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課西漢與東漢——大一統國家的鞏固 設計思路《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要求了解兩漢政權更迭的歷史脈絡, 了解漢朝削藩、開疆拓土、尊崇儒術等舉措,認識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在 中國歷史上的意義,通過了解兩漢后期社會矛盾和農民起義,認識兩漢衰亡的原 因;認識兩漢時期思想文化及對外交往領域的新成就。本課內容包括從公元前202年到220年的中國歷史,歷經西漢、新朝、東漢 三個時期,這是中國大一統國家的鞏固時期,簡要敘述了兩漢王朝由弱變強、盛 極而衰的發展歷程,展現了兩漢的政治、經濟、文化、民族關系、對外關系發展 的各項成就,探究了王朝興衰的經驗教訓。本課內容,學生通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基礎,但還缺乏全面 系統的理解。高中階段,學生的求知欲更為強烈,理性思維逐漸形成,在教學過 程中應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教師適當引導,通過各種史料并借助現代化教學手 段,展現兩漢歷史的演進發展,探討歷史經驗和教訓,在這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歷 史核心素養。教學目標1.運用唯物史觀分析兩漢初期統冶政策變化的背景、內容和意義,使學生對 兩漢建立和社會發展歷程形成全面、客觀的認識,提高學生運用唯物史觀解釋歷 史的能力。2.通過史料研讀、合作交流,學習兩漢國力不斷提升、經濟社會文化不斷發 展、以及對外影響力不斷加強的史實,加深學生對兩漢歷史地位的理性認識,激 起學生對中國歷史文化的高度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升華家國情懷。3.通過分析兩漢強盛和衰弱的原因,認識社會發展中政治、經濟、文化、民 族關系、對外關系等因素之間的關系。重點難點1.重點:文景之治,漢武帝的措施,光武中興,兩漢人民創造的燦爛文化成就。 2.難點:西漢政治制度演變及產生的影響。教學活動過程教師展示材料:投影劉邦的《大風歌》,由學生齊聲朗讀,體會詩歌所反映的情 感。大風起兮云飛揚,成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劉邦《大風歌》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欣賞《大風歌),并思考作者在詩中抒發的情感。這首詩語言樸實,氣勢豪邁,抒發了作者遠大的政治抱負,也表達了他對國事憂 慮的復雜心情。他憂的是什么 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他一手締造的漢朝又是怎樣 發展演變的 以此導入兩漢歷史的學習,回顧這段對中華文明影響深遠的歷史。【設計意圖】導入劉邦的《大風歌》,既契合本課教學內容,又與家國情懷相結 合;以問題探究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1.導人學習任務—: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1)西漢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2)西漢初年的統治措施材料1秦末漢初大事年表時間 大事公元前210年 始皇巡游,七月,死于沙丘公元前209年 七月,陳勝、吳廣起義于薪縣大澤鄉,旋入陳,陳勝稱王,號張 楚。九月、劉邦起兵于沛,稱沛公。項梁與兄子羽起兵于吳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戰公元前206年 楚漢戰爭爆發公元前202年 劉那率兵圈項羽于壤下,羽突圍走鳥江,白列死。二月,劉那稱 帝,是為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都長安公元前200年 公元前200年十月,漢高帝自將去匈奴于乎城,被圍于白登公元前198年 公元前198年高帝取家人子”為公主,以妻單于,與匈奴和 親,并開關市材料2漢興,接秦之弊,諸侯并起,民失作業,而大饑懂。凡米石五千,人相 食,死者過半。……天子不能具醉駟,而將相或柔牛車。——班固《漢書 ·食貨志》教師活動:指導學生根據材料分析西漢初年社會背景及統治措施。 學生活動: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結合課本知識回答。經過秦暴政和秦末農民大起義,社會殘破,經濟凋敝,人口減少,國力衰弱。 漢初統治者政治上承秦制,郡國并行;思想上,尊奉黃老無為思想;經濟上,實 行“與民休息”政策。教師活動:指導學生思考西漢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政策與秦朝不同的原因,探究 歷史經驗教訓的吸取對新王朝的影響。學生活動:討論得出漢初統冶集團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訓,采取了一些新的舉措, 而這些舉措有利有弊:休養生息使生產恢復,社會穩定;郡國并行導致王國問題 的出現,危害中央集權。【設計意圖】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史料研讀的方式,有利于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也 可以培養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的能力。通過比較西漢初年統治措施與秦朝的制度, 辯證分析對秦朝制度反思產生的影響,使學生認識到中國古代政治文明就是在不 斷的反思和改進中前進。(3)文景之治材料3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亞六十 載之間,至于移風易俗,繁民醉厚。周云成康,漢言文景,美矣!——班固《漢書 ·景帝紀》材料4漢興七于余年間,國家無事。……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 之乘,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司馬遷《史記 ·平準書》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根據材料分析西漢初年統冶措施產生的影響。