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4秋統編九上歷史精講課堂(教案+素材)】第13課 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第第五單元 走向近代備·單元學習內容 綜述:14、15世紀,地中海和歐洲大西洋沿岸地區出現了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西歐資本主義工商業萌芽并逐步發展。文藝復興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吹響了新時代的號角。新航路的開辟,以及歐洲殖民者在美洲、亞洲和非洲的殖民掠奪,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區相互隔絕的狀態,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創造了重要的條件。結構:備·單元課標要求 世界近代史的起訖時間大約從16世紀初至19世紀末,重點展現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與全球擴張,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斗爭歷程。在這一歷史階段中,世界各地區前資本主義文明的相對孤立和相互隔絕狀態,被日益發展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和血腥的殖民擴張打破,人類逐漸步入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階段,進而產生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歷史。從14世紀到17世紀,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區出現了資本主義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而文藝復興運動、新航路開辟和早期殖民掠奪,則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核心素養表達的課程要求:1.通過了解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出現,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歐社會經濟的重要變化;通過了解歐洲興起的文藝復興運動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如《神曲》、莎士比亞的戲劇,初步理解“人文主義”的發展及其對人的思想解放的意義。(歷史解釋)2.通過哥倫布、麥哲倫等航海家的探險活動,以及新航路開辟后的殖民擴張、物種交換和全球貿易,了解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性和殘酷性,認識新航路開辟的世界影響,理解世界逐漸形成一個整體。(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備·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分析材料,知道西歐墾殖運動和農奴人身束縛的松弛等因素推動了西歐經濟和社會發生新的變化,分析莊園制度逐漸衰落和瓦解的原因。(唯物史觀、歷史解釋)2.通過與西歐封建制莊園經濟進行比較,了解西歐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在生產經營方式上的變化,體會西歐經濟和社會開始走向近代。理解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的建立過程和特點。(唯物史觀、史料實證)3.通過閱讀課本,分析材料,了解隨著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產生,西歐社會結構發生了變化,知道富裕農民和市民階層產生的原因和他們對西歐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歷史解釋)備·內容分析 【本課結構】本課包括兩部分內容: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富裕農民和市民階層。13世紀以后,西歐城市和農村都出現了新的變化:出現了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資本主義萌芽開始出現。資本主義的興起給西歐帶來了生機與活力,西歐迎來了近代西方文明的曙光,開始了脫胎換骨的社會變革。【本課重難點】重點: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富裕農民和市民階層。難點:理解西歐社會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的重要變化。備·教學提示 圍繞“西歐莊園和租地農場的不同”進行討論。【活動】示例:西歐莊園與租地農場的不同西歐莊園 租地農場產生背景 西歐封君封臣制度 莊園制度的衰落流行時間 9世紀開始 14世紀中葉以后人員組成 領主、佃戶(農民、農奴) 租地農場主、雇工剝削方式 勞役地租為主 貨幣為主的雇傭關系產品歸屬 自給自足 剩余產品推向市場規模 土地分散 土地集中性質 封建領主統治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 資本主義性質備·教材答案 【材料研讀】馬克思說:“租地農場主成了這種農業工人的實際指揮官,成了他們的剩余勞動的實際剝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現在只和這種資本主義租地農場主發生直接關系,而且是單純的貨幣關系和契約關系。”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教材P61)[答案] 在租地農場里,租地農場主、土地所有者掌握土地等生產資料,他們把土地出租給農民,甚至向承租人提供生產必需的生產資料。承租人須向農場主支付地租。