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4課人民解放戰爭》教學設計思路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內容
本課立意是通過展現中國共產黨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以及解放戰爭的進程 和主要戰役,凸顯中國共產黨的政策與戰略決策的果斷與英明,分析中國新民主 主義革命獲勝的主要原因,幫助學生感悟得民心,是一個政黨取得執政地位的根 本原因。
本課設置四個子目。解放戰爭這段歷史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其一,國共兩 黨圍繞未來如何建設國家的問題進行較量,其二,關系中國命運的戰略決戰、人 民解放戰爭走向勝利,第一階段對應第一子目,第二階段對應第二、三、四子目。
欄目內容設置的考慮上:本課導入以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政府前往原日本 占領區進行接收的史實作為導入,配以當時報紙關于接收區混亂狀況的報道,意 在說明經歷了14年抗戰,全國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接收淪陷區的官員沒有讓 老百姓看到希望的曙光,只顧貪婪的搜刮財富,中飽私囊,國民黨政權的腐敗以 使他失盡民心,由此引入新課的學習。
歷史縱橫:第三子目是國民黨政權的統治危機,正文敘述了國統區在經濟方 面崩潰的種種表現及其原因,本課在此處設置歷史縱橫,補充說明國民黨在政治
方面的危機,并以第二條戰線來強調其本質和重大意義及國民黨統治區人民折起 的聲勢浩大的愛國民主運動,有力配合了解放區的斗爭。
史料閱讀:第二子目是全面內戰的爆發,結合正文國民黨軍隊在數量、軍事 裝備、后備資源以及外來資助等方面都明顯超過中國共產黨的敘述設置了一則史 料閱讀,提供了1946年7月全面內戰開始時國共雙方在軍隊數量方面的基本數 據;第四子目的一則史料閱讀提供了1947年9月6日《中央關于徹底平分土地 問題給中央工委的復示》;第四子目的兩則史料閱讀補充1948年底,國共雙方 軍隊數量的對比。
學思之窗:第一子目設置學思之窗欄目,以補充抗戰勝利后,中國民主黨派 對于中國命運和前途的思考,并用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民主黨派的建國主張,這既 體現當時國民向往和平民主的新生活,同時也揭示出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是 民心所向,得到廣大民眾擁護,與國民黨的—黨專政形成鮮明對比。
思考點:本課在第三子目、第四子目設置思考點,意圖讓學生結合正文內容、 圖片信息和史料,在課堂上快速思考,簡明扼要總結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統治崩潰 的主要原因。
2.核心概念解讀
按照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主題):新民主主 義革命的勝利。
第二層次(線索):(1)中國共產黨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以及解放戰爭的 進程和主要戰役(2)國民黨假和平真內戰的政策以及軍事上的失利和國統區危 機表現
第三層次(具體史事):重慶談判、雙十協定、全面進攻、重點進攻、制憲 國大、第二條戰線、土地改革、三大戰役、七屆二中全會、北平談判、渡江戰役
二 、教學立意
(一)課程標準
課標要求:“通過了解全面內戰的爆發及人民解放戰爭的進程,分析國民黨 政權在大陸統治滅亡的原因,探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 和意義。“
(二)教學目標
通過了解全面內戰的爆發及人民解放戰爭的進程,分析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 治滅亡的原因。探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和意義,激 發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難點:
依據教參,本課重點是:重慶談判,解放戰爭主要進程,中國共產黨領導人 民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意義。
難點: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治覆滅的原因,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 命勝利的原因。
三、教學流程
(一)教學基本流程 1.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觀察兩幅圖片,左圖是渡江戰役;右圖是人民解放軍開進南京。思考兩幅圖 片反映的是什么戰爭 這場戰爭是如何爆發的 最后的結果如何 導入新課。
2.創設情境,講授新課
教師可通過問題、圖片、視頻創設立體情境建構學習體系,例如在講“爭取 和平民主的斗爭”內容時,可以采取如下方法進行引導:
問題情境:結合教材內容及所學知識,指出重慶談判和政治協商會議的歷史 背景、經過和結果如何 自主學習重慶談判背景、時間、結果。政治協商會議時 間、代表、結果。再以圖片輔助情境。
講“全面內戰的爆發”,創設問題情境:結合教材內容及所學知識,指出解 放戰爭是如何爆發的 中國共產黨又是如何粉碎國民黨的進攻的
自主學習:內戰爆發,總結粉碎國民黨全面進攻方針、時間、結果。粉碎國 民黨重點進攻的背景、方針、結果,再輔助以視頻情境。
講“國民黨政權的統治危機”時,創設問題情境:結合教材內容及所學知識, 指出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政權的統治危機有哪些表現 影響如何
自主學習:濫發紙幣的背景、表現、影響,官僚資本的壓榨表現、影響,一 黨專政獨裁的表現、影響。再以圖片輔助情境。
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時,創設問題情境1:結合教材內容及所學知 識,指出解放區土地改革如何進行 其影響如何 自主學習時間、地點、內容、 影響。
問題情境2結合教材內容及所學知識指出從戰略進攻到戰略決戰的過程 自主學習:戰略進攻時間、表現,戰略進攻首先選中原的原因;戰略決戰的表現、 影響等。
問題情境3:結合教材內容及所學知識,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了爭取中國革命 的最后勝利做出了哪些努力 自主學習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的召開、內容;北平和 談背景、談判經過、結果渡江戰役經過、結果。
問題情境4:結合教材內容及所學知識,指出人民解放戰爭取得勝利的原因 及意義
自主學習原因、意義,以圖片和視頻輔助以上情境創設。
將情境創設和自主學習結合,貫穿整個學習過程,既體現教師的指導作用, 又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習和整合知識的能力。
3.合作探究,深入思考
在情境創設的基礎上,學習每一子目的重點內容,都可結合合作探究的方式, 深刻理解掌握重難點知識。
探究1:抗戰勝利后國共兩黨的政治斗爭,據史料概括蔣介石發起談判的原 因及真實目的、為實現“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的目標,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 共產黨進行過哪些努力和斗爭
探究2:解放戰爭時期國民政府統治的腐敗 探究3: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基本經驗
通過合作探究,鍛煉學生的思維和歸納總結能力,在合作探究中探尋和領悟 歷史背后深層次的認識和規律。
4.建立體系,課堂小結。從主題出發,按照教材4個子目前后內容聯系,以 圖表形式建立知識框架,提取重點。
(二)教學總結反思
我們需要站在歷史的長河和時代的高度,重新來審視和反思這場戰爭,分析 探討國共兩黨在這場戰爭中的得與失以及留給我們的啟示。當下中華民族正走在 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更需要海峽兩岸的領導人以更大的政治智慧,站得更高,看 得更遠,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統一。
(三)學習評價建議
學習評價重在測評學生對問題的論證。本課重點是重慶談判,解放戰爭主要 進程,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意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及時 發現問題,調整教學。課后針對重點問題,通過學生學術交流、搜集資料、教師 答疑等方式解決。
四、教學延伸
教師課后可以適當地補充這一時期全國政治、經濟、軍事概況。學生通過搜 集相關資料,全面看待解放戰爭,國民黨的失敗不僅是軍事上的失敗,中國共產 黨的勝利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展開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