學生活動:學生根據材料并結合課本知識,得出西漢初年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果。文帝、景帝在位期間,經濟得到了明顯恢復,社會穩定,史稱“文景之 治”。中國古代把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經濟發展、人民安居的社會稱為太平盛 世,也就是冶世。西漢前期的文景之治,就是封建大一統王朝創立以后的第一個 太平盛世,為漢武帝的大一統奠定了政治和物質基礎。【設計意圖】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史料研讀的方式,培養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的能 力。通過史料展現文景之治的社會狀況,綜合分析評價文景之治的歷史影響,使 學生體會中國古代的政治智慧。2.導人學習任務二:漢武帝時西漢的強盛一部叫作《戰狼》的電影熱映,燃起了無數國人的愛國熱情。電影中有一句 臺詞叫作“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許多觀眾在聽了這句話以后,都顯得激情 澎湃。這句霸氣的話是誰說的 很多人誤以為是漢武帝說的,實際上是漢元帝時 期的陳湯說的。為什么很多人第一個就想到漢武帝呢 因為大漢朝威震四方就是 從漢武帝時期開始的。漢武帝是如何使西漢王朝實現強盛的呢 材料1 漢武帝于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采納中大夫主父偃的建議,須布“推 愿令”。規定諸侯王除由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他諸子都在王國范圍內分到封地, 作為侯國。…從此,“大國不過十余城,小侯不過數十里”。封國越分越小,勢 力大為削弱。——朱紹侯《中國古代史》材料2 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毀,有常治所。常以秋分行部,御史為駕四封乘 傳。到所部,郡國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條。——顏師古《漢書注》材料3 自從鹽鐵官營后,漢政府增加了收入。所以桑弘羊說:“當此之時, 四方征暴亂,車甲之費,克獲之賞,以億萬計,皆贍大司農。此皆……鹽鐵之福 也。”——朱紹侯《中國古代史》材料4 漢初經過七十年的休養生息,地主階級的統治已經鞏固,社會經濟有 了新的發展,無為而治的黃老思想,已不能適應地主階級的要求。主張加強君主集杖、實現大一統的儒家思想便起而代之。于是,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即用經過董仲舒改造過的儒學思想,作為統治思想。——朱紹侯《中國古代史》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閱讀材料并根據課本內容,討論漢武帝采取的統冶措施。學生活動:結合課本知識討論并整理。①政治上,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問題。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設立 中朝,建立察舉制,設立刺史,任用酷吏打擊豪強地主。②經濟上,改革幣制,實行鹽鐵官營,推行均輸平準抑制工商業者,頒布算 緡、告緡令,向他們征收財產稅。③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而使儒學成為封建統冶階級的正統 思想。④軍事上,反擊匈奴。⑤對外關系上,張騫通西域,開辟絲綢之路。【設計意圖】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史料研讀的方式,借助豐富的史料,具體展現漢 武帝時期在各個方面的政策調整,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也可以培 養學生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的能力。材料5中國人沿著從中國西北部經中亞直達黑海和繁凡特諸港口的著名的絲綢 之路,來回販運各種商品。中國主要出口絲織品,也出口肉桂、大黃和優質鐵。 作為回報,中國也得到了各種物產,如來自中亞的毛皮、毛織品、玉石和牲高, 來自波羅的海的琥珀,以及來自羅馬諸省的玻璃、珊瑚、珍珠、亞麻布、羊毛織 品和黃金,其中黃金占首位。——[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為配合對匈奴的戰爭,漢武帝派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辟了中西交通道路, 大大促進了西域與中原政治經濟文化的聯系。中國的絲織品沿著這條道路傳向中 亞、西亞、歐洲和北非。這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3.導入學習任務三:東漢的興衰(1)東漢建立的背景材料1 但是王莽的變法,尤其是他一再發桿新幣并使黃全國有的政策,導致了 經濟混亂。不僅如此,公無11年,黃河改道,曲山東半島南面從海,凌大量農 田,使千百萬農民從離失所,無以果腹的農民,深受財政改革之苦的地主,王葬 視為基杖者的懦生,以及西漢劉氏皇族的成員,均加入丁倒王大軍。劉秀(光帝, 2557年在往)了最終的家。——[美]伊沛霞(劍橋括圖中國 史》教師活動:25年西漢宗室劉秀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東漢是繼西漢后又 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東漢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建立的 請學生仔細閱讀課本, 找出從西漢末年到東漢建立的歷史背景。學生活動:討論回答。西漢末年政治黑暗,土地兼并嚴重,階級矛盾激化;王莽改制失敗;綠林、赤眉 大起義。(2)光武中興教師活動:指導學生根據課本內容,討論漢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影響。 學生活動:結合課本知識討論并整理。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改革官制;經濟上恢復三十稅一,實施度田,釋放 奴婢;思想上提倡文教,實行“柔道”。東漢經“光武中興”,社會的經濟有了 一定的恢復,文化進一步發展,興建太學,學術氣氛濃厚。但是東漢不抑豪強, 導致地主豪強的田莊經濟發達,東漢社會發展潛伏著危機。