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模塊八 寫作】考點3 結構嚴謹高考作文一直被認為是學生的“成人禮”答卷,和中考作文最大的差異性就在于思想的深度上,對世事的深刻感悟、獨到認知及基本成熟的思索邏輯是高中生最應該在高考作文中予以充分展示的,而高考作文的閱卷者從本質上也是在力圖用分值評價學生的思想表達能力。所以說,在短短的考場時間的局限下,如何清晰、完整、獨特、藝術的展現你的思想力,就成為了學生高考作文成敗的關鍵。用作文指導術語來概括,就是我們總在強調的“文章的結構”。(2024·新高考Ⅱ卷)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本試卷現代文閱讀I提到,長久以來,人們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號”探月任務揭開了月背的神秘面紗;隨著“天問一號”飛離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遙遠的深空……正如人類的太空之旅,我們每個人也都在不斷抵達未知之境。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解題步驟】第一步:依據材料整體分析文本。審題立意需要我們從試題所給材料入手,從一般材料中整理概括出主要觀點。第二步:規劃結構模式和行文思路。在寫作過程中,我們依據所給材料以及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結構模式,厘清行文的內容思路。第三步:通篇分析,保證結構嚴謹。通篇分析,文章的結構要符合基本結構模式,行文要依據文本有思想、有內容、有深度。【參考答案】例文:肩負人生使命 抵達未知之境上古神話里,炎黃子孫渴望御龍乘鶴、摘星攬月,對燦爛星河充滿向往;當代太空之旅中,航天英雄沖破云霄,直上九天,將目光投向更遙遠的深空。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上下求索,抵達一個個未知之境,吾輩青年也應追風趕浪,探索不息,不斷抵達生命的未知之境。“生活的全部意義在于無窮地探索尚未知道的東西”,人生使命在于永葆好奇心,永葆求知欲,探查未知之境的秘密。天馬行空的好奇心,是通向未知之境的燈塔。面對浩瀚無邊的宇宙,先民們早就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萌發出探索宇宙的念頭,浩如煙海的神話故事中更是不乏“嫦娥奔月”般唯美的遐想。人類邁向星空的腳步更是不曾停歇,從第一顆人造衛星升空到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再到“中國天眼”的誕生,我們在好奇心燈塔的指引下,一次又一次地探索更遼闊的世界。探索的樂趣與未知的誘惑,給予了人類不竭的動力,讓我們一步步接近科學和宇宙的奧義,照亮人類文明進步的旅途。“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人生使命在于腳踏實地,不懈拼搏,讓遙不可及的未來變成踏踏實實的已來。想要抵達遠方之境,必須心中有信念,腳下有行動,走過千山萬水,還要跋山涉水;跨過雄關險隘,還要闖關奪隘。如袁隆平,頭頂烈日,腳踩爛泥,才終于圓夢禾下乘涼;如樊錦詩,扎根大漠,夢愛遺跡,才取得數字敦煌的舉世矚目;如張桂梅半生奔波,半生堅守,才實現讓貧困女孩走出大山的夢想。“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它現時的明艷,孰不知當初她的芽兒滲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冰心說如是。抵達遠方不是掛在嘴邊,喊喊口號,這山望著那山高,而是要把它轉化為內生動力和實際行動,日日夜夜的奮斗、持續不斷的探索,才能一步一步抵達未知之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人生使命在于不滿當下,探索不止,奔赴下一個大海星辰。抵達之境是上一次探索的終點,也是下一次探索的起點,人類無時無刻不在對生命進行追問與探索,這種前赴后繼的研究與追尋帶領我們從這個已知之境奔赴向下一個未知之境。從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蒸汽時代到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航天時代,從活字印刷術的派生到如今快速便捷的互聯網,從物種起源到克隆技術的發展,從掃地機器人到ChatGPT ……踔厲向前,篤行不怠,才能看得見一路的彧彧花繁,才能抵達下一個未知的美好之境。新世紀的鐘聲已經敲響,讓好奇之心點燃求知的熱情,讓探索的足跡化合成創造的交響樂,讓永不停歇的腳步帶領我們抵達一個又一個充滿吸引的未知之境……【真題解析】這是一道引語類材料作文題。作文材料關聯本試卷現代文閱讀I,以材料三為主,兼及材料二,并以“太空之旅”一詞照應材料一,展現出人類的月球探索歷程。作文材料最后一句“正如人類的太空之旅,我們每個人也都在不斷抵達未知之境”,將偉大的人類探索之旅拉回到考生的現實生活場景,其中的關鍵短語是“抵達未知之境”,既包含了“抵達未知之境”之前的探索進程,充滿艱辛,飽含期待;也蘊含著“抵達未知之境”之后永不止步的愿望,充滿信心,渴望再度踏上征程。考生立意作文,不能止步于對“航天精神”的謳歌,而要回到“我們每個人”這一語境,使“抵達未知之境”的太空之旅與青少年的成長發展之間構成一種新的觀照維度。成長過程中的艱辛與喜悅、新的人生起點的憧憬與期盼,都是考生展開聯想與思考的著力點。材料中的“未知”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話題。“未知”背后的“不確定性”,讓探索變得迷人,而好奇心在驅遣我們去想象,推動我們去思考,由此考生可以生發出深邃的議論與獨到的觀點。可以圍繞“探索未知”、“勇于挑戰”和“不斷成長”等主題展開,探討個體在面對未知時應有的態度、行動和收獲。如果能以日常學習生活的成長進步為切入點,寫出生動形象、感情真摯的記敘文,寫出學習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探究精神”,都是符合作文命題指向的。行文構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觀點,如:探索未知之境,收獲生命厚重。接下來從怎么辦的角度展開論述,一、需要有探索未知的勇氣,勇敢邁出第一步;二、需要有堅持不懈的奮斗,一步一步向未知靠近;三、需要有永不滿足的心態,向下一個未知之境進發。最后總結觀點,生命因探索而變得厚重,我們只有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才能抵達更遠的地方。立意:1.探索未知之境,成就無限可能。2.我以探索之心,追逐未知之境。3.勇于挑戰,不斷成長,抵達未知。4.始于好奇,續于探索,成于新境。【解題技巧】下面介紹介紹議論文的四種結構模式:一、議論文寫作結構模式訓練(一)——總分式“總——分——總”式,這是總分式的完整式。這類文章往往在序論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論點,在本論部分分成幾個橫向展開的分論點進行論證,最后在結論部分加以歸納、總結和必要的引申。“總分”有三種基本形式:1. 先總后分。2.先分后總。3.先總說,后分說,再總說。無論使用哪一種形式,都應注意,分總之間必須有緊密的內在聯系,分述部分要圍繞總述的中心進行,總述部分應是分述的總綱。示例;詩意地生活太陽每天東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過,我們都在看似平靜的生活里奮力拼搏。若說詩意地生活,在我看來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馬扎羅之雪時的浪漫,也不是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的寂寞。而是在紛繁現實之中,留一方凈土播種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去奮斗,直至收獲人生一片金黃麥田。這種生活的詩意正是王國維《人間詞話》中人生三境界。理想是第一層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理想點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塵埃,是理想讓我們一眼望斷天涯,開始追尋之旅。泰戈爾曾說:“我詩中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正是心中有理想才會奮力去追尋詩意的天堂。詩意地生活,首先要有一個理想,不論它是黯淡還是光輝,也不論它是渺小還是偉大,若無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開出絢爛,夏日的星辰如何閃爍銀輝,人生之路,如何揚帆起航,沖得一片詩情到碧霄?奮斗是第二層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在《鳳棲梧》中訴說了對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詩意,等待奮斗去實現理想。現實中,詩意地生活,便是拿起奮斗的斧劈開理想的石,卷起千層浪來展萬丈豪情。昔秦始皇定下一統天下的理想,便步步穩扎穩打,北擊匈奴收復河套,南制百越收為象郡,奮斗的腳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終于待得麾滅六國,橫掃中原的壯觀場面。奮斗讓理想熠熠生輝,讓人生之路越走越寬,承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瀟灑自由,躊躇滿志,擎起人生一片艷陽天。這等人生,誰人敢說不詩意?收獲是第三層境界:“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當奮斗之泉澆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收獲的季節。這一片金黃的麥田,折射出一段閃亮的人生之路。且不論這“麥田”是大是小,也不說這收獲是否等值付出,只要是收獲,便已是一種結果,成功了,便收獲鮮花與掌聲,失敗了,便收獲一段經驗幾多教訓,然后從頭再來。就像國學大師季羨林所說:“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詩,你的成功與失敗都是那片片詩情,點點詩意。”收獲,是收獲理想,收獲奮斗,收獲一段詩意的人生。我們的生活雖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邁,但理想讓它明亮,奮斗讓它真實,收獲讓它有一片金黃的款款詩意。用執著打破命運的鎖,讓人生活出詩意,種下理想,不懈奮斗,相信終會有“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的收獲!名師點評這篇佳作成功之處有三:一是結構嚴謹,論點新穎。文章采用總——分——總結構模式,巧妙地將“詩意地生活”與王國維“人生三境界”聯系起來,精練地概括出“種下理想,不懈奮斗”“收獲詩意人生”的新穎觀點。二是文采斐然,詩意盎然。三是材料新鮮,積累豐厚。這種結構也可用在記敘文、散文中,例如:見證當我坐在清涼的教室認真作答試卷時,父親正在烈日下收麥。謹記此文,讓它化成一片樹陰,環繞在父親頭上,表達女兒的疼惜與感激。——題記金澄澄的麥田見證了你的辛勤,灰白的頭發見證了你的付出,幸福的家庭見證了你的努力。父親,讓一切的一切見證了你平凡中的偉大。傷痕見證了你的堅強。永遠忘不了你跪拜鄰居請罪時的那一幕。這是你的傷痕,我們都知道。母親的瘋病又犯了,失手打了鄰居,人家吵著上吊自殺。我們急得不知所措,你許久沉默后帶我上鄰居家磕頭道歉。我愣了,一個經常教育我人窮志不短、男兒膝下有黃金的父親下了這個決策。但我服從了。當我們跪下時,全屋子的人震驚了,而我的心在滴血,我看到七尺男兒沉下的頭,我聽到那微微的一聲嘆息。但我更看到你的大義,你的堅強。淚水見證了你的溫柔。從未見過你的淚水,你的臉上只有堅毅、嚴肅,歲月折磨的刮痕。那次見了你的淚水,大而晶瑩。我們送母親去住院,條件差,秩序亂的醫院讓母親暴躁。我一邊拉著母親的手一邊疼惜地流淚。終于護士帶走你我之間的母親,我看見你拉著母親的手掙扎了一下,眼里全是不舍、擔心。終于在大門關閉的那一刻我看見有淚水從你眼眶流出,大而晶瑩,折射著溫柔、不舍的情感。沉默見證你的孝義。母親的瘋病讓爺爺奶奶對我們不滿。面對脾氣暴躁的爺爺你低下了頭,他又在訓斥你,訓斥你不聽他的話跟母親離婚。你每次都用沉默來回答爺爺的訓斥。那次爺爺闖了禍,叔叔大伯都在指責他,你仍舊沉默,默默地借了錢給爺爺彌補了過失。我看到爺爺看你的背影時的那份歉意、愛憐。我看到爺爺眼神中的感動。我看到爺爺也開始照顧母親。我看到你用孝義填滿一個家庭幸福的空位。父親,歲月見證了你的堅強、溫柔、孝義,歲月見證了你平凡中的偉大。麥子熟了,見證了你的付出,汗水的付出。高校的捷報就要來了,見證你的付出,心血的付出。[評語]文章開頭用排比句式謳歌了父親的辛勤、付出和努力,謳歌了父親平凡中的偉大。