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 外 歷 史 綱 要 ( 上 ) 第 2 4課 《 人 民 解 放 戰 爭 》 備 課 教 案一 .課 程 標 準1.通過了解全面內戰地爆發及人民解放戰爭的進程,分析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 治滅亡的原因;2.探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和意義; 3.掌握1945年重慶談判的背景、過程及意義;4.學習1946年內戰爆發,人民解放軍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 攻;5.掌握1947年戰略反攻,1948年三大戰役及意義;6.學習和掌握關于1949年渡江戰役及國民黨大陸政權覆滅的史實。二 .教 學 目 標1.唯物史觀通過學習,運用唯物史觀及辯證分析看待歷史地有關理論,分析 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治滅亡的原因,立足唯物史觀認知中國共產黨代表了中國最 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故能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培養學生用歷史 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時空觀念:通過對《人民解放戰爭》教科書的學習和分析,認識人民解放戰 爭的特定時空環境,抓住其特點時空背景和階段特征;3.史料實證:結合歷史圖片和史料,探究中共爭取和平和民主的斗爭,國民黨 政權的統治危機,提高學生探究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4.歷史解釋:引導學生運用本課教材中文獻資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認識中共 爭取和平和民主的斗爭艱難,認識到中國共產黨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培養有效解讀材料、自主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5.家國情懷了解解放區土地改革,認識“民心向背”是決定政治局勢的關鍵, 滲透家國情懷感悟先進的中國共產黨人為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前進和努力 奮斗的精神。三 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梳理抗日戰爭后國共兩黨政治斗爭的史實,認識中國共產黨為爭 取民主所作的努力。概括全面內戰爆發和人民解放戰爭進程的史實,認識人民解 放戰爭取得勝利的原因;2.全面內戰的基本史實,分析認識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冶滅亡的原因。四 . 邏輯思路1.第25課是本書第八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中的最 后一課,主要是講授“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兩個關乎中國前途命運的 重大歷史事件。第23課、24課主要是講述經歷了14年的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的征程,而25課則是單肩挑大梁,用一整課來講授人民解放戰爭,足以證明第25 課的重要性。1931年,日本侵略者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東北三省,激起中國 民眾的抗日救亡怒潮,中國局部抗戰由此開始。1936年,張學良、楊虎城受中 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發動西安事變,逼蔣抗日。后西安事變和平解 決,全國團結抗戰局面初步形成。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中國全民族抗戰, 國共合作抗日局面形成。國民黨正面戰場和共產黨敵后戰略配合,有效打擊了日 本侵略者。中國共產黨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堅持抗戰,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1945年9月,日本正式簽署投降 書,歷時14年的抗日戰爭獲得勝利。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解放戰爭,在解放區 進行土地改革,在國統區形成第二條戰線。人民解放軍實施戰略反攻,贏得戰略 決戰的勝利,加速了國民黨統治的崩潰。隨著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中國共產黨 提出了建立新中國的政策和主張。2.第25課共分為四個子目,分別是“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全面內戰的 爆發”、“國民黨政權的統冶危機”以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3.解放戰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 推翻三座大山的最后時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武裝奪取全國政權,取得新民 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最后階段。