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家鄉物產養育我》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教材分析】第四單元《我們生活的地方》共有四課,其邏輯關系是 遞進的。《家鄉物產養育我》為單元的第 2 課,教材設置了兩個主題活動,分別 是“我的家鄉產什么 ”、“家鄉物產惹人愛 ”,本課是在“我愛家鄉山和水 ”基 礎上的深化,從自然風貌進入物與人的結合,通過呈現深厚地方特色的物產,展 現地域風格以及凝聚的家鄉歷史與家鄉人的智慧,激發學生對家鄉的認同感與自 豪感。為《可親可敬的家鄉人》和《家鄉新變化》的學習打下基礎。【學情分析】二年級學生受年齡及能力所限制,對于“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很難產生相應 的情感。在他們眼里,家鄉的物產只是一個具象的物體,不能真正理解其意義, 在談到家鄉的時候,多數只會說說家鄉的山山水水,很少能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因此,可以引領學生走進廣闊的生活世界,發掘生活細節,在探究了解家鄉物產 的過程中,感受家鄉的物產凝聚著自然的恩賜與家鄉人的智慧,挖掘家鄉物產蘊 藏著獨特的鄉土文化,從而產生對家鄉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教學目標】1.了解家鄉物產因地制宜,體現勞動人民的智慧。2.感受家鄉人的勤勞與智慧,激發對家鄉物產的熱愛之情。【教學重點、難點】感受家鄉人的勤勞與智慧,激發對家鄉物產的熱愛之情。 【課前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課前小調查1【教學過程】教學 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 學生活動 預設 設計意圖開場白:今天我們學習《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第 14 課《家鄉物產養育我》第二課時。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節課的學習目標:1.了解家鄉物產因地制宜,體現勞動人民的智慧。 2.感受家鄉人的勤勞與智慧,激發對家鄉物產的熱 愛之情。 一、導入師:同學們,你想象中的中國是什么樣子的?我們 1.觀看視一、激 通過視頻一起去看看吧。 頻,感知祖 【 設 計 意趣導 視頻 1: 的美好。 圖:從家鄉入,揭 師:中國幅員遼闊,美景眾多,是我們共同的家園。 的 風 景 過示課 誰來夸一夸自己家鄉最美的地方呢? 渡 到 家 鄉題。 音頻 1 :我的家鄉昆明,那是四季如春,氣候宜人,有 的物產,感春城之稱。 2.夸夸自己 受 家 鄉 的音頻 2 :我的家鄉在四川,也是國寶大熊貓的故鄉,有 天府之國之稱。 家鄉的最美 的地方,激 美好,培養 學 生 熱 愛音頻 3 :我的家鄉在海南,那里椰林樹影,海產品數不 勝數。 發民族自豪 感。 家 鄉 的 思 想感情。】音頻 4 :我的家鄉在東北吉林,最喜歡它千里冰封,萬 里雪飄的景色。師:聽了同學們的介紹,為我們美麗的家鄉而驕傲。我們不僅能欣賞到美麗的景色,還能聽到動人的傳說故 事,這節課讓我們繼續探尋家鄉的物產吧。2二、探 訪家 鄉物 產 活動一:家鄉物產知多少 1 、看一看 師:同學們,請看看這張地圖和我們以前認識的地 圖有什么不同,你從圖中可以看懂些什么? 音頻 5: A 、我知道,這是一張中國物產分布圖。 B 、從圖中,我知道每個地方有什么物產。 C 、從圖上看,我發現每個地方的物產都有些差別。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通過剛才的觀察,你有 什么新的發現嗎? 音頻 6: A 、我發現,葡萄是新疆的特產。我最喜歡吃葡萄了。 B 、我發現,火腿是浙江的特產,聽爸爸說,金華火腿 很有名,我真想試一下。 C 、我發現,吉林的特產有人參。 D 、我發現,寶島臺灣的特產有花蟹。我喜歡吃。 E 、我發現,江西的特產有橙子。 師:是啊!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 2 、找一找 3.鼓勵學生 挖掘已有的 認知,感知 祖國地大物 博,物產之 多。 