正文中考生運用結構相似的三個段旨句串聯起父親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事跡,“傷痕”、“淚水”、“沉默”與“堅強”、“溫柔”、“孝義”的相互對應,是具體與抽象的對應,更是父親完美人格的完善,運用父親兩次流淚的細節描寫,將生活在重壓下的父親仍然堅強、付出的形象刻畫得感人至深。議論文寫作結構模式訓練(二)——并列式(一):分論點并列式寫作步驟:1、首先提出一個論證總題。2、在本論部分圍繞總題列出幾個平行的具體論點,分別予以論證,從各個方面闡釋總題,做出結論。具體要求:1、選擇的分論點從數量上說,至少是三個方面。2、各分論點之間處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復,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3、要避免從同一角度選擇論據。4、避免給人有泛泛而談的感覺,要注意點題。示例一選擇誠信人生漫漫長路遠,紛繁誘惑多。人,作為微小而孤獨的個體,在人生的選擇題前,無可避免地徘徊起來。在一個又一個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險象中,人,究竟能選擇什么,該選擇什么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美貌來得可靠。沒有美貌的人生或許是沒有足夠亮點的人生;但若沒有誠信的人生則是沒有一絲光明的人生。你可以不是潘安,你也可以不是西施,但你不可以失去別人對你基本的信任。“人,以誠為本,以信為天。”沒有誠信,生存世間的你可要作一粒懸浮其中的塵粒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機敏來得憨實。誠信好比一個鄉間小伙,他每日只知弓著黝黑寬闊的脊梁在人生的沃土上默默耕耘;機敏則更像一個電腦黑客,他總是那樣才思敏捷頭腦靈活,卻總是不露真相叫人緊張。在人生的劇本里,一位老實踏實的演員總要比一個奸詐精怪的角兒更受觀眾青睞。選擇誠信。因為它比金錢更具內蘊。舉著“金錢萬能”旗號東奔西走的人生注定是辛苦乏味的人生,滿身的銅臭最終帶來的也不過是金錢堆砌而成的冰冷墓穴;而誠信,能給人生打底潤色,讓人生高大起來,豐滿起來,它給生命灌注醉人的色澤與豐富含蘊,讓生命在天地之中盈潤注目,善始善終。選擇誠信。因為它比榮譽更具時效性。沒有一蹴而就的業績,沒有一成不變的江山。沒有人可以頂著榮譽的光環過一輩子。榮譽是短暫的,它只是人生旅途上一小片美麗的風景,它再美麗,也只是一小段的人生;但誠信是培植人生靚麗風景的種子,你一直耕耘,就會一直美麗,你將誠信的種子撒滿大地,你的人生將會美麗到天長地久。選擇誠信,是正確之選。在你一一權衡之后,在你層層過濾之后,你會猛然發現,在人生面紗下最迷人的,原來是那最沒有矯飾、最樸實不花哨的誠信!你會發現,沒有了誠信,生活原來是那樣的索然無味!在人生與風浪的洗禮中,有了誠信,你就用最陽光的心情高唱吧。若為人生故,誠信不可拋!示例二踮起腳尖踮起腳尖,就更靠近陽光。——題記踮起腳尖,聽晨風撫過松林,颯颯作響,那是林海的呼吸;踮起腳尖,感受初陽掠過草地,拾起珠璣,那是天外的暖意;踮起腳尖,看蝶翅輕拍花朵,曼舞飛揚,那是生命的活力。踮起腳尖的人生異樣精彩!踮起腳尖,感受大自然的美麗。看:美麗的大自然,柳絮搖曳,燕子北歸,艷陽高照,蟬鳴蟲唱,麥浪吐金,丹桂飄香,雪花紛飛,寒梅傲雪。在這獨具韻味的世界中,不要把自己關在屋子里,打開窗子,看看屋外,推開門,來到田野,踮起腳尖,伸開雙手,閉上眼睛,傾聽風聲,觸摸空氣,一切都是那么地清新自然,讓人神清氣爽。踮起腳尖,譜寫人間的真愛。瞧:那小女孩子,正踮起腳尖,手里拿著十元錢,正往募捐箱里塞,臉上的表情是多么的神圣;那瘦弱的男孩,把腳踮得老高,“媽媽我比你還高,我能提這個!”把袋子死死地提在手里;高高瘦瘦的男生背后,母親不停地踮起腳尖,為兒子翻正衣領!踮起腳尖,成就完美的人生。聽:“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頓踮起“研究”腳尖,向開普勒學習,發明萬有引力定律;“對滲透著血汗的成果從不視為己有,一有突破便立即告知同行,讓大家共享成果。他一次次用個人成就墊高了全國同行的起跳點,迅速造成千軍萬馬高起點上協同攻關的局面。”袁隆平踮起“道德”腳尖,舍一己之名利,促全局之偉業,讓水稻比高粱還高,稻穗比掃帚還長,稻谷像花生米那樣大,使雜交水稻產量再上新臺階。踮起腳尖,就更靠近陽光。許下第一千零一個愿望,有一天幸福會聽我們的話。現在的我們,“雄姿英發,羽扇綸巾”,我們就是青春,青春就是我們的籌碼。在青春的競技場上,我們踮起腳尖努力耕耘,盡情揮灑汗水,期待能夠豐收,即使我們手里捧著干癟的稻子,我們也不在乎,“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然而踮起腳尖就可以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對于一個追求者來說,僅僅是“踮起腳尖”還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即使我們踮起腳尖也還有我們夠不著的果實,即使我們踮起腳尖也還有我們看不到的風景。早在兩千多年前先哲荀子在他著名的《勸學》篇中就深有體會地說“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由此看來,踮起腳尖雖然能讓我們看得遠,但終不如站在高處看得更遠,“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孔子也正是由于站得“高”才看得遠,那深邃的思想光芒才能夠遠照千秋萬代。因此,要想看得遠,必須站得高,有時恐怕不僅是一次踮起腳尖就可以了的,需要不辭勞苦,甚至不妨嘗試辛苦登高,或許更為有用。美好的景色要求我們踮起腳尖。人間的真愛驅使我們踮起腳尖。完美的人生離不開我們踮起腳尖。點評:寫作,是一種智慧的表達。本文結構看似普通,然而匠心獨運。三個分論點自然串起全文,脈絡清晰。首尾呼應,結構嚴謹。(二):分論據并列式寫作基本要求:主體部分是橫向展開的,各層次之間是并列關系。在論證過程中,為了充分擺事實,講道理,把幾個論據并列起來,這幾個論據之間的關系是平行的。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細雨溫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是唐詩中的名句。有人說,這是歌詠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說,這是暗指一種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說,這是嘆息"細雨"、 "閑花"不為人知的寂寞處境;有人說,"看不見"、"聽無聲"并不等于無所作為;還有人說,這里的情趣已不適合當今的世界……請你根據自己讀這兩句詩的體會, 展開聯想,寫一篇文章。要求。自擬題目,自定角度。 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③ 全文不少于 800 字示例: 細雨未必看不見,閑花未必聽無聲人,活在世上,不僅僅為了每天的三餐飯,也不僅僅為了銅錢,而是為了靈魂的永存。皚皚白雪,你是否已迷失了歸途的方向;濃密的森林,你是否已看不清燦爛的天空。忘記自己的細微,忘掉自己的渺小,在雪地中奔跑,撥開森林的迷霧,你的身影將會變得高大,你的人生也定會精彩。“仰天長嘯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李白,不畏貴妃研墨,力士脫靴的后果,不畏玄宗的賜金放還。雖有昭昭明月之德,日月齊輝之才,終化為泡影。他是長安的細雨,他是朝庭的閑花,他空有滿腔的抱負卻無計可施,但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仍高歌“高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把對朝庭的失望,對自己的希望化作了人類不朽的詩篇,這滴春雨,這片閑花,化作無數的雨滴,無數的鮮花,落進千家萬戶,灑遍中華大地。胸納幽蘭,神容主若。他,一個不愛仕途,但愛美人,不愛富貴但愛超然的翩翩公子,雖出身顯赫卻博古通今,雖是奴才卻不甘做奴才。他叫納蘭容若,與康熙相伴了三十一年的臣子。在他的生命中,他的主子驅使了他的一切,雪藏了他的才華。他只能做康熙的陪襯,做君王身邊的細雨閑花,但即使如此,仍然沒有人能漠視他的才華,他把幽怨化作了一支筆,書寫了“人生若只如初見”的凄婉情懷。他憂郁而終,短短三十一載,彈指一揮間,卻創作出人間最動人的詩詞。這滴細雨,這片閑花,發出炫目的光,震撼你我的心靈。蕭紅,近代最偉大的女作家,卻飽受了人世間的一切悲苦——親人逝世,家族歧視,愛人背叛,恩師離去,窮困潦倒……在這樣的情況下,她把人間的悲苦都化作了筆下靈動的文字,隨著呼蘭河水,汨汨流去。她是家庭的細雨,愛人的閑花。就是這滴細雨,這片閑花,給中國文壇注入了清泉,注入了活力。他們曾是社會中最不起眼的小人物,卻也在歷史上留下了高大的背影。他們擁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經歷,卻共同昭示了一個道理——細雨未必看不見,閑花未必聽無聲。相信自己在皚皚白雪中終會找到歸途的方向,在森林中終會看到明媚的陽光,雖然我們在宇宙中微小的如細雨閑花,但只要努力,不同命運低頭,終有一天我們的靈魂會照亮未來。細雨一定看得見,閑花定然聽有聲。議論文寫作結構模式訓練(三)——對照式對照式的基本結構:1、在序論部分提出中心論點2、在本論部分從正反兩方面提出分論點或擺出正反兩方面的論據,加以論證,最后進行結論。示例: 幸福之花,開在感恩枝頭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花兒的感恩。烏鳥私情,愿乞終養。這是鳥兒的感恩。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這是人類的感恩。因為懂得感恩,他們擁有了一顆金子般的心,因為懂得感恩,他們創下了人世間溫馨的傳奇。因為懂得感恩,這世界才會如此美麗。幸福之花,在感恩的枝頭美麗綻放。 “忠則《出師表》孝則《陳情表》”,這兩表道盡了人間感恩的真諦,演繹了人世間感恩的傳奇。為報劉備三顧茅廬之恩,諸葛亮七出祁山,巧計破敵軍,為劉備打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是后人為他寫下的詩篇,為報當年的知遇之恩,他用畢身的精力向后人詮釋了感恩的真諦。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卻用自己的溫暖讓這個可憐的孩子長大成人,且名揚四方,為官作宰是多少讀市人畢生的夢想,十年寒窗不正為一朝為官?然而當這個機會真正來臨,李密卻不曾忘記自己的祖母。他放棄了這個機會。因為他知道“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在為官和報恩之間他選擇了后者,向世人彰顯了一首偉大的詩篇——感恩。他們的感恩溫暖了自已,感動了后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們的感恩的枝頭灼灼其華。感恩之心,是我們維系這個世界的根本,擁有感恩的心,才能稱之為有靈性的人,然而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設想。云南大學曾震驚一時的血案是多少人揮之不去的陰影。馬加爵一時的性起讓四個年輕的生命就此終結,我不想說他的殘忍。我只想說,他真的不懂感恩。云南大學用知識培養他,而他卻使之蒙羞;他的父母用心血把他養大,他卻讓他們體會白發人送黑發人的苦楚;他與同學的同學情他不懂得珍惜。如果他有一顆感恩的心,也許這一切就不會發生。當感恩的心不在,那一刻,他的幸福之花開在哪里 數十年為戰友守墓,矢志不渝,是陳健對戰友的感恩;荊軻賭命,是為報太子知遇之恩的感恩;袁隆平數十年專注研究雜交水稻,是為祖國的感恩。懷抱一顆感恩的心,讓我們將愛傳遞。將別人無私的幫助,深深銘記,并將之傳遞,這世界因感恩而美麗。人世間沒有不絕的風暴,感恩卻有其不老的風情。幸福之花,開在感恩枝頭,灼灼其華。點評:全文以闡明感恩和幸福之間的關系作為主要的內容,運用正反對比的手法,跨越時空,讓孔子、李密和馬加爵形成鮮明的對比,無可爭辯地說明了“因為懂得感恩,世界才會如此美麗”的道理。(二)破立結合:先論證正面的觀點,再批駁反面的觀點。例:題目:《知足常樂》中心論點:知足常樂。1、知足常樂這句話常受世人錯誤的非議,現在我要為它昭雪了。(先正面論述)2、駁“不知足常樂”:“不知足”者在物質和精神成功之后,享受的是一時之樂而非“常樂”。(反駁)3、界定“知足者”的內涵:“知足”不是無所追求,“知足”是忘我,忘我則“常樂”。(辨證分析肯定“知足常樂”)4、雖然能做到“知足常樂”的人并不多,但“知足常樂”的確是至理名言。(總結)議論文寫作結構模式訓練(四)——層進式層進式的基本結構:文章各層次之間是層層深入,步步推進的,前后順序有嚴格要求,不能隨意改動。(一)論述了“為什么”后,進一步指出“怎么樣”。示例: 詩意地生活海德格爾說:“人應當詩意地棲居。”當飛鳥翱翔于天際,當鮮花盛開于大地,當人們臉上綻放出微笑,詩意便開始在生活中流淌。人應當詩意地生活。詩意地生活,源自人們內心的和諧。季羨林曾說過:“真正的和諧是人內心的和諧。”試想,一個內心渾濁不堪的人如何能夠讓生活充滿詩意呢?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往往是其內心的真實反映。故如水般澄澈的林妹妹幽居在瀟湘館,在那一叢青翠的綠竹下迎風灑淚,對月抒懷,吟出一句句清巧奇譎的詩。