這段歷史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其一,國共兩黨 圍繞未來如何建設國家的問題進行較量;其二,關系中國命運的戰略決戰—— 人民解放戰爭走向勝利。4.就以上分析來看,第一階段“國共兩黨圍繞未來如何建設國家的問題進行較 量”對應第一字目,第二階段“關系中國命運的戰略決戰——人民解放戰爭走 向勝利”對應第二、第三第四子目。五 .內容整合(一)教材內容1.第一字目“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指出,抗戰勝利后,中國面臨復雜的國內 外局勢。關于未來國家的建設,國共兩黨提出了各自的政治主張。重慶談判和 《雙十協定》是共產黨與國民黨的較量,揭示了國民黨專制獨裁、假和平真內戰 的本質,以及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作出的巨大努力。2.第二子目“全面內戰的爆發”提到,在國共兩黨進行談判的同時,蔣介石加 緊了內戰的準備。1946年6月,國民黨反動派對中原解放區發動了進攻,這是 全面內戰爆發的標志。人民解放軍奮起自衛,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采用運動戰 的方式,先后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和對陜北、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3.第三子目“國民黨政權的統治危機”介紹了國民黨反動派為了進行反共反人 民的內戰,在國統區進行政治獨裁、經濟掠奪。這是造成國統區經濟崩潰的根本 原因。國民政府在城市征收苛捐雜稅,濫發紙市,在農村征糧加租,抓丁拉夫。 這一切導致物價飛漲、民族工商業破、工人失業、農民流亡、耕地荒廢,人民掙 扎在饑餓和死亡線上。由此引發了嚴重的社會危機,國統區人民掀起了一系列 “反內戰,求和平”運動。制憲國大的召開和偽憲法的出籠,使國民政府在政治 上陷于更加孤立的境地。4.第四子目“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主要內容有,1947年人民解放戰爭從 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階段,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土地會議,解放區依據《中國 土地法大綱》進行了土地改革,使億萬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獲得解放。在軍事 上,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經歷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 役和渡江戰役,在關系中國命運的戰略決戰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艱 苦卓絕的斗爭,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迎來了新中國誕生的曙光。(二)線索梳理【第一子目】“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一.重慶談判1.背景:抗日戰爭勝利后,和平建國是中國人民的強烈愿望。當時的中國出現 了兩種不同的建國方針:中國共產黨以和平、民主、團結為號召,力爭建立一個 新民主主義的國家;國民黨打著“和平建國”的旗號,堅持獨裁和內戰的方針。2.時間:1945年8月—10月3.經過為了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中共決定接受邀請,爭 取和平民主新局面。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等乘專機抵達重慶。4.結果:歷時43天。1945年10月10日,國民黨及共產黨雙方代表簽署了 《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協定規定:堅決避免內戰,建 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二.重慶政治協商會議1.時間:1946年1月10日 2.地點:重慶3.代表:國民黨、共產黨、民主同盟、青年黨和各無黨派人士4.結果通過了和平建國綱領案等五項協議,但是在之后召開的國民黨六屆二 中全會很快又否定了這些協議。【第二子目】“全面內戰的爆發” 一 .全面內戰爆發1.時間:1946年6月2.起點:國民黨以圍攻中原解放區為起點,向解放區進行大規模的進攻,全面 內戰爆發。3.國共兩方實力對比:全面內戰開始時,國民黨在軍隊數量、軍事裝備、后備 資源及外來援助等方面,都明顯超過共產黨,國共雙方實力差異較大。二.粉碎國民黨全面進攻1.方針:自力更生,以自衛戰爭粉碎國民黨軍隊進攻2.時間:1946年7月至10月3.結果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國民黨軍隊約30萬人,粉碎了國民黨的全面進攻。三.粉碎國民黨重點進攻1.背景: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發動對陜北解放區和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 攻。2.方針:毛澤東、周恩來等率領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主動撤出延安,轉戰陜 北。3.