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6課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教案一、課標要求1、了解20世紀50至70年代中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曲折發展 與成就,認識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及教訓;2、理解政治、經濟、外交、國防等領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國歷史 上所具有的開創性、奠基性意義;3、了解和感悟這—時期中國人民艱苦奮斗、奮發圖強的精神面貌;4、了解毛澤東對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貢獻,認識毛澤東思想 對近現代中國的深遠印象。二、重點難點1、重點 :社會主義在探索中的良好開端和曲折發展、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和經 驗。2、難點:“文化大革命”的性質。三、邏輯思路本課通過三個子目(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大革命、偉大的建 設成就)講述關于正確分析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曲折及成就。這里的關 鍵是運用歷史辯證法觀察歷史現象,學會從主流和本質上把握歷史脈 絡,避免從表象上簡單地解釋歷史。重點是對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過程 中出現的曲折和失誤作出正確的評價,特別是對“文化大革命”,要從性質上認識到它是一場全局性、長時間的“左”傾嚴重錯誤,使黨 和國家的工作、社會秩序受到巨大破壞,給我國社會主義事業造成新 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教訓極為深刻。同時,我們也要看到 在這期間,黨的領導層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對“左”傾錯誤和極左 恩潮進行了抵制與抗爭,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雖然遭到巨大損失,但仍 取得進展,外交工作也打開了新局面。通過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 初期的歷史,著重培養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把握中國歷史的 發展脈絡,認識中國國情,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意義、新中國取代 舊中國的歷史邏輯以及新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從而引導 學生正確認識人類社會形態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歷史總趨勢。本單元的學習主題是“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和社會主義革命建 設”,中國歷史進人到現代史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具有劃時 代的意義。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新中國開始向社會主義過渡。在 全面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人民堅持走自己的路,探索適合中 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取得了開創性、奠基性的偉大成就。毛 澤東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革命的成功、社會主義建設 的全面展開,為實現中華民族獨立和振興、中國人民解放和幸福,作 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本課邏輯思路的展開可由三個子目本課展開詳細敘述,多角度 宏觀認識1956年至1976年的中國現代史:第一部分,從斗爭到建設——全面建設社會主義,講述講述子目。第二部分,從建設到斗爭——“文化大革命”,講述子目二。 第三部分,從斗爭到建設——偉大的建設成就,講述子目三。四 、內容整合第一部分:從斗爭到建設——全面建設社會主義 (一)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功探索1.中共八大(1)背景: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 基本建立起來;“一五”計劃建設即將完成。(2)內容①指出主要矛盾:我國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 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②制定主要任務:黨和全國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來 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3)意義:中共八大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思想(1)內容:1957年春,毛澤東提出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重要 思想,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2)影響:這個論述為認識中國基本國情奠定了理論基礎。