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5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過渡 教案一 、課標要求課標對本課共提出三點要求,即: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意義;概述 新中國鞏固人民政權的主要舉措,認識新中國為民主政冶建設和向社會主義過渡 所做的努力。本課的內容圍繞從新中國建立到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的不到十年的時 間,對學生提出關于此時期的相關歷史知識理解性的要求,讓學生理解新中國建 立的偉大意義及人民政權鞏固、社會主義改造歷程及相關知識。二、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新中國的建立的歷史性意義,鞏固新政權的措施,新時期的外交思 想教學難點: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全面確立的深遠意義三、邏輯思路本節課重在梳理新中國成立前后的歷史脈絡,從教學目標來看,本節課核心在 于讓同學們理解新中國成立及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的歷史意義,以此為“目的”, 那么第一個子目“新政協會議”“新中國成立”;第二個字母“土地改革”“穩 定經濟”第三個子目“抗美援差”“新中國的外交成就”第四個子目“社會主義 基本制度的建立”更像是為了達到此目的的“手段”,因此從邏輯上,我認為在 每一個板塊的“背景”以及“影響”上都可以對各個部分進行授課上的向主線靠 攏,是授課更有邏輯性從課本內容設置上看,第一個子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其下的兩個 板塊中新政協會議是國家建立的準備,同時包含著重要的知識點共同綱領;而新 中國的建立作為一個歷史事件、教師在課堂上應著重對其進行逐句闡述,內容可 見于教師用書P341頁。第二目同樣為本節課的重點,在平抑物價、同意財經、 鎮壓反革命、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方面對鞏固政權措施進行詳細講述,相當于 是對于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的一個詳細闡述、這種編排對于同學們理解有 較大幫助。這兩個子目在前后具有很強的相繼性,不宜分開講授。后兩個子目中 以專題的形式出現,涉及兩個重要問題國際承認與國際形象,分別結合一邊倒 的外交形式以及萬隆會議進行講解;最后一個子目中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 過程,應對學生在此領域的概念定義等問題進行深度發掘:例如社會主義的經濟 組織形式、權利歸屬等,加深本節課的授課效果。內容整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的重大歷史意義及解釋:新中國成立的意義。“結束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長期壓迫和剝削中國各族人民的歷史”,這一句講的是革命意義,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結束了帝國主義列強侵略壓迫中國。欺凌奴役中國人民的苦難歷史,中華民族一洗百 年來蒙受的屈辱,這是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反帝任務二是結束了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統冶的歷史,這是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反封建任務。接下來“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 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這一句,是說一個真正屬于人民的共和國的建立,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這是著眼于社會的發展,講 的是社會意義,體現了革命的階段性及兩個階段的銜接。后邊一句“中華民族開 始以嶄新的姿態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講的是世界意義。所謂“嶄新”就是說新中 國的誕生,大大加強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改變了世界的格 局,對世界歷史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總而言之,“中國歷史進入新紀元”。 土地改革運動的意義:土地改革運動,從經濟基礎上徹底推毀了地主階級,同時也削弱了富農階級。 沒收或征收的土地、財產全部分給了貧雇農和部分下中農,使農民所得到的土地 占到總面積的95%,基本上滿足了農民對土地的要求。又通過土改后期的復查運 動,對錯劃成分的中農以及對某些地主照顧過多的偏向作了糾正,從而確立了政 策界線,極大地孤立了地主階級,爭取和團結了中農。[2]土地改革真正實現了中國農民數千年來得到土地的奮斗目標,使農民真正從經濟 上翻身作了主人,從而最深入、最廣泛地調動了農民群眾的革命和建設的積極性, 使農業生產力獲得了極大的解放。土地改革還確立了貧雇農在農村中的優勢地位, 鞏固了工農聯盟,為引導億萬農民走上集體化道路創造了條件。經濟恢復的主要措施:平衡財政收支,穩定物價 恢復交通運輸業恢復農業生產調整私營工商業主要成就:經過全國人民的努力,在短短三年時間內,就完成了恢復國民經濟的 任務。到1952年底,工農業總產值比1949年增長77.5%。其中工業總產值增長 145%,農業總產值增長48.5%,主要產品產量大大超過了建國前的最高年產量。國民經濟恢復時期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全國職工的平均工資提高70%左右,各 地農民的收入一般增長30%以上。國家財政經濟狀況根本好轉,為開展有計劃的 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準備了條件。三年中,社會經濟結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帝國主義在華特權被取消,官僚資本 被沒收,封建土地所有制被消滅。到1952年底,各種經濟成份在國民收入生產 中的比重是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占19.1%,集體所有制經濟占1.5%,公私合營經 濟占0.7%,資本主義經濟占6.9%,個體經濟(主要是小農經濟)占71.8%,社 會主義國營經濟的領導地位已經確立4.