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導體與絕緣體》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對物體的導電性進行預測,并說明依據;利用簡易的檢測裝置,知道什么是導體,什么是絕緣體;通過檢測工具,知道人體、自然界中的水是導體。2.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各種工具或材料,知道導體和絕緣體是制造物品所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人體安全,意識到用電要注意安全。3.體驗探究過程,在研究中尊重事實、實事求是,愿意交流與合作;體會到科學學習可以改善生活質量。【教學重難點】1.認識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掌握檢測導體和絕緣體的一般方法。2.了解探究導體和絕緣體的特點,學會區分導體和絕緣體。。【教學準備】課件、實驗材料、實驗記錄單【教學過程】一、導入1.播放新聞片段《噴泉漏電》,提問:新聞中,為什么大人、小孩死亡了?(學生回答:電器漏電;水導電;人導電)2.我們生活中接觸的物品有很多,哪些物品容易導電,哪些不容易導電?今天就來一起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導體和絕緣體)。二、探究不同物體的導電性能1.(出示39頁導線圖)看,這是什么?—導線。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導線由幾組成部分?2.學生觀察發現:導線里面有銅絲,外面有塑料外皮。導線里的銅絲有什么本領?(容易導電,板書)塑料外皮容易導電嗎?(不容易導電,板書)3.老師這里有一些材料,你知道哪些容易導電,哪些不容易導電嗎?(預測一下,和同桌討論討論,填在實驗記錄單中) 4.誰來展示一下你們的交流結果。5.單憑猜測行嗎?那怎么辦?(通過實驗來驗證!怎么驗證呢?)6.回憶《點亮小燈泡》一課,我們知道要想點亮小燈泡、組成一個完整的串聯電路,必須要有——(電池、開關、導線、燈泡)我們用它們制作一個簡單電路,一起來看看實驗步驟,誰來讀一讀第一步的要求?現在動手試一試吧,計時2分鐘,完成的同學迅速靜息,看看哪一組動作最快?單單靠這樣一個電路能夠檢測物品是否容易導電嗎?(不能)老師給帶來了一件“神器”——一個插接座,你知道怎么用嗎?將它作為檢測裝置接入這個串聯電路,再把要檢測的物體緊緊夾在金屬片里,如果接入的物體容易導電,燈泡就會亮,反之則不亮。開始之前,請一位同學讀一讀剩余的實驗步驟?7.現在開始檢測吧,每組檢測2次,減小誤差。8.學生操作,教師巡視9.學生匯報10.小結:像鐵釘、鋁箔這些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導體;玻璃、干燥的竹簽這些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絕緣體。(強調“容易”和“不容易”)11.歸納:通過剛才的實驗,你知道哪類物品是導體嗎?一般情況下,金屬類物體大多都是導體,相對的非金屬一般是絕緣體,當然也有特列,例如鉛筆芯雖然是非金屬但也是導體。12.剛才我們認識了不少導體和絕緣體,它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看看生活中常用的電器以及工具,仔細觀察,辨別它們哪一部分是導體,哪一部分是絕緣體,分析他們各自起的作用。(1)學生研究并匯報(2)小結:凡是需要傳輸電流的部分,都要用導體,導體外部或導體間需要隔離電流的部分一定要用絕緣體,這樣既方便地利用電力,又能保證自身安全。三、探究水和人體的導電性能1.檢驗人體的導電性能(1)電造福了人類,但同時電又被稱為“電老虎”。這是因為當一定量的電流通過我們身體時,會損傷我們的器官,而對于人體來說,安全電壓不能高于36V,而我們日常家用電壓是220V,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安全用電。(2)通過剛才的描述,你覺得我們人體是導體嗎?你是如何推測的?(3)檢測人體是不是導體,我們要換一種更加安全靈敏的檢驗裝置“驗電球”,課件出示“驗電球”使用方法。(4)請學生手挽手實驗。2.檢驗水的導電性能(1)人體是導體,那么當我們發現有人觸電時,能直接用手拉嗎?(課件出示)現在有兩樣東西,(一個干燥的木條,一個潮濕的木條,)你會用哪個?為什么?(干燥的木條,因為潮濕的木條會讓我們觸電。)(2)同樣是木條,為什么干燥的能用,潮濕的不能用呢,它們的區別在哪?(潮濕的木條含有水)有了水木條就能導電了,那是不是說明水可以導電?(3)出示視頻實驗:我們通過一個實驗了解一下(4)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純凈水不容易導電,自來水和鹽水容易導電)(5)當水里不含雜質時,純水是不導電的,但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純水,所以生活中的水都是導體。(6)所以木頭雖然不是導體,但當它浸濕了,潮濕的木頭因為有水,所以也會變成導體。四、安全用電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2. 希望同學們把本課學到的知識帶到生活中來,注意用電安全。下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