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案例模板單元教學主題 機械運動 學科 物理 年級 八年級單元 第一章 授課人 Xxx單元內容 本單元教學內容:本章是此教科書的起始章,講述測量和運動的初步知識,主要內容有: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機械運動、參照物、速度、平均速度等。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而測量是各種實驗的基礎,學生了解一些測量的初步知識,掌握一些測量的基本技能,使他們學習物理的必要準備。本章介紹的物體的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學習物理就需要從最基本的測量開始。在自然界里,一切物體都在不斷地運動著,在各種各樣的運動中,機械運動最普遍、最簡單,學生也最熟悉。在小學數學課中,學生已經學習過計算速度和路程的問題,對這些知識并不陌生。初中物理從學習簡單的運動開始,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來逐步展開對物理的學習。此外,機械運動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也是后續學習乃至學習其他學科課程的重要基礎。基于這些考慮,“機械運動”被安排在此教科書的第一章。 為了降低教學難度,本教科書不過分強調知識的嚴密性。第1節內容是所有測量的基礎,介紹了測量的基本知識,通過實驗“用刻度尺測量長度”讓學生了解如何規范、科學地進行測量,這一版教科書不介紹長度的一些特殊測量方法,降低了教學的難度。后邊3節內容圍繞“速度”展開,首先簡單介紹了什么是“機械運動”,在第1節“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的基礎上,滲透空間和時間的概念,進而說明研究運動還需要引入“參照物”,通過學生討論建立速度概念,同時介紹了勻速直線運動平均速度,最后通過實驗“速度的測量”,了解測量速度的基本方法。本單元內容的邏輯結構: 初中物理第一章“機械運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章節,以下是一些可開發的教學活動與資源:教學活動:1. 參照物選擇活動: 活動內容:學生在教室內選擇不同的參照物,觀察同一個物體的運動狀態,并討論觀察結果為何不同。 目的:讓學生理解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以及參照物的概念。2. 運動軌跡模擬: 活動內容:使用小車和軌道,模擬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讓學生觀察并記錄運動軌跡。 目的:幫助學生直觀理解不同類型機械運動的特征。3. 速度比較實驗: 活動內容:設計實驗,比較不同物體的速度,如步行、騎自行車等。 目的:通過實驗讓學生理解速度的定義和比較方法。4. 勻速直線運動演示: 活動內容:使用物理實驗裝置,如滑輪和小車,展示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 目的:讓學生直觀感受勻速直線運動的物理特性。教學資源:1. 多媒體教學資源: 制作動畫或視頻,展示不同類型的機械運動,如直線運動、曲線運動等。 使用實際運動場景的視頻,如汽車行駛、運動員跑步等,幫助學生理解機械運動的概念。2. 實驗器材: 提供刻度尺、計時器、滑輪組、小車、軌道等實驗器材,用于開展實驗活動。 使用打點計時器記錄物體的運動軌跡,分析運動特性。 通過這些教學活動和資源的整合,教師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機械運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本單元教學重點:1、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長度和時間;2、知道長度和時間的單位及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了解測量長度和時間的工具及其發展變化過程;3、知道機械運動的概念,會判斷哪些運動屬于機械運動;4、知道參照物的概念,會根據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或由物體的運動狀態判斷所選擇的參照物;5、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6、粗略研究變速直線運動,能用平均速度描述變速直線運動的快慢;7、能用刻度尺測出物體運動的路程,能用停表測出物體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能根據公式v=s/t計算出物體在這段時間內運動的平均速度。