接著,全黨 整風運動和全國反右派斗爭開展起來,但反右派斗爭被嚴重擴大化了。[注]整風運動和反右派斗爭(1)整風運動:中國共產黨在全黨范圍內進行的普逾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教育運動。曾在1942年、1950年、1957年進行過3次。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在《人民日報》發布《關于整風運動的指示》 文章,進行“反官僚主義、反宗派主義和反主觀主義”的整風運動。1958 年8月底,整風運動結束。(2)反右派斗爭:針對橛少數資產階級右派反革命分子向共產黨和社 會主義制度進行猖狂進攻的問題,1957年7月,毛澤東部署反右派 斗爭。為此,中共中央發出指示,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反右派斗爭, 到1958年夏季反右派斗爭結束。但在斗爭過程中某些人犯了嚴重的 擴大化的錯誤。(二)探索中的初步失誤與調整 1.總路線指導的失誤(1)表現: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動,力爭上游,多快好省 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在全國掀起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2)評價①總路線反映了廣大人民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后狀況的普遍愿望,但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②總路線的影響,加上對社會主義建設經驗不足,以及當時的自然災 害等因素,導致1959至1961年,我國經濟發生了嚴重困難。[注]“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的主要不同(1)“大躍進”屬于生產力范疇,根源在于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忽視了中國經濟落后 的國情。(2)人民公社化運動屬于生產關系的范疇,根源在于生產關系超越了生產力發展水平,超 越了歷史發展階段。2.國民經濟的調整(1)目的:為了克服困難,從1960年冬開始,中共中央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2)方針和策略①中共中央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②對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識分子等方面的政策進行重 要調整。(3)結果①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國民經濟穩步增長,接近并超過新中國 成立以來最高水平。②1964年,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提出建設“四個現代化”的偉大 目標,極大地激發了億萬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積極性。第二部分:從建設到斗爭—— “文化大革命”1.“文化大革命”發生的原因(1)黨內的指導思想上存在著“左”傾錯誤。(2)20世紀60年代中期,毛澤東認為黨和國家面臨著資本主義復辟 的現實危險。為此,他強調“以階級斗爭為綱”,想通過發動“文化 大革命”來防止資本主義復辟。2.過程(1)發動:1966年春夏全面發動起來,陳伯達、江青、康生、張春橋 等組成的蟲央文革小組趁機煽動“打倒一切”和“踢開黨委鬧革 命”。(2)奪權①1967年年初,“全面奪權”的“一月風暴”發生。②許多地方出現造反派組織的打、砸、搶事件,學校停課,工廠停工, 黨政機關受到沖擊,大批領導干部和知識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社會 和生產秩序陷于混亂。(3)1969年4月中共九大召開。1971 年9月,林彪反革命集團策動 武裝政變陰謀奪取最高權力。毛澤東、周恩來粉碎了這次政變。(4)全面調整:1972年和1975年,在毛澤東的支持下,周恩來、鄧小 平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極左恩潮,使各項工作出現轉機,經 濟形勢有了明顯好轉。這些整頓實際上是后來撥亂反正的預演。(5)1976年9月,毛澤東逝世,江青反革命集團加緊奪取黨和國家最高 領導權的陰謀活動。(6)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執行黨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 青反革命集團,結束了“文化大革命”這場災難。[注]“文化大革命”動亂由思想文化領域、歐治領域擴展到經濟領 域。