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年級下音樂《恰利利、恰利》教學設計【教學理念】教材教學原則是把音樂審美體驗,音樂的知識與技能,音樂興趣的培養三者有機地進行結合。要求教師以“感、趣、認、持、用”等手段結合的方法教學,豐富課堂教學手段,形成生動活潑、有趣有效的音樂課堂,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提高綜合素質。【教材分析】《恰利利、恰利》是一首印度尼西亞歌曲,這首歌音域很窄,結構短小,整首歌曲前八個樂句只用了“1、2、3、4、5、6”六個音符、“X X X X X |X X X |”一個節奏型,就構成了歌曲的主體。尾聲部分用“啦”做襯詞,表現了人們在勞動后的愉悅心情。歌曲雖然短小,但是其內含著節奏、襯詞、力度、二聲部演唱的音樂知識。【教學目標】1、認知:感受印度尼西亞民歌的特點。學生在欣賞、演唱等音樂活動中,接觸印尼具有民族特 色的代表性音樂作品,擴大音樂文化視野。2、能力:學生學會用自然、和諧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恰利利恰利》,掌握簡單的二聲部演唱的能力。把握歌曲的力度變化,表達出歌曲的愉快情感。通過節奏練習、演唱、創編、表演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表現能力。3、情感:培養學生對外國民歌的興趣,充分感受歌曲中勤勞、質樸、善良的人們豐收后的喜悅 心情及他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重點難點】1、 歌曲的襯詞比較繞口,不易讀準,要熟悉襯詞的演唱,完整表現歌曲。2、 二聲部的演唱,在分聲部演唱的同時還要正確表現力度變化。【教學策略】一、通過節奏的導入,由簡到難,逐步分解歌曲旋律、歌詞的學習,反復的聽、讀、唱的練習,讓學生順理成章完成歌曲學唱的任務。二、通過對歌譜的觀察,在與老師的合作中感受二聲部的演唱。通過“強音組”、“弱音組”合作,表現兩個聲部的力度變化。【教學準備】教學課件、鋼琴、打擊樂器(備用)【教學過程】1、 談話導入師:今天老師要帶著大家走進印度尼西亞,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師:媒體展示印尼所處地形圖,簡介印尼民俗:印尼人熱愛勞動、熱愛唱歌,更熱愛表演,現在正當大好春光,是勞動人民播種的季節,讓我們跟著印尼人一起去參加田間勞動吧。播放《恰利利恰利》伴奏,跟老師做鋤地、撒種、澆水等動作。讓我們跟著這歡快地節奏來動一動吧!生:隨音樂節奏律動。(跟音樂進行即興表演)師:老師帶來一個印度尼西亞歌曲中的典型節奏我們一起來動一動。二、學習新課《恰利利恰利》(一)節奏練習1、出示節奏類型X X X X X | X X X ||ti tiri ti ti ti ti ta生:學生讀一讀節奏,配合節奏動一動。(在強拍處跺腳,其他拍手)(2)變成旋律唱一唱X X X X X | X X X ||5 5 5 3 5 | 4 3 24 4 4 2 4 | 3 2 15 5 5 1 1 | 2 3 44 4 4 5 4 | 3 2 1注意點:后三個音的音準,可以用手勢引導。(二)二聲部練習師:出示二聲部圖譜:O O | XXXX X| O O | XXXX X| X X X ||X X X | X — | X X X | X — | X X X ||生:分別讀一讀節奏,在二聲部合作。O O | 5 5 5 5 6 | O O | 6 6 6 6 5 | 6 6 5 ||5 5 6 | 6 — | 6 6 5 | 5 — | 6 6 5 ||生:分聲部認唱旋律,唱二聲部旋律。(三)全曲整合師:我們把剛才進行的兩個練習整合起來就是一首好聽的印尼歌曲(出示歌譜)生:(1)完整地欣賞歌曲。(2)齊唱歌譜。(3)齊唱歌詞。(4)演唱力度指導:齊唱部分用中強聲音,合唱部分低聲部強、高聲部弱處理。(5)再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三、創作性歌表演師:讓我們像印尼人一樣,再次熱情地表演《恰利利恰利》,加上我們的聲勢動作哦!生:(1)創編節奏動作配合歌曲演唱和表演(2)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選擇合適的節奏(3)歌曲綜合表演五、課堂總結今天,我們用自己的能力又學會了一首印度尼西亞新歌,美麗的印度尼西亞還有許多和音樂相關的驚喜等著我們去發現,希望大家課后查找相關資料,下節課跟大家分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