【設計意 圖: 通過學生 交流,讓生 感受家鄉 物產如此 豐富,激發 學生民族 自豪感。】(師:請同學們參考中國物產分布圖,思考一下,不)(同的家鄉出產的東西一樣嗎?)東北物產: 西部物產: 南部特產: 音頻 7: A 、東北有三寶,鹿茸,人參和紫貂。 B 、西部物產也很豐富:有棗子,哈密瓜,葡萄干,核 桃,和田玉。3C 、南部特產有火龍果、柚子、水稻,椰子等。 師:我們發現不同地方,物產不太一樣,這是為什 么呢? 音頻 8: A 、環境不同,物產也會不同。 B 、與地形、土壤、水源、氣候的不同有關。 C 、爺爺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家鄉物產養育了我 們幾代人呀! 師:你知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意思? 音頻 9:比如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條件,就依靠什么 條件生活。 師:同學們,嵊州竹編就是一個很好的,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的例子。 音頻 10:嵊州竹編,取料于當地盛產的各種堅韌挺拔 的翠竹,劈成的篾絲細如發,篾片薄如紙,編有籃、盤、 罐、盒、瓶、屏風、動物、人物、建筑物、家具、燈具、 器具等 12 個大類。不同地方的村民依靠當地的資源慢 慢發展起來了,村民說,俺家靠賣竹編蓋上新房!過上 了好日子。 4.學生知道 因地制宜 , 各地的家鄉 物產各有不 同。 【設計意 圖:設計意 圖:補充靠 山吃山、靠 水吃水的 圖片,深刻 理解環境 不同物產 不同。 】 【設計意 圖:以具體 的例子說 明物產如 此豐富,感 受勞動人 民的勤勞 和智慧,激 發學生熱 愛家鄉之 情。】(視頻2)音頻 11:我和媽媽一起查閱了資料:我國 3.2 萬公里的 海岸線,至北向南勃海、黃海、東海、南海相接。沿海 地區海產品非常豐富,那里的人們世世代代生活在海 邊,靠著勤勞和智慧養育了一代又一代人。(視頻3)音頻 12:我在電視看過,青藏高原地區,有美麗的藏 羚羊。它是國家保護動物,我們要保護它們。 師:在這里要溫馨提示:保護動物人人有責,請拒絕購 買受國家保護的動物!同學們的學習能力非常強。家鄉4的物產供我們的衣食住行,家鄉物產讓鄉親有事可做, 家鄉物產給我們創造收入,家鄉物產養育了家鄉的人。(視頻4)師: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三、情 景探 究,表 達贊 美 活動二:家鄉物產的故事 1 、編一編 師:咱們家鄉有這么多好東西,說家鄉物產豐富一 點也不吹牛,我們一起來把它編成歌謠,好嗎? 老師 先給大家舉個例子。 家鄉什么多?水多。千條渠,萬條河, 魚滿筐,蝦滿籮。蓮藕甜了心窩窩! 師:誰可以模仿上面的歌謠,寫一寫自己的家鄉吧。 音頻 13:家鄉什么多?貢鍛多。 千匹布,萬條絹, 陶朱貢鍛遠名揚。 音頻 14:家鄉什么多?面食多。 刀削面,手搟面,吃得人人樂哈哈。 音頻 15:家鄉什么多?瓷器多。 景德瓷器美名揚,古今中外耀四方。 音頻 16: 家鄉什么多?牛羊多。 牛羊遍地滿山跑, 歌唱家鄉新生活。 師:給同學們的創造力點贊。 2、想一想 師:同學們,各地家鄉物產數量之多,種類之多。 藏族的傳統服裝有藏袍;苗族的傳統手飾有苗銀;美味 的竹筒飯;香氣撲鼻的烤全羊,都是各個民族勞動人民 的勤勞與智慧的結晶。 師:這里有一種糕點名叫千人糕。 師:為什么叫千人糕呢? 1.學生創編 物 產 的 兒 歌。 2.學生多角 度感受家鄉 的豐富。 【設計意 圖:創篇兒 歌,通過編 一編,感受 物產的豐 富。】 【設計意 圖:提升二 年級學生 的認知水 平,了解更 深層知識。】5音頻 17: 媽媽告訴我 一塊千人糕, 看似很平常。 誰先播下種? 誰有插下秧? 誰在勤耕耘? 誰去收割忙? 誰來碾成米? 誰來下廚房? 經過多少手? 給我一口香。 師:是啊!做千人糕,我們需要米和糖。那么米和 糖是怎么來的呢? 音頻 18:米和糖是稻谷和甘蔗做成的。 師:稻谷和甘蔗又是怎么來的呢? 音頻 19:是農民伯伯從一棵棵秧苗開始種出來的。 師:先插秧苗,然后長出稻谷再碾出大米。種上甘 蔗再榨出糖,最后經過多步的工序才做成了糕餅。原來 千人糕是要經過這么多人的手,傾注了那么多人的勤勞 和智慧,是大家共同的勞動成果! 3.感知 勞動人 民的智 慧和勤 勞。 4.分享自己 最喜歡的家 鄉物產相關 的故事, 自 豪感油然而 生,。 