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模塊七 文學類文本閱讀】考點1 小說—【高分攻略】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學案(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模塊七 文學類文本閱讀】考點1 小說—【高分攻略】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學案(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模塊七 文學類文本閱讀】
考點1 小說
小說考點問題設計側重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環境)和主題。往往在以下題型中選擇4個考查:①把握故事情節(含“探究情節設計的合理性”);②揣摩人物形象;③關注環境描寫;④概括(或探究)主題;⑤品味賞析語言;⑥賞析藝術技巧;⑦理解及鑒賞小說的標題。問題的切入點較小,問題較具體。集中于分析綜合和鑒賞題。更趨向關注對人生、對社會的思考。集中于不同考點的拓展和探究題。因此,在備考過程中,要重點掌握不同題型的答題規律和方法。
(2024·新高考Ⅰ)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千里江山圖(節選)
孫甘露
葉桃離開上海去了南京。那時候陳千里還不明白,為什么她那么不喜歡父親葉啟年做的事情,自己卻又加入進去。后來他才知道,葉桃去的地方是國民黨黨務調查科,在葉啟年的安排下,她成了機要室干事。
當時他反復問過自己:難道在上海,兆豐花園、夕陽、早春的湖水、水面上一對天鵝,這些都是他在做夢?難道他們手握著手、心怦怦跳時說的話,都只是分別前一時的沖動?他一直都很清楚,在他們兩個人當中,葉桃總是先離去的那一個。
新閘路樓上的廂房,他坐在窗下,她坐在梳妝臺前,他們在說話,他看見兩個她,一個在面前,一個在鏡子里。他完全沉浸在話題中,可說著說著,她忽然站起身,急匆匆奔出了家門。他心里總是隱隱覺得,別處某個地方,必定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在等著她。
一年以后,陳千里也去了南京。
他在石婆婆巷租了一間小屋。白天他給書局做翻譯,等著葉桃下班。有時她給他打電話(巷口煙紙店有一臺公用電話),讓他去她上班的地方,她也會支使他做一點事情,到哪家鋪子買一包點心,或者去裁縫店取幾件衣服。
只要葉啟年不在南京,瞻園對葉桃來說就是一個十分自由自在的地方。那是個大園子,據說從前是座王府,門前有影壁,園里有假山。機要室在園子最北面,過了假山就能看見那排平房。他到了那里,讓門房打個電話,葉桃就會出來接他,有時候也會讓門房送他,到后來門房索性讓他自己進去。在記憶里,那幾個月過得特別安寧,葉桃也特別快樂。她好像找到了真正有意思的工作。
他們去梅花山,正是早春二月,虬枝上開滿梅花,山坡上像籠罩了粉色云霧。他們心心相印,覺得整個世界退卻到遠處,眼前只剩下梅樹、藍天和那張臉龐。他們滿心喜悅,一起背誦著涅克拉索夫:“他們說暴風雨即將來臨,我不禁露出微笑。”
但是世界仍舊在這里,葉桃置身其中的環境十分危險,瞻園里有許多陰鷙的壯漢、狼狗、槍支、不許人碰的文件和禁止入內的警示牌。從園北假山后面偶爾會傳出一兩聲慘叫。后來在棲霞山上,葉桃告訴他,那里是黨務調查科,是葉啟年參與搭建、充斥著陰謀和殺戮的世界。
直到最后那個月,他才知道她究竟在做什么工作,雖然他早些時候就猜到了一些。現在想來,說不定她一直都在暗示他:她真正在做的是一些秘密工作,這些工作對她意義重大。而他心里很明白,她所做的那些事情,很可能是去破壞她父親的工作。但在讓他知道真相前,她就為他指明了方向,讓他了解了一個人應該投身于什么樣的事業,才會讓人生變得更有意義。
她從來沒有真正離開過他。即便去了南京,她也每隔幾天就給他寫信,這些信件延續了先前的思想碰撞。現在他才理解,寫那些信她多少冒了一點風險,幸虧她在瞻園上班,有辦法不讓這些信落到郵電檢查人員手中。她還托人給他捎書和雜志:《共產黨宣言》《遠方來信》《布爾什維克》,還有她喜歡的涅克拉索夫詩集。
端午節的前一天,葉桃給石婆婆巷煙紙店打了個電話。那些日子他很少見到葉桃,她好像整天都非常忙碌,就算見到他也很沉默,問多了,她會忽然發火。在電話里葉桃讓他去瞻園,去之前先到秦淮河邊的城南茶食鋪,幫她買一包閩南橘紅糕。葉桃一直喜歡吃零食,在上海時他就常幫她跑腿,到了南京,她的很多舊習慣都消失了,但喜歡吃零食這一樣依然如故。除了這家的橘紅糕和酥糖,她還喜歡一個挑擔小販的桂花糖芋苗,總是在瞻園門口那一帶叫賣。
他買了橘紅糕,卻在瞻園門口被人攔住了。幾個月來,南前北后兩道門,幾班門房都認識他了,見他進門,連忙打電話到機要室找葉干事。葉桃告訴門房,今天她不能離開保密區域,叫門房登記一下,讓陳千里自己進去。
陳千里在機要室那一排平房里見到了葉桃。她吃了一粒橘紅糕,說,今天這個橘紅糕怎么那么干?這放了多久呀?生氣地扔到一邊,冷冷地半天不理他,機要室里另外兩個女人同情地朝他微笑。過了一陣,葉桃又叫他:“幫我到門口買碗桂花糖芋苗。”
剛剛進來時陳千里并沒有看見瞻園門口有挑擔叫賣的小販。但他沒說什么,每次葉桃讓他到門口買桂花糖芋苗,那個小販總會出現在那里。
“如果沒看見,你就往前跑到馬府街,他一般就在這幾個地方。”
他提著保溫筒出來,門房朝他笑。出了瞻園,果然看見擔子在那里。小販揭開蓋子擱在一邊,從大鍋里舀了幾勺紅艷艷、香噴噴的芋羹,裝進提筒,往里撒了點桂花末子,又拿起抹布擦了擦蓋子,蓋上,收錢。陳千里把糖芋苗拿進機要室,葉桃喝了一口,這才露出滿意的笑容。
幾天后他才知道,保溫筒蓋子下面有一張字條,上面有緊急情報。他在不知不覺中把情報送了出去。葉啟年在廣州破獲了共產黨地下組織,逮捕了廣東的負責人歐陽民。由于情報送出及時,與歐陽民有聯系的上級黨組織全都撤離了。
他知道這情況時,葉桃已身負重傷。犧牲前,她告訴陳千里自己是共產黨員,從前沒有告訴他,是因為她受黨組織派遣潛伏在國民黨黨務調查科,必須保守秘密,但現在她可以說了。她說她一直打算發展他入黨,黨組織也認為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考驗,已經可以接受陳千里入黨,可她現在沒有時間了,她希望他將來能成為一個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他看見兩個她,一個在面前,一個在鏡子里”,說明葉桃的性格活潑多變,讓年輕的陳千里琢磨不透。
B.葉桃喜歡城南茶食鋪的橘紅糕和酥糖,以及挑擔小販的桂花糖芋苗,表明她很適應南京休閑的日常生活。
C.端午節的前一天,葉桃把陳千里買的橘紅糕扔到一邊,半天不理他,反映出她斗爭經驗不足,關鍵時刻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緒。
D.“現在她可以說了”而“從前沒有告訴他”,表明葉桃與戀人相處時也嚴格遵守地下工作的保密紀律。
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寫葉桃和陳千里在梅花山背誦詩句,既表現出兩人的精神風采,也點出時代氛圍。
B.選擇壯漢、狼狗、槍支、秘密文件、警示牌、慘叫等來寫瞻園,凸顯其陰森殘酷。
C.描寫機要室另兩個女人微笑以及門房笑的細節,用以反襯一種緊張詭異的氣氛。
D.文本記敘葉桃和陳千里在上海與南京的經歷,將個人愛情與革命斗爭交融在一起。
8.文中畫線處說“在他們兩個人當中,葉桃總是先離去的那一個”,又說“她從來沒有真正離開過他”,請談談你的理解。
_
_
_
_
9.文本中頻頻出現“一年以后”“現在想來”“他知道這情況時”之類標示時間線索的語句,產生了怎樣 _
_
_
_
的敘述效果?請簡要分析。
【解題步驟】
(主觀題)第一步:瀏覽選項,標敏感點
1.情節內容:曲解內容、作用,顛倒情節順序,或夸大某個情節,甚至無中生有。
2.形象:人物特點、作用解說錯誤,或將次要的說成主要的,或故意夸大人物的作用,或無中生有。
3.環境:環境特點、作用及描寫手法等的理解分析錯誤。
4.技巧語言:塑造人物手法、設置情節手法、描寫環境手法、人物語言的特點和風格的解說錯誤。
5.主旨情感:主旨、情感理解分析有誤,或曲解,或拔高,或無中生有。
第二步:回歸原文,找對應句
第三步:對比分析,確定答案
【參考答案】
6.D 7.C 8.①兩人日常交往中,葉桃總是先離開,但依然通過多種方式和陳千里保持聯系;
②葉桃思想上更早覺悟,先于陳千里參加革命,又引導他走上革命道路;
③雖然葉桃后來在斗爭中犧牲,但她永遠活在陳千里心中,她的革命精神為陳千里所繼承。 9.①整體上回溯性地講述故事,本身具有一種歷史縱深感;
②具體事件的敘述基本按照時間順序交代,情節脈絡清楚;
③展現出人物的成長歷程,使人物形象更豐滿;
④通過敘述時間的跳躍,過去與現在、回憶與現實相交織,將謎團逐一解開,行文跌宕起伏。
【真題解析】
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說明葉桃的性格活潑多變”分析錯誤,根據原文第三段內容可知,此處是說明陳千里感到葉桃的工作重要并且神秘。
B.“表明她很適應南京休閑的日常生活”分析錯誤,根據原文“幾天后他才知道,保溫筒蓋子下面有一張字條,上面有緊急情報。他在不知不覺中把情報送了出去”可知,葉桃喜歡城南茶食鋪的橘紅糕和酥糖,以及挑擔小販的桂花糖芋苗,是為了給黨組織送情報。
C.“反映出她斗爭經驗不足,關鍵時刻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緒”分析錯誤,根據原文“他提著保溫筒出來”“保溫筒蓋子下面有一張字條,上面有緊急情報。他在不知不覺中把情報送了出去”可知,葉桃把陳千里買的橘紅糕扔到一邊,半天不理他,是想辦法讓陳千里把緊急情報送出去,及時交給黨組織。
故選D。
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
C.“用以反襯一種緊張詭異的氣氛”分析錯誤,根據原文“機要室里另外兩個女人同情地朝他微笑”“他提著保溫筒出來,門房朝他笑”可知,機要室另兩個女人微笑以及門房的笑容并沒有反襯緊張詭異的氣氛,反而是表現了一種日常的、相對輕松的氛圍,與葉桃和陳千里的關系和情感互動有關。
故選C。
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①從句子表層意思分析:“他一直都很清楚,在他們兩個人當中,葉桃總是先離去的那一個”說明在葉桃與陳千里兩人的日常交往中,葉桃總是先離開;根據“即便去了南京,她也每隔幾天就給他寫信”說明“她從來沒有真正離開過他”是指葉桃雖然不在陳千里身邊,但依然通過多種方式和陳千里保持聯系;
②從句子深層含義分析:根據原文“這些信件延續了先前的思想碰撞。現在他才理解,寫那些信她多少冒了一點風險”可知,“葉桃總是先離去的那一個”是因為葉桃思想上更早覺悟,先于陳千里參加革命,通過文中對葉桃與陳千里交往的描寫,結合原文“幾天后他才知道,保溫筒蓋子下面有一張字條,上面有緊急情報。他在不知不覺中把情報送了出去”可知,“她從來沒有真正離開過他”是指葉桃引導陳千里走上了革命道路;
③從句子情感內涵分析:根據原文最后“她說她一直打算發展他入黨,黨組織也認為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考驗,已經可以接受陳千里入黨,可她現在沒有時間了,她希望他將來能成為一個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可知,“葉桃總是先離去的那一個”是指葉桃在斗爭中犧牲,而陳千里繼續革命;“她從來沒有真正離開過他”是指雖然葉桃后來在斗爭中犧牲,但她永遠活在陳千里心中,她的革命精神為陳千里所繼承,陳千里會向她希望的一樣,成為一個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
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語句產生的敘述效果的能力。
①從小說內容分析:根據選文“一年以后,陳千里也去了南京”“現在想來,說不定她一直都在暗示他”“他知道這情況時,葉桃已身負重傷”這些標示時間線索的語句,說明小說內容是回憶的故事,小說整體上是回溯性地講述故事,本身具有一種歷史縱深感;
②從情節脈絡分析:“一年以后,陳千里也去了南京”“現在想來,說不定她一直都在暗示他”“他知道這情況時,葉桃已身負重傷”這些標示時間線索的語句,使陳千里去南京,葉桃潛伏在國民黨黨務調查科并保守秘密,幫助黨組織考驗陳千里,陳千里知道事情的真相等具體情節的敘述基本按照時間順序交代,使文章情節脈絡清楚明了;
③從人物形象分析:文中這些標示時間線索的語句,從“過去”到“現在”,通過時空轉換,展現出陳千里這一人物在葉桃的幫助下由疑惑到明白,逐漸成長的漫長歷程,使小說中葉桃這一人物形象更豐滿;
④從行文特色分析:“一年以后,陳千里也去了南京”“現在想來,說不定她一直都在暗示他”“他知道這情況時,葉桃已身負重傷”這些語句敘述時間,由“過去”直接轉到“現在”,具有跳躍性,通過陳千里這一人物的銜接,使小說內容將過去與現在、回憶與現實相交織,將葉桃所做的事的謎團逐一解開,這樣的銜接使行文跌宕起伏,更能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解題技巧】
題型一 小說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解題思路】
方法:“一巴掌扇出人物來”
①作者直接交代評論。
②環境烘托。將人物置身于特定的、乃至變化的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中,人物身上自然就有了環境的烙印。
③以事寫人。在情節的發展中(在矛盾沖突中)(通過人物的所作所為)展現人物性格。
④各種描寫手法的綜合運用。
正面描寫:語言、動作、肖像、神態、外貌、心理、細節等。側面描寫:他人的評價、態度等。
⑤他人(或自身表里、前后)的對比襯托。同一件事不同人的不同的做法,高下美丑立見;表里前后不一,體現性格的復雜性或發展性;前后的抑揚,突出人物性格,加深讀者印象。
例1:《理水》怎樣塑造大禹等“中國的脊梁”的形象的?(6分)
①外貌描寫。將禹及其隨員描寫為“乞丐似的大漢”,大禹不穿襪子,光腳板,有繭子等,寫出堅苦卓絕的實干家形象。②語言描寫。文中的禹堅毅寡言,一但說話,則剛直有力。體現他果決堅毅,行勝于言的形象。③對比手法。始終在同眾大員的對比中塑造禹及其隨員,突出他們的尚實干、不空談,從而凸現其“中國的脊梁”形象。④由事見人(通過大禹的所作所為展現大禹的性格)。大禹親自深入治水一線考察,征詢百姓意見,又耐心聽取大臣們的考察結果和意見,創造性地提出以“導”代“湮”的治水策略。體現他虛心務實、開拓創新的形象。
例2:《小步舞》請以老舞蹈師形象為例,談談小說塑造人物形象時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6分)
①用特征鮮明的細節凸顯人物的個性,如老舞蹈師過時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個懷舊的人;②用個性化的對話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如老舞蹈師與“我”的交談,流露出內心的痛苦與無奈;③用典型化的場景烘托人物狀態,如被人遺忘的苗圃,村托了老舞蹈師失落的心態。
題型二 小說作用題
【解題思路】
方法:“五體投地”出答案。
問某個人物、某段景物、某個物象、某個情節、某段描寫等的作用,大多都可以從“環境、形象、情節、主題、效果”五個方面去考慮問題,其中總有兩三款適合你。
我給那些因為在近旁而極響的爆竹聲驚醒,看見豆一般大的黃色的燈火光,接著又聽得畢畢剝剝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將近時候。我在朦朧中,又隱約聽到遠處的爆竹聲聯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云,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我在這繁響的擁抱中,也懶散而且舒適,從白天以至初夜的疑慮,全給祝福的空氣一掃而空了,只覺得天地圣眾歆享了牲醴和香煙,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豫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魯迅《祝福》 結尾
結尾景物描寫的作用:
①主題上:以集中代表封建禮教的祝福帶給魯鎮人的是幸福帶給祥林嫂卻是毀滅的巨大反差,突出主題。
②情節上:從祝福起,以祝福結,首尾呼應,結構圓合。
③表達效果上:以節日的喜慶反襯祥林嫂在痛苦絕望中死去的悲涼,增加小說悲劇氣氛。
高考題:峽 谷 (阿城)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是騎手,但幾乎一半篇幅是在寫峽谷。作者為什么這樣處理?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
①從在小說中的地位來看,峽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個自然形象,與騎手一樣具有著重要的審美意義,所以峽谷的描寫是小說不可缺少的內容;(環境)②從形象塑造上看,峽谷是騎手活動的主要空間,峽谷的原始沉靜與騎手的孤獨沉默相輔相成,超然客公眾號 互為比照映襯,對塑造騎手的形象、表現騎手性格起著關鍵作用;(形象)③從藝術表現上看,對峽谷原始沉靜的描寫,能產生令人震撼的藝術效果;(效果)④從思想內涵上看,峽谷的描寫,蘊含著作者對大自然的原始美與生命力的贊嘆之情,這不僅豐富了小說的內涵,也使小說的主題更為鮮明。(主題)
★ 注意 ★
①區分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②區分環境的特點和環境描寫的手法社會環境:狹義社會環境是指能反映社會,時代特征的建筑,場所,陳設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風等:廣義社會環境是指一定的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人際關系的總和。自然環境:自然界的景物,如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樹木、鳥獸魚蟲、時序節令、風雨雪霜等,包括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季節、天氣、景物等。
題型三 環境描寫的手法(小說如何寫景)
【解題思路】
方法:兩巴掌扇出景物來。
動靜(動靜結合、以動襯靜、化靜為動)
虛實(虛實結合、化虛為實、以實寫虛、虛寫)
正側(正側結合、側面描寫)
點面(點面結合)
多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相結合)
多視角(遠、近、俯、仰)多色彩(各種色彩互相映襯)
多修辭(各種修辭手法)多層次(移步換景,逐層展開)
多意象(選取富有代表性的意象鋪陳渲染)
題型四 抒情手法(小說如何抒情)
【解題思路】
方法:二指戳出眼淚來。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事、人、物、典、細節、修辭等)抒情。
題型五 “我”在小說中的主要作用
【解題思路】
參考答案:①“我”作為敘述者,講述故事:使小說真實可信,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②“我”作為參與者,推動情節發展:由于“我”的提議, 情節得以發展變化。③“我”作為親歷者,襯托人物:主人公王有福的形象正是通過“我”的所見所做所感才一點點地展現出來,“我”的存在也凸顯了王有福的思想性格特點,使他的形象更加鮮明。
注意人稱和視角
