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4秋統編九上歷史精講課堂(教案+素材)】第11課 古代日本第四單元 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備·單元學習內容 綜述:本單元主要敘述了亞洲國家日本封建制度的確立過程和阿拉伯帝國的相關內容。日本仿效中國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大化改新。阿拉伯人完成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建立了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阿拉伯人不但創造了獨特的阿拉伯文化,還為保存和傳播古代文化、溝通東西方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結構:備·單元課標要求 7世紀,日本通過向中國學習和一系列改革,使社會政治經濟獲得發展。7世紀初,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推動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和阿拉伯國家的建立。8世紀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國。阿拉伯—伊斯蘭文化有自己的特色,并在保存、傳播古典文明,溝通東西方文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古代世界相對孤立閉塞的狀況下,隨著經濟、政治的發展,在歐洲、亞洲和非洲的國家與國家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逐漸出現較多的交往,既有戰爭的暴力形式,也有商旅往來、文化交流的和平形式,而后者對推動人類進步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這些交往,儒家文化、印度文化、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阿拉伯—伊斯蘭文化都在向外擴散,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成為古代世界的三大宗教。 核心素養表達的課程要求:1.通過伊斯蘭教的創立、阿拉伯帝國的崛起、日本大化改新,初步了解中古世界歷史發展的多樣性。(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唯物史觀)2.能梳理阿拉伯帝國崛起、日本大化改新等事件的背景和意義,對其發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史料實證、歷史解釋)3.尊重、理解各個文明之間的差異。(唯物史觀、家國情懷)備·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課本,認識日本興起與發展的自然地理條件和主要歷程。(史料實證、唯物史觀)2.通過了解6世紀前日本的社會狀況,知道大化改新的背景、時間、內容及其影響;認識武士集團與幕府統治形成的背景及其發展歷程。(歷史解釋、史料實證)3.認識中古時期亞洲地區主要民族及其國家政治、經濟與文化的特點,感悟這一時期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通過認識改革創新是社會進步的標志,理解日本的大化改新是學習他國長處以發展自己的明智之舉,并認識到一個國家應該善于借鑒與學習。(唯物史觀、家國情懷)備·內容分析 【本課結構】本課以“古代日本”為主題概述了日本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歷史演變,主要以6世紀前的日本、大化改新、幕府統治為線索,向學生展示了古代日本社會的歷史風貌。【本課重難點】重點:大化改新的內容及影響;幕府統治的特點。難點: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大化改新給我們的啟示。備·教學提示 1.小組討論大化改新前后的日本有何不同 大化改新“新”在何處 【活動】示例:領域 大化改新前的日本 大化改新后的日本經濟 土地 私地(歸王室和貴族所有) 公地(國有)人民 部民(歸貴族所有,地位近似于奴隸) 公民(國家公民)政治 地方割據 建立了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社會形態 奴隸社會 封建社會2.唐朝文化在哪些方面對日本產生了重要影響 【活動】示例:日本以唐朝制度為模式,進行改革。日本建筑的樣式,幾乎與唐朝的建筑樣式相同。日本參照漢字創制了日本文字。日本銅錢的樣式,也與唐朝銅錢相仿。備·教材答案 【課后活動】1.查閱資料,了解日文是怎樣產生、成熟的。從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教材P54)[答案] 中國漢字傳入日本后,日本人借用漢字創制本國文字,用漢字的音、義和形,發展了書寫日語的方法。吉備真備用漢字偏旁創造了片假名,后來空海利用漢字行書體創造了平假名。這表明漢字、漢語在日文的形成與發展中起了巨大的作用。2.想一想:在近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日本的天皇處于什么地位 (教材P54)[答案] 幕府與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領“征夷大將軍”名義上由天皇任命,但實際上天皇大權旁落,成為一種禮儀性的擺設,幕府將軍實際上把持著國家大權。備·教學資源 [更多課件、課時訓練、音頻、視頻詳見電子資源]第11課 古代日本課件教學 請老師同步使用教師用書電子資源中附贈的本課[加注式課件1]。學教環節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情境引入 觀看新聞,在此基礎上思考:中日文化之間的關系。 展示新聞,通過漢字、建筑、茶道、服飾等內容引出中日文化的相似性,導入本課。 通過新聞,使學生對中日關系與古代日本歷史產生興趣。大和政權 與“部民制” 1.觀看文字材料及圖片,思考:1—5世紀日本國家的初步興起、統一及與中國的關系。 2.