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1、真理的基本屬性2、理解真理都是有條件的、具體的3、理解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溫故知新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論 第2課 物質、意識、運動、規律認識論 第4課 認識、實踐、真理(唯物)辯證法 第3課 聯系、發展、矛盾社會歷史觀 第5課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社會基本規律、人民群眾價值觀、人生觀 第6課馬克思主義哲學即:唯物史觀研究整個世界研究人類社會第五課《 尋覓社會的真諦》第一框:社會歷史的本質第一目: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第二目: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第二單元——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核心素養政治認同: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實踐的觀點。科學精神:理解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理解與掌握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公共參與:能運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系知識分析社會歷史現象。教學重難點: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1、勞動在人類產生和發展中的作用2、社會生活的領域3、歷史觀的基本問題及兩種歷史觀4、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含義和辯證關系5、如何理解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結合書本,自主預習以下內容人類進化示意圖“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而且達到這樣的程度,以致我們在某種意義上不得不說:勞動創造了人本身。”“手的使用和語言、思維的產生都是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正是由于勞動,人才得以從動物界中分化出來,所以是勞動創造了人本身。”情境探究思考 :是什么促進古猿向現代人的轉變和人類社會的形成?結論: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勞動改變了人的生理結構,形成了手腳分工使猿腦變成了人腦,形成了語言和意識使人結成了社會聯系,形成了社會關系1、勞動是社會歷史的起點一、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1)勞動是社會歷史的起點。(2)勞動創造了人,勞動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產生和發展。(3)勞動發展史是理解所有社會歷史奧秘的“鑰匙”。實踐生成了社會生活的全部領域,形成了全部的社會關系,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物質生產的實踐調整、改革社會關系的實踐創造科學文化的實踐實踐的基本形式經濟領域政治領域精神文化領域人類社會生活的領域構成2、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一、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下列與此有關的認識正確的是( )A.人類進行物質生產的實踐構成了社會生活的政治領域B.針對調整改革社會關系的實踐構成了社會生活的經濟領域C.對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何者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了歷史唯心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D.實踐形成了全部社會關系,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發展D【解析】DAB:經濟領域是人類進行物質生產的實踐構成的社會生活領域,政治領域是人類調整、改革社會關系的實踐構成的社會生活領域,AB錯誤。C:“對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何者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了歷史唯心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屬于關于劃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并不是關于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說明,C排除。課堂練習“歷史者英雄之舞臺也,舍英雄幾無歷史”,“舍豪杰則無世界”,“大人物心理之動進稍易其軌,而全部歷史可以改觀”。 ——梁啟超“鐘南山”這三個字,祖國大江南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2003年,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爆發,鐘南山為代表的醫護工作者經長期努力,抗擊了非典。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鐘南山時隔17年再次掛帥親征,奮戰在抗擊新冠肺炎的第一線,他無疑是我國抗擊傳染病的英雄。思考:有人認為,是英雄造時勢,也有人認為是時勢造英雄。你贊同哪一種觀點?歷史唯物主義歷史唯心主義情境探究溫故知新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用來觀察社會歷史領域里的問題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提示: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哲學基本問題在社會歷史領域的延伸。表現為全部社會生活領域由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兩部分構成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思考: 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何者為第一性?(即: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誰決定誰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歷史唯物主義歷史唯心主義1、歷史觀的基本問題二、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1)社會存在含義:社會生活的物質生活過程(物質方面)內容:自然地理環境、人口因素、物質生活資料生產方式(最主要、最根本)(2)社會意識含義:社會生活的精神生活過程(精神方面)內容:生產力 + 生產關系包括政治、法律、哲學、道德、藝術、科學、宗教等觀點,也包括社會心理和自發形成的風俗、習慣。2、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含義與內容二、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判斷:下列分別屬于社會存在還是社會意識?1.學校2.馬克思主義3.抗疫精神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5.勞動者6.中國夢7.山河湖泊8.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存在社會存在社會存在社會意識社會意識社會意識社會意識社會意識課堂練習小結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物質與意識的關系比較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 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問題區別 研究對象 人類社會 整個世界地位 歷史觀的基本問題 哲學的基本問題作用 對二者何者是第一性關系的回答是劃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依據。 對二者何者是本原(第一性)關系的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依據。聯系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物質與意識關系問題在社會歷史領域的體現。 (1)社會歷史是人們活動的結果,而人的活動是有自覺意識和目的的。由此便形成一種假象,似乎社會歷史是由人們的動機、目的等決定的。(2)實質:把精神看成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最終原因。認為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唯心主義歷史觀的缺陷:意識支配世界)(3)根本原因:以往的社會歷史理論被這種假象所迷惑,只是考察了人們歷史活動的思想動機,沒有進一步追溯到產生這些思想動機的物質原因——社會存在。3、以往社會歷史理論陷入唯心主義的原因二、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思考:為什么每個人畫出的上帝都不同?情境探究①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②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著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2024網絡熱詞:小孩哥/姐、清湯大老爺、活爹、已老實求放過、city不city、因為他善、水靈靈……2023網絡熱詞:新質生產力、村BA、特種兵式旅游、顯眼包、多巴胺XX、i人/e人、顯眼包、遙遙領先……4、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二、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年味并非凝固不變,隨時代進步而變化,隨社會發展而變化。