1、人稱(1)采用第一人稱“我”敘述事情,突出的藝術效果是親切自然,能自由生動地表達情感,給讀者以真實可信之感。同時作為次要人物,“我”的作用還有:(1)從情節結構看:“我”是參與者,是線索式人物,串聯起情節,貫穿全文。或者推動情節的發展變化。(2)從人物塑造看:“我”是親歷者,或者陳述者,見證人物的活動,對人物有關切,有思考,對主要人物起襯托作用,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3)從主旨表達看:“我”的所見所聞所感引領著讀者去思考探索,有助于揭示或深化主旨。
例(2019年濰坊模考)《老校長的雨靴》小說以“我”的視角來敘事,對老校長這一形象的塑造有什么好處?請簡要說明。(6分)
參考答案:①“我”是參與者,是事件的親歷者,使老校長的形象更加真實可感。(用“我”塑造人物的藝術效果)②“我”是敘述者,超然客公眾號 小說以我的觀察為主線,突出了老校長以苦為樂、樂觀豁達的形象。(塑造了怎樣的人物形象)③“我”是感受者,“我”前后的心理變化,強化了老校長對我的感染與影響,深化了小說的主題。(用“我”塑造人物的意義,即主旨)(6分。每點2分)
2、敘述視角,是觀察講述故事的角度,同一事件在不同人看來會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和意義。
(1)全知視角:敘述者無所不知,可以不出現,也可以使用第三人稱。效果是敘述全面、靈活。
(2)有限視角:第一人稱、第三人稱(第二人稱極少見)
(3)特殊視角(比如孩童、動物、旁觀者、身份特殊的人等)
《孔乙己》是采用第一人稱,選擇“我”這個小伙計作為限制視角。
“我”是伙計,能夠更全面地觀察店里客人,從而展示人性。“我”年齡小、單純,更容易看到迂腐無能的孔乙己的可憐和善良之處,使主人公形象更加立體。同時,借“我”的所感,也傳達出魯迅“哀其不幸”這一主旨。如果選擇酒客、掌柜或其他人,恐怕達不到此效果。
《城南舊事》孩子內心更加澄澈干凈,英子看待妞兒、瘋女人、蘭姨娘等都有自己作為孩子的善良的判斷。他們眼中的世界更純粹,更溫暖美好,更富有童真童趣。
典例引領(敘述方式)
《永遠的軍人》小說在敘事上有怎樣顯著的特點?有何作用?(6分)
參考答案:①使用第三人稱。(特點)以講述故事的口吻,使小說敘事更加靈活自由。(分析作用)②倒敘手法。(特點)先交代結局,穿著軍裝而終,再回頭交代這個愿望的過程、原因(分析特點)。倒敘有強烈的懸念感,吸引讀者閱讀興趣。(作用)③以“軍裝”為線索,敘事脈絡清晰,結構緊湊。④小說倒敘之中,又在最后補充交待郝爺不是真正的軍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使小說又起波瀾,更強化了人物形象與主旨。有強烈的表現力。(3個點就可以)
題型六 敘述方式
【解題思路】
順敘:按照故事發展的時間先后展開情節。好處是:情節脈絡分明、層次清晰。
倒敘:先將發生在后面的情節或者結局交代出來,再按照順序敘述故事。好處是:容易造成懸念,引人入勝。
插敘:暫時中斷正在敘述的時間,插入與該事件或主要情節相關的回憶或故事。好處是:(1)補充交代內容情節,使內容豐富;(2)襯托、表現人物形象;(3)結構完整,或者起到鋪墊、照應等作用;(4)突出主旨。
補敘:在行文中用一小段話對故事前面已經交代過的人或事件進行補充交代。好處是:使故事內容更加完整,跌宕起伏,還會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平敘:平行地敘述兩件或者兩件以上同時發生的事。“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好處是:使故事發展的頭緒更加清楚,照應更加得體,但要交代清楚時間的始末。
題型七 情節安排技巧
1、線索
線索類型:人、物、事、情、時空。能夠串起情節,使之依次展開,并環環相扣。
雙線結構:明線與暗線。明線:由人物活動或事件發展所直接呈現出來的線索。
明線能使故事集中,人物形象突出。
暗線:未直接描繪的人物活動或事件所間接呈現出來的線索。暗線使故事情節的安排更加巧妙,能夠在更深更廣的層面上揭示出小說的矛盾,使主題得以深化。
雙線索的作用答題思路:
(1)情節安排上:結構清晰,情節集中緊湊,跌宕曲折。
(2)人物形象上:通過對比或襯托,可使人物形象更鮮明突出。
(3)主題表達上:巧妙安排結構,能夠揭示、豐富、深化主題。
典例引領(線索)(2015年全國一卷)《馬蘭花》問題:小說有明暗兩條線索,分別是什么?這樣處理有什么好處?請簡要分析。(6分)
小說內容是麻嬸病重,引出主人公馬蘭花及其丈夫對她借錢的事的矛盾沖突,小說主要描寫丈夫催著要債,馬蘭花不忍去追債,以至于二人吵架的過程。結局是麻嬸女兒在麻嬸去世后主動寄來錢和信。 
參考答案:(1)明線是馬蘭花一家為借款而引發的沖突,暗線是麻嬸母女的還款過程。(2分)(2)好處:①設置麻嬸母女還款這一暗線,雖然著墨不多,但仍可以展現她們的品質,豐富小說的主題;②明暗線索交織,使小說情節更為集中緊湊,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4分)
2、常見技巧
突轉:結尾部分常采用的形式,意料之外的反轉,或者形成性格的急劇改變。接近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結尾方式,對主旨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懸念:敘述中設置一個謎面,在適當的時候再予以點破。好處是吸引讀者,引人入勝。
抑揚:對寫作對象或欲揚先抑或欲抑先揚,然后陡然一轉,從而使文章跌宕起伏,增強可讀性。
伏筆和照應:對將要在作品中出現的人物或事件,預先做的提示或暗示,并與下文形成照應。二者結合使小說結構嚴謹,情節連貫,脈絡清晰。
對比:對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互相比較。作用是渲染氣氛、表現人物或主題。
烘托:描繪一物來表現另一物的手法,分為正襯和反襯。可以使文章更生動,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題更鮮明。
鋪墊:為了襯托某一對象而鋪敘另外的人物或事物。可以積蓄氣勢,突出主旨。
題型八 某一篇章獨特的敘事技巧
1、歷史/回憶與現實的交織
典型例題:(2018全國一卷)《趙一曼女士》作者借助史料詳細還原了趙一曼被捕后犧牲前的一段生活,又穿插描寫現實中她的遺跡。問題:小說中歷史與現實交織穿插,這種敘述方式有哪些好處?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①既能表現當代人對趙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現趙一曼精神的當下意義,使主題內蘊更深刻;②可以拉開時間距離,更加全面地認識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③靈活使用文獻檔案,與小說敘述相互印證,使藝術描寫更真實。
2、場景集中
典型例題:(2019全國二卷)《小步舞》問題:小說中的盧森堡公園苗圃在情節發展中有重要作用,這種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6分)
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歡喧鬧,而老舞蹈師又天天來這里,兩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②有利于情節的集中與展開,苗圃既是表演的舞臺,也是人生的舞臺。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鏟平了,故事自然結束,但主人公怎樣了,讓人牽掛。
3、某種描寫特別突出,如心理描寫、側面描寫、對話等。
典型例題:(2014年全國卷)《古渡頭》
文章切口很小,自始至終就“我”——年輕不諳世事請假回家探望病母的士兵和渡夫兩個人,情節依靠一問一答的方式在推進,地點始終沒離開渡船,但刻畫出洞察世事、艱難求生的老渡夫,折射出兵荒馬亂、盜匪橫行的時代背景。
問題:作品以對話形式敘述渡夫的故事,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請簡要分析。(6分)
①“我”是對話的一方,而且以“我”的視角來敘事(分析),超然客公眾號 使事件顯得真實可信(好處);②采用對話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經歷(分析),使敘事更加集中(好處);③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苦難,讓讀者能更切身感受到主人公的痛苦,體會到社會黑暗籠罩下底層百姓的不幸,以及作者的同情悲憫(分析),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主題更加突出(好處)。
4、繁簡
典型例題:(2015年浙江卷)《撿爛紙的老頭》
問題:本文開頭兩段不避其繁,結尾兩段不避其簡,作者為什么做這樣的結構安排?
參考答案:①(開頭)開頭以繁筆設置故事場景,營造出濃厚的市井氛圍,為下文“老頭”的出場作了鋪墊。②(結尾)結尾交代“老頭“死后留下巨款的情節,以簡筆收束全文,留下懸念與想象空間。③(綜合藝術效果)開頭與結尾繁簡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規寫法。繁筆舒緩,簡筆急促,結構奇峻峭拔,令人驚奇。
5、蒙太奇
時空轉換和場面組接的方法。如《昔日之光》借助“大屏幕”“光幕”“平板電腦”三個載體,描述了三個場景。好處是突破時空局限,省去冗長的交代,使(情節)畫面銜接緊湊自然, 也給予了讀者更大的思考空間。
題型九 基于文體特征的藝術特色
考查把握文本基本特征的能力。小說必須具備三個要素:人物、情節、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的本質是“虛構性”,目標是反映生活。分析小說文體特征可以從小說的基本構成入手,內容方面如人物、情節、環境、主題,形式方面如語言、獨有的藝術特色,選擇典型的展開分析。
這與很多文體的命題有異曲同工之妙。如詩歌中“分析這首詩的‘豪’體現在哪些方面”,需要從意象意境、情感主旨、語言風格等展開。現代論述類文本中“論證上有何特點”,需要從論點的提出、論證方式、論證方法、論證結構等入手。
1、散文化小說
小說創作的審美傾向之一。主要指小說改變古典小說重敘事的傳統而以抒情為主導。這類小說以廣義的散文體式和非韻體語言抒情,在抒情的主導下兼及敘事寫人,表現出一種情感豐富,韻味濃郁,形式自由,靈活多變的新風格。
典型例題:《一個人的名字》
內容簡介:父親馮七趁兒子十五歲擺酒席,求鄉親們叫兒子馮三的大名—馮得財。可惜仍然無人叫大名,馮三自己叫了一次自己的大名。王五爺細說此村的叫小名風俗:叫了別人,自己福氣就會減少。作者緊跟著評論大名小名和人一生的關系。
問題:有人稱本文為“散文化小說”,請分析其“散文化小說”的特點。(6分)
①淡化情節。小說只有馮七大擺酒席,馮三自叫大名,王五爺細說原因等生活片段的敘寫,沒有引人入勝的故事,甚至沒有完整的情節鏈。
②虛化人物。小說主要人物是馮三,但缺少個性化的特征,除了大名叫馮得財外,與村中其他人并沒有大不同。
③營造意境。擺脫對人物現實的敘寫,著力于對風土習俗的描繪以及人物精神世界的刻畫。
④抒情性味濃。小說語言敘事性弱化,多人物心理描寫和作家直接的議論,具有很強的抒情性。(6分,每條2分,答對任意3條滿分)
2、詩化小說
小說創作構思的一種審美趨向。主要表現為作家對藝術形象的情感分析和對社會生活的詩意描繪,以詩的意境和象征化的形象思維組成小說形態的主體。
典型例題:《荷花淀》
問題:文學史評價孫犁的小說為“詩意化小說”,請以《荷花淀》為例,加以分析說明。(6分)
①題材上,雖是戰爭小說,但不選擇描寫刀光劍影,描繪的是美好的人性人情,體現樂觀精神和對家鄉的愛,洋溢著革命浪漫主義氣息。
②小說環境以白洋淀飄飛的蘆花、雪白的葦眉子、清幽淡雅的荷花等為主,營造出清雅的意境,同時富有民俗風情之美。
③描寫善良淳樸的勞動女性們,超然客公眾號 既有傳統女性的單純善良溫婉,也有新時代女性的堅強樂觀,體現人性之美。
④小說語言既質樸流暢,富有地方色彩,又清新婉約,富有詩情畫意。(6分,每條2分,答對任意3條滿分)
3、“故事”與“新編”
典型例題:(2019年全國一卷)《理水》
魯迅一方面依據史有所載的神話傳說,塑造了上古時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形象,同時又大膽突破傳統歷史小說的形式規范,將30年代中國社會形形色色的丑陋現象披上歷史的外衣,諷刺性地嵌入上古時代的神話氛圍里,刻劃了學者教授、視察大員、水利局官吏等眾多喜劇角色,組成了一個古今雜揉的怪誕世界。此外文本的“新”還體現在語言的運用上,在講歷史故事的同時揉進了諸如“水利局”“時裝表演”“摩登”等現代新詞。魯迅有意將現代話語和事物植入到古代的時空環境中,使時間錯綜交叉,呈現出非古非今、亦古亦今的反諷的藝術形態。
問題:《理水》是魯迅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一篇,請從“故事”與“新編”的角度簡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
(1)(內容上)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據,作品考查典籍博采文獻,富有歷史韻味;
(2)(形式上)“新編”表現為新的歷史講述方式,如細節虛構、現代詞語摻入、雜文筆法使用,作品充滿想象力及創造性;
(3)(思想主題上)對“故事”進行“新編”,著眼于對歷史與現實均作出關照,作品具有深刻的
思想性。
【小說三要素】
1.人物
(1)概念: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創造出來的,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這樣的典型人物形象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2)類型:主要人物,也有為了表現主要人物和展現小說主旨而塑造的次要人物。相輔相成的關系。
(3)手法:概括介紹,也可以具體描寫;可以描寫人物的外貌,心理活動;行動、語言,也可適當地插入作者的議論;可以正面起筆,也可以側面烘托。
2.情節
(3)劃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有的還包括序幕和尾聲。
(3)手法:用一些技巧來處理段與段之間的關系,這樣前后情節才能有機結合。
(3)作用:小說情節起著展示人物性格、表現作品主題等作用。
3.環境
(3)概念:一定的時空位置(即一定的歷史時期和地域場所),這就是小說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個方面。
(3)手法:讓其與人物形象及小說主旨相適應。環境的描寫手法十分豐富,既有不同的描寫角度,又有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等。
(3)作用:環境在揭示人物之間種種復雜的關系、烘托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的發展、渲染氣氛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選材特點】
1.選材以小見大。題材、社會生活重大問題
2.人物形象典型。主要描寫主要人物的性格的某一方面或主要人物的情緒、心態。
3.情節有吸引力。情節發展快,前后事件緊湊,整個情節曲折新奇,突破思維定式,讓讀者吃驚。
4.結尾含蓄雋永。既在情理之中又在預料之外,言有盡而意無窮人物性格、主題結尾明朗起來。
5.反映的主題新、深、辣。
(1)所謂“新”,就是指作品表現的是新事物、新問題,有強烈的時代感;
(2)所謂“深”,就是指作品具有深度,能啟迪思想,引人回味,讓人領悟到某種哲理;
(3)所謂“辣”,就是指作品以情動人,震撼人心,深刻辛辣,一針見血。
【整體閱讀方法】
第一步:劃分層次,突破情節障礙。
厘清作品的情節脈絡,弄清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并進行概括。
第二步:關注描寫,突破形象障礙。
常見的刻畫人物的方法,還要注意富有特征的細節描寫
第三步:抓住時空,突破環境障礙。
1.小說的社會環境描寫是為了交代時代背景、社會習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2.小說的自然環境描寫包括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季節、氣候和景物等,對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有重要作用。
第四步:多方聯系,突破主題障礙。
1.聯系作品的時代背景,思考作品表現了什么時代主題。
2.從小說的標題、情節、人物入手,思考標題本身暗示(象征或揭示)了什么;小說主人公有什么“以小見大”的意義;等等。總之,要從多個角度思考作者在謳歌什么,批判什么,表達什么。
(23-24高二下·四川南充·期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文本一:
三三(節選)
沈從文
楊家碾坊在堡子外一里路的山嘴路旁。堡子位置在山彎里,溪水沿到山腳流過去,平平的流到山嘴折彎處忽然轉急,因此很早就有人利用到它,在急流處筑了一座石頭碾坊,這碾坊,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就叫楊家碾坊了。
從碾坊往上看,看到堡子里比屋連墻,嘉樹成蔭,正是十分興旺的樣子。住下看,夾溪有無數山田,如堆積蒸糕,因此種田人借用水力,用大竹扎了無數水車,用椿木做成橫軸同撐柱,圓圓的如一面鑼,大小不等豎立在水邊。這一群水車,就同一群游手好閑的人一樣,成日成夜不知疲倦的咿咿呀呀唱著意義含糊的歌。
一個堡子里只有這樣一座碾坊,所以凡是堡子里碾米的事都歸這碾坊包辦,成天有人輪流挑了倉谷來,把谷子倒到石槽里去后,抽去水閘的板,枧槽里水沖動了下面的暗輪,石磨盤帶著動情的聲音,即刻就轉動起來了。于是主人一面談著一件事情,一面清理到簸籮篩子,到后頭上包了一塊白布,拿著個長把的掃帚,追逐著磨盤,跟著打圈兒,掃除溢出槽外的谷米,再到后,谷子便成白米了。
到米碾好了,篩好了,把米糠挑走以后,主人全身是灰,常常如同一個滾到豆粉里的湯圓。然而這生活,是明明白白比堡子里許多人生活還從容,而為一堡子中人所羨慕的。
凡是到楊家碾坊碾過谷子的,都知道楊家三三。媽媽十年前嫁給守碾坊的楊,三三五歲,爸爸就丟下碾坊同母女,什么話也不說死去了。爸爸死去后,母親作了碾坊的主人,三三還是活在碾坊里,吃米飯同青菜小魚雞蛋過日子,生活毫無什么不同處。三三先是望到爸爸成天全身是糠灰,到后爸爸不見了,媽媽又成天全身是糠灰,……于是三三在哭里笑里慢慢地長大了。
媽媽隨著碾槽轉,提著小小油瓶,為碾盤的木軸鐵心上油,或者很興奮地坐在屋角拉動架上的篩子時,三三總很安靜的自己坐在另一角玩。熱天坐到有風涼處吹風,用包谷稈子作小籠,冬天則伴同貓兒蹲到火桶里,剝灰煨栗子吃。或者有時候從碾米人手上得到一個蘆管作成的嗩吶,就學著打大儺的法師神氣,屋前屋后吹著,半天還玩不厭倦。
這磨坊外屋上墻上爬滿了青藤,繞屋全是葵花同棗樹,疏疏的樹林里,常常有三三蔥綠衣裳的飄忽。因為一個人在屋里玩厭了,就出來坐在廢石槽上灑米頭子給雞吃。在這時,什么雞欺侮了另一只雞,三三就得趕逐那橫蠻無理的雞,直等到媽媽在屋后聽到雞聲代為討情時才止。
這磨坊上游有一潭,四面有大樹覆蔭,六月里陽光照不到水面。碾坊主人在這潭中養得有幾只白鴨子,水里的魚也比上下溪里多。照一切習慣,凡靠自己屋前的水,也算是自己財產的一份。水壩既然全為了碾坊而筑成的,一鄉公約不許毒魚下網,所以這小溪里魚極多。遇到有不甚面熟的人來釣魚,看到潭邊幽靜,想蹲一會兒,三三見到了時,總向人說:“不行,這魚是我家潭里養的,你到下面去釣罷。”人若頑皮一點,聽到這個話等于沒聽到,仍然拿著長長的竿子,擱到水面上去安閑的吸著煙管,望到這小姑娘發笑,使三三急了,三三便喊叫她的媽,高聲地說:“娘,娘,你瞧,有人不講規矩,釣我們的魚,你來折斷他的竿子,你快來!”