雙方訂立契約,農場主與承租人形成了雇傭關系,這種生產經營方式具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征。【課后活動】想一想:租地農場有什么特點 新的手工業經營方式有什么特點 (教材P64)[答案] 租地農場的特點:領主或富裕農民把土地集中起來;生產組織方式具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征;將農副產品推向市場。新的手工業經營方式的特點:手工工場由分散轉向集中;從事手工工場的階層多,如農民、手工業者、商人等;適應市場的需求;生產組織形式具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征;生產效率高。備·教學資源 [更多課件、課時訓練、音頻、視頻詳見電子資源]第13課 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課件教學 請老師同步使用教師用書電子資源中附贈的本課[加注式課件1]。學教環節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情境引入 閱讀《坎特伯雷故事集》的片段,從農民、手工業者、富裕農民、商人等人所講的故事中,初步認識西歐社會。 出示《坎特伯雷故事集》的敘事結構,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借用《坎特伯雷故事集》的敘事結構,創設情境,將枯燥的經濟史轉化為當時不同身份的人遇到的經濟現象,將史料故事化,增強學生的探究興趣。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租地農場 1.聽老師講故事,思考:農村出現了什么變化 閱讀材料,思考:農民如何獲得自由和土地 2.聽故事,思考變化二:勞役地租被貨幣地租取代。 3.聽14世紀的黑死病給農村面貌帶來的改變,了解變化三:土地集中,建立租地農場的過程。 1.教師以講故事的方式介紹中世紀的農民,引出變化一:墾殖運動。再展示材料,引出農民如何獲得自由和土地。 2.以講故事的形式講述變化二:勞役地租被貨幣地租取代。 3.講述14世紀的黑死病給農村面貌帶來的改變,引出變化三:土地集中,建立租地農場的過程。 1.教師講述歐洲農村墾殖運動的史實,幫助學生理解問題,增強學習興趣。 2.通過示意圖講解,明確契約關系和貨幣關系具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征。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租地農場 4.聽西歐商人的致富秘訣,探究租地農場和封建莊園的不同。 5.小組討論分析課本“相關史事”。 6.看“價格革命”和“圈地運動”的相關材料,明確富裕農民致富的秘訣,討論得出的結論。 7.小組活動,通過表格對比莊園和租地農場的不同。 4.講述西歐商人的致富秘訣,引起學生興趣,探究租地農場和封建莊園的不同,解決重難點。 5.分析課本“相關史事”,拆分成兩段話分析。 6.補充“價格革命”和“圈地運動”的相關材料,明確富裕農民致富的秘訣,提問得出了什么結論。 7.對比莊園和租地農場的不同,老師傾聽答案并進行評價總結。 3.回顧前面所學的西歐莊園這一重要史實,使學生初步體會西歐近代資本主義經濟與中世紀封建經濟的不同,通過教師示范,為學生模仿學習提供指導。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手工工場 1.閱讀紡織工的自述,學習教材P61~62的內容,歸納這個時期手工業發展的軌跡。 2.閱讀教材P62的內容,結合“相關史事”思考:手工工場是怎樣運作的 3.結合教材內容,歸納集中的手工工場的性質。 4.閱讀材料,小組討論回答:手工工場的出現對西歐工商業發展的影響,比較手工作坊和集中的手工工場。 5.合作探究:找出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的共同點。思考:新的生產經營方式帶來的影響。 1.出示紡織工的自述,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61~62的內容,講述手工工場從分散到集中生產的變化。 2.安排學生閱讀教材P62的內容,并讓學生思考手工工場是怎樣運作的。 3.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參考之前總結的租地農場的特點,提取信息,歸納集中的手工工場的性質。 4.出示材料,引導小組討論回答,教師給出點評。 5.小組合作探究,找出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的共同點,并思考新的生產經營方式帶來的影響,教師總結。 1.鍛煉學生提取信息與歸納概括的能力。 2.通過表格的橫向比較,幫助學生初步理解“資本主義”這個重要概念,對“近代”的概念有初步認知,初步體會本課作為第五單元《走向近代》的第一課背后的內涵,為后面幾課的學習打下基礎。新的社會結構——富裕農民和市民階層 1.閱讀富裕農民的自述及材料,結合教材P63的內容,思考:舊階層為何衰落 富裕農民如何崛起 2.結合教材和PPT資料,思考:市民階層在經濟、政治上有什么作用 1.出示材料,引導學生結合教材P63的內容思考舊階層衰落的原因以及富裕農民是如何崛起的。 2.出示英國市民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材料,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分析市民階層在經濟、政治上的作用,教師進行總結。 1.補充相關史實,幫助學生形象地理解舊階層衰落和富裕農民崛起的原因。 2.通過具體的史實,結合第三單元有關知識,幫助學生理解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這一唯物史觀。 3.通過教師總結,引出“早期資產階級”這一重要概念。 4.本課小結,結合第三單元有關西歐中世紀史的核心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西歐從中世紀的封建社會走向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前提,為本單元之后幾課的學習打下基礎。