而渾身散發著酒肉臭的薛蟠卻只懂得猜拳行令,信口開河胡謅些“一個蚊子哼哼哼”的葷段子。內心和諧,充溢著對萬物的愛的人才可以詩意地生活。特蕾莎修女給每一個窮人帶去關愛,愛讓她的生活充滿詩意;皮埃爾神父為無家可歸者送去溫暖,關懷讓他的生活充滿詩意;袁隆平院士為饑餓中的人們送去希望,愛讓他的生活充滿詩意。當人們內心和諧,帶著對萬物的愛去生活,人們才可以學會如何詩意地生活。詩意地生活,人們需要從閱讀中汲取養料。讓閱讀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才可以變得詩意。當人們從儒、道、墨法的典籍中探究為人之道,當人們從司馬遷的竹簡中開啟歷史的明鏡,當人們從唐宋八大家的作品里頓悟文章之法,智慧便開始滋潤人們干涸的靈魂,給靈魂注入詩意。當人們從陶淵明的菊花中思索隱逸之士的情懷,當人們從史鐵生的地壇中感念生與死的變遷,當人們從盧梭的瓦爾登湖畔拾獲人生的寧靜,思維便開始給心靈插上翅膀,讓心靈翱翔于詩意的天空。從閱讀中收獲智慧,從閱讀中學會思考,人們才能懂得詩意的生活。詩意地生活,人們需要讓自然撫慰自己浮躁的心靈。現代人的生活充斥著為了生計和未來的奔波,充斥著嘈雜的汽笛聲與喧鬧聲,充斥著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與戒備。人們需要在清風的吹拂下,在小鳥啁啾中找回生活的詩意。莽莽蒼蒼的森林給詩意棲居的莎士比亞帶來了濃郁憂傷的情懷,潺潺流動的多瑙河給施特勞斯家族帶來了優美的音韻,古老滄桑的鳳凰古城給詩意棲居的沈從文帶來了歷史的質樸與深刻。自然的靈動與純凈,讓人們更加詩意地生活。當人們內心和諧,帶著愛心去生活,當人們從閱讀中獲取智慧與思緒,當人們到自然中尋找撫慰,人們才可以如劉禹錫在《陋室銘》中所寫,詩意地生活。一、【對照式(正反論證)】(一)總起部分:第 1 自然段:引入——明確中心觀點(二)主體部分:第 2 自然段:正面事例和扣題分析第 3 自然段:總結正面的觀點,強調作用第 4 自然段:反面觀點總結 + 反面例子及分析,強調危害第 5 自然段:聯系當下分析現實意義(三)結尾部分:第 6 自然段:借助格言,結尾強化中心二、【平面并列式】(一)總起部分:第 1 自然段:明確寫作范疇,提出觀點。(二)主體部分:第 2 自然段:做法一 + 過渡 + 事例 + 分析第 3 自然段:做法二 + 過渡 + 簡例 1 + 簡例 2 + 分析(三)結尾部分:第 4 自然段:借助名人名言,結尾強化中心三、【并列例證式】(一)總起部分:第 1 自然段:引入明確觀點(二)主體部分:第 2 自然段:事例一(夾敘夾議)第 3 自然段:事例二(夾敘夾議)第 4 自然段:集中分析(三)結尾部分:第 5 自然段:結尾強化中心。四、【由古而今遞進式】(一)總起部分:第 1 自然段:名言引入,明確中心(二)主體部分:第 2 自然段:古人的事例論據(排例)第 3 自然段:分析總結古人事例第 4 自然段:轉折引入“當今意義”第 5 自然段:今天的人物事例(詳例)(三)結尾部分:第 6 自然段:辯證分析后總結五、【由古而今對照式】(一)總起部分:第 1 自然段:名言引入,明確中心(二)主體部分:第 2 自然段:回望歷史 + 古人的正面例子(1 個詳例)第 3 自然段:再看今朝 + 今人的正面例子(2 個簡例)第 4 自然段:反觀當下 + 今天的反面現象第 5 自然段:呼應開篇分析(三)結尾部分:第 6 自然段:總結強調六、【“為什么——怎么樣”的遞進式】(一)總起部分:第 1 自然段:比興引入,明確中心(二)主體部分:第 2 自然段:提出“原因” + 詳例 1 + 詳例 2第 3 自然段:從“原因”方面集中分析第 4 自然段:提出“方法” + 排例第 5 自然段:承接第 4 段,歸納分析(三)結尾部分:第 6 自然段:總結七、【“擺現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式】(一)總起部分:第 1 自然段:引出寫作對象(二)主體部分:第 2 自然段:擺出“具體的現象”,并歸納出普遍現象第 3 自然段:分析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第 4 自然段:分析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第 5 自然段:提出初步的解決辦法第 6 自然段:提出根本的解決辦法(三)結尾部分:第 7 自然段:總結八、【“引-議-聯-結”時評式】(一)總起部分:第 1 自然段:引用材料和他人的相反觀點作鋪墊第 2 自然段:明確提出自己的觀點(二)主體部分:第 3 自然段:議論:原因一第 4 自然段:議論:原因二第 5 自然段:回歸材料,聯系現實情況(三)結尾部分:第 6 自然段:總結九、【“先破后立”式】(一)總起部分:第 1 自然段:引入(二)主體部分:第 2 自然段:“破”的部分,否定與自己相反的做法或觀點,做好鋪墊。第 3 自然段:“立”的部分,鮮明提出自己的觀點。第 4 自然段:正面的例證(排例或者詳例都可以)第 5 自然段:聯系當下,利用反面例子突出自己的觀點。(三)結尾部分:第 6 自然段:總結考場作文沒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夠按照合理的論證思維展開,讓論證嚴謹有力,思路清晰流暢,那就可以了。所以,上面的所提供的議論文九種結構模式并不代表所有的作文模式,不要求所有同學都要嚴格按照這些結構模式來寫。【結構完整體現方面】“結構完整”就是用清晰的思路來寫作,做到言之有序,布局合理,層次分明,條理清楚。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結構要完整。主要表現為開頭結尾的起合,過渡照應的轉承。作文一定要有頭有尾,內容上要有詳有略,過渡照應要和諧自然。開頭。開頭要精美,切入正題要迅速,做到先聲奪人。我們必須要掌握一些常用的開頭方法,如:開門見山法、比喻法、引用法、題記法、懸念法、抑揚法、倒敘等等。過渡照應。為了使思路更加順暢,銜接更加緊密,需要在關鍵的位置上加入過渡語,可以是一個詞、一個句子、一個段落,但力求簡練不拖沓。照應可以是開頭與結尾的照應,也可以是前后內容的照應。結尾。結尾往往起收束全文、升華主題、深化中心的作用,讓人回味無窮。常見的結尾方法有:自然收尾法、含蓄法、留余法、點睛法、照應法、擴展法、總結法等等。結構要清晰。就是指段落的劃分要合理,這個段落的內容與另一段落內容不能相互包含,糾纏不清。寫作時,一定要根據文章內容合理分段,一般不要出現“三段論”結構,也不要一句一段,給人一種支離破碎的感覺;同時在寫作前還要有一個整體構思,不能想到哪寫到哪,讓人摸不著頭腦。結構要嚴謹。就是段與段之間蘊含邏輯規律。此外,在安排結構時,還要考慮各種體裁的不同要求,采取恰當的方式。寫記敘文,要確定好敘述角度、線索、順序等;寫議論文,要注意起承轉合,要合理安排論證結構(并列、遞進、對照、總分等)。不同的文章體裁表現的方式是不同的,這也就要求考生合理安排文章的結構了。【如何做到結構完整】“三段思維”模式是解決高考作文“思想結構”的有效方法。它的特點就是指向簡捷,思維階段明晰,回扣主題鮮明。可用如下公式來進行概括——“表達一種什么觀點或情感+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或情感+強調自己的觀點或情感”。“表達一種什么觀點或情感”是指觀點只能設定一個,不能出現并列觀點或副觀點,確立自己觀點和情感基調時盡量要有絕對的堅定感;“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或情感”主要是指你的“思想結構”的邏輯層次和展現方法;“強調自己的觀點或情感”是指的對觀點或情感的首尾呼應和過程呼應,實際上就是我們所說的“點題”。舉一個淺顯的議論文寫作的例子,來展示一下運用“三段思維”而形成的作文思想結構提綱:1、要表達一種什么觀點?——嫉妒也可成為成長的正能量2、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主要用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的方法,列舉三正一反的典型事例,兼具中外古今。共設置 9 個段落總數,開頭結尾各用 2 段,主體部分 5 段。3、強調自己的觀點——開頭開門見山,提出論點;主體部分利用段首句形成段落排比強調呼應中心;結尾用名言收尾,呼應強化論點。這樣一個基本題綱出來,剩下的就是檢驗考生的基本語言表達能力和素材積累了。“行文結構”是“思想結構”的外顯,對大部分同學而言,要善于運用“行文結構標簽”“行文結構標簽”是學生作文寫作中常常提到的一個概念,實際上就是在考場寫作時,利用段落、語句、詞語來形成具有視覺感的“結構標點”。1、段落結構標簽:一篇文章中段落的數量外顯著作者思維的層次,也是呈現卷面美感度的重要元素。2、語句結構標簽:利用適當的修辭手法使語句成為行文結構的標簽也是結構設置的有效手段。3、詞語結構標簽:當作文題目中出現核心且凝煉的詞語時,我們不妨好好地將其利用到我們的結構構想之中去。將其拆解、組合、深析、升華、拓展,也可直接組成排比句上升到段首或段尾形成語句結構標簽。【建立有效結構補救】在高考考場上,巨大的心理生理壓力和作文的諸多不確定因素極有可能造成考生的重大失誤。和其他題目相比,作文若出現失誤幾乎是災難性的,現場補救起來也是難度最大的。不過僅就作文結構而言,現場的機智補救還是有可能的。事實上,在高考考場上,我們很多學生的考場寫作都陷入了“思想結構”和“行文結構”的混亂,如何快速補救轉危為安的確是考生們必須面對的一個難題。第一,要從心理上降低期望值。心理平復是實現補救的最重要的前提,沒有一個顯示冷靜的心態是無法靜心思考的,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暗示,即“結構補救”是個技術層面的東西。千萬不要匆忙刪改和增寫。未思考成熟時,就貿然動筆會越改越亂,不可收拾。第二,快速進行立意判別。一旦發覺立意成立,迅速進入結構審視。論述類文章用核心詞語造句法刪改段首句或段尾句,采用最直接的段落排比結構方式;文學類文章抓住核心情感,梳理填補情感變化過程。第三,看收尾關聯,重點改結尾。第四,論述類文章錘煉“警語”,在尾段添加;文學類文章增加“情語”頻次,主要在段首或段尾添加。“結構補救”實是無奈應急之舉,考生還是應在平時訓練中形成考場作文思考行文常規習慣,才能保證拿到最基本的高考作文穩妥分數。需要說明的一點是,以上所談的幾點是基于考場作文這種特殊的寫作形式而言,而且也僅僅是針對一般寫作水平的同學受眾,是考試技術層面的東西。考場作文和文學創作畢竟不一樣,測試的是“文法”,而文學側重的是“創作”。1.(2024·廣西河池·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近年來,不少新店開業、發布會改用大麥做成的花籃,擺在店門前慶賀開業“大賣”。因“大麥花籃”寓意美好,受到越來越多的人追捧。據了解花店的大麥選用七八分熟的麥苗,經過清洗、晾干、染色等工序后,才呈現出最終的效果。對此也有人提出疑問:在全社會節約糧食意識越來越強的背景下,把大麥做成工藝品是不是浪費糧食的一種行為呢?讀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樣的聯想和感悟?請就此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2024·廣東廣州·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習近平總書記曾兩次引用這句古語,一次是在給北京大學學生的回信中,勉勵青年學子將個人的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去,只有心懷“國之大者”,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另一次是在談及中美關系時,指出兩國合則兩利,顧全大局,方有可能解決局部的分歧。這句古語包含著中華傳統文化思維中從大處著眼的價值觀念,對于解決現實生活中林林總總的“小”問題,有著豐富的啟示作用。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3.(2024·江蘇鹽城·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試卷現代文I中摩爾得出了“芯片的復雜度會以每年2倍的速率增長”的結論。在當今信息時代,摩爾定律的效用已突破了芯片領域。每一個精彩、成功的人生背后,一定都有他自己的“摩爾定律”。我們要想跟得上時代的腳步,就必須心態開放、堅持學習、自我迭代……以上材料對處在信息時代的青年,具有啟示意義。請根據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4.(2024·河南信陽·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我們常被生活中的奇跡、逆襲激勵,而自己的生活卻很少發生大的改變。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5.(2024·廣東佛山·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惡意待物,不只是會傷害到外物,也會給自己的生活留下陰影;傳遞善意,更是在營造自己美好的未來。以上材料引發你怎樣的認識與思考?