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生物學 年級 高一 學期 春季課題 探究·實踐 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分裂裝片教科書 書 名:普通高中教科書生物學必修2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動物生殖細胞減數分裂永久裝片,認識減數分裂過程中典型的細胞分裂圖像,辨認減數分裂的不同時期特征,加深對減數分裂這項生理活動的理解(生命觀念)。 2.通過觀察顯微鏡下的減數分裂圖像并結合所學減數分裂過程,繪制減數分裂各個時期模式圖,闡明減數分裂中染色體的動態變化(科學探究)。 3.通過對比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顯微觀察圖像,闡述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各個時期染色體的行為特點,舉例說明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異同(科學思維)。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1.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分裂裝片。2.繪制減數分裂各個時期模式圖。 3.比較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的異同點。教學難點: 1.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分裂裝片。2.比較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的異同點。教學過程學習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復習導入 引導學生觀看減數分裂全過程視頻,同時配音以描述減數分裂各個時期的變化特點。 回顧舊知:觀看減數分裂視頻并配音,強化對其過程的理解和記憶。 通過觀看視頻并配音復習減數分裂過程,激發學習興趣。學習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實驗原理 1.布置[任務1]:根據資料1和2分析,觀察減數分裂應選用什么材料制作裝片并說明原因。 【資料1】:蝗蟲的染色體數目相對較少,雄蝗蟲2n=23,雌蝗蟲2n=24,染色體較大。 【資料2】:在動物卵巢內的減數分裂沒有進行徹底,排卵時排出的僅僅是次級卵母細胞,其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能繼續完成減數分裂Ⅱ。 2.根據實驗材料的選擇和減數分裂過程引出實驗原理并引導學生填空: 蝗蟲的_______細胞進行減數分裂形成精細胞,再形成精子。此過程要經過兩次連續的細胞分裂。在此過程中,細胞中的染色體_________________都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因而可據此識別減數分裂的各個時期。 1.根據資料和所學知識分析得到可選用蝗蟲精巢裝片。因為蝗蟲染色體較大且數目相對較少,便于觀察到減數分裂不同時期染色體的特點;雄性個體產生精子的數量多于雌性個體產生卵細胞的數量,并且動物卵巢內的減數分裂并沒有徹底完成。 2.闡述實驗原理:蝗蟲的精母細胞進行減數分裂形成精細胞,再形成精子。此過程要經過兩次連續的細胞分裂。在此過程中,細胞中的染色體形態、位置和數目都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因而可據此識別減數分裂的各個時期。 通過提供資料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習興趣; 提高學生自主思考能力并加深記憶。材料用具 1.展示材料用具: 蝗蟲精母細胞減數分裂裝片和顯微鏡 2.提出問題:如需制作減數分裂臨時裝片,該如何操作? 1.明確本次實驗材料用具 2.思考并回憶有絲分裂如何制作臨時裝片,并明確其簡要步驟為解離→漂洗→染色→制片。 回顧所學知識,有助于舉一反三、學以致用。學習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實驗步驟 1.介紹實驗操作步驟:先在低倍鏡下依次找到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細胞,再在高倍鏡下仔細觀察染色體的形態、位置和數目。 2.播放教師演示視頻。 3.布置[任務2]:獨立操作顯微鏡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分裂裝片,在不同視野下找到減數分裂各個時期并拍照。 1.回顧顯微觀察操作,明確順序。 2.觀看教師演示實驗操作,規范操作步驟。 3.隨后進行實際操作并找到減數分裂各個時期的細胞,觀察染色體的形態、位置和數目。 通過實際操作演示,規范顯微鏡操 作; 觀察具體圖像,將抽象過程具體化。分析討論 1.展示不同學生觀察并拍攝的高倍鏡下不同視野的照片,并布置[任務3]:(1)在如下視野中標記出減數分裂各個時期。 2.提出【問題1】:當你的目光聚焦在顯微鏡視野中的一個細胞時,你怎樣判斷它處于減數分裂的哪個時期? 3.布置[任務3]:(2)根據圖像和所學知識描述減數分裂各個時期的變化特點。 4.提出【問題2】:減數分裂Ⅰ和減數分裂Ⅱ相比,中期細胞中染色體的不同點是什么?末期呢? 5.提出【問題3】:你是通過比較同一時刻不同細胞的染色體特點,來推測一個精母細胞在不同分裂時期的染色體變化的。這一做法能夠成立的邏輯前提是什么? 6.布置[任務4]:根據觀察結果和所學知識繪制減數分裂不同時期的細胞簡圖(以2N=8為例)。 7.展示洋蔥根尖分生區有絲分裂顯微觀察圖像,引導學生比較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顯微圖像的異同點。 8.布置[任務5]:以二倍體雄性動物為例,請用簡潔的語言描述三種分裂方式中同時期細胞內染色體的主要區別。 1.觀察照片,將顯微觀察圖像與減數分裂時期一一對應。 2.明確觀察圖像是根據細胞中染色體的形態、位置和數目來判斷其所處時期。 3.結合圖像闡明減數分裂各個時期的變化特點。 4.闡明減數分裂Ⅰ和減數分裂Ⅱ中期和末期染色體行為和數量的不同。 5.明確同一生物的細胞,所含遺傳物質相同,增殖過程相同,同一時刻不同細胞可能處于細胞周期的不同階段。可以推測一個精母細胞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連續變化。 6.繪制能夠表述減數分裂各個時期染色體形態、位置和大小的簡圖。 7.回顧有絲分裂顯微圖像并回憶其過程。 8.闡明不同時期的三種分裂方式不同點,并完成表格內容。 將具體圖像與減數分裂各個時期對應,加深理解和記憶; 梳理過程中加入問題串,引發思考,明確其中原理。 獨立繪制細胞簡圖,鞏固記憶; 對比分裂過程,清楚其中異同點。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回顧、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在教師的引導下總結本節課內容并加深記憶。 通過思維導圖梳理本節課內容,加深記憶。目標檢測 1.下圖①~⑤是用某種方法在顯微鏡(不用染色)下拍到的二倍體百合(2n=24)某個細胞的減數分裂不同時期的圖像。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圖中細胞分裂順序為①→③→②→⑤→④ B.圖①細胞內核DNA和染色體數目加倍 C.圖②③細胞中均存在染色體形態 D.圖②③⑤細胞中均含有兩個染色體組 2.如圖所示,圖Ⅰ是某動物細胞(2n=4)處于不同分裂時期的圖像;圖Ⅱ中①~④表示該動物有性生殖時細胞分裂的不同時期,其中a、b、c分別表示某時期一個細胞中三種物質或結構的相對數量。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圖Ⅰ中甲、丁細胞染色體數目不同而核DNA數目相同 B.該動物性腺中存在圖Ⅰ所示的所有細胞分裂方式 C.圖Ⅱ中處于③時期的細胞為次級卵母細胞或極體 D.圖Ⅱ中②對應的時期包含了圖Ⅰ中的丙 檢測本節課所學,鞏固基礎知識。課后作業 1.除了蝗蟲精母細胞是觀察減數分裂的經典材料,在植物中,韭菜的染色體較大,為同源四倍體(4n=32),且材料便宜易得、花藥數量大,以韭菜花粉母細胞為材料觀察減數分裂能取得良好效果。請同學們課后準備相關實驗材料,設計實驗方案,嘗試制作和觀察減數分裂的臨時裝片。 2.通過比較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的圖像,分別繪制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中染色體與核DNA變化、同源染色體對數、染色體組數的變化曲線。 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科學探究素養; 將所學內容的內在變化表現于圖像中,考察掌握情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