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小學音樂 年級 四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山教科書 書 名:義務教育教科書 音樂 出版社:廣東教育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教學重難點分析《山》是一首三拍子二聲部歌曲,結構短小,音域適中,旋律沒有明顯的強弱力度對比,樂句節奏中有較多的休止符,學生易忽略,歌曲一聲部前4個樂句旋律音程易混淆唱錯,第5、6樂句雖簡短,學生需要有較穩定的音準能力才可以表現出歌曲的和聲之美,結尾的跳音記號需要提醒學生注意。學情分析四年級學生在音的時值方面已學習四分休止符0、全音符X- - -;在節拍方面已掌握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強弱規律,學唱過相關節拍歌曲,準確聽辨三拍子韻律歌曲的能力還需多加練習與培養;在歌曲演唱方面正逐步形成正確的發聲意識與方法,大部分學生能隨琴聲準確演唱音高,具有簡單的二聲部歌曲合唱經驗。教學目標在歌曲學唱過程中,感受三拍子律動美及童聲音色美。 能認讀辨附點二分音符進行相關節奏練習。 自選一個聲部,能用較穩定的音準與音頻或同學合作演唱歌曲第5、6個樂句。 能用流暢優美的聲音隨音頻完整演唱《山》。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能認讀辨附點二分音符及相關節奏練習。 能用流暢優美的聲音隨音頻完整演唱《山》。 教學難點: 自選一個聲部,能用較穩定的音準與音頻或同學合作演唱歌曲第5、6個樂句。教學過程環節一【啟山門】 1.創設爬山情景,直接進入學習主題。 2.師呈現景區大門,請學生聽辨選擇三拍子音樂開啟山之門。活動設計意圖 本節課直接進入學習主題,以“開門大吉”趣味互動形式第一次聆聽歌曲復習二拍子、三拍子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及興趣。環節二【聽山樂】 1.師奏鐘琴,以回聲的形式引導學生聽唱5-1-2-3、5-2-3-4、5-5-5-3、5-7-2-4四組音程。 2.師帶領學生用正確的發聲方法進行四組音程練習,引導學生用手號輔助音準。活動設計意圖 本節課以唱歌為主,需要從一開始引導學生用正確的發聲方法進行演唱,此環節的四組音程分別來源于歌曲中學生易唱錯樂句部分音程,既可以訓練發聲又可以練習音準,為歌曲旋律的學習做鋪墊。環節三【行山路】 1.師設置情景,呈現節奏山路譜。 2.全班隨節拍進行山路節奏拍念。 3. 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附點二分音符。活動設計意圖 此環節先以聽辨練習檢測學生節奏能力,再以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附點二分音符教學,最后帶領學生完成全曲的節奏拍念,讓學生用節奏的方式初步學習歌曲。環節四【辨山色】 1.學生根據自身生活經驗將竹籃與季節特征配對。 2.播放音樂,學生自主核對配對答案,加深歌詞印象。活動設計意圖 本環節是此課第二個由學生自主學習的環節,通過聆聽音樂完成學習單連線完成歌曲1-4樂句歌詞學習,環節五【爬山坡】 1. 將歌曲一聲部第1-4樂句以旋律線條模擬山坡進行教學。 2. 師呈現歌詞譜,帶領學生學唱一聲部第1-4句歌詞。 3. 師生合作演唱歌曲第1-4句,引導學生學唱歌曲前半段二聲部。活動設計意圖 將歌曲的旋律學習視覺化、趣味化,幫助學生加深樂句記憶,并在師生合作的輕松情境中學唱前4個樂句的二聲部,保持學習熱情。環節六【山之聲】 1.再次聆聽山谷回聲,回答與第一課時聽到的回聲區別。 2.生分別學唱兩個聲部的回聲。 3.生合作完成兩個聲部回聲。活動設計意圖 再次結合山谷回聲情境,引導學生聽辨不同聲部音高和旋律,感受二聲部和聲之美。在隨琴聲模唱過程中為第5、6個樂句的學習做鋪墊,環節七【山之頂】 師創設家鄉山景的情景,示范唱兩個聲部的旋律。 生學唱歌詞。 3. 師提示注意頓音記號進行練習活動設計意圖 山之聲與本環節是課程的難點,設計了從各聲部前四小節和聲練習,再到完整樂句二聲部演唱,引導學生循序漸進,由淺入深進行學唱。環節八【合山歌】 聆聽全曲,分聲部練唱,將歌曲用二聲部完整進行演唱。活動設計意圖 將所有環節所積累的歌曲學唱內容集中,隨音樂完整演唱歌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