結果:①彭德懷率領的西北野戰軍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戰役的勝利,粉碎了國 民黨軍隊對陜北解放區的重點進攻;②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指揮下在山東孟良崮消滅國民黨王牌主力整編第七 十四師,打退了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第三子目】“國民黨政權的統冶危機”一 .經濟危機1.全面內戰爆發后,國統區財政經濟逐漸陷入崩潰的境地;2.為了維持戰爭的龐大開支,國民政府無限制地發行紙幣。1948年前八個月 紙幣的發行量已經是1937年全年發行量地47萬倍;3.隨之而來的時惡性通貨膨脹,物價飛漲。二.階級矛盾國民黨的反動政策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巧取豪奪,使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 階級受到殘酷的壓迫和剝削,民族資產階級也受到排擠和打擊,廣大人民的生活 水平不斷下降,民不聊生。國民黨在人民中的信譽一落千丈。三.統治危機1.1946年11月至12月,在內戰聲中,國民黨包辦的“國民大會”在南京召 開;2.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民主同盟堅決反對,拒絕出席。出席大會的國民黨代表占 85%,此外是依附于國民黨的青年黨、民主社會黨和若干“社會賢達”;3.會議通過的《中華民國憲法》,不過是國民黨專制統冶和蔣介石獨裁和內戰 的真面目。【第四子目】“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一.解放區的土地改革1.過程:1947年夏,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在河北平山縣西柏坡村召開全國土 地會議,制定了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制度的《中國土地法大綱》;2.意義:各解放區貫徹全國土地會議的精神,掀起土地改革群眾運動,使億萬 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獲得了解放。二.戰略反攻——千里躍進大別山1.背景:經過人民解放軍一年的作戰,戰爭形勢發生重大變化;2.過程: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12萬人,一 舉突破黃河天險,千里躍進大別山;3.結果直接威脅到了國民黨統治的中心南京、武漢,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三.戰略決戰——三大戰役1.背景:1948年秋,人民解放戰爭進入奪取全國勝利的決定性階段; 2.過程:①遼沈戰役:1948年9月,東北野戰軍發動聲勢浩大的遼沈戰役。遼沈戰役 歷時52天,殲敵47余萬人,東北全境解放。人民解放軍從此在數量上取得對國 民黨軍隊的優勢。②淮海戰役:1948年11月初,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發起空前規模的淮海 戰役。淮海戰役歷時66天,共殲滅國民黨軍55萬余人,南線國民黨軍隊的精銳 主力已被消滅,長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獲得解放。③平津戰役:1948年11月下旬,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第二、三兵團聯合發 動平津戰役。平津戰役歷時64天,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52余人,基本解放華北全境。3.意義:①毛澤東在河北平山西柏坡世界上最小的指揮部里,指揮了世界上最偉大的人 民解放戰爭,并且取得了三大戰役的完全勝利;②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是國共兩黨的戰略決戰,共殲滅了國民黨軍隊 154萬余人,基本推毀了國民黨的主要軍事力量,為中國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 了基礎。四.中共七屆二中全會1.召開:1949年春,中共在河北西柏坡召開七屆二中全會; 2.內容:①毛澤東在會上提出了促進革命取得全國勝利的基本方針,指出黨的工作重心 必須由鄉村轉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勝利后黨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②毛澤東提醒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務 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 持艱苦奮斗的作風。”五.北平談判1.背景:①經過三大戰役,國民黨在長江以北的力量已全線崩潰;②迫于內外壓力,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宣告引退,由李宗仁代理其總統 職務;③李宗仁表示愿以中共提出的條件為基礎進行和平談判;2.經過:1949年4月,以周恩來為首席代表的中共代表團和以張治中為首席 代表的國民黨南京政府代表團,在北平進行和平談判;3.結果但國民黨最終拒絕在雙方達成的《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談判破裂。六 .渡江戰役1.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解放軍百萬雄師在西起湖口、東至江陰的千里戰線上,分3路發起渡江戰役,迅速突破長江防線2.