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科學革命——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二)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高中歷史 年級 高一 學期 下(春季)課題 科學革命——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二)教科書 書名:《中外歷史綱要》(下)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教學目標基礎性目標:知道科學革命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科學成就 拓展性目標;通過分析科學革命發生的原因,從而論證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經濟和政治的反映 挑戰性目標:通過科學革命影響的分析,理解科學革命與資本主義制度確立之間的因果關系教學內容教學重點:科學革命的成就 教學難點:科學革命的影響教學過程導入:前面所學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是西方歷史上的思想解放運動,他們使人們的思想擺脫了羅馬天主教的束縛,但是呢,他們的意義也僅僅如此。他們并沒有幫助歐洲人形成正確的世界觀,直到十六世紀,科學的興起才及時的為歐洲人提供了一種正確的世界觀,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講到的科學革命。 科學革命 一.含義 科學革命是指從16.17世紀哥白尼開始到牛頓結束這一時期歐洲自然科學研究取得的重大突破。 二.背景 這場科學革命是在資本主義萌芽與發展(物資基礎),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深入(思想基礎)基礎上;隨著生產經驗的積累,技術能力的提高(客觀條件);以及歐洲科學家的個人天賦和探索及現身精神(主觀條件)共同影響下,最終使得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產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代表人物和成就 科學革命在西歐爆發,取得了許多令人矚目的科學成就,首先發生在天文學領域,按照中世紀的宇宙觀,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這種宇宙觀受到羅馬天主教的支持,所以直到哥白尼時代,沒有人敢對這一體系提出挑戰。哥白尼是波蘭人,愛好數學,到過意大利求學,受到古希臘人地動說的影響,創立了日心說的理論,沉重的打擊了教會的宇宙觀,它集30余年天文觀察研究的結果,于1543年撰成《天體運行論》,這成為近代科學革命開始的標志。哥白尼的學說引起教會勢力的極大恐懼和記恨,因此《天體運行論》被查禁,但是歐洲的科學家仍然不畏強權和迫害,繼續進行有關的研究。 意大利天文學家布魯諾繼承和發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說,他提出宇宙是無限的,宇宙有其自身的規律,既不會被創造,也不會被消滅。布魯諾就招致了教會勢力的殘酷迫害,被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上。 意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首開利用望遠鏡觀察天象之先河他發現了許多當時歐洲人從未了解的天文現象,證實了哥白尼日心說的合理成分。他被稱為“現代觀測天文學之父”,除了天文學之外伽利略還進行了著名的比薩斜塔試驗,他在物體運行動力學上論證了自由落體運動,是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者之一。 英國的培根闡述了獲得知識的新方法,也就是歸納法,他主張由具體到抽象,把知識建立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之上,對感性認識進行分析、比較、歸納實驗,并且加以論證,避免以事實去迎合種種意想推出來的思維模式,成為了從思維和方法論上引發科學革命和文明的先知。他指出,自然界是物質的、客觀的,是有其自身的運動規律,人們應該也能夠發現自然規律,從而征服自然,造福人類。他還強調知識的有用性,因此他提出知識就是力量的著名口號。 而17世紀科學革命鼎盛時期到來的標志是牛頓力學體系的建立,這是一個以實驗為基礎,以數學為表達形式的經典力學體系,它實現了自然科學的第一次理論性的大綜合。1687年牛頓出版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標志著近代科學革命的結束。 另外自然科學在熱學,光學,電磁學,解剖學等領域也進步巨大。 影響 科學革命對于歐洲文明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首先他改變了人對自然的恐懼,建立了人在自然界中的自信。按照牛頓等人的觀點宇宙只不過是一個巨大的機器,依照可用數學方式表達的普遍規律來運轉。自然界之謎是可以探知的,自然界是可以駕馭的。這就使得人對于自身產生了一種前所未有的信心 其次,科學革命揭示了許多自然界的奧秘,讓教會的很多說教不攻自破,削弱了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從而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進一步掃出了障礙。第三方面,科學革命鼓舞了一批從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人,他們認為,既然人類可以用理性去認識自然,那么也可以用理性去認識人類社會。所以,科學革命又為18世紀的啟蒙運動和唯物主義哲學奠定了科學基礎,促進了人們思想的進一步解放,推動了科學世界觀的形成。 第四方面,科學革命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化思維方式,確立了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和綜合等基本途徑發現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直接預示和推動著日后科學的更大發現和知識的進步(工業革命)。 因此,這場科學革命對于西歐各國所具有的歷史意義十分重大和深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