請聯系現實生活,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命題趨勢真題詳解知識速查清單精選好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模塊八 寫作】考點3 結構嚴謹高考作文一直被認為是學生的“成人禮”答卷,和中考作文最大的差異性就在于思想的深度上,對世事的深刻感悟、獨到認知及基本成熟的思索邏輯是高中生最應該在高考作文中予以充分展示的,而高考作文的閱卷者從本質上也是在力圖用分值評價學生的思想表達能力。所以說,在短短的考場時間的局限下,如何清晰、完整、獨特、藝術的展現你的思想力,就成為了學生高考作文成敗的關鍵。用作文指導術語來概括,就是我們總在強調的“文章的結構”。(2024·新高考Ⅱ卷)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本試卷現代文閱讀I提到,長久以來,人們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號”探月任務揭開了月背的神秘面紗;隨著“天問一號”飛離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遙遠的深空……正如人類的太空之旅,我們每個人也都在不斷抵達未知之境。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解題步驟】第一步:依據材料整體分析文本。審題立意需要我們從試題所給材料入手,從一般材料中整理概括出主要觀點。第二步:規劃結構模式和行文思路。在寫作過程中,我們依據所給材料以及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結構模式,厘清行文的內容思路。第三步:通篇分析,保證結構嚴謹。通篇分析,文章的結構要符合基本結構模式,行文要依據文本有思想、有內容、有深度。【參考答案】例文:肩負人生使命 抵達未知之境上古神話里,炎黃子孫渴望御龍乘鶴、摘星攬月,對燦爛星河充滿向往;當代太空之旅中,航天英雄沖破云霄,直上九天,將目光投向更遙遠的深空。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上下求索,抵達一個個未知之境,吾輩青年也應追風趕浪,探索不息,不斷抵達生命的未知之境。“生活的全部意義在于無窮地探索尚未知道的東西”,人生使命在于永葆好奇心,永葆求知欲,探查未知之境的秘密。天馬行空的好奇心,是通向未知之境的燈塔。面對浩瀚無邊的宇宙,先民們早就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萌發出探索宇宙的念頭,浩如煙海的神話故事中更是不乏“嫦娥奔月”般唯美的遐想。人類邁向星空的腳步更是不曾停歇,從第一顆人造衛星升空到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再到“中國天眼”的誕生,我們在好奇心燈塔的指引下,一次又一次地探索更遼闊的世界。探索的樂趣與未知的誘惑,給予了人類不竭的動力,讓我們一步步接近科學和宇宙的奧義,照亮人類文明進步的旅途。“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人生使命在于腳踏實地,不懈拼搏,讓遙不可及的未來變成踏踏實實的已來。想要抵達遠方之境,必須心中有信念,腳下有行動,走過千山萬水,還要跋山涉水;跨過雄關險隘,還要闖關奪隘。如袁隆平,頭頂烈日,腳踩爛泥,才終于圓夢禾下乘涼;如樊錦詩,扎根大漠,夢愛遺跡,才取得數字敦煌的舉世矚目;如張桂梅半生奔波,半生堅守,才實現讓貧困女孩走出大山的夢想。“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它現時的明艷,孰不知當初她的芽兒滲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冰心說如是。抵達遠方不是掛在嘴邊,喊喊口號,這山望著那山高,而是要把它轉化為內生動力和實際行動,日日夜夜的奮斗、持續不斷的探索,才能一步一步抵達未知之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人生使命在于不滿當下,探索不止,奔赴下一個大海星辰。抵達之境是上一次探索的終點,也是下一次探索的起點,人類無時無刻不在對生命進行追問與探索,這種前赴后繼的研究與追尋帶領我們從這個已知之境奔赴向下一個未知之境。從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蒸汽時代到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航天時代,從活字印刷術的派生到如今快速便捷的互聯網,從物種起源到克隆技術的發展,從掃地機器人到ChatGPT ……踔厲向前,篤行不怠,才能看得見一路的彧彧花繁,才能抵達下一個未知的美好之境。新世紀的鐘聲已經敲響,讓好奇之心點燃求知的熱情,讓探索的足跡化合成創造的交響樂,讓永不停歇的腳步帶領我們抵達一個又一個充滿吸引的未知之境……【真題解析】這是一道引語類材料作文題。作文材料關聯本試卷現代文閱讀I,以材料三為主,兼及材料二,并以“太空之旅”一詞照應材料一,展現出人類的月球探索歷程。作文材料最后一句“正如人類的太空之旅,我們每個人也都在不斷抵達未知之境”,將偉大的人類探索之旅拉回到考生的現實生活場景,其中的關鍵短語是“抵達未知之境”,既包含了“抵達未知之境”之前的探索進程,充滿艱辛,飽含期待;也蘊含著“抵達未知之境”之后永不止步的愿望,充滿信心,渴望再度踏上征程。考生立意作文,不能止步于對“航天精神”的謳歌,而要回到“我們每個人”這一語境,使“抵達未知之境”的太空之旅與青少年的成長發展之間構成一種新的觀照維度。成長過程中的艱辛與喜悅、新的人生起點的憧憬與期盼,都是考生展開聯想與思考的著力點。材料中的“未知”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話題。“未知”背后的“不確定性”,讓探索變得迷人,而好奇心在驅遣我們去想象,推動我們去思考,由此考生可以生發出深邃的議論與獨到的觀點。可以圍繞“探索未知”、“勇于挑戰”和“不斷成長”等主題展開,探討個體在面對未知時應有的態度、行動和收獲。如果能以日常學習生活的成長進步為切入點,寫出生動形象、感情真摯的記敘文,寫出學習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探究精神”,都是符合作文命題指向的。行文構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觀點,如:探索未知之境,收獲生命厚重。接下來從怎么辦的角度展開論述,一、需要有探索未知的勇氣,勇敢邁出第一步;二、需要有堅持不懈的奮斗,一步一步向未知靠近;三、需要有永不滿足的心態,向下一個未知之境進發。最后總結觀點,生命因探索而變得厚重,我們只有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才能抵達更遠的地方。立意:1.探索未知之境,成就無限可能。2.我以探索之心,追逐未知之境。3.勇于挑戰,不斷成長,抵達未知。4.始于好奇,續于探索,成于新境。【解題技巧】下面介紹介紹議論文的四種結構模式:一、議論文寫作結構模式訓練(一)——總分式“總——分——總”式,這是總分式的完整式。這類文章往往在序論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論點,在本論部分分成幾個橫向展開的分論點進行論證,最后在結論部分加以歸納、總結和必要的引申。“總分”有三種基本形式:1. 先總后分。2.先分后總。3.先總說,后分說,再總說。無論使用哪一種形式,都應注意,分總之間必須有緊密的內在聯系,分述部分要圍繞總述的中心進行,總述部分應是分述的總綱。示例;詩意地生活太陽每天東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過,我們都在看似平靜的生活里奮力拼搏。若說詩意地生活,在我看來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馬扎羅之雪時的浪漫,也不是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的寂寞。而是在紛繁現實之中,留一方凈土播種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去奮斗,直至收獲人生一片金黃麥田。這種生活的詩意正是王國維《人間詞話》中人生三境界。理想是第一層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理想點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塵埃,是理想讓我們一眼望斷天涯,開始追尋之旅。泰戈爾曾說:“我詩中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正是心中有理想才會奮力去追尋詩意的天堂。詩意地生活,首先要有一個理想,不論它是黯淡還是光輝,也不論它是渺小還是偉大,若無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開出絢爛,夏日的星辰如何閃爍銀輝,人生之路,如何揚帆起航,沖得一片詩情到碧霄?奮斗是第二層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在《鳳棲梧》中訴說了對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詩意,等待奮斗去實現理想。現實中,詩意地生活,便是拿起奮斗的斧劈開理想的石,卷起千層浪來展萬丈豪情。昔秦始皇定下一統天下的理想,便步步穩扎穩打,北擊匈奴收復河套,南制百越收為象郡,奮斗的腳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終于待得麾滅六國,橫掃中原的壯觀場面。奮斗讓理想熠熠生輝,讓人生之路越走越寬,承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瀟灑自由,躊躇滿志,擎起人生一片艷陽天。這等人生,誰人敢說不詩意?收獲是第三層境界:“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當奮斗之泉澆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收獲的季節。這一片金黃的麥田,折射出一段閃亮的人生之路。且不論這“麥田”是大是小,也不說這收獲是否等值付出,只要是收獲,便已是一種結果,成功了,便收獲鮮花與掌聲,失敗了,便收獲一段經驗幾多教訓,然后從頭再來。就像國學大師季羨林所說:“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詩,你的成功與失敗都是那片片詩情,點點詩意。”收獲,是收獲理想,收獲奮斗,收獲一段詩意的人生。我們的生活雖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邁,但理想讓它明亮,奮斗讓它真實,收獲讓它有一片金黃的款款詩意。用執著打破命運的鎖,讓人生活出詩意,種下理想,不懈奮斗,相信終會有“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的收獲!名師點評這篇佳作成功之處有三:一是結構嚴謹,論點新穎。文章采用總——分——總結構模式,巧妙地將“詩意地生活”與王國維“人生三境界”聯系起來,精練地概括出“種下理想,不懈奮斗”“收獲詩意人生”的新穎觀點。二是文采斐然,詩意盎然。三是材料新鮮,積累豐厚。這種結構也可用在記敘文、散文中,例如:見證當我坐在清涼的教室認真作答試卷時,父親正在烈日下收麥。謹記此文,讓它化成一片樹陰,環繞在父親頭上,表達女兒的疼惜與感激。——題記金澄澄的麥田見證了你的辛勤,灰白的頭發見證了你的付出,幸福的家庭見證了你的努力。父親,讓一切的一切見證了你平凡中的偉大。傷痕見證了你的堅強。永遠忘不了你跪拜鄰居請罪時的那一幕。這是你的傷痕,我們都知道。母親的瘋病又犯了,失手打了鄰居,人家吵著上吊自殺。我們急得不知所措,你許久沉默后帶我上鄰居家磕頭道歉。我愣了,一個經常教育我人窮志不短、男兒膝下有黃金的父親下了這個決策。但我服從了。當我們跪下時,全屋子的人震驚了,而我的心在滴血,我看到七尺男兒沉下的頭,我聽到那微微的一聲嘆息。但我更看到你的大義,你的堅強。淚水見證了你的溫柔。從未見過你的淚水,你的臉上只有堅毅、嚴肅,歲月折磨的刮痕。那次見了你的淚水,大而晶瑩。我們送母親去住院,條件差,秩序亂的醫院讓母親暴躁。我一邊拉著母親的手一邊疼惜地流淚。終于護士帶走你我之間的母親,我看見你拉著母親的手掙扎了一下,眼里全是不舍、擔心。終于在大門關閉的那一刻我看見有淚水從你眼眶流出,大而晶瑩,折射著溫柔、不舍的情感。沉默見證你的孝義。母親的瘋病讓爺爺奶奶對我們不滿。面對脾氣暴躁的爺爺你低下了頭,他又在訓斥你,訓斥你不聽他的話跟母親離婚。你每次都用沉默來回答爺爺的訓斥。那次爺爺闖了禍,叔叔大伯都在指責他,你仍舊沉默,默默地借了錢給爺爺彌補了過失。我看到爺爺看你的背影時的那份歉意、愛憐。我看到爺爺眼神中的感動。我看到爺爺也開始照顧母親。我看到你用孝義填滿一個家庭幸福的空位。父親,歲月見證了你的堅強、溫柔、孝義,歲月見證了你平凡中的偉大。麥子熟了,見證了你的付出,汗水的付出。高校的捷報就要來了,見證你的付出,心血的付出。[評語]文章開頭用排比句式謳歌了父親的辛勤、付出和努力,謳歌了父親平凡中的偉大。