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占領國民黨統冶中心南京,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在 大陸的統治覆滅,中華民國時期結束。七.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國民黨因其不能解決中國社會的根本矛盾,不能應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要求, 不能代表廣大民眾的切身利益,從而失去了民眾的支持,喪失了在中國大陸的統 治權;2.中國共產黨能多始終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支持,故能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3.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勝利, 是毛澤東思想的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是20世紀人類歷 史上最具影響的偉大事件之一。六.解決方案(一)課堂導入1.以古文中具有警示的名言及國民黨政府 前往原日本占領區進行接收的史實作為導入 材料一“有始者必有卒,有存者必有亡”——西晉葛洪在《抱樸子 ·論仙》材料二(在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的政策是袖《抱樸子》內篇手旁觀,等待勝利,保存實力,準備內戰。果然勝利被等來了,這位“委員長” 現在要下山了。八年來我們和蔣介石調了一個位置,以前我們在山上,他在水邊 抗日戰爭時期,我們在敵后,他上了山。現在他要下山了,要下山來搶奪抗戰勝 利果實了。-—《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23—1134頁材料三“無數千萬的人民都曾為勝利狂歡過,如今卻如水益深,如火益熱,大家不得聊生。他們痛苦極了,比未勝利時還痛苦。”-— 《為江浙人民呼吁》,《大公報》,1945年10月24日材料四國民黨政府接收過程中最大的“劫收”者是蔣宋孔陳四大家族,他們打著國 家、政府的旗號搞接收,卻貪贓枉法,中飽私囊,進一步加強了四大家族官僚資 本主義在工業中的壟斷地位。中國紡織建設公司就是宋子文以接收61個日偽工 廠為基礎建設起來的,1946年該公司獨占了全國紗錠49%、布機86%、棉紗產量 39%、棉布產量74%。然而,四大家族最大的興趣還不是工業,而是商業貿易。 他們通過接收敵偽財產,開設了各種貿易公司,如蔣介石、宋美齡的中美實業公 司,宋氏家族的孚中公司,孔祥熙的揚子建業公司,陳氏家族的太平洋興業公司 等。這些投機的商業機構,幾乎都設在上海,壟斷國內外貿易,操控買辦業務。 如揚子建業公司從事外貿業務,與美國十六家工廠訂有總經銷合同,推銷美貨, 并壟斷了國內茶葉、豬鬃的出口。工業或商業方面的掠奪,總是和銀行資本結合在一起的。四大家族掌控著四 行二局(即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民銀行和中央信托局、郵政儲金 匯業局)。通過這些金融組織,接收了大批金融機關及財產,至1946年6月止, 四大家族控制的官營銀行占國民黨統治區銀行總數的70%,壟斷了金融業。他們 操縱這些金融機構,以強購土地、高利放款、高抬物價、套購外匯和票據兌換等 手段,無情地對全國民眾進行剝削和掠奪。他們聚斂地財富究竟有多少,至今都 無法統計。當時有人估計,僅孔、宋兩家地財產,就足夠中國人民按照美國人民 地水準生活一年。巴圖,《國民黨接收日偽財產》材料五接收大員們究竟攬入私囊多少資財,誰也說不清楚。許多敵偽工廠接收后,物資設備被拆卸販賣,無法開工,商店更是十室九空。據統計,北平”被接收物 資不足原有的五分之一。”北平敵偽房產14000多所,連同各縣近20000所,而 登記造冊被接收的只有380余所。第94軍軍長牟廷芳在天津掠取偽物資價值 2000萬日元(舊幣)。國民黨上海市黨部主任委員吳紹澍僅金條就私吞了10000 多根。——巴圖,《國民黨接收日偽財產》【教師】請同學們根據以上材料歸納一下中心意思,并結合我們將要學習的第25 課談談他們之間的聯系。【參考答案】抗日戰爭勝利之后,國民政府前往原日本占領區進行接收。但抗日 戰爭勝利的幸福并沒有一直籠罩中國人民,在全國人民終于擺脫民族危機的陰影, 渴望國內和平民主時,接收淪陷區的國民黨大員卻沒有讓老百姓看到希望的曙光, 他們只顧貪婪地搜刮財產,中飽私囊。國民黨政權的腐敗使得它盡失民心,人們 期盼著一個新的組織來領導他們走向和平。【教師】那么國民黨在意識到苦心經營的局面如今將要變天的時候會有怎樣的舉 措來應對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開始學習第25課《人民解放戰爭的 勝利》。(二)新課講授舊民主主義革命(1840—1919)民主革命主要史實1840年——鴉片戰爭1851年 — 1864年 — 太平天國運動1911年 — 辛亥革命 1919年 — 五四運動919年- 一五四運動1921年 — 中國共產黨成立1924年 — 1927年 — 國民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1919-1949)1927年 — 1937年 — 土地革命 1937年 — 1945年 — 抗日戰爭 1945年 — 1949年 — 解放戰爭近代中國戰爭簡表年份 戰爭 年份 戰爭1840年—1842年 鴉片戰爭 1913年—1918年 二次革命護國戰爭1851年—1864年 太平天國運動 北洋時期 軍閥混戰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 1926年—1928年 北伐戰爭19世紀70年代 邊疆危機 1927年—1936年 十年內戰1883年—1885年 中法戰爭 1930年 中原大戰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 1931年—1945年 抗日戰爭1900年—1901年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第一子目】“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一)重慶談判材料一抗日戰爭勝利后國內形勢圖材料二目前與奸黨談判,乃系窺其要求與目的,以拖延時間,緩和國際視線,俾國軍抓緊時機,迅速收復淪陷區中心城市。