本單元教學難點: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長度和時間;認識運動是宇宙中的普遍現象,知道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能用實例解釋機械運動及其相對性;知道并理解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學會用圖象描述勻速直線運動;通過科學探究的過程,掌握測量小車平均速度的方法,能寫出簡單的實驗報告。新課標要求 2.1.1 知道機械運動,舉例說明機械運動的相對性2.2.1 會根據生活經驗估測長度的和時間。會選用適當的工具測量長度和時間。2.2.2 用速度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通過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計算。單元學情 一、學生知識背景分析預備知識:學生在七年級的科學課程中已經接觸過一些簡單的物理概念,如力、速度等,這為學習機械運動奠定了基礎。數學基礎: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數學知識,如代數、幾何等,這對于理解物理公式和圖形表示具有重要作用。二、學生認知特點分析抽象思維能力:八年級的學生正處于抽象思維發展階段,能夠通過邏輯推理和公式推導來理解物理現象。觀察與分析能力:學生通過觀察日常生活中的機械運動現象,能夠形成初步的分析和判斷能力。三、學生學習興趣分析生活聯系:機械運動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如騎自行車、跑步等,這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實驗操作:通過實驗觀察機械運動,可以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提高學習興趣。四、學生學習困難分析概念理解:學生對“速度”的物理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難,需要通過實例和實驗來加深理解。公式運用:學生在運用物理公式解決實際問題時,可能會因為數學基礎不牢而出現錯誤。單元目標 內容目標:1、 學生需要掌握機械運動的定義、分類以及描述機械運動的基本參數,如速度等。2、學生應當能夠運用運動方程來描述物體的運動狀態,包括速度和平均速度之間的關系。3、通過實驗和觀察,學生應能夠發現并總結勻速直線運動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 4、學生需要學會將所學的物理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如計算物體在給定條件下的運動狀態。學業目標:1、學生應能夠熟練使用尺、鐘表等工具進行測量,并能夠準確記錄和分析實驗數據。2、學生需要通過實驗、觀察和思考,培養科學探究的能力,能夠提出假設、設計實驗并得出結論。3、學生應能夠對實驗結果進行批判性思考,評估實驗設計的合理性和實驗結果的可靠性。 4、在小組活動中,學生需要學會與同伴有效溝通,協作完成實驗任務,培養團隊合作精神。核心素養 物理觀念:理解機械運動的基本概念,如速度等。掌握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的特點。形成對長度和時間測量工具的認識。物理思維:培養學生運用科學思維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通過實驗探究來驗證物理定律。訓練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能夠從已知條件推導出未知結果。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對物理現象進行合理質疑和探究。科學探究:學會使用刻度尺、計時器等基本測量工具進行實驗。掌握實驗數據的收集、處理和分析方法。培養學生設計實驗、觀察現象、記錄結果和得出結論的能力。科學態度與責任:1、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對待實驗數據和結果認真負責。2、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理解物理知識在生活和科技發展中的重要性。情景設置 課時安排課堂導入情景活動安排長度和時間的測量(1課時)提問:生活中我們常通過眼睛直接判斷物體的長短。圖中的兩根小棒哪個較長 先看看,再用尺子量一量。我們的感覺總是可靠的嗎 運動的描述(1課時)提問1: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運動:哈雷彗星大約每隔76年就到地球附近造訪一次;獵豹在草原上飛奔;蝸牛在葉子上緩慢爬行……想想看,人們根據什么判斷這些物體是運動的 提問2:除機械運動外,運動還有多種形式,如微觀世界里分子、原子的運動,電磁運動,生機盎然的生命運動……,宇宙中的萬物都在以各種不同的形式運動著。它們是機械運動嗎?運動的快慢(2課時)提問1:運動會上,跨欄比賽正在緊張地進行著。