對經濟建設造成極大的破壞,工農業遣受巨大損失,使中國失去 寶貴的發展機會,進一步拉大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3. “文化大革命”的性質:“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 或社會進步,而是—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注]“文化大革命”與“文化大革命”時期區分:“文化大革命”是—場內亂,應該從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時 期我國仍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有兩大成就:一是外交領域,二是 科枝領域的原子彈、氫彈和人造地球衛星),這些成就是黨和人民對錯 誤進行抵制的結果,而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就。4.“文化大革命”的教訓(1)加強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發揚民主,依法治國。(最深刻教 訓 )(2)必須堅持集體領導和民主集中制原則,禁止任何形式的個人崇拜 和專斷。(3)要正確分析國內的主要矛盾,放棄“以階級斗爭為綱”,堅持以經 濟建設為中心。第三部分:從斗爭到建設—偉大的建設成就成就 意義工 業 基礎建設:逐步建成了-一批門類比較 齊全的基礎工業項目 為國民經濟進一步發展打下 了堅實的基礎,建立起獨立 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 國民經濟體系。三線建設 不僅增強了國防力量,而且 改善了工業布局。科 枝 國 防 ①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 子彈爆炸成功” ②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 彈爆炸成功” ③1970年6月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 衛星發射成功”農 業 通過興修水利、開展農田基本建設、 培育推廣良種、提倡科學種中 大幅度地提高了糧食生產水 平和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教 育 醫 衛 勞動者的整體素質有了狠大 提高,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大 批地成長起來外 交 事 業 ①建交國數量:打開新局面,迎來了 新中國成立以來與世界各國建交的 又一次高潮②1971年,恢復在聯合國 的一切合法權利。③1972年,中美兩 國結束了長期敵對狀態,開始走向正 我國外交成就極大地改善了 中國的安全環境,拓展了外 交活動的舞臺常化。 ④中日正式建交。1.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成就(1)工業①基礎工業建設:從“一五”時期起到“四五”時期,我國逐步建成 了一批門類比較齊全的基礎工業項目,為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打下 了堅實的基礎。②三線建設:大規模的三線建設不僅增強了國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 業布局。[注]三線建設三線建設是指自1964年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中國中西部地區 的13個省、自治區進行的一場以戰備為指導思想的大規模國防、科 技、工業和交通基本設施建設。三線建設是中國經濟史上一次極大規 模的工業遷移過程。三線建設為中國中西部地區工業化做出了極大貢獻 。(2)農業:通過興修水利、開展農田基本建設、培育推廣良種、提倡科 學種田,我國較大幅度地提高了糧食生產水平和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3)國防科枝:中國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彈、氫彈,試制并成功發射了中 遠程導彈和人造衛星。(4)教育衛生:教育事業取得長足進步,醫療衛生事業也得到蓬勃發展。(5)外交成就及意義①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打開了新的局面,迎來了新中國成立以 來與世界各國建交的又一次高潮。與中國建交國家的數量從1965年 的49個增加到1976年的111個。其中,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②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③1972年,中美開始走向關系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④我國外交成就極大地改善了中國的安全環境,拓展了外交活動的 舞臺。2.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成就的歷史意義(1)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涌現出的無數先進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這一 時期形成的崇尚勞動、敬業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創新的勞模精神不 斷激勵著人們。(2)這些成就在新中國歷史上都具有開創性、奠基性的意義,為新的歷 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物質基礎、寶貴經驗和理論 準備。