年味變化,變的是那些與現代文明相去甚遠、與時代觀念漸行漸遠、與新消費理念不相適應的習俗,不變的是年的精神內核與內生引力。從年味的“變”與“不變”中,我們獲得的哲學感悟是( )①不同的年味是對不同時期的社會存在的反映②年味的“變”體現了對“不變”的辯證否定③一切事物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辯證統一④年味的“變”與“不變”源于人們的心理感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解析】B②:辯證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不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因而不會是“變”否定“不變”。②說法錯誤。④:年味的“變”與“不變”源于社會實踐。④說法錯誤。課堂練習情境探究思考 :在社會主義里,為什么會存在落后的和腐朽的思想?這種社會意識對社會起什么作用?①社會意識有時會落后于社會存在,有時又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不完全同步。)②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起消極的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地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2)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突出表現4、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二、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2、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具有阻礙作用。【原理】【方法論】1、從社會存在的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反對歷史唯心主義。2、重視社會意識的作用,自覺樹立正確的社會意識。小結2: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物質與意識的關系: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具有能動作用,能夠指導人們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發展起促進作用,錯誤的意識對事物發展起阻礙作用。(辯證唯物論)實踐與認識的關系: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對實踐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對實踐起促進作用,錯誤的認識對實踐起阻礙作用。(認識論)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歷史唯物主義)都說明的是客觀與主觀的關系小結3社會歷史的本質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歷史觀的基本問題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含義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勞動是社會歷史的起點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社會存在社會意識決定反作用(促進或阻礙)課堂小結1.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因而社會意識是不依賴于社會存在的。× 相對獨立性是指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和能動地反作用。2.錯誤的社會意識不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 無論是正確的社會意識還是錯誤的社會意識都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3.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就是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是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在社會歷史領域中的具體體現。前者屬于歷史唯物主義知識,后者屬于唯物論知識。4.社會意識能夠促進和推動社會存在的發展。5.社會意識和社會存在如影隨形。× 先進的社會意識能促進和推動社會存在的發展。× 社會存在可以不依賴于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課堂練習B1、廣西某山村有許多珍稀鳥類,但一直存在打鳥、捕鳥等現象。近年來,該村引導村民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建設觀鳥基地,吸引天南海北的“鳥友”前來參觀,以護鳥觀鳥、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為特色的產業蓬勃發展,以前打鳥、捕鳥的村民成為愛鳥、護鳥的“土專家”和良好生態環境的自覺守護者。這表明( )①社會意識的發展變化根源于生產生活的發展變化②不與社會存在同步變化的社會意識是落后的社會意識③社會意識能夠轉化為改變社會存在的物質力量④社會意識能否推動社會發展取決于其是否反映社會存在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課堂練習2、“圍爐煮茶”最早源于中國古代文人茶事。古樸的茶桌椅、精致的茶器,三五好友飲酒煮茶、圍爐夜話,這是歷史記載中關于冬天的生活場景之一。近年來,在繁忙急躁的社會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追尋生活的安靜祥和,于是“圍爐煮茶”這一吃茶方式風靡起來,成為當代年輕人的社交新寵。這表明( )①雖然受到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但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的認識也可能相同②認識具有反復性,人們對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多次反復才能完成③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④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不同時代人們的實踐方式都是不同的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A【詳解】①:不同時代的人雖受到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但他們對于“圍爐煮茶”也能達成一些共識,①正確。②:材料主要體現了當代年輕人對“圍爐煮茶”的認可,并未涉及認識的反復性,②不選。③:繁忙急躁的社會生活,使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追尋生活的安靜祥和,于是“圍爐煮茶”這一吃茶方式風靡起來,這說明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了社會意識的變化,③正確。④:材料并未強調人們的實踐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有所不同,而且,不同時代人們的實踐方式也可能相同,“不同時代人們的實踐方式都是不同的”的說法太絕對,④排除。課堂練習3、馬克思指出:“我們判斷一個人不能以他對自己的看法為根據,同樣,我們判斷這樣一個變革時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識為根據;相反,這個意識必須從物質生活的矛盾中,從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現存沖突中去解釋。”這體現了( )①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依賴性②思想變革是時代變革的先導③生產方式對整個社會生活具有決定作用④社會歷史是由有意識的人的活動構成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課堂練習4、面對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的深刻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媒體界要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這反映了( )①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直觀反映②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③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④社會意識的背后有一定的物質動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解析】D①: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不一定是直觀反映,①錯誤。②:材料體現的是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沒有體現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②不符合題意。課堂練習感謝聆聽,下節課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