在比賽過程中,觀眾是如何判斷誰跑得快的 運動員跑完全程后,裁判員又是怎樣計算成績的 觀眾與栽判員所用的方法一樣嗎 你認為應該怎樣比較運動的快慢 提問2:物體運動有快有慢,怎樣比較快與慢呢?①你是怎樣判斷誰跑得快嗎?理由是?②裁判員是怎樣判斷誰跑得快的?理由是?③你和裁判員判斷的方法一樣嗎?理由是?速度的測量(1課時)提問:公路上有許多速度監測設備,其中一種測速設備采用的是區間測速的方法(如圖),即通過測算車輛在兩個監測點之間的平均速度,判斷車輛在該路段是否超速。這種測速設備是如何測算出車輛的平均速度的 從公式v=s/t可知,測算平均速度一般需要測量路程和時間兩個物理量。在公路一段固定距離的路段兩端分別放置一個攝像頭,當車輛經過這兩個攝像頭時都會被拍照。系統根據這兩張照片的拍攝時刻就能算出車輛通過這段距離的時間,從而算出車輛的平均速度。這就是區間測速的原理。達成評價表 評價內容評價標準長度和時間的測量(1課時)運動的描述(1課時)運動的快慢(2課時)速度的測量(1課時)第一章機械運動 大單元教學(第1課時)學習規劃課型課時 1課時學習內容 1.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長度和時間,知道如何規范地測量長度和時間。2.知道測量有誤差,了解誤差和錯誤的區別。3.能通過日常經驗、物品或自然現象,粗略估測長度和時間,了解計算長度和時間的工具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課時目標達成評價驅動性問題 提問:生活中我們常通過眼睛直接判斷物體的長短。圖中的兩根小棒哪個較長 先看看,再用尺子量一量。我們的感覺總是可靠的嗎 學習活動 任務一:長度的單位任務二:長度的測量任務三:時間的測量任務四:誤差作業設計 1. 我們現在使用的初中物理課本的寬度約為( )A. 18nm B. 18mm C. 18cm D. 18dm2. 誤差產生的原因與( )A. 測量工具有關,但與測量的人無關B. 被測物體有關C. 測量的人有關,但與測量工具無關D. 測量工具有關,也與測量的人有關3. 下列長度單位換算正確的是( )A. 10.6cm=10.6cm×10mm=106mm B. 10.6cm=10.6×10=106mmC. 10.6cm=10.6×0.01 cm=0.106m D. 10.6cm=10.6×0.01m=0.106m4. 在測量學生用課桌高度時,在下列各種刻度尺中應該優先選擇( )A. 3米長的厘米皮卷尺 B. 20厘米長的毫米直尺C. 1米長的毫米鋼卷尺 D. 10厘米長的0.1毫米的游標卡尺5. 測量木塊的長度,如圖所示的四種方法中,正確的是( )A BC D6. 如圖所示,該手表顯示的時刻為上午 ,它的最小分度值為 。7. 如圖所示的刻度尺,其分度值為 mm,小紅用該刻度尺對實際長度為70.0cm的課桌進行測量,所測得的數據約為66.7cm,經過分析,導致該測量結果錯誤的原因可能是 。改正錯誤后,為了減小實驗誤差,還要進行 。 8. 在學習了“長度和時間的測量”一節后,小明和小華分別練習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甲 乙(1)小明測量長度的方法如圖甲所示,他在測量中的錯誤有:① ;② ;③ 。(2)小華同時用兩把尺測量一個小物體的長度,如圖乙所示。請你幫他讀數,A尺的讀數為 ,B尺的讀數為 。比較結果,可以判斷用 尺測量更精確。第一章機械運動 大單元教學(第2課時)學習規劃學習內容 1.知道參照物的概念。 2.知道運動是宇宙中的普遍現象,知道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會選擇適當的參照物描述物體的運動。3.能用實例解釋機械運動及其相對性。課型課時 1課時課時目標達成評價驅動性問題 提問1: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運動:哈雷彗星大約每隔76年就到地球附近造訪一次;獵豹在草原上飛奔;蝸牛在葉子上緩慢爬行……想想看,人們根據什么判斷這些物體是運動的 提問2:除機械運動外,運動還有多種形式,如微觀世界里分子、原子的運動,電磁運動,生機盎然的生命運動……,宇宙中的萬物都在以各種不同的形式運動著。它們是機械運動嗎?學習活動 任務一:了解運動的物體任務二:判斷物體運動情況作業設計 1. 下列成語中描述的不是機械運動的是( ) A. 南轅北轍 B. 夸父逐日 C. 順水推舟 D. 精忠報國2. 關于參照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參照物就是靜止不動的物體 B. 靜止的物體才能作為參照物C. 運動的物體不能作為參照物 D. 參照物可以根據需要來選擇3. 寓言“刻舟求劍”的主人公找不到掉入江中的劍,是因為他選擇的參照物是( )A.岸邊的山 B. 水中的劍 C. 乘坐的船 D. 江中的水4. 如圖所示是兩架并排飛行的殲-20戰斗機,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以甲戰機為參照物,乙戰機是靜止的 B. 以地面為參照物,甲戰機是靜止的C. 甲、乙戰機并排飛行,它們相對靜止 D. 以地面為參照物,乙戰機是運動的 第4題 第5題5. 公路邊有一農舍,它的煙囪正冒著煙,插有旗幟的a、b兩車在農舍旁的公路上。