五、解決方案環節一:課程導入提問1:這張圖片大家也許并不熟悉,但它所反映的主題大家一定不 會陌生。同學們,它反映的是大躍進運動中一個響亮的口號,那就是: (學生回答:超英趕美)講述:看來,中國的目標是要超過英國。不過,1956年,毛澤東在中 共入大第一次會議預備會議.上的講話中卻是這樣說的:(出示文字材料)“(中國)..超過美國,不僅有可能,而且完全有必要,完全應該。 如果不是這樣,那我們中華民族就對不起全世界各民族,我們對人類 的貢獻就不大。”提問2:很明顯,毛認為中國應該超過的是哪個國家 (學生回答: 美國)講述:大家有沒有發現問題 中國究競是要超過英國呢 還是要超過美 國 會不會中國想超過的既不是英國,也不是美國呢 【設計意圖】通過設置中國究競是要超過英國(圖片材料喚起學生 原有超英趕美的歷史認知)還是超過美國(文字材料提供學生新的歷 史知知)的認知沖突,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預埋了本課的主題 和線索——中國試圖創建一條超越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環節二:課程教學(一)從斗爭到建設——全面建設社會主義1、背景講述: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后,土改,鎮壓反革命,抗美援朝, 到1953年,隨著國民經濟恢復的完成,朝鮮停戰協定的簽署,新生 的人民政權終于鞏固下來了。也是從這一年,在蘇聯的幫助下,中國 由階級斗爭轉入到了經濟建設,進行了大規模的國民經濟建設—— 一五計劃。(出示材料)材料(1956年4月)毛澤東提出《論十大關系》的報告毛澤東強調: 對于外國的經驗,不能不加分析地—概照搬。“特別值得注意的是, 最近蘇聯方面暴露了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 他們走過的彎路,你還想走。——胡繩《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 材料:問:從中獲取—五計劃什么信息 預設:集中在重工業領域,工業基礎薄弱,受蘇聯經濟模式影響;集中 于中國東北地區,首先這和東北本身礦藏資源十分豐富有關系,其次 同東北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工業基礎有關系,從地理上看,距離蘇聯 近,便于接受蘇聯的援助;重視交通(公路和鐵路)建設,發展經濟, 鞏固統—的需要;【設計意圖】通過分析一五計劃重點項目的特點,幫助學生感受蘇聯 對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影響。問題的設計考慮了學生的實際情 況,使學生能夠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有更深的了解。講述:一五計劃工業增速原計劃是14%,最后競然達到了18%。同樣快 速的是社會主義改造。毛澤東于1952年9月在—-次中央會議上曾明確提出:我們現在就要開始用10年到15年的時間,基本.上完成 到社會主義的過渡。但是大家知道了,最后中國完成三大改造,建立 社會主義經濟體系是在哪—年 1956年。(出示材料)材料—:二千零一年,也就是進到二十一世紀的時候,中國的面目更 要大變。中國將變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工業國中國應當這樣。因 為中國是一個具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和六萬萬人口的國家,中 國應當對于人類有較大的貢獻。而這種貢獻,在過去一個長時期內 則是太少了。這使我們感到慚愧。——毛澤東《紀念孫中山先生》,1956年 問:從中可以獲取什么信息 預設:“我們感到慚愧”的原因是什么過去一個長時期內,中國對于 人類的貢獻太少了,因為屢受列強欺侮;我們希望對人類有較大貢獻; 我們相信能夠對人類有較大貢獻,因為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因 為中國會變成工業國;毛澤東(希望讀者)相信中國在21世紀會完成工 業化,信心來源于一五計劃的順利進行;講述:五千年文明史使中華民族有一種絕對的自信心,百年恥辱和隨 之而來的革命與建設的勝利更是強化了這種自信,中國人渴望成為世 界強國,渴望對人類文明作出貢獻。講述:第2年,也就是在1957年,在莫斯科會議上,毛澤東講了這 樣一段話:(出示材料)“赫魯曉夫同志告訴我們,十五年后,蘇聯可以超過美國。我也可以講,十五年后我們可能趕上或者超過英國。” ——毛澤東,1957年問:從中獲取什么信息 預設:中國提出超過英國,因為蘇聯提出超過英國;中國領導人充滿自 信,非常樂觀;講述:要超過別人,別人也沒停下啊,怎么超 那就只有加快速度啦。 所以大家能夠理解,為什么1958年出現大躍進。(出示圖片)(RENMINRIBA0麻城建國一社出現天下第一田早稻畝產三萬六千九百多斤幅建海星社創花生畝產一萬客五百多斤紀錄)<返回 微博正文人民日報18-10-3009:12來自新媒體聚合平臺【畝產1203.36公斤!袁隆平團隊超級雜交稻 再創紀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其團隊培育 的超級雜交稻品種“湘兩優900(超優千號)” 再創畝產紀錄!經測產,該品種水稻在試驗田 內畝產1203.36公斤。去年,該品種水稻曾創 造歷史,袁隆平寫道:“畝產量遙遙領先于全 世界。”轉發祝賀!畝產1203.36公斤!袁 隆平團隊超級雜交稻再創…資料圖袁隆平正在田間察看水稻生長情況材料、我們一定要努力把黨內黨外、國內國外的一切積極的因素,直 接的、間接的積極因素,全部調動起來,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 社會主義國家。