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第2課 原始農業與史前社會學習目標1.了解我國原始農業興起及其重要意義。2.通過河姆渡人、半坡人的生產生活方面的特征與區別,以及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基本情況,了解我國史前文化與社會的發展。3.通過河姆渡遺址和半坡遺址出土的文化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況。4.認識我們祖先在勞動中的智慧與成就,認同祖國悠久的歷史。猜 謎 語白如玉,穿黃袍,只有一丁大,卻是寶中寶。(打一植物)情境思考1.農業的起源與定居生活橋頭遺址:一萬年前的稻殼葷:飛禽野獸男:女:漁獵馴化圈養觀察培育原始種植業原始畜牧業農業興起、定居生活原始人狩獵圖原始人采集圖素:野果野菜采集開始對野生的植物進行管理大約2萬年出現最早的人工栽培農作物: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發現于我國距今1萬年左右水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們的祖先對人類文明作出的重要貢獻原始農業起源的重要標志定居生活磨制石器制作陶器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礎飼養家畜河姆渡遺址展現中華文化源遠流長2.稻作農業的繁榮(1)地點:(2)時間:(3)農業生產工具:(4)農耕作物:(5)定居生活:(6)原始飼養業:(7)原始手工業:長江中下游地區(浙江余姚)距今約7000年骨耜水稻干欄式房屋,木結構水井(迄今發現年代最早)天然漆、陶器、玉器、骨哨、象牙雕刻(最早)豬、狗河姆渡的原始農耕想象圖河姆渡遺址河姆渡人的干欄式建筑想象圖河姆渡干欄式建筑復原實物優點:原因:地勢低,潮濕溫熱。通風防潮,上面住人,下面養家畜。河姆渡時期的房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吊腳樓湖南鳳凰古城的吊腳樓河姆渡時期的生產工具——骨耜河姆渡遺址出土的7000年前的稻谷亞洲稻起源地之一七千年前的古水井河姆渡遺址還發現了木結構水井,這是迄今發現年代最早的木結構水井之一說明河姆渡居民已掌握鑿井技術,飲水更方便木結構水井陶豬河姆渡居民,飼養豬、狗等家畜;狩獵野豬、鹿等河姆渡出土狗骨河姆渡出土豬下頜骨骨哨(樂器)玉玦陶器河姆渡人會制作陶器、玉器、樂器等河姆渡時期手工業雙鳥朝陽紋象牙雕刻器及線描圖雕刻技術3.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1)仰韶文化代表:半坡遺址①時間:②地點:③生產工具:④農耕作物:⑤原始飼養業:⑥定居生活:⑦原始手工業:距今約6000年陜西西安東部半坡村磨制石器粟、黍豬、狗等半地穴式房屋紡織、制衣、彩陶半坡居民的原始農耕想象圖河姆渡人干欄式建筑想象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異?原因:黃河流域干旱、風沙大,氣候比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擋風沙,又可以取暖。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想像圖石磨炭化的粟和菜籽石錛半坡人制作出磨制精美的石器,從事原始的農業生產,種植粟(sù)、黍(農業方面表現)。工具與農作物石刀石斧北京人使用的石器磨制而成,表面光滑使用這種磨制石器的時代,叫做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盆半坡人飼養豬、狗等家畜(畜牲業方面表現)。制作樂器陶塤;骨針、骨錐,陶器和石制的紡輪,說明半坡人已經紡織、制衣(手工業方面表現)。彩陶在紅底上繪各種生動圖案,美觀實用,有些還有刻畫符號。陶塤陶紡輪骨錐仰韶文化時期是原始氏族社會的大發展時期。氏族成員之間地位平等,沒有明顯的階級分化。仰韶村遺址發現的大型房屋遺址仰韶村遺址發現的一處大型人工壕溝大汶口文化陶豆(2)大汶口文化①分布區域:②距今時間:③手工業:④特征:黃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區約6300-4500年制陶技術,精致的陶器出現貧富分化,加快了邁向文明社會的步伐大汶口文化時期白陶背壺彩陶盉——山東泰安大汶口出土玉璧——焦家遺址出土山東莒縣出土的大汶口文化灰陶尊河北四臺新石器時代遺址時間、地點:距今約7000年、浙江余姚農業、工具:水稻、骨耜畜牧業和手工業稻作農業的繁榮:河姆渡人概況: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標志:定居生活、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飼養家畜意義: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農業的起源與定居生活課堂小結原始農業與史前社會時間、地點:距今約6000年、陜西西安東部半坡村農業、工具:粟、黍,磨制石器畜牧業和手工業仰韶文化:半坡人時間、地點:距今約6300-4500年,黃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手工業:制陶技術,精致陶器特征:出現貧富分化大汶口 文化1.距今10000年左右,我國出現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農作物,為人類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目前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的農作物發現于中國的是( )A.稻、粟 B.小麥、核桃C.玉米、蠶豆 D.馬鈴薯、芝麻A訓練評價2.當原始農業種植發明之后,人類即充分利用土地資源,通過種植農作物,不斷地增殖農產品以獲得生活來源,使生活來源有了可靠保證,從而解決了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問題。這表明原始農業的發展( )A.促進了原始手工業與家畜飼養的發展B.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物質基礎C.仰賴大自然的恩賜并受大自然的制約D.促進了原始商業的產生和進一步發展B3.10000多年前,中華大地進入新石器時代。此后,我們的祖先開始定居生活,制作陶器和磨制石器,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逐漸產生和發展。如圖中的物品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是我國新石器時代的工具“耒耜”,其“入土曰耜,耜柄曰耒”。據此推測,“耒耜”可用于( ) A.人工取火B.耕種土地C.紡織制衣D.制作陶器B4.我國原始居民已經培育出粟(俗稱谷子,去殼后稱小米)。考古學家在陜西西安半坡村發現了距今約6000年,種植粟的農耕文化遺存。該文化遺存位于( )A.珠江流域B.長江流域C.黃河流域D.黑龍江流域C5.下表是大汶口遺址部分墓葬出土的隨葬品情況,材料可以反映的現象是( )A.商業交換頻繁 B.社會生活奢侈C.性別差異突出 D.貧富分化明顯D號數 隨葬品數量61號 只有1件陶鼎和1塊礪石70號 兩位成年人合葬,總共只有1把石斧(錢)10號 陶器82件,石器4件,玉器2件,象牙器五件等共289件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務,有人之涂,治國之道也。——管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橋頭遺址:一萬年前的稻殼.mp4 河北四臺新石器時代遺址.mp4 河姆渡遺址展現中華文化源遠流長.mp4 第2課 原始農業與史前社會.ppt.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