時針方向轉動時,表示所在的高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可以。隨著高度的增加,大氣壓降低,當高度計的指針沿順時針方向轉動時,大氣壓數值變大,表示所在的高度降低。思考與討論2:1.如教材圖2-14所示,杯中的飲料為什么能夠通過吸管進入口中?吸管內氣體被吸人口中,吸管內氣壓減小,外部大氣壓把飲料通過吸管壓人口中。2.如教材圖2-15所示,帶有掛鉤的吸盤為什么能牢牢地貼在瓷磚表面?將吸盤內空氣擠出,吸盤內氣壓減小,大氣壓把吸盤壓在瓷磚表面。整理歸納:影響大氣壓的因素(1)大氣密度和海拔高度:海拔越高的地方空氣密度越小,氣壓越低;高度越低,大氣壓越大;(2)溫度:氣溫升高時空氣密度變小,所以氣溫高時大氣壓比氣溫低時要小些,所以冬天的氣壓比夏天的高;(3)濕度:水蒸氣的密度比空氣密度小,當空氣中含有較多水蒸氣時,空氣密度要變小,大氣壓也隨著降低。所以晴天的氣壓比陰雨天高。(二)隨堂作業1.下圖所示的現象中,不能說明大氣壓存在的是( )A.用管子吸飲料 B.吸盤式扭掛衣鉤 C.紙片托水 D.凸出的橡皮膜【答案】 D【解析】A.用力一吸氣,吸管內的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飲料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被壓入口腔內,所以利用了大氣壓,故A不符合題意;B.把吸盤緊壓在光滑的墻上,把吸盤內的空氣排出,大氣壓就把吸盤緊壓在了墻上,在鉤上可以掛衣服,利用了大氣壓,故B不符合題意;C.杯口朝下時,由于杯內沒有空氣只有水,而杯內水柱產生壓強遠小于外界的大氣壓,故紙片就被大氣壓給“頂”住了,是大氣壓的作用,故C不符合題意;D.容器中裝有液體時,橡皮膜會向下凸出,說明液體對容器的底部有壓強,不能說明大氣壓存在,故D符合題意。2.如圖所示,用一紙片蓋住倒滿水的杯口,快速倒置,紙片不會掉下來,并且無論杯口向左還是向右傾斜,紙片仍然不會掉下來。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該實驗驗證了大氣壓的存在B.證明了各個方向大氣壓的存在C.若改用鹽水做實驗,紙片會掉下來D.若改用酒精做實驗,紙片不會掉下來【答案】 C【解析】 大氣壓能支持10.33 m的水柱,紙片將水托住,實際上是大氣壓作用的結果,有力地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且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換用鹽水、酒精等密度與水差不多的液體進行實驗,也能成功。3.小華發現,壓縮一個已經充氣的氣球感到很容易,但想把它壓縮得很小卻又很困難。由此他猜想被封閉的一定質量的氣體產生的壓強與體積可能有關,為此他準備了20 mL的注射器、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細繩等,進行探究,步驟如下:(1)如圖甲所示,用刻度尺測出注射器刻度部分的長度為 cm,則活塞的橫截面積為 cm2。(2)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盡筒內的空氣,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為了檢驗是否漏氣,不增加器材,方法是 。(3)如圖乙所示,用細繩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頸部,使繩的另一端與彈簧測力計的掛鉤相連,彈簧測力計一端固定并水平放置,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動注射器筒,當注射器活塞開始滑動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乙所示為 N,此時外界大氣壓的數值為 Pa。(4)取下橡皮帽,拉動活塞,讓活塞的底端位于注射器4 mL刻度處,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確保不漏氣,此時注射器內被封閉的氣體體積為4 mL。再按照圖乙的方式操作,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動注射器筒,當注射器內氣體體積變為8 mL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10 N。