——毛澤東《論十大關系》材料:幾十上百個貧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財產上交公社, 多者不退,少者不補。———胡繩《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材料:毛主席談到對有關人民公社問題的看法:“人民公社的特點:一 大,二公。公,就是把資本主義殘余(比如自留地、自養牲口)都可以逐步搞掉。房屋、雞鴨、房前房后的小樹,目前還是自己的,將來也要公有。——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2、大躍進人民公社化掀起原因材料:(1958年)7月23日《人民日報》社論宣稱:只要我們需要, 要生產多少就可以生產多少糧食來。10月出現一種奇異的說法:我 國糧食產量再提高,“把地球.上的人通通集中到中國來也夠用”。 ——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材料:1958年,蘇聯向中國提出要在中國領土和領海上建立中蘇共 有的電臺和艦隊,當即遭到毛澤東的嚴詞拒絕...此后,蘇聯向中蘇 邊境不斷增兵,并挑起邊界武裝沖突,中蘇關系長期處于對抗狀態。 ——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現代史編 ·下卷》材料:黨認為反右派斗爭的勝利,大大提高了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 的積極性。—一些工廠、農村出現生產迅速增長的新氣象,使許多人認 為完全有可能以比一五計劃高得多的速度來進行建設。毛澤東由此而 更加相信1956年的反冒進是錯誤的。——胡繩《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材料:1958年春,全國大搞農舊水利建設,揭開了“大躍進”的序 幕。由于農田水利建設要求在大面積土地_上統一規劃.....這就不僅 涉及合作社之間的經濟關系問題,而且還涉及村與村、鄉與鄉,甚至 縣與縣之間的經濟關系問題。在當時的條件下,只能從調整農業生產 合作社的規模方面打主意。——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預設:毛澤東認為人民公社的意義是找到了一條由社會主義向共產主 義過渡的道路;毛澤東認識蘇聯和斯大林沒有能夠找到解決辦法,中 國比蘇聯更先進;講述:馬克思主義認為共產主義就是公有制加計劃經濟加按需分配。 現在人民公社不僅生產資料公有,而且生活資料也公有。有些地方甚 至要求孩子也公有。人民公社不僅公有制程度更高,更重要的是,人 民公社還興辦公共食堂,實行按需分配。而按需分配通常被認為是屬 于共產主義的特征。大家想一想,如果人民公社真的能夠做到這-— 點,那么共產主義不就在中國實現了嗎 如果是那樣的話,不就說明 中國找到了一條建設共產主義的道路嗎 人類自有歷史以來就追求的 人間天堂如果真的在中國建成了,那還有什么歷史貢獻超過這個的嗎 【設計意圖】通過材料分析和史實比較,引導學生理解人民公社化運 動的實質在于為其它社會主義國家開辟一條通往共產主義的道路。講述:問題在于,大同社會的社會主義道路是否存在 對于大同的追求 是人類自古以來就有的,但歷史上所有試圖在人間建立空想社會主義的實驗最終都是以失敗而告終的。中國在上世紀50年代的這次實驗, 也沒有例外。(二)從建設到斗爭—— “文化大革命”1、背景與內容講述: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違背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和超越了 歷史發展階段,導致經濟出現混亂。但在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看來,這恰恰證明了中國畢競不如蘇聯,不如他赫魯曉夫。本來中蘇關系已 經出現問題,三年困難時期,赫魯曉夫又提前撤回對中國的援助,更 是惡化了中蘇關系。中國指責赫魯曉夫對美國搞和平競賽是修正主義, 并在國內國際掀起反對蘇修的運動。一個順理成章的問題隨之出現, 既然蘇聯.這個社會主義國家會出現修正主義,那么中國會不會出現 修正主義,出現赫魯曉夫這樣的人物呢 (出示材料)材料:1962年7月,毛澤東嚴厲批評當時的包產到戶現象:“‘分田 單干’是瓦解農村集體經濟,解散人民公社,是中國式的修正主義, 是走哪一一條道路的問題。”問:從中獲取什么信息 預設:當時出現了“分田單干”現象;毛澤東堅持人民公社道路;毛澤 東認為“分田單干”是背叛社會主義;毛澤東認為中國也存在修正主義;講述:然而,包產到戶到得那么多人支持讓毛澤東不得不擔心,一旦 他去世,人們會不會再次實行包產到戶。(出示材料)材料:1965年毛澤東對護士吳君如說:“我很擔心,這個班交給誰 我能放心。我現在還活著呢,他們就這樣!要是按照他們的作法,我 以及許多先烈們畢生付出的精力就付諸東流了。問:從中獲取什么信息 預設:毛澤東很擔心中國會走上蘇聯的修正主義道路;講述:結果就是轟轟烈烈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2、評價(1966~1968年的國民經濟狀況(部分)國家財政總收入558.7億元2104.5億元2015.3億元1966年1967年1968年1966年1967年1968年工業總產值361.3億元419.4億元2534億元)材料:“文革”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 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它是一場由領導者錯 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 內亂。