正文中考生運用結構相似的三個段旨句串聯起父親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事跡,“傷痕”、“淚水”、“沉默”與“堅強”、“溫柔”、“孝義”的相互對應,是具體與抽象的對應,更是父親完美人格的完善,運用父親兩次流淚的細節描寫,將生活在重壓下的父親仍然堅強、付出的形象刻畫得感人至深。議論文寫作結構模式訓練(二)——并列式(一):分論點并列式寫作步驟:1、首先提出一個論證總題。2、在本論部分圍繞總題列出幾個平行的具體論點,分別予以論證,從各個方面闡釋總題,做出結論。具體要求:1、選擇的分論點從數量上說,至少是三個方面。2、各分論點之間處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復,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3、要避免從同一角度選擇論據。4、避免給人有泛泛而談的感覺,要注意點題。示例一選擇誠信人生漫漫長路遠,紛繁誘惑多。人,作為微小而孤獨的個體,在人生的選擇題前,無可避免地徘徊起來。在一個又一個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險象中,人,究竟能選擇什么,該選擇什么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美貌來得可靠。沒有美貌的人生或許是沒有足夠亮點的人生;但若沒有誠信的人生則是沒有一絲光明的人生。你可以不是潘安,你也可以不是西施,但你不可以失去別人對你基本的信任。“人,以誠為本,以信為天。”沒有誠信,生存世間的你可要作一粒懸浮其中的塵粒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機敏來得憨實。誠信好比一個鄉間小伙,他每日只知弓著黝黑寬闊的脊梁在人生的沃土上默默耕耘;機敏則更像一個電腦黑客,他總是那樣才思敏捷頭腦靈活,卻總是不露真相叫人緊張。在人生的劇本里,一位老實踏實的演員總要比一個奸詐精怪的角兒更受觀眾青睞。選擇誠信。因為它比金錢更具內蘊。舉著“金錢萬能”旗號東奔西走的人生注定是辛苦乏味的人生,滿身的銅臭最終帶來的也不過是金錢堆砌而成的冰冷墓穴;而誠信,能給人生打底潤色,讓人生高大起來,豐滿起來,它給生命灌注醉人的色澤與豐富含蘊,讓生命在天地之中盈潤注目,善始善終。選擇誠信。因為它比榮譽更具時效性。沒有一蹴而就的業績,沒有一成不變的江山。沒有人可以頂著榮譽的光環過一輩子。榮譽是短暫的,它只是人生旅途上一小片美麗的風景,它再美麗,也只是一小段的人生;但誠信是培植人生靚麗風景的種子,你一直耕耘,就會一直美麗,你將誠信的種子撒滿大地,你的人生將會美麗到天長地久。選擇誠信,是正確之選。在你一一權衡之后,在你層層過濾之后,你會猛然發現,在人生面紗下最迷人的,原來是那最沒有矯飾、最樸實不花哨的誠信!你會發現,沒有了誠信,生活原來是那樣的索然無味!在人生與風浪的洗禮中,有了誠信,你就用最陽光的心情高唱吧。若為人生故,誠信不可拋!示例二踮起腳尖踮起腳尖,就更靠近陽光。——題記踮起腳尖,聽晨風撫過松林,颯颯作響,那是林海的呼吸;踮起腳尖,感受初陽掠過草地,拾起珠璣,那是天外的暖意;踮起腳尖,看蝶翅輕拍花朵,曼舞飛揚,那是生命的活力。踮起腳尖的人生異樣精彩!踮起腳尖,感受大自然的美麗。看:美麗的大自然,柳絮搖曳,燕子北歸,艷陽高照,蟬鳴蟲唱,麥浪吐金,丹桂飄香,雪花紛飛,寒梅傲雪。在這獨具韻味的世界中,不要把自己關在屋子里,打開窗子,看看屋外,推開門,來到田野,踮起腳尖,伸開雙手,閉上眼睛,傾聽風聲,觸摸空氣,一切都是那么地清新自然,讓人神清氣爽。踮起腳尖,譜寫人間的真愛。瞧:那小女孩子,正踮起腳尖,手里拿著十元錢,正往募捐箱里塞,臉上的表情是多么的神圣;那瘦弱的男孩,把腳踮得老高,“媽媽我比你還高,我能提這個!”把袋子死死地提在手里;高高瘦瘦的男生背后,母親不停地踮起腳尖,為兒子翻正衣領!踮起腳尖,成就完美的人生。聽:“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頓踮起“研究”腳尖,向開普勒學習,發明萬有引力定律;“對滲透著血汗的成果從不視為己有,一有突破便立即告知同行,讓大家共享成果。他一次次用個人成就墊高了全國同行的起跳點,迅速造成千軍萬馬高起點上協同攻關的局面。”袁隆平踮起“道德”腳尖,舍一己之名利,促全局之偉業,讓水稻比高粱還高,稻穗比掃帚還長,稻谷像花生米那樣大,使雜交水稻產量再上新臺階。踮起腳尖,就更靠近陽光。許下第一千零一個愿望,有一天幸福會聽我們的話。現在的我們,“雄姿英發,羽扇綸巾”,我們就是青春,青春就是我們的籌碼。在青春的競技場上,我們踮起腳尖努力耕耘,盡情揮灑汗水,期待能夠豐收,即使我們手里捧著干癟的稻子,我們也不在乎,“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然而踮起腳尖就可以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對于一個追求者來說,僅僅是“踮起腳尖”還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即使我們踮起腳尖也還有我們夠不著的果實,即使我們踮起腳尖也還有我們看不到的風景。早在兩千多年前先哲荀子在他著名的《勸學》篇中就深有體會地說“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由此看來,踮起腳尖雖然能讓我們看得遠,但終不如站在高處看得更遠,“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孔子也正是由于站得“高”才看得遠,那深邃的思想光芒才能夠遠照千秋萬代。因此,要想看得遠,必須站得高,有時恐怕不僅是一次踮起腳尖就可以了的,需要不辭勞苦,甚至不妨嘗試辛苦登高,或許更為有用。美好的景色要求我們踮起腳尖。人間的真愛驅使我們踮起腳尖。完美的人生離不開我們踮起腳尖。點評:寫作,是一種智慧的表達。本文結構看似普通,然而匠心獨運。三個分論點自然串起全文,脈絡清晰。首尾呼應,結構嚴謹。(二):分論據并列式寫作基本要求:主體部分是橫向展開的,各層次之間是并列關系。在論證過程中,為了充分擺事實,講道理,把幾個論據并列起來,這幾個論據之間的關系是平行的。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細雨溫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是唐詩中的名句。有人說,這是歌詠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說,這是暗指一種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說,這是嘆息"細雨"、 "閑花"不為人知的寂寞處境;有人說,"看不見"、"聽無聲"并不等于無所作為;還有人說,這里的情趣已不適合當今的世界……請你根據自己讀這兩句詩的體會, 展開聯想,寫一篇文章。要求。自擬題目,自定角度。 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③ 全文不少于 800 字示例: 細雨未必看不見,閑花未必聽無聲人,活在世上,不僅僅為了每天的三餐飯,也不僅僅為了銅錢,而是為了靈魂的永存。皚皚白雪,你是否已迷失了歸途的方向;濃密的森林,你是否已看不清燦爛的天空。忘記自己的細微,忘掉自己的渺小,在雪地中奔跑,撥開森林的迷霧,你的身影將會變得高大,你的人生也定會精彩。“仰天長嘯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李白,不畏貴妃研墨,力士脫靴的后果,不畏玄宗的賜金放還。雖有昭昭明月之德,日月齊輝之才,終化為泡影。他是長安的細雨,他是朝庭的閑花,他空有滿腔的抱負卻無計可施,但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仍高歌“高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把對朝庭的失望,對自己的希望化作了人類不朽的詩篇,這滴春雨,這片閑花,化作無數的雨滴,無數的鮮花,落進千家萬戶,灑遍中華大地。胸納幽蘭,神容主若。他,一個不愛仕途,但愛美人,不愛富貴但愛超然的翩翩公子,雖出身顯赫卻博古通今,雖是奴才卻不甘做奴才。他叫納蘭容若,與康熙相伴了三十一年的臣子。在他的生命中,他的主子驅使了他的一切,雪藏了他的才華。他只能做康熙的陪襯,做君王身邊的細雨閑花,但即使如此,仍然沒有人能漠視他的才華,他把幽怨化作了一支筆,書寫了“人生若只如初見”的凄婉情懷。他憂郁而終,短短三十一載,彈指一揮間,卻創作出人間最動人的詩詞。這滴細雨,這片閑花,發出炫目的光,震撼你我的心靈。蕭紅,近代最偉大的女作家,卻飽受了人世間的一切悲苦——親人逝世,家族歧視,愛人背叛,恩師離去,窮困潦倒……在這樣的情況下,她把人間的悲苦都化作了筆下靈動的文字,隨著呼蘭河水,汨汨流去。她是家庭的細雨,愛人的閑花。就是這滴細雨,這片閑花,給中國文壇注入了清泉,注入了活力。他們曾是社會中最不起眼的小人物,卻也在歷史上留下了高大的背影。他們擁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經歷,卻共同昭示了一個道理——細雨未必看不見,閑花未必聽無聲。相信自己在皚皚白雪中終會找到歸途的方向,在森林中終會看到明媚的陽光,雖然我們在宇宙中微小的如細雨閑花,但只要努力,不同命運低頭,終有一天我們的靈魂會照亮未來。細雨一定看得見,閑花定然聽有聲。議論文寫作結構模式訓練(三)——對照式對照式的基本結構:1、在序論部分提出中心論點2、在本論部分從正反兩方面提出分論點或擺出正反兩方面的論據,加以論證,最后進行結論。示例: 幸福之花,開在感恩枝頭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花兒的感恩。烏鳥私情,愿乞終養。這是鳥兒的感恩。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這是人類的感恩。因為懂得感恩,他們擁有了一顆金子般的心,因為懂得感恩,他們創下了人世間溫馨的傳奇。因為懂得感恩,這世界才會如此美麗。幸福之花,在感恩的枝頭美麗綻放。 “忠則《出師表》孝則《陳情表》”,這兩表道盡了人間感恩的真諦,演繹了人世間感恩的傳奇。為報劉備三顧茅廬之恩,諸葛亮七出祁山,巧計破敵軍,為劉備打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是后人為他寫下的詩篇,為報當年的知遇之恩,他用畢身的精力向后人詮釋了感恩的真諦。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卻用自己的溫暖讓這個可憐的孩子長大成人,且名揚四方,為官作宰是多少讀市人畢生的夢想,十年寒窗不正為一朝為官?然而當這個機會真正來臨,李密卻不曾忘記自己的祖母。他放棄了這個機會。因為他知道“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在為官和報恩之間他選擇了后者,向世人彰顯了一首偉大的詩篇——感恩。他們的感恩溫暖了自已,感動了后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們的感恩的枝頭灼灼其華。感恩之心,是我們維系這個世界的根本,擁有感恩的心,才能稱之為有靈性的人,然而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設想。云南大學曾震驚一時的血案是多少人揮之不去的陰影。馬加爵一時的性起讓四個年輕的生命就此終結,我不想說他的殘忍。我只想說,他真的不懂感恩。云南大學用知識培養他,而他卻使之蒙羞;他的父母用心血把他養大,他卻讓他們體會白發人送黑發人的苦楚;他與同學的同學情他不懂得珍惜。如果他有一顆感恩的心,也許這一切就不會發生。當感恩的心不在,那一刻,他的幸福之花開在哪里 數十年為戰友守墓,矢志不渝,是陳健對戰友的感恩;荊軻賭命,是為報太子知遇之恩的感恩;袁隆平數十年專注研究雜交水稻,是為祖國的感恩。懷抱一顆感恩的心,讓我們將愛傳遞。將別人無私的幫助,深深銘記,并將之傳遞,這世界因感恩而美麗。人世間沒有不絕的風暴,感恩卻有其不老的風情。幸福之花,開在感恩枝頭,灼灼其華。點評:全文以闡明感恩和幸福之間的關系作為主要的內容,運用正反對比的手法,跨越時空,讓孔子、李密和馬加爵形成鮮明的對比,無可爭辯地說明了“因為懂得感恩,世界才會如此美麗”的道理。(二)破立結合:先論證正面的觀點,再批駁反面的觀點。例:題目:《知足常樂》中心論點:知足常樂。1、知足常樂這句話常受世人錯誤的非議,現在我要為它昭雪了。(先正面論述)2、駁“不知足常樂”:“不知足”者在物質和精神成功之后,享受的是一時之樂而非“常樂”。(反駁)3、界定“知足者”的內涵:“知足”不是無所追求,“知足”是忘我,忘我則“常樂”。(辨證分析肯定“知足常樂”)4、雖然能做到“知足常樂”的人并不多,但“知足常樂”的確是至理名言。(總結)議論文寫作結構模式訓練(四)——層進式層進式的基本結構:文章各層次之間是層層深入,步步推進的,前后順序有嚴格要求,不能隨意改動。(一)論述了“為什么”后,進一步指出“怎么樣”。示例: 詩意地生活海德格爾說:“人應當詩意地棲居。”當飛鳥翱翔于天際,當鮮花盛開于大地,當人們臉上綻放出微笑,詩意便開始在生活中流淌。人應當詩意地生活。詩意地生活,源自人們內心的和諧。季羨林曾說過:“真正的和諧是人內心的和諧。”試想,一個內心渾濁不堪的人如何能夠讓生活充滿詩意呢?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往往是其內心的真實反映。