觀察圖中旗幟與煙的情況,判斷以下關于a、b兩車相對于房子的運動情況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a、b 兩車一定向左運動 B. a、b兩車一定向右運動C. a車可能運動,b車向右運動 D. a車可能靜止,b車向左運動6. 搬運工人將電冰箱搬到樓上的過程中,以 為參照物,電冰箱被認為是靜止的;以 為參照物,電冰箱被認為是運動的。7. 魯迅的《社戲》中有這樣的描寫:“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選的參照物是 ,如果以河岸為參照物,船是 的。8. 在開動的汽車上寫字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為汽車在開動時不斷地顛簸。小明發明了在汽車上寫字的裝置,如圖所示,用皮帶把寫字板固定在手臂上,這樣就能在寫字板上寫出漂亮的字了。你能解釋其中的原理嗎?第一章機械運動 大單元教學(第3、4課時)學習規劃學習內容 1.經歷速度概念的建立過程,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2.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的概念。4.知道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的概念5.粗略研究變速直線運動,能用平均速度描述變速直線運動的快慢。課型課時 2課時課時目標達成評價驅動性問題 提問1:運動會上,跨欄比賽正在緊張地進行著。在比賽過程中,觀眾是如何判斷誰跑得快的 運動員跑完全程后,裁判員又是怎樣計算成績的 觀眾與栽判員所用的方法一樣嗎 你認為應該怎樣比較運動的快慢 提問2:物體運動有快有慢,怎樣比較快與慢呢?①你是怎樣判斷誰跑得快嗎?理由是?②裁判員是怎樣判斷誰跑得快的?理由是?③你和裁判員判斷的方法一樣嗎?理由是?學習活動 任務一: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任務二:了解生活中物體運動的速度任務三:機械運動的分類任務四:按速度對機械運動分類任務五:速度的測量任務六:課堂拓展作業設計 1. 如圖所示,是某同學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小車在AB、BC和AC段的平均速度分別是vAB、vBC和vAC,由圖可知( ) A. vAB最大 B. vBC最大C. vAC最大 D. vAB、vBC和vAC一樣大2. 小軍同學用下列四種方法測定小球沿桌面滾動時的平均速度,其中最好的是( )A. 先選定一段較長的路程,測定小球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B. 先選定一段較短的路程,測定小球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C. 先選定一段較長的時間,測定小球在這段時間內通過的路程D. 先選定一段較短的時間,測定小球在這段時間內通過的路程3. 如圖所示是一只小鳥在天空中沿直線飛翔,現取小鳥連續飛行途中的三段路程,并記錄下這三段路程的運動時間,則由速度公式可得小鳥在第3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為( ) A. 10m/s B. 15m/s C. 20m/s D. 7.5m/s4. 對一輛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線運動的小車進行觀測研究。記錄了小車在這段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并根據記錄的數據繪制了路程與時間的關系圖像,如圖所示。根據圖像可以判斷( ) A. 0~7s內,小車的平均速度是1.5m/sB. 0~5s內,小車的平均速度是0.4m/sC. 5~7s內,小車的平均速度是1m/sD. 2~5s內,小車運動了2米5. 如圖是小球從A點沿直線運動到F點的頻閃照片,若頻閃照相機每隔0.2s拍一次。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分析照片可知:小球從B點到F點共運動了 cm路程,小球從A點到E點的平均速度為 m/s。 6. 在“測平均速度”的實驗中(如圖),選擇較小坡度的斜面,是為了便于測量 。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測出小車到達B點的時間為2s。則AB段的路程sAB= cm(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小車在AB段的平均速度為 cm/s。如果在某次測量中小車未到B點就停止計時,則測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會偏 (選填“大”或“小”)。 7. 一名同學騎自行車從家路過書店到學校上學,家到書店的路程為1800m,書店到學校的路程為3600m。