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閃爍的小星 》教案教學目標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目標喜歡歌曲《閃爍的小星星》,樂于用輕快、自然、柔和的聲音演唱,并樂于參加綜合性藝術表演。2“過程與方法”目標1.運用體驗、模仿、比較、合作、綜合等方法;2.學生先聆聽歌曲,體會、感受歌曲的歡快情緒和節拍特點;3.學生通過自主性地識讀樂譜,聽著鋼琴模唱出音高,并用輕快的聲音演唱全曲;4.學生在集體的表演過程中,不僅能體會音樂帶來的歡樂,同時也能增強身體的協調能力,了解、掌握歌曲的節奏和節拍。3“知識與技能”目標1.能用輕快、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閃爍的小星星》;2.在演唱時,能用肢體動作準確地表現歌曲的節奏和節拍。教學重點與難點1教學重點用輕快、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閃爍的小星星》。2教學難點準確地用打節奏和打節拍的方式配合歌曲的演唱。教學過程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創設意圖 所需時間導入 用口風琴彈奏樂曲《閃爍的小星星》,請學生進入情境,并思考樂曲的名字。 仔細聆聽口風琴演奏《閃爍的小星星》,聽后說出樂曲名字。 通過用口風琴這種樂器演奏樂曲《閃爍的小星星》,不僅吸引了學生的眼球,還使學生進入了情境,同時也導入了新課。 1分鐘新授內容 師說:這是一首法國的民歌,名字叫做《閃爍的小星星》,今天我們要把這首歌曲唱會。一.展示曲譜,提問與譜面相關的問題,并用鋼琴彈奏音高,引導學生唱曲譜。師說:剛才在唱譜的過程中,大家有沒有發現,在這三行旋律中哪兩行的旋律是完全一樣的? 一.結合“五線譜小歌謠”和鋼琴的音高,唱出樂曲的曲譜。生說:第一行和第三行。 一.由于學生對歌曲的旋律非常熟悉,樂譜也相對簡單,可以邊聽鋼琴邊唱出曲譜,增強學生識讀樂譜的自主性。 8分鐘二.先做課后的涂色游戲,再引導學生加入歌詞,并用輕快、柔和的聲音進行演唱,會聽鋼琴伴奏: 二.涂色游戲后,齊唱歌詞,會聽鋼琴伴奏: 二.讓學生有意識地用輕快、柔和的聲音表現歌曲:2.1涂色游戲;師說:如果我們把第一行涂上黃色,第二行涂上藍色,第三行應該涂上什么顏色呢? 2.1涂色游戲;生說:黃色。 2.1了解樂曲的結構; 1分鐘2.2引導學生加入歌詞,強調歌唱時的狀態和聲音。(提示:大家想一想,小星星一般在什么時候才出來啊?對,在夜晚。可是大家都在睡覺,所以小星星們只能悄悄地眨著眼睛,它們的歌聲也得非常安靜,可不能把大伙都吵醒了。) 2.2掌握歌唱時的聲音。 2.2通過了解歌曲的意境和情緒,學會用相應的聲音和狀態來表現音樂。 7分鐘三.請學生完整齊唱: 三.完整齊唱歌曲: 三.齊唱歌曲: 5分鐘3.1鋼琴伴奏,請學生連貫、流暢地表現歌曲,并熟悉前奏和間奏; 3.1會聽鋼琴伴奏,完整表現歌曲,熟悉歌曲的前奏和間奏; 3.1學會聽鋼琴伴奏;3.2播放伴奏音頻,引導學生分組接唱歌曲。(提示:歌唱時起立大膽表現,唱完立刻坐下,稱“蹺蹺板”游戲); 3.2分組接唱。 3.2變換方式的練習能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表演中,分組接唱能使他們集中注意力,學會傾聽,并與他人配合演唱。知識拓展 四.分別示范演奏三角鐵和串鈴,引導學生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四.學會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四.學會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17分鐘4.1引導學生邊歌唱邊做節拍律動,老師示范演奏三角鐵,請學生觀察在哪一拍敲了三角鐵,并指名上臺演奏; 4.1練習打節拍; 4.1在準確歌唱的同時,學會跟著歌曲打節拍;4.2示范演奏串鈴,引導學生邊唱歌邊打節奏,并指名上臺搖串鈴;師說:剛才我們打的是節拍,而且個別同學還在強拍的位置演奏了三角鐵。現在老師要換樂器了,而且我這次不打節拍了,我要換個方式來搖串鈴...(提示:串鈴的聲音不要超過歌唱的聲音) 4.2練習打節奏; 4.2在準確歌唱的同時,學會跟著歌曲打節奏;4.3學生分組配合,一邊唱歌,一邊打節奏或者節拍,教師鋼琴伴奏。 4.3分組配合,分別打節奏或者節拍,六名同學上臺演奏三角鐵和串鈴。 4.3通過小組間的配合,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小結 課堂小結。師說:今天我們不僅學唱了法國民歌《閃爍的小星星》,還學會用打節拍和打節奏的方式為歌曲伴奏,希望大家能夠喜歡這種伴奏形式。 與老師一起回憶并總結。 引導學生回顧了本節音樂課,完整梳理了整堂課的要點。 1分鐘六、學習評價方式6.1評價方式6.1.1教師評價教師評價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在最后的綜合性藝術表演環節,采用隨機抽測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6.1.2學生互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相互評價,培養評價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6.2評價量規分數評價標準 5分 3分 1分 0分音 準節 奏節 拍表 情七、教學設計特點 用口風琴演奏樂曲進行導入,吸引了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快速地進入學習情境; 結合學生之前已經掌握的簡單樂理知識和已經背誦過的“五線譜小歌謠”,引導學生自主識譜,唱準唱名,將曲譜無形地滲透給學生,鞏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不加任何動作的學唱,能夠使學生集中精力,認真聽音樂,提高聲音的準確性,與教學目標相一致; 課堂中,對小星星出現的情景進行講解,為低年級學生的歌唱營造了美好的氛圍; 在綜合性藝術表演環節,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望,使他們愿意去參與音樂活動,并能在其中感受美、體驗美。 個別學生的上臺展示,將全面關注學生和注重個性發展的因材施教有機地結合了起來;同時,生生互評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八、教學反思本節課依據《音樂課程標準》中表現領域的相關建議,以及小學音樂一年級下冊教材第五課編寫意圖和教學目標,培養學生自信的演唱、綜合性藝術表演能力,以及對節奏、節拍的感知能力。在課上,我通過演奏口風琴導入了歌曲,很快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結合鋼琴的音高,主動地、準確地唱出了樂曲曲譜,進一步熟悉了歌曲的旋律,為良好的演唱奠定了基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運用多種形式讓學生練習演唱,學生保持了對歌曲的新鮮感,愿意參與到音樂活動中,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在“知識拓展”環節中,我利用三角鐵和串鈴這兩種熟悉的打擊樂器,幫助學生感知了歌曲的節奏和節拍,通過共同練習和小組配合,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和探究欲望,逐漸培養了他們的聽覺能力。總之,在唱歌教學中,應激發學生學唱的興趣,摒棄以技能技巧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堅持以學生為本、師生互動的教育觀念,讓學生在課堂中活而不亂,樂于參與、表現音樂。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唱歌教學的審美功能一定會得到發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