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兩只小象》教案學情分析:一年級學生從整體的水平看相差不是特別明顯。學生在音準、對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方面學生相對可以,但是部分班級在音樂的聽覺稍有差異。一年級學生在上學期已學過一些兒歌,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上課紀律也不錯,舉手發言的學生很多。從整體水平來看,這些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行為習慣方面進步較大,學習目的性也有所增強,個別學生的音樂學習習慣有所改進。每個班都有一些表現非常棒的學生,他們在音樂活動中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但還存在著個別學生不能自律,因此在教學中還是要加強常規教學,這樣才能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因此這學期對他們的音樂感受力、表現力要進一步加強訓練。教材分析:歌曲《兩只小象》《兩只小象》是一首三拍子的創作歌曲。五聲宮調式,一段體結構。歌曲 X X X X | X X X 0 | 的典型節奏貫穿全曲,僅結尾句稍加變化。親切的旋律可以使人感受到幼象玩耍的姿態,生動而形象。歌詞用兒童的語言描述了一對好朋友用長鼻子互相問好,一同在河邊嬉戲的友好的情景。好像在告訴小同學們要團結友愛,做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教學內容:1、學唱《兩只小象》2、活動與創編教學目標:1、學唱歌曲《兩只小象》,能用活潑、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小象的可愛與友好,體驗伙伴間的互助與友愛。2、通過演唱、動作、打擊樂伴奏等不同形式表感受歌曲三拍子的韻律感。3、對比聆聽,認識并理解音樂的快慢。教學重難點:準確、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教學準備:鋼琴、多媒體、節奏譜、打擊樂器若干教學過程:1、“尋找小象”——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一)律動:《找朋友》談話導入:我邀請大家去森林里尋找動物朋友。(二)辨一辨——聽音樂表現動物形象《野蜂飛舞》片段《大象》片段(三)看一看——象的圖片(四)做一做——模仿小象走和揚鼻子【設計意圖:創設與本課相宜的音樂教學環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參與,體驗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能快速進入音樂課堂的學習氛圍當中?!?br/>二、“認識小象”——感受歌曲,熟悉旋律1. 看一看——關注情緒談話:有兩只小象,一個叫Kaka,一個叫Vela,他們兩是一對好朋友,他們最喜歡在河邊散步玩耍,聽,他們邊走邊唱歌曲——《兩只小象》(出示課題),他們究竟唱了些什么?心情是怎樣的?(播放視頻)2.聽一聽——感受節拍小象們快樂的舞步是三拍子的強弱弱,還是兩拍子的強弱呢?(1)聽辨節拍(2)感受節拍韻律3.說一說——關注歌詞小象們快樂的歌聲里,你最喜歡那一句歌詞?(教師范唱)【設計意圖: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讓學生通過多次聆聽,感受音樂節拍、了解歌曲內容、解決襯詞演唱的重難點,真正感悟音樂要素。通過有趣的學習,激勵孩子培養自主學習能力?!?br/>三、“快樂小象”——自主探究,學唱歌曲(一)學習唱準歌曲1.學一學——我唱一句你學一句.2.唱一唱——隨琴輕聲演唱歌曲教師糾正易出錯的地方(1)第二句的 d s1 s1 l1 | r r r 0 |河 邊 走 呀 呦 啰 啰 。(2)注意第四樂句“附點音符”節奏的指導:前長后短X X X X·X | X X X 0 |勾 一 勾 呀 呦 啰 啰 。3.接一接——師生接龍唱歌詞,掃清音準4.練一練——男女生接龍演唱(二)學習唱好歌曲1.關注襯詞每一句歌詞都出現了一個?這個“呦啰啰”表現了兩只小象怎樣的感情?2.合音樂錄音有感情演唱歌曲【設計意圖:在多次聆聽的基礎上,學生已對旋律有深刻的印象,通過本環節多種形式學唱的方式,激勵學生各種學習能力的發展?!?br/>四、“小象的邀請”——創造表現,拓展延伸(一)用打擊樂器表現歌曲分別出示樂器節奏圖譜1.鼓(1)學念節奏圖譜(2)教師示范樂器演奏姿勢(3)拓展自我啟發創造學習我們沒有鼓,你能想出什么辦法來代替演奏鼓聲呢?(4)看老師指揮徒手合音樂練習2.手鈴(1)學念節奏圖譜(2)教師示范演奏姿勢(3)看老師指揮徒手合音樂練習3.看老師指揮,分組合作演奏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4.交換樂器,看老師指揮,分組合作演奏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二)用舞蹈表現歌曲1.教師示范舞步2.學生學習舞步3.學生合音樂完整練習舞步4.合音樂散點表現音樂【設計意圖:通過打擊樂伴奏,舞蹈表現等多種形式表現歌曲,體驗感受團結合作的的快樂中,培養孩子相互間的合作意識?!?br/>五、“與象共舞”——拓展體驗,互助友愛1.教師總結(散點音樂表現中總結課堂)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對新伙伴,Kaka和Vela,讓我們把這份友誼和快樂帶到校園里,去尋找更多的好朋友。2.學生隨音樂,舞步走出教室。【設計意圖:以“找朋友”為主線,總結整節課收獲,增強孩子團結友愛的情感體驗?!?/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