母親就從沒有照到女兒意思折斷過誰的竿子,照例將說:“三三,魚多咧,讓別人釣吧。魚是會走路的,上面總爺家塘里的魚,因為歡喜我們這里的水,都跑來了。”三三照例應當還記得夜間做夢,夢到大魚從水里躍起來吃鴨子,聽到這個話,也就沒有什么可說了,只靜靜地看著,看這不講規矩的人,究竟釣了多少魚去。她心里記著數目,回頭好告給媽媽。
有時因為魚太大了一點,上了釣,拉得不合式,撇斷了釣竿,三三可樂極了,仿佛娘不同自己一伙,魚反而同自己是一伙了的神氣,那時就應當輪到三三向釣魚人咧著嘴發笑了。但三三卻常常急忙跑回去,把這事告給母親,母女兩人同笑。
有時釣魚的人是熟人,人家來釣魚時,見到了三三,知道她的脾氣,就照例不忘記問:“三三,許我釣魚吧。”三三便說:“魚是各處走動的,又不是我們養的,怎么不能釣。”同一件事情,對待不同,原來是來人講禮,三三也講禮。
釣魚的是熟人時,三三常常搬了小小木凳子,坐到旁邊看魚上鉤,且告給這人,另一時誰個把釣竿撇斷的故事,到后這熟人回到磨坊時,把所得的大魚分一些給三三家。三三看著母親用刀剖魚,掏出白色的魚脬來,就放到地下用腳去踹,發聲如放一枚小爆仗,聽來十分歡樂。魚洗好了后,揉了些鹽,三三忙取麻線來把魚穿好,掛到太陽下去曬。到有客時,這些干魚同辣子炒在一個碗里待客。母親如想到折釣竿的話,將說:“這是三三的魚。”三三就笑,心想著:“怎么不是三三的魚?潭里的魚若不是我照管,早被村里看牛孩子捉完了。”
三三如一般小孩,換幾回新衣,過幾回節,看幾回獅子龍燈,就長大了。
(有刪改)
文本二:
小說的散文化(節選)
汪曾祺
散文化似乎是世界小說的一種(不是唯一的)趨勢。有些作者有意用“日記”“文札”來作為文集的標題,有些完全不能稱為小說的東西,則命之為“小品”。魯迅的《故鄉》寫得很不集中。《社戲》是小說么?但是魯迅并沒有把它收在專收散文的《朝花夕拾》里,而是收在小說集里的。廢名的《竹林的故事》可以說是具有連續性的散文詩。蕭紅的《呼蘭河傳》全無故事。沈從文的《長河》是一部很奇怪的長篇小說。它只是平平靜靜,慢慢地向前流著,就像這部小說所寫的流水一樣。這是一部散文化的長篇小說。
散文化小說的作者不大理解,也不大理會典型論。要求一個人物像一團海綿一樣吸進那樣多的社會內容,是很困難的。散文化小說的人像往往輕輕幾筆,神全氣足。《世說新語》,堪稱范本。
有些作者好像完全不考慮結構,寫得輕輕松松,隨隨便便,瀟瀟灑灑。蘇東坡所說的“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是散文化小說的作者自覺遵循的結構原則。
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小說開篇用大量筆墨介紹楊家碾坊及周圍環境和碾米過程,交代了故事發生的地點,以及當地的生存境遇和社會關系,為人物的出場作了鋪墊。
B.文中三三看到爸爸去世后,媽媽“成天全身是糠灰”,以孩子眼光反映生活,沖淡了生活的悲劇色彩,營造了“哀而不傷”的審美效果。
C.三三的母親在文中雖然著墨不多,但通過她圍著碾槽轉和對待別人來釣魚等情節,寫出了她的勤勞和善良,以及面對生活的樂觀與堅強。
D.“主人全身是灰,常常如同一個滾到豆粉里的湯圓”,這里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描繪了碾坊主人灰頭土臉的樣子,展示了兒童視角下的趣味。
2.下列對文本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本一中三三生活在封閉自足的環境里,她的生活和磨坊、魚等相關,她在這種簡單而自由的環境中得到快樂。
B.文本一像一幅畫卷,徐徐展開內容,詳寫了三三對釣魚者的不同態度,略寫她吹嗩吶、喂雞等事,詳略得當,輕重合宜。
C.文本一采用田園牧歌的描寫手法來描繪大自然和鄉村景象。這種描寫手法使讀者不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與寧靜,而且可以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D.魯迅的《故鄉》通篇以抒情的筆調渲染童年生活的美麗,展現了“我”回到“別了二十余年的故鄉”尋夢,又終于絕望而去的心理過程,塑造了閏土這一典型人物,因而它與散文化小說相距甚遠。
3.有人說文本一與《邊城》有很多相似之處,請簡要分析。
_
_
_
_
4.散文化小說(也稱抒情小說),是介于散文與小說之間的一種小說文體。請依據文本二的內容,分析文本一體現了散文化小說的哪些特點?
_
_
_
_
【答案】1.D 2.D 3.①小說塑造了母親以及三三的形象,母親勤勞、善良、樂觀;三三天真、活潑、可愛;與《邊城》中的祖父、翠翠一樣,具有美好、淳樸的心靈。
②小說展示了淳樸的民風,鄉民們遵守鄉里公約,碾坊主人不介意別人在自家水前釣魚,這與《邊城》中重義輕財、樂善好施、互幫互助的純美民風一樣構建了沈從文筆下的湘西世界。
③小說的主題與《邊城》一樣,贊美了心靈的純凈與人性的美好,也隱藏了人世間的悲苦。 4.①情節上,全無故事,平平靜靜敘述。《三三》聚焦楊家堡普通母女的真實生活,平靜如水的講述中沒有完整曲折的情節和尖銳的沖突,呈現出情節淡化的特征。
②人物上,不講究塑造典型人物,很少著意刻畫和細致的描寫,輕輕幾筆,神氣全足。《三三》通過敘述者的客觀講述和人物間簡淡的對話展現母親和三三的人物形象。
③結構上,舒放自由。寫得輕輕松松,隨隨便便,瀟瀟灑灑。本文寫碾坊,寫碾坊的勞作生活,寫三三的自娛自樂,寫三三看釣魚……看似零碎松散,卻并不雜亂無章,讀來如隨筆般自由和親切。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
D.“兒童視角”錯誤,此處主人公三三還未出場。
故選D。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因而它與散文化小說相距甚遠”錯,根據材料二“魯迅的《故鄉》寫得很不集中”,可知,魯迅《故鄉》是散文化小說。
故選D。
3.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章藝術風格的能力。
分析文章的相似之處,可以從人物塑造、社會環境、主題等角度鑒賞。
人物塑造上,小說塑造了三三以及母親的形象。三三五歲時父親去世,母親靠著碾坊把她養大,“媽媽又成天全身是糠灰”,足見母親的辛勞;雖然日子辛苦,磨坊外屋卻爬滿青藤,“繞屋全是葵花同棗樹”,可見母親并不消沉,而是把日子過得有聲有色,可見她的樂觀;三三不讓別人釣魚,母親說“三三,魚多咧,讓別人釣吧”,可見母親的善良。而三三則天真、活潑、可愛,母親勞作時,“三三總很安靜的自己坐在另一角玩”,“用包谷稈子作小籠”,冬天煨栗子吃,學法師的樣子吹蘆管作成的嗩吶,不讓人家到她家的水潭里釣魚等。《邊城》中的祖父善良、勤勞、樸實、憨厚、忠于職守、克盡本分。他生活雖然清貧,但卻從不貪心;樂善好施,卻從不索取。終生為別人服務,卻不圖別人的一絲報答。對于自己的女兒和外孫女,他痛愛有加,把自己的整個身心都給了她們。而翠翠是一個天真無邪、自然善良的少女,是集真、善、美于一身的理想的藝術形象。兩文中的人物都具有美好、淳樸的心靈。
社會環境上,小說展示了淳樸的民風,比如“水壩既然全為了碾坊而筑成的,一鄉公約不許毒魚下網,所以這小溪里魚極多”,鄉民們遵守鄉里公約;有時有人到水潭來釣魚,三三不許,但母親卻說“三三,魚多咧,讓別人釣吧。魚是會走路的,上面總爺家塘里的魚,因為歡喜我們這里的水,都跑來了”,碾坊主人不介意別人在自家水前釣魚。《邊城》中的湘西是一個仿佛世外桃源的湘西邊境小城:這里的人民淳樸善良、勤勞勇敢、重義輕財、樂善好施、互幫互助,風物也趨于自然和美,富有獨特的天然氣質。兩文塑造的人文環境具有相似之處。
主題上,小說以湘西山村偏僻的一角楊家磨坊為背景,描寫了古老湘西社會淳樸自然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也向人們展示了自然山水之中和諧、淳樸的人際關系和原始、平靜、自然的生存狀態,贊美了心靈的純凈與人性的美好,也隱藏了人世間的悲苦。《邊城》用素樸的激情和詩意的旋律,表達出“在困難中的微笑”的主題,展現了湘西小城的淳樸世道民風和天然的生活狀態。兩篇文章主題相似。
4.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體裁特點和藝術特色的分析能力。
本篇小說具有散文的特點,首先結合材料二找出散文化小說的典型特征:“它只是平平靜靜,慢慢地向前流著”“散文化小說的人像往往輕輕幾筆,神全氣足”“寫得輕輕松松,隨隨便便,瀟瀟灑灑”。然后結合《三三》的文本內容進行具體分析。
情節上,全無故事,平平靜靜敘述。小說沒有明顯的矛盾沖突,沒有曲折完整的故事情節,而是片段式生活的敘寫。如小說聚焦楊家堡普通母女的真實生活,寫了母女兩人的生活狀態,爸爸去世之后,母親接手碾坊,“三三先是望到爸爸成天全身是糠灰,到后爸爸不見了,媽媽又成天全身是糠灰”;三三在母親的關愛下無憂無慮地成長,比如寫她“用包谷稈子作小籠,冬天則伴同貓兒蹲到火桶里,剝灰煨栗子吃。或者有時候從碾米人手上得到一個蘆管作成的嗩吶,就學著打大儺的法師神氣,屋前屋后吹著,半天還玩不厭倦”,寫她不讓人家到水潭釣魚,母親教育她等等,平靜如水的講述中沒有完整曲折的情節和尖銳的沖突,呈現出情節淡化的特征。
人物上,不講究塑造典型人物,很少著意刻畫和細致的描寫,輕輕幾筆,神氣全足。比如寫三三“出來坐在廢石槽上灑米頭子給雞吃”“什么雞欺侮了另一只雞,三三就得趕逐那橫蠻無理的雞,直等到媽媽在屋后聽到雞聲代為討情時才止”,小小一件事,刻畫出三三的天真可愛;還有母女間的對話,“娘,娘,你瞧,有人不講規矩,釣我們的魚,你來折斷他的竿子,你快來!”“三三,魚多咧,讓別人釣吧。魚是會走路的,上面總爺家塘里的魚,因為歡喜我們這里的水,都跑來了”,簡單的對話寫出三三小女孩的撒嬌和母親的善良。總之,《三三》通過敘述者的客觀講述和人物間簡淡的對話展現母親和三三的人物形象。
結構上,舒放自由,“寫得輕輕松松,隨隨便便,瀟瀟灑灑”。小說圍繞三三母女的生活來寫,很多都是日常生活的片段,寫得隨意而瀟灑自然,如寫碾坊的勞作生活“把米糠挑走以后,主人全身是灰,常常如同一個滾到豆粉里的湯圓”;寫三三的自娛自樂,用包谷稈子作小籠,煨栗子,為雞打抱不平,看釣魚等……看似零碎松散,卻并不雜亂無章,讀來如隨筆般自由和親切。
(23-24高二下·遼寧朝陽·期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金石頭
于博
石頭在奎縣是個稀罕物,尤其是個頭大的石頭。奎縣人用石頭,大到碾子石磨,小到蓋房子的柱腳石,甚至壓酸菜缸的石頭,都得去很遠的大青山里面弄,修方臺子火車站的石頭更是從外地運來的。石頭不好弄,但有個人偏愛石頭,他就是金石頭。
金石頭長得胖乎乎的,個子也不高,看起來真像一塊圓圓的石頭。但大伙叫他石頭,不僅是因為他的體形像石頭,更是因為他愛玩石頭。聽說誰家有個奇形怪狀的石頭,無論多遠他都會跑去,花多少錢也要買回來。親朋好友勸他說:“石頭能當飯吃還是能當藥吃?石頭能下崽?摟著它睡覺都硌挺。”也有人譏諷他說:“這年頭兵荒馬亂的,還有心思鼓搗那玩意!”不管旁人怎么說,金石頭只是微微一笑。
日本兵占了奎縣之后,凜太郎小隊長登門拜訪過金石頭。沒有交談幾句,金石頭就明白了小鬼子的來意,他說自己就是一個窮酸之人,雖粗通文墨,但偏愛石頭,性情也與頑石相仿,不諳世事等,算是婉言謝絕了。凜太郎心里來氣,但臉上依然堆滿笑容,“金桑,皇軍大大地尊重你,你地,隨時可以到維持會來。”金石頭搖頭說:“謝謝太君的美意,我身子骨單薄,享不了這個福啊。”可一個多月后,金石頭就服從了凜太郎的調遣。
那天夜晚,風雨交加,霹雷閃電。突然,有一個巨大的響聲傳來,震得房屋搖晃。接著,雨聲漸停,人們在不安中度過了后半夜。天亮時,人們被一條消息驚呆了,說城南門八里橋邊,從天上掉下來一塊大石頭。人們紛紛往八里橋方向跑去,遠遠就看見金石頭緊抱著一塊大石頭,全身濕漉漉的。有人喊起來:“咋的,金石頭,這是你老婆?你還摟著沒完了?”另一個人撇嘴說:“金石頭把心都交給石頭了,哪家閨女愿意嫁給他?”
大伙正起哄,突然有人一聲喊道:“走呀,看看天上的星星到底是個啥樣子!”話音一落,人們蜂擁著跑向石頭。有人納悶,嘴里直嘀咕:“星星才這么大嗎?六七個人就能抬動啊。這是星星崽子吧?”人們正七嘴八舌間,一陣摩托車聲響傳來,眾人回頭一看,急忙四散,遠遠站定。原來是凜太郎來了。
金石頭依舊抱著石頭,一動不動。
凜太郎走到石頭前,哇啦一句,一個日本兵立即走上前,伸手拽住金石頭的肩膀。金石頭慢慢回過頭,眼里放著光,他喃喃說著:“隕石,隕石,我這輩子沒白活。”凜太郎眼里也放著光,一揮手,示意手下人把老百姓聚到一起,然后他拄著戰刀訓話:“皇軍來到奎縣,是響應天數的,建立大東亞共榮圈,大大地好。你們看,星星都被感動了,下來祝賀了。”凜太郎用手指了一下隕石,“我們要把這個神圣的禮物獻給大日本天皇陛下,中國人不都說天降祥瑞嗎,這個就是。這說明了什么?說明方臺子鐵道游擊隊和大日本皇軍作對,連老天都不允許的,他們死啦死啦地有!”說完,凜太郎轉身對金石頭說:“金桑,你是專家,我請你負責向天皇獻禮這個事宜。你地拒絕,死啦死啦地。完成了就是大大地良民,有功!”
金石頭沉默不語,半晌,他轉身默默地走到隕石前,伸手輕輕地撫摸著隕石,良久,他沖凜太郎點點頭,表示同意,但他提了一個要求,要對石頭處理一下。金石頭說:“好石頭有三個特征,一是天然美,所謂天授地設,璞金渾玉。二是要有靈魂。此石威武靈動,已然采得天地之靈氣,吸納日月之精華。三是形狀、品質、成色都好。這樣的石頭才無可挑剔。”凜太郎挑起拇指,說:“吆西,吆西。你地怎么處理?”“刻四個字。”“什么字?”“武運久長。”“哈哈哈,吆西,金桑,你地大大地好,升官地有!”
凜太郎心滿意足,跨上摩托車走了。圍觀的鄉親們一陣唏噓,緊接著一團團泥巴朝著金石頭飛去,有的落在隕石上,有的打在金石頭身上。金石頭原地站立,一動也沒動。
兩天后,“武運久長”四個字刻好了,梅花篆字,煞是好看。凜太郎拍著金石頭的肩膀,表示特別滿意。金石頭今天梳洗得干干凈凈,衣服也煥然一新,只是表情平靜,看不出什么異樣。凜太郎一揮手,十幾個日本鬼子費時一個時辰,艱難地把隕石抬到了汽車上。凜太郎坐進駕駛室,對金石頭一揮手,“你地上車,新京地干活。”金石頭點點頭,靈巧地攀上了后車廂,與押運的幾個日本士兵并肩而立。
汽車發動,掛擋,加油,啟動,不一會兒就走遠了。正當要消失在人們視線里的時候,突然聽到一聲巨響,隨之竄出一團火光……拉石頭的汽車爆炸了。
鄉親們這才恍然大悟,金石頭以刻字為由頭,在隕石上鑿了窟窿填進了炸藥,炸死了小鬼子。可是如何弄的炸藥、如何鑿石填藥、如何引爆的,不得而知,只是暗暗佩服金石頭是個高人,只可惜他也被炸死了!
不過后來有人信誓旦旦地說,金石頭在爆炸前跳車了,他現在就在方臺子鐵道游擊隊那里。方臺子火車站的鐵路工人成立了專門打鬼子的游擊隊,早已遠近聞名。那塊大石頭根本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一切都是金石頭和游擊隊事先設計好的。
大伙紛紛點頭,相信金石頭一定活著!