繼續向右慢慢地拉動注射器筒,記下注射器內氣體體積與對應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將所測數據記錄在如表中。注射器內氣體體積V/mL 8 10 12 16 20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N 10 13.3 15 16①當注射器內氣體體積為10 mL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為 N。②當注射器內氣體體積為20 mL時,注射器內的氣體壓強為 Pa。【答案】(1)10 2(2)用手拉動注射器的活塞,如果比較容易拉動,則證明氣密性不好,如果不容易被拉動,則證明氣密性良好。(3)20 1×105 (4)12 2×104三、課后任務(一)基礎性作業1.“將一小團點燃的酒精棉丟進一只空易拉罐中并快速用橡皮泥或面團封住罐口。”(1)老師演示此實驗時你觀察到的現象是 。(2)針對你觀察到的現象之一提出猜想 。【答案】(1)易拉罐變癟了;(2)大氣壓強很大。【解析】酒精棉燃燒使易拉罐中的空氣膨脹,易拉罐內的空氣被排出,內部氣體壓強減小,此時快速用橡皮泥或面團封住罐口,易拉罐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被壓癟了;由此可以提出的猜想是大氣壓強很大。2.如圖是覆杯實驗,塑料片和水不會掉下來。(1)這個實驗說明了 的存在。(2)把塑料杯轉一圈,水和塑料片都不會掉下來,說明 。(3)若在塑料杯側壁扎一個小孔,空氣進入杯子,水和塑料片由于受到 力會掉下來。【答案】(1)大氣壓;(2)大氣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3)重。【解析】(1)杯中裝滿水后倒置,塑料片不會掉下來,是因為被大氣壓給“支持”住了,即大氣壓對塑料片有向上的壓強;(2)大氣壓的特點與液體壓強類似,內部朝各個方向都有壓強,故不管杯口朝哪個方向,塑料片都不會掉下;(3)地球表面和附近的一切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3.下列現象中,說明大氣壓存在的是( )A.用吸管能從汽水瓶中把汽水吸入口中 B.茶壺的壺嘴和壺身要大致等高C.用抽氣機抽出燈泡中的空氣 D.醫生推針管里的活塞,將藥液注入病人體內【答案】 A【解析】A、用吸管能從汽水瓶中把汽水吸入口中,靠的是大氣壓,故A符合題意;B、茶壺的壺嘴與壺身要大致等高,是利用了連通器的原理,不能說明大氣壓的存在,故B不符合題意;C、用抽氣機抽出燈泡里的空氣這種現象是利用氣壓差,抽氣機在高速旋轉時空氣流速很大,氣壓則變得很小,在燈泡外制造了一個低壓區,使其被抽空,與大氣壓無關,故C不符合題意;D、醫生推針管里的活塞,將藥液注入病人體內,不是利用大氣壓,故D不符合題意。4.我國自主研發并試飛成功的C919大型商用客機,最大飛行高度達12131米,這個高度處的大氣壓約2.0×104Pa,它表示的意思是 1m2物體表面受到的大氣壓力約為2.0×104N 。【答案】1m2物體表面受到的大氣壓力約為2.0×104N。【解析】壓強的物理意義:單位面積受到的壓力。5.小明設計了用吸盤測量大氣壓值的實驗,可選用測量工具有刻度尺、彈簧測力計、秒表和天平。(1)實驗步驟:①如圖所示,將塑料吸盤壓在光滑的水平玻璃板上,擠出里面的空氣;②用小桶通過細繩與吸盤掛鉤相連接,向小桶中緩慢添加 細沙 (填“砝碼”或“細沙”),直到吸盤恰好脫離玻璃板;③用天平測出小桶和里面物體的總質量m;④ ;⑤根據測得數據計算大氣壓強值。(2)為了減小誤差,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減小吸盤的直徑 B.減小塑料桶的質量C.減小吸盤的質量 D.在吸盤上沾點水后再壓在玻璃板上【答案】(1)②細沙;④用刻度尺測量塑料吸盤的半徑r;(2)D。【解析】(1)②用小桶通過細繩與吸盤掛鉤相連接,向小桶中緩慢添加細沙,添加細沙質量增加緩慢,直到吸盤恰好脫離玻璃板;④用刻度尺測量塑料吸盤的半徑r,求出吸盤的面積;(2)減小誤差,在吸盤上沾點水后再壓在玻璃板上排盡吸盤內有空氣;可以減小誤差,故ABC錯誤,D正確。故選D。6.將蘸水的塑料掛鉤的吸盤按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擠出里面的空氣,用彈簧測力計鉤著掛鉤緩慢往上拉,直到吸盤脫離桌面。若此時測得吸盤的直徑約為2cm,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31.4N.