板書設計課堂小練 1.11世紀以后,歐洲農村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表現在 ( ) ①各地紛紛開展了墾殖運動 ②墾殖者成為新開發地區的主人 ③莊園逐漸衰落 ④土地集中成為一種趨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他自己沒有土地或只有部分土地,主要靠租佃土地、雇用農業工人進行耕作。”這里的“他”指的是 ( ) A.地主 B.土地所有者 C.手工工場主 D.租地農場主 3.莊園制度下的小塊土地越來越不適應新的生產經營活動,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出現的一種新的趨勢是 ( ) A.有條件的分封 B.墾殖運動 C.土地集中 D.土地私有化 [答案] 1.D 2.D 3.C課后作業 請完成配套圖書第13課的練習題精講過程模式 請老師同步使用教師用書電子資源中附贈的本課[加注式課件2]。【課前導學】自主閱讀課本,完成下邊的填空。一、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1.土地關系的變化(1)11世紀以后,歐洲農村紛紛開展 運動,土地面積逐漸擴大。 (2) 獲得離開莊園、擺脫領主人身束縛的機會; 逐漸獲得對自己剩余產品的支配權。 (3)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土地集中成為一種趨勢, 成為一種新的生產方式。 (4)農產品的富裕,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 和畜產品得以進入 。 2.手工業的經營(1)農村出現了 的手工工場。 (2)工人與雇主形成徹底的 關系,逐漸形成了集中的 。雇工分工合作,進一步提高了 。 3.影響:土地關系的變化和手工業的發展,推動了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組織逐漸 ,開始改變了中世紀歐洲社會的 。 二、富裕農民和市民階層1.富裕農民的出現(1)背景:13、14世紀,歐洲農村的 發生了改變。大多數貴族將自己的地產抵押或變賣,以償還債務或應付開支。 (2)概況:富裕農民、 等通過各種手段不斷集中土地,以新的經營方式掌握了生產、交換等環節,還控制了鄉村 ,成為農村中富有生氣的 。 2.市民階層地位的提高:城市中,手工業者、商人成為 ,享有新的契約關系賦予的權利。富商巨賈還投資鄉村,置辦田產,采用新的生產經營方式。他們與貴族聯姻或成為官員,抬高自己的身份, 也不斷擴大,成為強化 所需要的 力量。 參考答案一、 1.墾殖 農奴 農民 租地農場 農產品 市場 2.分散 雇傭 手工工場 勞動生產率 3.資本主義化 整體面貌二、 1.社會結構 騎士 行政事務 階級力量 2.城市居民 政治權利 王權 政治【新課導入】教師展示圖片,請學生說出從圖中可以獲取哪些信息。學生回答,教師過渡引入課題:中世紀晚期,歐洲社會正處于一個轉型時期,原來的封君封臣制度和莊園制度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表現在哪些方面 對歐洲以后的發展有什么影響呢 帶著這些疑問讓我們共同來學習第13課《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新知探究】學習任務一 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1.租地農場的出現·租地農場——背景解析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讓學生對教材有一個簡單的認識。教師展示材料:材料一 10世紀中葉至13世紀中葉,西歐各地一直在不斷地開墾荒地,從而形成了一場聲勢浩大、為時長久的墾殖運動……這場墾殖運動的類型大體可分為兩種,一是對西歐內地那些尚未耕作的土地,如森林、沼澤、草地等進行墾辟,是為內向性墾殖;二是對西歐周邊地區的外向性墾殖。其中,外向性墾殖往往又演化成西歐封建勢力的對外擴張。材料二 14世紀早期,西歐出現饑荒,接著暴發瘟疫,人口急劇減少,許多農民和莊園主的財產至少部分處于閑置狀態,這些經濟條件的變化再次要求調整土地安排。留住佃戶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降低租金,減少奴化義務……勞動服務不可避免地被貨幣租金支付所取代,土地被佃戶或接受工資的勞工所耕種,這些勞動力自由地尋找他們的工作。教師設問:閱讀材料,結合教材思考,歐洲農村發生了哪些新的變化 小組討論后,小組代表發言:從材料一可以看出,各地紛紛開展墾殖運動,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澤被開發,土地面積逐漸擴大。從材料二可以看出,勞役量被固定在一個特定的范圍并被貨幣地租所取代;佃戶對領主的人身依附關系減弱,逐漸成為自由勞動力。教師接著提問:這些現象說明莊園制度在逐漸衰落和瓦解,土地集中成為一種趨勢。新開墾的土地如何管理 學生思考后回答:墾殖者成為這些新開發地區的主人,他們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耕種。這些新開發的地區仿效自治城市,成為具有獨立司法權和行政自治權的地區。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進一步強化,如下:·租地農場——經營方式教師提問:面對莊園制度的衰落,莊園領主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也不得不作出一些調整,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學生回答:在一些地方,領主通過轉讓、聯姻、繼承、買賣等方式,將土地集中在一起,土地集中成為一種趨勢。14世紀中葉以后,越來越多的領主出租自營地,他們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參與生產管理。教師提問:富裕農民是如何建立租地農場的 租地農場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或者轉租、購買其他佃戶的地產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采用新的生產方式進行經營,雇用少地或無地的農民耕種,并將產品推向市場。