(有刪改)
5.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小說通過寫親朋好友對金石頭不計代價購買石頭行為的不理解,正面表現了金石頭對石頭的癡迷及其性格的淡然。
B.凜太郎脅迫金石頭負責將隕石獻給日本天皇,是想借隕石墜落一事來宣揚自己的侵略行為是正義的。
C.小說寫金石頭聽從凜太郎的調遣,表現了金石頭妥協的一面,這與后文其英勇行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D.汽車爆炸后,鄉親們對金石頭的做法恍然大悟,也揭示了金石頭此次是團體行動及其鐵路游擊隊員的身份。
6.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小說開端著重介紹了奎縣石頭資源的稀缺,交代了故事的發生地點,引出了后文對主人公金石頭的介紹。
B.小說將金石頭與日本人周旋的情節寫得跌宕起伏,并通過這一情節將金石頭的聰明智慧表現得淋漓盡致。
C.金石頭向凜太郎介紹好石頭的特征是想展示自己對石頭的鉆研之深,照應了前文對金石頭癡迷石頭的介紹。
D.本文與課文《黨費》都以扣人心弦的戰斗故事,展現了革命斗爭的艱險及中國人民英勇頑強的抗爭精神。
7.前文已有多處細節暗示金石頭想利用隕石作“文章”,請從文中找出三處并簡要分析。
_
_
_
_
8.小說以大伙相信金石頭活著結尾有什么好處?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
_
_
_
_
【答案】5.B 6.C 7.①“金石頭依舊抱著石頭,一動不動”,由前文金石頭對鬼子的態度可知,金石頭十分抵觸日本人,此時得到隕石沒有盡快帶回家,反而一動不動可知應是另有所圖。
②“金石頭慢慢回過頭,眼里放著光”,依照前文金石頭對日本人的不屑態度可知,此時金石頭眼里的光應是對日本人上鉤的欣喜。
③“十幾個日本鬼子費時一個時辰,艱難地把隕石抬到了汽車上”,前文敘述六七個人就能抬動隕石,被金石頭處理后,十幾個人用一個時辰才將隕石搬到車上,此處暗示了隕石已經不完全是以前的那塊了。
④“金石頭梳洗得干干凈凈,衣服也煥然一新,只是表情平靜”,金石頭此時精心打理過的衣著與其平靜的表情,都暗示金石頭做好了赴死的準備。
(4選3即可) 8.①人物形象上:表現了眾人對金石頭舍生取義行為的欽佩,側面烘托了金石頭的英勇。
②主旨上:通過眾人對金石頭結局的美好猜想,表達了人們對革命勝利的堅定信念及對美好未來的期待。
③手法上:沒有明確交代金石頭是生還是死,運用留白手法,給人遐想的空間,增添了小說的藝術魅力。
【解析】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內容的能力。
A.“正面表現了金石頭對石頭的癡迷及其性格的淡然”錯,是“側面表現”,且大伙的態度無法表現金石頭“性格的淡然”。
C.“表現了金石頭妥協的一面”錯,金石頭是表面聽從凜太郎的調遣,實則是為民族大義,計劃借隕石炸死日本人,并不是表現他妥協的一面。
D.“鄉親們對金石頭的做法恍然大悟,也揭示了金石頭此次是團體行動及其鐵路游擊隊員的身份”錯誤,原文中并未明確提及金石頭此次行動是團體行動,只是后文有人“信誓旦旦地說”,“一切都是金石頭和游擊隊事先設計好的”,但這只是后人的推測和傳說,并非直接由鄉親們恍然大悟得出的結論。
故選B。
6.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藝術特色的能力。
C.“金石頭向凜太郎介紹好石頭的特征是想展示自己對石頭的鉆研之深”錯,金石頭向凜太郎介紹好石頭的特征是為了說服凜太郎同意自己處理石頭,為自己接下來的活動做準備。
故選C。
7.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小說情節和藝術手法的能力。
①“金石頭依舊抱著石頭,一動不動”:在此之前,金石頭堅決拒絕為日本人工作,表現出他的民族氣節和對侵略者的反感。當隕石出現后,他這種異常的舉動與他一貫的態度形成強烈反差。通常情況下,一個人得到自己喜愛的東西會迫不及待地帶回家,但金石頭卻抱著石頭不動,這暗示他的心思并非僅僅在石頭本身,而是在思考如何借助這塊石頭來實現自己更深層次的計劃,可能是在等待一個最佳的時機或者在觀察日本人的反應,為后續的行動做準備。
②“金石頭慢慢回過頭,眼里放著光”:根據前文的鋪墊,金石頭對日本人的態度是不卑不亢且有所抵觸的。此時他眼中放出的光芒絕非是因為對隕石單純的喜愛或興奮,更可能是他看到了日本人對這塊隕石的極度重視,意識到自己可以利用他們的貪婪和欲望來實施自己的反擊計劃,內心充滿了即將成功設下陷阱的欣喜和期待。
③“十幾個日本鬼子費時一個時辰,艱難地把隕石抬到了汽車上”:之前提到六七個人就能抬動隕石,而現在經過金石頭處理后,十幾個日本鬼子花費了很長時間才完成搬運。這一巨大的變化顯然不是無緣無故的。這強烈暗示了金石頭在隕石內部做了手腳,可能在石頭內部鑿空并填入了重物,比如炸藥等,從而改變了隕石的重量和結構。這個細節不僅展現了金石頭的機智和謀略,也為后續隕石爆炸的情節埋下了重要的伏筆。
④“金石頭梳洗得干干凈凈,衣服也煥然一新,只是表情平靜”:在面對日本侵略者的緊張局勢下,金石頭本應是處于高度警惕和不安的狀態。然而,他卻特意梳洗整理,讓自己煥然一新。這種精心的準備與他平靜的表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表明他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可能深知自己即將要進行的行動充滿危險甚至可能犧牲生命,但他仍然義無反顧。他的平靜表情反映出他內心的堅定和對自己所做決定的毫不后悔,暗示他已經做好了為抗日事業獻身的準備。
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的作用的能力。
①人物形象上:金石頭為了抗擊日本侵略者,不惜以生命為代價,設計了一場巧妙的爆炸,這展現了他非凡的智慧和勇氣。鄉親們從震驚到敬佩,最后相信他還活著,這一轉變不僅表達了對金石頭行為的欽佩,還從側面烘托了他的英勇和犧牲精神。金石頭在鄉親們心中的形象因此更加高大和光輝。
②主旨上:結尾處鄉親們對金石頭活著的美好猜想,不僅僅是對金石頭個人命運的期望,更是對整個革命斗爭勝利的堅定信念。這種信念源自于對正義事業的信心和對勝利的渴望。通過這一結尾,小說表達了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同時也弘揚了革命精神,傳遞了正能量。
③手法上:這種留白的手法能夠激發讀者的想象力和思考。在這個結尾中,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去想象金石頭的命運,這既增加了小說的藝術魅力,使得整個故事更加緊湊和引人入勝。
(23-24高三下·廣東廣州·階段練習)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民謠
王堯
我坐在碼頭上,①太陽像一張薄薄的紙墊在屁股下。
河水從西向東流過。大船,小船,木船,機船,偶爾也有竹筏蕩過。我愛聽搖櫓的聲音,像八哥兒鳴叫。如果是清晨,你坐在碼頭上,你會看到水的流向,無船駛過時,河水單純而自由。河水特別清澈時,你可以看到臨近岸邊的水草也在水中微微向東傾斜,小魚在水草之間游弋。水面的寧靜不是魚兒的漣漪打破的,是最早有人到碼頭淘米的聲響。淘籮在水中晃動,蕩漾出夾帶塵埃的米水。這時,有魚兒過來了。你屏住呼吸,將淘籮輕輕沉入水下,魚兒進來了,吮吸著乳白色的米水。不急,再過幾秒,瞬間你將淘籮提出水面,三五條小魚兒在米上跳躍。米水在河里散開時,如云如絲。如果這一天我起早淘米了,我會把淘籮再沉入水中,讓小魚兒回到河里。小魚兒吮吸著米水,像蠶兒剪裁桑葉。
5月,持續一個月的大雨沖垮了河水的單純與自由。從麥田淌到河里的水染黃了河面。河水黃了,河面上開始漂著死魚。昨天下午,懷仁老頭兒撐著船,打撈浮起的死魚。他說,②魚是死的,煮熟,人吃了,魚兒就是活的。老頭兒要我拿幾條回去,我沒有要,老頭說:“你是個呆子。”
從4月到5月,小雨之后是大雨,大雨之后是暴雨,麥子在水中七零八落。凡是空地都鋪滿麥秸,不必用腳踩,霉味肆無忌憚地沖出來,鉆進所有人的鼻孔,我們這個村子的人在一個季節都失去了正常的嗅覺。你若是把腳踩在麥秸上,霉氣就會在水泡中熱乎乎地張揚出來。你盯著路上的麥秸,眼睛會發花,霉氣嗆出了眼淚,時間久了,腦子像中毒一樣迷亂。想來,那些在空中飛翔的鳥兒也一樣聞到了霉味,它們逐漸從我的天空中消失,它們一定飛到了沒有霉味的遠方。
外公的船也許快到西泊了,我屁股下那張紙好像也被風吹飛了。
從大碼頭上岸,是一大塊空地。老人說是村口,不老的人說是供銷社門口,現在好像都說是供銷社門口了。門前的空地,仍然舞龍燈,搭臺唱戲,但一年只舞一次龍燈,戲臺子也搭不了幾次。這塊空地成了鄉村日常生活的舞臺,它敞開著,各色人等從這里走過,停下,在這里聚集,也在這里散伙,從那時,一直到現在,只是臺上表演的內容不同。我第一次表演,也是在這里。
根叔一直說我第一次登臺是他扶我站在椅子上的。根叔比劃著說:“你當時這么高,芝麻稈一樣高。”他說話時的聲音悶在鼻子里。芝麻稈參差不齊,我是高的那一根。根叔再次比劃時,我的個子已經高出天井里的那棵桃樹了。桃樹是去年栽下的,好像沒有我長得快。奶奶說,這孩子瘋長了。
如果以供銷社為中軸線,供銷社東邊的巷子叫東巷,因為大隊部在這條巷子里,大家又稱它大隊巷子。
莊上的每條巷子都鋪了磚頭,即使臨近東泊的那條巷子也是整齊的磚頭小路。西頭老太,也就是我母親的奶奶,她說這幾條巷子是她嫁到莊上那年秋天重新鋪的:③“這些磚頭燒得很老,我嫁過來時鋪的,還是那個樣子,你看多少年了。”
“村莊”這個詞在多數地方往往是連在一起說的,可我們不是這樣,村是由莊和舍組成的。莊子之外的地方叫舍,舍在農田之中。莊上的房子幾乎都是瓦房,一色的青磚小瓦,舍上的房子幾乎都是草房,墻是半磚半土,更早之前全是土坯墻。土墻上的小眼子是蜜蜂的棲息之地,它們會從那里出發,飛向周邊的田野,去親近遍地黃燦燦的菜花和綠油油的麥苗。我們幾個小伙伴在太陽當頭,或在太陽西沉時,拿一只小的藥瓶子,瓶口對準土墻的小眼子,過不了多久,蜜蜂就會鉆進瓶子里,若是長久不出來,就用麥秸或者青草在眼里挖一下,隨即把瓶口貼近小眼子,蜜蜂便倉皇撞進瓶中。我們用大拇指蓋住瓶口,聽蜜蜂在瓶子中嗡嗡叫。
土墻里的籽還會長出我們叫不出名字的草和藤。土墻像老人發黃的臉,草和藤是頭發和胡須。我看到成片的土坯房,是在姨奶奶家。住在姨奶奶家土坯墻草屋頂的房子里,如同睡在田邊的瓜棚下一樣,又好像泡在井水里一般,有透心的清涼。
土坯房越來越少了,開始流行用紅磚洋瓦造房子。小青磚砌墻是實的,紅磚砌墻是空的,叫鴿子窩。勇子家的房子就是鴿子窩。舍上有點錢的人家造房子,兩面的山墻和后墻用紅磚砌鴿子窩,前墻則用小青磚,大人說門面要講究的。莊上的路用小磚鋪成,叫巷子;舍上的路也叫巷子,只是在泥地上散落了一些碎磚瓦。住在舍上的人家,走出來的樣子和莊上的人家也不大一樣,舍上的人整天被風吹,臉黑,鞋子上爛泥多。
莊在舍的簇擁之中,大隊部、大會堂、學校、商店、文化站、理發店,賣肉賣魚修鞋修傘的攤子等,都在莊上。莊和舍標志了村子文明的等級,只有舍沒有莊的村子都是小村子,而且幾乎都是特別貧窮的村子。兄弟分家,沒有誰想住到舍上,只好抓鬮。姑娘出嫁,沒有不想嫁到莊上的,所以兄弟們都想住在莊上。莊前莊后,一水之隔,向南或者向北,就是舍上了。一樣的太陽照耀著,南河是那樣的明亮,北河是那樣的陰沉。
村中有莊,有舍,舍圍著莊轉,莊圍著鎮轉,鎮圍著縣城轉,這就是通常的社會秩序。
④有一天,我們村莊的秩序被打破了。
(節選自王堯《民謠》)
9.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開篇描寫了河上的船只、竹筏,水草間游弋的小魚和村民在碼頭淘米的情景,呈現了一幅富有詩情畫意的水鄉風景圖。
B.文中寫到五月的大水使空氣中彌漫著麥子發霉的味道,河水泛黃之后漂浮著的死魚,使作品蕩漾著一種濃烈的鄉愁的情緒。
C.無論寫自己身體的長高,還是捉蜜蜂的場面,都沒有明顯的快樂的色彩,這是用成年的眼光對往日的回憶進行了情感的過濾。
D.小說中“供銷社”“大隊部”“文化站”等詞,具有鮮明的時代印記,也預示著村莊原有的秩序將會被時代洪流沖擊。
10.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句子①中將陽光的亮色比喻成紙張的厚薄,讓人感受到太陽光的存在和溫暖,“墊在屁股下”,化解了太陽的崇高。
B.句子②屬于人物的間接引語,非常簡潔,富有哲理,魚的生死的悖論體現了懷仁老頭對生活的某種獨到理解。
C.句子③中的“還是那個樣子”,奶奶飽含滄桑的回憶既體現了村莊的悠久歷史,又體現了古老村莊的停滯不變。
D.句子④中“秩序”與《鄉土中國》中的“禮制秩序”不同,這里主要指村莊的地理格局和莊、舍代表的文明等級。
11.選文是如何敘述鄉間的故事的?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_
_
_
_
12.有人說:“明凈的語言與壓抑的生活之間的張力,是《民謠》最鮮明的詩學特質。”請結合選文談談你的理解。
_
_
_
_
【答案】9.C 10.C 11.①以“我”的視角來敘事,使事件顯得真實、可感。②選取日常生活小事,展現了鄉村生活的自然和諧,使得文章富有生活氣息。③文章以“民謠”為題,多角度多側面展現了鄉村的生活,使得文章內容豐富。④語言明凈、優美,展現了鄉村生活的詩意美好。 12.①語言明凈、優美,展現了鄉村生活的詩意美好;②在這美好的鄉村生活中,卻蘊含著悲傷、壓抑的情緒;③明凈的語言與壓抑的生活之間的張力,是《民謠》最鮮明的詩學特質。
【解析】9.本題考查學生綜合賞析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的能力。
C.“都沒有明顯的快樂的色彩”錯誤,如“如果這一天我起早淘米了,我會把淘籮再沉入水中,讓小魚兒回到河里。小魚兒吮吸著米水,像蠶兒剪裁桑葉”,這一段話描述了“我”在淘米時,故意讓小魚回到河里,小魚兒吮吸著米水的場景,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的喜悅之情。
故選C。
10.本題考查學生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
C.“又體現了古老村莊的停滯不變”錯誤,從文中來看,第三段“這些磚頭燒得很老,我嫁過來時鋪的,還是那個樣子,你看多少年了”,奶奶說的這句話中,“還是那個樣子”是指這些磚頭燒得很結實,質量好,一直都沒用壞,而并非指“古老村莊的停滯不變”,這是奶奶對過往生活的一種懷念。
故選C。
11.本題考查學生評價文章敘事特點的能力。
①選文以“我”的視角來敘事,如“我坐在碼頭上”“我起早淘米了”,使得文章真實可感;
②選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進行描寫,如碼頭上淘米,看死魚,聽老頭兒說魚的事情,根叔回憶“我”第一次登臺的事情等,這些日常小事展現了鄉村生活的煙火氣,使得文章富有生活氣息;
③文章以“民謠”為題,展現了鄉村的自然風光,人們的生活,鄉村的秩序等,多角度多側面展現了鄉村的生活,使得文章內容豐富;
④文章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如“太陽像一張薄薄的紙墊在屁股下”“河水單純而自由”“水面的寧靜不是魚兒的漣漪打破的,是最早有人到碼頭淘米的聲響”,這些句子使得文章語言優美,富有文學色彩。
1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作者表現出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的能力。
①選文的語言明凈、簡潔,如“太陽像一張薄薄的紙墊在屁股下”“河水從西向東流過”“河水特別清澈時,你可以看到臨近岸邊的水草也在水中微微向東傾斜”,這些句子語言簡潔,描繪出鄉村優美的風景;
②選文雖然描繪了美好的鄉村風景,但文章選取的材料都是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看死魚,聽老頭兒說魚的事情,根叔回憶“我”第一次登臺的事情等,這些事情并非什么大事,文章對這些事情的描寫也較為克制,文章主要通過這些小事來展現鄉村生活的壓抑,如大雨沖垮了河水的單純與自由,麥子在水中七零八落,霉味肆無忌憚地沖出來,這些句子都展現了鄉村生活的壓抑;
③選文明凈的語言與壓抑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太陽像一張薄薄的紙墊在屁股下”“河水從西向東流過”與“河水黃了,河面上開始漂著死魚”這些句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得文章具有詩學張力。
(23-24高一下·湖南常德·期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萬年青
馮驥才
才西門外往西再走三百步,房子蓋得就沒規矩了,東一片十多間,西一片二三十間,中間留出來歪歪斜斜一些道兒好走路。有一個岔道口是塊三角地,上邊住了幾戶人家,這塊地迎前那個尖兒,沒人要。
住在三角地上的老蔡家拿它開一個小雜貨鋪。這一帶沒商家,買東西得走老遠。如今有了這個吃的穿的用的一應俱全的小雜貨鋪,方便多了,而且漸漸成了人們的依賴。有人便給這小雜貨鋪起個好聽的名字,叫“萬年青”。老蔡家也喜歡這店名,求人刻在一塊木板上,掛在店門口的墻上。
老蔡家在這一帶住了幾輩子,與這里的人家都是幾輩子的交情。這種交情最金貴的地方是彼此“信得過”。信得過可不是用嘴說出來的,嘴上的東西才信不過呢。這得用多少年的時間較量,與多少件事情較真,才較出來的。日常生活,別看事都不大,可是考量著人品。
老蔡家有個規矩,從日出到日落,一年到頭,除了過年,無論什么時候,店門都是開著的,決不叫鄉親們吃閉門羹。這規矩是老蔡家自己立的,也是立給自己的,自己說了就得做到。現在萬年青的店主是蔡得勝,他是個死性人,祖上立的規矩,他守得更嚴更死。
這規矩,既是萬年青的店規,也是老蔡家的家規。雖然老蔡家沒出過狀元,沒人開疆拓土,更沒有當朝一品,可是就憑這天下獨有的店規家規,一樣叫人敬佩,臉上有光。老蔡走在街上,鄰人都先跟他打招呼。
一天,老蔡的堂兄砸斷了腿,他必須要去一趟,大約要五天,可是鋪子就沒人照看了。他兒子在北京當學徒,正得老板賞識,不好叫回來。他老婆是女人家,怵頭外邊打頭碰臉的事。這怎么辦?正在這時候,發小馬得貴來看他,聽他說起眼前的難事,便說他一個遠親在北洋大學堂念書,叫金子美,現在放暑假,回家一趟得花不少錢,便待在學堂沒走,不如請來幫忙。
老蔡把金子美約來一見,這人二十多歲,白凈臉兒,戴副圓眼鏡,目光坦誠,說話不多,有條有理,看上去便叫人放心。尋思一天后,便把萬年青交給他了。說好五天,日出開門,日落關門,誠心待客,收錢記賬。老蔡家的店鋪雖小,規矩挺多,連撣塵土的雞毛撣子用完了放在哪兒都有一定的規矩。金子美腦袋像是玻璃的,放進什么都清清楚楚。老蔡交代完,又叮囑一句:“記著一定守在鋪子里,千萬別離身。”
金子美笑道:“放心吧!”