待國軍控制所有戰略據點、交通線,將 寇軍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優越軍事形勢與奸黨作妥協談判。如彼不能在軍令、 政令統一原則下屈服,則以土匪清剿之。-—蔣介石給國民黨各戰區司令長官的絕密電報(1945年9月20日)材料三舉凡國際國內各種重要問題,亟待解決,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 事關國家大計,幸勿吝駕,臨電不勝迫切懸盼之至。-—1945年8月蔣介石三次電邀毛澤東之一【結合材料總結】1.背景:抗日戰爭勝利后,和平建國是中國人民的強烈愿望。當時的中國出現了兩種不同的建國方針中國共產黨以和平、民主、 團結為號召,力爭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國家;國 民黨打著“和平建國”的旗號,堅持獨裁和內戰的 方針。2.時間:1945年8月—10月3.經過為了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 謀。中共決定接受邀請,爭取和平民主新局面。毛 澤東、周恩來、王若飛等乘專機抵達重慶。4.結果:歷時43天。1945年10月10日,國民 黨及共產黨雙方代表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 紀要》,即《雙十協定》。協定規定:堅決避免內 戰,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 雙十協正》原稿)毛澤東和蔣介石在重慶談判期間合影【拓展 ·名詞解釋】“扶蔣反共”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對華的基本 外交政策就是“扶蔣反共”,其目的在于 扶持蔣介石政權成為其在東亞稱霸的工具,向北可以遏制蘇聯的威脅,向東可以防范日本的重新崛起。(二)重慶政治協商會議1.時間:1946年1月10日2.地點:重慶3.代表:國民黨、共產黨、民主同盟、青年黨和各無黨派人士4.結果通過了和平建國綱領案等五項協議,但是在之后召開的國民黨六屆二 中全會很快又否定了這些協議。【第二子目】“全面內戰的爆發” 材料一胡素珊強調,中國如此之大、社會如此復雜,很難有單一的原因,所以“中 國的內戰”最終結局是前述“政治斗爭”的結果。即國共兩黨對城市與鄉村的經 濟政策,對貧苦農民、地主、工人、資本家、學生、知識分子等社會各階層的政 策綜合作用的結果。-—雷頤《中國的內戰——推薦序》材料二 國民黨:在內戰的大部分時間里,所有政府雇員的工資平均3個月上調一次。但這樣 的調整從來沒有趕上過生活成本實際上的上漲速度,教師和公務員仍然處于極度 貧困的狀態中,大多數情況下,他們的實際收入甚至不足以維持基本生活。—胡素姍《中國的內戰》材料三: 共產黨:為了改善工人階級的生活水平,共產黨除了要求企業增加工責,還采取了其 他一些措施。例如,共產黨鼓勵工會建立消費者合作社,可以在合作社買到燃料和衣服這樣的生活必需品,從而緩解了市場波動和通貨膨 脹給工人帶來的壓力。——胡素姍《中國的內戰》材料四1946年6月,內戰爆發時國共雙方的力量對比項 目 國民黨 共產黨軍隊數量 430多萬 120多萬武器裝備 接收100萬日軍的裝備,有飛機 坦克等先進武器 接收部分東北日軍留下 的武器,以步槍為主擁有人口 3億多 1億多擁有地區 大城市及絕大部分交通線 小城鎮、農村、偏遠地區材料五1946年7月,國民黨軍隊的總兵力約430萬人,其中陸軍正規軍約200萬 人;人民解放軍的總兵力只有127萬人,其中野戰軍61萬人。——張海鵬主編《中國近代通史》第十卷【結合材料總結】(一)全面內戰爆發1.時間:1946年6月2.起點:國民黨以圍攻中原解放區為起點,向解放區進行大規模的進攻,全面 內戰爆發。3.國共兩方實力對比:全面內戰開始時,國民黨在軍隊數量、軍事裝備、后備 資源及外來援助等方面,都明顯超過共產黨,國共雙方實力差異較大。(二)粉碎國民黨全面進攻1.方針:自力更生,以自衛戰爭粉碎國民黨軍隊進攻2.時間:1946年7月至10月3.結果: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國民黨軍隊約30萬人,粉碎了國民黨的全面進攻。(三)粉碎國民黨重點進攻1.背景: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發動對陜北解放區和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 攻。2.方針:毛澤東、周恩來等率領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主動撤出延安,轉戰陜 北。3.結果:①彭德懷率領的西北野戰軍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戰役的勝利,粉碎了國 民黨軍隊對陜北解放區的重點進攻;②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指揮下在山東孟良崮消滅國民黨王牌主力整編第七 十四師,打退了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第三子目】“國民黨政權的統治危機” 材料一想中央,盼中央,中央來了更遭殃!