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高中生物學 年級 高一 學期 春季課題 探究抗生素對細菌的選擇作用教科書 書 名:必修2 遺傳與進化 教材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教學目標1.能自主進行實驗設計,在實驗設計中發展學生設計探究實驗的“變量思維”——即自變量的設置方式、因變量的檢測指標、保證無關變量的一致性原則;小組同學合作完成實驗探究,培養合作精神和動手能力;科學準確記錄實驗結果。 2.通過匯總、整理三代大腸桿菌的實驗數據,提升學生的數形轉化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分析得出基本結論,并用專業術語表達交流,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和表達能力。 3.結合實驗結果闡明“隨大腸桿菌代數增加,抑菌圈直徑越來越小的原因”,分析濫用抗生素的危害,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4.通過分析實驗結果,認同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樹立進化觀。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1. 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認同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樹立進化觀。2. 分析實驗變量,進行實驗設計;合作小組完成實驗探究;準確記錄實驗結果并能對實驗數據進行匯總分析。教學難點: 小組合作完成實驗探究,準確記錄實驗結果并能對實驗數據進行匯總分析。教學過程教學環節主要教學活動設計意圖引入新課播放“美國一家醫院發現超級細菌”的新聞,引發學生對“為什么會出現超級細菌”的學習興趣,引出探究課題:抗生素對細菌的選擇作用。“超級細菌”,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興趣。實驗原理及目的要求抗生素相關知識簡介。 2、實驗原理:一般情況下,一定濃度的抗生素會殺死細菌,但變異的細菌可能產生耐藥性。在實驗室連續培養細菌時,如果向培養基中添加抗生素,耐藥菌有可能存活下來。 3、可以通過觀察細菌在含有抗生素的培養基上的生長狀況,探究抗生素對細菌的選擇作用。通過對抗生素的了解,結合現代進化論的觀點,分析實驗原理。探究實驗1、實驗變量分析 請同學們思考:本實驗的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分別是什么呢?引導學生理解實驗設計中的變量思維,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2、材料用具 列出需要用到的主要的材料用具。3、實驗探究 (1)教師演示實驗操作過程: 制備培養基——活化菌株——接種——貼抗生素紙片——培養、觀察、記錄——傳代培養——重復3,4,5步驟,再次傳代培養,共培養三代大腸桿菌 (2)步驟分析: 傳代培養時,為什么要從抑菌圈邊緣挑取菌落?教師拍攝具體的實驗操作,演示操作步驟;本實驗周期長,至少需要四天,培養學生堅持的科學意志。 4、實驗結果 (1)分析同學們,該如何設計實驗報告記錄表呢? 1區:空白對照組;234區:實驗組; 每次做三個培養皿:平行實驗; 三代大腸桿菌:相互對照 (2)如何處理實驗記錄結果呢? (3)如何對實驗數據進行整理匯總呢? (4)如何準確描述實驗結果? 與區域①相比,②③④藥敏片周圍會出現抑菌圈; 隨著大腸桿菌傳代增加, ②③④區域的抑菌圈直徑越來越小。 強化變量思維,能根據實驗的變量進行設計實驗報告記錄表。 培養學生能“根據實驗的變量思維和平行實驗思維進行記錄表的設計,準確記錄實驗數據,并能對實驗數據進行整理匯總”的科學能力。 結合實驗數據,能用生物學術語準確描述實驗結果,培養分析概括總結能力。分析討論請同學們按下暫停鍵,分析討論以下問題: 1、隨大腸桿菌傳代增加, ②③④區域的抑菌圈直徑為什么越來越小? 2、本實驗培養條件下,“耐藥菌”所產生的變異是有利還是有害?怎么理解變異是有利還是有害的? 3、所有細菌都產生了有利變異嗎?“耐藥”這種變異的產生是由于抗生素誘導產生的嗎? 4、本實驗培養條件下,抗生素起到了什么作用? 5、碳青霉烯類抗生素是治療重度感染的藥物。下表為2005-2008年,該藥在某醫院住院患者中的人均使用量,以及從患者體內分離得到的某種細菌對該類抗生素的耐藥率變化。試從進化的角度解釋耐藥率升高的原因。 通過問題串的引領,逐步引導學生認同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樹立進化觀。實驗結論請同學們根據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 細菌耐藥性的出現是發生了可遺傳的變異; 抗生素的選擇作用導致耐藥菌比例逐代升高。 通過分析實驗結果、討論問題,用生物學術語得出實驗結論,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注意事項同學們,實驗結束后,應將耐藥菌、培養基、紙片等高溫滅菌處理,防止對環境造成污染。培養學生的科學品質樹立社會責任意識。聯系實際 學以致用濫用抗生素的現象十分普遍。例如,有人生病時覺得去醫院很麻煩,就直接吃抗生素;有的禽畜養殖者將抗生素添加到動物飼料中。你認為這些做法會有什么后果?分析濫用抗生素的危害,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