老蔡咧嘴一笑,把萬年青放心地交在他手里了。
金子美剛天亮就趕到萬年青,一切遵從老蔡的交代。從早到晚一直盯在鋪子里,沒出半點偏差。他一天三頓都在店里吃自帶的干糧。一連三天,一切相安無事。
轉天一早剛到了萬年青,一位同室學友找來說,來了一個洋人,喜歡攝影,來拍他們的學堂。北洋大學堂是中國首座洋學堂,洋人有興趣,洋人說他不能只拍場景,還要有人。放暑假了,學堂沒幾個人,就來拉他。金子美說店主交代這鋪子白天不能關門,不能叫老主顧吃閉門羹。學友笑了,說:“誰這么死性子,你關門了,人家不會到別的地方去買?”他見金子美還在猶豫,便說:“你關了一會兒門怕什么,他也不會知道。”子美覺得也有道理,就關上門,隨著學友跑到大營門外運河邊的北洋大學堂。
金子美頭一次見到照相匣子,見到怎么照相,并陪著洋人去到學堂的大門口、教室、實驗室、圖書館、體育場一通拍照,還和幾位學友充當各種角色。大家干得高興,玩得盡興,直到日頭偏西,趕回城西。他走到街口,面對著關著門黑乎乎的店鋪,一時竟沒認出來。待走近了,認出這閉門的小店就是萬年青,心里有點愧疚。他辜負了老蔡。由于一整天沒開門,一個銅錢的收入也沒有,這不虧了人家老蔡了嗎?他便按照前三天每日售貨的錢數,從鋪子里取出價錢相當的貨品,充當當日的售出;再從自己腰包里拿出相當貨價的錢,放在錢匣子里。這樣一來,便覺得心安了。
再過一天,老蔡回來了,金子美向他報了太平,然后拿出賬目和錢匣子,錢貨兩清。老蔡原先還有些莫名的擔心,這一聽一看,咧開滿是胡茬的嘴巴笑了,給子美付了工酬。子美說:“這么多錢都夠回家一趟了。”
這事便結了。可是還沒結。
一天,金子美忽接到老蔡的信兒,約他去萬年青。老蔡弄幾個菜半斤酒擺在桌上,沒別的事,只為對子美先前幫忙的事,以酒相謝。老蔡沒酒量,子美不會喝,很快都上了頭。老蔡說:“我真的挺喜歡你。像你這種實誠人,打燈都沒法找。”
子美為了表示自己人好,心里一激動,便把他照看鋪子時,由于學堂有事關了門,事后怕虧了老蔡而掏錢補款的事說了出來。他認為老蔡會更覺得他好。誰想到老蔡聽了,臉上的笑意登時沒了,酒意也沒了,直眉瞪眼地看著他。好像他把老蔡的鋪子一把火燒了。
“您這是怎么了?”他問。
“你關了多長時間的門?”老蔡問,神氣挺兇。
“從早上,我回來的時候……天快黑了。”
“整整一天?一直上著門板?”
“上了呀,我哪敢不關門就走。”
靜了一會兒。忽然,老蔡朝他大叫起來:“你算把我毀了!我跟你說好盯死這鋪子絕對不能離人、絕對不能關門!我祖上三代,一百年沒叫人吃過閉門羹!這門叫你關上了,還瞞著我,我說這些天老街坊見了我神情不對。你坑了我,還坑了我祖宗!你——給我走!”老蔡指著門,他從肺管子里呼出的氣沖在子美臉上。
子美不明白發生了什么。他驚訝莫解,但老蔡的憤怒與絕望,使他也無法再開口。老蔡的眼珠子瞪出了眼白,指著門的手劇烈地抖。他慌忙退身出來。
這事沒人知道,自然也沒人說,但奇怪的是,從此之后,這一帶人再也沒人說老蔡家的那個“家規”了;萬年青這塊牌子變得平平常常了;原先老蔡身上那有點神奇的光也不見了。
一年后,老蔡得了病,治不好,躺在家里開不了店,雜貨鋪常常上著門板,萬年青不像先前了!過了年,兒子把他接到北京治病,老伴也跟著去了,居然再沒回來。鋪子里的東西漸漸折騰出去了,小磚房空了,閑置一久,屋頂生滿野草,像個野廟荒屋。那塊“萬年青”的店牌早不知什么時候沒了。再過多半年,老蔡的兒子又回來一趟,把這小屋盤了出去,小屋的新主人開一個早點鋪,炸油條,烙白面餅,做大碗豆漿,熱氣騰騰,香氣四溢,就像江山社稷改朝換代,又是另一番景象。
(有刪改)
13.下列對小說的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老蔡從過去的“臉上有光”到現在的“光不見了”,“萬年青”也由百年招牌變得平常,這悲劇式的結局令人唏噓感慨。
B.老蔡對撣塵土的雞毛撣子用完了放在哪兒都有一定的規矩,作者這樣寫是突出他做事死板、不知變通的一面。
C.老街坊對老蔡的態度前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由熱情變得冷淡,表明之前建立的信任感已不復存在。
D.文章最后將小店改換門面比喻成“江山社稷改朝換代”,大詞小用,語帶詼諧,用輕松的筆調,表現了對雜貨鋪關門的惋惜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14.“你坑了我,也坑了我祖宗”,老蔡在得知真相后的指責令金子美羞愧與驚訝,但金子美卻不能理解老蔡為何怒不可遏。請你根據小說內容簡要分析老蔡怒不可遏的原因。
_
_
_
_
15.小說以“萬年青”為題,好在哪里?請結合小說進行探究。
_
_
_
_
【答案】13.B 14.①金子美言而無信,辜負了老蔡的信任。
②金子美關了門還隱瞞真相,欺騙老蔡。
③金子美壞了老蔡家的規矩,摧毀了老蔡的立身之本。 15.①以“萬年青”為題,形象生動,能夠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②“萬年青”象征著誠實守信的美德應該萬年長青,同時寄托了鄰居們對小店的美好祝福和老蔡家對小店未來的美好期許。
③題目“萬年青”和小說結尾形成了對比,表達了對誠實守信的傳統美德沒能得到堅守的遺憾和感嘆。
【解析】1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
B.“突出他做事死板、不知變通的一面”錯誤,作者這樣寫,這里主要是襯托出老蔡對規矩的恪守。
故選B。
1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重要句子,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老蔡家有個規矩,從日出到日落,一年到頭,除了過年,無論什么時候,店門都是開著的,決不叫鄉親們吃閉門羹”“子美覺得也有道理,就關上門,隨著學友跑到大營門外運河邊的北洋大學堂”,老蔡臨時有事,委托金子美看店,金子美答應守在鋪子里,結果言而無信,一整天沒開門,辜負了老蔡的信任。
②“金子美向他報了太平,然后拿出賬目和錢匣子,錢貨兩清”,金子美關了店門,做了假賬,隱瞞真相,欺騙了老蔡。
③“他是個死性人,祖上立的規矩,他守得更嚴更死”“你算把我毀了!我跟你說好盯死這鋪子絕對不能離人、絕對不能關門!我祖上三代,一百年沒叫人吃過閉門羹!這門叫你關上了,還瞞著我,我說這些天老街坊見了我神情不對。你坑了我,還坑了我祖宗”,老蔡一直謹守著祖宗立下的規矩,金子美壞了老蔡家的規矩,摧毀了老蔡的立身之本。
1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標題的作用的能力。
①以“萬年青”為題,形象生動,“萬年青”字面意思是萬年長青,寓意美好,能夠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②結合“老蔡家有個規矩,從日出到日落,一年到頭,除了過年,無論什么時候,店門都是開著的,決不叫鄉親們吃閉門羹”“可是就憑這天下獨有的店規家規,一樣叫人敬佩,臉上有光。老蔡走在街上,鄰人都先跟他打招呼”可知,老蔡家的小雜貨鋪起名叫“萬年青”,他們守著祖宗留下的規矩,一年到頭,除了過年,店門都是開著的,以此贏得了鄰居的信任和敬重,可見“萬年青”象征著誠實守信的美德萬年長青。
③題目是“萬年青”,寓意萬年長青,而小說結尾“一年后,老蔡得了病,治不好,躺在家里開不了店,雜貨鋪常常上著門板,萬年青不像先前了”“‘萬年青’的店牌早不知什么時候沒了”題目與結尾形成了對比,表達了對誠實守信的傳統美德沒能得到堅守的遺憾和感嘆。
命題趨勢
真題詳解
知識速查清單
精選好題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模塊七 文學類文本閱讀】
考點1 小說
小說考點問題設計側重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環境)和主題。往往在以下題型中選擇4個考查:①把握故事情節(含“探究情節設計的合理性”);②揣摩人物形象;③關注環境描寫;④概括(或探究)主題;⑤品味賞析語言;⑥賞析藝術技巧;⑦理解及鑒賞小說的標題。問題的切入點較小,問題較具體。集中于分析綜合和鑒賞題。更趨向關注對人生、對社會的思考。集中于不同考點的拓展和探究題。因此,在備考過程中,要重點掌握不同題型的答題規律和方法。
(2024·新高考Ⅰ)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千里江山圖(節選)
孫甘露
葉桃離開上海去了南京。那時候陳千里還不明白,為什么她那么不喜歡父親葉啟年做的事情,自己卻又加入進去。后來他才知道,葉桃去的地方是國民黨黨務調查科,在葉啟年的安排下,她成了機要室干事。
當時他反復問過自己:難道在上海,兆豐花園、夕陽、早春的湖水、水面上一對天鵝,這些都是他在做夢?難道他們手握著手、心怦怦跳時說的話,都只是分別前一時的沖動?他一直都很清楚,在他們兩個人當中,葉桃總是先離去的那一個。
新閘路樓上的廂房,他坐在窗下,她坐在梳妝臺前,他們在說話,他看見兩個她,一個在面前,一個在鏡子里。他完全沉浸在話題中,可說著說著,她忽然站起身,急匆匆奔出了家門。他心里總是隱隱覺得,別處某個地方,必定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在等著她。
一年以后,陳千里也去了南京。
他在石婆婆巷租了一間小屋。白天他給書局做翻譯,等著葉桃下班。有時她給他打電話(巷口煙紙店有一臺公用電話),讓他去她上班的地方,她也會支使他做一點事情,到哪家鋪子買一包點心,或者去裁縫店取幾件衣服。
只要葉啟年不在南京,瞻園對葉桃來說就是一個十分自由自在的地方。那是個大園子,據說從前是座王府,門前有影壁,園里有假山。機要室在園子最北面,過了假山就能看見那排平房。他到了那里,讓門房打個電話,葉桃就會出來接他,有時候也會讓門房送他,到后來門房索性讓他自己進去。在記憶里,那幾個月過得特別安寧,葉桃也特別快樂。她好像找到了真正有意思的工作。
他們去梅花山,正是早春二月,虬枝上開滿梅花,山坡上像籠罩了粉色云霧。他們心心相印,覺得整個世界退卻到遠處,眼前只剩下梅樹、藍天和那張臉龐。他們滿心喜悅,一起背誦著涅克拉索夫:“他們說暴風雨即將來臨,我不禁露出微笑。”
但是世界仍舊在這里,葉桃置身其中的環境十分危險,瞻園里有許多陰鷙的壯漢、狼狗、槍支、不許人碰的文件和禁止入內的警示牌。從園北假山后面偶爾會傳出一兩聲慘叫。后來在棲霞山上,葉桃告訴他,那里是黨務調查科,是葉啟年參與搭建、充斥著陰謀和殺戮的世界。
直到最后那個月,他才知道她究竟在做什么工作,雖然他早些時候就猜到了一些。現在想來,說不定她一直都在暗示他:她真正在做的是一些秘密工作,這些工作對她意義重大。而他心里很明白,她所做的那些事情,很可能是去破壞她父親的工作。但在讓他知道真相前,她就為他指明了方向,讓他了解了一個人應該投身于什么樣的事業,才會讓人生變得更有意義。
她從來沒有真正離開過他。即便去了南京,她也每隔幾天就給他寫信,這些信件延續了先前的思想碰撞。現在他才理解,寫那些信她多少冒了一點風險,幸虧她在瞻園上班,有辦法不讓這些信落到郵電檢查人員手中。她還托人給他捎書和雜志:《共產黨宣言》《遠方來信》《布爾什維克》,還有她喜歡的涅克拉索夫詩集。
端午節的前一天,葉桃給石婆婆巷煙紙店打了個電話。那些日子他很少見到葉桃,她好像整天都非常忙碌,就算見到他也很沉默,問多了,她會忽然發火。在電話里葉桃讓他去瞻園,去之前先到秦淮河邊的城南茶食鋪,幫她買一包閩南橘紅糕。葉桃一直喜歡吃零食,在上海時他就常幫她跑腿,到了南京,她的很多舊習慣都消失了,但喜歡吃零食這一樣依然如故。除了這家的橘紅糕和酥糖,她還喜歡一個挑擔小販的桂花糖芋苗,總是在瞻園門口那一帶叫賣。
他買了橘紅糕,卻在瞻園門口被人攔住了。幾個月來,南前北后兩道門,幾班門房都認識他了,見他進門,連忙打電話到機要室找葉干事。葉桃告訴門房,今天她不能離開保密區域,叫門房登記一下,讓陳千里自己進去。
陳千里在機要室那一排平房里見到了葉桃。她吃了一粒橘紅糕,說,今天這個橘紅糕怎么那么干?這放了多久呀?生氣地扔到一邊,冷冷地半天不理他,機要室里另外兩個女人同情地朝他微笑。過了一陣,葉桃又叫他:“幫我到門口買碗桂花糖芋苗。”
剛剛進來時陳千里并沒有看見瞻園門口有挑擔叫賣的小販。但他沒說什么,每次葉桃讓他到門口買桂花糖芋苗,那個小販總會出現在那里。
“如果沒看見,你就往前跑到馬府街,他一般就在這幾個地方。”
他提著保溫筒出來,門房朝他笑。出了瞻園,果然看見擔子在那里。小販揭開蓋子擱在一邊,從大鍋里舀了幾勺紅艷艷、香噴噴的芋羹,裝進提筒,往里撒了點桂花末子,又拿起抹布擦了擦蓋子,蓋上,收錢。陳千里把糖芋苗拿進機要室,葉桃喝了一口,這才露出滿意的笑容。
幾天后他才知道,保溫筒蓋子下面有一張字條,上面有緊急情報。他在不知不覺中把情報送了出去。葉啟年在廣州破獲了共產黨地下組織,逮捕了廣東的負責人歐陽民。由于情報送出及時,與歐陽民有聯系的上級黨組織全都撤離了。
他知道這情況時,葉桃已身負重傷。犧牲前,她告訴陳千里自己是共產黨員,從前沒有告訴他,是因為她受黨組織派遣潛伏在國民黨黨務調查科,必須保守秘密,但現在她可以說了。她說她一直打算發展他入黨,黨組織也認為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考驗,已經可以接受陳千里入黨,可她現在沒有時間了,她希望他將來能成為一個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他看見兩個她,一個在面前,一個在鏡子里”,說明葉桃的性格活潑多變,讓年輕的陳千里琢磨不透。
B.葉桃喜歡城南茶食鋪的橘紅糕和酥糖,以及挑擔小販的桂花糖芋苗,表明她很適應南京休閑的日常生活。
C.端午節的前一天,葉桃把陳千里買的橘紅糕扔到一邊,半天不理他,反映出她斗爭經驗不足,關鍵時刻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緒。
D.“現在她可以說了”而“從前沒有告訴他”,表明葉桃與戀人相處時也嚴格遵守地下工作的保密紀律。
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寫葉桃和陳千里在梅花山背誦詩句,既表現出兩人的精神風采,也點出時代氛圍。
B.選擇壯漢、狼狗、槍支、秘密文件、警示牌、慘叫等來寫瞻園,凸顯其陰森殘酷。
C.描寫機要室另兩個女人微笑以及門房笑的細節,用以反襯一種緊張詭異的氣氛。
D.文本記敘葉桃和陳千里在上海與南京的經歷,將個人愛情與革命斗爭交融在一起。
8.文中畫線處說“在他們兩個人當中,葉桃總是先離去的那一個”,又說“她從來沒有真正離開過他”,請談談你的理解。
_
_
_
_
9.文本中頻頻出現“一年以后”“現在想來”“他知道這情況時”之類標示時間線索的語句,產生了怎樣 _
_
_
_
的敘述效果?請簡要分析。
【解題步驟】
(主觀題)第一步:瀏覽選項,標敏感點
1.情節內容:曲解內容、作用,顛倒情節順序,或夸大某個情節,甚至無中生有。
2.形象:人物特點、作用解說錯誤,或將次要的說成主要的,或故意夸大人物的作用,或無中生有。
3.環境:環境特點、作用及描寫手法等的理解分析錯誤。
4.技巧語言:塑造人物手法、設置情節手法、描寫環境手法、人物語言的特點和風格的解說錯誤。
5.主旨情感:主旨、情感理解分析有誤,或曲解,或拔高,或無中生有。
第二步:回歸原文,找對應句
第三步:對比分析,確定答案
【參考答案】
6.D 7.C 8.①兩人日常交往中,葉桃總是先離開,但依然通過多種方式和陳千里保持聯系;
②葉桃思想上更早覺悟,先于陳千里參加革命,又引導他走上革命道路;
③雖然葉桃后來在斗爭中犧牲,但她永遠活在陳千里心中,她的革命精神為陳千里所繼承。 9.①整體上回溯性地講述故事,本身具有一種歷史縱深感;
②具體事件的敘述基本按照時間順序交代,情節脈絡清楚;
③展現出人物的成長歷程,使人物形象更豐滿;
④通過敘述時間的跳躍,過去與現在、回憶與現實相交織,將謎團逐一解開,行文跌宕起伏。
【真題解析】
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說明葉桃的性格活潑多變”分析錯誤,根據原文第三段內容可知,此處是說明陳千里感到葉桃的工作重要并且神秘。
B.“表明她很適應南京休閑的日常生活”分析錯誤,根據原文“幾天后他才知道,保溫筒蓋子下面有一張字條,上面有緊急情報。他在不知不覺中把情報送了出去”可知,葉桃喜歡城南茶食鋪的橘紅糕和酥糖,以及挑擔小販的桂花糖芋苗,是為了給黨組織送情報。
C.“反映出她斗爭經驗不足,關鍵時刻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緒”分析錯誤,根據原文“他提著保溫筒出來”“保溫筒蓋子下面有一張字條,上面有緊急情報。他在不知不覺中把情報送了出去”可知,葉桃把陳千里買的橘紅糕扔到一邊,半天不理他,是想辦法讓陳千里把緊急情報送出去,及時交給黨組織。
故選D。
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
C.“用以反襯一種緊張詭異的氣氛”分析錯誤,根據原文“機要室里另外兩個女人同情地朝他微笑”“他提著保溫筒出來,門房朝他笑”可知,機要室另兩個女人微笑以及門房的笑容并沒有反襯緊張詭異的氣氛,反而是表現了一種日常的、相對輕松的氛圍,與葉桃和陳千里的關系和情感互動有關。
故選C。
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①從句子表層意思分析:“他一直都很清楚,在他們兩個人當中,葉桃總是先離去的那一個”說明在葉桃與陳千里兩人的日常交往中,葉桃總是先離開;根據“即便去了南京,她也每隔幾天就給他寫信”說明“她從來沒有真正離開過他”是指葉桃雖然不在陳千里身邊,但依然通過多種方式和陳千里保持聯系;
②從句子深層含義分析:根據原文“這些信件延續了先前的思想碰撞。現在他才理解,寫那些信她多少冒了一點風險”可知,“葉桃總是先離去的那一個”是因為葉桃思想上更早覺悟,先于陳千里參加革命,通過文中對葉桃與陳千里交往的描寫,結合原文“幾天后他才知道,保溫筒蓋子下面有一張字條,上面有緊急情報。他在不知不覺中把情報送了出去”可知,“她從來沒有真正離開過他”是指葉桃引導陳千里走上了革命道路;