故如水般澄澈的林妹妹幽居在瀟湘館,在那一叢青翠的綠竹下迎風灑淚,對月抒懷,吟出一句句清巧奇譎的詩。而渾身散發著酒肉臭的薛蟠卻只懂得猜拳行令,信口開河胡謅些“一個蚊子哼哼哼”的葷段子。內心和諧,充溢著對萬物的愛的人才可以詩意地生活。特蕾莎修女給每一個窮人帶去關愛,愛讓她的生活充滿詩意;皮埃爾神父為無家可歸者送去溫暖,關懷讓他的生活充滿詩意;袁隆平院士為饑餓中的人們送去希望,愛讓他的生活充滿詩意。當人們內心和諧,帶著對萬物的愛去生活,人們才可以學會如何詩意地生活。詩意地生活,人們需要從閱讀中汲取養料。讓閱讀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才可以變得詩意。當人們從儒、道、墨法的典籍中探究為人之道,當人們從司馬遷的竹簡中開啟歷史的明鏡,當人們從唐宋八大家的作品里頓悟文章之法,智慧便開始滋潤人們干涸的靈魂,給靈魂注入詩意。當人們從陶淵明的菊花中思索隱逸之士的情懷,當人們從史鐵生的地壇中感念生與死的變遷,當人們從盧梭的瓦爾登湖畔拾獲人生的寧靜,思維便開始給心靈插上翅膀,讓心靈翱翔于詩意的天空。從閱讀中收獲智慧,從閱讀中學會思考,人們才能懂得詩意的生活。詩意地生活,人們需要讓自然撫慰自己浮躁的心靈。現代人的生活充斥著為了生計和未來的奔波,充斥著嘈雜的汽笛聲與喧鬧聲,充斥著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與戒備。人們需要在清風的吹拂下,在小鳥啁啾中找回生活的詩意。莽莽蒼蒼的森林給詩意棲居的莎士比亞帶來了濃郁憂傷的情懷,潺潺流動的多瑙河給施特勞斯家族帶來了優美的音韻,古老滄桑的鳳凰古城給詩意棲居的沈從文帶來了歷史的質樸與深刻。自然的靈動與純凈,讓人們更加詩意地生活。當人們內心和諧,帶著愛心去生活,當人們從閱讀中獲取智慧與思緒,當人們到自然中尋找撫慰,人們才可以如劉禹錫在《陋室銘》中所寫,詩意地生活。一、【對照式(正反論證)】(一)總起部分:第 1 自然段:引入——明確中心觀點(二)主體部分:第 2 自然段:正面事例和扣題分析第 3 自然段:總結正面的觀點,強調作用第 4 自然段:反面觀點總結 + 反面例子及分析,強調危害第 5 自然段:聯系當下分析現實意義(三)結尾部分:第 6 自然段:借助格言,結尾強化中心二、【平面并列式】(一)總起部分:第 1 自然段:明確寫作范疇,提出觀點。(二)主體部分:第 2 自然段:做法一 + 過渡 + 事例 + 分析第 3 自然段:做法二 + 過渡 + 簡例 1 + 簡例 2 + 分析(三)結尾部分:第 4 自然段:借助名人名言,結尾強化中心三、【并列例證式】(一)總起部分:第 1 自然段:引入明確觀點(二)主體部分:第 2 自然段:事例一(夾敘夾議)第 3 自然段:事例二(夾敘夾議)第 4 自然段:集中分析(三)結尾部分:第 5 自然段:結尾強化中心。四、【由古而今遞進式】(一)總起部分:第 1 自然段:名言引入,明確中心(二)主體部分:第 2 自然段:古人的事例論據(排例)第 3 自然段:分析總結古人事例第 4 自然段:轉折引入“當今意義”第 5 自然段:今天的人物事例(詳例)(三)結尾部分:第 6 自然段:辯證分析后總結五、【由古而今對照式】(一)總起部分:第 1 自然段:名言引入,明確中心(二)主體部分:第 2 自然段:回望歷史 + 古人的正面例子(1 個詳例)第 3 自然段:再看今朝 + 今人的正面例子(2 個簡例)第 4 自然段:反觀當下 + 今天的反面現象第 5 自然段:呼應開篇分析(三)結尾部分:第 6 自然段:總結強調六、【“為什么——怎么樣”的遞進式】(一)總起部分:第 1 自然段:比興引入,明確中心(二)主體部分:第 2 自然段:提出“原因” + 詳例 1 + 詳例 2第 3 自然段:從“原因”方面集中分析第 4 自然段:提出“方法” + 排例第 5 自然段:承接第 4 段,歸納分析(三)結尾部分:第 6 自然段:總結七、【“擺現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式】(一)總起部分:第 1 自然段:引出寫作對象(二)主體部分:第 2 自然段:擺出“具體的現象”,并歸納出普遍現象第 3 自然段:分析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第 4 自然段:分析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第 5 自然段:提出初步的解決辦法第 6 自然段:提出根本的解決辦法(三)結尾部分:第 7 自然段:總結八、【“引-議-聯-結”時評式】(一)總起部分:第 1 自然段:引用材料和他人的相反觀點作鋪墊第 2 自然段:明確提出自己的觀點(二)主體部分:第 3 自然段:議論:原因一第 4 自然段:議論:原因二第 5 自然段:回歸材料,聯系現實情況(三)結尾部分:第 6 自然段:總結九、【“先破后立”式】(一)總起部分:第 1 自然段:引入(二)主體部分:第 2 自然段:“破”的部分,否定與自己相反的做法或觀點,做好鋪墊。第 3 自然段:“立”的部分,鮮明提出自己的觀點。第 4 自然段:正面的例證(排例或者詳例都可以)第 5 自然段:聯系當下,利用反面例子突出自己的觀點。(三)結尾部分:第 6 自然段:總結考場作文沒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夠按照合理的論證思維展開,讓論證嚴謹有力,思路清晰流暢,那就可以了。所以,上面的所提供的議論文九種結構模式并不代表所有的作文模式,不要求所有同學都要嚴格按照這些結構模式來寫。【結構完整體現方面】“結構完整”就是用清晰的思路來寫作,做到言之有序,布局合理,層次分明,條理清楚。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結構要完整。主要表現為開頭結尾的起合,過渡照應的轉承。作文一定要有頭有尾,內容上要有詳有略,過渡照應要和諧自然。開頭。開頭要精美,切入正題要迅速,做到先聲奪人。我們必須要掌握一些常用的開頭方法,如:開門見山法、比喻法、引用法、題記法、懸念法、抑揚法、倒敘等等。過渡照應。為了使思路更加順暢,銜接更加緊密,需要在關鍵的位置上加入過渡語,可以是一個詞、一個句子、一個段落,但力求簡練不拖沓。照應可以是開頭與結尾的照應,也可以是前后內容的照應。結尾。結尾往往起收束全文、升華主題、深化中心的作用,讓人回味無窮。常見的結尾方法有:自然收尾法、含蓄法、留余法、點睛法、照應法、擴展法、總結法等等。結構要清晰。就是指段落的劃分要合理,這個段落的內容與另一段落內容不能相互包含,糾纏不清。寫作時,一定要根據文章內容合理分段,一般不要出現“三段論”結構,也不要一句一段,給人一種支離破碎的感覺;同時在寫作前還要有一個整體構思,不能想到哪寫到哪,讓人摸不著頭腦。結構要嚴謹。就是段與段之間蘊含邏輯規律。此外,在安排結構時,還要考慮各種體裁的不同要求,采取恰當的方式。寫記敘文,要確定好敘述角度、線索、順序等;寫議論文,要注意起承轉合,要合理安排論證結構(并列、遞進、對照、總分等)。不同的文章體裁表現的方式是不同的,這也就要求考生合理安排文章的結構了。【如何做到結構完整】“三段思維”模式是解決高考作文“思想結構”的有效方法。它的特點就是指向簡捷,思維階段明晰,回扣主題鮮明。可用如下公式來進行概括——“表達一種什么觀點或情感+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或情感+強調自己的觀點或情感”。“表達一種什么觀點或情感”是指觀點只能設定一個,不能出現并列觀點或副觀點,確立自己觀點和情感基調時盡量要有絕對的堅定感;“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或情感”主要是指你的“思想結構”的邏輯層次和展現方法;“強調自己的觀點或情感”是指的對觀點或情感的首尾呼應和過程呼應,實際上就是我們所說的“點題”。舉一個淺顯的議論文寫作的例子,來展示一下運用“三段思維”而形成的作文思想結構提綱:1、要表達一種什么觀點?——嫉妒也可成為成長的正能量2、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主要用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的方法,列舉三正一反的典型事例,兼具中外古今。共設置 9 個段落總數,開頭結尾各用 2 段,主體部分 5 段。3、強調自己的觀點——開頭開門見山,提出論點;主體部分利用段首句形成段落排比強調呼應中心;結尾用名言收尾,呼應強化論點。這樣一個基本題綱出來,剩下的就是檢驗考生的基本語言表達能力和素材積累了。“行文結構”是“思想結構”的外顯,對大部分同學而言,要善于運用“行文結構標簽”“行文結構標簽”是學生作文寫作中常常提到的一個概念,實際上就是在考場寫作時,利用段落、語句、詞語來形成具有視覺感的“結構標點”。1、段落結構標簽:一篇文章中段落的數量外顯著作者思維的層次,也是呈現卷面美感度的重要元素。2、語句結構標簽:利用適當的修辭手法使語句成為行文結構的標簽也是結構設置的有效手段。3、詞語結構標簽:當作文題目中出現核心且凝煉的詞語時,我們不妨好好地將其利用到我們的結構構想之中去。將其拆解、組合、深析、升華、拓展,也可直接組成排比句上升到段首或段尾形成語句結構標簽。【建立有效結構補救】在高考考場上,巨大的心理生理壓力和作文的諸多不確定因素極有可能造成考生的重大失誤。和其他題目相比,作文若出現失誤幾乎是災難性的,現場補救起來也是難度最大的。不過僅就作文結構而言,現場的機智補救還是有可能的。事實上,在高考考場上,我們很多學生的考場寫作都陷入了“思想結構”和“行文結構”的混亂,如何快速補救轉危為安的確是考生們必須面對的一個難題。第一,要從心理上降低期望值。心理平復是實現補救的最重要的前提,沒有一個顯示冷靜的心態是無法靜心思考的,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暗示,即“結構補救”是個技術層面的東西。千萬不要匆忙刪改和增寫。未思考成熟時,就貿然動筆會越改越亂,不可收拾。第二,快速進行立意判別。一旦發覺立意成立,迅速進入結構審視。論述類文章用核心詞語造句法刪改段首句或段尾句,采用最直接的段落排比結構方式;文學類文章抓住核心情感,梳理填補情感變化過程。第三,看收尾關聯,重點改結尾。第四,論述類文章錘煉“警語”,在尾段添加;文學類文章增加“情語”頻次,主要在段首或段尾添加。“結構補救”實是無奈應急之舉,考生還是應在平時訓練中形成考場作文思考行文常規習慣,才能保證拿到最基本的高考作文穩妥分數。需要說明的一點是,以上所談的幾點是基于考場作文這種特殊的寫作形式而言,而且也僅僅是針對一般寫作水平的同學受眾,是考試技術層面的東西。考場作文和文學創作畢竟不一樣,測試的是“文法”,而文學側重的是“創作”。1.(2024·廣西河池·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近年來,不少新店開業、發布會改用大麥做成的花籃,擺在店門前慶賀開業“大賣”。因“大麥花籃”寓意美好,受到越來越多的人追捧。據了解花店的大麥選用七八分熟的麥苗,經過清洗、晾干、染色等工序后,才呈現出最終的效果。對此也有人提出疑問:在全社會節約糧食意識越來越強的背景下,把大麥做成工藝品是不是浪費糧食的一種行為呢?讀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樣的聯想和感悟?請就此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糧為國之本,無糧身難安在繁華的都市,新店開業的花籃不再只是鮮花的海洋,大麥,這種曾經的糧食,如今以花籃的形式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傳遞著美好的寓意。大麥花籃,如同它的名字,帶著麥穗的香氣,承載著人們對未來的期盼,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大麥花籃的制作過程,是一段從田野到城市的旅程。七八分熟的麥苗,經過清洗、晾干、染色,最終成為精美的花籃。這段旅程,是對大自然的敬畏,也是對生活的熱愛。然而,在這個糧食問題日益凸顯的時代,有人提出了疑問:把大麥做成工藝品,是不是一種浪費?我想,這個問題,就像是在問,生活中的美好,是不是一種浪費?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美好,是為了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是為了讓我們的心靈得到滋養。同樣,大麥花籃的美好,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而不是浪費。糧食,是國家的根本,是人民的生存之本。沒有糧食,人民無法生存,國家無法安定。然而,糧食,不僅僅是生活的保障,更是文化的載體。從古至今,糧食在人民的生活中,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我想起小時候,每當豐收的季節,村里都會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那時候,人們用稻谷堆成金字塔,寓意著豐收的喜悅。而現在,大麥花籃的出現,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是對豐收的慶祝,是對生活的熱愛。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糧食的珍貴。在節約糧食的道路上,每一個人都有責任。我們應當從自身做起,珍惜每一粒糧食,讓節約成為一種習慣,讓糧食的價值得到最大的發揮。