想老蔣,盼老蔣,老蔣來了米面漲。——國統區民謠材料二材料三北平“反饑餓反內反 迫害”學生運動1945年上海一銀行內紙幣堆積如山材料四“國民大會”現場照片【結合材料總結】(一)經濟危機1.全面內戰爆發后,國統區財政經濟逐漸陷入崩潰的境地;2.為了維持戰爭的龐大開支,國民政府無限制地發行紙幣。1948年前八個月 紙幣的發行量已經是1937年全年發行量地47萬倍;3.隨之而來的時惡性通貨膨脹,物價飛漲。(二)階級矛盾國民黨的反動政策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巧取豪奪,使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 階級受到殘酷的壓迫和剝削,民族資產階級也受到排擠和打擊,廣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民不聊生。國民黨在人民中的信譽一落千丈。(三)統冶危機1.1946年11月至12月,在內戰聲中,國民黨包辦的“國民大會”在南京召 開;2.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民主同盟堅決反對,拒絕出席。出席大會的國民黨代表占 85%,此外是依附于國民黨的青年黨、民主社會黨和若干“社會賢達”;3.會議通過的《中華民國憲法》,不過是國民黨專制統治和蔣介石獨裁和內戰 的真面目。【第四子目】“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材料一人民需求 國民黨 共產黨民主 一黨專政 主張成立聯合政府和平 悍然發動內戰 主張和平建國生活 農村 對減租和土改停留在計劃 《中國土地法大綱》城市 濫發紙幣 控制通脹材料二三大戰役示意圖材料三到1948年11月,隨著遼沈戰役和其他戰場的勝利,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的 變化,國民黨下降到290萬左右,人民解放軍增至300余萬人。——王檜林主編《中國現代史》材料四毛澤東說:“誰贏得了農民,誰就會贏得中國,誰就能解決土地問題,誰就 會贏得農民。”——(美)埃德加 ·斯諾,《旅行于方生之地》材料五“十八年的經驗,已使我們懂得:統—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 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三個主要的法寶。”——毛澤東《<共產黨人>發刊詞》材料六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國民政府材料七“你們愛撐蔣介石撐的腰就撐,愿撐多久就多久。不過,要記住一條,中國是什么人的的中國 中國絕不是蔣介石的。中國是中國人民的。總有一天你們會 撐不下去的。”——毛澤東《抗日戰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材料八“中國國民黨過去領導了一場政治革命(指辛亥革命),但沒有意識到中國正在進 行一場社會革命......共產黨認識到了這一點,并且抓住了這場革命的領導 權。”“無論美國怎樣做,最多能推遲國民黨的失敗,卻不能改變其結局。” ——資中筠《追根溯源:美國對華政策的緣起和發展》材料九“軍委、毛主席善于采納前線指揮員的建議,及時修改計劃,適應變化的情 況,并再次重申給予總前委劉陳鄧“臨機處置”之權,這是淮海戰役所以能順利 發展并取得全勝的一個重要原因。”-—《李達軍事文選》材料十第一條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大田的土地制度。 第二條 廢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權。第十一條分配給人民的土地,由政府發給土地所有證,并承認其自由經營、買 賣及在特定條件下出租的權利。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約及債約,一律繳銷。 第十二條保護工商業者的財產及其合法的營業,不受侵犯。第十三條為貫徹土地改革的實施,對于其切違抗或破壞本法的罪犯,應組織人 民法庭予以審判及處分,人民法庭由農民大會或農民代表會所選舉及由政府所委 派的人員組成之。——摘自《中國土地法大綱》【結合材料總結】(一)解放區的土地改革1.過程:1947年夏,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在河北平山縣西柏坡村召開全國土 地會議,制定了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制度的《中國土地法大綱》;2.意義:各解放區貫徹全國土地會議的精神,掀起土地改革群眾運動,使億萬 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獲得了解放。(二)戰略反攻——千里躍進大別山1.背景:經過人民解放軍一年的作戰,戰爭形勢發生重大變化;2.過程: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12萬人,一 舉突破黃河天險,千里躍進大別山;3.結果直接威脅到了國民黨統治的中心南京、武漢,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三)戰略決戰——三大戰役1.背景:1948年秋,人民解放戰爭進入奪取全國勝利的決定性階段; 2.過程:①遼沈戰役:1948年9月,東北野戰軍發動聲勢浩大的遼沈戰役。遼沈戰役 歷時52天,殲敵47余萬人,東北全境解放。人民解放軍從此在數量上取得對國 民黨軍隊的優勢。②淮海戰役:1948年11月初,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發起空前規模的淮海 戰役。