觀看圖片和文字展示,聽老師的講解說明,再結合日本地理的相關材料,思考:日本早期經濟的發展途徑。 3.閱讀文字材料,聽老師的講解,思考:部民制存在的問題。 1.展示文字材料及圖片,引導學生回答問題。 2.通過圖片和文字展示,說明大和政權的興起和貢獻,并提問。傾聽學生的答案,進行點評。 3.通過文字材料展示,說明部民制的組織形式和奴隸制的性質,讓學生發現部民制存在的問題。 1.通過材料方式引導學生回顧中國歷史,同時更好地了解日本歷史的發展過程。 2.通過對日本制度的分析和統一過程的了解,為講解日本將要進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作好鋪墊。大化改新 1.閱讀材料,思考:大化改新的內部、外部原因。 2.閱讀圖文材料,了解大化改新的內容,思考:對比唐朝制度,日本大化改新的特點。 3.通過唐長安城與日本平城京、唐開元通寶與日本和同開珎等實例與文字材料,思考:大化改新的影響。 1.展示文字與圖片并提出問題,傾聽學生的答案并加以評述。 2. 通過圖文材料講解大化改新的內容。同時回顧此前所學唐朝歷史,對比唐朝制度與日本大化改新的內容,引導學生得出日本大化改新具有仿效唐朝制度的特征,從而得出大化改新的影響。 1.通過材料了解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使學生掌握從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并進行分析、理解、總結、歸納的能力,以及運用材料具體分析歷史問題的方法。 2.通過了解大化改新的內容和對比中國唐朝的制度,使學生明白大化改新的內容和中國唐朝制度的相似性,培養學生橫向分析問題的能力。幕府統治 1.根據教師出示的PPT文字材料,思考: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出現了什么社會問題。 2.通過圖文材料了解武士階層逐漸形成并崛起的情況。 1.出示PPT文字材料,引導學生思考大化改新后日本出現了什么社會問題,并出示答案。 2.結合相關圖文材料加以講述,中央對地方控制力減弱,武士階層逐漸形成并崛起的情況。 1.引導學生閱讀并分析材料,得出日本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土地兼并盛行,天皇中央集權遭到削弱,出現大莊園經濟的史實。 2.引導學生閱讀并分析材料,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的歷史核心素養,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幕府統治 3.認真聽教師的講解,了解幕府統治下日本的概況。 4.根據所學知識,思考:你認為日本有著怎樣的民族性格 5.結合PPT素材,嘗試談談應如何正確對待中日關系。 3.通過對武士階層的介紹,說明幕府統治的發展與這一時期的政治特征。 4.展示圖文材料,讓學生主動發言談談認識,最終匯總武士道精神。 5.結合古今中日關系與日本元素符號,得出正確對待中日關系的方式和態度。升華主題,結束本課。 3.樹立正確的歷史價值觀,能夠理性、客觀地看待日本,正確認識中日關系。板書設計課堂小練 1.下圖是漢倭奴國王金印,“倭奴國”指的是 ( ) A.幕府統治時期的日本 B.天皇統治時期的日本 C.6世紀前的日本 D.大化改新時期的日本 2.7世紀,日本整個朝野掀起了“中國化運動”,仿照中國的制度和文化,把處于蒙昧狀態下的民族,憑空向前推進了幾個世紀。日本實行大化改新的根本原因是 ( ) A.國家統一的需要 B.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需要 C.改革派積極提倡 D.孝德天皇掌握了政權 3.詔書規定: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實行“班田收授法”……關于租稅,效法唐朝租庸調制,受田農民必須向國家交谷(租)、服勞役或納布代役(庸)、交地方土產(調)……根據你的判斷,頒發詔書的是 ( ) A.孝德天皇 B.明治天皇 C.明仁天皇 D.彼得一世 [答案] 1.C 2.B 3.A課后作業 請完成配套圖書第11課的練習題精講過程模式 請老師同步使用教師用書電子資源中附贈的本課[加注式課件2]。【課前導學】自主閱讀課本,完成下邊的填空。一、6世紀前的日本5世紀初, 統一了日本。 二、大化改新1.背景:6—9世紀,日本積極吸收 ,中國文化直接影響著日本,刺激了大和的統治者進行改革;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發動宮廷政變,孝德天皇即位,年號大化。 2.概況: 年開始,日本仿效 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 ”。 3.內容(1)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 ,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 (2)經濟上:①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 ,成為公地、公民;②國家將 分給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生使用,不能買賣;③統一 。 4.影響: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 國家。 三、幕府統治1.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與土地兼并盛行。貴族、豪門、寺院大量購買、兼并土地,建立 ,大莊園享有“ ”的特權。 2.12世紀晚期, 集團擊敗平氏武士集團,其首領源賴朝獲得“征夷大將軍”稱號,設幕府于鐮倉。 3.幕府首領“征夷大將軍”名義上由天皇任命,實際上天皇 ,幕府將軍把持著國家大權。 4.武士集團的長期統治,逐漸形成了 。 參考答案一、 1.大和政權二、 1.中國文化 2.646 唐朝 大化改新 3.中央集權制度 國有 土地 賦稅 4.封建三、 1.莊園 不輸不入 2.源氏武士 3.大權旁落 4.武士道【新課導入】1.說一說:你眼中的日本。學生談談自己所了解的日本。2.看一看:作家眼中的日本。陳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中有這樣一段描述:“……日本有‘心靈緊閉’但‘眼觀八方’的特征……在國弱時,他們謙卑地對外點頭哈腰,默默拿來先進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點地消化進化,乃至超越。