③從句子情感內涵分析:根據原文最后“她說她一直打算發展他入黨,黨組織也認為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考驗,已經可以接受陳千里入黨,可她現在沒有時間了,她希望他將來能成為一個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可知,“葉桃總是先離去的那一個”是指葉桃在斗爭中犧牲,而陳千里繼續革命;“她從來沒有真正離開過他”是指雖然葉桃后來在斗爭中犧牲,但她永遠活在陳千里心中,她的革命精神為陳千里所繼承,陳千里會向她希望的一樣,成為一個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
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語句產生的敘述效果的能力。
①從小說內容分析:根據選文“一年以后,陳千里也去了南京”“現在想來,說不定她一直都在暗示他”“他知道這情況時,葉桃已身負重傷”這些標示時間線索的語句,說明小說內容是回憶的故事,小說整體上是回溯性地講述故事,本身具有一種歷史縱深感;
②從情節脈絡分析:“一年以后,陳千里也去了南京”“現在想來,說不定她一直都在暗示他”“他知道這情況時,葉桃已身負重傷”這些標示時間線索的語句,使陳千里去南京,葉桃潛伏在國民黨黨務調查科并保守秘密,幫助黨組織考驗陳千里,陳千里知道事情的真相等具體情節的敘述基本按照時間順序交代,使文章情節脈絡清楚明了;
③從人物形象分析:文中這些標示時間線索的語句,從“過去”到“現在”,通過時空轉換,展現出陳千里這一人物在葉桃的幫助下由疑惑到明白,逐漸成長的漫長歷程,使小說中葉桃這一人物形象更豐滿;
④從行文特色分析:“一年以后,陳千里也去了南京”“現在想來,說不定她一直都在暗示他”“他知道這情況時,葉桃已身負重傷”這些語句敘述時間,由“過去”直接轉到“現在”,具有跳躍性,通過陳千里這一人物的銜接,使小說內容將過去與現在、回憶與現實相交織,將葉桃所做的事的謎團逐一解開,這樣的銜接使行文跌宕起伏,更能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解題技巧】
題型一 小說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解題思路】
方法:“一巴掌扇出人物來”
①作者直接交代評論。
②環境烘托。將人物置身于特定的、乃至變化的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中,人物身上自然就有了環境的烙印。
③以事寫人。在情節的發展中(在矛盾沖突中)(通過人物的所作所為)展現人物性格。
④各種描寫手法的綜合運用。
正面描寫:語言、動作、肖像、神態、外貌、心理、細節等。側面描寫:他人的評價、態度等。
⑤他人(或自身表里、前后)的對比襯托。同一件事不同人的不同的做法,高下美丑立見;表里前后不一,體現性格的復雜性或發展性;前后的抑揚,突出人物性格,加深讀者印象。
例1:《理水》怎樣塑造大禹等“中國的脊梁”的形象的?(6分)
①外貌描寫。將禹及其隨員描寫為“乞丐似的大漢”,大禹不穿襪子,光腳板,有繭子等,寫出堅苦卓絕的實干家形象。②語言描寫。文中的禹堅毅寡言,一但說話,則剛直有力。體現他果決堅毅,行勝于言的形象。③對比手法。始終在同眾大員的對比中塑造禹及其隨員,突出他們的尚實干、不空談,從而凸現其“中國的脊梁”形象。④由事見人(通過大禹的所作所為展現大禹的性格)。大禹親自深入治水一線考察,征詢百姓意見,又耐心聽取大臣們的考察結果和意見,創造性地提出以“導”代“湮”的治水策略。體現他虛心務實、開拓創新的形象。
例2:《小步舞》請以老舞蹈師形象為例,談談小說塑造人物形象時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6分)
①用特征鮮明的細節凸顯人物的個性,如老舞蹈師過時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個懷舊的人;②用個性化的對話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如老舞蹈師與“我”的交談,流露出內心的痛苦與無奈;③用典型化的場景烘托人物狀態,如被人遺忘的苗圃,村托了老舞蹈師失落的心態。
題型二 小說作用題
【解題思路】
方法:“五體投地”出答案。
問某個人物、某段景物、某個物象、某個情節、某段描寫等的作用,大多都可以從“環境、形象、情節、主題、效果”五個方面去考慮問題,其中總有兩三款適合你。
我給那些因為在近旁而極響的爆竹聲驚醒,看見豆一般大的黃色的燈火光,接著又聽得畢畢剝剝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將近時候。我在朦朧中,又隱約聽到遠處的爆竹聲聯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云,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我在這繁響的擁抱中,也懶散而且舒適,從白天以至初夜的疑慮,全給祝福的空氣一掃而空了,只覺得天地圣眾歆享了牲醴和香煙,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豫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魯迅《祝福》 結尾
結尾景物描寫的作用:
①主題上:以集中代表封建禮教的祝福帶給魯鎮人的是幸福帶給祥林嫂卻是毀滅的巨大反差,突出主題。
②情節上:從祝福起,以祝福結,首尾呼應,結構圓合。
③表達效果上:以節日的喜慶反襯祥林嫂在痛苦絕望中死去的悲涼,增加小說悲劇氣氛。
高考題:峽 谷 (阿城)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是騎手,但幾乎一半篇幅是在寫峽谷。作者為什么這樣處理?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
①從在小說中的地位來看,峽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個自然形象,與騎手一樣具有著重要的審美意義,所以峽谷的描寫是小說不可缺少的內容;(環境)②從形象塑造上看,峽谷是騎手活動的主要空間,峽谷的原始沉靜與騎手的孤獨沉默相輔相成,超然客公眾號 互為比照映襯,對塑造騎手的形象、表現騎手性格起著關鍵作用;(形象)③從藝術表現上看,對峽谷原始沉靜的描寫,能產生令人震撼的藝術效果;(效果)④從思想內涵上看,峽谷的描寫,蘊含著作者對大自然的原始美與生命力的贊嘆之情,這不僅豐富了小說的內涵,也使小說的主題更為鮮明。(主題)
★ 注意 ★
①區分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②區分環境的特點和環境描寫的手法社會環境:狹義社會環境是指能反映社會,時代特征的建筑,場所,陳設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風等:廣義社會環境是指一定的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人際關系的總和。自然環境:自然界的景物,如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樹木、鳥獸魚蟲、時序節令、風雨雪霜等,包括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季節、天氣、景物等。
題型三 環境描寫的手法(小說如何寫景)
【解題思路】
方法:兩巴掌扇出景物來。
動靜(動靜結合、以動襯靜、化靜為動)
虛實(虛實結合、化虛為實、以實寫虛、虛寫)
正側(正側結合、側面描寫)
點面(點面結合)
多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相結合)
多視角(遠、近、俯、仰)多色彩(各種色彩互相映襯)
多修辭(各種修辭手法)多層次(移步換景,逐層展開)
多意象(選取富有代表性的意象鋪陳渲染)
題型四 抒情手法(小說如何抒情)
【解題思路】
方法:二指戳出眼淚來。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事、人、物、典、細節、修辭等)抒情。
題型五 “我”在小說中的主要作用
【解題思路】
參考答案:①“我”作為敘述者,講述故事:使小說真實可信,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②“我”作為參與者,推動情節發展:由于“我”的提議, 情節得以發展變化。③“我”作為親歷者,襯托人物:主人公王有福的形象正是通過“我”的所見所做所感才一點點地展現出來,“我”的存在也凸顯了王有福的思想性格特點,使他的形象更加鮮明。
注意人稱和視角
1、人稱(1)采用第一人稱“我”敘述事情,突出的藝術效果是親切自然,能自由生動地表達情感,給讀者以真實可信之感。同時作為次要人物,“我”的作用還有:(1)從情節結構看:“我”是參與者,是線索式人物,串聯起情節,貫穿全文。或者推動情節的發展變化。(2)從人物塑造看:“我”是親歷者,或者陳述者,見證人物的活動,對人物有關切,有思考,對主要人物起襯托作用,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3)從主旨表達看:“我”的所見所聞所感引領著讀者去思考探索,有助于揭示或深化主旨。
例(2019年濰坊模考)《老校長的雨靴》小說以“我”的視角來敘事,對老校長這一形象的塑造有什么好處?請簡要說明。(6分)
參考答案:①“我”是參與者,是事件的親歷者,使老校長的形象更加真實可感。(用“我”塑造人物的藝術效果)②“我”是敘述者,超然客公眾號 小說以我的觀察為主線,突出了老校長以苦為樂、樂觀豁達的形象。(塑造了怎樣的人物形象)③“我”是感受者,“我”前后的心理變化,強化了老校長對我的感染與影響,深化了小說的主題。(用“我”塑造人物的意義,即主旨)(6分。每點2分)
2、敘述視角,是觀察講述故事的角度,同一事件在不同人看來會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和意義。
(1)全知視角:敘述者無所不知,可以不出現,也可以使用第三人稱。效果是敘述全面、靈活。
(2)有限視角:第一人稱、第三人稱(第二人稱極少見)
(3)特殊視角(比如孩童、動物、旁觀者、身份特殊的人等)
《孔乙己》是采用第一人稱,選擇“我”這個小伙計作為限制視角。
“我”是伙計,能夠更全面地觀察店里客人,從而展示人性。“我”年齡小、單純,更容易看到迂腐無能的孔乙己的可憐和善良之處,使主人公形象更加立體。同時,借“我”的所感,也傳達出魯迅“哀其不幸”這一主旨。如果選擇酒客、掌柜或其他人,恐怕達不到此效果。
《城南舊事》孩子內心更加澄澈干凈,英子看待妞兒、瘋女人、蘭姨娘等都有自己作為孩子的善良的判斷。他們眼中的世界更純粹,更溫暖美好,更富有童真童趣。
典例引領(敘述方式)
《永遠的軍人》小說在敘事上有怎樣顯著的特點?有何作用?(6分)
參考答案:①使用第三人稱。(特點)以講述故事的口吻,使小說敘事更加靈活自由。(分析作用)②倒敘手法。(特點)先交代結局,穿著軍裝而終,再回頭交代這個愿望的過程、原因(分析特點)。倒敘有強烈的懸念感,吸引讀者閱讀興趣。(作用)③以“軍裝”為線索,敘事脈絡清晰,結構緊湊。④小說倒敘之中,又在最后補充交待郝爺不是真正的軍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使小說又起波瀾,更強化了人物形象與主旨。有強烈的表現力。(3個點就可以)
題型六 敘述方式
【解題思路】
順敘:按照故事發展的時間先后展開情節。好處是:情節脈絡分明、層次清晰。
倒敘:先將發生在后面的情節或者結局交代出來,再按照順序敘述故事。好處是:容易造成懸念,引人入勝。
插敘:暫時中斷正在敘述的時間,插入與該事件或主要情節相關的回憶或故事。好處是:(1)補充交代內容情節,使內容豐富;(2)襯托、表現人物形象;(3)結構完整,或者起到鋪墊、照應等作用;(4)突出主旨。
補敘:在行文中用一小段話對故事前面已經交代過的人或事件進行補充交代。好處是:使故事內容更加完整,跌宕起伏,還會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平敘:平行地敘述兩件或者兩件以上同時發生的事。“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好處是:使故事發展的頭緒更加清楚,照應更加得體,但要交代清楚時間的始末。
題型七 情節安排技巧
1、線索
線索類型:人、物、事、情、時空。能夠串起情節,使之依次展開,并環環相扣。
雙線結構:明線與暗線。明線:由人物活動或事件發展所直接呈現出來的線索。
明線能使故事集中,人物形象突出。
暗線:未直接描繪的人物活動或事件所間接呈現出來的線索。暗線使故事情節的安排更加巧妙,能夠在更深更廣的層面上揭示出小說的矛盾,使主題得以深化。
雙線索的作用答題思路:
(1)情節安排上:結構清晰,情節集中緊湊,跌宕曲折。
(2)人物形象上:通過對比或襯托,可使人物形象更鮮明突出。
(3)主題表達上:巧妙安排結構,能夠揭示、豐富、深化主題。
典例引領(線索)(2015年全國一卷)《馬蘭花》問題:小說有明暗兩條線索,分別是什么?這樣處理有什么好處?請簡要分析。(6分)
小說內容是麻嬸病重,引出主人公馬蘭花及其丈夫對她借錢的事的矛盾沖突,小說主要描寫丈夫催著要債,馬蘭花不忍去追債,以至于二人吵架的過程。結局是麻嬸女兒在麻嬸去世后主動寄來錢和信。 
參考答案:(1)明線是馬蘭花一家為借款而引發的沖突,暗線是麻嬸母女的還款過程。(2分)(2)好處:①設置麻嬸母女還款這一暗線,雖然著墨不多,但仍可以展現她們的品質,豐富小說的主題;②明暗線索交織,使小說情節更為集中緊湊,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4分)
2、常見技巧
突轉:結尾部分常采用的形式,意料之外的反轉,或者形成性格的急劇改變。接近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結尾方式,對主旨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懸念:敘述中設置一個謎面,在適當的時候再予以點破。好處是吸引讀者,引人入勝。
抑揚:對寫作對象或欲揚先抑或欲抑先揚,然后陡然一轉,從而使文章跌宕起伏,增強可讀性。
伏筆和照應:對將要在作品中出現的人物或事件,預先做的提示或暗示,并與下文形成照應。二者結合使小說結構嚴謹,情節連貫,脈絡清晰。
對比:對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互相比較。作用是渲染氣氛、表現人物或主題。
烘托:描繪一物來表現另一物的手法,分為正襯和反襯。可以使文章更生動,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題更鮮明。
鋪墊:為了襯托某一對象而鋪敘另外的人物或事物。可以積蓄氣勢,突出主旨。
題型八 某一篇章獨特的敘事技巧
1、歷史/回憶與現實的交織
典型例題:(2018全國一卷)《趙一曼女士》作者借助史料詳細還原了趙一曼被捕后犧牲前的一段生活,又穿插描寫現實中她的遺跡。問題:小說中歷史與現實交織穿插,這種敘述方式有哪些好處?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①既能表現當代人對趙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現趙一曼精神的當下意義,使主題內蘊更深刻;②可以拉開時間距離,更加全面地認識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③靈活使用文獻檔案,與小說敘述相互印證,使藝術描寫更真實。
2、場景集中
典型例題:(2019全國二卷)《小步舞》問題:小說中的盧森堡公園苗圃在情節發展中有重要作用,這種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6分)
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歡喧鬧,而老舞蹈師又天天來這里,兩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②有利于情節的集中與展開,苗圃既是表演的舞臺,也是人生的舞臺。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鏟平了,故事自然結束,但主人公怎樣了,讓人牽掛。
3、某種描寫特別突出,如心理描寫、側面描寫、對話等。
典型例題:(2014年全國卷)《古渡頭》
文章切口很小,自始至終就“我”——年輕不諳世事請假回家探望病母的士兵和渡夫兩個人,情節依靠一問一答的方式在推進,地點始終沒離開渡船,但刻畫出洞察世事、艱難求生的老渡夫,折射出兵荒馬亂、盜匪橫行的時代背景。
問題:作品以對話形式敘述渡夫的故事,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請簡要分析。(6分)
①“我”是對話的一方,而且以“我”的視角來敘事(分析),超然客公眾號 使事件顯得真實可信(好處);②采用對話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經歷(分析),使敘事更加集中(好處);③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苦難,讓讀者能更切身感受到主人公的痛苦,體會到社會黑暗籠罩下底層百姓的不幸,以及作者的同情悲憫(分析),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主題更加突出(好處)。
4、繁簡
典型例題:(2015年浙江卷)《撿爛紙的老頭》
問題:本文開頭兩段不避其繁,結尾兩段不避其簡,作者為什么做這樣的結構安排?
