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shè)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音樂 年級 三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鳳陽花鼓》教科書 書 名:義務(wù)教育教科書音樂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教學目標1.審美感知:通過聆聽、演唱、合作表演《鳳陽花鼓》,感知中華傳統(tǒng)民歌的美。 2.藝術(shù)表現(xiàn):能夠?qū)W習并探索用正確的歌唱方法及音色進行二聲部的演唱,培養(yǎng)學生的合唱能力。 3.創(chuàng)意實踐:能夠用鳳陽花鼓、三角鐵、鈴鼓、木琴等樂器為歌曲伴奏。 4.文化理解:能了解鳳陽花鼓,增強民族自信。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用優(yōu)美的聲音展示民歌的韻味。 教學難點: 體驗合作,用協(xié)和的聲音完成二聲部的演唱。教學過程教學程序 教師教的活動 學生學的活動 教學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意圖導(dǎo)入階段 一、感知歌曲 引出主題 1.完整聆聽歌曲,跟隨老師律動: A樂段律動拍手拍腿: B樂段律動拍手。 提問:剛剛這首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緒?歡樂的,喜氣洋洋的。 2. 請學生聆聽歌曲進行聲勢律動,教師在A樂段演奏鳳陽花鼓,提問:老師帶來了什么樂器?介紹鳳陽花鼓及表演形式。 1.學生一邊聆聽音樂,一邊跟隨教師用身體律動模仿低聲部節(jié)奏型,感知歌曲情緒。 2.學生聆聽音樂進行聲勢律動,認識鳳陽花鼓。 1.初聽歌曲及律動讓學生了解歌曲的情緒。 2.通過鳳陽花鼓的演奏引出本課主題。展開階段 二、學唱歌曲 解決難點 1.請學生模仿花鼓的聲音: 后帶入旋律演唱伴奏聲部: 2.教師加入木琴并演唱A樂段旋律與學生進行二聲部合作。 3.教唱旋律聲部。先用lv哼唱,后簡譜視唱教唱。 4.講授切分音知識點,帶學生感知重音變化,后進行切分音樂句教唱。 5.請學生進行完整歌譜視唱,后加上歌詞演唱A樂段。 6.提示學生二聲部合唱要點,加入伴奏聲部,進行二聲部演唱 1.熟悉低聲部的節(jié)奏及音高。 2.演唱低聲部與老師進行二聲部的合作。 3.通過哼唱及簡譜視唱學唱旋律。 4.切分音樂句學唱。 5.簡譜視唱后加入歌詞進行完整的演唱。 6.二聲部合唱。 1.用鳳陽花鼓及木琴層層深入,讓學生熟悉低聲部節(jié)奏及旋律的同時,能夠感知二聲部。 2.通過哼唱、簡譜視唱、難點樂句學唱,讓學生熟悉旋律演唱旋律聲部。 3.解決好單個聲部后進行二聲部練習。拓展階段 三、樂器探索 韻味體驗 1.展示第二部分樂譜,教唱歌曲,提問:得兒是什么意思 總結(jié)襯詞。 2.用口傳心授讓學生感受歌曲韻味進行演唱。 3.展示鈴鼓、三角鐵節(jié)奏譜,讓學生視奏。 4.請學生完整演繹鳳陽花鼓。 1.學唱第二部分歌曲,感受襯詞韻味。 2.視奏鈴鼓三角鐵歌譜,邊唱邊為B樂段伴奏。 3.整首歌曲完整演唱。 用打擊樂器豐富學生二聲部體驗。總結(jié)升華 四、總結(jié)歌曲 布置作業(yè) 教師總結(jié):民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老師希望大家能夠在學習了解的過程里熱愛民歌、傳承民歌,讓世界聽聽我們民族的聲音。 感受民歌,熱愛民歌,完成作業(yè)傳遞民歌的美,增強民族自信。 總結(jié)并通過作業(yè)與生活結(jié)合,讓學生增強民族自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