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材變化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正文共4個單元、20課時,其中3個單元名稱、13個課時名稱發生變化;第21課活動課名稱及內容均變化;增加三個“學史方法”。具體變化如下:第一單元新版目錄 舊版目錄 變化情況第一單元 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 第一單元 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 表述變化第1課遠古時期的人類活動 第1課中國境內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 表述變化:本課時內容有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新增鄖縣人、藍田人 第2課原始農業與史前社會 第2課原始農耕生活 表述變化:增加子目“農業的起源與定居生活”“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第3課中華文明的起源 第3課遠古的傳說 表述變化:增加子目“早期國家和文明的起源”“良渚古城與陶寺都城”,原課時名稱“遠古的傳說”作為第3個子目呈現第二單元新版目錄 舊版目錄 變化情況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 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表述變化第4課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第4課夏商周的更替 表述變化:原子目“商湯滅夏”改為“商朝的統治”;原子目“武王伐紂”“西周的分封制”合并為“西周的興衰”—— 第5課 青銅器與甲骨文 內容融入第8課中第5課動蕩變化中的春秋時期 第6課動蕩的春秋時期 表述變化:子目“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 由原來的第一處調序至第三處第6課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 第7課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 表述變化:增加子目“戰國時期的經濟發展”,原“都江堰”作為其中的一部分呈現第7課百家爭鳴 第8課百家爭鳴 名稱無變化,子目“老子”變為“老子和《道德經》”第8課夏商周時期的科技與文化 —— 新增課時:原第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作為其中一個子目,增加“天文、歷法和醫學”“《詩經》和‘楚辭’”第三單元新版目錄 舊版目錄 變化情況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表述變化第9課 秦統一中國 第9課 秦統一中國 名稱無變化第10課秦末農民大起義 第10課秦末農民大起義 名稱無變化,原子目“楚漢之爭”調整到第11課最前面,增加子目“秦朝的滅亡”第11課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課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 名稱無變化,子目1由“西漢的建立”改為“楚漢之爭與西漢建立”第12課大一統王朝的鞏固 第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表述變化:三個子目名稱變化,“‘推恩令’的實施”改為“削弱地方勢力”,“鹽鐵專賣”改為“加強經濟管控”,“罷黜百家,尊崇儒術”改為“尊崇儒術”第13課東漢的興衰 第13課東漢的興衰 名稱無變化,子目“光武中興”改為“東漢建立與‘光武中興’”,“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改為“東漢中后期的政局動蕩”第14課 絲綢之路的開通與經營西域 第14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 表述變化:增加內容“123年,東漢改西域都護府為西域長史府”第15課秦漢時期的科技與文化 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 表述變化:增加子目“醫學、數學與農學的成就”,原子目“張仲景和華佗”作為其中的一部分,增加了“《九章算術》《氾勝之書》”等內容第四單元 新版目錄 舊版目錄 變化情況第四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第四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名稱無變化第16課 三國鼎立 第16課三國鼎立 名稱無變化,原子目“三國鼎立”改為“魏蜀吳的建立及發展”第17課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 第17課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 名稱無變化,三個子目名稱均發生變化第18課東晉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區開發 第18課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 表述變化第19課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19課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表述變化,增加子目“北朝政權更替”第20課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科技與文化 第20課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 表述變化,原子目“書法、繪畫和雕塑”改為“燦爛的文化”第21課活動課:從考古發現看中華文明的起源 第21課活動課:讓我們共同來感受歷史 名稱及內容均變化學史方法(一)如何從出土文物中獲取信息 (二)如何掌握歷史紀年法(三)如何閱讀歷史地圖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