參考答案:①(開頭)開頭以繁筆設置故事場景,營造出濃厚的市井氛圍,為下文“老頭”的出場作了鋪墊。②(結尾)結尾交代“老頭“死后留下巨款的情節,以簡筆收束全文,留下懸念與想象空間。③(綜合藝術效果)開頭與結尾繁簡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規寫法。繁筆舒緩,簡筆急促,結構奇峻峭拔,令人驚奇。
5、蒙太奇
時空轉換和場面組接的方法。如《昔日之光》借助“大屏幕”“光幕”“平板電腦”三個載體,描述了三個場景。好處是突破時空局限,省去冗長的交代,使(情節)畫面銜接緊湊自然, 也給予了讀者更大的思考空間。
題型九 基于文體特征的藝術特色
考查把握文本基本特征的能力。小說必須具備三個要素:人物、情節、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的本質是“虛構性”,目標是反映生活。分析小說文體特征可以從小說的基本構成入手,內容方面如人物、情節、環境、主題,形式方面如語言、獨有的藝術特色,選擇典型的展開分析。
這與很多文體的命題有異曲同工之妙。如詩歌中“分析這首詩的‘豪’體現在哪些方面”,需要從意象意境、情感主旨、語言風格等展開。現代論述類文本中“論證上有何特點”,需要從論點的提出、論證方式、論證方法、論證結構等入手。
1、散文化小說
小說創作的審美傾向之一。主要指小說改變古典小說重敘事的傳統而以抒情為主導。這類小說以廣義的散文體式和非韻體語言抒情,在抒情的主導下兼及敘事寫人,表現出一種情感豐富,韻味濃郁,形式自由,靈活多變的新風格。
典型例題:《一個人的名字》
內容簡介:父親馮七趁兒子十五歲擺酒席,求鄉親們叫兒子馮三的大名—馮得財。可惜仍然無人叫大名,馮三自己叫了一次自己的大名。王五爺細說此村的叫小名風俗:叫了別人,自己福氣就會減少。作者緊跟著評論大名小名和人一生的關系。
問題:有人稱本文為“散文化小說”,請分析其“散文化小說”的特點。(6分)
①淡化情節。小說只有馮七大擺酒席,馮三自叫大名,王五爺細說原因等生活片段的敘寫,沒有引人入勝的故事,甚至沒有完整的情節鏈。
②虛化人物。小說主要人物是馮三,但缺少個性化的特征,除了大名叫馮得財外,與村中其他人并沒有大不同。
③營造意境。擺脫對人物現實的敘寫,著力于對風土習俗的描繪以及人物精神世界的刻畫。
④抒情性味濃。小說語言敘事性弱化,多人物心理描寫和作家直接的議論,具有很強的抒情性。(6分,每條2分,答對任意3條滿分)
2、詩化小說
小說創作構思的一種審美趨向。主要表現為作家對藝術形象的情感分析和對社會生活的詩意描繪,以詩的意境和象征化的形象思維組成小說形態的主體。
典型例題:《荷花淀》
問題:文學史評價孫犁的小說為“詩意化小說”,請以《荷花淀》為例,加以分析說明。(6分)
①題材上,雖是戰爭小說,但不選擇描寫刀光劍影,描繪的是美好的人性人情,體現樂觀精神和對家鄉的愛,洋溢著革命浪漫主義氣息。
②小說環境以白洋淀飄飛的蘆花、雪白的葦眉子、清幽淡雅的荷花等為主,營造出清雅的意境,同時富有民俗風情之美。
③描寫善良淳樸的勞動女性們,超然客公眾號 既有傳統女性的單純善良溫婉,也有新時代女性的堅強樂觀,體現人性之美。
④小說語言既質樸流暢,富有地方色彩,又清新婉約,富有詩情畫意。(6分,每條2分,答對任意3條滿分)
3、“故事”與“新編”
典型例題:(2019年全國一卷)《理水》
魯迅一方面依據史有所載的神話傳說,塑造了上古時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形象,同時又大膽突破傳統歷史小說的形式規范,將30年代中國社會形形色色的丑陋現象披上歷史的外衣,諷刺性地嵌入上古時代的神話氛圍里,刻劃了學者教授、視察大員、水利局官吏等眾多喜劇角色,組成了一個古今雜揉的怪誕世界。此外文本的“新”還體現在語言的運用上,在講歷史故事的同時揉進了諸如“水利局”“時裝表演”“摩登”等現代新詞。魯迅有意將現代話語和事物植入到古代的時空環境中,使時間錯綜交叉,呈現出非古非今、亦古亦今的反諷的藝術形態。
問題:《理水》是魯迅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一篇,請從“故事”與“新編”的角度簡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
(1)(內容上)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據,作品考查典籍博采文獻,富有歷史韻味;
(2)(形式上)“新編”表現為新的歷史講述方式,如細節虛構、現代詞語摻入、雜文筆法使用,作品充滿想象力及創造性;
(3)(思想主題上)對“故事”進行“新編”,著眼于對歷史與現實均作出關照,作品具有深刻的
思想性。
【小說三要素】
1.人物
(1)概念: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創造出來的,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這樣的典型人物形象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2)類型:主要人物,也有為了表現主要人物和展現小說主旨而塑造的次要人物。相輔相成的關系。
(3)手法:概括介紹,也可以具體描寫;可以描寫人物的外貌,心理活動;行動、語言,也可適當地插入作者的議論;可以正面起筆,也可以側面烘托。
2.情節
(3)劃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有的還包括序幕和尾聲。
(3)手法:用一些技巧來處理段與段之間的關系,這樣前后情節才能有機結合。
(3)作用:小說情節起著展示人物性格、表現作品主題等作用。
3.環境
(3)概念:一定的時空位置(即一定的歷史時期和地域場所),這就是小說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個方面。
(3)手法:讓其與人物形象及小說主旨相適應。環境的描寫手法十分豐富,既有不同的描寫角度,又有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等。
(3)作用:環境在揭示人物之間種種復雜的關系、烘托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的發展、渲染氣氛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選材特點】
1.選材以小見大。題材、社會生活重大問題
2.人物形象典型。主要描寫主要人物的性格的某一方面或主要人物的情緒、心態。
3.情節有吸引力。情節發展快,前后事件緊湊,整個情節曲折新奇,突破思維定式,讓讀者吃驚。
4.結尾含蓄雋永。既在情理之中又在預料之外,言有盡而意無窮人物性格、主題結尾明朗起來。
5.反映的主題新、深、辣。
(1)所謂“新”,就是指作品表現的是新事物、新問題,有強烈的時代感;
(2)所謂“深”,就是指作品具有深度,能啟迪思想,引人回味,讓人領悟到某種哲理;
(3)所謂“辣”,就是指作品以情動人,震撼人心,深刻辛辣,一針見血。
【整體閱讀方法】
第一步:劃分層次,突破情節障礙。
厘清作品的情節脈絡,弄清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并進行概括。
第二步:關注描寫,突破形象障礙。
常見的刻畫人物的方法,還要注意富有特征的細節描寫
第三步:抓住時空,突破環境障礙。
1.小說的社會環境描寫是為了交代時代背景、社會習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2.小說的自然環境描寫包括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季節、氣候和景物等,對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有重要作用。
第四步:多方聯系,突破主題障礙。
1.聯系作品的時代背景,思考作品表現了什么時代主題。
2.從小說的標題、情節、人物入手,思考標題本身暗示(象征或揭示)了什么;小說主人公有什么“以小見大”的意義;等等。總之,要從多個角度思考作者在謳歌什么,批判什么,表達什么。
(23-24高二下·四川南充·期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文本一:
三三(節選)
沈從文
楊家碾坊在堡子外一里路的山嘴路旁。堡子位置在山彎里,溪水沿到山腳流過去,平平的流到山嘴折彎處忽然轉急,因此很早就有人利用到它,在急流處筑了一座石頭碾坊,這碾坊,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就叫楊家碾坊了。
從碾坊往上看,看到堡子里比屋連墻,嘉樹成蔭,正是十分興旺的樣子。住下看,夾溪有無數山田,如堆積蒸糕,因此種田人借用水力,用大竹扎了無數水車,用椿木做成橫軸同撐柱,圓圓的如一面鑼,大小不等豎立在水邊。這一群水車,就同一群游手好閑的人一樣,成日成夜不知疲倦的咿咿呀呀唱著意義含糊的歌。
一個堡子里只有這樣一座碾坊,所以凡是堡子里碾米的事都歸這碾坊包辦,成天有人輪流挑了倉谷來,把谷子倒到石槽里去后,抽去水閘的板,枧槽里水沖動了下面的暗輪,石磨盤帶著動情的聲音,即刻就轉動起來了。于是主人一面談著一件事情,一面清理到簸籮篩子,到后頭上包了一塊白布,拿著個長把的掃帚,追逐著磨盤,跟著打圈兒,掃除溢出槽外的谷米,再到后,谷子便成白米了。
到米碾好了,篩好了,把米糠挑走以后,主人全身是灰,常常如同一個滾到豆粉里的湯圓。然而這生活,是明明白白比堡子里許多人生活還從容,而為一堡子中人所羨慕的。
凡是到楊家碾坊碾過谷子的,都知道楊家三三。媽媽十年前嫁給守碾坊的楊,三三五歲,爸爸就丟下碾坊同母女,什么話也不說死去了。爸爸死去后,母親作了碾坊的主人,三三還是活在碾坊里,吃米飯同青菜小魚雞蛋過日子,生活毫無什么不同處。三三先是望到爸爸成天全身是糠灰,到后爸爸不見了,媽媽又成天全身是糠灰,……于是三三在哭里笑里慢慢地長大了。
媽媽隨著碾槽轉,提著小小油瓶,為碾盤的木軸鐵心上油,或者很興奮地坐在屋角拉動架上的篩子時,三三總很安靜的自己坐在另一角玩。熱天坐到有風涼處吹風,用包谷稈子作小籠,冬天則伴同貓兒蹲到火桶里,剝灰煨栗子吃。或者有時候從碾米人手上得到一個蘆管作成的嗩吶,就學著打大儺的法師神氣,屋前屋后吹著,半天還玩不厭倦。
這磨坊外屋上墻上爬滿了青藤,繞屋全是葵花同棗樹,疏疏的樹林里,常常有三三蔥綠衣裳的飄忽。因為一個人在屋里玩厭了,就出來坐在廢石槽上灑米頭子給雞吃。在這時,什么雞欺侮了另一只雞,三三就得趕逐那橫蠻無理的雞,直等到媽媽在屋后聽到雞聲代為討情時才止。
這磨坊上游有一潭,四面有大樹覆蔭,六月里陽光照不到水面。碾坊主人在這潭中養得有幾只白鴨子,水里的魚也比上下溪里多。照一切習慣,凡靠自己屋前的水,也算是自己財產的一份。水壩既然全為了碾坊而筑成的,一鄉公約不許毒魚下網,所以這小溪里魚極多。遇到有不甚面熟的人來釣魚,看到潭邊幽靜,想蹲一會兒,三三見到了時,總向人說:“不行,這魚是我家潭里養的,你到下面去釣罷。”人若頑皮一點,聽到這個話等于沒聽到,仍然拿著長長的竿子,擱到水面上去安閑的吸著煙管,望到這小姑娘發笑,使三三急了,三三便喊叫她的媽,高聲地說:“娘,娘,你瞧,有人不講規矩,釣我們的魚,你來折斷他的竿子,你快來!”
母親就從沒有照到女兒意思折斷過誰的竿子,照例將說:“三三,魚多咧,讓別人釣吧。魚是會走路的,上面總爺家塘里的魚,因為歡喜我們這里的水,都跑來了。”三三照例應當還記得夜間做夢,夢到大魚從水里躍起來吃鴨子,聽到這個話,也就沒有什么可說了,只靜靜地看著,看這不講規矩的人,究竟釣了多少魚去。她心里記著數目,回頭好告給媽媽。
有時因為魚太大了一點,上了釣,拉得不合式,撇斷了釣竿,三三可樂極了,仿佛娘不同自己一伙,魚反而同自己是一伙了的神氣,那時就應當輪到三三向釣魚人咧著嘴發笑了。但三三卻常常急忙跑回去,把這事告給母親,母女兩人同笑。
有時釣魚的人是熟人,人家來釣魚時,見到了三三,知道她的脾氣,就照例不忘記問:“三三,許我釣魚吧。”三三便說:“魚是各處走動的,又不是我們養的,怎么不能釣。”同一件事情,對待不同,原來是來人講禮,三三也講禮。
釣魚的是熟人時,三三常常搬了小小木凳子,坐到旁邊看魚上鉤,且告給這人,另一時誰個把釣竿撇斷的故事,到后這熟人回到磨坊時,把所得的大魚分一些給三三家。三三看著母親用刀剖魚,掏出白色的魚脬來,就放到地下用腳去踹,發聲如放一枚小爆仗,聽來十分歡樂。魚洗好了后,揉了些鹽,三三忙取麻線來把魚穿好,掛到太陽下去曬。到有客時,這些干魚同辣子炒在一個碗里待客。母親如想到折釣竿的話,將說:“這是三三的魚。”三三就笑,心想著:“怎么不是三三的魚?潭里的魚若不是我照管,早被村里看牛孩子捉完了。”
三三如一般小孩,換幾回新衣,過幾回節,看幾回獅子龍燈,就長大了。
(有刪改)
文本二:
小說的散文化(節選)
汪曾祺
散文化似乎是世界小說的一種(不是唯一的)趨勢。有些作者有意用“日記”“文札”來作為文集的標題,有些完全不能稱為小說的東西,則命之為“小品”。魯迅的《故鄉》寫得很不集中。《社戲》是小說么?但是魯迅并沒有把它收在專收散文的《朝花夕拾》里,而是收在小說集里的。廢名的《竹林的故事》可以說是具有連續性的散文詩。蕭紅的《呼蘭河傳》全無故事。沈從文的《長河》是一部很奇怪的長篇小說。它只是平平靜靜,慢慢地向前流著,就像這部小說所寫的流水一樣。這是一部散文化的長篇小說。
散文化小說的作者不大理解,也不大理會典型論。要求一個人物像一團海綿一樣吸進那樣多的社會內容,是很困難的。散文化小說的人像往往輕輕幾筆,神全氣足。《世說新語》,堪稱范本。
有些作者好像完全不考慮結構,寫得輕輕松松,隨隨便便,瀟瀟灑灑。蘇東坡所說的“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是散文化小說的作者自覺遵循的結構原則。
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小說開篇用大量筆墨介紹楊家碾坊及周圍環境和碾米過程,交代了故事發生的地點,以及當地的生存境遇和社會關系,為人物的出場作了鋪墊。
B.文中三三看到爸爸去世后,媽媽“成天全身是糠灰”,以孩子眼光反映生活,沖淡了生活的悲劇色彩,營造了“哀而不傷”的審美效果。
C.三三的母親在文中雖然著墨不多,但通過她圍著碾槽轉和對待別人來釣魚等情節,寫出了她的勤勞和善良,以及面對生活的樂觀與堅強。
D.“主人全身是灰,常常如同一個滾到豆粉里的湯圓”,這里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描繪了碾坊主人灰頭土臉的樣子,展示了兒童視角下的趣味。
2.下列對文本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本一中三三生活在封閉自足的環境里,她的生活和磨坊、魚等相關,她在這種簡單而自由的環境中得到快樂。
B.文本一像一幅畫卷,徐徐展開內容,詳寫了三三對釣魚者的不同態度,略寫她吹嗩吶、喂雞等事,詳略得當,輕重合宜。
C.文本一采用田園牧歌的描寫手法來描繪大自然和鄉村景象。這種描寫手法使讀者不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與寧靜,而且可以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D.魯迅的《故鄉》通篇以抒情的筆調渲染童年生活的美麗,展現了“我”回到“別了二十余年的故鄉”尋夢,又終于絕望而去的心理過程,塑造了閏土這一典型人物,因而它與散文化小說相距甚遠。
3.有人說文本一與《邊城》有很多相似之處,請簡要分析。
_
_
_
_
4.散文化小說(也稱抒情小說),是介于散文與小說之間的一種小說文體。請依據文本二的內容,分析文本一體現了散文化小說的哪些特點?
_
_
_
_
(23-24高二下·遼寧朝陽·期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金石頭
于博
石頭在奎縣是個稀罕物,尤其是個頭大的石頭。奎縣人用石頭,大到碾子石磨,小到蓋房子的柱腳石,甚至壓酸菜缸的石頭,都得去很遠的大青山里面弄,修方臺子火車站的石頭更是從外地運來的。石頭不好弄,但有個人偏愛石頭,他就是金石頭。
金石頭長得胖乎乎的,個子也不高,看起來真像一塊圓圓的石頭。但大伙叫他石頭,不僅是因為他的體形像石頭,更是因為他愛玩石頭。聽說誰家有個奇形怪狀的石頭,無論多遠他都會跑去,花多少錢也要買回來。親朋好友勸他說:“石頭能當飯吃還是能當藥吃?石頭能下崽?摟著它睡覺都硌挺。”也有人譏諷他說:“這年頭兵荒馬亂的,還有心思鼓搗那玩意!”不管旁人怎么說,金石頭只是微微一笑。
日本兵占了奎縣之后,凜太郎小隊長登門拜訪過金石頭。沒有交談幾句,金石頭就明白了小鬼子的來意,他說自己就是一個窮酸之人,雖粗通文墨,但偏愛石頭,性情也與頑石相仿,不諳世事等,算是婉言謝絕了。凜太郎心里來氣,但臉上依然堆滿笑容,“金桑,皇軍大大地尊重你,你地,隨時可以到維持會來。”金石頭搖頭說:“謝謝太君的美意,我身子骨單薄,享不了這個福啊。”可一個多月后,金石頭就服從了凜太郎的調遣。
那天夜晚,風雨交加,霹雷閃電。突然,有一個巨大的響聲傳來,震得房屋搖晃。接著,雨聲漸停,人們在不安中度過了后半夜。天亮時,人們被一條消息驚呆了,說城南門八里橋邊,從天上掉下來一塊大石頭。人們紛紛往八里橋方向跑去,遠遠就看見金石頭緊抱著一塊大石頭,全身濕漉漉的。有人喊起來:“咋的,金石頭,這是你老婆?你還摟著沒完了?”另一個人撇嘴說:“金石頭把心都交給石頭了,哪家閨女愿意嫁給他?”
大伙正起哄,突然有人一聲喊道:“走呀,看看天上的星星到底是個啥樣子!”話音一落,人們蜂擁著跑向石頭。有人納悶,嘴里直嘀咕:“星星才這么大嗎?六七個人就能抬動啊。這是星星崽子吧?”人們正七嘴八舌間,一陣摩托車聲響傳來,眾人回頭一看,急忙四散,遠遠站定。原來是凜太郎來了。
金石頭依舊抱著石頭,一動不動。
凜太郎走到石頭前,哇啦一句,一個日本兵立即走上前,伸手拽住金石頭的肩膀。金石頭慢慢回過頭,眼里放著光,他喃喃說著:“隕石,隕石,我這輩子沒白活。”凜太郎眼里也放著光,一揮手,示意手下人把老百姓聚到一起,然后他拄著戰刀訓話:“皇軍來到奎縣,是響應天數的,建立大東亞共榮圈,大大地好。你們看,星星都被感動了,下來祝賀了。”凜太郎用手指了一下隕石,“我們要把這個神圣的禮物獻給大日本天皇陛下,中國人不都說天降祥瑞嗎,這個就是。這說明了什么?說明方臺子鐵道游擊隊和大日本皇軍作對,連老天都不允許的,他們死啦死啦地有!”說完,凜太郎轉身對金石頭說:“金桑,你是專家,我請你負責向天皇獻禮這個事宜。你地拒絕,死啦死啦地。完成了就是大大地良民,有功!”
金石頭沉默不語,半晌,他轉身默默地走到隕石前,伸手輕輕地撫摸著隕石,良久,他沖凜太郎點點頭,表示同意,但他提了一個要求,要對石頭處理一下。金石頭說:“好石頭有三個特征,一是天然美,所謂天授地設,璞金渾玉。二是要有靈魂。此石威武靈動,已然采得天地之靈氣,吸納日月之精華。三是形狀、品質、成色都好。這樣的石頭才無可挑剔。”凜太郎挑起拇指,說:“吆西,吆西。你地怎么處理?”“刻四個字。”“什么字?”“武運久長。”“哈哈哈,吆西,金桑,你地大大地好,升官地有!”
凜太郎心滿意足,跨上摩托車走了。圍觀的鄉親們一陣唏噓,緊接著一團團泥巴朝著金石頭飛去,有的落在隕石上,有的打在金石頭身上。金石頭原地站立,一動也沒動。
兩天后,“武運久長”四個字刻好了,梅花篆字,煞是好看。凜太郎拍著金石頭的肩膀,表示特別滿意。金石頭今天梳洗得干干凈凈,衣服也煥然一新,只是表情平靜,看不出什么異樣。凜太郎一揮手,十幾個日本鬼子費時一個時辰,艱難地把隕石抬到了汽車上。凜太郎坐進駕駛室,對金石頭一揮手,“你地上車,新京地干活。”金石頭點點頭,靈巧地攀上了后車廂,與押運的幾個日本士兵并肩而立。
汽車發動,掛擋,加油,啟動,不一會兒就走遠了。正當要消失在人們視線里的時候,突然聽到一聲巨響,隨之竄出一團火光……拉石頭的汽車爆炸了。
鄉親們這才恍然大悟,金石頭以刻字為由頭,在隕石上鑿了窟窿填進了炸藥,炸死了小鬼子。可是如何弄的炸藥、如何鑿石填藥、如何引爆的,不得而知,只是暗暗佩服金石頭是個高人,只可惜他也被炸死了!
