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美術 年級 高一 學期 春季課題 傳承與創新——中國近現代美術教科書 書 名:普通高中教科書美術必修 美術鑒賞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學目標1. 了解中國近現代美術的時代背景,賞析重要藝術家的經典藝術作品,進而感知中國近現代美術創作選材及內容所傳達的時代信息,掌握近現代美術作品的不同表現風格和特點,提升圖像識讀能力,以及對中國近現代美術的鑒賞能力。 2. 認識這一時期美術作品的多樣性,對中國近現代美術經典作品進行探究和評價,運用多種學習媒介主動地、聯系地學習,形成對這一時期美術作品的審美判斷能力。 3. 能夠從文化與時代的角度觀察、分析和鑒賞中國近現代美術作品,掌握不同時期的社會意識形態對美術創作的影響,理解美術作品創作的精神內涵及藝術家創作時秉承的民族情感。理解中國美術傳統的繼承與發展,提升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1. 梳理中國近現代美術的發展脈絡,學會多角度鑒賞這一時期的經典作品,重點了解中國畫的發展脈絡 。 2. 理解中國近現代美術在時代變革中的轉變。 3. 理解中國近現代美術對傳統文化的堅守,對時代精神的把握以及在觀念與形式上的多樣化探索。 教學難點: 1. 這一時期不同藝術家不同的藝術語言特點,藝術語言在傳統的基礎上做了哪些新的發展,這種轉變的內在原因與時代背景。 2. 理解藝術家創作時肩負的社會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理解中國近現代美術發展與社會變革的關系。教學過程一、導入 以思維導圖的方式講解中國近現代美術的時代背景,讓學生充分了解在這一較長的歷史時期,中國美術一方面繼承與發展了中國美術優良傳統,另一方面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也對中國美術產生巨大影響,這一時期美術作品既符合社會生活和時代審美訴求,同時又遵循美術演變的內在邏輯。改革開放以來,在開放的社會環境中,中國美術呈現出豐富多彩的面貌和格局,在傳承與融匯中創新。 引出本課基本問題:如何理解中國近現代美術創作與時代變遷的關系? 新授 引出本課的三個大的學習板塊:傳統的繼承與發展、反映社會變革的美術、多樣化藝術探索 1. 傳統的繼承與發展 鴉片戰爭之后,隨著社會形態的變化和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國美術面臨傳承與創新的不同道路選擇。以“海上畫派”為代表的近代文人畫家群體堅持文人畫的筆墨格調同時兼具大眾生活情感及審美意識。“南黃北齊”師法古人,延續著國畫傳統。在中西美術交流碰撞的時代,有的藝術家選擇“引西潤中”的繼承與革新的道路。 問題一:海上畫派的藝術家的筆墨的特點是什么?題材與傳統中國畫相比有哪些變化?. 海上畫派是中國美術史上聯系近代到現代非常重要的一個畫派。他們不斷引入西方的繪畫的理念和技術,同時兼顧了中國文人書畫的優良傳統,使得“海派”繪畫呈現出一種別開生面的氣象,雅俗共賞、清新通俗、中西融合、折衷古今,使繪畫更加符合社會的審美需要,是中國繪畫史上的又一高峰。 通過展示圖片及動畫,具體分析海派代表畫家任伯年的《屏開金孔雀》、《酸寒蔚像》,吳昌碩的《壽桃圖》,講解海派作品題材由文人畫傳統轉為更為符合社會審美需求的市民題材,技法上運用釘頭鼠尾描、墨骨法、金石入畫的水墨語言將中國水墨的技術向前推進了一步。 問題二:海派之后,南黃北齊成為延續中國傳統的代表畫家,他們通過對傳統的深刻理解,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加以獨特的性格和技術上的千錘百煉,將中國畫開發出新的生命活力。他們從傳統里繼承了什么?他們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和藝術語言對傳統進行創新? 通過展示圖片及動畫,具體分析黃賓虹、齊白石的代表作品,具體講解黃賓虹臨古求法,師法自然,運用多種墨法開辟新的創作之路。齊白石描繪大眾喜聞樂見之物,《蛙聲十里出山泉》作品采用擬人化的表現。同時作品用繪畫表現聲音、距離,給觀者以無盡的想象空間。也體現了齊白石對生活和藝術的融會貫通,進而完成了水墨的創新性表現。 問題三:20世紀中國畫一方面繼承本民族的美術傳統,同時又受到西方美術的巨大影響。在美術界出現了“引西潤中”的潮流,這一類藝術家主要有幾種觀點?他們的作品與現實有著怎樣的關系? 通過分析林風眠的《水上魚鷹》、徐悲鴻的《愚公移山》,對比講解二人的不同觀點,林風眠強調“介紹西洋藝術,整理中國藝術,調和中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繪畫面貌上更加具有國際化視野。徐悲鴻則強調“洋為中用”、“以美育救中國”,他吸收西方現實主義的寫實造型手法,既在創作手法上有較大突破,同時謳歌民族精神,更具歷史使命感。 作業一:通過剛才的學習過程,在這些繼承中國畫傳統的杰出畫家中,你對哪位畫家的作品最感興趣?請嘗試分析這位畫家繪畫創作的特點。 引導學生從畫面構思與布局,藝術手段與藝術語言,情感表達與審美訴求幾方面作答。 反映社會變革的美術 伴隨時代的變化,在前輩藝術家的感召下 ,藝術家不斷探索,用中國畫記錄中國革命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藝術家又積極投入表現歷史事件和社會生活的事業中去。 問題:這一時期藝術家是如何用筆墨記錄時代的?他們又是以怎樣的態度融入時代、與時俱進? 簡單介紹蔣兆和的代表作《流民圖》,作品創作背景及對中國人民的革命歷史的記錄。 作業二:以關山月與傅抱石合作完成的作品《江山如此多嬌》為例,來分析美術和社會生活的關系以及藝術家為什么要有社會責任感?藝術能夠發揮哪些社會功能? 播放視頻《美術作品中的黨史——江山如此多嬌》 總結藝術家將革命浪漫主義與表現祖國山河的大局觀結合起來。畫家將對長城、山巒的局部描寫,與自然景觀結合起來,作品從現實中來,又充分抒發詩情畫意,是通過中國畫的方式表現新中國的代表作。體現了藝術家的社會責任感,同時充分發揮了藝術為時代、藝術為人民的社會功能。 多樣化藝術探索 改革開放以來,新中國的藝術家開始尋找新題材,在吸收中華優良傳統基礎上繼續尋找新的表達方式,反映新世界。 問題:這一時期中國畫的探索有什么樣的新面貌?藝術家如何運用豐富多樣的形式表現新時代? 鑒賞吳冠中、祝大年的國畫作品,羅中立等人的油畫作品,以及重要的公共藝術、雕塑、壁畫作品。 三、本課小結 引導學生整理這節課的學習過程,由中國近現代美術的時代背景入手,通過具體解讀作品的題材和藝術語言,理解了中國近代美術對傳統文化的堅守,對時代精神的把握,梳理中國近現代美術傳承與創新的基本脈絡,理解藝術家在創作美術作品時的社會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 繼承與創新是中國近現代美術發展的主流,中國美術優秀的傳統在近百年里得到延續,同時西方美術的輸入也激活了中國藝術家對傳統的再認識,并激勵藝術家從多方面探索與開拓。 四、拓展練習 簡單梳理中國近現代木刻版畫由復制到創作,參與革命宣傳,反映社會建設的歷程。中國近現代油畫則走上了民族化的道路。引導學生用本節課所學知識,將對中國美術創作和時代變遷的關系的思考記錄下來,整理成評論文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