他從家出發到書店用時5min,在書店等同學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再經過了12min到達學校。求:(1)騎車從家到達書店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這位同學從家里出發到學校的全過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第一章機械運動 大單元教學(第5課時)學習規劃學習內容 1.能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運動的路程,能用停表測出物體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能根據公式v=s/t計算出物體在這段時間內運動的平均速度。2.能寫出簡單的實驗報告。課型課時 1課時課時目標達成評價驅動性問題 提問:公路上有許多速度監測設備,其中一種測速設備采用的是區間測速的方法(如圖),即通過測算車輛在兩個監測點之間的平均速度,判斷車輛在該路段是否超速。這種測速設備是如何測算出車輛的平均速度的 從公式v=s/t可知,測算平均速度一般需要測量路程和時間兩個物理量。在公路一段固定距離的路段兩端分別放置一個攝像頭,當車輛經過這兩個攝像頭時都會被拍照。系統根據這兩張照片的拍攝時刻就能算出車輛通過這段距離的時間,從而算出車輛的平均速度。這就是區間測速的原理。學習活動 任務一:導入實驗任務二:實驗初步感知任務三:測量小車通過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任務四:知識拓展作業設計 1. 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賽中,運動員們快步如飛,下列關于運動快慢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①觀眾用“相同的時間比路程”的方法比較運動的快慢②終點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時間”的方法比較運動的快慢③物理學上用物體通過路程與所用時間的比來比較運動的快慢④物理學上用物體所用時間與通過路程的比來比較運動的快慢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2. 某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體的( )A. 速度大小恒定不變 B. 速度與路程成正比C. 速度與時間成反比 D. 以上說法都對3. 小華同學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車點,他經常騎公共自行車去上學,某一次從家到學校運動的s-t圖像如圖所示,則小華從家到學校的平均速度是( )A. 135km/h B. 168.75km/h C. 2.25m/s D. 2.81m/s 第3題 第4題4. 課外活動時,小明和小華均在操場上沿直線進行跑步訓練。在某次訓練中,他們通過的路程和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兩人都做勻速直線運動 B. 兩人都不做勻速直線運動C. 前2s內,小明跑得較快 D. 全程中,兩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5. 如圖所示,速度表的讀數為 ;汽車以這個速度行駛,再經過 h能到達南京。6. 一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10s內通過路程為200m,那么,它在第1s內通過 m,第2s內通過 m,前5s內通過 m,再過4s又通過 m。7. 用“頻閃攝影”可記錄物體相隔同樣時間的不同位置,如圖所示是甲、乙兩個網球運動時的頻閃照片。甲相鄰兩位置距離相等,由照片可知, 球做勻速直線運動, 球的速度越來越大。(均選填“甲”或“乙”)8. 某人從甲地到乙地,他以1.5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后,改用2.5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求他從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9.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三條規定:同車道行駛的機動車,后車應當與前車保持足以采取緊急制動措施的安全距離。某駕駛員想測試車速為90km/h的安全距離。現若汽車正以90km/h的速度在某公路上勻速行駛,該駕駛員突然發現前車(塑料模型車)有緊急情況,經過1s(反應時間)后立即制動剎車,又經過4s滑行60m后車停止,則:(1)該次測試過程中的安全距離至少是多少米?(2)從發現緊急情況到汽車停止,在這段時間內,汽車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每秒?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