——《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問:能從中獲取什么信息 預設:工農業總產值和國家財政收入都顯著下降,文革嚴重影響國民 經濟發展。(三)從斗爭到建設——偉大的建設成就(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十年挫折時期1956年 1957年1958年1960年1962年1966年 1971年1972年 1976年中共八大全黨整風運動,“大躍進”“八字”七千“文化大革命”重返聯合國中美關系“文化大革命”《論十大關系》全國反右派斗爭人民公社方針 人大會開始粉碎林彪正常化 結束化運動反革命政變中日建交)出示材料:材料:“他們(四人幫)利用篡奪來的權力,大搞法西斯專政,上整干 部,下整群眾,制造大量冤案、錯案、假案,把許多老同志打倒, 把大批干部和群眾打成“走資派”、“反革命”,進行殘酷迫害。 這個教訓是.極其慘痛的。”——葉劍英《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1978年12月13 日 )問:能從中獲取什么信息 預設:文革造成了巨大的損失。講述:實際上,林彪事件之后,在毛澤東的支持下,周恩來、鄧小平 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領導進行了各方面的整頓,批判極左思潮, 使各項工作出現轉機,經濟形勢有了明顯好轉。當然,完全結束動 亂,還要到1966年,那一年,文革正式結束。即使在這一動亂時期, 中國也取得了相當的成就,國防領域如大規模的三線建設,兩彈一星; 農業領域如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科技領域如磨呦呦的青蒿素等,涌現 出了——批又—批英雄人物,如兩彈元勛錢學.森、鄧稼先,“鐵人” 王進喜,袁隆平,屠呦呦等等。更不用說此前還不怎么搞階級斗爭而 是搞經濟建設的時候。講述:外交是政治的延續,當國內建設轉向斗爭,中國外交也同樣轉 向斗爭。當時中美對抗的同時,中蘇關系嚴重惡化,甚至發展到發生 直接的武裝沖突。蘇聯開始成為中國國家安全的—大嚴重威脅。與 此同時,在美蘇爭霸的天平上,美國感到了來自蘇聯的巨大壓力。聯 手中國,成了美國維持與蘇聯戰略平衡的一個選擇。材料:“如果我在去世之前,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話,那就是要到中國 去。如果我不能去,希望我的孩子能夠去”。——尼克松提問:材料中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表達了什么愿望 這—-愿望背后的實質是什么 預設答案:希望到中國來;這一愿望的實質是希望中美關系緩和,聯手 中國,對抗蘇聯。材料:我說如果尼克松愿意來,我愿意和他談,談得成也行,談不成 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當做旅行者來談也行,當做總統來談 也行。總而言之,都行。——《毛澤東外交文選》提問:材料中毛澤東表達了什么愿望 這一愿望背后的實質是什么 預設答案:歡迎尼克松到中國來;這一愿望的實質是希望中美關系緩 和,但對中美關系發展的前景并不十分樂觀。【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和文字材料來突破難點,幫助學生理解中美關 系正常化的背景在于冷戰背景下中蘇關系惡化與美蘇戰略失衡。通過 引導學生分析雙方最高領導人相關言論背后的意圖既幫助學生建構 中美關系緩和的背景知識結構,又培養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講述:尼克松愿意來中國來談,毛澤東也愿意同尼克松談,在蘇聯的 威脅和壓力之下,中美兩國基于各自的利益考慮,共同做出了重大的 外交調整,最終促成了中美關系的正常化。過渡:中美關系的緩和對中國外交產生了巨大影響,是七十年代中國外交突破的關鍵。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了聯合國的合法席 位。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材料:中國建交國數量變化表(時間1969197019711972197419750 50建交國數量4954698795103100)(中蘇關系友好破裂19491956 1969中美關系對抗中俄關系睦鄰友好分中美關系時好時壞惡化 改善197219851991中美關系正常化)提問:從這份表格中,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預設答案:同中國建交的國家大量增加,而且主要集中在1971年至1972年。【設計意圖】通過表格的形式,形象直觀的反映了70年代中國外交 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中國建交的國家大量增加。學生在獲得這樣 一個信息的同時,結合剛剛所學到的知識,從而建構起中美關系緩和 對中國外交的影響——中美關系的緩和是中國70年代外交關系出現 突破的關鍵。材料:新中國的前30年,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為社會主義建設和改 革開放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進行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并取得了巨 大的成就,為改革開放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進行了大規模的國防 和軍隊建設,建成了一支強大的人民軍隊,為改革開放奠定了穩固的 安全基礎;進行了社會改革和社會建設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為改革 開放奠定了穩定的社會基礎;30年社會主義建設的挫折和失誤;也為 改革開放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借鑒。