大麥花籃,是糧食的一種新的存在方式,是生活的一種新的表達。它告訴我們,糧食不僅可以用來滿足生活的需要,也可以用來創造生活的美好。它提醒我們,生活中的每一份資源,都值得我們去珍惜,去利用。在這個糧食問題日益凸顯的時代,我們更需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糧食,既要保障人民的生存,也要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質。大麥花籃的出現,正是我們對糧食的全面理解和利用,它告訴我們,糧食,不僅可以滿足生活的需要,也可以豐富生活,提升生活。糧為國之本,無糧身難安。糧食,是生活的基礎,是國家的根本。大麥花籃的出現,是對糧食的一種新的理解和利用,是對生活的一種新的表達和熱愛。讓我們珍惜每一粒糧食,讓糧食的價值得到最大的發揮,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審題: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這是一則時事評論性作文。材料圍繞“大麥花籃”這一現象展開敘述,呈現出兩種傾向,一是因其寓意美好而受追捧,二是有人認為這是一種浪費糧食的行為。寫作時可從中選擇一種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表示支持或反對。注意評論性文章要做到就事論事,從材料入手進行分析,強化自己的觀點,或者分析原因,或者分析危害,并聯系社會實際,提出解決方案。如果認為把大麥做成工藝品是浪費糧食的行為,可以分析糧食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分析我國糧食現狀,指出確保糧食安全已然成為一項艱巨而緊迫的任務,需要我們以更加堅定的決心和更加有力的措施來應對。然后分析大麥花籃只有裝飾意義,讓大麥失去了它作為糧食的基本屬性,而且這樣的做法相當于作出了浪費糧食的壞榜樣,應該予以批判。接下來還可以思考如何珍惜糧食,從個人到國家層面應如何做,給出具體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認為大麥花籃并不是浪費糧食,可以著眼于大麥花籃使用的大麥并不多,對于整個大麥產量而言,做成花籃的大麥影響不了什么;其次可以分析大麥花籃讓大麥這種糧食具有了美的寓意,也是在宣傳糧食之美,豐收之美,潛移默化影響人們對于糧食的看法。還可以思考究竟如何節約糧食,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節約糧食并不僅僅是對糧食的節省,更是對資源的合理利用。大麥花籃的出現與用其他植物做成花籃一樣,沒有必要草木皆兵,上綱上線。總之,寫作時要針對材料中的問題亮明觀點,然后條理清晰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最好用分論點的形式并列或者層進式給出理由。其次,關于大麥花籃的問題不能僅僅出現在開頭,還應該在行文中和結尾出現,讓其成為一條線索,既扣住材料事件來寫,又有適當發散,做到不枝不蔓。立意:1.如此審美,無美可言。2.糧為國之本,無糧身難安。3.惠而不費,值得追求。2.(2024·廣東廣州·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習近平總書記曾兩次引用這句古語,一次是在給北京大學學生的回信中,勉勵青年學子將個人的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去,只有心懷“國之大者”,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另一次是在談及中美關系時,指出兩國合則兩利,顧全大局,方有可能解決局部的分歧。這句古語包含著中華傳統文化思維中從大處著眼的價值觀念,對于解決現實生活中林林總總的“小”問題,有著豐富的啟示作用。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答案】例文:心懷大格局,成就自我價值“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出自《唐宋八大家文集·歐陽修》,其原意是指做學問要從大的根本處著眼,學好了根本的大道理,才可兼及旁枝末節。習近平總書記引用這句話,意在鼓勵青年人要把個人的進步和國家、民族的發展結合起來,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投身于實現國家和民族的中國夢,唯有如此,方能實現個人的人生理想。由此看出,小和大相輔相成,辯證統一,小能成其大,大能兼其小。“得其大”,是一種胸懷,也是一種智慧,確立高遠目標、著眼廣大范圍。如果能看到大勢、大局和大道,以大胸襟、大眼界包容小問題、小矛盾,小“我”,所謂的“小”也自然能處理好了。我們需存有一種從大處著眼的意識,要把問題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擺布,提倡人生建立一種放眼大局的價值觀念。“大”可理解為要有遠略,或要有大局觀,或有大格局;“小”可理解為要注意細節,要從小事做起,要有格物致知的態度。二者看似矛盾,實則是辯證統一的,對于個人而言,意味著人生要有大的格局和胸懷,要把個體選擇和社會發展聯系在一起,高舉信仰的旗幟。同時,也要能日拱一卒、腳踏實地,只有這樣才能厚積薄發,注重積累,從小事做起。 只有將“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當成最高理想,才能將一生所有的小理想貫穿起來,最終匯聚成精彩的人生。對于青年人而言,志存高遠是成長道路中不可或缺的品質,是成就遠大前程的決定性行為。文天祥從小便立志向歐陽修、胡銓等鄉賢學習,最終,他殺身成仁,用壯烈的生命印證了最初的誓言;鑒真法師自幼年起許身佛法,一生弘揚正教,冒死東渡,終成一代高僧大德。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我們要將千百個小理想匯聚起來,凝心鑄力,為的就是最終實現民族復興的大理想。大處的成竹在胸與小者的精心雕鏤,缺一不可。反觀當今,某些國家為了微小的商業利益而丟失國家信譽、形象,最后不僅會讓遠大的利益流失,也同樣守不住毫末。在面對大是大非之時,取舍尤顯不易。放棄短暫的運行收益,保住廣大人民生命健康,是對中國防疫的恰切注解。只有這樣,小的利益才能真正回歸大者——人民手中,中國這艘華夏巨輪才能行穩致遠。所以,如今青年要深諳:“合抱之木,始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把大者攥在手中,讓小者融回己身,成就大小兼得的人生圖驥。得大兼小,綱舉目張,為了學習上的事半功倍,為了事業上的輝煌勝利,我們都應該牢牢記住“得其大”“兼其小”的道理,才能更好地成就自我價值。【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審題: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作文題。材料中提到習近平總書記曾兩次引用古語“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給北大學生的回信中勉勵青年學子心懷“國之大者”,將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還提到胸懷大格局,有利于解決國家之間的分歧。材料意在表明中華傳統文化思維中從大處著眼的價值觀念。其中關鍵詞“大”,其內涵是事關國家前途命運、事關民族復興、事關人民幸福安康的大事。面對這樣的“國之大者”,我們應該具有敢于擔當,勇于作為的精神。將“小我”與“大國”結合起來,思考我們應該為國家做些什么、我們應該有何擔當。同時,要聯系到當下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處理國際關系時,我們應秉持大局觀,從人類共同利益出發,尋求合作的最大公約數,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行文思路上,我們可從選擇為國貢獻的志向和如何報效國家的行動上來思考。首先,由材料引出觀點,以大局觀引領,實現個人與社會的和諧共生。一方面,將“小我”與“大國”結合起來,面對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沖突時,要能夠跳出自我局限,從更廣闊的視野去審視問題。只有當我們心懷大局,才能更加理性地處理個人與集體、局部與整體之間的關系,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和諧統一。另一方面,思考我們應該為國家做些什么、我們應該有何擔當。應該將“小我”置于“大我”中,在和平年代,即使平凡也不忘赤子之心,奮勇拼搏、克服困難,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心系祖國,為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在此基礎上,我們更應從方法論的角度進行更深入的思考,論述我們在具體的人生方向選擇上和日常行為上,該做出怎樣的改變和努力。立意:1.我輩當懷家國志,勇于擔當善作為。2.心懷國之大者,踐行我輩之責。3.明家國任重,勇擔當前行。4.顧全大局,化解分歧,共謀發展。5.振興中華,我輩之責。3.(2024·江蘇鹽城·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試卷現代文I中摩爾得出了“芯片的復雜度會以每年2倍的速率增長”的結論。在當今信息時代,摩爾定律的效用已突破了芯片領域。每一個精彩、成功的人生背后,一定都有他自己的“摩爾定律”。我們要想跟得上時代的腳步,就必須心態開放、堅持學習、自我迭代……以上材料對處在信息時代的青年,具有啟示意義。請根據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巧用摩爾定律,書寫青春答案“摩爾定律”告訴我們,指數增長的現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并能廣泛適用。新時代的考題,早已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應該將“摩爾定律”作為激勵自我的信念,昂首挺胸、闊步向前,在廣袤的神州大地上,揮毫寫下屬于自己的青春答案。摩爾通過紙片上的推演,得出了芯片的復雜度會以每年兩倍的速率增長的結論。而現在,“摩爾定律”作為激勵自我的預言又推動了多少人事的發展,產生了多少動人的故事與傳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正當百年未有之大變革時代,青年當心懷“百舸爭流、奮楫爭先”的志向,在時代的潮頭把握好人生的方向。作為網絡原住民的我們要不斷學習,運用信息科技,勇敢做善假于物的君子。如今,高鐵讓空間距離縮短,5G跨越萬里,還有眾多成功的大數據應用。我們當自豪,我們當知奮進,無數青年學子利用日益精良的科技武器,奔赴更遠的遠方。君可見,田間地頭的新時代,“新農人”操控無人機在進行農藥噴灑,實現了農業的現代化;君可見,青年支教老師將科技創新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播下,激勵更多的人朝著自己的夢想邁進。于此同時,我們應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讓“摩爾定律”成為激勵自己一路高歌猛進的法寶。當今社會的雜音太多,我們當在喧囂中為自己找尋一處靜謐的角落。“我越過悲與喜,于是聽見了自己的聲音;我走出愛與恨,于是發現了自己的身影。”讓保羅·薩特一語擲地有聲,指引我們越過紛繁表象,聆聽內心跫音。著名作家莫言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被外界輿情所包圍。贊揚褒獎者有之,惡意中傷者亦有之。面對種種聲音,莫言選擇一概不予回應。幾年之后,他帶著著作《晚熟的人》殺入文壇,向大眾證明了自己。在中國式現代化這場充滿堅持與信仰、光榮與夢想的偉大征程中,我們這代青年人可謂是生逢盛世、身負重任,必須擺脫焦慮、躺平、擺爛的困境,擁有自己的“摩爾定律”,跟上時代的發展腳步,不斷激勵自己、發展自我,將小我融入大我,心系民族、心系國家,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朝陽燁燁,春風駘蕩。九萬里鵬風正舉,攀登之責吾輩肩。在這樣一個如初春、如朝陽、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于硎的青春年華,在這樣一個山川錦繡,正處于“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之奮發中國,新時代青年重任在肩,約定用“摩爾定律”最美華章寫就新時代之輝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審題: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材料以現代文閱讀I中摩爾定律為切入點,引導考生思考每個精彩成功背后的人的“摩爾定律”,并提出“我們要想跟得上時代的腳步,就必須心態開放、堅持學習、自我迭代……”。