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6課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 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6課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 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

資源簡介

第6課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
【課程標準】
通過了解這一時期的生產力水平和社會關系的變化,初步理解戰國時期商鞅變法等改革;通過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重點難點】
重點:1.戰國七雄。
2.商鞅變法。
3.都江堰的修建。
難點:商鞅變法的影響。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戰國時期,某國有兩個村子的百姓為爭奪水源私斗,打死了幾十人。按照法律,相關人員700多人都要被處死,孝公于心不忍,找商君求情。于是有了下面對話:
“不能變?”
“法立如山。”
“不能緩?”
“法貴時效。”
“不能減刑?”
“減刑潰法。”
“不能特赦?”
“法外無恩。”
文中的“孝公”指的是哪國國君?“商君”又是指的誰?“商君”在“孝公”的支持下制定了哪些法令?帶來了什么影響?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來學習第6課《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
新課探究
一、戰國七雄
1.戰國名稱的由來
《戰國策·燕策一》記載蘇秦的弟弟蘇代說:“凡天下之戰國七,而燕處弱焉。”可見當時七大諸侯國都有戰國的稱呼。到西漢初年,“戰國”這個名詞的含義還沒有變化。到西漢末年劉向整理校訂《戰國策》一書時,才開始把“戰國”作為特定歷史時期的名稱。
2.形成
(1)【圖片展示】
(2)【史料研讀】
材料一 公元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恒殺齊簡公與諸多公族,另立齊平公,進一步把持政權,又以“修公行賞”爭取民心。前391年,田恒四世孫田和廢齊康公。前386年,田和放逐齊康公于海島上,自立為國君,同年被周安王冊封為齊侯。前379年,齊康公死,呂姓齊國絕祀。田氏仍以“齊”作為國號,史稱“田齊”。
材料二 三家分晉之后,諸侯國之間的兼并戰爭變本加厲,社會局勢更加動蕩不安,中國歷史正式進入了“海內爭于戰功”“務在強兵并敵”的戰國時代。此后,春秋之世原有的大多數中小諸侯國家陸續被滅,僅存的一些老牌諸侯國也勢衰力竭,逐步退出歷史的核心舞臺;而早已名存實亡的周王室,則逐漸降為下等小國,根本沒有地位。戰國局勢最終形成了以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并立為主的局面。
(3)【問題探究】戰國七雄并立的局面是怎樣形成的?
答案提示:①三家分晉:戰國初年,晉國卿大夫中的韓、趙、魏三家瓜分了晉國。
②田氏代齊:齊國大夫田氏,取代原來的國君(呂尚的后代),建立了田氏齊國。
③韓、趙、魏、齊與勢力較強的楚、燕、秦稱“戰國七雄”。
3.著名戰役
(1)【圖片資料】
(2)歷史典故
①完璧歸趙:發生于戰國時期的歷史故事。本指藺相如將完美無瑕的和氏璧,完好地從秦國帶回趙國首都邯鄲(現河北省城市),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物品主人。
②圍魏救趙:戰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求救于齊,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孫臏見魏軍主力在趙國,內部空虛,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撤軍回救本國,路經桂陵要隘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覆沒。這個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敵人的后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③增兵減灶:戰國時期,魏國和趙國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告急。齊國派兵前往,直奔魏都大梁,迫使魏將龐涓放下韓國回援。孫臏暗中增加軍隊,表面上卻減少行軍飯灶,以示弱誘敵。龐涓見到齊軍所留灶跡,認為齊軍怯懦,士兵已經逃跑了一大半,只率輕兵銳卒追擊,卻被孫臏于馬陵設伏,一舉擊敗魏國軍隊。
④紙上談兵: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后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打敗。
(3)【問題探究】戰國時期的戰爭和春秋時期的戰爭相比,發生了哪些變化?答案提示:規模:由小到大,更靈活,更殘酷。
性質:春秋爭霸、戰國兼并。
趨勢:從諸侯國林立(春秋)到七雄并立(戰國)再到一雄天下(秦)。
二、商鞅變法
1.背景
2.內容及作用
內容 影響 作用
政治 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改革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 加強了中央集權 使秦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變,綜合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戰斗力,一躍而成
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 損害了舊貴族的利益
