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十個小印第安人》教學設計課 型:綜合課課 時:一課時教學內容:花城出版社音樂小學一年級下冊《十個小印第安人》教學理念:新課標指出: “教學中應充分注意低年段學生以 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范力強的特點,善于 利用兒童自然的嗓音和靈巧的形體,采用歌、舞、圖 片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本節課以“游 戲 ”的方式貫穿教學環節,從而有效的調動學生的興 趣,在音樂律動中感受音樂,在表演中理解音樂,提高學生音樂的綜合表現能力。教學分析:本節課的對象是一年級學生,抓住學生的心理特 點,我以“游戲 ”貫穿全程的教學環境。教學內容與 上節課的內容“ 1,3,5 ”三個音符緊緊相扣。這首歌 曲的旋律簡單,由 4 個樂句組成,全曲用 X 和 XX 兩個 基本的節奏組成,旋律通俗易唱易記,歌詞和間奏旋律是學生容易混淆的部分。學習者特征分析:本節課的對象是廣州市全體一年級學生,考慮到受疫情影響的特殊原因,結合線上教育的特性,在分析教學時,應充分注意低年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 好奇、好動、模范力強的特點,多使用游戲、情境法 等手段激發學習興趣。在課堂中,重點采用歌、舞、 圖片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相信學生能比較容易掌握知識。教學目標: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唱歌曲,激發學生 對音樂的興趣,感受歌曲中印第安人活潑熱情的風格,并把這種情緒融入到歌唱中。2、過程與方法:視聽結合,在聆聽、演唱、律動等教學活動中學會演唱歌曲。3、知識與技能:復習鞏固“do、mi、sol"3 個音 的手號和音高概念,能夠用簡單的動作或道具為歌曲做伴奏。教學重點:鞏固學習“do,mi,sol ”3 個音,完整演唱歌曲。教學難點:能隨著律動背唱歌曲,并用簡單的動作或道具伴奏。教學準備:錄影室、專業錄像機、教學電腦、PPT、自制沙錘、翻頁筆教學過程:一、游戲導入,復習鞏固知識點1. 教師用本首歌曲的主旋律創編歌詞向同學們問好 “ 同學們你好呀我是熊老師 ”引出“ 1,3,5 ”,再打手 號唱出上節課學習的“ 1,3,5,6 ”音高,并復習動作(1,3,5 蹲下、半蹲、站立)。2. 以游戲環節(先拍打節奏,再加入音高動作)作為 導入引出主旋律“ 1 11 1 11 3 55 3 1 ”,再由同學們打手號演唱。師用旋律再引出本節課的學習主題。【設計意圖:根據上節課已經感知學習的三個音符, 本節課的主要學習重點是對“ 1,3,5 ”三個音符的鞏 固復習,因此通過游戲設計的方式與學生互動,即達 到復習與鞏固“ 1、3、5 ”三個音的目的也復習了節奏 X 和 XX,同時這都是本節課學習歌曲的主要構成部分,為本首歌曲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二、創設游戲情境,學唱歌曲。1. 挑戰一:讓學生隨著律動聆聽歌曲,在老師的律動 下演唱一遍旋律并在演唱中找出剛才唱的樂句,用顏色區分開來,打手號唱一遍。2. 挑戰二:接龍游戲合作演唱,鞏固學生對歌曲的旋律印象。3. 挑戰三 :師生合作,跟著伴奏有節奏的唱歌詞,通過卡通印第安人的出現順序,讓學生記熟歌詞并模仿 老師的演唱特點。(第一遍教師示范手指數字操,第 二遍跟著伴奏學生與教師一邊數一起做(雙手),第三遍加上旋律演唱。)4. 欣賞歌曲視頻。5. 展示圖片,簡單介紹印第安民族。【設計意圖:背唱歌曲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旋律 通俗易唱,通過主旋律導入到歌曲的學習,讓學生輕 松就能掌握歌曲。同時,我也以設計“游戲挑戰 ”的 方式保持學生學習歌曲的積極性。這首歌的歌詞比較 復雜并分為兩段,對小朋友來說容易混淆,所以設計 了手指數字操的游戲、印第安人卡通按順序出現的環 節,讓學生記熟歌詞。針對一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 主和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在教學過程 中,我把游戲環節貫穿到了整節課堂,同時采用了歌、 舞(律動)、圖片、道具、游戲等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三、拓展延伸1. 欣賞杯子伴奏和自制小沙錘伴奏。(錄制視頻)2. 布置課后作業。請選擇喜歡的方式,把歌曲分享給家人或者小伙伴聽。)【設計意圖:課堂中運用到了自制樂器“小沙錘 ”和杯子為歌曲伴奏,這種生動有趣在“玩 ”的學的創造 性學習活動,能讓學生在親身參與實踐的過程中,發 展想象力,增強創造意識,也能獲得對音樂的直接經 驗和豐富的情感體驗中,為進一步掌握音樂相關知識 和技能、領悟音樂內含、提高音樂素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