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豐收鑼鼓》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欣賞《豐收鑼鼓》二、教材分析《豐收鑼鼓》由彭修文、蔡惠泉作于1972年,是一首民族管弦樂曲, 表現(xiàn)了我國農民的勞動生活和喜獲豐收的歡樂情緒. 樂曲吸收了我國民間吹打音樂的素材, 充分發(fā)揮了民族打音樂的素材,充分發(fā)揮了民族打擊樂器豐富多彩的表現(xiàn)功能,既有民族風格,又具時代特點。三、學情分析:初一的學生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對初中的音樂學習有了一定的了解,加深了他們對音樂的濃厚興趣,而且他們樂于參與各項音樂活動,特別是一些動手、需要合作完成的音樂內容會比較感興趣,但由于他們年紀小,對音樂內容的理解還需要加強。因此,對初一的學生應該使他們對音樂的興趣繼續(xù)保持,同時引導他們加強音樂思維,體驗音樂帶來的美感。四、教學目標:1、情感目標:依托多媒體教學,感受傳統(tǒng)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的融合,促進學生喜愛中國的民族樂器和民族樂曲。2、能力目標:在學生賞、唱、敲、打的音樂實踐過程中,逐步體驗并表現(xiàn)音樂中喜獲豐收的場景。并能用打擊樂器進行簡單的創(chuàng)作。3、認知目標:通過本課學習,學生能夠辨別笛子、嗩吶、二胡、鼓、云鑼這幾件樂器的音色。五、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認識幾種常見的民族樂器,并能聽辨其音色。在音樂實踐過程中,體驗音樂所表現(xiàn)的喜獲豐收的場景。教學難點:用打擊樂進行創(chuàng)編。六、教具準備:1、打擊樂器:鼓、大鑼、小鑼、鈸等。2、多媒體七、教學過程活動1【導入】師生問好,教師加入鼓、鑼伴奏師:剛剛我們在問好的過程中,老師加入了什么伴奏 生:鼓、鑼。師:它們要怎樣才能發(fā)出聲音?生:敲擊···師:通過敲打發(fā)音的樂器我們叫它打擊樂器。[播放課件]找一找中國的民族打擊樂器并進行分類。【設計意圖:通過聆分辨聽鼓、鑼的音色,認識民族打擊樂器,為順利引入課題做鋪墊。】活動2【欣賞全曲】師:中國鑼鼓世界聞名,人們在喜慶的日子里,往往用敲鑼打鼓來慶祝。下面我們聽的是一首民族管弦樂曲,其中有打擊樂器參加演奏。邊聽邊想(用課件展示下面問題)。1.樂曲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緒?歡樂、喜悅的情緒。2.你認為打擊樂器在樂曲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①強化節(jié)奏。②增強力度。③豐富音色。3.你聽到了那幾件打擊樂器?(板書課題)鼓、鑼、等課件出示課題,介紹《豐收鑼鼓》活動3【主題欣賞 】1.欣賞第一主題師:下面老師摘取了其中兩段主題片段我們一起來聽聽,你在欣賞這一主題仿佛看到、或想到的是怎樣的場面?(放第一主題音樂)生:展現(xiàn)了一幅熱烈,歡騰,你追我趕的勞動場面。鑼鼓部分節(jié)奏明快,速度較快,情緒高漲。師:那我們就一起來親身體驗和感受一下這一主題旋律。(哼唱主題旋律)2.欣賞第二主題師:第一主題讓我們感受到了熱鬧的勞動場面,接下來我們來聽聽第二主題,聽到這一主題你又會想到什么樣的畫面?(放第二部分音樂)生:由弦樂組和笛子先后演奏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現(xiàn)了人們內心的喜悅,然后笛子與彈撥樂以輕快的節(jié)奏和跳躍的旋律,抒發(fā)了人們在勞動時的歡快心情。【設計意圖:樂曲較長,提煉其中的鑼鼓經(jīng)、色彩鮮明的樂曲片段進行欣賞,通過給旋律加歌詞進行學唱,使學生能更深刻地記住旋律,更直接地品味樂曲的旋律,讓學生一聽到該旋律就感到親切。】活動4【實踐】師:民族打擊樂器不僅能制造歡快的場面,在不同的場景也能創(chuàng)作出不同的音樂效果,如果我給大家一個場景,你能用打擊樂器創(chuàng)作出一段音樂嗎?(出示課件《雷雨》,利用自制打擊樂器進行創(chuàng)編音響:全班分成四個大組進行)師:雷雨中會出現(xiàn)哪些自然現(xiàn)象?生:雷聲、閃電、風、雨師:它們可以用什么樂器表現(xiàn)?生:~~~~~【設計意圖:用自制打擊樂器創(chuàng)編音響時,學生參與積極,想象豐富,創(chuàng)編的成果豐富多彩,這一環(huán)節(jié)能較好地體現(xiàn)了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活動5【課堂小結】希望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都能喜歡,并熱愛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也希望通過今天的課堂,讓同學們對民族打擊樂器能有一個全新的了解和認識。【板書設計】《豐收鑼鼓》①強化節(jié)奏。②增強力度。③豐富音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