淮海戰役歷時66天,共殲滅國民黨軍55萬余人,南線國民黨軍隊的精銳主力已被消滅,長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獲得解放。③平津戰役:1948年11月下旬,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第二、三兵團聯合發 動平津戰役。平津戰役歷時64天,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52余人,基本解放 華北全境。3.意義:①毛澤東在河北平山西柏坡世界上最小的指揮部里,指揮了世界上最偉大的人 民解放戰爭,并且取得了三大戰役的完全勝利;②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是國共兩黨的戰略決戰,共殲滅了國民黨軍隊 154萬余人,基本推毀了國民黨的主要軍事力量,為中國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 了基礎。(四)中共七屆二中全會1.召開:1949年春,中共在河北西柏坡召開七屆二中全會; 2.內容:①毛澤東在會上提出了促進革命取得全國勝利的基本方針,指出黨的工作重心 必須由鄉村轉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勝利后黨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②毛澤東提醒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務 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 持艱苦奮斗的作風。”(五)北平談判 1.背景:①經過三大戰役,國民黨在長江以北的力量已全線崩潰;②迫于內外壓力,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宣告引退,由李宗仁代理其總統 職務;③李宗仁表示愿以中共提出的條件為基礎進行和平談判;2.經過:1949年4月,以周恩來為首席代表的中共代表團和以張治中為首席 代表的國民黨南京政府代表團,在北平進行和平談判;3.結果但國民黨最終拒絕在雙方達成的《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談判破裂。(六)渡江戰役1.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解放軍百萬雄師 在西起湖口、東至江陰的千里戰線上,分3路發起渡江戰役,迅速突破長江防線2.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占領國民黨統冶中心南京,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在 大陸的統治覆滅,中華民國時期結束。(七)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國民黨因其不能解決中國社會的根本矛盾,不能應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要求, 不能代表廣大民眾的切身利益,從而失去了民眾的支持,喪失了在中國大陸的統治權;2.中國共產黨能多始終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支持,故能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3.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勝利, 是毛澤東思想的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是20世紀人類歷 史上最具影響的偉大事件之一。七.思維導圖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全面內戰的爆發國民黨政權的統怡危機人民解放戰爭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重慶談判重慶政協商會證全面內戰編發粉碎國民黨全面進攻 粉碎國民黨重點進攻經濟危機 階級矛盾統治危機解放區的土地改革戰暗反攻——千里躍進大別山戰暗決戰一 三大戰役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北平判讀江戰設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遼沈戰役 泄海戰役平津戰役八.參考資料1.巴圖,《國民黨接收日偽財產》,群眾出版社,2001年3月。 2.葛洪,《抱樸子 · 內篇 ·論仙》,西晉。3.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23—1134頁。 4. 《為江浙人民呼吁》,《大公報》,1945年10月24日。5.胡素珊,《中國的內戰》,中國青年出版社,1997年11月版。6.資中筠,《追根溯源:美國對華政策的緣起和發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年10月。7.李達軍事文選編寫組,《李達軍事文選》,解放軍出版社,1993年12月。 8.毛澤東,《抗日戰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9.埃德加 ·斯諾,《旅行于方生之地》,1958年版。10.王檜林主編,《中國現代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1.張海鵬主編,《中國近代通史》第十卷,江蘇人民出版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