嚴明法度,禁止私斗 維護了社會秩序
經濟 廢除舊的土地制度;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統一度量衡 承認土地私有,促進了經濟發展
軍事 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 提高了軍隊戰斗力,也損害了舊貴族的利益
三、戰國時期的經濟發展
1.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
(1)農業
【史料研讀】
材料 在河南輝縣固圍村的戰國時期魏墓中,一次出土了160多件鐵器,其中有鐵農具58件,數件“V”形型或鐵犁冠被發現。
-摘編自張傳璽《簡明中國古代史》
【具體解讀】戰國時期使用并推廣鐵制農具,推進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2)手工業
【史料研讀】
材料 據《考工記》記載,戰國時期的手工業生產中,分工細致,僅“攻木之工”就有七種;鑄造不同器類有不同的合金配方,所謂“金有六齊”。
【具體解讀】戰國時期手工業技術進步、分工精細,這有助于在手工業內部進行規模化、標準化的生產。
(3)商業
【史料研讀】
材料一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商業發展,固定的貿易場所逐漸出現。這改變了原來商人在野外謀取利潤的現象。由于商人的頻繁往來和商業運輸的發達,一批作為手工業中心和農副產品集散地的工商業城市勃然興起。“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風氣逐漸向整個社會滲透,大量的人不避“關梁之難,盜賊之危”交流四方物產,其中一部分人還參加政治活動,從而產生由大中小商人組成的獨立商人階層。
--摘編自熊林《淺談春秋戰國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
【具體解讀】戰國時期商品經濟發展的主要表現在:市場的發展(或固定貿易場所的發展);工商業城市的興起與發展;逐利的社會風氣的發展;商人階層實力的壯大。
材料二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本土貨幣已逐漸向其他區域流通,趙國的布幣使用區域、楚國的蟻鼻錢使用區域,均出現了齊國刀幣的大量流通。隨著商品經濟發展展,秦國鑄造了不同于中原各國貨幣形態的圜錢后,東方各國相繼仿鑄。魏國遷都大梁后,為了適應與楚國進行商貿的需要,也鑄造了以楚國寽為單位的布幣。
-摘編自王曉博《從貨幣角度看戰國
時期商品貿易的發展和繁榮》
【具體解讀】貨幣的大量使用,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貨幣的跨區域流通拓展了商品交流的范圍;貨幣形態的融合促進了商品貿易區域融合,客觀上加速了區域統一市場的形成。
2.都江堰的修建
(1)修建
①【史料研讀】
材料一 岷江上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一到成都平原,流速突然減慢,所夾帶的泥沙石子隨即沉積下來,淤塞河道。每年夏秋水勢驟漲,灌縣(在今四川)以下常常泛濫成災。雨季過后,又會出現干旱。
材料二 圖片展示
②【具體解讀】材料一說明了成都平原興修水利工程的必要性;材料二中李冰父子歷盡艱辛,在岷江中游修建了都江堰,變水害為水利,造福一方,因此受到后人的尊敬和愛戴。
(2)評價
①【史料研讀】
材料一 1872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稱贊“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無與倫比”。
材料二 1986年,國際灌排委員會秘書長弗朗杰姆,國際河流泥沙學術會的各國專家參觀都江堰后,對都江堰科學的灌溉和排沙功能給予高度評價。
材料三 2013年9月9日,第35屆國際水利學大會在成都召開,首次頒發了水利工程遺產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獲得這一特殊榮譽,都江堰水利工程本就聞名于世、歷史悠久,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遺產”,這次再次被認證為“水利工程遺產”,是實至名歸的。
②【問題探究】上述材料中各國水利專家都給予都江堰較高的評價,那么你認為都江堰的修建有什么意義?
答案提示:都江堰的修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調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工程”,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課堂小結
戰國初期,出現了戰國七雄并立的局面,通過兼并戰爭實現了區域性局部統一,這為全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伴隨著鐵制農具和牛耕的推廣、水利工程的興修,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新興的地主階級勢力增強。為適應社會政治經濟的變化,各諸侯國統治者實行變法改革。各國經過變法改革政治、經濟、軍事、法治等多方面都發生了大的變革,整個社會前進的步伐加速了。
【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尖扎县| 浦城县| 大安市| 惠来县| 若尔盖县| 于都县| 潜江市| 溧阳市| 乐清市| 依兰县| 平泉县| 柏乡县| 和龙市| 扎囊县| 泰和县| 邹平县| 措勤县| 常州市| 德钦县| 长宁县| 河北省| 炎陵县| 吉木萨尔县| 乐至县| 湘西| 南宫市| 南宁市| 桃源县| 邵东县| 遂平县| 隆昌县| 田阳县| 姚安县| 礼泉县| 枣阳市| 岚皋县| 黄山市| 邻水| 班戈县| 黔南| 上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