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意義這場戰爭中國人民達到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目的。 抗美援朝戰爭極大地提高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際威望。嚴厲地教訓了美國,消除了國內外一些人的“恐美病”,極大地提高了人們敢于 同國際霸權主義勢力作斗爭的信心。抗美援朝戰爭使改編為志愿軍的人民解放軍經受了現代戰爭的鍛煉和考驗,特別 是取得了依靠劣勢裝備戰勝現代化優勢裝備之敵的寶貴經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保證了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順利進行和完成,為中國經濟 建設取得了長期安全和平的環境。新中國外交政策的解釋與主要成就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外交的首要任務是徹底推毀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控制,恢復國家的獨立和主權。為此,提出了“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和“一邊倒”的三條方針。“另起爐灶”,就是同舊中國的屈辱外交徹底決裂,不承認舊中國同其他國家建立 的外交關系,要在新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建立新的外交關系。“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就是要在徹底清除舊中國遺留下來的帝國主義在華特權 和殘余勢力之后,再請客人進來,以免敵對者“鉆進來”搗亂。“—邊倒”,即倒向社會主義一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人民,共同 奮斗。這就是聯合蘇聯,聯合各人民民主國家,聯合其他各國的無產階級和廣大 人民,結成國際統—戰線”。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2、原因:國際方面(1)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對新中國采取經濟封鎖、外交 故里、軍事包圍和威脅(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一系列國家走上了人民民主道路,形 成了社會主義陣營(3)廣大的亞非拉國家紛紛走上獨立自主的道路,國內方面(1)新 中國成立,是中國能夠多執行獨立自主外交的前提(2)政權急待鞏固,經濟急待恢復, 創造和平的建設環境(3)能夠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樹立新中國的國際 形象。主要成就:①新中國成立第一年就與17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也就是說17 個國家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唯一的合法主權國家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僅成為解決中印之間的國家準則,也成為解決國家之間的基本準則,反映了我 國外交的政策的成熟③日內瓦會議凸顯了我國作為世界五大國的地位④萬隆會 議提出的“求同存異”主張,不僅是的萬隆會議成功召開,而且成為“萬隆精神”的 核心內容。社會主義改造的背景與準備 經濟(1)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①時間:1953年,中共提出。②內容: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逐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2)進行社會主義改造①概況:1956年底,基本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 的社會主義改造。②意義:標志著生產資料公有制占絕對優勢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初步建立。(3)實施“一五”計劃;經過有計劃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第一個 五年計劃提前完成,開始改變工業落后面貌。2.政治(1)召開一屆全國人大①召開:1954年9月,在北京。②內容: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會。確立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2)構建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體系: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根本政治制 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 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3.思想:毛澤東思想不僅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也是社會 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四、解決方案導入材料:“1949年7月14日至8月15日,《人民日 、《解放日 、《新華日報》等根刊刊登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籌務會征求國旗圖案的通知征求國旗圖案的滑息迅速地向全國、向海外傳開。許多人在工余時間,攤開稿細,開始了 設計工作。他們格心設計、繪制出一幅又一幅客具特色的圖案,標上詳細的說明,寄到了北京。他們把設計繪制國旗圖 案作為一件光柴、崇高的事惱,以傾注自己對新中國無限熱愛的心意. ”問題設計:大家可以暢所欲言,這些國旗的設計有有可能蘊含什么含義 設計意圖:用輕松的國旗設計問題引入課堂,通過同學們的回答串聯同學們印象 里可能存在的中國近代史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同時為第一個模塊——新政協 會議的授課做鋪墊新課講授1949年9月,中國共產黨與諸民主黨派代表以及各界人士齊聚北京,商議建國 事宜,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建國做各項準備。10月1日,新中國終于得以建立。(逐句分析課本上對于中國人民共和國建立意義相關 文字)然而,新生的政權面對反動派、帝國主義、沙文主義的包夾以及相關的政治、經 濟、外交問題呢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新中國的人民政府以雷霆手段在幾年內便 讓新生政權得到鞏固。