不過后來有人信誓旦旦地說,金石頭在爆炸前跳車了,他現在就在方臺子鐵道游擊隊那里。方臺子火車站的鐵路工人成立了專門打鬼子的游擊隊,早已遠近聞名。那塊大石頭根本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一切都是金石頭和游擊隊事先設計好的。
大伙紛紛點頭,相信金石頭一定活著!
(有刪改)
5.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小說通過寫親朋好友對金石頭不計代價購買石頭行為的不理解,正面表現了金石頭對石頭的癡迷及其性格的淡然。
B.凜太郎脅迫金石頭負責將隕石獻給日本天皇,是想借隕石墜落一事來宣揚自己的侵略行為是正義的。
C.小說寫金石頭聽從凜太郎的調遣,表現了金石頭妥協的一面,這與后文其英勇行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D.汽車爆炸后,鄉親們對金石頭的做法恍然大悟,也揭示了金石頭此次是團體行動及其鐵路游擊隊員的身份。
6.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小說開端著重介紹了奎縣石頭資源的稀缺,交代了故事的發生地點,引出了后文對主人公金石頭的介紹。
B.小說將金石頭與日本人周旋的情節寫得跌宕起伏,并通過這一情節將金石頭的聰明智慧表現得淋漓盡致。
C.金石頭向凜太郎介紹好石頭的特征是想展示自己對石頭的鉆研之深,照應了前文對金石頭癡迷石頭的介紹。
D.本文與課文《黨費》都以扣人心弦的戰斗故事,展現了革命斗爭的艱險及中國人民英勇頑強的抗爭精神。
7.前文已有多處細節暗示金石頭想利用隕石作“文章”,請從文中找出三處并簡要分析。
_
_
_
_
8.小說以大伙相信金石頭活著結尾有什么好處?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
_
_
_
_
(23-24高三下·廣東廣州·階段練習)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民謠
王堯
我坐在碼頭上,①太陽像一張薄薄的紙墊在屁股下。
河水從西向東流過。大船,小船,木船,機船,偶爾也有竹筏蕩過。我愛聽搖櫓的聲音,像八哥兒鳴叫。如果是清晨,你坐在碼頭上,你會看到水的流向,無船駛過時,河水單純而自由。河水特別清澈時,你可以看到臨近岸邊的水草也在水中微微向東傾斜,小魚在水草之間游弋。水面的寧靜不是魚兒的漣漪打破的,是最早有人到碼頭淘米的聲響。淘籮在水中晃動,蕩漾出夾帶塵埃的米水。這時,有魚兒過來了。你屏住呼吸,將淘籮輕輕沉入水下,魚兒進來了,吮吸著乳白色的米水。不急,再過幾秒,瞬間你將淘籮提出水面,三五條小魚兒在米上跳躍。米水在河里散開時,如云如絲。如果這一天我起早淘米了,我會把淘籮再沉入水中,讓小魚兒回到河里。小魚兒吮吸著米水,像蠶兒剪裁桑葉。
5月,持續一個月的大雨沖垮了河水的單純與自由。從麥田淌到河里的水染黃了河面。河水黃了,河面上開始漂著死魚。昨天下午,懷仁老頭兒撐著船,打撈浮起的死魚。他說,②魚是死的,煮熟,人吃了,魚兒就是活的。老頭兒要我拿幾條回去,我沒有要,老頭說:“你是個呆子。”
從4月到5月,小雨之后是大雨,大雨之后是暴雨,麥子在水中七零八落。凡是空地都鋪滿麥秸,不必用腳踩,霉味肆無忌憚地沖出來,鉆進所有人的鼻孔,我們這個村子的人在一個季節都失去了正常的嗅覺。你若是把腳踩在麥秸上,霉氣就會在水泡中熱乎乎地張揚出來。你盯著路上的麥秸,眼睛會發花,霉氣嗆出了眼淚,時間久了,腦子像中毒一樣迷亂。想來,那些在空中飛翔的鳥兒也一樣聞到了霉味,它們逐漸從我的天空中消失,它們一定飛到了沒有霉味的遠方。
外公的船也許快到西泊了,我屁股下那張紙好像也被風吹飛了。
從大碼頭上岸,是一大塊空地。老人說是村口,不老的人說是供銷社門口,現在好像都說是供銷社門口了。門前的空地,仍然舞龍燈,搭臺唱戲,但一年只舞一次龍燈,戲臺子也搭不了幾次。這塊空地成了鄉村日常生活的舞臺,它敞開著,各色人等從這里走過,停下,在這里聚集,也在這里散伙,從那時,一直到現在,只是臺上表演的內容不同。我第一次表演,也是在這里。
根叔一直說我第一次登臺是他扶我站在椅子上的。根叔比劃著說:“你當時這么高,芝麻稈一樣高。”他說話時的聲音悶在鼻子里。芝麻稈參差不齊,我是高的那一根。根叔再次比劃時,我的個子已經高出天井里的那棵桃樹了。桃樹是去年栽下的,好像沒有我長得快。奶奶說,這孩子瘋長了。
如果以供銷社為中軸線,供銷社東邊的巷子叫東巷,因為大隊部在這條巷子里,大家又稱它大隊巷子。
莊上的每條巷子都鋪了磚頭,即使臨近東泊的那條巷子也是整齊的磚頭小路。西頭老太,也就是我母親的奶奶,她說這幾條巷子是她嫁到莊上那年秋天重新鋪的:③“這些磚頭燒得很老,我嫁過來時鋪的,還是那個樣子,你看多少年了。”
“村莊”這個詞在多數地方往往是連在一起說的,可我們不是這樣,村是由莊和舍組成的。莊子之外的地方叫舍,舍在農田之中。莊上的房子幾乎都是瓦房,一色的青磚小瓦,舍上的房子幾乎都是草房,墻是半磚半土,更早之前全是土坯墻。土墻上的小眼子是蜜蜂的棲息之地,它們會從那里出發,飛向周邊的田野,去親近遍地黃燦燦的菜花和綠油油的麥苗。我們幾個小伙伴在太陽當頭,或在太陽西沉時,拿一只小的藥瓶子,瓶口對準土墻的小眼子,過不了多久,蜜蜂就會鉆進瓶子里,若是長久不出來,就用麥秸或者青草在眼里挖一下,隨即把瓶口貼近小眼子,蜜蜂便倉皇撞進瓶中。我們用大拇指蓋住瓶口,聽蜜蜂在瓶子中嗡嗡叫。
土墻里的籽還會長出我們叫不出名字的草和藤。土墻像老人發黃的臉,草和藤是頭發和胡須。我看到成片的土坯房,是在姨奶奶家。住在姨奶奶家土坯墻草屋頂的房子里,如同睡在田邊的瓜棚下一樣,又好像泡在井水里一般,有透心的清涼。
土坯房越來越少了,開始流行用紅磚洋瓦造房子。小青磚砌墻是實的,紅磚砌墻是空的,叫鴿子窩。勇子家的房子就是鴿子窩。舍上有點錢的人家造房子,兩面的山墻和后墻用紅磚砌鴿子窩,前墻則用小青磚,大人說門面要講究的。莊上的路用小磚鋪成,叫巷子;舍上的路也叫巷子,只是在泥地上散落了一些碎磚瓦。住在舍上的人家,走出來的樣子和莊上的人家也不大一樣,舍上的人整天被風吹,臉黑,鞋子上爛泥多。
莊在舍的簇擁之中,大隊部、大會堂、學校、商店、文化站、理發店,賣肉賣魚修鞋修傘的攤子等,都在莊上。莊和舍標志了村子文明的等級,只有舍沒有莊的村子都是小村子,而且幾乎都是特別貧窮的村子。兄弟分家,沒有誰想住到舍上,只好抓鬮。姑娘出嫁,沒有不想嫁到莊上的,所以兄弟們都想住在莊上。莊前莊后,一水之隔,向南或者向北,就是舍上了。一樣的太陽照耀著,南河是那樣的明亮,北河是那樣的陰沉。
村中有莊,有舍,舍圍著莊轉,莊圍著鎮轉,鎮圍著縣城轉,這就是通常的社會秩序。
④有一天,我們村莊的秩序被打破了。
(節選自王堯《民謠》)
9.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開篇描寫了河上的船只、竹筏,水草間游弋的小魚和村民在碼頭淘米的情景,呈現了一幅富有詩情畫意的水鄉風景圖。
B.文中寫到五月的大水使空氣中彌漫著麥子發霉的味道,河水泛黃之后漂浮著的死魚,使作品蕩漾著一種濃烈的鄉愁的情緒。
C.無論寫自己身體的長高,還是捉蜜蜂的場面,都沒有明顯的快樂的色彩,這是用成年的眼光對往日的回憶進行了情感的過濾。
D.小說中“供銷社”“大隊部”“文化站”等詞,具有鮮明的時代印記,也預示著村莊原有的秩序將會被時代洪流沖擊。
10.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句子①中將陽光的亮色比喻成紙張的厚薄,讓人感受到太陽光的存在和溫暖,“墊在屁股下”,化解了太陽的崇高。
B.句子②屬于人物的間接引語,非常簡潔,富有哲理,魚的生死的悖論體現了懷仁老頭對生活的某種獨到理解。
C.句子③中的“還是那個樣子”,奶奶飽含滄桑的回憶既體現了村莊的悠久歷史,又體現了古老村莊的停滯不變。
D.句子④中“秩序”與《鄉土中國》中的“禮制秩序”不同,這里主要指村莊的地理格局和莊、舍代表的文明等級。
11.選文是如何敘述鄉間的故事的?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_
_
_
_
12.有人說:“明凈的語言與壓抑的生活之間的張力,是《民謠》最鮮明的詩學特質。”請結合選文談談你的理解。
_
_
_
_
(23-24高一下·湖南常德·期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萬年青
馮驥才
才西門外往西再走三百步,房子蓋得就沒規矩了,東一片十多間,西一片二三十間,中間留出來歪歪斜斜一些道兒好走路。有一個岔道口是塊三角地,上邊住了幾戶人家,這塊地迎前那個尖兒,沒人要。
住在三角地上的老蔡家拿它開一個小雜貨鋪。這一帶沒商家,買東西得走老遠。如今有了這個吃的穿的用的一應俱全的小雜貨鋪,方便多了,而且漸漸成了人們的依賴。有人便給這小雜貨鋪起個好聽的名字,叫“萬年青”。老蔡家也喜歡這店名,求人刻在一塊木板上,掛在店門口的墻上。
老蔡家在這一帶住了幾輩子,與這里的人家都是幾輩子的交情。這種交情最金貴的地方是彼此“信得過”。信得過可不是用嘴說出來的,嘴上的東西才信不過呢。這得用多少年的時間較量,與多少件事情較真,才較出來的。日常生活,別看事都不大,可是考量著人品。
老蔡家有個規矩,從日出到日落,一年到頭,除了過年,無論什么時候,店門都是開著的,決不叫鄉親們吃閉門羹。這規矩是老蔡家自己立的,也是立給自己的,自己說了就得做到。現在萬年青的店主是蔡得勝,他是個死性人,祖上立的規矩,他守得更嚴更死。
這規矩,既是萬年青的店規,也是老蔡家的家規。雖然老蔡家沒出過狀元,沒人開疆拓土,更沒有當朝一品,可是就憑這天下獨有的店規家規,一樣叫人敬佩,臉上有光。老蔡走在街上,鄰人都先跟他打招呼。
一天,老蔡的堂兄砸斷了腿,他必須要去一趟,大約要五天,可是鋪子就沒人照看了。他兒子在北京當學徒,正得老板賞識,不好叫回來。他老婆是女人家,怵頭外邊打頭碰臉的事。這怎么辦?正在這時候,發小馬得貴來看他,聽他說起眼前的難事,便說他一個遠親在北洋大學堂念書,叫金子美,現在放暑假,回家一趟得花不少錢,便待在學堂沒走,不如請來幫忙。
老蔡把金子美約來一見,這人二十多歲,白凈臉兒,戴副圓眼鏡,目光坦誠,說話不多,有條有理,看上去便叫人放心。尋思一天后,便把萬年青交給他了。說好五天,日出開門,日落關門,誠心待客,收錢記賬。老蔡家的店鋪雖小,規矩挺多,連撣塵土的雞毛撣子用完了放在哪兒都有一定的規矩。金子美腦袋像是玻璃的,放進什么都清清楚楚。老蔡交代完,又叮囑一句:“記著一定守在鋪子里,千萬別離身。”
金子美笑道:“放心吧!”
老蔡咧嘴一笑,把萬年青放心地交在他手里了。
金子美剛天亮就趕到萬年青,一切遵從老蔡的交代。從早到晚一直盯在鋪子里,沒出半點偏差。他一天三頓都在店里吃自帶的干糧。一連三天,一切相安無事。
轉天一早剛到了萬年青,一位同室學友找來說,來了一個洋人,喜歡攝影,來拍他們的學堂。北洋大學堂是中國首座洋學堂,洋人有興趣,洋人說他不能只拍場景,還要有人。放暑假了,學堂沒幾個人,就來拉他。金子美說店主交代這鋪子白天不能關門,不能叫老主顧吃閉門羹。學友笑了,說:“誰這么死性子,你關門了,人家不會到別的地方去買?”他見金子美還在猶豫,便說:“你關了一會兒門怕什么,他也不會知道。”子美覺得也有道理,就關上門,隨著學友跑到大營門外運河邊的北洋大學堂。
金子美頭一次見到照相匣子,見到怎么照相,并陪著洋人去到學堂的大門口、教室、實驗室、圖書館、體育場一通拍照,還和幾位學友充當各種角色。大家干得高興,玩得盡興,直到日頭偏西,趕回城西。他走到街口,面對著關著門黑乎乎的店鋪,一時竟沒認出來。待走近了,認出這閉門的小店就是萬年青,心里有點愧疚。他辜負了老蔡。由于一整天沒開門,一個銅錢的收入也沒有,這不虧了人家老蔡了嗎?他便按照前三天每日售貨的錢數,從鋪子里取出價錢相當的貨品,充當當日的售出;再從自己腰包里拿出相當貨價的錢,放在錢匣子里。這樣一來,便覺得心安了。
再過一天,老蔡回來了,金子美向他報了太平,然后拿出賬目和錢匣子,錢貨兩清。老蔡原先還有些莫名的擔心,這一聽一看,咧開滿是胡茬的嘴巴笑了,給子美付了工酬。子美說:“這么多錢都夠回家一趟了。”
這事便結了。可是還沒結。
一天,金子美忽接到老蔡的信兒,約他去萬年青。老蔡弄幾個菜半斤酒擺在桌上,沒別的事,只為對子美先前幫忙的事,以酒相謝。老蔡沒酒量,子美不會喝,很快都上了頭。老蔡說:“我真的挺喜歡你。像你這種實誠人,打燈都沒法找。”
子美為了表示自己人好,心里一激動,便把他照看鋪子時,由于學堂有事關了門,事后怕虧了老蔡而掏錢補款的事說了出來。他認為老蔡會更覺得他好。誰想到老蔡聽了,臉上的笑意登時沒了,酒意也沒了,直眉瞪眼地看著他。好像他把老蔡的鋪子一把火燒了。
“您這是怎么了?”他問。
“你關了多長時間的門?”老蔡問,神氣挺兇。
“從早上,我回來的時候……天快黑了。”
“整整一天?一直上著門板?”
“上了呀,我哪敢不關門就走。”
靜了一會兒。忽然,老蔡朝他大叫起來:“你算把我毀了!我跟你說好盯死這鋪子絕對不能離人、絕對不能關門!我祖上三代,一百年沒叫人吃過閉門羹!這門叫你關上了,還瞞著我,我說這些天老街坊見了我神情不對。你坑了我,還坑了我祖宗!你——給我走!”老蔡指著門,他從肺管子里呼出的氣沖在子美臉上。
子美不明白發生了什么。他驚訝莫解,但老蔡的憤怒與絕望,使他也無法再開口。老蔡的眼珠子瞪出了眼白,指著門的手劇烈地抖。他慌忙退身出來。
這事沒人知道,自然也沒人說,但奇怪的是,從此之后,這一帶人再也沒人說老蔡家的那個“家規”了;萬年青這塊牌子變得平平常常了;原先老蔡身上那有點神奇的光也不見了。
一年后,老蔡得了病,治不好,躺在家里開不了店,雜貨鋪常常上著門板,萬年青不像先前了!過了年,兒子把他接到北京治病,老伴也跟著去了,居然再沒回來。鋪子里的東西漸漸折騰出去了,小磚房空了,閑置一久,屋頂生滿野草,像個野廟荒屋。那塊“萬年青”的店牌早不知什么時候沒了。再過多半年,老蔡的兒子又回來一趟,把這小屋盤了出去,小屋的新主人開一個早點鋪,炸油條,烙白面餅,做大碗豆漿,熱氣騰騰,香氣四溢,就像江山社稷改朝換代,又是另一番景象。
(有刪改)
13.下列對小說的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老蔡從過去的“臉上有光”到現在的“光不見了”,“萬年青”也由百年招牌變得平常,這悲劇式的結局令人唏噓感慨。
B.老蔡對撣塵土的雞毛撣子用完了放在哪兒都有一定的規矩,作者這樣寫是突出他做事死板、不知變通的一面。
C.老街坊對老蔡的態度前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由熱情變得冷淡,表明之前建立的信任感已不復存在。
D.文章最后將小店改換門面比喻成“江山社稷改朝換代”,大詞小用,語帶詼諧,用輕松的筆調,表現了對雜貨鋪關門的惋惜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14.“你坑了我,也坑了我祖宗”,老蔡在得知真相后的指責令金子美羞愧與驚訝,但金子美卻不能理解老蔡為何怒不可遏。請你根據小說內容簡要分析老蔡怒不可遏的原因。
_
_
_
_
15.小說以“萬年青”為題,好在哪里?請結合小說進行探究。
_
_
_
_
命題趨勢
真題詳解
知識速查清單
精選好題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花垣县| 乡宁县| 犍为县| 莫力| 西充县| 鄂托克旗| 建平县| 乌拉特中旗| 清远市| 新乡市| 合作市| 吴旗县| 萨迦县| 台江县| 青神县| 宁阳县| 临沭县| 池州市| 蕉岭县| 泰来县| 祥云县| 永嘉县| 浮梁县| 大姚县| 青阳县| 五河县| 成武县| 阿拉尔市| 阳春市| 个旧市| 吴忠市| 玉树县| 三原县| 长沙市| 荥经县| 秦皇岛市| 正宁县| 绩溪县| 淮滨县| 炉霍县| 尼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