(3)東漢后期的統治材料2 但2世紀時宮中爭斗不斷,身為奴才的官官與外戚爭杖,稱霸宮 廷。……124年,一伙官官發動政變,將一個任其擺布的孩童推上皇位。159年, 漢桓帝借助官官之力驅逐外威,官官自此大杖獨攪。抗議的朝廷官員受到迫 害。…農民土地逐年減少,地方豪強勢力日大,逃稅者越來越多,政府的財源日 益枯竭。由于朝綱混亂,政府在災荒發生時已越來越無力向災民提供救濟。…… 184年,大規模的起義爆發。——[美]伊沛霞《劍橋括圖中國史》材料3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范嘩《后漢書 ·皇甫嵩朱俊列傳》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分析材料所呈現的口號是哪次農民起義提出的、指導學生根 據材料結合課本內容,討論東漢后期的社會危機,探究東漢末年農民起義爆發的 原因。學生活動:結合材料和課本知識討論并整理。東漢后期的社會危機有外戚宦官交替專權;豪強地主發展,土地兼并嚴重;黃巾 起義;軍閥割據。【設計意圖】深化對封建社會主要矛盾及其演變特點的認識,綜合分析封建王朝 后期統治的弊病,使學生認識到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進步的推動者。4.導人學習任務四:兩漢的文化教師活動 指導學生根據材料結合課本內容,討論兩漢時期的文學、藝術、科技 等方面的成就。學生活動:結合材料和課本知識討論并整理。兩漢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歷史與文化。(1)歷史學兩漢歷史學有著非凡的成就,出現了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第一 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司馬遷的《史記》,敘述了上起黃帝、下至漢武帝年 間約3000年的歷史,“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是一部兼具史學和文學特色的不朽名著。魯迅先生稱贊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文學材料1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查戲蓮葉間。查戲蓮葉東,查戲蓮葉西。查 戲蓮葉南,查戲蓮葉北。——《江南可采蓮》材料2 孔雀東南飛,亞里一一徘徊。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筷, 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必中常苦悲。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賤要留空房, 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 君家如難為!要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孔雀東南飛》(節選)漢樂府民歌句式長短不一,二至八言都有,是文人五七言詩歌的先聲。內容 豐富,反映了當時廣闊的社會生活,既有描寫勞動人民生活的,如《江南可采 蓮》,也有描寫愛情的經典之作《孔雀東南飛》,它們是中國詩歌史上寶貴的財 富。兩漢文學的代表是樂府詩和漢賦;東漢民間流行五言詩。(3)醫學《黃帝內經》莫定了中醫理論的基礎。《神農本草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藥 物學專著。還有東漢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張仲景被稱為“醫圣”。(4)數學《九章算術》是西漢以來許多數學家研究的結晶。全書共分九章,搜集了246 個數學問題的解法,其中記載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分數四則和比例算法。(5)科技郵票(蔡倫) 郵票(張衡) 郵票(地動儀)郵票(蔡倫) 郵票(張衡) 郵票(地動儀)教師活動:指導學生根據上圖的三枚郵票結合課本內容,討論兩漢時期的科技成 就。學生活動:結合材料和課本知識討論并整理。105年,東漢宦官蔡倫改進造紙術,推動紙成為主要書寫材料,為中國和世界 文化的傳播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東漢張衡發明候風地動儀,測定地震方位。(6)農學《汜勝之書》和《四民月令》是兩漢時期重要的農學著作,對促進中國農業 生產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設計意圖】通過本環節,讓學生結合兩漢文化成就各抒己見,既聯結了歷史和 生活,又強化了學生對國家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課堂小結漢朝是秦朝之后的大一統王朝,為中國歷史的發展做出十分重要的貢獻。漢 朝進一步莫定了漢民族的文化,到如今,“漢人”仍為多數中國人的自稱,而華 夏族逐漸被稱為“漢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漢字”。作業拓展兩漢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歷史與文化,其中許多杰出人物昂揚進取、不屈不撓, 給后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他們身上的精神和斗志展現著中國風骨,你知道 有哪些人和事嗎 收集資料講講他們的故事。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霍去病“匈奴未滅,無 以家為也”,張騫通西域,蘇武牧羊,馬援“馬革裹尸”,班超“投筆從戎”, 昭君出塞。這些名人典故膾炙人口,廣為流傳,熔鑄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 部分。設計反思與討論本課敘述的是兩漢歷史,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對外關系、民族關系 等各個方面,全面反映兩漢社會演變歷程,課堂容量大,教學任務重。如何使學生理解兩漢統治政策的調整是個難點,應適當補充史料,培養學生 史料實證能力,體會中國古代政治智慧。通過提供一些圖片資料和文學作品,使學生在解讀和欣賞過程中體會中華文 化的源遠流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