導入學習任務一:分析為什么說“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自蔣介石國民黨反動派政府背叛祖國,勾結帝國主義,發動反革命戰爭以來, 全國人民處于水深火熱的情況之中。幸賴我人民解放軍在全國人民援助之下,為 保衛祖國的領土主權,為保衛人民的生命財產,為解除人民的痛苦和爭取人民的 權利,奮不顧身,英勇作戰,得以消滅反動軍隊,推翻國民政府的反動統治。現 在人民解放戰爭業已取得基本的勝利,全國大多數人民業已獲得解放。”——《開國公告》問題設置: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站起來了的歷史意義學生活動:在教室引導下通過表格對比南京國民政府以及新中國的選舉政治、吏 治、基層社會政策設計意圖:通過與前朝的對比,引導學生在相同的領域之下對比社會架構,進而 對比人民在社會民主與社會生活方面的差異,進而充分理解“中國人民從此站起 來了”。導入學習任務二:了解新中國經濟領域的鞏固措施(土地改革與經濟戰)情景呈現:“天下再沒有力量比人民力量更大,再沒有話比人民的話更正確”。 “人民的事情,只有用人民自己的手可以解決,靠人家是靠不住的,要想將社會 翻過身來,非用最大的代價,不能成功!”“只打老虎!不拍蒼蠅!”——蔣經國,上海打虎前在70天的工作中,我深深感覺沒有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不但沒有完成計劃和任務,而在若干地方上反加重了上海市民在工作過程中所感受的痛苦。 — —蔣經國,上海打虎后在這種情況下,中財委主任陳云決定以上海為主戰場,打一場平抑物價的“殲滅 戰”。將大批糧食、棉紗和煤炭從全國各地緊急調往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準備 以經濟實力壓垮投機商,并采取政治手段收稅和收公債等。在市場物價在投機商 人哄抬之下達到頂點的時候,指導各地集中時間、集中物資統一向市場拋售,同 時收緊銀根,征收稅款。暴漲的物價在市場規律的作用上迅速下跌,“米棉之戰” 最終取得了勝利。 ——《米棉之戰》問題設置:蔣經國的上海打虎為什么失敗 陳云的米棉之戰為什么會獲得成功 學生活動:由教師展示關于上海打虎與米棉之戰的相關史料,四人一小組討論中 國共產黨為什么能打贏經濟戰,進而分析蔣介石政權敗亡的經濟原因設計意圖:把復雜的經濟問題使用對比的具體實例寫出來,便于學生理解 1.導入學習任務三:抗美援朝對中國的影響情景呈現:薩鎮冰的詩師入三韓大有聲,海東形勢一番更。 美軍屢敗終難振,華裔方興孰敢輕。 結日陰謀違夙約,援朝義舉冶群情。 中蘇兩國臨斯世,同德同心致太平。觀看抗美援差相關歷史影片問題設置:朝鮮戰爭為我國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學生活動:進行角色扮演,商討是否應該進行抗美援朝戰爭,分析可能的利弊設計意圖:通過情景重現,引導學生復史以及建國初相關情況,能顧讓學 生調動學習熱情,進而對抗美援朝問題有深入理解導入學習任務四:新中國的外交成就主席,各位先生,任意擺布亞非人民命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我們相信, 如果我們決心維護世界和平,就沒有人能夠把我們拖入戰爭;如果我們決心爭取 和維護民族獨立,就沒有人能夠繼續奴役我們:如果我們決心友好合作,就沒有 人能夠分裂我們。 ——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的講話問題設置:萬隆會議中可能受到哪些干擾 中國又提出了哪些方案 學生活動:進行小組討論,對可能出先的情況進行合理假設設計意圖:更好的讓學生認識到戰后殖民主義以及霸權主義對第三世界國家的干 預,認識到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對人民的危害,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導入學習任務五:社會主義改造的意義“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 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基本上實現國家工 業化和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條總路線應該是照 耀我們各項工作的燈塔,各項工作離開它就要犯右傾或“左傾”的錯誤。”——《毛澤東選集》問題設置:三大改造中我國使用的是哪些方式 對生產力發展有哪些影響 學生活動:認真閱讀課本相關介紹,依次板書列舉 五 、思維導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新中國成空的歷史背案、Ms0 分以與(同源》,國成立的史意義人民政權的鞏固經的27:土地與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的過渡律國之和的國形險與一邊留外交服策開創融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呼 共 處 五 項 原 則 與 外 交 斷 國社會主文基本制度的建立 社◆主文基本南的意義與體現:社金主文制皮基本確立的義六 、參考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齊鵬飛 《抗美援朝戰爭史》《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胡繩《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回顧》薄一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網 http://www.hprc./ 《新中國史材料匯編》《新中國土改史話》段雯娟人民政協重要文獻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2009)《從新政協到開國大典》季華《土改整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整黨整風運動比較研究》遲兵兵,王振杰《關于“銀元之戰”“米棉之戰”的解釋》羅明 《關于鎮壓反革命運動的幾個問題》李良玉《從“抗美援朝戰爭是否合法 ”看中學歷史學科研究性學習》聶幼犁《抗美援朝戰爭中中美的武器裝備及傷亡比》張朔《從《周恩來外交文選》看新中國初期外交——兼論史料教學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王愛玲《核心素養視域下主題教學模式構建——以“新中國初期的外交”為例》王金柱, 劉洪生《關于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研究述評》秦立海《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政策研究》朱紅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