請估算出大氣壓的值是多大?解:吸盤的面積:S=πr2=3.14×(0.01m)2=3.14×10﹣4m2,所用的拉力等于大氣壓對吸盤的壓力,大氣壓的值:p===1×105Pa。答:大氣壓的值是1×105Pa。(二)拓展性作業7.將一個玻璃杯子灌滿水,取硬紙片蓋于杯口,壓緊后將杯子倒置,放開壓紙片的手,水和紙片竟然不掉下來,這就是驚險、奇妙的覆杯實驗。對如圖所示的狀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水不流出來說明大氣只有向上的壓強B.杯內的水對此時的杯底也有壓力C.杯內的水產生的最大壓強與倒置之前是一樣的D.大氣壓與液壓一樣朝各個方向都有壓強【答案】A.【解析】A.水不流出來說明大氣向上有壓強,而不是只有向上有壓強,故A錯誤,符合題意;B.大氣對紙片的壓強通過杯中的水傳遞給杯底,所以,杯內的水對此時的杯底也有壓力,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杯內倒滿水,無論倒放還是正放,水的深度不變,由p=ρgh知,水對底面的壓強不變,所以杯內的水產生的最大壓強與倒置之前是一樣的,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大氣壓與液體壓強相類似,在大氣中各個方向都有壓強,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8.“天氣預報瓶”的創意新品如圖所示,A為玻璃管與大氣相通,B為密閉的玻璃球,A與B下部連通,內裝有紅墨水。小科仿制了一個,發現比較靈驗,當A管液面明顯上升時,往往轉為陰雨天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管越粗,越容易看出天氣的氣壓變化B.A管和B球液面相平時,瓶內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C.A管液面上升時,顯示大氣壓減小D.B球內裝有較多紅墨水,會增大瓶內溫度變化造成的干擾【答案】 C【解析】A、A管越粗,示數變化越不明顯,越不容易看出天氣的氣壓變化,故A錯誤;B、A管和B球液面相平時,兩液面受到氣體的壓強相等,說明瓶內氣壓等于外界大氣壓,故B錯誤;B、A管液面上升時,說明內部氣體壓強大于外界大氣壓,即外界大氣壓減小,故C正確;D、B球容積較大,紅墨水越多,由于熱脹冷縮引起的體積變化不明顯,從而減小瓶內溫度變化造成的干擾,故D錯誤。9.同學們在進行估測大氣壓實驗時,首先讀出注射器的最大刻度為V,用刻度尺量出其全部刻度的長度為L;然后按照如圖所示的過程,沿水平方向慢慢的拉注射器(甲圖沒有蓋上橡皮帽、乙圖在排盡空氣后蓋上了橡皮帽),剛好拉動活塞時,彈簧測力計示數分別是F1和F2.下列計算式正確且最接近真實值的是( )A.F1L/V B.F2L/V C.(F2﹣F1 )L/V D.(F2+F1 )L/V【答案】 C【解析】設注射器的刻度部分長為L,其容積為V,則注射器的橫截面積為S=,圖甲的彈簧測力計示數反映的是活塞與筒壁的摩擦力F1,圖乙的彈簧測力計示數反映的是活塞與筒壁的摩擦力F1+大氣的壓力F2,所以,大氣對活塞產生的壓力實際為F2﹣F1,代入壓強公式p===(F2﹣F1),故選項C符合題意。10.選用以下物品,參照示例,設計1個實驗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物品:兩個吸盤(完好,不漏氣)、廣口瓶、火柴、酒精棉、真空罩、抽氣機、飲料瓶(內有可飲用的可樂)、能塞緊飲料瓶的橡皮塞(中間插有玻璃管)、吸管、漏斗、能塞住漏斗管口的橡膠塞、紙片、水、透明大可樂瓶、水槽、小刀。(可以畫圖簡單說明實驗步驟及其現象)(最好設計對比性實驗說明)示例:將去皮的熟雞蛋放在廣口瓶瓶口上,靜置2分鐘,雞蛋沒有掉入瓶中;將熟雞蛋移開瓶口,把點燃的酒精棉放入廣口瓶中,迅速再將雞蛋放在瓶口上,雞蛋被“吞”入瓶中。【解答】用水將飲料瓶加滿,用能塞緊飲料瓶的橡皮塞(中間插有玻璃管)塞緊飲料瓶,倒置飲料不流出;在飲料瓶的底部用小刀切一個小孔,飲料從管中流出,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四、整理任務1.知道什么是大氣壓,通用簡單的事例或小實驗證明大氣壓的存在。2.知道測量大氣壓的工具。記住標準大氣壓的值。3.會用簡單的方法粗略測量大氣壓的值。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