【設計意 圖:說出自 己最喜愛 的家鄉物 產相關的 故事,懂得 尊重和熱 愛家鄉的 物產,激發 民族自豪 感。】(視頻5)(師:家鄉的物產豐富多彩,因地制宜,一些是自然)的饋贈,一些是傳統手藝的傳承。但是有些手藝在傳承過程中慢慢消失了,社會的進步也帶來很大的變革。我們要尊重這些傳統手藝,尊重每一種物產,尊重每一個(人的勞動。)63 、說一說 師:同學們,你最喜愛的家鄉物產又是什么呢?有 什么故事和我們分享呢? 音頻 20:我最喜愛的家鄉物產是西瓜。從翻地——播 種——澆水——施肥——結果——運輸——銷售,才能 來到我們身邊。它也像千人糕一樣需要許多人的勞動。 音頻 21:我最喜愛的家鄉物產是油紙傘。從種竹子選 材料,到種樹造紙,經過工匠們的用心制造,才能做出 精美的油紙傘,它也像千人糕一樣需要許多人的勞動。 音頻 22:我最喜愛的家鄉物產是藕粉。從種植到養護 再到收成蓮藕,再把它磨成粉狀,才有了我們吃到的藕 粉。它也像千人糕一樣需要許多人的勞動。 (師:同學們,在這節課上,你是不是也像老師) (一樣意猶未盡呢?我們不僅對家鄉多了一份了解,而且) (又多了一份愛,增添了一份自豪。你們那些發自肺腑的) (言語,感動著我們每一個人。今天,我們為自己的家鄉) (感到自豪;希望未來,家鄉為你們的成長感到驕傲。)四、 作業 師:今天的作業:推薦閱讀《中國物產傳說故事(全 十冊)》 師:在我國神話傳說中,有許多關于家鄉物產的動 人故事。它們有的表現了人們對品質優秀的人的尊敬; 有的表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展現了獨具特 色的家鄉畫卷。請同學們在書里認真找找看吧。 最后,請同學們在課后,對你熟悉的家鄉人進行觀 察。下節課我們一起來分享家鄉的人和故事。 課堂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觀看!再見 ! 1.閱讀推薦 書目 讓學生 通過書,走 向廣闊世 界。在書中 感受中國 物產的豐 富,激主民 族自豪感。7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 《家鄉物產養育我》 第二課時課后答疑環節:開場白:同學們,大家好!現在是《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第 14 課《家 鄉物產養育我》第二課時課后答疑時間。答疑 1、生:老師,我還是不太理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的意思呢?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這句話告訴我們,環境不同,物產也會不同。人民 根據自然條件和已有的物產來豐富自己的生活,創造自己的生活。例如課堂上, 我們說的嵊州竹編,當地村民就是靠賣竹編蓋上新房,過上了好日子。沿海地區 海產品非常豐富,那里的人們世世代代生活在海邊,靠著勤勞和智慧養育了一代 又一代人。答疑 2、生:老師,千人糕看似普通的糕點,為什么它的名字叫千人糕呢?師:做千人糕啊!我們需要大米和糖。所以先插秧苗,然后長出稻谷再碾出大米。 還需要種上甘蔗再榨出糖,最后經過多步的工序才做成了糕餅。千人糕是要經過 很多人的手,傾注了很多人的勤勞和智慧,是大家共同的勞動成果!所以我們要 愛惜糧食!答疑 3、生:老師,上完這節課,我了解了很多家鄉的物產,還有它背后的故事。我想 了解到得更多,有什么好方法推薦呢?師:真是好學的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可以多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 還可以上查閱資料,看看你感興趣的地方有哪些物產。還可以閱讀老師推薦《中 國物產傳說故事(全十冊)》。在里面,你可以看到很多關于家鄉物產的動人故 事。它們有的表現了人們對品質優秀的人的尊敬;有的表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 向往;有的還展現了獨具特色的家鄉畫卷。家鄉物產養育我,希望同學們從小愛 家鄉。答疑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觀看!再見 !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