結合作文的引導語,可以看出,材料立意關鍵就是抓住“摩爾定律”和材料的最后一句,闡述“摩爾定律”在其他領域的意義和價值,闡述信息時代的青年應該做才能跟得上時代的腳步?如何保持開放心態、堅持學習、自我迭代?”綜合材料,考生可以有以下幾個思考方向:1.摩爾定律對當代青年的啟示:摩爾定律不僅僅是技術或產業上一個規律,也是人生成長、企業經營乃至國家發展的規律。個人、企業、國家常常會面臨很多重要關口,如果不是自我主動求變、自我批判、自我變革,堅持學習、自我迭代,等著被時代淘汰,一切就晚了。每一個精彩、成功的人生背后,一定都有他自己的“摩爾定律”,都離不開堅持學習,不斷積累沉淀進步,自我迭代發展。2.在信息時代如何利用摩爾定律來提升自己:①保持開放的心態,積極接受新事物。②堅持學習,跟上時代的步伐。學習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一方面可以滿足我們的心智需求,探索未知,滿足好奇心;另一方面,可以讓我們保持競爭力,提高效率。③永不滿足,自我迭代。現在知識的更新迭代那么快,如果我們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識素養,不自覺學習各種科學文化知識,不主動加快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拓寬眼界和視野,那就難以增強本領,也就沒有辦法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具體寫作時,考生可以簡單概括材料,提出觀點,巧用摩爾定律,為我們人生助力。結合,結合材料,闡述摩爾定律對個人、企業發展、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然后結合具體例子闡述如何運用摩爾定律,為我們的人生助力,比如保持開放心態,堅持學習,自我迭代等等。最后,聯系時代和國家使命,指出在中國式現代化這場充滿堅持與信仰、光榮與夢想的偉大征程中,我們這代青年人可謂是生逢盛世、身負重任,必須擺脫焦慮、躺平、擺爛的困境,擁有自己的“摩爾定律”,跟上時代的發展腳步,不斷激勵自己、發展自我,為社會、為國家作出貢獻。立意:1.堅持學習,自我迭代,才能更好應對信息時代的挑戰。2.巧用摩爾定律,為我們人生助力。3.“摩爾定律”,成就精彩人生。4.(2024·河南信陽·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我們常被生活中的奇跡、逆襲激勵,而自己的生活卻很少發生大的改變。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以激勵為動力 以行動促改變生活中我們常能聽到各種勵志傳奇,這些故事常給我們以前進的動力和逆襲的信心,但是要想真正提升自己,我們僅靠他人事跡的短暫激勵還不夠,更需要切實的行動和不懈的堅持。何謂奇跡?自是因其稀少而可稱“奇”,且又因其自身頗具戲劇性的故事走向而極具傳播性。特別在當下“注意力經濟”的時代,人們尋奇、獵奇的心理被捆綁上“流量”的馬車,那些可被稱為奇跡的案例得到空前傳播。我們津津樂道于他人“麻雀變鳳凰”式的逆襲,感動著他人“苦盡甘來”的暢快,于是也在內心播撒下一顆希望的種子,在他人的成功中感慨熱血人生,發出“我亦可以”的豪言壯語。但是,他人奇跡里的熱血并不能直接轉化為我們自己的人生籌碼,如果沒有自己腳踏實地的行動和堅持,他人的奇跡和逆襲只能止步于我們人生里的一聲驚嘆。我們常常只能看到他人故事里的一鳴驚人,逆風翻盤,而常常忽視他人成功之下的默默努力。就像我們只看到馬斯克創立SpaceX的云淡風輕,卻常常看不到他像瘋子一樣的努力,正如他說的“要比人類更努力地工作。即使是一個普通人,比別人多工作150%也會讓你有優勢”。“幸存者偏差”讓我們感覺奇跡和逆襲遍地皆是,就像有人調侃互聯網上人均清北學霸一樣,事實上,如果我們只是被他人的故事一時感召,做事情僅三分鐘熱度,卻夢想著有一天也能同別人一樣稱為奇跡,這恐怕難以實現。成功者對于過去的回望總是溫情脈脈,自己曾經的掙扎和彷徨在如今成就的遮蔽下,總蒙上一層淡淡的紗,讓人看不真切。我們總能輕易記住余承東的“遙遙領先”,卻忽視華為大樓常亮不熄的燈火;我們總能看到何庭波帶領海思成員殺出重圍的風光,卻忽視在制裁重壓之下背水一戰的壓力和勇氣。我們不能埋怨他們的故事太具迷惑性,不能沉浸在“我的運氣沒他好”的抱怨中,我們得承認,任何成功的獲得都不太可能云淡風輕。當我們把這些云遮霧繞的表象剝去之后,我們應看到那些“奇跡”和“逆襲”里奮斗的底色。因此滿懷希望的努力吧!他人的奇跡給了我們期待和信心,而我們切實努力和行動才是實現自我夢想的堅實道路。躬逢新時代,我們更應心懷民族復興之大志,以前輩英豪為典范,走好當下的每一步。惟愿點燃煙火,不墮青云之志!【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審題:這是一道引語類材料作文題。材料只有一句話,包含了兩組關系。一是常(多)與少,二是變(奇跡與逆襲)與不變。圍繞這兩組關系,材料揭示了一個常見的現象:我們常常看到他人的奇跡和逆襲,常常被他人的故事所激勵,自己的生活卻很少有大改變,沒有那么多奇跡、逆襲。為什么呢?我們可以從以上兩組關系中分離出以下思考:①幸存者偏差,奇跡和逆襲的故事絕對數量并不多,我們的生活少有大變化是世事運行的基本狀態;②成功者的敘事偏差,制造奇跡或逆襲者總是在成功后回望自己的奮斗史,會無意夸大個人奮斗的力量,而弱化外界的天時地利等因素;③行動力弱,三分鐘熱度,對別人的故事停留在感慨和羨慕上,缺乏付諸行動的勇氣和持續不懈的努力……因此,策略的提出也可以考慮從心態和行為兩個層面來提出。比如擺正心態,正確對待他人的奇跡;比如“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比如以激勵為動力,以行動促改變……寫作時,首先可以結合上述材料解讀,對于這一現象的產生原因進行多角度分析。如,可說奇跡和逆襲故事往往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這種從低谷到巔峰的戲劇性轉變,很容易引發人們的共鳴和向往。因此,我們很容易被這些故事所激勵,希望自己也能有類似的經歷。然后,再進一步結合“幸存者偏差”和“成功者敘事偏差”,說明我們要認識到,生活中的奇跡和逆襲并不是常態。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是平凡而普通的,沒有那么多戲劇性的起伏和轉折。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有其獨特的節奏和軌跡,不會總是按照我們期望的方式發展。因此,即使我們被這些故事所激勵,也不能期待自己的生活會立刻發生大的改變。在此基礎上,可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從行動和心態兩個角度,說明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種現象:比如,可以說我們往往只看到他們成功的一面,卻忽略了他們背后的付出和堅持。如果我們只是被故事所激勵,而沒有付出實際行動,那么我們的生活自然不會有大的改變,要改變自己的生活,需要付出努力和堅持。也可以說生活中的奇跡和逆襲雖然令人向往,但并不是衡量我們生活價值的唯一標準。所以,我們也需要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立意:1.激勵的是精神,改變的唯有行動。2.讓奇跡激勵奇跡發生。3.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4.沒有奇跡(逆襲),只有努力的軌跡。5.(2024·廣東佛山·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惡意待物,不只是會傷害到外物,也會給自己的生活留下陰影;傳遞善意,更是在營造自己美好的未來。以上材料引發你怎樣的認識與思考?請聯系現實生活,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以善為舟,共赴美好未來在人生的浩瀚長河中,我們每個人都是航行者,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如何駕馭自己的小舟,平穩而幸福地駛向遠方?答案或許就藏在“善”字之中。惡意待物,如同船體布滿荊棘,不僅刺痛了外界,也讓自己的旅程布滿陰霾;而傳遞善意,則如同以愛為帆,以善為舟,引領我們共同駛向一個更加和諧、美好的未來。善意,是心靈的燈塔。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時常會遇到黑暗與迷茫。這時,善意就如同心靈的燈塔,照亮前行的道路,給予我們方向和力量。它教會我們以溫柔的目光看待世界,以寬容的心態接納他人。當我們對他人報以善意時,其實也是在為自己的心靈種下一顆溫暖的種子,讓它在未來的日子里生根發芽,綻放出愛與希望的花朵。善意,是社會的粘合劑。社會是由無數個體組成的大家庭,而善意則是這個家庭中最寶貴的粘合劑。它讓冷漠的鄰里變得親如一家,讓陌生的路人也能相互扶持。在善意的作用下,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溫暖和力量。我們不難發現,那些充滿善意的社區、城市,往往更加和諧、穩定,人們的生活也更加幸福、滿足。傳遞善意,共筑美好未來。傳遞善意,不僅僅是一種個人行為,更是一種社會責任。當我們每個人都能夠主動傳遞善意時,整個社會就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在這個循環中,每一個善意的舉動都會引發更多的善意回應,從而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推動社會向更加美好的方向發展。因此,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用我們的行動去傳遞善意。古人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無論是給陌生人一個微笑、一句問候,還是在他人遇到困難時伸出援手,都是對這個世界最美好的奉獻。同時,我們也要學會感恩和回饋,珍惜那些曾經給予我們善意的人和事,讓這份善意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并傳遞給更多的人。以善為舟,共赴美好未來是我們每個人的共同愿景。人們應該共同努力,追求善良和正義,做到眾善奉行。讓我們攜手并進,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斷傳遞善意和溫暖,共同創造一個更加和諧、美好的世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審題: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材料通過對比“惡意待物”與“傳遞善意”的兩種行為及其后果,強調了善意的重要性。惡意對待外界,不僅會造成對他人的傷害,還會給自己的心靈和生活帶來負面影響;而傳遞善意,則能為自己營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可以明確分析惡意待物的危害,從個人心理、人際關系、社會氛圍等多個角度分析惡意行為如何影響個人及周圍環境。如惡意可能導致信任缺失、關系緊張,甚至引發暴力沖突等。探討傳遞善意的意義,強調善意在個人成長、社會和諧中的積極作用。善意能夠增進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尊重,促進友誼和合作,為個人帶來內心的平靜與滿足,同時也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貢獻力量。寫作時,先簡要介紹材料內容,引出中心論點,傳遞善意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然后采用對比論證法,先闡述惡意待物的危害。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深入分析,并適當引用事例或數據進行說明。再探討傳遞善意的意義,結合個人經歷或社會現象,闡述善意在個人成長、社會和諧中的重要作用。對比總結惡意與善意的影響,進一步強調傳遞善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總結全文,重申觀點,呼吁積極傳遞善意,共同營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立意:1.用善意讓世界變得更加溫暖。2.讓善意體現在行動中。3.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傳遞善意者。4.傳遞善意,促進社會和諧。命題趨勢真題詳解知識速查清單精選好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模塊八 寫作】考點3 結構嚴謹—【高分攻略】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學案(原卷版).doc 【模塊八 寫作】考點3 結構嚴謹—【高分攻略】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學案(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