教師在此基礎上,利用關系圖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租地農場的經營方式,如下:·租地農場——性質解析教師展示材料,并提問:租地農場是什么性質的 租地農場主成了這種農業工人的實際指揮官,成了他們的剩余勞動的實際剝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現在只和這種資本主義租地農場主發生直接關系,而且是單純的貨幣關系和契約關系。——馬克思學生閱讀材料回答后,教師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總結:租地農場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經營方式。2.手工工場的出現·手工工場出現的背景教師出示材料并提問:閱讀材料,分析西歐家庭手工業在中世紀晚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材料一 在西歐封建社會的農村中,農村家庭手工業的產品本來是供農民家庭自身消費的,但為了籌集購買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錢,農民也在集市上出售一部分自制手工業品。——《厲以寧講歐洲經濟史》材料二 城市中的手工作坊主擁有私有的生產資料,他們分散經營,以本人的手工勞動為主要的生活來源,一般不雇用工人。——張建珊等《歐洲科技文化史論》 學生回答:隨著手工業的不斷發展,很多手工業者不再僅僅為自己生活而生產,更多是為了適應市場而生產;從家庭作坊到手工工場,分散的手工工場也開始出現。·手工工場的特點教師提問:閱讀教材P62“相關史事”,找出關鍵詞并思考:手工工場有何特點 學生回答:工人成為完全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勞動者,與雇主形成徹底的雇傭關系。教師總結:從中我們可知手工工場中工人和雇傭者之間存在雇傭關系,他們集中生產、分工協作,生產出來的產品面向市場,帶有資本主義性質。3.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的影響和啟示教師總結:土地關系的變化和手工業的發展,推動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開始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所以說,生產力的發展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根源。關系圖小結:學習任務二 社會結構變化——富裕農民和市民階層1.農村:富裕農民、騎士教師展示材料:材料一 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在財富普遍積累的基礎上,一批富裕農民脫穎而出,在法蘭西,他們占有的土地達總面積的1/5,有的地區甚至達到1/3。材料二 我的面包和酒都是最上等的,誰也沒有我藏酒豐富,我的飲食跟著時節變換。我主持陪審團的審案會議,多次代表我的郡當選議員,還曾當過郡長和辯護律師。教師提問:材料反映了什么 學生思考后回答:材料反映了農村社會結構的變化。教師補充,這一時期,富裕的農民成為農村中富有生氣的階級力量,也是現代農業的最早發起人。2.城市:市民階層教師繼續出示材料:材料一 在城市中,手工業者和商人享有新的契約關系賦予的權利。材料二 13、14世紀,英、法等國的市民階層作為第三等級,出席國王召集的會議,不斷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教師提問:材料一中,手工業者和商人有了一個新的身份,這個新的身份是什么 他們享有什么權利 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城市居民。他們享有新的契約關系賦予的權利,成為強化王權所需要的政治力量。教師提問: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問題 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反映了市民階層政治地位的提高、政治權利的擴大,成為強化王權所需要的政治力量。·拓展提升 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的影響教師展示材料,并提問: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對歐洲以后的發展有什么影響 材料一 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引起了社會巨大變化,以自然經濟為基礎的西歐封建社會逐漸瓦解……在精神文化方面,人們力爭從宗教神學的禁錮中解放出來,追求現實生活,尊崇理性與科學;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知識的不斷積累和擴大,極大地開闊了歐洲人的眼界和活動范圍,他們越海穿洋,走向歐洲以外更加廣闊的世界。——《世界近代現代史》材料二 中世紀城市逐漸造就了一個中間階級(市民階層)。正是市民階層的財富擁有、職業經歷、受教育程度和其在城市中已有的政治管理經驗和民主理念與實踐,使他們成長為可以與貴族相匹敵的顯要階級,他們將這種進行民主政治的能力和意愿帶入國會發揮作用,加快了近代國家民主政治的形成。——龐茲《中世紀城市》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用關系圖的形式總結,如下:【課堂小結】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中世紀的西歐墾殖運動開始,莊園經濟逐漸衰落和瓦解,租地農場出現。農業的發展促進了手工工場的進步,手工業者脫離農村后,城鄉交流的需求增加,促進了商業的發展,手工工場雇用工人勞作,形成了新的生產關系,城市的興起、市民階層的出現是中世紀西歐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志,對歐洲文明有重大影響。【板書設計】 (根據板書,讓學生實時記憶)【教學反思】九年級學生知識面較窄,在課堂上參與的機會較少,本課時間跨度較大、知識面較廣、內容理論性強,事件比較抽象,因此本課應多采用故事對話的方式引導教學和問題式教學,直擊教學重點、突破難點。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