一旦確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別國,便會出其不意地‘創造神話’……”的確,日本是一個善于吸收外來先進文化的國家,與中國一衣帶水,吸收中國先進文化,實現了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教師過渡:日本是怎樣翻開它歷史新的一頁,實現歷史性跨越的 讓我們一起學習第11課《古代日本》,了解這一史實。【新知探究】學習任務一 6世紀前的日本教師出示日本地圖,引導學生結合地理知識,回答日本在亞洲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地理特征,明確日本是我國“一衣帶水”的鄰邦,它由許多島嶼組成,國土有限,資源匱乏。·自主學習請學生閱讀教材P52的內容,回答以下問題:(1)說出1—2世紀日本與當時中國的交往情況。(2)5世紀時,哪一政權基本實現了日本統一 (3)統一后的日本國內政治和經濟狀況如何 學生閱讀后回答。教師過渡:統一后的日本還是奴隸制國家,日本是在什么時候過渡到封建社會的呢 學習任務二 大化改新1.改革的背景教師出示材料,學生閱讀材料,思考改革前的日本的社會現狀。材料一 7世紀時,日本仍處于奴隸社會,世襲貴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隸以及部民,權勢很大。中央貴族之間爭權奪勢,地方貴族反抗中央貴族。部民不堪遭受壓迫,反抗不斷。——摘編自《世界上下五千年》材料二 大唐國者,法式備定,珍國也,常須達。——摘編自《日本書紀》學生閱讀材料后回答:國內社會矛盾尖銳;中國文化直接影響日本,推動日本進行改革。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日本派遣了許多使節來到中國,學習中國先進的政治經濟制度。他們回到日本后,主張仿效中國唐朝的制度進行改革,建立中央集權制度。他們成為改革的重要力量,最終促成了大化改新。改革派首先通過發動宮廷政變,除去守舊的權臣,然后擁立孝德天皇即位,在孝德天皇的主持下于646年拉開了改革的大幕。孝德天皇的年號是“大化”,因此這次改革被稱為“大化改新”。2.改革的內容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53的內容,給出日本大化改新內容的表格,由學生閱讀后進行填寫。 內容政治上經濟上3.改革的影響引導學生結合改革內容,討論大化改新對日本社會發展所起的作用。學生回答: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4.改革的特點和啟示教師展示唐朝和日本在政治和經濟上的措施:教師引導學生談談大化改新的特點。進行小組討論:日本仿效中國進行改革并取得了成功,對此你得到什么啟示 教師總結:大化改新的特點是效仿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改革,但也保留本民族的特色。日本民族非常善于學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然后創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國學習,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學習,這些都使日本不斷進步、強盛。我們要理解改革對人類文明進步的促進作用,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知識拓展教師出示圖片,并提問,唐朝文化還在哪些方面對日本產生了重要影響 學生結合教材,思考并回答。教師過渡: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社會狀況如何 學習任務三 幕府統治教師出示日本武士圖片,引導學生結合圖片和教材P53的內容,說出日本武士是如何產生和發展壯大的。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回答后教師歸納:教師出示源賴朝、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的圖片,引導學生結合教材P53的內容,說出鐮倉幕府的建立標志。學生根據教材即可回答。對于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教師可視學生情況做適當拓展,也可鼓勵學生講述相關故事。教師過渡:日本幕府統治時期相當于中國的南宋到清朝末期。從12世紀晚期開始,日本歷史上共經歷了鐮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時期。 1868年,倒幕派粉碎了幕府的武力反撲,幕府統治結束。教師提問:幕府統治時期,幕府將軍與天皇之間形成了什么樣的關系 學生根據教材P53~54的內容回答。 教師過渡:日本古代有著長期的軍人干政的歷史,幕府政治即為日本封建武士通過幕府實行的政治統治,又名“武家政治”。幕府首領為“征夷大將軍”,亦稱“幕府將軍”。幕府將軍名義上由天皇任命,但實際上凌駕于正統的中央政府機構之上,可以說是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方式統治國家。武士集團的長期統治,逐漸形成了展現武士階層道德與行為規范的武士道。教師要強調武士效忠的對象不是國家,而是他的主公。【課堂小結】大化改新是一場古代日本以學習和模仿中國古代的政治和經濟制度為主要內容的改革,對日本歷史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孝德天皇效法中國唐朝的政治和經濟制度進行改革,打擊了奴隸主貴族的勢力,形成了以天皇為首的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使日本社會秩序穩定,經濟得到發展,為以后的繁榮奠定了基礎。【板書設計】 (根據板書,讓學生實時記憶)【教學反思】1.本課內容不多,注意邊學邊記,可采用小組競賽等形式,鞏固新學知識。2.課本內容是有限的,課前可讓學生自主閱讀相關書目《大和魂》以及央視紀錄片等,了解古代日本。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