——董燕萍《正確認識新中國前30年的建設成就》環節三:總結課程1956年,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此后,在探索有中國特色社會 主義道路的過程中,我們出現了一些失誤,甚至是很大的失誤。但是, 失誤沒有壓倒我們,我們從失誤中走了出來,總結歷史教訓,從此走 上了改革開放的光明大道。【如何看待這段曲折發展的歷史 】人世間沒有一帆風順的事業。綜觀世界歷史,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 族的發展,都會跌宕起伏甚至充滿曲折。“艱難困苦,玉汝于 成。”“多難興邦,殷憂啟圣。”......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放在其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不能離開對歷史條件、歷 史過程的全面認識和對歷史規律的科學把握,不能忽略歷史必然性和 歷史偶然性的關系。不能把歷史順境中的成功簡單歸功于個人,也不 能把歷史逆境中的挫折簡單歸咎于個人。不能用今天的時代條件、發 展水平、認識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 能干出的業績來。——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2013年12月26日)一五計劃(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國民經濟調整)從斗爭到建設“文化大革命從建設到斗爭(內政:)國民經濟調整 粉碎“四人幫 時代精神(從斗爭到建設)中美關系級和(外交)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中日建交第二次建交高潮五、思維導圖導圖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十年控折時期1956年1957年1958年1960年1962年1966年 197年1972年1976年中共八大 全黨整風運動,“大躍進”“八字”七千“文化大革命”重返聯合國中美關系“文化大革命”《論十大關系》全國反右派斗爭人民公社方針人大會 開始 粉碎林彪 正常化 結束化運動反革命政變中日建交)導圖二(發展趨勢)發展一五 計劃八大二次 會議困難/調整快速發展下滑1975恢復過渡時期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 十年文革時期 1 1新時期、1949 1956 19581960 1966 1971 19761978 時間導圖三:(中蘇關系友好破裂惡化改善19491956 1969197219851091中美關系對抗中美關系正常化中俄關系睦鄰友好中美關系時好時壞)(一五計劃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從斗爭到建設國民經濟調整“文化大革命”從建設到斗爭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國民經濟調整粉碎“四人幫時代精神中美關系緩和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外交:中日建交第二次建交高潮從斗爭到建設內政:)六、參考資料(一)經典史料: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文集》第六至八卷,人民出版社;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 議》,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二)學術界經典書籍:胡繩:《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1991 年8月第1版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1997年12月第1版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現代史編上、下卷,2011年1月第1版石仲泉等主編:《中共八大史》,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當代中國研究所:《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當代中國出版社、人民出版 社2012年版;中央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共黨史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6年版;程中原、夏杏珍:《1975:鄧小平主持整頓》,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簡史》,中共黨史出版社2006年版。(二)網絡資源:CCTV紀錄片《復興之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